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城市学考研大纲——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心
领域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结合研究所发展目标和人才引进情况,拟开展如下的领 域前沿研究:目标围绕国家和地方需求,以可持续城市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为切入点,部署了可持续城市的社 会经济过程、建设模式与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城 市化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面向可持续城市的生态环境规划研究,城市住区形态变迁 对城市代谢过程及效率的影响研究等。该研究中心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承担各类项目25项,经费1382万元, 包括院“百人计划”项目、院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地方政府委托 项目。
3.结合重大科技任务引进优秀人才,结合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学术人才,结合知识转移与技术转化向社会输送 技术人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训管理人才,成为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领域人才高地,成为区域创新创 业人才培养高地。
感谢观看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 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
01 简介
03 领域
目录
02 重要研究方向 04 主要任务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国际唯一的专门从事 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位于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厦门市。
主要任务
1.面向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城市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的 发展前沿,在城市生态、环境与健康,城市环境治理与修复技术,环境治理工程与循环经济,城市规划与环境政 策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
2.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现代研究所制度,建立有利于知识转移与技术转化的管理机制,建立与区域创新 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的有效方式,建立面向城市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 有机组成部分,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境与全球变化 开展城市环境变化长期定位观测研究,通过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城市及区域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驱动力和作 用机制,研究城市环境与全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应对策略。 (2)城市发展与城市安全 分析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安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城市安全评估技术与方法,建立城市安全预警机制和 管理体系。 (3)城市环境地空技术与数字城市 开发和应用遥感(RS)、全球定位(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城市环境地空技术,建立面向可持续发 展的数字城市技术平台和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技术 分析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服务和特征,研究城市发展自身的规律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建立城市生态环境区划和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科学院城环境研究所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071012
生态学
区域生态规划与评价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城市学④841生态学或916城市环境规划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城市学④841生态学或916城市环境规划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42土壤学或913环境工程(A)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5物理化学(乙)或914环境工程(B)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5物理化学(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51微生物学或913环境工程(A)
083020
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城市规划与环境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67经济学或915环境管理学
专 业 学 位 硕 士 招 生 专 业 及 初 试 科 目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085229
环境工程
水处理工艺与工程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大气01
环境科学
环境污染化学
水环境与水生态学
土壤环境学
环境生物学
大气环境科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1分析化学或838环境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38环境化学或851微生物学或852细胞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42土壤学或851微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4生物化学(乙)或842土壤学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介绍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介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环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所研究机构,成立于1980年。
城环所致力于研究城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为城市环境问题提供科学支持和解决方案。
下面将为你介绍城环所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和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
一、研究方向城环所的研究方向包括城市环境质量与调控、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在城市环境质量与调控方面,城环所开展了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传输与控制研究,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城环所还研究了水资源、土壤污染和噪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城环所主要关注城市人居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资源利用等问题。
通过研究城市定量生态学、城市再生水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城环所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此外,城环所还致力于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
通过城市环境评价、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内容的研究,城环所为城市环境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二、科研成果城环所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城市环境质量与调控方面,城环所成功开展了城市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为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城环所还在水资源管理、土壤污染治理和噪声环境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城环所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城市绿化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方案,有效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城环所还在城市资源利用、城市再生水利用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城环所通过开展城市环境评价和规划编制等工作,为城市环境的合理规划与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持。
城环所还参与了多个城市的环境规划与管理项目,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推动。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10科目名称:环境工程学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学位)参考书目:[1]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2]宁平.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高教出版社.[3]郝吉明.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总分:150分考试范围:考试包括以下部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一、水污染控制工程1.了解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水污染源和污染物。
2.了解废水处理的微生物学基础。
