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结构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升初文言文课件(共33张PPT)
![小升初文言文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4d12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3.png)
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
也。
• [注释]彘:猪
• 2.翻译。
•
⑴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你回去,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展示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
反为女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真题展示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 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 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 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 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3.试用一段话评价文中的“北人”。
__北___人___无___知___而____又___虚___荣___,___为___了___掩___饰___自_ 己,贻笑大方。
•
⑴顾反为女杀彘( 你 )
•
⑵特与婴儿戏尔( 只是)
•
⑶是教子欺也( 欺骗)
•
⑷妻适市来( 刚刚)
真题展示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
反为女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
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
文言文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 1、正音读文。 • 2、读注解词
3、串讲文意 4、体会情(道理) 5、熟读成诵
文言文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1、一词多义 例如,“说”读shuō时,有当说、说明的意思。
文言ppt课件
![文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bc305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8.png)
《史记》不仅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 深远影响,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
《汉书》鉴赏
内容概览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的断 代史,主要记载了西汉一朝 的历史。
文学特点
其文学特点在于文笔优美、 刻画细致,尤其擅长通过细 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
主题思想
《汉书》强调国家治理的重 要性,通过对西汉历史的记 述和评价,表达了作者的国 家观和历史观。
详细描述
首先,词汇方面,文言文有许多生僻字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贴近生活,词汇量大且丰富。其次 ,语法方面,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有时省略主语和宾语,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规范清晰。最后,表达方式 上,文言文注重文采和韵律,而现代汉语则更加注重实用和口语化。
02 文言文语法结构
词类
01
02
03
名词
表示人、事、物等实体或 抽象概念的词。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 词。
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词 。
词类
副词
连词
修饰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 的词。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与其它事物之间关系的 词。
词类
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代词
代替名词、形容词或数词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 语以及句与句的词。
表示语气的虚词,如“ 也”、“矣”等。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章结构分析
总结词:梳理文章脉络, 把握整体结构
详细描述
划分段落,理解段落大意
识别开头、结尾和过渡句
语义理解
详细描述
总结词:深入理解文言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的用法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fb6bca27284b73f342508c.png)
13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1504ba26fff705cc170aa7.png)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
鼎城三中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
鼎城三中
2022年高三文言文复习专题思维导图PPT优秀课件教案
![2022年高三文言文复习专题思维导图PPT优秀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c3ad4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65.png)
词的比 喻义
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 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 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 借义
先有某义,但无表示此义的字,于是借用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 该意义,该意义就叫做被借用的这个字的假借义。如“而”原意为胡须 ,借用为连词义;“来”原意为小麦,借用为来去的“来”的意义
古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 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
今 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 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
字 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
字和古今字,都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表示
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 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三、之
定后标志,这,取独,的,音节助词,去,他,宾前标志
词 性
用法
代 ①代人、物、事 词 ②表示近指
