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词中洞庭湖美景的独特之处。

2.抓住关键词句和相关词作,体会作者超然物外的胸怀和豪迈的胸襟。

3.初步领会文人的山水寄托情结,培养乐观豁达、自适超然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和相关词作,体会作者超然物外的胸怀和豪迈的胸襟。

【教学难点】初步领会文人的山水寄托情结,培养乐观豁达、自适超然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篇,而清代学者王闿运认为,南宋有一首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就是说,苏东坡的词已经很高妙了,尤其像他的《水调歌头》,但是一对比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就觉得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犹有尘心,还没有脱离万丈红尘,还没有达到最高蹈的至妙境界。

那么这是哪首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词人张孝祥的一首《念奴娇·过洞庭》。

二、朗读入情,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进行示范朗读,纠正读音三万顷(qǐng)着(zhuó)我扁舟一叶尽挹(yì)细斟(zhēn)2.学生配乐齐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三、文本细读,深入感知1.我们知道,洞庭湖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写作和赞颂的重要对象,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他们笔下的洞庭湖有什么样的特点?而本次的首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笔下的洞庭湖和孟浩然、杜甫笔下的一样吗?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首句,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不一样,孟、杜笔下的洞庭湖气势雄浑壮阔,作者笔下的洞庭湖比较静谧开阔。

2.“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结合课下注释,概括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里的“着”字是什么意思,表现出了什么?明确:玉鉴琼田:形是形容月光下洞庭湖皎洁明净的水面。

“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

新课标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新课标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2.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

南宋著名词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第一,授镇东军签判,转秘书省正字。

隆兴元年(1163)知平江府,次年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

张浚北伐,领建康留守。

主张恢复中原,反对隆兴和议,两度被劾落职。

后知潭州,迁荆南湖北路安抚使。

乾道五年(1169)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不久病逝。

其词多以抗金恢复为主旨,气势豪迈,淋漓痛快,在南宋初词坛影响较大。

也有写景寄怀之作,往往清疏淡远。

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先生长短句》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

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写作背景:采石矶大捷之后,南宋军民极受鼓舞。

宋高宗起用抗金派大臣张浚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当时张孝祥在张浚幕府。

到孝宗时,张浚和张孝祥重新受到重用,但随即受主和派诋毁,张浚罢判福州,张孝祥也受牵连而落职,回到芜湖家中。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因主和派失势,张孝祥得以复官,任静江(今广西桂林)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

在知府任上一年时间,乾道二年(1166),又遭到毁谤而罢官,再次经历了仕途的险恶。

他七月由桂林北归,一路泛湘江,过衡阳,登衡山祝融峰,自长沙经湘阴,中秋之夜到洞庭湖畔。

平湖秋月之夜,诱发了词人深邃的“宇宙意识”和“勃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

时年35岁。

三、阅读导航1.语音积累。

扁.(piān)澄澈..(chéng chè)挹.(yì)斟.(zhēn)2.简要概括上下阕内容。

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景物的澄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一、学情分析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其中理解诗词的意境更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痛点。

虽然同学们也知道从意象出发来理解意境,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联想与想象,始终难以真正走入诗歌。

张孝祥这首词以其开阔恢弘之意境取胜,为学生驰骋形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一)方法习得:用联想和想象走进诗歌,将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才能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具体如下:(1)把握意象,想象景物(意象本身、意象的修饰词、意象间的组合关系)(2)把握细节,想象人物(揭示人物心理的副词、形容词)(二)文本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词自然景象与人物形象的高度融合的特点,把握本词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张孝祥《观月记》[设计目的] 引导学生思考张孝祥为什么主张一个人在空旷幽绝之地赏月?为后文的意境教学铺垫。

(二)初读·诵声韵之妙[设计内容] 一遍为学生集体诵读,一遍为教师范读。

[设计目的] 古人讲“因声求气”,声音背后传递着非常多的情感,好的朗诵甚至可以代替老师的讲解,这一环节也是为后面的赏析做铺垫。

(三)再读·赏景物之妙[设计内容]步骤一:学生赏析并诵读个人赏读我最喜欢这一句……的自然景象它使我联想或想象到……的场面步骤二:教师归纳鉴赏方法如何想象景物之妙?——把握意象,想象画面➢意象本身➢意象的修饰词➢意象间的组合关系[设计目的] 学生以诵读的方式想象景物之妙,教师对学生的赏析进行评点,并归纳鉴赏方法,为深入理解意境作铺垫。

