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金属及其化合物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金属及其化合物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水的反应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金属与水的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教材安排上,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铁与水反应为例进行教学,安排了钠与水的学生实验,铁与水的探究实验。

通过钠与水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铁与水的反应,给出思路,引导学生设计方案、画出装置图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设计上,我对“钠”与“铁”的顺序做了大胆调换,打破了常规,使教学环节更加顺畅,保证了课堂的高效。

二、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是:①金属活动性顺序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

学生已有知识对学习新知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预测分析铁与水反应产物,并设计装置图检验产生的氢气,这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好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方法和思路。

而在钠与水的反应中,学生很快推测气体为氢气,动手实验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明显不足,对注意事项的关注也不够,因此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并讲明原因,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三、教学目标1、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铁与水蒸气,钠与水的反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预测生成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铁和水蒸气反应实验的设计、探究,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通过探究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学生能观察到浮、熔、游、响、红等实验现象,能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在合作中彼此分享智慧,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重点铁与水蒸气反应;钠与水反应3、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开放性实验探究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目标:1. 理解金属的基本特性和性质。

2. 了解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3. 掌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变化的实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金属的基本特性和性质a. 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b. 金属的延展性和可塑性c. 金属的光泽性和密度d. 金属的熔点和沸点2. 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a.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和应用b. 盐类:金属盐的制备和应用c. 合金:金属合金的制备和应用3.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实验a. 金属的制备实验:如铜的制备实验b. 金属化合物的制备实验:如氧化铁的制备实验4.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实验a. 金属的氧化实验:如铁的氧化实验b. 金属盐的检验实验:如铜离子的检验实验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的实物,引发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金属的基本特性和性质,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和讨论。

3. 实验演示:进行金属的制备实验或金属化合物的制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实验或性质变化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5.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讨论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7. 小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的实物样本2. 实验器材和药品:如试管、燃烧瓶、酒精灯、金属片、盐酸等3. 实验操作指导书4. 相关课件和多媒体资源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等。

2.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掌握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3.了解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

三、教学难点1.金属的电子结构和金属键的形成;2.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教学内容1. 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1 金属的基本性质金属是一类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元素。

金属的基本性质包括:•密度大:金属的密度一般比非金属元素大,例如铁的密度为7.87g/cm³,而氧气的密度只有1.43g/cm³;•导电性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是由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中自由移动;•延展性好: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器物;•光泽度高:金属具有良好的光泽度,可以制成各种装饰品;•熔点高:金属的熔点一般比非金属元素高,例如铁的熔点为1535℃,而氧气的熔点只有-218℃。

1.2 金属的分类根据金属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可以将金属分为以下几类:•碱金属:包括锂、钠、钾、铷、铯和钫,具有低密度、低熔点、极强的还原性和极强的活泼性等特点;•碱土金属:包括镁、钙、锶、钡和镭,具有高密度、高熔点、较强的还原性和较强的活泼性等特点;•过渡金属:包括铁、铜、锌、银、金等,具有较高的密度、较高的熔点、较强的还原性和较强的化学活性等特点;•稀土金属: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具有较高的密度、较高的熔点、较强的还原性和较强的化学活性等特点;•其他金属:包括铝、锡、铅、汞等,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2.1 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如铁氧化物(Fe2O3)、铜氧化物(CuO)等。

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包括:•酸碱性: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或碱反应,产生盐和水;•氧化性: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非金属元素反应,例如铁氧化物可以与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铁;•还原性:金属氧化物可以被还原为金属,例如铁氧化物可以被还原为铁。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及方程式。

2.知道氧化铝薄膜对金属铝的保护作用,掌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金属钠、铝性质的实验,培养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提升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

3. 通过比较、归纳,逐步掌握学习金属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学习,增强保护金属的意识和使命感,合理使用金属材料。

环保意识2. 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层面通过初中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大概知道了金属的物理共性,初步掌握了铝、铁、铜这几种重要金属与氧气、酸溶液反应的规律。

同时有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

(二)思维层面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通过实验、图画等途径获得,知识零散、片面,而对知识的归纳、比较、分析的能力有所欠缺,需重点培养。

三、教材分析(一)知识结构(二)教材素材分析金属知识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将它安排在第三章来学习,即体现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思想,又可巩固、复习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重点介绍金属钠和铝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