③表示修饰,限制
释义
他,他们,它,它 们 这,这种
的
④用 的在 独主 立谓 性之间,取消句子 不译 助
词 ⑤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译
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
⑦补足音节
不译
动 词
⑧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 往,去,到……去
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南面 可怜
面向南而坐, 即称帝
1、可爱 2、值得同情
南边 值得怜悯
宜可以南面而刺秦
中间 中,当中; 间,夹杂着
当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女娲造人 文言文PPT演示课件
![女娲造人 文言文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c288d969dc5022aaea00a4.png)
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 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
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 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12
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后来又拿一 条绳子放入泥浆内,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 溅落的泥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②抟/摶(tuán):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③剧务:工作繁忙。
④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
⑤引:牵、拉。
11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
民间传说,天Leabharlann 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于是女娲抟捏
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
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
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
13
原始初民是怎样理解富贵和贫贱之人 的?你认为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①富贵的人是女娲抟黄土造的;贫贱的人 是女娲甩绳子溅落的泥点变成的。 ②不正确。 ③因为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14
《女娲造人》
无私,美丽,善良,慈爱。
15
《女娲造人》
1
女 娲 造 人
2
3
4
5
6
7
8
9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 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 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 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10
①女娲(wā):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 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她替人类建立 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 为婚姻女神。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 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她是被民间广泛而又 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 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12
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后来又拿一 条绳子放入泥浆内,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 溅落的泥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②抟/摶(tuán):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③剧务:工作繁忙。
④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
⑤引:牵、拉。
11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
民间传说,天Leabharlann 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于是女娲抟捏
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
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
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
13
原始初民是怎样理解富贵和贫贱之人 的?你认为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①富贵的人是女娲抟黄土造的;贫贱的人 是女娲甩绳子溅落的泥点变成的。 ②不正确。 ③因为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14
《女娲造人》
无私,美丽,善良,慈爱。
15
《女娲造人》
1
女 娲 造 人
2
3
4
5
6
7
8
9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 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 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 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10
①女娲(wā):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 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她替人类建立 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 为婚姻女神。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 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她是被民间广泛而又 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文言文讲解ppt课件
![文言文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323417d5bbfd0a785673cc.png)
三王墓 -六朝怪谈
1
姓之种有 一怒愤种 怒天怒愤 却下叫怒 也震匹叫 可动夫天 歌,之子 可但怒之 泣平,怒
民天, 百子有
2
