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

合集下载

植物分类概念

植物分类概念

植物分类概念“植物分类学”这词组中的关键在于“分类”。

什么是分类?回顾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早期的人类所见识植物种类(请注意!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植物的概念。

这类概念,包括植物、动物、乔木、灌木、鸟、兽等等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人类已经有了分类的思想,在此只是为了说话方便)很少,只要给所需要认识的植物一个名称即可,以便于部落内所有人的交流,比如粟、杨、猪、鸡等等。

随着人类智力水平的进步和见识植物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其大脑就具有了一个新的思维能力,那就是分类!也就是说分类从根本上讲是一思考方法,而不是仅只用双手把植物(标本)归堆。

这种自然形成的思维要求我们把相同或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以区别于另一类。

人类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简单的分类。

比如把自然界的所有东西根据是否生长、繁殖分为死的和活的。

再把活的(生物)根据是否可以主动位移(跑啊,跳啊)分为植物和动物,植物还可以分为乔、灌、草,当然也可以分为蔬、果等。

这已经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类上归类,类下分类的分类系统哦。

只是分类所比较的性状很少,甚至只有一个,所建分类等级也少。

但是就分类思维这种能力本身,我们也没有比祖先高到那里去哦!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分类呢?首先分类有利于认识事物,也有利于管理事物。

中小学老师就教过我们,相似的文字放在一起好记,图书馆的书按一定内容分放不同书架要好找,牧人知道牛、马、羊要分群放牧!你家的餐具放在橱房里,饭碗应该不会在鞋柜里!哈哈!分类思维的结果就是相似性(差异性)大小的度量。

我们的物质科学是研究什么的?是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而差异性(相似性)就是变化大小的度量(包括定性和定量)。

所以说分类不只是生物学研究,也是所有物质科学研究的先导,并由此产生概念,比如原子、分子、被子植物、细胞等等。

每一个新概念的产生就可能意味着科学的进步。

因此我们认为分类思维很重要,而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一直被很多人潜意识或者有意识地应用。

如果要自己成为有科学头脑的人,必须学会有意识地应用这种思维方法。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界的分门
孢子植物 (隐花植物)
种子植物 (显花植物)
蓝藻门
裸藻门
绿藻门
轮藻门 金藻门
藻类植物
甲藻门
红藻门 褐藻门 细菌门
低等植物 (无胚植物)
粘菌门 菌类植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真菌门
地衣门
苔藓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颈卵器植物 高等植物 裸子植物门 维管植物 (有胚植物) 被子植物门
三、植物的命名
• 同物异名 • 同名异物
一、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和任务
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中主要研 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 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科 学,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 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 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研 究和利用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的任务
1. 将植物分门别类,鉴别 物种,确定其学名并加以 记述;
植物的科学名称——学名
• 十八世纪中叶以前曾采用过多 名法。
• 1690年,来维努斯提出给植物 命名不得多于2个字的建议。 • 1753年,瑞典分类学大师林奈 (Carolus Linnaeus) 在 《 植 物 种 志》中采用了双名法。
林奈
(1707~1778)
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2个 拉丁字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 前面1个字为属名,代表该植物所 从属的分类单位,词首字母大写; 第 2 个 字 为 种 加 词 ( specific epithet),词首字母小写;均用 斜体。
• 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将所收集的 一千多种植物分成草、谷、菜、果和木 等五部, 包括山草、芳草等三十类;
• 吴其濬在其《植物名实图考》中将植 物分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 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和木 等十二类。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系统









低等植物




植物界






高等植物


藻类植物
蓝藻门 裸藻门 绿藻门 轮藻门 金藻门 甲藻门 红藻门 褐藻门
菌类植物
细菌门 粘菌门 真菌门
地衣类植物 地衣植物门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裸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低等植物
• 共同特征: • 植物体构造简朴、单细胞、
单细胞旳群体或多细胞旳叶状 体,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旳 分化,没有胚胎。
高等植物
• 共同特征: • 植物体有根、茎、叶旳器
官分化,除苔藓植物门外有维 管束,受精卵经过胚旳阶段再 发育成新旳植物体。
四、植物分类检索表
• 植物分类检索是鉴定植物类群旳一种 主要工具。分别有大范围旳分门、分纲、 分目及小范围旳分科、分属、分种检索表。
• 检索表旳编制是根据植物旳最主要和 最明显旳特征(如形态、构造、习性)将 其分别归纳为特征彼此相正确两大项,在 每项旳下面再根据其主要特征又分两大项, 依次类推直到把检索旳对象分完为止,在 各项旳末尾注明具有这些特征旳植物名称

练习
• 利用分科定距检索表,检索 百合、菜心是什么科旳植物。
• 百合:*P3+3A3+3G(3:3:∞)
• 例: 桑 Morus alba L.

