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青铜文化

合集下载

灿烂的青铜文明(合集5篇)

灿烂的青铜文明(合集5篇)

灿烂的青铜文明(合集5篇)第一篇:灿烂的青铜文明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自主学习:1、在,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

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时期,表现出、有、。

2、与商周同时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了一种独特的青铜文明是文化。

此外我国的陶瓷也也很发达,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家。

所以中国在英语中被称为。

3.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相继出现了被称为“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在时候都已经有了,而且还出现了牲畜圈养以及王室的牧场。

因此、、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合作探究: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2﹑用自己的话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3、什么是青铜文明,其表现在哪些方面?4﹑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悲惨生活与这时期的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什么关系?课堂检测:1、()是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A夏朝B商C西周D东周2、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D青铜神树3、()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A日本B美国C英国D中国4、商朝手工业中最为突出的是()A纺织业B制陶业C青铜铸造业D冶铁业5、下列器具中,那一项是夏朝人不曾使用的()A青铜器B玉器C陶瓷D铁器6、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主要劳动力是()A.奴隶B.农民C.工人D.农奴7、以下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处境,说法错误的是()A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B没有人身自由C可以随意的买卖D有自己的土地8.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以外,还有A.装饰品B.食器C.乐器D.盛水器具9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第二篇:灿烂的青铜文明《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稿)【学前必知】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灿烂的青铜文化教案

灿烂的青铜文化教案

灿烂的青铜文化教案【篇一: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化教案】《灿烂的青铜文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和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青铜文明”这一概念的理解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讲授相结合,另辅以图片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有关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兴亡情况。

那么,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节内容—《灿烂的青铜文明》。

(二)正式讲授把同学分为两大组,各自回答幻灯片上的问题。

第一组: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2.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3.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些?4、青铜制造业有何特点?第二组:1.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2.畜牧业发展的表现?3、商业发展的表现?教师过渡:现在我们看第一大组的同学如何解答第一大组问题。

1、夏商西周的手工业包括青铜器、瓷器和陶瓷业。

2、原始社会末期:青铜制造业开始出现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3、展示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是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认识。

4、展示幻灯片图片,归纳出青铜制造业的的特点。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知识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商周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铜文化的代表有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代时“五谷”已齐备。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时代灿烂的奴隶制文明青铜文明。

小练习
1、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 )
A 原始社会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2、西周的青铜器主要用途是 ( )
A 用来烧炭火取暖
B 用来祭祀祖先
C 用来喝酒
D 用来装饰房间
3、下面哪一样物品是中国最早发明的 ( )
A 铁器 B石器 C木器 D瓷器
4、我们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哪个朝代开始已经有了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下列食物中,在夏商周时期可能没有的是 ( )
A小麦B玉米C水稻D大豆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知识点总结就
到这儿了,体会每篇文章的不同,摘取自己想要的,友情提醒,理解最重要哦!!!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轻松愉快地总结功课~一定不要忘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章《灿烂的青铜文明》习题哦~~~。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模板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模板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用途。

认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兴趣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铜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用途。

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特点。

青铜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青铜器实物或图片资料。

准备相关的背景知识资料。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青铜文明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青铜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教师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用途。

教师介绍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3.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青铜器实物或图片,进行审美和观察力的培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青铜器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青铜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课堂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青铜器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铜器的文化价值。

教师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2. 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青铜器绘画或制作的手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青铜器的艺术魅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青铜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一5灿烂的青铜文化

初一5灿烂的青铜文化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一历史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化编制人:郭兰波复核人:使用日期:2012.9.17编号:05【授课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学习目标】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青铜文化”【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自主学习】1、_________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工艺精美。

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______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____等。

2、______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3、与商周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__________________、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4、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的_________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_________的国家,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制造业也很兴盛。

5、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

后代称为_________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化。

7、________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

没有人身自由,还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更悲惨的是奴隶还被用作________和________。

【展示探究】1、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们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2、夏、商、西周手工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最能体现商朝青铜器铸造技术精湛先进、冶炼规模宏大的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铜象尊D、大盂鼎2、下列器具中,哪项不曾是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的()A、青铜器B、玉器C、陶瓷器D、铁器3、举世罕见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制造于()A、大汶口文化中晚期B、夏朝C、商朝D、西周4、造型奇特、工艺高超、闻名中外的青铜器精品,是商朝的()A、象尊B、四羊方尊C、司母戊鼎D、犀尊5、青铜时代是指()A、夏朝B、夏、商时期C、夏、商、西周时期D、商朝6、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A、奴隶主B、奴隶C、贵族D、平民二、列举题:写出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时代著名的青铜器。

