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9.《家》6-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9《家》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 9《家》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加点字
读音
擂 台 . 擂
lè i

大吹大 lé i 擂 .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写汉字
词语 咳 sou shù 口
易错字 嗽 漱
词语 piē 视 biē 气
易错字 瞥 憋 蹩
乖 là piě 嘴
剌 撇 bié 脚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集词语 (1)课本中的词语 凛然:严肃而可敬畏的样子。 古板:(思想、作风)固执守旧;(表情等)呆板少变化。 道貌俨然:又作“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 大吹大擂:比喻大肆宣扬。 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 嚣张:(恶势力、邪气)高涨;放肆。 扭扭捏捏:形容举止言谈不大方。 有气无力:形容没有气力,无精打采的样子。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3.觉新唯唯应着,做出很恭顺的样子,一面偷偷地看觉慧,给他做 眼色,叫他不要再开口。……觉新依旧唯唯地应着,一面向觉慧做 了一个手势,于是两个人悄悄地走了出来。 点评:觉新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再加上他所受的教育,旧意 识的沉重的十字架已经将他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 懦弱、顺从的性格,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愿意违背他的长辈 的意愿,从而断送了自己的个性价值。两个“唯唯”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觉新的这种思想性格。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 成都人。1927年赴法国巴黎留学,创作了第一 部小说《灭亡》,于1929年以“巴金”的笔名在 《小说月报》发表,引起广泛关注。1928年底 回到上海后从事文学创作。20世纪30年代初创作长篇小说《激流 三部曲》中的《家》,以及中长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新生》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他被鲁迅称为“一个 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抗战期间曾担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救亡日报》编委,主 编《呐喊》(后改名《烽火》)周刊,创作《家》的序篇《春》和 《秋》,创作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新的短 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

高考语文 5.9《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考语文 5.9《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9《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族小说的基本概貌。

2、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选文的解读,理解高老太爷与子孙之间的疏离。

[教学难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中国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及巴金的生平与创作。

教学过程:一、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二、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 9.《家》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 9.《家》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以及《家》的主要内容梗概。

2.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家》的内容梗概介绍三、关于巴金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人间三部曲(《憩园》《寒夜》《第四病室》)。

投影出示:历史的评价四、归纳情节祖孙之间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和矛盾)五、课文研读1.孙子眼中的高老太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1)请划出描写爷爷的相关语段,仔细品味人物性格。

(2)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高老太爷的?外貌、神态与心理等。

眼前的祖父和记忆中的祖父。

明确:年迈衰老、严厉专横、冷酷腐朽的封建卫道者。

2.祖父眼中的觉慧是怎样的一个人?神态与心理(正面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明确: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3.作者在塑造觉慧和祖父这两个人物时用了对比描写方法,文中还多处用了这种方法,试找出来分析。

祖孙之间,祖父前后,兄弟之间。

4.觉新又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呢?从文中找出相关描来分析。

明确:懦弱、忍让、委屈求全的青年。

六、拓展延伸从选文你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有怎样的特点?时至今日,你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七、布置作业片段作文训练:以“我的--------”为题写自己的一位家人、好友、邻居或者其他人。

要求:1.运用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2.字数200左右。

八、课堂总结。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9.《家》》531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9.《家》》531

祖孙之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结合课后欣赏,提出问题,立足文本分析,解决问题2、正确理解高老太和觉慧的人物典型形象3、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提出问题,辩证评价人物形象的思维【教学重点】立足选文的解读,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高老太和觉慧的人物典型形象【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学生聆听歌曲《爷爷煮的茶》我们刚刚聆听了周杰伦的歌曲,展现了亲切感人的祖孙情,我们都是在祖父祖母的呵护下成长的,他们用自己的满头白发为我们遮风挡雨,用自己的满脸皱纹为我们刻下爱的痕迹。