•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 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 • 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 • 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 • 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 • 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 • 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
之。剑有
3
•
•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
,乃问其母曰:"吾父所
在?"母曰:"汝父为楚王
作剑,三年乃成。王
怒,杀之。去时嘱我:'
语汝子出户望南山,
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子出户南望,
不见有山,但睹堂前
4
•
•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
言欲报雠。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谓:"子年少
,何哭之甚悲耶?"曰:"吾
干将和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赤长大成人,就问自己的母亲说:"我的父亲在什么地 方?"他的母亲说:"你父亲替楚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杀了他。他临离 家时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门望着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见有山,只看见堂前松木屋柱竖立在石砥之上。赤就用斧头砍 开松柱的背面,拿到了剑,日夜想着向楚王报父仇。
临之。客以剑拟王,王
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
6
楚国的干将,莫邪夫妇给楚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想要杀掉他。铸成 的剑有雌雄两柄。干将的妻子莫邪怀有身孕,即将临产。干将对妻子说:"我替王铸剑, 过了三年才铸成。王发怒,我去送剑,王一定会杀我。你生下孩子,假若是个男孩, 等他长大成人,告诉他说:'出门望着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松树背上'。"于是 干将就带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大发脾气,派人察看干将带来的剑。剑有两柄,一雄 一雌。干将莫邪只带来了雌剑,雄剑却没带来,楚王发怒,就把干将杀了。
1
姓之种有 一怒愤种 怒天怒愤 却下叫怒 也震匹叫 可动夫天 歌,之子 可但怒之 泣平,怒
民天, 百子有
2
•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 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 • 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 • 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 • 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 • 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 • 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
之。剑有
3
•
•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
,乃问其母曰:"吾父所
在?"母曰:"汝父为楚王
作剑,三年乃成。王
怒,杀之。去时嘱我:'
语汝子出户望南山,
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子出户南望,
不见有山,但睹堂前
4
•
•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
言欲报雠。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谓:"子年少
,何哭之甚悲耶?"曰:"吾
干将和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赤长大成人,就问自己的母亲说:"我的父亲在什么地 方?"他的母亲说:"你父亲替楚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杀了他。他临离 家时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门望着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见有山,只看见堂前松木屋柱竖立在石砥之上。赤就用斧头砍 开松柱的背面,拿到了剑,日夜想着向楚王报父仇。
临之。客以剑拟王,王
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
6
楚国的干将,莫邪夫妇给楚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想要杀掉他。铸成 的剑有雌雄两柄。干将的妻子莫邪怀有身孕,即将临产。干将对妻子说:"我替王铸剑, 过了三年才铸成。王发怒,我去送剑,王一定会杀我。你生下孩子,假若是个男孩, 等他长大成人,告诉他说:'出门望着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松树背上'。"于是 干将就带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大发脾气,派人察看干将带来的剑。剑有两柄,一雄 一雌。干将莫邪只带来了雌剑,雄剑却没带来,楚王发怒,就把干将杀了。
读懂文言文ppt课件
![读懂文言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11ca3289eb172dec63b735.png)
9.善:好,擅于。
(有一种叫)鸲鹆的鸟出生在南 方,南方人捕捉(它)并教它说 话。时间长了,(它)能模仿人 说话,(然而)只能模仿几句就 停下了。整天所模仿的(话), 只是那几句而已。(有一只)蝉 在院子(的树上)鸣叫,鸲鹆听 了便讥笑它。蝉对鸲鹆说:"你 能模仿人说话,很好;然而(你)
所说的,不曾有一句是表达自
1.鸲鹆 (qúyù):俗名八哥,经过训练, 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
2.罗:捕鸟的网。这里是用网捕,捕 捉的意思。调 (tiáo)--训练鸟兽,文 中指训练鸲鹆。
3.效:模仿。 4.惟 (Wéi):只,只有。 5.鸣:鸣叫。 6.庭:庭院,院子。 7.鸟:这里指鸲鹆 (八哥)。 8.曷(hé)假设: 哪里比得上。曷,何、 什么。假设,如、象。
罗—— 得—— 庭—— 假设—— 惭—— 归——效—— 源自—— 调——笑—— 复——
罗—— 捕捉 得—— 抓到 庭—— 庭院 假设—— 像 惭—— 惭愧 归——回
效——模仿 遂——于是 就 调——训练
笑——讥笑 复——再
熟读,翻译短文
昔有邯郸子罗鸲鹆于野,欲其效犬 吠。得之,遂置于庭,使其闻犬吠 而调其舌。鸲鹆鸣,假设猫之悲。
三、单音双音,单音换替。 单音变双音 庭——庭院
惭——惭愧 笑——讥笑 单音替换 罗——捕捉 效——模仿 调——训练 假设——像 谓——对……说
读懂文言文
鸲鹆(qúyù俗名"八哥")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 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 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 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假设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 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昔有邯郸子罗鸲鹆于野,欲其效犬吠。得 之,遂置于庭,使其闻犬吠而调其舌。鸲鹆 鸣,假设猫之悲。犬闻,大笑之。鸲鹆大惭, 面赤俯首,终日闭口不复鸣。邯郸子思其无 用,释归于野。鸲鹆走之疾,汪汪连声不绝。 邯郸子闻,捶股大悔,然已晚矣。