↓ ↓↓

属名 种加词 命名人

↓ ↓↓

桑(属) 白色旳(种) 林奈(定名人旳缩写)

第四章 植物分类和生药的鉴定

第四章 植物分类和生药的鉴定
就是依据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有关专著 对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鉴定。
目的: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真、伪;优、劣。
二、生药鉴定的意义:
1、正本清源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
生 药 的 鉴 定
影响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的科学
性和制剂生产的正确性及临床疗效。
生 药 的 鉴 定
人参:
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
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无误。
二、鉴定方法
根据检品的形态特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的标 征及其产地、别名、效 本,应注意根、茎、叶、花、 当知道未知种是什么科 用等线索,可查阅《中 1.观察植物形态:果实等器官的观察,对花、 属时,可以到有关植物标本 国植物志》和全国性或 果实、孢子囊、子实体等繁殖 馆核对已定学名的该科属标 地方性的中草药书籍和 器官应特别仔细,可借助放 本。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 2.核对文献: 图鉴,加以分析对照。 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察微 须要求标本馆中已定学名的 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等 标本正确可靠。 的形态构造。同时注意对药 3.核对标本: 用部位进行观察。
三、生药的拉丁名
• 国际通用名称。 • 基本格式: 药用物种(第二格)+ 药用部位名(第一格)
Radix (根),Rhizoma (根茎),Caulis (茎),Lignum (木材)
Cortex (树皮),Flos (花),Herba (全草),Fructus (果实) 等
例如: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生 药 的 鉴 定
3、灰分测定: 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4、浸出物测定: 水提物、醇提物、醚提物 5、挥发油测定: ρ>1.0 或 ρ<1.0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概述

连续平行式检索表 植物检索表的形式有:定距式检索表 平行式检索表
1.定距式检索表 定距检索表是一种比较古老又较常用的检索表,此种检索表中每一对 相对应性质的特征给予同一号码,并列在书页左边的一定距离处,然后按检 索主次顺序将一对对特征依次编排下去,逐项列出,在书页中的位置渐渐向 右偏斜,描写行越来越短(距离书页左边越来越远),直到在书页右边出现 科、属、种等各分类等级为止。
2.平行式检索表 平行检索表的编排形式和定距检索表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检索表的各项 特征均排在书页左边的同一直线上,既整齐美观又节省篇幅,但唯一不足的 是没有不定距检索表那样醒目。《苏联植物志》检索表即采用这种形式。
例如: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2 1.植物体多有根、茎、叶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4 2.植物体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类植物 2.植物体不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体…………………………………3 3.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营自养生活……………………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不含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营异养生活……………………菌类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和真根……………………………………………………5 5.植物以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植物以种子繁殖 ……………………………………………………………6 6.胚珠裸露,不为心皮所包被………………………………………………裸子植物 6.胚珠被心皮构成的子房包被………………………………………………被子植物
优点是:条理性强,脉络清晰,读者可一目了然,便于使用,不易出错,即 使在检索植物过程中出现错误,也容易查出错在何处,目前大多数分类著 作采用定距检索表。 缺点是:如果编排的特征内容(也就是涉及的分类类群)较多,两对应特征 的项目相距必然甚远,不容易寻找(克服办法:标出对应特征的项目的所在 页码),同时还会使检索表文字向右过多偏斜而浪费较多的篇幅。《中国植 物志》及本教材的“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均采用本种形式的检索表。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概述

第七章被子植物门基本知识体系本章内容为被子植物分类原则、分类依据、花程式、花图式、检索表以及被子植物的特征、分布、分类、及代表物和经济价值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被子植物的特征及常见种类的特征难点:掌握被子植物常见种类的特征基本要求了解被子植物常见种类的分布、经济价值;理解被子植物的繁殖、;熟练掌握被子植物常见种类的特征。