但是巴金的《家》中的祖孙之间却截然不同。

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祖孙之间》。

二、走进新课活动一:再现情节(学生表演文中故事)活动二:品析人物(结合文中语句)高老太爷:严厉专横的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象征(旧)-------封建统治者觉慧: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

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

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封建反叛者------封建承受者活动三:探究主题1.这种新与旧之间的矛盾能不能调和呢?2.一个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人却掌控着一个大家族,有何讽刺意义?主旨:祖孙之间的对立,是新旧两种思想的对立,祖父的衰朽暗示着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封建专制社会终将崩溃,而觉慧的反抗预示着新生力量必定登上历史舞台。

三、拓展延伸:小家庭,大时代。

通过“父子对立”的模式,表现家族内部的矛盾,反映时代,折射历史,这是家族小说的共同特点。

代表作品: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张恨水《金粉世家》林语堂《京华烟云》四、小结:这节课主要抓住了课文的焦点——冲突进行探讨,并对人物形象进行把握时代发展到今天,巴金笔下那种封建大家族早已成为历史,但在意识形态中的新旧思想的冲突,今天还依然存在, 联系现实,请你思考,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新”与“旧”。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教案(系列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教案(系列一)

《家·祖孙之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巴金以及《家》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3、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预习了解家族小说、巴金、《家》的基本情况。

2、通过阅读、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涵、塑造方法,理解祖孙间的矛盾冲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思封建大家庭的专制与腐朽,感知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二、教学重点1、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三、教学难点理解形象内涵和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探究法五、教学资源:导学案、、课文六、课型:新授课七、安排:1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家”的联想温暖、幸福、爱、思念……对比高老太爷的典型语言,体会《家》中封建大家庭的专制,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巴金以及《家》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3、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实质。

学习重难点:目标3、4(三)自主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女佣颔下檀郎校书大吹大擂挨打颧骨一瞥强辩2、解释词义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

(四)情节梳理1—7段高老太爷假寐,觉慧观察、回忆祖父8—17段高老太爷训斥觉慧,觉慧分辩18—末段高老太爷吩咐觉新看管觉慧(五)形象解读高老太爷在《家》整部小说中,高老太爷的第一次正式出场就是在我们节选的这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把他作为一个重点形象来解读。

1、速读1—7段。

用原文词语概括假寐时和觉慧记忆中高老太爷的特点,明确人物描写手法。

答案:(假寐时)衰弱(记忆中)相貌庄严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亲切古板不近人情道貌俨然讲道德说仁义顽固荒唐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2、品读8—17段。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

第9课《家》——祖孙之间 (对应学生用书P45)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假寐.(m èi) 2.凛.然(l ǐn) 3.颔.下(h àn) 4.檀.香山(t án) 5.窘.住(ji ǒng) 6.瞥.见(pi ē) (二)多音字1.佣⎩⎪⎨⎪⎧ 女佣.y ōng 佣.金y òng 2.遗⎩⎪⎨⎪⎧ 遗.老y í遗.之千金w èi 3.露⎩⎪⎨⎪⎧ 露.水l ù露.丑l òu 4.藏⎩⎪⎨⎪⎧ 收藏.c áng 宝藏.z àng5.悄⎩⎪⎨⎪⎧ 静悄.悄qi āo 悄.然qi ǎo 6.颤⎩⎪⎨⎪⎧ 颤.巍巍ch àn 颤.栗zh àn 二、写准字形 1.⎩⎪⎨⎪⎧ b ào 爆破b ào 暴动2.⎩⎪⎨⎪⎧ hu āng 荒唐惊hu āng 慌3.⎩⎪⎨⎪⎧ 干z ào 燥烦z ào 躁4.⎩⎪⎨⎪⎧ 严l ì厉鼓l ì励5.⎩⎪⎨⎪⎧ 迟y í疑n íng 凝结6.⎩⎪⎨⎪⎧ bi àn 辨析bi àn 辩论7.⎩⎪⎨⎪⎧ chu í捶背tu ò唾沫三、用对词语1.陈规 成规例句工作要敢于创新,要善于打破陈规陋习;那些墨守成规,不能灵活处理问题的作风,也要改进。