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化课件_新课标_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化课件_新课标_人教版

3、奴隶制国家政权组织大规模生产, 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大批奴隶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提供 了大量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摆 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为 古代灿烂文明的出现奠定基础。 5、这种文明是建立广大奴隶极其悲惨 的命运基础上的。
历史结论:
夏、商、西周奴隶制 经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 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的。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原始社会末期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商、周时期 四羊方尊、司母戊方鼎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 4、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互动学习):请大家看以下材料概括青铜制 造业的特点?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
一个坩埚一次最多可熔铜12公斤,浇铸 832.8公斤的铜液,至少需要多少个坩 埚同时进行熔化? 解: 832.8÷12=69.4≈70(个) 每个坩锅需要4个人操作,共需要多少人 共同协作? 解: 70×4=280(人) 每个坩锅占地20平方米,制作该鼎供需 多少平方米的土地? 解: 70×20=1400(平方米)
奴隶的悲惨生活
地位极其低下,过着牛马不如的悲 惨生活。 没有人身自由,被随意买卖。 被屠杀用于祭祀——“人牲” 被作为殉葬品——“人殉”
奴隶的悲惨生活 苦力
辛苦劳动, 没有人身自由。
带枷的奴隶俑
殷 墟 武 官 村 大 墓
奴隶主祭祀祖先, 屠杀大量的奴隶。
供品
奴隶主死后,奴隶 被杀死或活埋。
殉葬品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什么是青铜?
天然矿石(孔雀石)
纯铜(红铜)
孔雀石
青铜(红铜与铅、锡的合金)
我国的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 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 繁荣,形成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5灿烂的青铜文明word教案(7)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5灿烂的青铜文明word教案(7)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本课的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课前预习题:1、你能列举出几种青铜器吗?2、除黄河流域外,其他地方有青铜文明吗?代表青铜器又有哪些呢?3、我国出现灿烂的青铜文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讨论:你如何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题释义“青铜文明”2、出示导学提纲(1)你能列举出几种青铜器吗?(2)根据我们展示的图片中,同学们认为这些青铜器有什么特点?(3)除黄河流域外,其他地方有青铜文明吗?代表青铜器又有哪些呢?(4)我国出现灿烂的青铜文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讨论:你如何评价灿烂的青铜文明?3、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