教材中均是通过实验探究来研究金属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和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反应现象的解释。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学设计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程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索,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钠、铝、铁与氧气的反应,掌握金属钠、铝、铁的主要化学性质。

2.通过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和钠加热时氧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钠的氧化反应难点:氧化钠与氧化钠稳定性的比较1.金属钠是_______色固体,质地___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一会儿,会发现金属钠的表面变暗,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是___________色。

2.保存金属钠时,应放在()A、水中B、煤油中C、棕色瓶中D、酒精中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4.关于Na2O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白色的固体B、都是碱性氧化物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D、都是强氧化剂5.当钠着火时,应选用灭火的是()A、煤油B、水C、沙土D、泡沫灭火器6.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A、NaB、NaClC、NaOHD、Na2O27.2.3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物是()A、只有Na2OB、只有Na2O2C、Na2O和Na2O2D、无法确定8.钠离子的性质是()A、有强还原性B、有弱氧化性C、有碱性D、比钠原子稳定9.取一小块钠放在玻璃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③燃烧时火星四射④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⑤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⑤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③Na2O主要有氧化剂,Na2O2主要有还原剂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⑤Na2O2是强氧化剂,Na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A、都正确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④⑤备课参考参考答案1、银白柔软4Na+O2=2Na2O2Na+O2=Na2O2淡黄2、B3、C4、C5、C6、AD7、C8、BD9、B10、D尖端技术中的金属钠钠是碱金属元素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不仅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我非常荣幸地在本年度获得了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以下是我的教案摘要和课堂实践记录:
教案摘要
教学目标::
- 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 掌握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 培养实验探究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 金属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 典型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教学步骤::
1. 课前预(15分钟)
- 讲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展示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实验探究(45分钟)
- 小组合作,自行设计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
- 记录实验数据并交流讨论实验心得。

3. 总结回顾(20分钟)
- 请学生汇报实验成果;
- 教师点评,做好相关知识总结。

课堂实践
本节课实践环节采用小组探究模式,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加深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认识。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发挥了自主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收获了与课堂知识相结合的宝贵经验。

事后教师还通过点评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效果得到更好的巩固和反思。

获得优质课一等奖是对我本人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认可。

我将继续努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更加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题四 第二节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四 第二节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识别和书写常见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金属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实验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如试管、烧杯、镊子、砂纸、金属丝等。

2. 准备教学内容:收集和整理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资料和案例,以便在教学中应用。

3. 安排学生预习: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准备好笔记和问题,以便在教室上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并简单说明其用途。

2. 展示金属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3. 引出课题: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4. 强调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金属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制取方法;(3)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选择合适的金属化合物。

(二)新课教学1. 金属的物理性质(1)展示金属单质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3)总结金属的通性,强调金属的特殊性。

2. 金属的化学性质(1)通过实验展示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探究金属与水、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3)强调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冶炼方法。

3. 金属化合物(1)介绍常见的金属化合物,如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等;(2)通过实验展示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取方法,如金属氧化物的溶解性、金属离子的颜色等;(3)引导学生探究金属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铁锈的主要成分、铁盐的净水作用等。

初中化学金属与化合物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与化合物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与化合物教案主题:金属与化合物学科:化学年级:初中目标:1. 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2.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3. 理解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4. 掌握金属与氧气、水和酸的反应规律5. 了解常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金属这一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金属的外观和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区别,进而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金属的性质(15分钟)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硬度等。

2.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金属的这些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属的特点。

三、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10分钟)1. 讲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包括原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等方面。

2. 引导学生对比金属和非金属,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

四、金属的化学反应(20分钟)1. 讲解金属与氧气、水和酸的反应规律,包括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盐等化合物。

2. 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不同物质的反应过程,并让学生总结规律。

五、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10分钟)1. 介绍常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如氧化铁、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

2. 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拓展他们对金属化合物的认识。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或展示一些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金属和化合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要继续深入探讨金属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发现金属与化合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希望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

高中化学_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线索设计:①知识素材线索:前置作业---学考真题再现,以价类二维图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应从类别通性和氧化还原两个角度展开,构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模型;②认识发展线索:通过每课一题构建思维方法模型,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从类别通性和氧化还原两个角度认识,结合初中所学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利用价类二维图的形式拓展提升,归纳总结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一般规律,便于应用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考察学生掌握情况,及时高效。