辨析陈规:指陈旧的规矩;已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

成规:指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2.偶尔偶然例句①主教练迪马特奥说:“切尔西今夜发挥失常只是偶然现象。

”②他星期天常在家看书,偶尔也到公园走走。

辨析“偶尔”和“偶然”都是副词。

“偶尔”指间或,有时候,跟“经常”相对;“偶然”指事情发生意外,跟“必然”相对。

“偶然”还有形容词用法,如“偶然的机会”。

四、积累成语1.道貌俨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俨然,高傲、严肃的样子。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9.《家》8-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9.《家》8-人教版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家》整本书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解说、表演、分析、探讨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阅读成果;
2、指导学生从“家”中故事,“家”中人物,“家”中文化三个层面阅读、研讨《家》的内容和内涵,学习阅读评析小说的思维方法。

3、理解人物行为的动因,分析觉新、觉民、觉慧、瑞玨、梅、鸣凤、琴、高老太等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而深入解读《家》的深刻主题和作者创作的意图。

4、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整理归纳、思考分析、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4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教学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阅读、交流、思考、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报告,制作PPT或表演等。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阅读成果,引导学生从“家”中故事,“家”中人物两个层面展开。

活动过程:
一、简述“家”中故事
1、指名简要概述《家》的情节。

2、说一说:“我最爱的故事”
二、“家”中人物
1、人物图谱展示
2、“我最爱的人物”
3、人物比较
三、探讨
1、觉新、觉民、觉慧出身同一家庭,受过同样的新教育,为何性格迥异?
2、高老太爷只是一个冷酷、专制的封建家长吗?在他死之前,对觉慧表现出的“温和”、“慈祥和亲切”怎样理解?可否比较一下他与《红楼梦》中的贾母?
四、小结。

布置作业
“家”的文化解读。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9.《家》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9.《家》1-人教版

《家·祖孙之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祖孙之间》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的第五单元。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两篇小说(另有陈忠实《白鹿原·家族的学堂》)。

这两篇小说都属于家族小说,主要讲述家族兴衰的故事,反映一个特定时代中几代人的关系,从他们各自的活动中认识他们所选择的命运。

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民族发展的历史,增进对家族题材小说的了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鉴赏小说的能力。

但对家族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缺乏切实的感受,对封建大家庭更缺乏了解。

鉴于此,课前我印发了本课的导学案,介绍巴金生平及作品《家》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及反映的时代背景,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并在导学案上预设了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充分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祖孙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原因,把握文章主旨,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在充分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祖孙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原因,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

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祖孙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原因,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批判以高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歌颂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把握人物形象及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祖孙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教学策略和方法】1.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分析点拨法、合作探究法2.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家》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家》教案

从《家》出发——基于薄弱学校的整本书阅读项目初探一、课程规划薄弱学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与大多数学校相比,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较差、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高、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学校。

在这样的学校里,学生素质普遍较低。

学生的家庭大部分来自农村或郊区,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围,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

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不高,阅读量也比较少。

因而,教师要担负起为这样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的责任,要鼓励孩子阅读,引导孩子阅读。

基于此,我设计了“从《家》出发”整本书阅读项目,希望能为孩子点燃阅读经典的火把。

该项目隶属“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实施对象为高一学生。

二、课程目标课程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发展品质。

阶段目标:1、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了解人物关系以及故事情节;2、深入文本,能够学会掌握精细化阅读小说的方式,学会细心品读,用心体会作者文字背后的用意;3、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提升思维能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能够将自己对情节、人物的感性理解整理成理性文字,并与他人沟通交流。

