马哲辨析题精选

合集下载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4、世界统一于存在。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6、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7、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起楼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8、“观念的东西不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9、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

10、“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11、割下来的手以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12、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3、新事物就是新产生的事物。

14、差异就是矛盾。

15、辩证矛盾就是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16、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1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18、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20、“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2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2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25、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2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27、“政府终归是少数人的政府,不管这些少数人使用一个人的名义,还是使用许多人的名义。

”2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

29、国家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30、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31、时势造英雄。

32、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

3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因而,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直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观点错误。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期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可能出现反复的,比如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总的趋势是不可否定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根源,要想解决这些矛盾,只能推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然而,这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有其生命力的,但由于它自身存在的矛盾无法调和,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必将被更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2.说真理具有相对性,就是说真理里面包含着错误。

观点错误。

真理相对性是和真理的绝对性相对应的。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l)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3)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地心说在中世纪很长的一个时期被认为是对的(真理),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日心说的提出,并被人们接受为真理至今,而地心说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个谬误。

所以参见真理的相对性,所谓真理包含的错误准确说来是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

3. 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推动作用观点错误。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

如果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如果经济基础阻碍社会发展,上层建筑即使适合经济基础也无法促进社会进步。

4.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要求。

观点错误。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马哲辨析常考题与答案

马哲辨析常考题与答案

1.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此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批判的武器”是指革命的理论,“武器的批判”乃指革命的实践活动。

前一个“物质力量”是指客观世界,后一个“物质力量”是指群众的实践活动,这一论断的意思是说,革命的理论不能代替革命的实践,客观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改造。

实践与理论相比具有第一位的、头等重要的意义。

革命理论可以指导革命的实践活动,但必须为群众所接受,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革命理论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能动的反映论。

此观点不正确。

因为:这个观点混同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尽管也坚持了反映论,但它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和辩证法引入了认识论,是一种科学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3.一切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此观点不正确。

因为:不可知论最终都会陷入唯心主义。

但并非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但它是在精神第一性基础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4.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

.此观点不正确。

因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侧面,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并依赖相对真理而存在。

该观点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割裂开来,看成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两个不同的真理,因此是错误的、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应当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此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正是体现了先进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动的反作用。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并不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相矛盾。

因为,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精选的马哲辨析题第一章辨析题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正确。

体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与社会都有其各自的运动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都不可以改变这些规律。

这个认识符合唯物辩证法2.存在即被感知错误。

这种观点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说明物质只不过是我们经验到的感觉材料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结起来。

但根据辨证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感知不到的,未必不存在。

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所以“存在即被感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确。

“哲学家”是指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那些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这句话的核心是哲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析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并且通过行动及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才能让世界想更好的方向发展.4.心无外物。

错。

这句话意思是心与物同体,它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违背了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而非意识决定物质,即“心无外物”,所以该观点错误。

(心外无物,是心学一派的主要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5.白马非马错。

它认为白马不是马,因为白马与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事物,所以不能说谁是谁,它是一个典型的诡辩论观点,没有正确认识矛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它们是相互连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马哲辨析题精选

马哲辨析题精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内容和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至多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根源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实现物质极度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产生)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目标)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根本宗旨)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马哲考题 含辨析

马哲考题 含辨析

马哲考题含辨析马哲考题简答题:1、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和统一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论法的实质和核心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以及划分的意义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及其意义5、运用辨证否定观,说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6、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辨析题:1、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2、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4、相对真理包含着错误,而绝对真理不包含错误5、“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不变资本是指机器设备,可变资本是指原材料论述题:1、运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统一关系的原理,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假冒伪劣商品现象。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现实意义3、现实生活中唯心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4、☆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原理,论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重要性5、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与联系最佳答案简答题1--a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b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2--唯物辩论法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性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对立统一规律决定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贯彻于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论法的实质和核心。

3--之前已经回答过你了,请参考以前的答案。

4--a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确定又不确定。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表现在: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的客观标准,人类的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凡被实践证明了的认识,就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答案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哲学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F)答题要点:1)不完全正确。

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准确的。

2)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3)从后一句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说,后一句不准确。

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但富裕,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的特征,如资本主义的特征。