3. 掌握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以及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方法、原理和工艺。
4. 掌握废水的物理处理、物化处理方法原理方法。
5. 了解城市污水和典型工业废水处理常用方法与工艺流程。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1.了解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标准,各种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与汇机制。
2. 掌握主要大气环境问题如光化学烟雾、酸雨与灰霾的形成机制与危害。
3. 掌握颗粒物、SO2、NOx和VOC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工艺与特点。
4. 了解大气复合污染的概念、大气复合污染的综合治理技术、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控制对策。
5. 了解全球气候变暖、低碳排放的基本概念,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等。
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1.掌握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和特性,了解固体废物污染途径及环境影响。
2.掌握固体废物预处理的目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3.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典型工业废物的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方法。
样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小题,总计25分)1. 菌胶团2. 水体自净作用3. 气浮法4. 挥发性固体5.污泥膨胀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空,总计30分)1.污泥指数SVI是衡量活性污泥的( 1)特性,其实质是指在曝气池的混合液沉淀30分钟后,每单位重量干污泥形成的湿污泥体积,其单位为( 2)。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
第44卷第6期2024年3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4,No.6Mar.,202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1300)收稿日期:2023⁃04⁃14;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23⁃12⁃22∗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lntang@iue.ac.cnDOI:10.20103/j.stxb.202304140767李倩瑜,唐立娜,邱全毅,李寿跳,徐烨.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以厦门市为例.生态学报,2024,44(6):2284⁃2294.LiQY,TangLN,QiuQY,LiST,XuY.Constructionofurban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basedonMSPAandMCRModel:acasestudyofXiamen.ActaEcologicaSinica,2024,44(6):2284⁃2294.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李倩瑜1,2,3,唐立娜1,∗,邱全毅1,李寿跳1,2,3,徐㊀烨1,21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厦门㊀36102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㊀1000493福建农林大学,福州㊀350002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㊂如何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㊁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大意义㊂以厦门市为例,基于 生态源地识别 阻力面构建 生态廊道提取 的基本框架构建陆域生态安全格局㊂结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识别生态源地,该方法兼顾了生态结构和功能,使得所识别的生态源地更具全面性㊂选取土地利用类型㊁高程和坡度构建生态综合阻力面,并用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生态综合阻力面,以减少主观赋值的影响,识别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差异,使生态阻力面的构建更加合理㊂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利用重力模型量化潜在生态廊道的相对重要性,并根据重力模型结果划分重要性等级㊂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由14个生态源地㊁21条生态廊道㊁15个生态节点及若干个踏脚石所组成㊂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合计为558.64km2㊂生态廊道长约159.40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9条,一般生态廊道12条㊂生态廊道呈现出东西方向联系较为密切,南北方向联系不足的特点㊂根据对区域生态安全的贡献度,将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为3个管控区进行分级管控㊂将研究结果与厦门市当前的实施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虽然结果有所差别,但总体上相对一致,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所采用的研究数据及方法不同㊂因此,研究认为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㊁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结合,可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㊂关键词:生态安全格局;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生态廊道Constructionofurban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basedonMSPAandMCRModel:acasestudyofXiamenLIQianyu1,2,3,TANGLina1,∗,QIUQuanyi1,LIShoutiao1,2,3,XUYe1,21KeyLaboratoryofUrbanEnvironmentandHealth,InstituteofUrbanEnvironment,ChineseAcademyofSciences,Xiamen361021,China2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aggravatesthedegradationofecosystem.Howtoreversethedegradationofecosystemandmeettheincreasingdemandforecosystemserviceshasbecomeahotresearchtopic.Tosomeextent,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canbalancetherelationshipbetweenurbandevelopmentandeco⁃environmentalprotection,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forensuringregionalecologicalsecurityandpromotingecosystemfunction.Inthisstudy,weusedXiamenasanexample,andtheframeworkof ecologicalsourceidentification⁃constructionofecologicalresistancesurface⁃extractionofecologicalcorridors wasadoptedtoconstructthe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oflandarea.Theassessmentoftheecosystemservicesimportanceandmorphologicalspatialpatternanalysiswerecombinedtoidentifytheecologicalsource.Thismethodtookbothecologicalstructuresandfunctionsintoaccount,makingtheidentifiedecologicalsourcemorecomprehensive.Theecologicalcomprehensiveresistancesurfacewasconstructedbylandusetype,elevationandslope,andcorrectedbyhumansettlementindextoreducetheinfluenceofsubjectiveassignments,identifythedifferenceswithineachlandusetype,andmake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resistancesurfacemorereasonable.Onthisbasis,theminimumcumulativeresistancemodelwasusedtoextractecologicalcorridors,andthegravitymodelwasusedtoquantifytherelativeimportanceofpotentialecologicalcorridors,andthentoclassifytheimportanceofecologicalcorridors.TheresultsshowedthattheecologicalsafetypatternofXiamencityconsistedof14ecologicalsources,21ecologicalcorridors,15ecologicalnodes,andseveralsteppingstones.Thedistributionofecologicalsourcesmainlyconcentratedinthewestandnorthofthestudyarea,dominatedbywoodlandandgrassland,andthetotalareawas558.64km2.Thelengthoftheecologicalcorridorwereabout159.40km,ofwhich9werekeyecologicalcorridorsand12weregeneralecologicalcorridors,whichhadthecharacteristicsofcloseconnectionbetweeneastandwestandinsufficientconnectioninnorth⁃southdirection.Accordingtothecontributiontotheregionalecologicalsecurity,the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