(有一种叫)鸲鹆的鸟出生在南 方,南方人捕捉(它)并教它说 话。时间长了,(它)能模仿人 说话,(然而)只能模仿几句就 停下了。整天所模仿的(话), 只是那几句而已。(有一只)蝉 在院子(的树上)鸣叫,鸲鹆听 了便讥笑它。蝉对鸲鹆说:"你 能模仿人说话,很好;然而(你)
所说的,不曾有一句是表达自
1.鸲鹆 (qúyù):俗名八哥,经过训练, 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
2.罗:捕鸟的网。这里是用网捕,捕 捉的意思。调 (tiáo)--训练鸟兽,文 中指训练鸲鹆。
3.效:模仿。 4.惟 (Wéi):只,只有。 5.鸣:鸣叫。 6.庭:庭院,院子。 7.鸟:这里指鸲鹆 (八哥)。 8.曷(hé)假设: 哪里比得上。曷,何、 什么。假设,如、象。
罗—— 得—— 庭—— 假设—— 惭—— 归——效—— 源自—— 调——笑—— 复——
罗—— 捕捉 得—— 抓到 庭—— 庭院 假设—— 像 惭—— 惭愧 归——回
效——模仿 遂——于是 就 调——训练
笑——讥笑 复——再
熟读,翻译短文
昔有邯郸子罗鸲鹆于野,欲其效犬 吠。得之,遂置于庭,使其闻犬吠 而调其舌。鸲鹆鸣,假设猫之悲。
三、单音双音,单音换替。 单音变双音 庭——庭院
惭——惭愧 笑——讥笑 单音替换 罗——捕捉 效——模仿 调——训练 假设——像 谓——对……说
读懂文言文
鸲鹆(qúyù俗名"八哥")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 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 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 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假设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 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昔有邯郸子罗鸲鹆于野,欲其效犬吠。得 之,遂置于庭,使其闻犬吠而调其舌。鸲鹆 鸣,假设猫之悲。犬闻,大笑之。鸲鹆大惭, 面赤俯首,终日闭口不复鸣。邯郸子思其无 用,释归于野。鸲鹆走之疾,汪汪连声不绝。 邯郸子闻,捶股大悔,然已晚矣。
高考文言文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b8345d02768e9951e738e6.png)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9
•
建武十二年春,吴汉进军攻打广都,攻下 了它。接着,吴汉派轻装的骑兵去烧成都市桥。 皇帝告诫吴汉说:“你只坚守广都,等待敌人来 进攻,不要与他们争斗。如果敌人不敢来犯,你 就转移营地,逼近敌人,等待他们力气衰弱,才 可以攻打他们啊。”吴汉趁着胜利,进逼成都, 依凭江的北岸设立营垒,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 扎在江的南岸。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责 备吴汉说:“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 却又背离 、错乱!与刘尚的营垒分隔开,如有 紧急情况,就不能再互相联系了。”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3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审题点拨 关键 实词 常见 虚词 特殊 句式 亲信 (古今同 形异义词) 答案 答题点拨 等到获得皇帝 召见,便受到皇帝亲 近信任。 译到位 ①亲信:亲近信任 ②及:等到
及 (表时间的 点拨 介词 ) 被动句 (用
“见” 表示) ③见:被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人。吴汉为人朴实 厚道,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 受到皇帝亲近信任。建武二年,封吴汉为广平 侯。第二年春,吴汉把苏茂围困在广乐,周建 招集十多万人去广乐援救苏茂。吴汉率领轻装 的骑兵与敌人作战,没能获胜,自己从马上摔 落下来,伤了膝盖,就退回营帐。诸位将领对 吴汉说:“大敌当前,主帅却因伤而卧床,这 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啊。”吴汉于是抖擞精 神,裹好伤口站起来,叫人杀牛犒劳士兵,并 下令军中说:“今天是立功封侯之时,大家好 好努力啊!”于是士兵们激奋起来,气势倍增。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第二天,大家一齐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
建武十二年春,吴汉进军攻打广都,攻下 了它。接着,吴汉派轻装的骑兵去烧成都市桥。 皇帝告诫吴汉说:“你只坚守广都,等待敌人来 进攻,不要与他们争斗。如果敌人不敢来犯,你 就转移营地,逼近敌人,等待他们力气衰弱,才 可以攻打他们啊。”吴汉趁着胜利,进逼成都, 依凭江的北岸设立营垒,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 扎在江的南岸。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责 备吴汉说:“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 却又背离 、错乱!与刘尚的营垒分隔开,如有 紧急情况,就不能再互相联系了。”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3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审题点拨 关键 实词 常见 虚词 特殊 句式 亲信 (古今同 形异义词) 答案 答题点拨 等到获得皇帝 召见,便受到皇帝亲 近信任。 译到位 ①亲信:亲近信任 ②及:等到
及 (表时间的 点拨 介词 ) 被动句 (用
“见” 表示) ③见:被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人。吴汉为人朴实 厚道,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 受到皇帝亲近信任。建武二年,封吴汉为广平 侯。第二年春,吴汉把苏茂围困在广乐,周建 招集十多万人去广乐援救苏茂。吴汉率领轻装 的骑兵与敌人作战,没能获胜,自己从马上摔 落下来,伤了膝盖,就退回营帐。诸位将领对 吴汉说:“大敌当前,主帅却因伤而卧床,这 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啊。”吴汉于是抖擞精 神,裹好伤口站起来,叫人杀牛犒劳士兵,并 下令军中说:“今天是立功封侯之时,大家好 好努力啊!”于是士兵们激奋起来,气势倍增。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第二天,大家一齐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4f044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2.png)
(14)、其……乎 译为:难道……吗 例:其孰能讥之乎?(15)、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6)、无乃……乎 译为:恐怕……吧 例: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7)、孰若 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18)、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19)、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岂有成名者?(20)、……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啊 例:闻道百,以为莫几若者,我之谓也。(21)、孰与、与……孰…… 译为:和……比较,哪个…… 例:①吾孰与徐公美? ②吾与徐公孰美?