(四)三读·品人物之妙[设计内容]步骤一:学生赏析并诵读小组共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诵读并演绎相关诗句。

步骤二:知人论世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任广南西路(今广西和广东西南一带)经略安抚使,虽“治有声绩”,却终因早年一心请缨杀敌、收复失地的政治理想触忤了朝中执政的投降派而“被谗言落职”;次年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由桂林北归,路经湖南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

3.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安徽和县人。

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

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

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

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

2.相关背景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

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解题①念奴娇:词牌名。

②过:经过,途径。

③洞庭:洞庭湖。

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琼.(qióng)扁.舟(piān)挹.(yì)斟.(zhēn)2.解释下列词语①琼:美玉。

②素月:洁白的月亮。

③萧骚:稀疏。

④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⑤沧浪:青苍色的水。

⑥挹:舀水。

⑦万象:万物。

(二)诵读感悟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三、文本研究【思考1】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

明确悠然【思考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

明确词人巧妙地将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借景抒情,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高洁情怀。

2020年《念奴娇·过洞庭》(最实用教案)

2020年《念奴娇·过洞庭》(最实用教案)
素月:洁白的月亮。明河,天河。表里:里外。 明河共影:意指月亮照彻了天河和洞庭湖。
皎洁月光照在湖上,银河投影到湖中,水天一色,洞庭湖上上下下一片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悠然:闲适的样子。
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理解词意 (二)下阕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三、赏析 (一)下阕 1.“肝肺肺皆冰雪”呼应上阕哪一句?表现词人怎样特点? 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 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2.“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稳”字写出词人怎样个性? 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 条冷落之感。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 钓鱼船,显得洒脱、豪迈。 3.“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写出词人怎样精神? 心胸开阔,自信豪迈,充满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全词的高潮所在, 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 4.为什么词人“不知今夕何夕” ? 作者此时已经完全沉醉在这湖光山色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四、总结 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
青草:湖名,和洞庭湖相通,自古并称。风色:风势。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中秋将至,湖面没有一丝风过。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鉴:镜。琼:美玉。玉鉴琼田:月光下,水天一色,湖水通明澄澈。 三万顷:极言湖面开阔。著:附着。扁舟:小船。
通明澄澈、广阔无垠的湖面上,只有我的一叶扁舟自在航行。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南宋)
一、作者作品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

念奴娇·过洞庭优秀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优秀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优秀教案念奴娇·过洞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重点字词的品味,来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字词的品味,来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2.在诗人李白的眼里,洞庭湖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而在刘禹锡的眼里,洞庭湖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

当历史的脚步前进到了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

3.作者简介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安徽和县人。

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

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

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

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北归期间,途径洞庭湖,见平湖秋月,援(yuán)笔而作《念奴娇·过洞庭》。

)4.背景透视当蒙冤罢官,因长途跋涉而风尘满面的张孝祥遇上清澈通透的洞庭湖,是何其的幸运啊!但这对洞庭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美好的相遇总是让人羡慕的,不过其实此刻,另一场美好的相遇正在悄然发生。

大家知道吗?时隔近千年之后,在2014年的秋天,我们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相遇了。

5.齐读题目——念奴娇·过洞庭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通过展示图片,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诵诗歌,排障碍。

1.听录音,圈出本课生字词。

2.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3.正音。

要求读准以下字词的读音:尽挹yì澄澈chéng chè细斟zhēn萧骚sāo玉界琼田qióng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动情诵读并且结合课下注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诗文,为在准确感悟诗词的情感做铺垫。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涵泳洞庭气象感知词人情怀——《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代表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表达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被贬谪的悲凉情绪。

统编版教材将其编入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语文活动,探讨经典作品与作家生命际遇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汉语美感的体认,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学习情境】“和风送暖,杨柳如烟”。

我校将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诗歌节,现推出校园诗歌节系列活动之“一人一首成名作”,各班通过多种形式研读古代经典诗词,向作者致敬。

我们班分到的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我们准备用写对联的方式研读经典,致敬词人。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本课的核心任务是研读经典,向词人致敬。

基于我校高一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差、能力薄弱的学情,故尝试用拟写对联的方式学习。

对联语言具有凝练、概括的特点,学生通过写对联的方式,可以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由浅入深地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与情感。

【学习活动】前置任务:自学(提供支架,了解对联形式)活动:学生利用互联网、书籍等媒介,了解对联的创作要点,如构思、选材、组句、对仗、声律等。

设计说明:新的语文课程结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的语文实践为设计依据,所有任务群的学习都是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然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障碍,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提供支架。