wasdividedintothreecontrolzonesforhierarchicalcontrol.ComparingthefindingswiththecurrentimplementationplanofXiamen,althoughtheresultsweredifferent,theywererelativelyconsistentoverall,andthemainreasonforthedifferencewasthedifferentresearchdataandmethodsusedinthetwostudies.Therefore,thisstudyconcludedthatthecombinationofecosystemserviceimportanceassessmentwithmorphologicalspatialpatternanalysis,minimumcumulativeresistancemodel,andgravitymodelcould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KeyWords: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ecologicalsources;ecologicalresistancesurface;ecologicalcorridor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得生态系统日益遭受损坏,生态系统退化越来越呈现出大面积㊁成片蔓延的特点[1],既造成了生态系统质量下降㊁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威胁了生态安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㊂生态安全格局是以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区域,针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识别并保护潜在的生态关键要素,实现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3],被视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4 5]㊂当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已成为研究热点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具有多元化,最为常见的是由俞孔坚提出的 生态源地识别 阻力面构建 廊道提取 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式㊂然而,在生态源地识别和阻力面构建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具体表现为:(1)现有研究在生态源地的选取中侧重考虑生境斑块的内在功能属性,对斑块在景观中的空间结构较少关注,忽视了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6],个别研究则直接将自然保护区等特定的生态功能区视为生态源地,该方法带有一定的政策性和主观性,缺乏定量分析㊂(2)构建生态阻力面选取的阻力因子大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且同一土地利用类型无差别的赋值方式疏忽了其内部自然属性的差异,也无法体现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下人类活动有差别的干扰[4]㊂生态源地提取㊁生态阻力面构建作为生态廊道构建的两个重要前提,影响了生态廊道的数量和走向,进而影响了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㊂因此,本研究拟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态源地识别和生态阻力面构建,从而使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更具有合理性㊂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历经多年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围海造地与城市新区发展㊁旧区改造并行,建成区由岛内向岛外逐渐蔓延扩张,导致大量耕地㊁林地㊁湿地㊁滩涂等生态空间转变为城市用地㊂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影响叠加,部分区域生态功能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厦门市已开展了生态修复项目㊂本研究拟优化和完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为厦门市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㊂5822㊀6期㊀㊀㊀李倩瑜㊀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㊀682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1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1.1㊀研究区概况㊀㊀厦门市(24.23ʎ 24.25ʎN㊁117.53ʎ 118.26ʎE)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由思明㊁湖里㊁集美㊁海沧㊁同安和翔安6个行政区组成,陆地总面积1700.61km2(图1)㊂北邻泉州,南接漳州,东临台湾海峡,是闽南 金三角 的中心, 一带一路 的海陆交通枢纽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ħ左右,年均降雨量为1200mm左右,常年气候温暖,雨热同期,雨量充沛㊂地势西北高㊁东南低,以滨海平原㊁山地和丘陵为主㊂图1㊀厦门市区位图Fig.1㊀LocationoftheXiamen1.2㊀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包括植被净初级生产力㊁数字高程模型㊁月平均气温㊁月平均降水量㊁土壤质地㊁土地利用数据㊁夜间灯光数据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来源详见表1㊂为减小数据误差,保障空间参考的一致性,将坐标统一为GCS_WGS_1984,并将栅格数据重采样为30m的分辨率㊂表1㊀数据来源Table1㊀Datasource数据类型Datatypes数据来源DataaccuracyDatasources数据精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2001 2020年500m数字高程模型DEM地理空间数据云30m月平均气温Monthlymeantemperature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2001 2020年1km月平均降水Monthlymeanprecipitation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2001 2020年1km土壤质地Soiltexture世界土壤数据库(HWSD)的中国土壤数据集(v1.1)1km土地利用LanduseGlobeLand3030m夜间灯光Nightlight科罗拉多矿业大学https://eogdata.mines.edu/products/vnl/2020年500m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理空间数据云2020年30m㊀㊀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ctivity;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2㊀研究方法2.1㊀生态源地识别作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第一环节,生态源地能否准确识别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生态廊道构建和生态修复空间识别的结果[7]㊂本研究拟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识别生态源地,提高生态源地识别的准确性㊂2.1.1㊀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所获得的效益,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8]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反映了生态环境的状况,根据研究区特点,选择水源涵养㊁水土保持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这3个生态系统服务作为厦门市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评价指标,并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2015)提供的NPP定量指标法进行评价㊂为避免主观赋值导致研究结果有所偏倚,默认3种服务同等重要,即权重一致[9]㊂运用分位数法(Quantiles)进行分级再等权叠加,得到研究区域的生态系统综合服务能力指数,并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㊂2.1.2㊀MSPA分析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SpatialPatternAnalysis,MSPA)是2007年由Vogt等提出的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原理对二值化的栅格图像进行分类的方法[10 11]㊂该方法简单高效,可快速地识别景观类型,且不受研究尺度的限制㊂本研究选取受人类干扰较大的耕地㊁建设用地作为背景,选取林地㊁草地㊁灌木地㊁湿地㊁水体等自然生态要素作为前景㊂基于GuidosToolbox软件,采用默认的八领域分析法进行计算,得到厦门市的7类景观类型,即核心区(core)㊁孤岛(islet)㊁边缘区(edge)㊁孔隙(perforation)㊁桥接区(bridge)㊁环道区(loop)以及支线(branch),进而提取生境斑块最大的核心区作为潜在的生态源地[6]㊂2.1.3㊀生态源地提取将生态系统服务中度及以上重要性区域与潜在的生态源地进行叠加分析,提取面积大于1km2的重叠的核心区斑块作为生态源地㊂进而基于Conefor和ConeforInputsforArcGIS10.x插件对其进行景观连通性计算㊂根据输出结果,斑块重要性指数(thedeltavaluesforprobabilityofconnectivity,dPC)的值越大,说明该斑块对维持较高的景观连通性发挥的作用越大㊂2.2㊀生态阻力面构建物种在生态源地之间的迁移和扩散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土地覆被状态和人类活动的阻扰[12]㊂作为生态廊道能否准确识别的关键,构建生态阻力面模拟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的难易程度,对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至关重要㊂本研究选取土地利用类型㊁高程和坡度这3个影响较大且较常使用的自然因子构建生态综合阻力面,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分级和赋值[13 14](表2)㊂为弱化主观赋值的影响,以人类居住合成指数(HumanSettlementIndex,HSI)表征人类活动对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的干扰,对生态综合阻力面进行修正[15 16](公式1 