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4、你知道吗?“五谷”指什么?“六畜”何时都已出现?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5、设置二个动脑筋题:(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教学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教学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教学第一章:青铜文明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青铜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背景掌握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和特点认识青铜文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2 教学内容青铜文明的定义和起源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要点青铜文明的代表性遗址和文物青铜文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贡献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青铜文明?教师讲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技术特点图片展示:代表性青铜器和遗址的图片小组讨论:青铜文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贡献第二章:夏商西周的青铜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文化特点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青铜器和文物认识青铜文化在社会政治、宗教礼仪等方面的作用2.2 教学内容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背景和青铜文化特点重要青铜器和文物的介绍和分析青铜文化在社会政治、宗教礼仪等方面的作用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文化有哪些特点?教师讲解:重要青铜器和文物的背景和意义图片展示: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和文物的图片小组讨论:青铜文化在社会政治、宗教礼仪等方面的作用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发展特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青铜器和艺术形式认识青铜艺术在审美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3.2 教学内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特点和风格重要青铜器和艺术形式的介绍和分析青铜艺术在审美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春秋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特点是什么?教师讲解:重要青铜器和艺术形式的背景和意义图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艺术形式的图片小组讨论:青铜艺术在审美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第四章:青铜文明的传承与影响4.1 教学目标了解青铜文明的传承和影响掌握青铜文化在后世的影响和传承方式认识青铜文明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2 教学内容青铜文明的传承和影响青铜文化在后世的影响和传承方式青铜文明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青铜文明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师讲解:青铜文化在后世的影响和传承方式图片展示:青铜文明在后世的代表性传承和影响的图片小组讨论:青铜文明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第五章:青铜器的保护和研究5.1 教学目标了解青铜器的保护和研究方法掌握青铜器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青铜器研究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作用5.2 教学内容青铜器的保护和研究方法青铜器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青铜器研究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作用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为什么需要保护和研究青铜器?教师讲解:青铜器的保护和研究方法图片展示:青铜器保护和研究的实例和成果小组讨论:青铜器研究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作用第六章:青铜器在生活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青铜器在古代生活中的各种应用掌握青铜器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特点认识青铜器对古代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6.2 教学内容青铜器在农业、手工业、军事等领域的应用青铜器在日常生活、礼仪、宗教等社会文化活动中的应用青铜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变化6.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师讲解:青铜器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特点图片展示:青铜器在古代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小组讨论:青铜器对古代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七章:青铜器的艺术价值7.1 教学目标了解青铜器的艺术价值掌握青铜器艺术价值的评价标准认识青铜器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7.2 教学内容青铜器艺术的价值内涵及其表现形式青铜器艺术价值的评价标准青铜器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发展7.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青铜器为什么具有艺术价值?教师讲解:青铜器艺术价值的评价标准图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艺术作品小组讨论:青铜器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发展第八章:青铜器的文化交流8.1 教学目标了解青铜器在不同文化中的交流与影响掌握青铜器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认识青铜器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8.2 教学内容青铜器在不同文化中的交流与影响青铜器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和方式青铜器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8.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青铜器如何进行文化交流?教师讲解:青铜器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图片展示:青铜器文化交流的实例小组讨论:青铜器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第九章:当代青铜器的创新发展9.1 教学目标了解当代青铜器的创新发展掌握当代青铜器创新的特点和趋势认识当代青铜器创新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9.2 教学内容当代青铜器创新的发展背景和特点当代青铜器创新的形式和内容当代青铜器创新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9.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当代青铜器有哪些创新发展?教师讲解:当代青铜器创新的特点和趋势图片展示:当代青铜器创新作品小组讨论:当代青铜器创新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青铜文明教案教学的主要内容展望青铜器文化研究的未来趋势强调青铜器文化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展望青铜器文化研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强调青铜器文化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10.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本课程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教师讲解:青铜器文化研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图片展示:代表性青铜器文化研究进展和成果小组讨论:青铜器文化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青铜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背景需要重点关注青铜文明的定义和起源,以及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技术特点。

自-七上《灿烂的青铜文化》教学设计

自-七上《灿烂的青铜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青铜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商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全面发展。

感悟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知;分组讨论,合作与交流。

3、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制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以及农业、蓄牧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了解奴隶制奴隶的悲惨生活。

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重要概念。

教学资源:学案式导学。

一、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我们曾在课前参观了史地教室,有两个宝贝引起大家的关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鉴宝》,先共同鉴定一下我们的两个宝贝。

教学活动2:(1)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本,圈点勾画自己获取的信息,然后完成学案上提供的知识网络。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校对,学生完善内容。

教学活动3:(1)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的特点。

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教师课题释义,向学生讲述“青铜”、“青铜文明“以及青铜时代”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

(3)总结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所使用工具,向学生说明使用工具的变化是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

教学活动4:1、小组合作学习2、列举夏商周时期手工业、农业、蓄牧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1)谁是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在世界上奴隶社会奴隶过着怎样的生活?课堂小结:•灿烂的青铜文明歌谣•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教学活动家:1、展示反馈:设置各种形式的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自学成果。

2、拓展提升(学有所用,提升自己)3、让学生完成学案上的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课堂检测: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奴隶的高度发展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2、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 )A、奴隶主B、奴隶C、平民D、诸侯3、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4、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A、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5、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包括()•①农业②手工业③畜牧业④商业•A、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6.举世文明的三星堆文化位于()•A、黄淮平原B、渭河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7、我国已发现的商、周时期最大的青铜器是(•A、编钟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C、四羊方尊D、司母戊鼎8、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9年,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 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56个民族的代表把自己家乡的土都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永不分离;在中国成语中有“一言九鼎”的说法,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化(教案)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化(教案)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化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1.哪个朝代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完成下列表格: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学习我国夏、商、西周时期辉煌灿烂的奴隶制文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归纳概括“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课前预习,课内探究】: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页的大字材料,回答问题)1.我国开始出现青铜器开始于哪一个历史时期?2.哪个朝代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的青铜文化有哪些特点?3.列举商朝著名的青铜器的名字。