三、课程实施第一阶段导读阶段导读阶段是班级共读一本书的第一步。

1、学生阅读《家》中的序言《文学生活五十年》,了解巴金其人及其写作目的。

结合《小狗包弟》中的情节,能较全面地掌握巴金的热情和忧虑。

2、全书共四十章节,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制定阅读计划,要求利用三周时间完成初读。

第二阶段推进阶段1、学生利用周四早读和晚自习各半个小时集体阅读,利用其余课间时间个性化阅读,完成阅读跟进表单。

2、学生摘抄作品中的好的句子,并简要写出心得体会。

3、教师设置题目进行阶段性检测,以便掌握学生阅读进度。

4、教师指导学生精读文本。

(利用两节课时间)人物:折梅与投湖——感受鸣凤的美好形象和她死前的心理挣扎。

主题:捉鬼风波和火烧跑龙灯人——认知封建没落家族的腐朽与残酷。

环境:“雪”、“梅”、“夜”等自然环境——赏析自然环境描写对作品表现人物,渲染气氛,表达主题的作用。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家》祖孙之间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假寐.(m èi) 2.凛.然(l ǐn) 3.颔.下(h àn) 4.檀.香山(t án) 5.窘.住(ji ǒng) 6.瞥.见(pi ē) (二)多音字1.佣⎩⎪⎨⎪⎧ 女佣.y ōng 佣.金y òng 2.遗⎩⎪⎨⎪⎧ 遗.老y í遗.之千金w èi 3.露⎩⎪⎨⎪⎧ 露.水l ù露.丑l òu 4.藏⎩⎪⎨⎪⎧收藏.c áng 宝藏.z àng 5.悄⎩⎪⎨⎪⎧ 静悄.悄qi āo 悄.然qi ǎo 6.颤⎩⎪⎨⎪⎧颤.巍巍ch àn 颤.栗zh àn 二、写准字形 1.⎩⎪⎨⎪⎧ b ào 爆破b ào 暴动2.⎩⎪⎨⎪⎧ hu āng 荒唐惊hu āng 慌3.⎩⎪⎨⎪⎧ 干z ào 燥烦z ào 躁 4.⎩⎪⎨⎪⎧ 严l ì厉鼓l ì励《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

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钩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九章。

在此之前,觉民、觉慧兄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地阅读《新青年》等杂志,从心底里对新文化产生了热切的渴望,就连他们的大哥觉新也受到了感染。

但作为高家这一封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继承家族发展的重负,他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包括婚姻。

当地的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

在交涉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学生开始罢课。

觉慧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这时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训话,不许他参与外面的“胡闹”,并派人把觉新喊来,让他约束觉慧,不许他再出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课件(系列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课件(系列二)
2.思想内容的把握:《家》的突出内容是新旧两代人、 两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主题是抨击旧的家族制度和封建 礼教,这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潮是息息相关的。可 以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以及鲁迅的《狂人日记》、陈独秀
主编的《新青年》在当时的影响等,对这一主题有所理解。
3.课文部分的欣赏:
祖孙两代人的冲突是本节理解与欣赏的重点,另外小说
一、深刻的思想 二、典型的人物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家》的成就也非常突出。无论是作为 封建家长代表的高老太爷,还是作为“五四”新人代表的觉慧、觉
民,还是作为历史的“中间物”的觉新,以及众多的女性形象,都
三、成熟的艺术成就 在结构上,它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将高家作为整个 社会的代表或缩影来写,从中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中国 的整个社会动态,反映出时代的本质规律。发生在高公馆新旧 之间、主仆之间,以及主子内部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对抗 ,就是当时社会上各种尖锐矛盾的缩影,而高家的金字塔式的 权力结构也集中体现了几千年中国社会封建专制主义的法则。
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 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 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通过这些故 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 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
相关情节 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九章。在此之前,觉民、觉
刻画人物性格与心理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值得关注。可以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的重点段落,画出
品味赏析
这一节主要写的是祖孙之间的冲突。
作为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和象征,高老太爷奉行的是传统的 道德准则,在他看来,“在家读书作文,吟诗作对”,走“学 而优则仕”的道路才是人生的正途。从维护传统道德的尊严和 统治者的威信出发,他严厉地训斥孙子觉慧参加学潮运动的行