3)㊂NTLnor=NTL-NTLminNTLmax-NTLmin㊀㊀㊀㊀㊀㊀(1)HSI=1-NDVImax()+NTLnor1-NTLnor()+NDVImaxˑNTLnorˑNDVImax(2)式中,NTL㊁NTLmax㊁NTLmin分别为原始的夜间灯光数据及其最大值和最小值;NTLnor为归一化的夜间灯光数据;NDVImax为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最大值;HSI为人类居住合成指数㊂Ri=HSIiHSIaˑR(3)式中,Ri为基于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的生态阻力系数;HSIi为栅格i的人类居住合成指数;HSIa为栅格i对7822㊀6期㊀㊀㊀李倩瑜㊀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㊀应的景观类型a的平均人类居住合成指数;R为栅格i的景观类型的综合生态阻力系数㊂表2㊀生态阻力系数2.3㊀生态廊道提取2.3.1㊀MCR模型生态廊道作为生态要素在生态源地之间流动和传递的重要途径[17],具有维持生态系统运转㊁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18],也是生态修复中最有可能改善和提高连通性的关键区域[19]㊂生态廊道构建的方法包括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CumulativeResistance,MCR)[20 21]㊁蚁群算法[22]㊁电路理论[23 24]㊁小波变换[25]等㊂其中,MCR模型是俞孔坚在Knaapen等提出的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得到的[5]㊂相较于其他模型,该模型可更好地模拟和量化物种㊁能量和信息在生态源地之间流动的最小成本路径,已被广为采用[26 27]㊂因此,本研究采用MCR模型,基于ArcGIS提取每一个生态源地的中心点为生态源点,以修正后的生态阻力面为成本,通过成本路径工具,模拟每一个生态源点到其他n-1个生态源点的最小成本路径,构建两两之间的潜在生态廊道,共计C2n条㊂计算方法[17]如公式4:MCR=fminði=mj=nDijˑRi()(4)式中,MCR为物种从生态源地扩散到其他生态源地的最小累积阻力值;Dij为物种从生态源地j到景观单元i的空间距离;Ri为景观单元i对应的生态阻力系数,即前文所述的基于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后的生态阻力系数㊂2.3.2㊀重力模型基于重力模型构建生态源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矩阵,以此量化潜在生态廊道的相对重要性㊂相互作用力越大说明生态源地之间的联系越紧密,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越频繁,生态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重要性等级越高,计算方法[28]如公式5:Gij=L2maxlnSi()lnSj()L2ijPiPj(5)式中,Gij为斑块i和斑块j之间的相互作用力;Pi和Pj分别为斑块i和斑块j的阻力值;Si和Sj分别为斑块i和斑块j的面积;Lij为斑块i和斑块j之间潜在生态廊道的累积阻力值;Lmax为研究区所有潜在生态廊道的最大累积阻力值㊂3㊀结果与分析3.1㊀生态源地识别3.1.1㊀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水源涵养㊁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等级大体上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图2)㊂由这三者882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等权叠加得到的生态系统综合服务重要性等级也呈现出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㊂中度及以上重要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面积合计为753.25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7.71%㊂中部和南部耕地和建成区较为密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生态系统综合服务重要性等级较低,主要为不重要区和轻度重要区,面积分别为406.84km2和418.68km2㊂图2㊀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果空间分布Fig.2㊀Spatialdistributionofimportanceassessmentresultsofecosystemservices3.1.2㊀MSPA分析基于MSPA分析得到7类生态景观的面积和占比(表3)㊂7类生态景观的总面积约为692.60km2㊂核心区的面积最大,约为635.19km2,占生态景观总面积的91.71%㊂边缘区为核心区的外部边界,是核心区与其外部的非生态景观类型之间的过渡区域;孔隙为核心区与其内部存在的非生态景观类型之间的过渡区域㊂两者分别占生态景观总面积的5.82%和1.45%㊂孤岛零星散布在研究区域中,约占生态景观总面积的0.17%㊂支线㊁桥接区和环道区均具有连通作用,数量越少意味着连通性越差,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的阻扰越大,越不利于生物多样性[29]㊂其中,支线作为连通核心区与其他生态景观之间的条带状区域,占生态景观总面积的0.65%,说明生态要素在核心区与其他生态景观之间流动和传递受到较大的阻扰,连通性较差;桥接区是连通各核心区之间的条带状区域,约占生态景观总面积的0.15%;环道区为核心区内物种迁徙的捷径,面积最小,仅为0.33km2,占比为0.05%㊂表4㊀景观类型分类统计由图3可知,核心区在西北部连片聚集,整体性较好,而在其他地区则呈零散分布,破碎化较为严重㊂在9822㊀6期㊀㊀㊀李倩瑜㊀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㊀研究区西北部的核心区,虽然面积大且连片分布,但其间也具有多个孔隙,孔隙的范围越大,表明非生态景观类型占据的面积越多,或者意味着核心区生态系统退化的范围扩大,从而使生态要素在流动和传递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㊂孤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物种迁徙的踏脚石,既减小生境斑块之间的成本距离,又可间接提高生境斑块之间的连通性[29 30]㊂例如,位于同安区南部的核心区,其右侧间隔分布着多个孤岛,呈弧形状处于该核心区与其他两个较小的核心区之间,可使生态要素在流动和传递的过程中能够短暂栖息㊂图3㊀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景观类型空间分布Fig.3㊀Spatialdistributionofthelandscapetypesbasedonmorphologicalspatialpatternanalysis3.1.3㊀生态源地提取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MSPA的分析结果,共有14个面积大于1km2的核心区斑块与中度及以上生态系统综合服务重要性区域重叠,面积合计为558.64km2,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87.95%㊂表明多数核心区拥有较好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可为生物生存提供较好的栖息条件㊂因此,选取这14个重叠的核心区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图4)㊂生态源地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㊁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涵盖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㊁水源保护区等重要区域㊂中部和南部地区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生态源地数量较少且较为分散㊂图4㊀生态源地空间分布Fig.4㊀Spatialdistributionofecologicalsources根据景观连通性分析结果(表5)可知,14个生态源地的斑块重要性(dPC)差距较大,仅有3个生态源地092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的斑块重要性大于1,分别为10号㊁7号和6号生态源地,其余的11个生态源地的斑块重要性均小于1㊂其中,10号生态源地面积最大,约占14个生态源地总面积的82.71%,其斑块重要性也最大,说明该生态源地对于维持较高的景观连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㊂表5㊀景观连通性计算结果3.2㊀生态阻力面构建由土地利用类型㊁高程和坡度这三个自然环境因子所构建的生态综合阻力面(图5),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异质性㊂东南部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阻力系数明显高于西北部,但高阻力系数零星分布在西北部㊂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单因子阻力系数为 两高 或 三高 ,从而使得其综合阻力系数相对于周边地区呈现出较高的趋势㊂经HSI修正后的生态综合阻力面,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阻力系数发生了显著变化㊂高阻力值由西北部转移至中部和南部,且高阻力区域具备一定的规模㊂尤其是湖里区和思明区,因开发建设早城市化水平较高,且受区域面积的限制,人类活动区域高度聚集,对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的干扰明显增强㊂图5㊀生态阻力面空间分布Fig.5㊀Spatialdistributionoftheecologicalresistancesurface3.3㊀生态廊道构建通过MCR模型提取研究区潜在的生态廊道㊂剔除重复路径和经过生态源地内部的无效路径,最终得到21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159.40km㊂其中,生态源地14在地理位置上与其他生态源地存在海域的阻隔,彼此之间未能构筑起生态廊道㊂因本研究的生态阻力系数设置比较大,由此计算得到的各生态源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较大(表6)㊂参考相关文献[6],以10为临界值对生态廊道的重要性进行等级划分,大于10的视为关键生态廊道,小于10的则为一般生态廊道,共得到关键生态廊道9条,长度为83.11km,一般生态廊道1922㊀6期㊀㊀㊀李倩瑜㊀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㊀12条,长度为76.29km(图6)㊂表6㊀基于重力模型的生态源地相互作用矩阵Table6㊀EcologicalsourcesinteractionmatrixbasedonGravityModel源地Source1234567891011121314166.5019.3143.582.6212.180.843.563.481.161.190.720.60-279.2988.0814.1617.582.274.985.302.841.470.910.77-31365.278.8391.452.1111.6410.462.922.501.471.22-45.063.325.292.053.574.560.850.560.49-541.540.9014.7211.081.511.831.020.82-61.030.731.1736.820.400.280.26-76.0150.251.503.541.701.24-85.291.872.811.381.05-92.060.730.500.45-101.911.130.94-1119.187.34-1231