6、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如:故人之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如:大王来何操。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例如: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唯利是图 c、惟命是从
表因果:故、以、则
表假设:倘、设、如、使、若、则、而
表让步:虽、纵
表修饰与被修饰:而、以
(6)、连词
二、文言句式与词类活用
(一)、常见的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定义: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是判断句。
(2)、判断句的类型:
①……者……也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者…… 例如:柳敬亭者,扬州泰州人。③……,……也 例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④从语气中判断(无标志)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⑤为表判断 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⑥有判断词(乃、及、则、皆、必、非)例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救命之秋也。⑦以“是”为标志 例如: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初中语文语法(文言文)总复习PPT PPT课件 图文
![初中语文语法(文言文)总复习PPT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f0b35aa8114431b80dd839.png)
❖ 连词: 并列:和 同 选择:非…即、不是…就是 递进:不但 而且 承接:就、而 因果:因为、由于 转折;却、但是 条件;如果 假设 :假使
❖ 助词: 结构:的 地 得 语气:吗 呢 吧 动态:着 了 过
❖ 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喂、哎 呀、嗯”
❖ 拟声词:摹拟声物声音的词。 “砰、轰隆、 哗啦啦
❖ 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宾语在 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 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吃晚饭、盖房 子、住石洞 、给我一支笔”
❖ 动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 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 补充说明的作用。“洗得〈干净〉、翻了 〈一阵〉 、抱〈起来〉、热得〈出汗〉 大得 〈多〉”
语)宾语 (我)的叔叔‖[小心翼翼]地抱〈走〉了(小)
弟弟。
文言文语法
一、词类活用
❖ 使动用法: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和形容 词带了宾语,使宾语发生了什么变化或具备 了什么性质。 项伯杀人,臣活之。 春风又绿江南岸 。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 意动用法:
❖ 形容词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 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 形容词做名词: 披坚执锐(“坚”是坚固的铠甲;“锐”是锋利的 兵器)
二、特殊句式
❖ 判断句式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 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A“……者,…也” 表判断,“者”表停顿,“也” 表判断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夫战,勇气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B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助词: 结构:的 地 得 语气:吗 呢 吧 动态:着 了 过
❖ 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喂、哎 呀、嗯”
❖ 拟声词:摹拟声物声音的词。 “砰、轰隆、 哗啦啦
❖ 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宾语在 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 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吃晚饭、盖房 子、住石洞 、给我一支笔”
❖ 动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 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 补充说明的作用。“洗得〈干净〉、翻了 〈一阵〉 、抱〈起来〉、热得〈出汗〉 大得 〈多〉”
语)宾语 (我)的叔叔‖[小心翼翼]地抱〈走〉了(小)
弟弟。
文言文语法
一、词类活用
❖ 使动用法: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和形容 词带了宾语,使宾语发生了什么变化或具备 了什么性质。 项伯杀人,臣活之。 春风又绿江南岸 。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 意动用法:
❖ 形容词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 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 形容词做名词: 披坚执锐(“坚”是坚固的铠甲;“锐”是锋利的 兵器)
二、特殊句式
❖ 判断句式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 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A“……者,…也” 表判断,“者”表停顿,“也” 表判断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夫战,勇气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B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文言文课件PPT模板
![文言文课件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5a953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0.png)
VS
意义
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还可以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 力。此外,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还可以 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从 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02
文言文词汇与句法解析
常见实词、虚词用法举例
实词
如“行”、“言”、“思”等, 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在文言文
中承载着句子的主要信息。
通顺流畅
译文应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易于理解。
体现文体特点
根据文言文文体特点,如典雅、 庄重等,选择恰当的现代汉语表
达方式。
逐句对译和意译方法比较
逐句对译
按照原文句子结构,逐词逐句进行翻译。优点在于忠实原文,但可 能导致译文生硬、不自然。
意译
摆脱原文句子结构的束缚,用现代汉语重新组织句子。优点在于译 文通顺流畅,但可能损失部分原文信息。
诗词中的古汉语
古代诗词是古汉语的精华所在,其中包含了大量优美的句子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诗句展现了古汉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歌赋中的古汉语
古代歌赋也是古汉语的重要载体,如《离骚》、《九歌》等作品,以独特的语言和韵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和思想。
书法艺术中古代汉语元素体现
发展历程
文言文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 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在隋唐以后,文言文逐渐成为官方文书和文学创作的主要 语言,直到近现代才被白话文所取代。
文言文与白话文区别与联系
区别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言文词汇丰富、 语法复杂,表达方式含蓄委婉;而白话文则更加通俗易懂,接近口语表达。
适用场景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8c980949649b6648d747e7.png)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 “因击沛公于坐 。” ❖ 坐:同“座”;座位。名词