情感育人,润物细无声。

2、教学过程设计:每课一题(2018夏季合格考真题节选)27.利用下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铁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

图中甲~己均含铁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1)K2FeO4常用作杀菌消毒剂,从铁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是因其具有________性;下列关于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b.属于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c.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3)戊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丙,放置一段时间后丙转化为丁。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考真题再现,让学生真切感受学考题目的难度和出题形式。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该题价类二维图的分析,得出研究和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思维方法和模型,即看物质→判类别→据通性→测性质,看物质→判价态→据升降→测性质。

建立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模型,指导学生科学、高效的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

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分析顺序表中各金属性质的相同和不同。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证据来验证推测,形成从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的思维模型。

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意识,运用方法模型进行物质性质学习,即为模型认知和证据推理。

《主题四 第二节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主题四 第二节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环保认识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烧杯、镊子、砂纸、磁铁等。

2. 实验药品:铁、铝、铜等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硫酸亚铁、硫酸铝、硫酸铜等)。

3.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准备问题供教室上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同砚们回忆初中化学中学习过哪些金属?2. 展示金属实物:请同砚们识别出哪些金属实物?3.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所认识的金属实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4. 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根据同砚们的讨论,老师将为大家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光泽、质地、导电性、导热性等。

5. 提问与回答:请同砚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有的金属是银白色的,而有的金属是黄色的?* 为什么金属光泽的金属通常导电性和导热性都较好?* 为什么有的金属容易生锈,而有的金属则不易生锈?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属的分类、物理性质以及一些常见金属的性质,希望同砚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课后作业:请同砚们回家后,尝试利用所学的知识诠释生活中的一些金属现象。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例如铝、铜、铁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变化过程,并能熟练操作基本实验操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未知,发现金属奥秘的兴趣和勇气。

《主题四 第二节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四 第二节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环保认识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金属化合物性质的探究。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金属钠、镁、铝、铁、铜的化合物样品等。

2. 试剂:适量水、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等。

3. 多媒体课件: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图文资料。

4. 小组学习材料:实验报告、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同砚们回忆初中化学中学习过哪些金属材料?2. 展示实物: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钉、铜丝、铝箔等。

3. 提问:这些金属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4. 引入: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的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了解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1. 常见金属单质(1)展示金属钠、镁、铝、铁等实物,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钠在空气中的变化,加深对金属活泼性的理解。

(3)通过PPT展示金属晶体结构,介绍金属的通性。

2. 金属化合物(1)展示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等金属化合物溶液,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铜和硫酸铜的反应,了解置换反应的观点。

(3)通过PPT展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介绍常见金属化合物的类型和性质。

(三)探究活动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四)教室小结1.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观点和性质。

2. 强调金属材料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金属的共性和差异,初步形成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过程与方法: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属钠、铝、铁等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复习方法,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案【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提问讨论、分类比较、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学法指导】1、运用分类和比较法归纳知识,分块复习有关同类物质(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归纳每类物质的通性和每种物质的特性,认识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构性质用途、保存方法等一、金属的通性【思考与交流1】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思考与交流2】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结构: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在参加化学反应时,最外层电子,因而常常表现出一定的。

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钠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常温:加热:②铝与氧气反应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加热铝箔时,由于外层氧化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故熔化的液态铝并不。

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加热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熔化的液态铝并也。

化学方程式:③铁与氧气反应:(2)金属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②铝与水反应:加热时微弱反应③铁与水反应:高温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3)金属与酸的反应①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2↑,Na放入稀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

因此Na放入到酸中Na是不可能过量的。

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化学方程式:②铁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4)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思考】有人说“钠是一种还原性很强的金属,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①钠与盐的溶液反应: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程式:②铝与盐的溶液(硫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5)特殊:铝和强碱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思考与交流3】金属还原性强弱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关系【思考与交流4】哪些事实能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x Au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还原性)金属阳离子得电子能力(氧化性)与氧气的作用与水的作用与酸的作用与盐溶液的作用在自然界的存在冶炼方法。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标题: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正文: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生将学习铁的概述,以及铁的化合物。