.01-13-图6㊀生态廊道空间分布Fig.6㊀Spatialdistributionofecologicalcorridors结合景观连通性与重力模型分析结果(表5与表6)可知,对景观连通性具有重大贡献的10号和6号生态源地,两者之间距离较远,但相互作用力较大,表明其间的生态廊道是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可能性较大的路径,相对重要性较高㊂7号生态源地对景观连通性的贡献程度也较高,与9号生态源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其次为8号生态源地,与南北方向的生态源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体偏弱,表明7号生态源地对景观连通性的贡献主要在于连通东西方向的生态源地,特别是与之距离较远的9号生态源地㊂由此本研究认为,生态源地之间距离越近并不意味着彼此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远距离的生态源地之间也存在频繁的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㊂2号㊁3号和4号生态源地面积均较小,斑块重要性(dPC)也较差,特别是4号生态源地,其dPC值几乎为0,但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表明对景观连通性贡献度不高的生态源地之间生态要素的流动和传递也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其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意义㊂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以往研究根据斑块重要性(dPC)的大小筛选生态源地,可能导致部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斑块被排除在外,从而影响生态廊道的提取㊂因此,本研究保留斑块重要性较差的生态源地,可使生态安全格局更具有完整性㊂3.4㊀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分区管控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研究区共有生态源地14个,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39%,呈现出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特征,基本涵盖了多个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㊁水源保护区等㊂其中,西北部连片的生态源地为研究区筑起了天然的生态保护屏障,有利于维护研究区的生态安全㊂研究区的生态廊道共21条,总长为159.40km㊂关键生态廊道和一般生态廊道纵横交错,将各个生态源地串联起来,是研究区生态安全网络至关重要的组成292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图7㊀生态安全格局分区管控Fig.7㊀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zoningcontrol部分,保障了水源涵养㊁水体保持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的发挥㊂叠加MSPA分析结果发现,在不属于生态源地的核心区中,有15个处于生态廊道与生态源地之间㊁生态廊道与生态廊道之间的交汇处,是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的重要节点;有23个处于生态廊道的沿线,可与孤岛共同发挥踏脚石的作用㊂基于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程度,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分区管控(图7)㊂将生态源地划为一级管控区;将关键生态廊道及其沿线的一般核心区和孤岛列为二级管控区,关键生态廊道长度为83.11km,一般核心区面积为11.29km2,孤岛面积为0.16km2;将一般生态廊道及其沿线的一般核心区和孤岛列为三级管控区,一般生态廊道长度为76.29km,一般核心区面积为10.98km2,孤岛面积为0.06km2㊂4㊀讨论本研究基于生态源地识别一阻力面构建一生态廊道构建的基本框架,构建了厦门市的陆域生态安全格局㊂‘厦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0 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中的生态修复项目分布图也是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进行识别的㊂何子张等对‘计划“所采用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和结果进行了介绍[31]㊂通过对比可知本研究与‘计划“所识别的生态源地较为一致,但也存在些许不同:(1)‘计划“所识别的生态源地面积明显大于本研究的识别结果,特别是西北部的生态源地,‘计划“的识别结果范围更广,斑块整体性更好㊂主要原因在于‘计划“所采用的基础数据为 三调 数据,数据更加真实可信㊂此外,‘计划“将耕地纳为生态源地,而本研究则将耕地视为背景未进行分析㊂前景分析的目的在于识别出适宜生物栖息和活动的区域,多数学者在进行前景分析时也大多选择生态功能较好且受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景观[32 33],耕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一般不作考虑㊂(2)‘计划“兼顾了陆域和海域,本研究因数据获取有限,且海域与陆域评价方法不同,因此未考虑海域范围㊂(3)‘计划“将风景名胜区㊁自然保护区㊁生态红线区等直接识别为生态源地,而根据本研究的分析,鼓浪屿不属于生态系统服务中度及以上重要区域,因此未列为生态源地㊂在生态阻力面构建过程中,‘计划“所构建的生态阻力面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阻力系数较为均等㊂本研究为进一步识别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各生态阻力系数的差异,以HSI修正生态阻力面㊂相比单一使用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修正,HSI综合考虑了夜间灯光数据和NDVI数据,可弥补夜间灯光指数过度饱和的缺陷,更能精细地刻画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修正效果更好[34 35]㊂因生态源地和生态阻力面有所差异,从而导致本研究和‘计划“基于MCR模型构建的生态廊道也有所不同,但生态廊道的走向大致相同,且本研究所识别的生态廊道既包含了‘计划“基于MCR模型所构建的潜在生态廊道,也包括部分山脊廊道,说明本研究所构建的生态廊道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㊂本研究虽然构建了生态廊道,但因各生态要素对生态廊道的宽度要求不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划定标准㊂因此,本研究未对生态廊道的宽度做进一步分析,今后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㊂厦门市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海域也占据一定的面积,本研究仅考虑陆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将统筹考虑陆域和海域,更加全面地构建全域的生态安全格局㊂5㊀结论本研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MSPA分析识别生态源地,兼顾了生态功能和结构,定量分析的3922㊀6期㊀㊀㊀李倩瑜㊀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㊀。
2015年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考研院校介绍、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
2015年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考研院校介绍、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一、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院校介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
研究所位于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厦门市。
研究所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一、学科方向与重点研究领域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学科方向为环境化学与分析化学、环境生物与生物技术、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生态学、环境工程与环境材料。
重点研究领域为:1.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1)城市生态健康系统分析与监测;(2)城市环境复合污染机理与效应;(3)城市环境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4)城市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
2.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1)城市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2)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3)城市大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4)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5)高效环境材料制备技术;(6)环境生物技术。
3.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1)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与示范;(2)生态产业工程与示范;(3)城市生态环境技术集成与示范;(4)城市循环经济建设模式示范。
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1)城市环境与全球变化;(2)城市发展与城市安全;(3)城市环境地空技术与数字城市;(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技术;(5)数字环境学的理论与应用;(6)城市环境管理与政策。
二、招生计划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14年拟招收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等4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名,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硕士(工程硕士)研究生10名(最终录取硕士研究生人数以国家下拨指标数为准)。