被子植物概况:被子植物拉丁名A n g i o s p e r m a e,来源于希腊文复合词。

A n g i o—包被的与—s p e r m a种子,两者接合,用复数第一格即成A n g i o s p e r m a e,英文名为A n g i o s p e r m。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

在不同的系统,被子植物有300多至400多科,l万多属,20—25万种。

超过植物界总种数之半。

它们分布于各个气候带。

由于气温高、雨水多的缘故,热带、亚热带最多。

南美亚马逊河区有约4万种。

其他热带地区有2—3万种。

温带地区因气温降低,雨量少了,种类渐减。

以我国情况看,云南省气候条件好,植物达万种以上,而河北省地处北纬26—43度之间。

相对种类减少很多,约有2,500种。

北极地区则大大减少,许多地方几乎无被子植物,仅少数地方有少数种类顽强生存。

如北极柳(S a l i x l a n a t a)、北极罂粟(P a p a v e r r a d i c a t u m),其分布纬度达80度以上。

在南半球南极大陆的莫尔吉特湾詹尼岛附近,有石竹科植物厚叶柯罗石竹(C o l o b a n t h u s c r a s s i f o l i u s)生存。

另外,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大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5℃,植物种类组成也有变化;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严寒,只有少数耐寒种类方可生存。

5,000—5,500米地区还能找到石竹科的伏繁缕(S t e l l a r i a d e c u m b e n s)。

植物分类概述—植物分类概述(药用植物识别)

植物分类概述—植物分类概述(药用植物识别)
假果,聚花果
胚大,无胚乳,子叶一枚 一年生,寄生、腐生植物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界 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 发展规律的学科。
【药用植物分类学】:是采用植 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有药用价 值的植物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和合理 开发利用的科学。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 1. 分类群的描述与命名 2.探索“种”的起源与进化 3.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 4.建立自然分类系统 5.编写植物志
花单生,两性,雌雄同株
辐射对称,虫媒花
双被花
子房上位,雌雄蕊分离
边缘胎座、中轴胎座
胚珠多数,花粉粒具单沟
果实 种子 生活型
真果,单果、聚合果 胚小,有发达胚乳,子叶二枚 多年生,绿色自养植物
次生的、进化的性状
须根系 草本,缠绕,有导管 落叶,叶形复杂,对生或轮生 形成花序,花单性,雌雄异株 两侧对称或不对称,风媒花 单被花或无被花,花被合生 花各部轮状排列 花各部数目不多,有定数(3,4或5) 子房下位,雌雄蕊合生成合蕊柱 侧膜胎座、特立中央胎座 胚珠少数,花粉粒具3沟或多孔
植物分类概述
【中药学专业学习植物分类学的主要目的】 1.利用这门学科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来识别药用植物 2.准确地区分近似种类和科学地描述其特征 3.澄清名实混乱,深入发掘和扩大中药资源,充分利用中草药的价值
植物分类概述
初生的、原始的性状

直根系

木本,直立,只有管胞,无导管

常绿,单叶全缘,互生或螺旋排列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概述
– 核相:指细胞核染色体的倍性。 • 单倍核相: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核。 • 双倍核相:具有合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核。
• 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有规律的交替 出现的现象即为世代交替。 • 孢子体(2n):由合子发育而来产生产生减数孢子的双倍植物体。 • 配子体:植物生活史中由孢子发育而来的产生配子的单倍植物体。 • 孢子体世代:生活史中产生孢子体的世代。 • 配子体世代:生活史中产生配子体的世代。
植物界的分类
蓝藻门 裸藻门 红藻门 硅藻门
藻类植物
低等植物 (无胚植物)
孢子植物 (隐花植物)
褐藻门 绿藻门 轮藻门 ……
地衣植物门 苔藓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植 物 界
种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 微管植物
高等植物 (有胚植物)
裸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显花植物)
植物各大分类群
高等植物包括类群
• 被子植物 • 裸子植物 • 蕨类植物 • 苔藓植物
– 具世代交替的生活史类型中的单倍植物体称配子体,双倍植物体称作 孢子体;而无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植物体不能称日星期日 16/20
植物系统学
引 言
项圈藻
植物的系统分类
• 一、竞赛中涉及的问题
• 1.分类等级(阶层)