本课的核心任务是写对联,需要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和规律,为对联创作搭建支架。

任务一:导学(建构知识,掌握创作方法)活动:大家来“找茬”我们已经进行过《沁园春•长沙》《登岳阳楼》的对联创作,请学生指出下联中不符合对联格律要求的地方。

上联:橘子洲头热血青年彰显书生意气病例展示:下联:岳阳楼上异乡孤客倚窗心系江山(结构不对,词性不当)岳阳楼上衰颓老翁心系天下苍生(形象不符)岳阳楼上忧国诗人忧叹时局动荡(平仄不谐)设计说明:“2017年版课•标”强调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优秀2021念奴娇过洞庭教案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优秀2021念奴娇过洞庭教案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优秀2021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张孝祥,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2、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同学们,这句诗写的是哪个湖泊?是洞庭湖,那同学们还学过哪些跟洞庭湖有关的诗句呢?学生可能答到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我们就再来接触一首跟洞庭湖词《念奴娇过洞庭》。

看看,作者通过写洞庭,抒发了他怎么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1、准备两分钟,让一两个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

配乐为《秋湖月夜》读音三万顷qǐng 细斟zhēn 扣舷 xin 扁舟pīan2、老师配乐朗读。

3、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细节感知,理解课文。

(其景其人其情)1、逐句分析上阕。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要理解全词,得读懂这么一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要理解这句,而理解这句的关键,还得把景物和人放到一起来看。

作者到底心会了什么呢?(板书:心会)2、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

-----悠然3、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到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景物特点:开阔静澄澈 (板书)朗读上片。

4、逐句分析下阕。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

从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分析:我们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其中那个金榜题名是多少人一生的梦,多少人为了鲤鱼跃龙门而皓首穷经,当上了官当然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人生一大喜事,但是丢了官呢,那又该是怎样的失意?人丢了心爱的东西之后总是会愁会哀叹,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这许多愁。

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张孝祥及本词创作背景,背诵本词。

2. 赏析词中恢弘的意境,体会词人的胸怀和人格魅力。

3. 学习本词物镜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词中恢弘的意境,体会词人的胸怀和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词物镜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问答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活动过程:
【导入】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
1.张孝祥及其作品
2.写作背景
【学习任务二:吟咏诗韵】
1.朗读诗歌
2.视频播放《经典咏流传》
【学习任务三:研读诗文】
活动一:赏自然大美
结合诗句,分析这幅洞庭秋色图,美在何处?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活动二:品人格高远
结合诗句,分析作者人格魅力之所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整首词的词眼是哪个词?
【学习任务四:关照古今】
古往今来对人生宇宙自然进行思索的诗句有哪些?
【课堂小结】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板书设计】。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词意;2、赏析“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3、体悟豪放词的特点。

导入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词、曲中营造的意境,往往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一定能够收获不一样的美感享受和情感震撼。

一、文化常识积累1、知人论世张孝祥(1132-1170) ,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本蜀之简州(今四川简阳市)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绍兴二十四年(1154) 廷试,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

政治上主张恢复中原,反对“隆兴和议”,两度被劾罢官。

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

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中书舍人等职。

隆兴元年(1163年) ,张浚出兵北伐,被任命为建康留守。

颇有政绩。

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38岁。

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

《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词作特点“豪壮典丽”。

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天才儿童,《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宣城张氏信谱传》说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

公元1147年,张孝祥十六岁,通过了乡试,走出了迈向仕途的第一步。

十八岁,孝祥在建康从蔡清宇学,二十二岁时,“再举冠里选”(张孝伯《张于湖先生集序》)。

到二十三岁中状元前,事迹大致如此。

作为一个出身“荒凉寂寞”的年青人,张孝祥能在同时代文人中脱颖而出,必有不凡之处。

归纳起来,一是才华卓绝,如时人对他的评价“天上张公子,少年观国光”(王十朋),其次也有英迈的性格,“谈笑翰墨,如风无踪”(张拭) ,“当其得意,诗酒淋漓,醉墨纵横,思飘月外”(杨万里)。

从这些评价中,可见他自少年时代起,便具潇洒倜傥的气质,英伟不羁的性格。

2、创作背景公元1127年,宋都开封为金兵所破,徽、钦二帝被俘,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杭州。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教学文案共23页文档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教学文案共23页文档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梭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教学文案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学习教案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学习教案
第五页,共21页。