其中,生态学专业招生工作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代理,其余各专业均为城市环境研究所独立招生。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考试要求:《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包括空间参考系统、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空间数据的处理、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数字高程模型与地形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
考试要求学生熟悉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和发展趋势,熟悉地图投影类型与空间坐标变换方法,掌握基本的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组织管理方法,掌握空间数据处理和基本的空间分析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二、考试内容: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地理信息、地理数据的概念。
(2)GIS的定义、特征、分类、组成、基本功能、研究内容、发展趋势等。
2.地理空间参考系统(1)大地体、地球椭球体等概念。
(2)地理空间坐标分类、我国常用的大地坐标系和高程坐标系。
(3)地图投影的概念、变形、方法。
(4)高斯-克吕格投影。
3.空间数据结构(1)空间数据模型、地理实体、空间数据结构的概念、类型。
(2)栅格数据结构概念、类型及其编码方法。
(3)矢量数据结构概念、类型及其编码方法。
(4)栅格与矢量结构的优缺点、以及两者的相互转换的算法原理。
4.空间数据管理(1)空间数据库的概念,空间数据组织模型(层次、网状、关系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2)从数据组织来看空间数据具有的特点,采用标准DBMS存储空间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
(3)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模式的类型。
(4)空间索引的定义,空间索引类型。
5.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1)主要的空间数据源。
(2)常见的拓扑错误类型。
(3)拓扑关系的建立。
(4)几何纠正(仿射变换、相似变换、二次变换)、投影变换。
(5)边缘匹配的概念。
(6)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
(7)数据质量的评定与控制。
(8)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类型。
6.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1)常见的空间数据查询与量算方法。
(2)常见的矢量数据分析方法: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及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相关算法和应用。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1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1)933 环境学 (1)935 普通地质学B (2)959 结构力学A (4)961 环境工程基础A (5)复试考试大纲 (8)F1001化学与生物学 (8)F1002 流体力学 (9)F1003 环境工程综合 (10)F1004 工程地质学 (12)初试考试大纲933 环境学一、考试性质《环境学》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考核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二、考查目标考查学生对环境学基本原理,生态学基础理论,环境要素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特征与危害,全球环境问题产生根源及解决途径,常见污染因子监测方法与原理,典型环境污染物基本控制方法的掌握程度。
三、考试形式本科目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分析题,各占总分的20%。
四、考试内容1.环境、环境问题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沉降、沙漠化等)的形成机制、危害与防治对策。
历史上重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的根源。
2.环境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3.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点;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资源的分类及特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联系。
5.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及物理环境等污染的含义、特征、类型、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6.环境污染的剂量、毒性概念;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7.环境质量标准及环境基准相关知识。
8.水中溶解氧、pH、化学需氧量、重金属和空气中SO2、NO2、TSP等因子的测定方法与原理;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技术支撑人员、研究实习员招聘启事
根据工作需要,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现面向国内外诚聘技术支撑人员、研究实习员。
详见附表。
应聘人员请将应聘材料发至相应岗位联系人信箱,同时抄送zhaopin@。
建议邮件主题按下列格式填写:姓名-毕业学校-专业学历-应聘岗位方向,例如:张三-××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应聘环境工程方向研究实习员岗位。
应聘材料包括:1、《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应聘登记表》(附后);2、个人资料(个人简历、学历和学位证书、获奖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证明材料等);3、两位推荐人的推荐信,对于具有博士学位的应聘人,其推荐人必须包括其博士学位导师;对于具有硕士学位的应聘人,其推荐人必须包括其硕士学位导师;对于具有学士学位的应聘人,其推荐人必须包括其班主任或辅导员。
推荐信必须是具有推荐人亲笔签名的扫描件或由推荐人直接发给我们。
联系人:方老师
通讯地址: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邮编:361021
电话:+86-592-6190966 传真:+86-592-6190977
E-mail:zhaopin@ 网址:
附表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技术支撑人员、研究实习员招聘需求信息表。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 第一章绪论1.城市生态学(P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一般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5.生态学(P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面?(P3)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P19)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迁移的?(P8)(自己发挥)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1.初级生产(P31)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生产。
2.次级生产(P35)次级生产是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文档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档2020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档Contract Template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档前⾔语料:温馨提醒,报告⼀般是指适⽤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的直接⽬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体会指的是接触⼀件事、⼀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的⼀些内⼼的想法和⾃⼰的理解本⽂内容如下:【下载该⽂档后使⽤Word打开】《报告》负责⼈、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
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连和威海。
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位;昆明具备舒适宜⼈的⾃然环境和特⾊的社会⽂化环境,位居第⼆位;三亚市以空⽓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然环境宜⼈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然环境舒适性和宜⼈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州和北京。
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差距。
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便性、⾃然环境宜⼈性、社会⼈⽂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态、经 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五个方面的要素。
生态要素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绿化覆 盖率等指标,反映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 情况。
经济要素包括人均GDP、居民收入、投资规模、产 业结构和布局等指标,反映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 潜力。
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 平,增强城市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居民的基本福利和公平正义。
推进科技创新引领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城市 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规划和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导致城市发展 不平衡和质量不高。
城市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 底蕴。