4.西周时期,青铜器主要有什么用途?5.“三星堆”文化主要在我国哪一个平原地区盛行?这里曾经出土了哪些重要的文物?6.夏、商、西周的业和都很发达。

(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27页最后两段的大字和小字内容,归类下列知识)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部门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

它们的发展表现有哪些呢?农业:①农业为主: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

②农业上已经知道、、。

③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畜牧业:④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时期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

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小结:哪些部门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请同学们结合P28页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奴隶过着怎样的生活?2.夏、商、西周时期,在生产中大量使用 劳动,创造出许多财富。

但是这些人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 。

探究与交流(动脑筋):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你怎么看?跟踪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青铜器在我国出现于( )A .原始社会末期B .夏朝C .商朝D .西周 2.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 .四关方尊B .司母戊鼎C .青铜神树D .青铜立人像 3.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早在( )已经产生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夏朝D .商朝 4.与商周同时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出土了著名的青铜器( )A B C D5.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 )A.旧石器文化B.青铜文化C.新石器文化D.铁器文化 6.下列有关夏、商、西周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牧业已相当发达B.除青铜铸造外,陶瓷业也很发达C.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D.已出现铁农具并广泛使用 7.夏、商、西周是以( )为主的社会A.青铜制造业 B .商业 C .农业 D .畜牧业8.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

五下灿烂的青铜文化公开课获奖课件

五下灿烂的青铜文化公开课获奖课件
• 曾侯乙墓出土古乐器有65件编钟、32件编 磬、篪、排箫、笙、瑟、十弦琴、建鼓等 多达125件,是一支庞大“地下音乐宫”, 这些足可证明古代宫廷音乐气势庞大,场 面壮观。
第8页
曾侯乙编钟
第9页
曾侯乙编钟简介4
编钟一钟双音,音域跨五个八度(C2-E7), 下层大钟声音低沉浑厚,音量大,余音长;
中层甬钟较大声音圆润明亮,音量大,余
造型独特
第38页
千古不锈之谜2
• 越王勾践剑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措施, 只是近代才出现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 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
• 越王勾践剑千古不锈与其保留措施也 有很大关系。与越王勾践剑时代相近、制 造工艺也相近吴王夫差矛,1983年出土于 江陵马山楚墓。
第39页
参照资料
• 有耳壶发展成果,替代了卣和觯,成为此后一种重要铜器(如共王时期颂 壶)。食器中西周时代新出现了盨(如厉王时期克盨),和东周后来新出 现簠,都逐渐替代了。
产生了诸多大型铜器,如大克鼎高九三厘米,重二○一·五公斤;虢 季子白盘长一三七·二厘米,宽八六·五厘米,高三九·五厘米,重二一 五·五公斤。往往有丰富长篇铭文,如散氏盘(厉王时器,三五七字,)、 毛公鼎(宣王时器,四九七字,最长铜器铭文,大克鼎、颂鼎、虢季子白 盘铭文都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大型铜器铸造,长篇铭文,以及铜器 器身变薄,这都显示了冶铸技术进步。
一言九鼎 人声鼎沸 三足鼎立 大名鼎鼎 革故鼎新 鼎力相助 鼎盛时期 定鼎中原 扛鼎之作 鼎成龙升
第31页
乐器 铜镜
酒 器
盥(guàn)水器
第32页
食器
农具
第33页
新源境巩乃斯河南岸出土--青铜武士俑
• 时 代 :战国(公元前 475—前2) 尺 寸 :高40厘米 出土时间及地点 :1981年 新疆新源县巩乃斯河南岸 墓葬出土 文物简介: 现收藏于新疆伊犁哈萨克 自治州文物保管所。俑像 上身裸露,胸部与两臂肌 肉高凸,肩宽腰细,腰束 短裙,赤足,左腿蹲,右 第34页

灿烂的青铜文化

灿烂的青铜文化

青铜文化研究考古学上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又称青铜时代或青铜器时代,由张光直院士最早提出。

中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技术娴熟、内容丰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