• • • • • • • •

生物分类的等级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在这些分类阶层中,还 可分得更细,如:亚门、亚目、亚科等。 界 Kingdom Regnum 门 Division Phylurn(divisio) 纲 Class Classis 目Order Ordo 科 Family Familia 属Genus Genus 种Species Species (英文) (拉丁文) 在上述各个分类等级(阶层、单位)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 指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生物类群。同一种的 各个个体具有基本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杂交可以产生正常的能育后代。不 同种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生育后代。

最新G植物分类学概述

最新G植物分类学概述
G植物分类学概述
2.什么是物种
简称“种”,是具有一定的时间的空 间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 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 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和 其他物种进行生殖结合、即使结合,也不 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此即生殖隔离。 物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一 个飞跃,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1、植物分类学的历史
(1)、古希腊如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371—286B.C) (2)、英国人John Ray(1628—1705) (3)、李时珍(1518—1593) (4)、吴其睿(1789—1847) (5)、林奈(1707---1778) 法国:A.L.Jussieu 瑞士:A.P.de.Candolle 英国: Bentham and Hooker 德国:A.W.Eochler艾希勒 德国:A.Engler恩格勒 英国:J.Hutchinson哈钦松 苏联:A.Takhtajan塔赫他间 日本:田村道夫 美国:A.Cronquist柯郎奎斯特
为一类;
• 2、把在系统发育上亲缘关系很近的 植物归为一类;
• 3、包涵了这些植物的大量资料; • 4、容易增加成员的新资料; • 5、有很高的预见价值。
• 不利方面: • 1、鉴定起来很困难; • 2、对知道很少的植物分类不可靠或
不可能; • 3、容易随着知识的增加而改变。
• 人为分类系统 • 基础:是其成员的一个或几个经过挑选的
• 系统发育:就是植物界的发展史。
5.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1)“种”(Species)的记述与命名 2)建立自然分类系统
3)探索“种”的起源与进化
6.学习植物分类学的重要性
1)毒莽草以假乱真——原植物鉴定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系统中设立了各级单位,用来表
示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似程度,亲缘关系。把各
级分类单位按照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的排列起
来,便形成了植物分类系统。
❖ 植物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 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 的自然分布区、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 生物类群。同一种的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 彼此交配可以产生能育的后代。种是生物进化 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分类学发展史和发展概况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经典学科, 是生物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分类学是人 们在认识植物和利用植物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早期人们只是根据植物的用途、习性、 生境等对植物进行分类(人为分类)。17~19 世纪末人们开始注意比较植物外部形态差异; 采集标本;比较植物器官形态;分类;命名; 编写植物志,试图建立反映植物自然实际的分 类系统

《植物的分类》PPT课件

《植物的分类》PPT课件

苔藓植 物
无有



无 孢子繁殖 地钱
蕨类植 物





无 孢子繁殖 桫椤
裸子植
物 有有有 有


种子繁殖 银杏
被子植 物
有有




种子繁殖
珙桐
植物的分类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苔藓 植物
藻类 植物
绿色植物
种子 植物
蕨类 植物
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
生活环境: 一般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生活在
陆地上阴暗潮湿的地ຫໍສະໝຸດ 。结构特点: 无根、茎、叶的分化 繁殖方式: 孢子(生殖细胞)繁殖。
代表植物: 水绵、海带、紫菜、发菜、石花菜、裙带
菜、鹿角菜等。
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
生活环境: 结构特点:
陆地阴湿环境 有叶、茎,无根,无输导组织。
繁殖方式: 代表植物:
孢子繁殖 葫芦藓、地钱等。
蕨类植物
桫(suo)椤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 陆地上阴湿的环境 结构特点: 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分化出了
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没有果实,即 种子裸露,无
果皮包被(杉、松、柏、银杏等)。 分 类:
被子植物: (绿色开花植 物)
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 皮包被。
裸子 植 物
被子植 物
我学到了
智慧窗
项目 分类
根 茎 叶 输导 果实 种子 繁殖方式 组织
代表植物
藻类植 物