04
典型宜居城市建设经验与启示
国外典型宜居城市建设经验与启示
1 2
伦敦
以空气清新、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实 施“绿色城市”战略,提高城市宜居性。
东京
以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 规划管理为重点,提高城市宜居性。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国科学 院内容完整版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宜居城市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 • 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 典型宜居城市建设经验与启示 • 中国宜居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 • 推进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 的要求日益提高,宜居城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4科目名称:物理化学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总分:150分考试范围:一、概述物理化学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界面现象、胶体化学和统计热力学等六个部分。
其中前四部分为主要内容。
考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掌握物理化学一般方法,及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有关的物理量计算和表述中,注意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制(SI制)及遵循有效数运算规则。
二、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下面按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初步、电化学、化学动力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六个部分列出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按深入程度分“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1、化学热力学(1)热力学基础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
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掌握热力学能、焓、熵、Helmholtz函数和Gibbs函数等热力学函数及标准燃烧焓、标准生成焓、标准摩尔熵、标准生成Gibbs函数等概念。
掌握在物质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
在将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应用于特定系统的时候,会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其次是Van der Waals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
掌握熵增原理和各种平衡判据。
理解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
掌握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推导重要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
(2)溶液与相平衡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
掌握Raoult定律和Henry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
理解理想系统(理想溶液及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
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
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标准态。
会从相平衡条件推导 Clapeyron和Clapeyron—Clausius方程,并能应用这些方程进行有关计算。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国防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F0107 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一. 考试要求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对核酸的基本特征、遗传物质的复制、中心法则、基因表达调控的理解与掌握;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二、考试内容1.染色体与DNA掌握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掌握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组成;掌握DNA半保留复制机制、原核及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掌握DNA复制的调控机制;了解DNA损伤修复的主要类型。
2.中心法则掌握RNA转录与调控的机制;掌握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蛋白质前体的加工及蛋白质折叠;熟悉tRNA、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熟悉原核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了解遗传密码的组成和性质、mRNA的剪接机制。
3.基因表达调控掌握基因的概念及其分子结构;掌握原核基因调控的种类及主要特点;掌握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掌握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熟悉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机制;熟悉真核基因在DNA水平以及其他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4.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掌握核酸印迹杂交、蛋白质印迹杂交技术、PCR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基因表达技术、基因敲除技术原理;了解基因芯片技术、DNA测序技术原理。
三、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分。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题、问答题等。
四、参考书目1.《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四版。
2.《分子生物学》.Robert Weaver著,郑用琏、张富春、徐启江、岳兵译,科学出版社,2018,第五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前身是1994年组建的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1997年经中编委批复同意成为院属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研机构。
2021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决定将城市中心更名为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Ttorura&evrnet LTDECHNSAEFCASCACECSCASUEFNBNBNIMNAUIS,蒙氏文化展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桂集皮研究所。
ieeacdmyooiline(osss)展战略与规划、气候变化经济研究在全罔的领先pnj Adrtah,icaueo和优势地位,之成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国际知名、内一流的综合性城市与环境研究机构.术研究与使国学交流中心、息资料巾心、策浴询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信决研究所设城市经济、市规划、市与区域管理、境经济与管理、地产与土地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和城城环房可七个研究实验室,包括气候变化经济学;它是中国气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气候变化经济模拟联合实验室的实际载体;它持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城市与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股份。
和研究所具有经济、社会、境、环规划等多学科交叉优势,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学科综合研究特点.社拥有城市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两个巾困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环保部认定的规划环境评价资质、家统计国局认定的涉外社会调查资质、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城市规划甲级资质、住国土资源部认定的土地利用规划甲级它已成为城市化、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密集区、部委发展、环境治理、国有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治理与城市形成、碳经济、市场等领域的优势研究领域。
近年来,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和低碳先锋国家科技支持撑项目以及院重大()题,担并完成闰家和地方政府委托课题10多项。
每年编辑出版《国城市发展报点课承0中报告、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气候变化应对报告和。
参与撰写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X考研大纲:838环境化学.doc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X考研大纲:838环境化学中国科学院大学202X考研大纲已公布,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中国科学院大学202X考研大纲:838环境化学,更多考研资讯我们网站的更新!中国科学院大学202X考研大纲:838环境化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考试大纲一、适用范围及基本要求概述《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