2019秋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五单元8《家》

2019秋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五单元8《家》
第五单元 家族的记忆
8 《家》
学国学
1.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 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 乎?”
——选自《论语·八佾》 【译文】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 “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 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二、理清脉络
三、艺术特色
1.肖像描写 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上,身子显 得很长。长脸上带了一层暗黄色。嘴唇上有两撇花白的 八字胡。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两只眼睛闭着, 从鼻孔里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 此段形象地描写了高老太爷年迈的情景。“暗黄色” “花白”“头顶光秃”是年纪大的特征,“微微发出来一 点声息”说明高老太爷的衰老情况。
⑦浓妆艳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①互联网、手机短信、视频通讯等新方式的诞生,大大促 进了公众的知情权。面对这样的时代发展趋势,宣传部门 不能故.步.自.封.,否则将成为历史前进中的绊脚石。( )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他 想 分 辩 几 句 ” ,“ 觉 慧 忍 住 气 和 平 地 分 辩 道”,面对威严的祖父的话语,觉慧老想分辩,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动气,孙子忍住气,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请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 段 情 节 , 主 要 运 用 了 哪 些 描 写 手 法 ? 有 何 效 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家》备课参考素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家》备课参考素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家§Ⅴ·家族的记忆家族小说:价值崩溃时代的民族寓言。

宗法家族曾经是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重心,聚族而居、累世同堂也因此成为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稳固的一道风景线。

这种宗法式大家族在君统与宗统合一的先秦时期最为典型。

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族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宋以前的家族多为阀阅世家,是地方贵族集团势力的体现。

宋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的完善和人身依附的削弱,贵族和地方势力日趋衰落,政治趋于乡土化,平民家族也因此日渐昌盛。

宋代理学家,如朱熹、张载、程颐,都曾大力倡导宗法家族制度,有的还对新型的宗法家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将宗法提到了天理的高度来认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建立了独立于政治原则之外的宗法制度理论,形成了独立于国家法典之外的宗族内部法规。

此后家族更是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到明清时期,家族组织进一步民众化、普及化,家族规模也随之扩大,绅衿、商人、地主乃至一般农民有的也能成为族长,家族形式遍及民间。

宗法制的具体内容也有所扩大,如将单系男性成员以外的亲属,如姻亲、姑姨表亲等都包括了进来。

这种与封建地主政治相适应的普及型宗法家族是中国家族制度最成熟最完备的形态。

家族制度也成为维持封建政权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成为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血缘关系产生的族权成为仅次于政权的一种有系统的力量,在人们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族组织对抽象的宗法政治结构的支撑是从两个方面来完成的:一是通过家族宗法来强化人们的大一统观念,通过对家长权威的强化来培养人们对权威的绝对服从意识。