无无

植物分类学概论-低等植物ppt课件

植物分类学概论-低等植物ppt课件

;
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析族区类,振纲分目
;
林奈 〔1707-1778〕
;
两界学说: 植物界 动物界
著作: <自然系统> <植物属志> <植物种志>
;
以花的构造作为分类根据有何优点?
;
人为分类系统
;
达尔文 〔1809-1882〕
;
神造论 物种不变论
;
人为分类系统 自然分类系统
;
被子植物 分类学派
• 繁衍:无性繁衍和有性繁衍。
;
有性生殖
• 有性生殖: • 产生配子,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为新个体,或
减数分裂后构成孢子,再发育为新个体。多为同 配生殖或异配生殖,少数为卵式生殖。
;
有性生殖
• 同配 • 大小、行为一样的两个配子之间的结合 • 异配 • 是由一个大而游动缓慢的大配子与小而活泼的小
;
甘紫菜
;
;
角叉菜
;
石花菜 ;
四、褐藻门
;
褐藻门普通特点
• 褐藻是藻类中进化位置较高的类群,植物体由多 细胞构成,细胞中有核和多数粒状的色素体,色 素体中含叶绿素a和c及胡萝卜素和一种特殊的叶 黄素即墨角藻黄素,藻体呈褐色。贮藏的营养为 褐藻淀粉和甘露醇、碘。
• 生活史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景象。即有性世代和无 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与配子体世代的交替。
;
• 肉座菌纲 • 赤霉菌
3.子囊菌亚门
;
3.子囊菌亚门
肉球菌
;
3.子囊菌亚门
• 炭角菌目 • 黑柄炭角菌 • 常生于白蚁废弃
的菌圃 • 可治疗跌打损伤
;
3.子囊菌亚门
• 核菌纲 • 麦角菌目 • 麦角菌科 • 球壳菌目 • 肉座菌科 • 炭角菌科

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概述

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概述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分子标记
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物种鉴别和亲缘关系分析 ,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因测序
对植物基因组进行测序,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进化 历程和系统发育关系。
分子系统学
基于分子数据的系统学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植 物的分类和进化规律。
系统发育重建的进展
形态学特征
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数据,更准确地重建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
化学分类法是根据植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方法能 够反映植物的化学特征,对于药用植物的分类和鉴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化 学成分可能会因植物生长环境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数值分类法
总结词
基于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植物分类
详细描述
数值分类法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植物的多种形态、化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和比较,通过建立数 学模型进行分类。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植物间的关系,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复杂的计算机技术。
02
CATALOGUE
植物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
恩格勒系统是最早的植物分类系 统之一,由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
提出。
它将植物界分为13门,其中被子 植物部分分为2纲(双子叶植物 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并按照形 态、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分类。
恩格勒系统的特点是简单明了, 易于学习和掌握,但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其中存在一
琐法
总结词
基于植物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详细描述
形态分类法是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和生长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如花色、果实 类型、叶子形状等。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和植物生长阶段 的影响,分类准确性有限。
化学分类法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植物分类学简介1.1 植物分类学的定义与意义1.2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与发展1.3 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1.4 植物分类学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二章:植物的形态与结构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组织的类型与功能2.3 植物器官的分类与特征2.4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三章:植物的生殖与繁殖3.1 植物的有性生殖3.2 植物的无性生殖3.3 植物的繁殖策略与适应性3.4 植物的繁殖技术与繁殖材料的选择第四章: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1 植物分类的依据与原则4.2 植物分类的等级与系统4.3 植物分类的方法与技术4.4 植物分类的命名与代码第五章:植物分类群的特征与分类5.1 植物门的特征与分类5.2 植物纲的特征与分类5.3 植物目的特征与分类5.4 植物科的特征与分类第六章:植物科的分类与特征6.1 植物科的分类依据与原则6.2 常见植物科的特征与分类6.3 植物科的命名与代码6.4 植物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七章:植物属的分类与特征7.1 植物属的分类依据与原则7.2 常见植物属的特征与分类7.3 植物属的命名与代码7.4 植物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八章:植物种的分类与特征8.1 植物种的分类依据与原则8.2 常见植物种的特征与分类8.3 植物种的命名与代码8.4 植物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九章: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9.1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9.2 植物形态学观察与分析9.3 植物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9.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分类中的应用第十章:植物分类学的应用与实践10.1 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10.2 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10.3 植物分类学在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0.4 植物分类学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植物分类学的定义与意义植物分类学的定义: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的分类、系统发育和命名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的意义:了解植物多样性、探究植物进化历程、指导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的分类单位与等级 植物的分类单位与等级 药用植物识别课件