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作了很好的回答。

他在1988年5月25日《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一文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这里旗帜鲜明地指出:贫穷决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定应该是富裕的社会!但最关键的是后面那句话: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富裕,并不仅仅是国家富强,不仅仅是产生众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而是要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T)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第一,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落后的状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二,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7、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答:这种观点不准确。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这部分经验不见得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这个命题主要问题在于夸大了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和事实本身混淆,是不对的。
15、剩余价值是全部资本带来的
答:这种观点不准确。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二因素
答:这种观点不准确。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可见,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研究的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9、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
答:这种观点不准确。资本主义工人劳动之后按劳动时间或劳动成果支付工资。从表面看,好象是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全部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是,这是一种假象,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价值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这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1、唯物主义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错。

思维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思维能否反映和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错。

物质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哲学范畴,它的基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这种观点把共性等同于个性,把物质一般等同于具体事物。

3、无神论都是唯物主义错。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谁第一性谁第二性的回答不同,而不是对信不信神的回答不同。

4、错误的思想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

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颠倒的反映5、质变优于量变错。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量变才能引起事物质的变化。

7、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客体错。

客体是相对于主体来说的,客观事物只有成为主体认识的对象和实践的对象,与主体发生关系才能成为客体,否则仅仅是客观存在物,不是客体8、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其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主要地表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体现。

所以,在阶级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9、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错。

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能对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能否促进社会的发展关键要看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

如果经济基础适合生产力,那么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否则就起阻碍作用10、社会意识都属于上层建筑错。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按照高低层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中只有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才属于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宗教、艺术。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论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社会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来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2、正确的意识其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答:正确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错误的意识归根结底到底也是来自客观事物,而不是主观自生的。

理由:(1)从意识的本质特征来看,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就是说各种意识形式,其内容不论如何特殊,各种思想观念,其表面不论如何看起来远离现实生活,都不是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现实,来自物质世界。

马哲辨析题(上课课件)

马哲辨析题(上课课件)

马哲辨析题(老师上课课件上的):1、哲学就是世界观。

答:错误,哲学不是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的基础上,通过哲学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将人们分散的、不正确的、自发的世界观加于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才成为哲学。

因此哲学史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不是同一个概念。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答:错误,这种观点把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混为一谈,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而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唯一标准时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凡是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存在派生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思维派生存在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具有不同的意义,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根本起决定作用,涉及的是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从属地位的,涉及的是认识论的问题。

3、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

答:错误,假象是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假象是从歪曲和颠倒的角度去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假象的在前,造成人的错觉在后,不能因为假象与人得错觉产生有联系就认为假象是主观的现象。

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答:错误,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趋势,它与必然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因此,偶然性是科学发展的契机而不是科学的敌人。

事实上有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对偶然性的研究和探讨。

5、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查真理的标准。

答:错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品格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仍然属于主观范畴,不具备直接现实性,无法确定认识与客观现实是否相符合,因此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3)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18.商品价值有两个泉源,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此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人的认识是有限的.片面的. 人的认识能力受人的实践能力和深度的影响,还受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影响,这是它的局限性。但从人类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又是无限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自身实践能力和深度的发展而发展。
13.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对的. 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以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反映在创造中实现,创造以反映的前提和基础;创造本身也是反映,对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映。从而创造出世界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15、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错误。
(1)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讲真理是客观的,主要是指真理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是,作为反映真理的人的形式是主观的,由于人们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角度等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主观差异性,因而会造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中国古代认为,“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分)这说明了中国古代具有的朴素辨证法的观点。

这个观点揭示了世界万物普遍都存在着矛盾,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统一。

3.如果我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什么悬崖。

答:错误。

这是唯心主义思想。

认为存在即被感知,感觉不到的事物就不存在。

但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必要前提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劳动力这种商品有着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它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生产出比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必要前提。

5.资本主义工人的工资就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报酬。

(3分)6.不变资本就是固定资本答:错误。

不变资本是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

固定资本:投在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它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7.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答:错误。

(1分)。

垄断价格虽然由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但是垄断资本家不能任意规定垄断价格。

(2分)原因是垄断条件下仍然存在竞争,如果垄断资本家把垄断价格定的过高,竞争对手就以较低的价格抛售商品,夺取市场。

商品定价过高,其他企业也会增加生产同量产品,或者生产这种产品的替代品,从而使这类商品增多,结果是商品价格下降。

马克思原理辨析题

马克思原理辨析题

一、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

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

”2、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必须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4、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