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危害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一)环境化学概论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二)水环境化学天然水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着重掌握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
着重掌握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三)大气环境化学大气中污染物的组成和特征;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原理;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形成机理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策略;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复合污染;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危害和损耗机理;臭氧层的破坏现状及防治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城市学考研大纲——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
研究所
本《城市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属专业课程考试科目。
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及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城市规划、建模、管理、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城乡和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等。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城市本质、结构、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一般规律、动力因素;掌握系统科学、控制论、混沌理论、博弈理论、协同学等现代科学理论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及其在城市分析、建模、规划、管理和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和主要问题;掌握城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论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城市、城市化的一般概念与内涵
1.城市的定义、本质,城市的界定;
2.城市化的涵义、基础,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
(二)城市的特征、结构和发展
1.城市系统的特征与构成;
2.城市的结构、地位与作用;
3.城市发展的形态模式;
4.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三)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普遍规律
1.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起源、历程、现状和特点;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及相关因素;
3.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和普遍规律;
4.我国城市、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现状、主要问题和总体趋势。
(四)城市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1.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
2.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3.城市复杂巨系统的特征。
4.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模步骤、方法。
(五)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系统的构成;
2.城市环境问题的内容、表现、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
3.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经济学分析。
(六)城乡系统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历程、思想内涵、基本原则;
2.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现状、突出问题和主要对策;
3.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举措、现状和前景。
(七)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及其对策
1.“二元性”城市发展体系;
2.城市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布局;
3.城市交通和道路发展;
4.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5.城市土地利用;
6.生态城市理论、原则与方法;
7.城市文化保护与建设;
8.“全球化”与“信息化”中的城市发展。
二、考试要求
(一)城市、城市化的一般概念与内涵
1.掌握城市的定义、本质、一般的界定方法,以及城市产生的经济、社会基础;
2.掌握城市化的涵义、主要的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理解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的特征、结构和发展
1.了解城市的本质特征和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城市系统作为复杂巨系统的特点和微宏观、静动态、时空间、内外部的各种主要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城市的职能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口结构、空间结构、有机结构的内涵、内容、意义,以及各种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城市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评价方法;
3.了解城市、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4.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掌握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的功能和特点,了解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三)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普遍规律
1.了解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起源、历程、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和现状趋势;
2.掌握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城市聚集和分散的动力因素;
3.掌握城市化在空间布局、产业经济、人口集聚、城市规模等方面的发展规律、掌握Northam曲线;
4.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以及城市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四)城市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1.掌握系统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和一般的研究方法,了解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等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
2.了解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与方法,掌握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条件、步骤和方法,掌握反馈环、因果关系分析、流图模型及流位、流率
方程等分析方法;
3.掌握城市作为复杂巨系统的主要特征;
4.了解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的过程、步骤、方法。
(五)城市环境问题
1.掌握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系统的构成;
2.熟悉城市环境问题的内容、表现、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
3.掌握环境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并能用之进行城市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分析。
(六)城乡系统可持续发展
1.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背景和历程,理解其思想内涵、核心内容、基本原则;
2.了解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现状、突出问题和主要对策;
3.了解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举措、现状和前景。
(七)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及其对策
1.了解我国“二元性”城市发展体系的成因、现状、利弊和未来发展方向;
2.了解我国城市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布局状况;
3.了解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发展的模式、状况和影响;
4.了解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原则、目标和现状;
5.了解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机制、制度、发展状况、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6.掌握生态城市理论、原则与方法;
7.了解城市文化保护与建设的意义、目的与措施;
8.了解“全球化”与“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城市发展的趋势。
三、主要参考书目
参考以下书目中与本考试大纲内容相关的章节:
1.唐恢一编著.城市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