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其原子序数为 26,是一种白色固体。

铁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是工业上最重要的金属之一。

铁的化合物有许多用途,例如用于制造钢铁,用于医学和生物学中,以及用于化学合成中。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将学习铁的概述,以及铁的化合物。

学生将了解铁的历史,以及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学生还将学习铁的化学性质,以及铁的化合物的用途。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制备铁的化合物。

拓展:
除了铁及其化合物外,还有许多其他元素,例如铜、锌、铝等。

铜是另一种重要的金属,其原子序数为 20,是一种橙色固体。

铜有许多用途,例如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用于医学和生物学中,以及用于化学合成中。

锌是另一种重要的金属,其原子序数为 21,是一种白色固体。

锌有许多用途,例如用于制造锌合金,用于医学和生物学中,以及用于化学合成中。

铝是另一种重要的金属,其原子序数为 22,是一种白色固体。

铝有许多用途,例如用于制造飞机和汽车,用于电子工业中,以及用于化学合成中。

《主题四 第二节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

《主题四 第二节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概念、性质及用途。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金属单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掌握常见金属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规律;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常见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金属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节课的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教具和实验器材;2. 准备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样品和图片资料,以便学生直观了解;3. 提前进行实验演示的准备,确保实验操作安全、规范;4. 准备相关习题和案例分析,以供学生课后巩固和拓展。

通过好的,下面是根据您的要求续写的结尾内容:通过以上的准备,我们能够确保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与规范。

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尊重。

在实验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细心操作,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准确无误。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我们还准备了相关习题和案例分析。

这些习题和案例分析紧扣课程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解答习题和讨论案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总的来说,我们的准备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深入的理解,期待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四、教学过程:一、引导新课(一)热身提问与预习检测在开始正式课程之前,教师可提出一些与本课相关的热身问题,如“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金属单质吗?”“你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金属?”等,旨在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金属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同时,通过提问预习检测,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初步认知和准备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三章单元教学设计
---《金属及其化合物》
班级:09级化学四班
姓名:连莉莉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的地位
金属及其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内容。

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2、本章教材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具有实验探究基本技能,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为本章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

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铁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

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三维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

三、课程目标
1、了解钠、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3、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4、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

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5、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方法。

②以MgO 、Fe 2O 3、CuO 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

巩固药品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

③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3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④以Al 2O 3、Al(OH)3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

以KAl(SO 4)2 为代表,使学生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⑤掌握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焰色反应操作。

⑥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特点,使学生掌握酸式盐的组成特点。

⑦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⑧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初步了解实验观察方法。

②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较法。

③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④通过观察比较部分合金的的组成及性能,了解部分合金的用途及其如何正确的选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②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钠跟水的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③通过对金属钠、镁、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④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如何正确使用金属及如何爱护金属资源。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
1、重点
①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②钠的化合物及镁、铝的性质。

③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 的转化。

④知道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

2、难点
①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②钠的化合物及镁、铝的性质。

③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 的转化。

④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

六、教学策略
节次探究主题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课程资源
教师提问根据以
前学习以及生活中
现象举例说明金属
能发生那些化学反应
根据图3-2反应图片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方程式
老师简要介绍金属钠保存及取用方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属和氧气反应的现象、条件、反应物分别是什金属一般多具有金属光泽,且具有导电导热性。

大多数金属金
激活原有知识,学习新知
以MgO、Fe
2O
3
、CuO、Al
2
O
3
为例说出金属氧化物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途?铁的氢氧化物如何制取及其有哪些性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易溶于酸不溶于水。

金属氢氧化物一般用金属盐和氢
法,做钠燃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老师做钠溶于水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实质,得出结论
老师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实
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练习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让学生总结金属的性质
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做练习
一起完成总结
指导学生分组做
实验3-5观察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现象写出方程式
教师演示实验3-6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生成的现象
做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写出化学方程式
观察演示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写出化学方程式
教师演示实验3-7,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铝生成的现象
探究活动: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
探究活动:铁盐亚铁盐一些性质的实验。

PPT展示焰色反应实验及其现象
观察、记录、总结
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合金的知识,说出合金的优良性质
介绍铜合金、钢
的组成,性能及应用让学生思考总结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讨论分析那种材料好,体会选用金属材料的依据回忆,回答一起分析总结思考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