国内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属于甘肃马家窑文化。

青铜器分成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三大类。

铜器花纹是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先生为当代中国创立十大铜建筑,其中,灵隐铜殿、桂林铜塔、杭州雷峰塔及钱王铜殿,代表了中国现代铜艺术建筑和工艺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

一、文化概论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

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

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

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

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二、文化说略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经历约1600年,大体上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时间相当。

中国青铜文化分布之广、范围之大举世罕见,东到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南及两广,北至辽宁、内蒙古都有青铜器出土。

河南安阳、郑州,江西新干,四川三星堆,陕西汉中等地商代青铜器多见,陕西周原、沣镐,河南三门峡、洛阳等地西周青铜器集中。

到春秋、战国时,山西的晋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湖北、湖南的楚文化,江苏、浙江的吴越文化,陕西的秦文化,都有大量青铜器,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这种辽阔的地域分布是举世无双的。

青铜器出土数量之大和历史之悠久,也是独一无二的,据史书记载自西汉神爵四年(前58年)以来,仅陕西各地出土各种青铜器即达万件之多,全国范围内,其数量就更为可观了。

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而铅、锡的含量极少。

青铜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化史上一大奇迹,与红铜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克服了红铜器具的固有弱点,在物理性能上起到了根本的变化。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内 容 表 现
(1)“五谷”已经齐备(品种)


(2)已掌握选种、施肥和治虫害(技术)
(3)已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工具)
畜牧业
(1)已有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品种) (2)建有牲畜圈栏(方式) 都城繁荣,交通发达,沿途设有旅舍


夏、商、西周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 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
烂的文明”。但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
运基础上的“文明”。
奴隶的悲惨生活
殉葬奴隶遗骸
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奴 隶主可以把奴隶随意转让和买卖。奴隶作为奴隶主的殉 葬品可以被任意地杀死或活埋。
奴隶可以随意买卖或转让
五个奴隶
=
一匹马
+
一束丝
奴隶的悲惨生活
殷墟的一座大型祭祀 坑里,有三百多具作为祭 品被杀的奴隶骨骸。
陶瓷业的发展和玉器制造业的兴盛
商朝的玉虎
商朝的玉象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 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夏、商、西周时期,玉器制造 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动脑筋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 代文明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你怎么看?
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
青 铜 器 的 制 作 过 程
“三星堆”文化
铜 立 人 像 、 青 铜 神 树 等 。
青 铜 器 有 青 铜 面 具 、 大 型 青
“ 三 星 堆 ” 文 化 。 其 著 名 的
铜 文 化 , 这 就 是 举 世 闻 名 的
堆 ) , 也 盛 行 一 种 独 特 的 青

灿烂的青铜文化范文

灿烂的青铜文化范文

灿烂的青铜文化范文中国青铜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青铜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大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商朝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朝。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青铜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青铜器在形式和样式上也日趋成熟和多样化。

青铜器的形制有礼器、乐器、兵器、生活器具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礼器,比如大型的鼎和似乎不太实用的豆。

这些礼器不仅在形状上讲究工艺美,还能通过鼓声产生神秘而庄重的气氛,加强了文化仪式的氛围。

而乐器则多种多样,包括钟、磬、璧、镈等,用于宫廷乐队和庙宇音乐演奏。

兵器方面,青铜器有剑、矛、戈等,这些兵器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被视为统治者权力和威严的象征。

除了在形制上的创新,青铜器的纹饰和铸造工艺也逐渐丰富和细致。

商代青铜器上的纹饰主要是狩猎、祭祀、动物和人物等题材,以及神秘的鸟兽面纹。

这些纹饰的图案精细细致,线条流畅,充满了生动和力量感。

铸造工艺方面,商代青铜器有凿摹铸法和精铸法两种主要的铸造工艺。

凿摹铸法是指用凿刻在泥模上,成型后再铸铜液的方法,这种方法制作的青铜器表面有明显的凹凸纹路,具备独特的质感。

而精铸法则是使用砂模,经过多道工序,使青铜器表面细腻光滑,金光闪闪。

青铜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象征。

商代的统治者将青铜文化与王权相结合,认为自己是神圣的代表。

因此,在青铜器上,商朝的统治者往往以长发飘逸、盖有王冠的形象出现。

这种特定的形象符号,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体系,也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和信仰观念。