植物分类概述 植物的分类单位与等级 植物的分类单位与等级 药用植物识别课件

植物的分类单位
界 ………………………………………植物界 Regnum vegetabile
门…………………………………被子植物门 Aneiospermae
纲………………………………………双于叶Dicotytednneae 目……………………………………………毛茛目 Ranales 科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属… ……………………………………黄连属 Coptis 种…………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植物的分类单位
随着环境因素和遗传基因的变化,种内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异,因 此,出现种以下分类等级:
亚种:一般认为是一个种内的类群,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并具有地理 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这样的类群即是亚种。
变种:是一个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态上多少有变异,而变异上比较稳定,它的分布范 围比亚种小得多,并与种内其他变种有共同的分布区。
变型:是一个种内细小的变异,但无一定分布区的个体。有时将栽培植 物中的品种也视为变型。
品种:为人工栽培植物的种内变异的个体。通常是在于形态上或经济价 值上的差异。
植物的分类单位
植物的分类单位
经国际植物学会决定:8个科既可用习用名,也可用规范名。
植物的分类单位
科一级单位在必要时也可分亚科。亚科的拉丁名词尾加- oideae,有时科以下除分亚科外,还有族和亚族,在属以下除亚属外, 还有组和系各单位。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演变过程中在客观实际中存 在的一个环节。
植物的分类单位
植物的分类单位
在各级单位之间,有时因范围过大,不能准确描述植物群体特征 或亲缘关系,可在各单位下增设亚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 亚属、亚种等。

植物分类概念

植物分类概念

植物分类概念一、植物分类的概念: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征方面,把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种类集合在一起,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这种科学的植物分类,就叫做植物分类。

植物分类包括形态分类和生理分类两大部分。

1。

形态分类形态分类是依据植物的器官构造特征来区分植物类群的分类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类系统中比较高级的类群,如根据花的形状、子房室数目或果实内种子的形状、胚乳组织类型等来划分植物的类群。

植物体构造上的这些特征是有很强的遗传性的,能保持稳定,它决定了各个不同植物类群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和关系的密切程度,因此,利用植物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是非常可靠的。

例如,我国将蒲公英植物按花的形状及所含种子的多少分成两大类。

一类花冠舌状,一类花冠筒状。

一般来说,一朵花里所含的种子越多,植株就越矮小,反之则越高大;花冠舌状的植物通常比筒状花的植物高大;花冠白色的植物通常比其他颜色的植物高大;无花被的植物比有花被的植物低矮。

根据花的不同形态可以将蒲公英植物区分为三个不同的类群。

2。

生理分类生理分类是依据植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应性,即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差异,将植物区分开来的分类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类系统中较低级的类群,例如常见的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特点,可分为有根类、块茎类和球茎类三大类。

