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课堂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理论的历史演变
1、教学理论的形成 ✓ 我国古代的《学记》 ✓ 西方: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他们用的词都是didactica,并解释为“教学的艺 术”。但名不符实。 ✓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从教育目的演绎出 来的普通教育学)
2、教学理论发展的线索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第七章 课堂教学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四节 教学策略
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
2.了解教学产生与发展的线索。 3.理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的主张,并结合实际教学加以评
价。 4. 明确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区
准备 提示 联想 概括 运用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赫尔巴特学派教学理论,分两条主线进行传播: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
(三)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3、认知教学理论 4、情感教学理论 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 “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代表作: 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1982) 王策三的《教学论稿》(1985)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教学过程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思 想品德的发展?
加强知识教学的教育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不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四)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要处理 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1、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决定教学的方向、 方法、内容、形式等等。
2、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教育 教学
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智育
教学
智育途径
3、教学的地位 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4、教学的功能 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古代教学思想的精华
2、近代教学思想的精华
3、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要解决如何掌握知识才能促进能力发展的问题,必须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要让学生掌握智力价值高的知识
2、要科学地组织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活动
3、要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
智力价值高的知识
1、科学性 2、理论性 3、基础性 4、结构性 5、典型性 6、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过程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要处 理好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教学的教育性”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 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 何‘无教育的教学”。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1、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觉悟的基础 2、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掌 握知识的方向和动力 3、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提高了思想觉悟
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觉悟的基础
教学的主要方式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通过直接经验的学习:如实验、操作 等也是教学的重要方式。 “接知如接枝”
3、直接经验依赖于已经获得的间接经验,它运用已掌握的 知识经验,在已有的科学知识的指导下活动。
“观察渗透理论”
(二)教学过程是学生发展的过程,要正确处 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别,并能举例说明讲述策略、指导策略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学的含义
我国古代:以学代教,教学实际上是专就“学”而言。
“——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宋人蔡沈注)
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 班级授课制
学
教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陶行知:学校? 教校?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全部课程中的‘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二者斗争的表现:
1、杜威与赫尔巴特学派(如巴格莱)的争论 2、实践中的 “开门办学”、“关门办学”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3、我国近几十年的历程
如果没有政治干预,我国教育会偏于哪一端?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学的客观事实
优点:快速、高效,有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 学生学习必须以听课、读书为主
学习理论: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
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
2、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
大教学与小课程: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代名词, 属教学的一部分
大课程与小教学:
北美学者(美国现代课程论奠基人泰勒)
课程与教学属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课程是学校的意图,教学则是达到 教育目的的手段。
教学论 课程论
课程论 教学论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实质: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特殊
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
互动性
学生认识的 间接性
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的 发展性
教学过程的 教育性
(一)教学过程是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要处 理好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读书与活动:读书与活动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直接 经验与间接经验、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接受与 发现、讲与练等都与此有关。
教师主导是对学生主体活动的主导。
2、学生为教学认识的主体:
学生成为主体是教师主导的体现和结果。
3、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张载(宋)
“教人者教己”
业务能力,思想水平
求知欲望,认知兴趣
自强
教
学
自反
知困
知不足
三、教学理论 (一)教学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维持或促 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解释框架, 提供一般性的规定或处方,以指导教学实践。
建国后: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教”与“学”的关系:
“教”能离开“学”吗? “学”能离开“教”吗? “教”一定会促进“学”吗?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学的含义 1、什么是教学?
理念(学生观)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 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 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 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个学 目的 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