张孝祥的词现存220余首,其中尤以表现爱国思想、 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其词上承苏轼, 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 要的地位。
他“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 初若不经意,反复究观,未有一字(yī zì)无来处……, 所谓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汤衡《张 紫微雅词序》)因为是凭借激情进行创作,所以情感 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又能融汇前人诗句 而不见雕琢痕迹。
第8页/共21页
第八页,共21页。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曰:“词调(cídiào)不下数 百,有豪放,有婉约,相题选调,贵得其宜,调合 则声情始合。”就指出了词调(cídiào)选择的重要 作用。
大体而言,婉约词人常选用《蝶恋花》、《诉衷 情》、《雨霖铃》之类宛转抽绎、哀怨低徊之调, 而豪放词人则多用《满江红》、《念奴娇》、《贺 新郎》、《渔家傲》之类音韵洪畅、激越奔放之调。
第19页/共21页
第十九页,共21页。
思考 (sīkǎo)与 练习 这首词画面开阔,意境优美,大气磅礴,具有鲜明
的浪漫主义特色,艺术(yìshù)感染力很强。其特点 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恰当的比喻。 二是奇特的想象。 三是豪放的风格。 请在词中分别找出相应的例子。
第20页/共21页
第9页/共21页
第九页,共21页。
【念奴娇】词牌名。其调高亢。 唐天宝歌妓 念奴“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 竽,嘈杂而莫能遏。”(见五代王仁裕《开元 天宝遗事》。)“念奴娇”之名盖本于此。
【念奴娇】 ,后世又称《大江东去(dà jiāng dōng qù)》,这是由于苏轼那首著名的《念 奴娇·赤壁怀古 》,第一句是“大江东去(dà jiāng dōng qù)”。又名《酹江月》,因为 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表里俱“澄澈”,物我“妙”合一——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涵咏词意,内化作者旷达超脱的情怀。

2、依托作品中“景”与“情”间的关系,领会“物我合一”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词作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领会“物我合一”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乾道元年(1165)七月,张孝祥宦游岭海知静江府(统辖桂林),建树颇多,但又遭到谏官的诋毁,张孝祥乾道二年(1166)六月,被罢职离开桂林。

经过洞庭湖时,正值中秋,心中有所感怀,写下一首旷世高远的词作,晚清名士王闿运读了《念奴娇过洞庭》后,甚至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

通过我们的学习,让我们一睹他冰雪肝胆,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2 、整体感知全班齐读全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读。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教师点拨:注重节拍、声调、韵脚、平仄)思考:张孝祥笔下的洞庭湖给你留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3、明信片设计,绘江湖胜景,感词人情怀小组活动:请你从词中选取素材,为本词的景物与主人公设计明信片,并以文字方案的形式配图展示。

展示要求:请朗读你选用的句子,说明画面的整体构图,重点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你设计的景物与人物形象。

(1)合作交流——说景、说人;写景句:“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玉鉴琼田”比喻湖面澄澈明净。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写出了洞庭湖湖天相映,上下交融的景色。

写人句:“肝胆皆冰雪”,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古.3(公开课)《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古.3(公开课)《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品味,感受本词韵味、洞庭美景;过程与方法揣摩写景语句,把握月下洞庭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字”、分析表达技巧,理解作者的品性。

【教学重难点】揣摩写景语句,把握月下洞庭的特点;通过“练字”、分析表达技巧,理解作者的品性。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启发【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课本、导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是诗词的国度,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你们,从总角之年开始,就在唐诗宋词元曲中慢慢的完成个体生命的成长。

也知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另有一番风韵。

例如:洞庭湖,李白千古名篇中的“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关于洞庭的风姿与辽阔为其《游洞庭》增色无限;孟襄阳笔下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出手便惊艳四座,千载而下,传颂不绝;而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看到的是白银盘里一青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

当历史的脚步回溯到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

由此也写下了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词《念奴娇·过洞庭》。

“词”我们的第一感官无外乎词牌名和题目。

(1)“念奴娇”为词牌名。

(2)题目是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

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古有“八百里洞庭”之称号。

而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好一派茫茫洞庭之美景,尽收眼底。

二、明确学习目标:老师希望大家学习这首词,不仅能够感受本词韵味、洞庭美景。

重要的是解决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分析表达技巧,把握月下洞庭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品性和情怀。

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技巧主要是:修辞和炼字。

1.反复诵读品味,感受本词韵味、洞庭美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也是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