根据生长在土壤中的部位,根可分为深根类、浅根类和须根类。

另外,植物还可以根据对水分的要求和利用情况进行分类。

水生植物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三大类。

陆生植物中还可以根据花的性质进行分类,例如含羞草科植物全株具有毛茸茸的腺毛,含羞草本身受到刺激时便会“害羞”,以避免动物的侵扰,属于典型的具有感觉毛的植物。

叶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的根、茎、叶脉多为平行脉,且只有一种形式的维管束。

而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叶脉多为网状脉,并且出现了具有双重维管束的维管束鞘。

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束除起源于中柱鞘的外,其余均由外韧维管束转化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植物分类简史
一、人为分类系统:
早期人们仅根据植物的形态、习性、用途进行分类,未 考察各类群在演化上的亲缘关系的分类方法。
如: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植物学家提奥弗拉斯(公元前370~285)记载 植物480种,并将植物分为乔木、灌木、亚灌木和草本。
明代的李时珍(1518~1593)所编的《本草纲目》,将千余种植物分 为草、谷、菜、果、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毒草、湿草、青 草、蔓草、水草等11类,木部又分为乔木、灌木、香木等6类。
哈钦松系统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使某些亲缘关系很近 的科会分得很远。例如将草本的伞形科同木本的五加科、山茱萸科分开; 草本的唇形科同木本的马鞭科分开等等,但我国华南、西南、华中的一 些植物研究所和大学的出版物及标本馆多采用该系统。
哈钦松系统以真花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被子植物的单性花是由两 性花退化而来,无被花是有被花退化而来的;并认为花的各部为多数、 分离、螺旋排列等均为原始现象。认为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 始类型。他还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从木兰目演化出 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
植物分类学
定义:是一门对植物进行准确描述,命名,分群归类,并探索各类群之 间亲缘关系远近和趋向的基础学科。它与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 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细胞学、遗传 学、古生物学、生物化学都有密切的关系。
特点:理论性、实用性和直观性 任务:识别物种、鉴定名称,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建
立能反映客观实际的植物分类系统;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 化过程和演化趋势。
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
1、准确鉴定药材原植物种类,保证药材生产、研究的科学性和用 药的安全性。
2、利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探寻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和紧缺药材 的代用品。
3、为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保护和栽培提供依据。 4、有助于国际交流。 每一种植物 ,均有一个国际上基本统一的拉丁学名和拉丁文记述, 这对国际间植物研究资料的交流带来方便。 植物分类学是发掘研究祖国医药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必须认 真学好。
清代吴其浚(1789~1847)的《植物名实图考》 中,将植物分为谷、蔬、山草、湿草、石草、水草、 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和木等12类。
二、自然分类系统
定义: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
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界 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
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 植物分类简史 第三节 植物分类的单位与等级 第四节 植物的命名 第五节 植物界的分门 第六节 植物分类检索表
学习要求:
1、掌握常见的自然分类系统及植物分类研究的方法。
2、掌握植物界的分门;植物分类的等级、植物的命名、科及科以下 分类等级检索表的利用和使用方法。
恩格勒系统以假花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无花瓣、单性、木本、 风媒花等为原始特征,而有花瓣、两性、虫媒花等为进化特征。把 具有柔荑花序类植物当作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而把木兰目、 毛茛目等看作是较进化的类型。
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把被子植物分 立为门,列为第17门。在此版中把原来的分类系统中置于双子叶植 物前的单子叶植物移到双子叶植物之后。双子叶植物纲仍分为原始 花被亚纲(离瓣花亚纲)及后生花被亚纲(合瓣花亚纲)。被子植 物共有62目,344科。
尽管恩格勒系统一些观点已不能为多数分类学家所接受,但因 这一系统范围较广,包括了全世界植物的纲、目、科、属,而且各 国沿用历史已久,为许多植物学家所熟悉,故在世界许多地区仍较 广泛使用。如《中国植物志》及我国部分地区植物志仍基本按该系 统编排。
(二)哈钦松系统
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 Hutchinson)于1926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 植物科志》中提出。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1707~1778) 1735年在 他的《自然系统》一书中,根据雄 蕊的数目、特 征以及和雌性的关系,将植物 分成24纲。虽不是 一个自然系统, 但以性器 官来分类是一个首创。 此后,又发表了《植物属志》,1753年 完成了 《植物种志》,将约7700种植物归入 1105个属, 并首次使用了双名法。林奈对分类学的卓越贡献被 后人称之为“分类学之父”。
起源: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 Darwin)的《物种起
源》发表以后,认为物种起源于变异和自然选择,推动了植物亲缘关 系的研究,不少植物学家提出了各自建立的较为科学的植物自然分类 系统。
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而公认的分类系统。当前较为流行的主要有以下
几个系统。
恩格勒(A. Engle)分类系统
哈钦森(J. Hutchinson)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塔赫他间(A. Takhtajin)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克朗奎斯特(A. Cronquist)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一)恩格勒系统
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 (A . Engler) 和柏兰特 (K . Prantl ) 于1897 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科志》发表,是植物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 的系统,它把植物界分为13门,而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把被子植 物亚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计45目,280科。
3、熟悉植物分类的目的、任务。 4、了解植物分类简史,学习植物分类学的意义。 5、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新方法。 6、了解检索表的编排方法。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林
热带雨林
热带干旱荒漠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
全 世 界 已 知 的 高 等 和 低 等 植 物 种 类 约 有 50 万 种 (种子植物25万种左右),我国约有5万种,要对数 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如不 加准确分类和统一命名,将难以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开 发利用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