青铜文化的发展还推动了商代社会的经济繁荣和国家统一、青铜器的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商人和手工艺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灿烂的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多样的形制、精美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青铜文化不仅仅是青铜器的制作和装饰,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体现,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灿烂的青铜文化

灿烂的青铜文化
北京人、山顶洞 人时期用的生产 工具是什么? 河姆渡人、半坡 人时期用的生产 工具又是什么?
打制石器
石 器 时 代
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时期用 的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呢?
青铜器
青 铜 时 代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末期 夏朝 ——出现
——增多
——灿烂 ——丰富
商朝 西周
2、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特点一:规模大 特点二:品种多 特点三、工艺精美
动脑筋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 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怎么看? 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 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不对!那时候多么黑暗,奴隶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 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 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 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 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 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 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 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 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 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 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规模大

司 母 戊 鼎
1938年出土于湖南 高58.3厘米、重34.5公斤 该尊是商代青铜艺术造 型生动逼真的精品。 工艺精美
商 四 羊 方 尊
西周 青铜鬲
1976年出土于陕西 高16厘米 口径12.1厘米
整个器具装饰华丽, 构思精巧。 实用性很强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灿烂的青铜文化

灿烂的青铜文化

灿烂的青铜文化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夏、商、西周时期,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

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那时候,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牧畜圈栏。

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那时候,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

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

他们被迫在农田集体劳动,在手工业作坊里做工。

他们没有人身自由,有的奴隶要戴着枷锁,收到非人的待遇。

奴隶主还可以把他们随意转让或买卖。

更悲惨的是,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贡品。

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一座大型的祭祀坑,其中有三百多具,他们作为祭祀品被惨杀的奴隶。

安阳的一座商王大墓中,有四百多个奴隶作为殉葬品被杀死活埋。

他们有的和马车有的和狗同葬,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秋,诸侯不再听从天子命令,天子反面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齐恒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

齐国国富兵强。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恒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文明是指以青铜作为主要材料的文明。

青铜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经历了约2000年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之一。

青铜文明在建筑、艺术、农业、制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将这个时期的文明称为“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是恰如其分的。

青铜文明的起源青铜是一种非常稀有的金属,在古代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它的存在。

青铜文明的起源可追溯到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即是指人类利用青铜制造器物的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

青铜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制造农具、武器、礼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铜时代主要分布在亚洲,如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中东文明等,其中以华夏文明的青铜文化最为著名。

青铜文明的发展青铜文明有一个鼎盛期,这个时期又称为“青铜文明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绝对是青铜文明最为繁荣的时期,大约发展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时期可持续一些世纪。

在这个时期,青铜制品的呈现范畴不断拓宽,包括铜器、青铜器、玉器等。

同时,在其他领域里青铜文明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建筑、艺术等。

青铜文明黄金时期中的代表性建筑是青铜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中的“大池宫”又称为大型“祭祀台”,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

青铜文明还在农业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青铜时代的耕种工具、鱼钩等都可以在当时的文物中得到印证。

而且,当时许多城市都聚集在河流附近,表明当时灌溉和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青铜文明的艺术风格青铜文明的艺术风格是其最为独特的表现之一。

在青铜艺术方面,它主要表现在青铜器和陶器上。

青铜器制作的难度相当大,因此具有相当高的制作技术水平。

青铜文明所制作的器物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以造型、技艺、工艺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大的影响。

青铜文明的艺术风格丰秀细腻,形象各异。

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有商代青铜器、楚文化青铜器、四川青铜等等。

它们在形状、纹饰和意象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

青铜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影响青铜文明虽然已经消失,但是它对后世文明的影响却是广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灿烂的青铜文化
在人教版的《品德与社会》中有一课《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如果深挖其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似乎难以理解,可是仅仅从青铜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来说对学生将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青铜,它是不同比例的红铜和锡、铅的合金,同时也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

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追抚青铜历史,就是与人类文明的特有的物质的光芒相交感,那种被铸造被雕刻的时光,使人类的历史在很早时候就有了一种厚重和坚硬。

古老的青铜,它与文字、城堡、阶级、国家这些时代的伟大事物几乎同时诞生,这可能是巨大的“偶然”,或许就是天意,总之,它是中国文明曙光初露时期的最伟大艺术,是早期人类文明的一个光辉。