二、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译为:在……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函封之
译为:用(乘,凭借)……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考试内容: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 副词。
一、通假字
❖ 通假字包含:本字和借字 ❖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说:本字——悦 ❖ 借字——说
通假字的类型
❖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 缪: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善待。 译为:说坏话。 译为:穷尽。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为:善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动
为动
用
用法
法
意动
用法
文言文知识讲解ppt课件
![文言文知识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a9a5c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b.png)
(2)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封 朝济而夕设版焉 进兵北略地 函封之 秦兵旦暮渡易水
箕踞以骂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吾得兄事之 头发上指 常以身翼蔽沛公 道芷阳间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 3)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6)请辞决矣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图穷而匕首见 9)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0)秦王还柱而走 11)成五采 12)具告以事 13)距关,毋内诸侯 14)张良出,要项伯 1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也 16)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7)令将军与臣有郤 18)因击沛公于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三、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
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
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例如:(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晋侯)许君焦、瑕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与郑人盟 皆白衣冠以送之 樊於期乃前曰 士皆垂泪涕泣 乃朝服,设九宾
道芷阳间行 籍吏民 沛公军霸上 范增数目项王 沛公欲王关中 不可不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 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 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夜缒而出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封 朝济而夕设版焉 进兵北略地 函封之 秦兵旦暮渡易水
箕踞以骂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吾得兄事之 头发上指 常以身翼蔽沛公 道芷阳间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 3)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6)请辞决矣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图穷而匕首见 9)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0)秦王还柱而走 11)成五采 12)具告以事 13)距关,毋内诸侯 14)张良出,要项伯 1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也 16)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7)令将军与臣有郤 18)因击沛公于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三、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
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
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例如:(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晋侯)许君焦、瑕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与郑人盟 皆白衣冠以送之 樊於期乃前曰 士皆垂泪涕泣 乃朝服,设九宾
道芷阳间行 籍吏民 沛公军霸上 范增数目项王 沛公欲王关中 不可不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 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 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文言文阅读专题——语法基础知识》课件 (226张PPT)
![《文言文阅读专题——语法基础知识》课件 (2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d9d797ccbff121dc368337.png)
检测
❖ 项为之强 《童趣》
•“强”(jiāng) 通“僵”
❖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女”(rǔ) 同“汝”
❖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被”(pī) 通“披”
❖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属”(zhǔ) 通“嘱”
❖ 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畔”(pàn) 通“叛”
助 词
动 词
2、)那个戴墨镜的人静静地等
待着助 词,还连词 不副词时用介词 指名 词尖轻形 容 词轻地助 词敲动 词
助名
着词桌词面。
22
常见实词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词
三、词类活用 四、一词多义 五、偏义复词
一、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 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 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 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 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 。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 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17
虚词之
4. 助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 句子上,起辅助作用,主要是表示 成分之间结构关系和动作时态的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 时态助词:着、了、过; 其他助词:所、连、们、似的
18
虚词之
5.语气词:是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 型的词,通过语气词可以表示句子 的肯定、疑问、祈使等意义。
如:
的、了、呢、吧、吗、啊、罢了、啦……
人称代词:我、你、它、她们、 大家、咱们;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 里、为什么、何以; 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说明:因此屈原被流放。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可以消除 了。 见+动词+于+施事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则必见欺于张仪。《史记·楚世家》 说明:我常常被有德行的家族所耻笑。那么一定会被 张仪所欺骗。 (4)被+动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
群臣侍于殿上者。
说明:正常语序是:太子及知其事宾客;于殿上侍奉 的群臣。
翻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在大殿上侍奉的群 臣。 4.判断句
四种类型:……者,……也。 ……者。 ……也。 …………。 例子略。
.