二是通过家族生活将血亲关系投射于君臣关系之中,以强固君臣之间的上下尊卑之分。

反过来,又将君臣关系映照于血亲关系之上,使血亲秩序政治化,父子关系君臣化,从而使宗法道德成为可操作的政治守则。

由子孝、妇从、父慈所建立起来的家庭关系因此成为民顺、臣忠、君仁的社会关系的缩影。

宗法生活成为一种和国家秩序同一的生活方式,儒家伦理道德维系着二者之间的精神联系,科举制度则是二者之间的制度化桥梁,二者相辅相成。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课件《中国小说欣赏选修》-2024鲜版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课件《中国小说欣赏选修》-2024鲜版
彩,如《金瓶梅》等。
2024/3/28
9
近现代小说变革与创新
1 2
新文化运动影响 近现代小说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关注现 实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注重揭示社会问题和人 性矛盾。
现代派小说 现代派小说是近现代小说的重要流派之一,注重 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状态,追求艺术形式的 创新和实验。
现实主义小说
立意构思
在选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表达主题,可以通过对小说原著的深入解读和个性化理 解,形成独特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2024/3/28
24
素材收集与整理方法
2024/3/28
素材收集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原著、查阅相关文 献、观看改编影视作品等方式,收集 与选题相关的小说素材,包括人物形 象、情节设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 容。
的种种磨难。
21
阿来作品:《尘埃落定》等
2024/3/28
01
《尘埃落定》
讲述了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
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
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
02
《空山》
以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社会历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两个藏族村落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 课件《中国小说欣赏选修》
2024/3/28
1
2024/3/28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中国小说发展历程 • 经典小说作品欣赏 • 小说创作技巧探讨 • 当代优秀小说推荐与导读 • 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指导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3/28
3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概述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9.《家》》15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9.《家》》15

个体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个体——《家》选读片段《祖孙之间》教学设计芜湖市清水河中学柳庆云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习作者利用语言冲突和内心独白来表现冲突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憎恨以及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反思。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言行和心理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

2、把握两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分析个体间的矛盾。

一、导入《家》的故事发生在20212021初的四川成都,那里有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大家族——高公馆。

五四运动刚刚过去,新的革命思想慢慢渗透进了处于内地、相对闭塞的四川。

高家第三代觉慧是新青年的代表,他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祖父高老太爷叫去训话,故事由此展开。

二、分析情节冲突导火线:觉慧学生联合会的抗议活动,高老太爷坚决制止。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14—17段,感受爷爷对孙子的感情。

爷爷阻止的原因:怕觉慧把小命闹掉。

爷爷对期望的孙子:不要进洋学堂,在家读书作文,吟诗作对。

“学而优则仕”。

爷爷眼中的孙子:胡闹、叛逆总结:高老太爷对觉慧交织着愤怒、失望和关心的复杂感情。

总结:觉慧对爷爷有同情、有畏惧、有顺服,更重要的是对爷爷不理解。

3、请学生阅读14-22段,讨论矛盾不可调和的原因。

总结:爷爷代表着家族利益,家族是以亲情维系着的,家族大家长是要维护家族的荣耀。

觉慧代表着一代新青年,他们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利益的重任,这种利益群体是以信仰来维系的。

三、语段欣赏觉慧把他的坚定眼光盯在祖父的身上。

他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

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

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

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

解析:爷爷衰弱年迈,行将就木,却能辖制全家,这种设置能让人物更具有象征意义和讽刺意义。

觉慧在惶惑、在思考,他要反抗的并不是祖父,而是造成祖父这“整整一代人”背后的东西。

巴金所批判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旧制度,个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旧制度的牺牲品。

人教版《家》说课稿

人教版《家》说课稿

人教版《家》说课稿《家》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小说,由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所著。

本说课稿旨在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教授这篇小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人物性格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深刻主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掌握小说中的生词和关键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阅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与个人的关系,以及传统家庭观念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融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巴金对家庭伦理的探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复杂的家庭关系和人物心理活动,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小说内容,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设计课堂讨论问题。

2. 学生准备:预习小说,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讲述一个与家庭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家庭话题的兴趣。

- 简要介绍作者巴金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提供作品的文化背景。

2. 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小说片段,感受文本的语言风格。

- 教师概述小说情节,帮助学生建立对故事的基本框架。

3. 深入分析-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家庭中的角色。

- 探讨小说中的家庭关系,讨论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通过关键情节和对话,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作者的观点。

4. 课堂讨论-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家庭与个人的关系,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文本中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论述。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家庭生活,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平衡传统与现代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为第一人称,写一篇日记,表达其对家庭关系的看法。

2. 阅读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巴金的其他作品,如《春》、《秋》,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世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9《家》——祖孙之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9《家》——祖孙之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9《家》——祖孙之间9《家》——祖孙之间◎课文导读家,在人们的眼中,往往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