虽然它没有诞生像古希腊一样引领时代潮流的巨匠,但它留下了无数精妙绝美的天才之作,这就已经足够了。

中国使用铜的年代久远。

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

但是中国的青铜时代最初源于黄河流域,从前21世纪开始到前5世纪止,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

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周以至春秋时期,与中国的奴隶制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相始终。

何为青铜文化?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

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

古人认为青铜器极其牢固,铭文可以传流不朽,因此要长期流传的事项必须铸在青铜物之上。

因此,铭文已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

青铜工具用于采矿业,可以采出更多的矿石。

冶炼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使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这种良性循环,使中国的青铜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它所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郭沫若先生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到战国分成4期:即鼎盛期(商代到西周前期)、颓败期(西周后期至春秋中叶)、中兴期(春秋中叶至战国末)、衰落期(战国末年以后),并以此为据加以根据考古资料对中国奴隶制社会历史作了阐述。

中国各个地区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区类型。

黄河流域在龙山文化的晚期和齐家文化时期,出现了红铜、黄铜和青铜制造的器物,种类有刀、铲、凿、钻头、匕、斧、镜等工具、用具和环、泡、指环等饰物。

这些器物经过化验,证明多为红铜,系用锻打的方法制成;镜为青铜,用以铸造。

龙山文化之后,原始公社逐渐解体,黄河流域进入文明时代,青铜冶铸业普遍发展起来。

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以下3个大的发展阶段:
早期:即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时期,年代约在前2080~前1580年之间。

河南偃师二里头,山西夏县东下冯、襄汾陶寺、山东和苏北的岳石文化,河北北部、辽宁长城东部边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均属这一时期的遗存。

在这些遗存中发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礼器有爵,乐器有铃,武器有刀、戈等,工具有凿、斧、鱼钩、针等,装饰品有指环、鼻环和耳环等。

这一时期在火烧沟墓葬中发现有人殉和以人为牺牲的现象。

这些遗存应是夏王朝时期的奴隶制文化类型,它们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

中期:商代至西周前期,这一时期可分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商代早期,约前16~前13世纪,以郑州二里冈为代表。

这时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青铜器数量大增,常见成套的礼器。

贝币大量出现,人殉更加普遍。

晚期: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从前13~前10世纪。

这时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期,也是奴隶制发展的典型时期。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同时它被当作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利的标志。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禹收九牧之金(铜)铸九鼎”,从此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传国的宝器。

后来,“桀有乱德,鼎迁于商。

”周灭商,成王又迁九鼎于洛邑(今洛阳)。

春秋时期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陈兵于洛邑附近,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乘机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遭到了王孙满的有力驳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宣公元三年》)。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故事。

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

夏、商、周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其功能(用)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明的见证。

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出土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

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
要的历史文物。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在中国青铜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古蜀人创造的三星堆和金沙文明。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和青铜立人像,改变了国际上一些史学者对于中国青铜文明的成就有非议。

他们认为,中国的青铜文明塑造的都是像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那样的礼器,很少有充满生命活力的神、国王、巫师等大型雕像。

他们因此得出结论:雕像艺术是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才产生的,而三星堆文化的出土修正了国际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历史的偏见。

古老的中国铜,一直牵扯着神州大地上大小列国的命运和众多诸侯贵族的神经,更耗费了无数能工巧匠的才华与岁月,那些消失和隐埋于历史时光碎片中的无名天才艺术家们,创造了1500多年灿烂的中国青铜文明,这也就是中国文明的某种浓缩和象征。

青铜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推动中国的历史的不断前进,繁荣的文化创造更加辉煌的华夏文明。

当然青铜文化只是华夏文明一段缩影,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它与历史、冶金、文字、造型艺术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发展、重大事件、生活习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

当你目睹先民的一件件天才之作,想象他们在古代的阳光和深山炼窖边,在古老的铸铜作坊里,如何挥汗,你仿佛看见文明的炼狱之火,在远古大地上空缓缓升腾。

在那些青铜器里,许多精神性的东西也许早已化入了我们的骨髓和血脉,但我们并不完全清晰地认识和了解。

同样,对于一个希望认识东方古国的外国人来说,他也可以沿着这些器物构建的时光隧道中看清楚那些古代中国人的脸孔,感悟古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与精神家园,从而就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和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