9
5.被动句
古汉语中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语+动词+于……
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履。《左传·鞌之战》 必禽于人。《孙子兵法》 然而兵破于陈涉。《汉书》
说明:被矢伤。被人禽。被陈涉破。 (2)主语+为+施事者+动词
例: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 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说明:将领被三军俘获。自身被宋国人所耻笑。 为……所是被动句的固定句式。
例: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 必为二子所禽也。《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
10
(3)见+动词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 辞·渔夫》
列传》 说明:诚信却被人怀疑,衷心被人诽谤,能没有怨恨 吗?
.
11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常常用作使动,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பைடு நூலகம்质和状态。
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说明:“尊”用作使动,后面带宾语“长安君之 位”,意思是“使长安君之位尊”。“弱秦”和 “又绿江南岸”,意思是“使秦弱”和“又使江 南岸绿”。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说明:“鱼肉之”是“以之(田蚡,人名)为鱼肉”,即把田 蚡当作鱼肉任意宰割。“鄙”是“把远地当成秦国的边邑”。
.
5
3.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 例: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说明:“北”是“向北”。“庭”是“在宫廷中”。 (2)表示工具或依据。
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说明:“函”是“用匣子封装起来”。“法”是“依据法律”。 (3)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侍之。《史记·鸿门宴》
说明:“兄”是“像对待兄长的态度去对待他”。
(4)表示比喻。
例:嫂蛇行而匍匐。《战国策·秦策一》
.
3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史记·项羽本纪》
说明:“利晋”是“使晋国有利”。“王我”是 “使我王”,即“使我成为王”。
.
4
2.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 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词。不及物动词本身就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 要带宾语。
例: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 说明:“亡”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使动,“亡郑” 就是“使郑亡”。 “活之”,“ 忿恚尉”就是“使之活”和“使尉忿恚”。
.
2
实词 120个
文言
句式
文言文知识结构图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虚词:以、而、于等
通假字
18个
偏义复词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句
.
1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是宾语怎么样”的意 思。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
.
7
(3)宾语用代词复指
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而用代词 “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
在动词的前面。
例: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说明:这两个的正常语序是“有何陋?”、“有何
厌?”。其中的“之”复指的是“何”。
例:惟(唯)……是…… 之……
惟(唯)……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说明:“唯敌是求”就是“求敌”。
成语如“唯命是听”和“唯利是图”,就是“听命”
和“图利”。
.
8
2.介词结构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定语后置句 《荆轲刺秦王》中的句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说明:“谁敢怨”就是“敢怨谁”,“何谓”就是“谓何”, “安在”就是“在安”。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宾语必须是代词,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 “不、未、毋、无”等。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 之后。
例:吾爱之,不吾叛也。《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 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
说明:“不吾叛”就是“不叛吾”。“未吾亲”就是“未亲吾”。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 词的性质和状态。
例: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说明:“小鲁”、“小天下”是“认为鲁小”、“认为天下 小”。“异之”是“认为这件事很惊奇”。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说明:“蛇”是“像蛇一样地在地上爬行”。“儿”是“像孩子一 样的啼哭”。
.