然而,在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不见硝烟的战场。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整部小说以“五四运动”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昌盛至破亡的过程。

这个家庭有着华美的外衣,貌似豪门大家、书香门第,其实在光鲜外表下,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卫道”“护法”者受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们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固守旧制,压制一切反抗力量。

《祖孙之间》一文详细地描述了祖孙之间的冲突,通过祖孙二人新旧思想的冲突,表现了高老太爷的守旧思想和觉慧的叛逆精神,同时也表现了爷爷对孙子的关爱。

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觉慧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但二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守旧与革命、压迫与抗争。

觉慧反对的并不是祖父,而是造就祖父这样一代人的背后的东西。

◎思路梳理[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在《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诉说生活的不幸后,想到自己宦途受到打击,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表现他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2.苏轼的《赤壁赋》中,通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3.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读经典经典: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翻译:做臣子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样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

这样做而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

赏析:孟子历来倡导人与人之间、任何群体之间都应该把“施仁义”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而极力反对谈及利害关系。

高中小说《家》教学设计

高中小说《家》教学设计

高中小说《家》教学设计高中小说《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小说《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小说《家》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家》教学目标:1、复习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种笔画。

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

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并准确读出生字词。

2、能通顺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题1、出示生字“家”,指读,课件学生字。

2、你们一般在家里都做什么?你们喜欢家吗?为什么?(师引导说出:家带给我们温暧和安全,我们离不开家)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家”的诗。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眼睛仔细看,耳朵认真听,嘴巴不出声。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3、学生自读,个别辅导4、检查读书情况。

注意正音及停顿。

三、精读感悟,品读入情。

1、这首诗你们读懂了吗?能读好吗?老师考考你们。

2、(出示句1)引读:蓝天是白云的家。

认读生字“云”你平时见过什么样的云呢?(引导:看图,你看这里的白云像什么呀?)3、你们知道为什么把蓝天看作是白云的家呢?(白云在蓝天中自由地飘来飘去,白云离不开蓝天)4、指导朗读这一行:这一行连起来,谁喜欢读?指名读5、指读下面三行。

问: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你们知道吗?6、小组讨论:每一小组读讨论一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
倾听年轻生命痛苦的呻吟
——从祖孙之间看巴金小说《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正确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3、立足选文的解读,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
4、把握文本在刻画人物关系时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
2、把握两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的颁奖词导入。

二、作者介绍
1、基本情况介绍
2、世人心中的巴金——经典评价
三、作品介绍
1、“家”能让你想到什么?
2、成为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
3、“五四”以来的家庭小说
4、作品内容梗概介绍
5、课文节选部分《祖孙之间》前后主要情节介绍。

四、学习文本
1、一句话概括文本情节
爷爷高老太爷与孙子觉慧之间的一场谈话。

2、人物分析
找出孙子看爷爷的表情词语,以及他内心中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用笔划出来,再划出爷爷眼中的孙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用恰当词语概括。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孙子眼中祖父:衰弱古板威严
祖父眼中孙子:胡闹不听话学坏(第14段角色扮演朗读)
3、文中找依据,孙子认为与爷爷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敌人)
4、思考:文中祖孙关系,真的只是觉慧眼中敌人的关系吗?
分析文本,总结:对立与关爱
5、留给我们的思考:如何理解高老太爷与孙子之间的疏离和成仇?
五、探究
1、一个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老者,却掌握着一个大家族,有何讽刺意义?
2、在文中找一找,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地方?对这样的家庭,你有什么看法?
六、作业
拓展训练,我们一起来尝试
照片记录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从家庭相册中选择一组照片,并结合照片写一组讲述家庭变化的散文《我看家中的某一个人》。

板书设计
祖孙之间(巴金)
尊敬反抗敌人
衰弱
胡闹
古板祖家孙学坏威严不听话
担心关爱压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