二、存在就是被感知1、这个题设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其来源是贝克莱哲学的唯心主义论。

贝克莱认为,既然所有外物经过感觉到达心灵,那么我们能够确信的是我们的感觉,我们无法确定感觉之外还有什么外物。

在他看来,物质只不过是我们经验到的感觉材料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结起来。

2、根据辨证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感知不到的,未必不存在。

比如脚下的地下水,比如细菌,先有存在,才能被感知。

三、白马非马从哲学上讲,是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矛盾的特殊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事情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的其他事情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四、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本质的反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马哲辨析题汇总

马哲辨析题汇总

辨析题1。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不应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应是一般和特殊、指导和基础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科学的科学,而是科学的哲学。

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基础;而哲学一旦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概括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就能够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各门科学的发展,又不断地以新经验、新材料、新成果丰富和发展哲学,如此循环往复,使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伴相长。

2唯心主义均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错误⑴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我们的思维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唯物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哲学是坚持可知论,主张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有些事物现在不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会被认识。

⑵唯心主义哲学不一定全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说,它们不一定都是不可知论者。

只有那些不可知论者才根本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种哲学认为要正确认识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

3、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

答: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果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

恩格斯指出,存在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是存在。

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

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其实是杜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坚决批判的。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1.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划分唯物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x)它混淆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思维与存在的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才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思维能否反应及正确反应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哲的基石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分物质统一性原理和精神统一性原理。

认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的基石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是正确的。

认为精神世界统一性原理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3.世界统一于实际存在(x)存在分为精神存在与物质存在。

如果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是唯物主义的思想,是正确的。

如果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存在是唯心主义的思想是错误的。

4.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v)它正确的指出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与承担者。

5.一元是错的,二元论是对的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源归为物质是正确的,唯心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于精神。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和精神,是错的。

所以后半句错。

6.运动就是发展简单的位移数量的增减都是运动,但并不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运动是发展。

运动并不一定是发展,但发展一定是运动。

7.假象就是错觉(x)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有真相与假象之分。

错觉属于主观范畴,此观点没有看到两者的区别,假象容易引起错觉,但不一定会引起错觉。

8.有用即真理(x)这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1)把对人有用的认识称为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2)把主观需要的满足当做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按照这种提法,任何认识都可能有用(谎言对骗子有用),混淆了真理与谬误的真理与区别。

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都是真理。

9.相对真理是错误的真理(x)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认识,没有对错之分,都是正确的,错误的认识是谬误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表明真理需要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

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3. 辩证法认为肯定是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所以,肯定和否定关系是绝对对立的,那种认为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有否定的观点是违背唯物辩证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内容和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至多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根源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实现物质极度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产生)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目标)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根本宗旨)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回答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而唯心主义刚好相反。

第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们能不能认识,反应现实世界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实践相联系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作风,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因为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关系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二: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得以确定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体系,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定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产业循环的三阶段:购买、生产、销售。

三职能:货币、生产、商品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封建社会相比,首先:资本主义讲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和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所以,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有其进步意义,就促进历史进步而言,资本主义无疑有其贡献,我们不能否认其作用。

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造成的经济危机注定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取代这也是事实。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虽然资本主义必然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但并不意味着资本追月社会将在很短的时期内自行消亡,它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所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度的长期性。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还是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

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的榨取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

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的,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闲的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使得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使得矛盾缓解度过危机,但是危机只能缓解不能解除,所以当经济恢复高涨时,又会重复出现危机。

世界统一于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注重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实践只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与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

所为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及符合程度。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主观事物不能自称自己正确,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由此可见,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辨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便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所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个别企业或生产者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应该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定义: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开始出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企业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这样一种趋势叫做经济全球化。

积极作用: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趋于完善,缓和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消极作用:(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经济增长和忽视社会进步和环境恶化,发展中国家的上层建筑面临冲击,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与发达国家。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物质财富极度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文明境界极大提高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是一个社会形态发展和交替的过程,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努力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也必定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说共产主义社会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因为:一: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社会物质丰富的充分涌流,人们精神境界变得不断的提高都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二:共产主义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实现共产主义不仅依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有赖于显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而这些都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说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如何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善于学习和创造,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内容与理解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两个绝不会:无论哪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

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这个条件具备之前绝不会成为现实。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意识决定于物质,从本质上讲,它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即一是具有能动性,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