6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 上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谁”、“何”、“安”等做宾语时
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敢问何谓也?《左传·郑伯克段于燕》 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则必见欺于张仪。《史记·楚世家》 说明:我常常被有德行的家族所耻笑。那么一定会被 张仪所欺骗。 (4)被+动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
群臣侍于殿上者。
说明:正常语序是:太子及知其事宾客;于殿上侍奉 的群臣。
翻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在大殿上侍奉的群 臣。 4.判断句
四种类型:……者,……也。 ……者。 ……也。 …………。 例子略。
.
9
5.被动句
古汉语中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语+动词+于……
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履。《左传·鞌之战》 必禽于人。《孙子兵法》 然而兵破于陈涉。《汉书》
说明:被矢伤。被人禽。被陈涉破。 (2)主语+为+施事者+动词
例: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 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说明:将领被三军俘获。自身被宋国人所耻笑。 为……所是被动句的固定句式。
例: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 必为二子所禽也。《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
10
(3)见+动词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 辞·渔夫》
列传》 说明:诚信却被人怀疑,衷心被人诽谤,能没有怨恨 吗?
.
11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常常用作使动,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பைடு நூலகம்质和状态。
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说明:“尊”用作使动,后面带宾语“长安君之 位”,意思是“使长安君之位尊”。“弱秦”和 “又绿江南岸”,意思是“使秦弱”和“又使江 南岸绿”。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说明:“鱼肉之”是“以之(田蚡,人名)为鱼肉”,即把田 蚡当作鱼肉任意宰割。“鄙”是“把远地当成秦国的边邑”。
.
5
3.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 例: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说明:“北”是“向北”。“庭”是“在宫廷中”。 (2)表示工具或依据。
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说明:“函”是“用匣子封装起来”。“法”是“依据法律”。 (3)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侍之。《史记·鸿门宴》
说明:“兄”是“像对待兄长的态度去对待他”。
(4)表示比喻。
例:嫂蛇行而匍匐。《战国策·秦策一》
.
3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史记·项羽本纪》
说明:“利晋”是“使晋国有利”。“王我”是 “使我王”,即“使我成为王”。
.
4
2.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 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词。不及物动词本身就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 要带宾语。
例: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 说明:“亡”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使动,“亡郑” 就是“使郑亡”。 “活之”,“ 忿恚尉”就是“使之活”和“使尉忿恚”。
.
2
实词 120个
文言
句式
文言文知识结构图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虚词:以、而、于等
通假字
18个
偏义复词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句
.
1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是宾语怎么样”的意 思。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
.
7
(3)宾语用代词复指
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而用代词 “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
在动词的前面。
例: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说明:这两个的正常语序是“有何陋?”、“有何
厌?”。其中的“之”复指的是“何”。
例:惟(唯)……是…… 之……
惟(唯)……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说明:“唯敌是求”就是“求敌”。
成语如“唯命是听”和“唯利是图”,就是“听命”
和“图利”。
.
8
2.介词结构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定语后置句 《荆轲刺秦王》中的句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说明:“谁敢怨”就是“敢怨谁”,“何谓”就是“谓何”, “安在”就是“在安”。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宾语必须是代词,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 “不、未、毋、无”等。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 之后。
例:吾爱之,不吾叛也。《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 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
说明:“不吾叛”就是“不叛吾”。“未吾亲”就是“未亲吾”。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 词的性质和状态。
例: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说明:“小鲁”、“小天下”是“认为鲁小”、“认为天下 小”。“异之”是“认为这件事很惊奇”。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说明:“蛇”是“像蛇一样地在地上爬行”。“儿”是“像孩子一 样的啼哭”。
.
6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 上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谁”、“何”、“安”等做宾语时
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敢问何谓也?《左传·郑伯克段于燕》 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