我们立足“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万里 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 国的怀念。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剪烛看吴钩”, “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闻道中原遗老, 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 有泪如倾。”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 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 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 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念奴娇】词牌名。其调高亢。 唐天宝歌妓念 奴“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 嘈杂而莫能遏。”(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 遗事》。)“念奴娇”之名盖本于此。
【念奴娇】 ,后世又称《大江东去》,这是由 于苏轼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 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名《酹江月》,因为 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黄州》:“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 《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
心欲折” 。

张孝祥的词现存220余首,其中尤以表现爱国思 想、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其词 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在词 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他“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 成,初若不经意,反复究观,未有一字无来 处……,所谓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 (汤衡《张紫微雅词序》)因为是凭借激情进 行创作,所以情感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 又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
煞尾,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结束全篇, 更觉神余言外。
对于宇宙人生的思索
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 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 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
写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出任静江府 (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 使 ,七月到任。次年六月,遭谗降职北归,途 经湖南洞庭湖(词中的“洞庭 ”、“青草”二 湖相通,总称洞庭湖)。时近中秋的平湖秋月 之夜,诱发了词人深邃的“宇宙意识”和“勃 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曰:“词调不下数百,有 豪放,有婉约,相题选调,贵得其宜,调合则声 情始合。”就指出了词调选择的重要作用。
大体而言,婉约词人常选用《蝶恋花》、《诉衷 情》、《雨霖铃》之类宛转抽绎、哀怨低徊之调, 而豪放词人则多用《满江红》、《念奴娇》、 《贺新郎》、《渔家傲》之类音韵洪畅、激越奔 放之调。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 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 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 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赏析
词的上片写湖上美景,景中寓情。 。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三句点明地域与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两句,以虚带实, 含而不露,似合而实起,引出下片。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意转激昂。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以 “应”字领起,似承而转。作者回忆起“岭表经 年”的为宦生涯,并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这对谗害自己 的政敌,无疑是一有力回击。在结构上,它又与 上片“表里俱澄澈”的意境上呼下应。
“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承上,进一 步抒发积郁于胸的堂堂正气,暗示出尽管屡遭谗 害,环境险恶,但自己依然两袖清风,稳操航向, 安如泰山。
不仅如此,词人还由此而产生出一段浪漫主义 的幻想。“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三句是词中传神之笔,它进一步突现出作者襟 怀坦荡、识见超迈与乐观豪爽的性格,颇有居 高临下,对投降派不屑一顾的气势。
张孝祥作品简介

张孝祥的文章对于南宋王朝政治的腐朽黑暗多有 揭露和批判,表现了坚决抗敌、收复失地的爱国 精神。
谢尧仁称赞他的文章“如大海之起涛澜,泰山之 腾云气,倏散倏聚,倏明倏暗,虽千变万化,未 易诘其端而寻其所穷。”(《张于湖先生集序》)

他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 于写景叙事之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 切关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思想性。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 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2、学习作者遭遇困蹇却光明磊落、处变 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作家简介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 安徽和县)人。南宋爱国词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 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任中书舍人、尚书 礼部员外郎、建康留守、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等职。张孝祥 “性刚正不阿”,在朝任职期间,曾屡上奏议,提出了加强 边备、抵御金人;扫除积弊,改革政治和培养、选拔人才的 种种主张,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大理想。由于力主北伐, 张孝祥不断受到主和派的诽谤、打击。乾道五年(1169)因病 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离职,退居芜湖,讲论理学,徜徉山 水。今传《于湖居士文集》40卷,其中收词4卷。又有《宋 六十名家词》本《于湖词》3卷。
关于词牌
词皆依调而作,词调又称词牌,其调名本是曲 调的曲名。曲名一般用来概括这个曲调的音乐 内容,如《临江仙》乃言仙事,《女冠子》大 多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等等。
唐宋人选用词调,多数不拘于调名本意,可以 较为自由地应歌或抒情。但是,他们往往非常 重视词(曲)调的声情,注重因情择调,使曲 调与词情融合无间。
节候的特点,说明了这是一个接近中秋节的、风平浪静的 洞庭湖之夜。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是词中壮丽的佳句, 它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广阔无涯、优美而又平静的特点, 抒发了作者泛舟湖上所得的乐趣。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以 世间万物的主人翁而自居的思想境界。
“素月分辉,同时又是作者爱国抗 金这一高尚人格的具体写照,暗地里还反映了作 者对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恶和不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