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案例《化学史》与《化学与生活》
校本课程《化学史》方案一、指导思想化学史教育并不主张化学内容由化学史代替,也不指望学生理解历史性的争论问题,更不要求他们阐释为什么“燃素说是错误的而氧化说是正确的”。
教学中融入化学史,主要是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途径和手段,而不是侧重对历史的深入了解。
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史,必然要接触到教材中所提到的化学家,他们的机遇、想象力、实验设计、洞察和推理、毅力等,会给学生极生动、形象的启示和教育;让学生对化学家进行角色体验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掌握化学知识及科学学习的方法,逐渐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感受化学中人文的一面。
在进行化学史教育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与评价化学科学发展进程中,化学科学认识成果以及化学家的作用和贡献。
不能用现代的理论观点去否定某些理论、假说等曾经在科学史上所起的作用。
例如燃素说,尽管是错误的,燃素也是不存在的,但是历史上利用燃素学说却解释了大量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并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的进步与发展。
另外,在燃素学说统治的百年间,化学家们为了解释各种现象,曾做了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丰富的试验材料。
这些不仅是化学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还是拉瓦锡等科学家们用来推翻燃素学说,建立燃烧氧化学说的可靠依据。
对化学家在历史上的作用,也要作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
化学家在科学上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卓越的成绩、作出杰出的贡献,一方面是与他们具有广博、深厚的业务基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判断力、脚踏实地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创新、勤奋学习、顽强努力的科学精神分不开,另一方面也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生平以及前人遗留下的科学成果分不开。
另外,还有科学家人性的一面也要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到他们可亲、可敬。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遵循个人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全册教案
第一章化学与生活课题: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知识与技术 :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2.认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平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过程与方法:经过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讲解详尽的内容。
感情、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糖类物质对人的重要性。
授课重点、难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课时划分:二课时第一课时[ 问题 ] 依照 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 演讲 ] 生命自己就是一种奇景,只要走进大自然无论是公园、农田、森林、草原,仍是崇山峻岭,江河湖海,你们就会发现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和植物。
生命要为生计而感谢太阳,同时也要感谢把能量转变成生命物质的化学过程。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亲近。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相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响知识。
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希望学了本章后,有益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优秀的饮食习惯。
[ 导课 ] 我们来讨论两个生活知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照是什么 ?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 ?②儿童因营养节余的肥胖可能惹起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怎样诊断他们三个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经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相关知识。
[板书]第一章化学与生活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设问 ] 倘如有人问“今天你吃糖了吗?”你将怎样回答?[ 回答 ] 学生讨论后回答:吃糖了,由于淀粉就属于糖类。
[ 表达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糖类是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动物(包括人)耗资的能量大多数来自于糖类的分解。
我国居民食品组成中大体75%来自糖类,淀粉就属于糖类,淀粉就属于糖类。
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选修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选修全册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掌握溶液、溶解度、pH值等基本概念。
能够分析生活中化学现象的成因。
1.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介绍。
溶液的定义及特点。
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pH值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化学现象。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现象。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4 教学活动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溶液的定义及特点,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进行溶解度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溶解度物质的溶解情况。
学习pH值的含义及测定方法,进行简单的pH值实验。
第二章:饮食与营养2.1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掌握食物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能够合理搭配食物,促进健康饮食。
2.2 教学内容食物中的营养素介绍。
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
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利用食物样本或图片,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习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
2.4 教学活动引入食物与营养的关系,引发学生关注。
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学习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第三章:日用品与化学3.1 教学目标了解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掌握日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能够分析日用品的化学性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介绍。
日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日用品的化学性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利用实际日用品,进行正确使用方法的演示。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日用品的化学性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4 教学活动引入日用品与化学的关系,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校本课程】《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目录:课题1-是什么让花儿姹紫嫣红课题2-洗衣服,学问大着呢课题3-加油站里的危险的电话课题4-天然环保的去污剂—小苏打课题5-生活必需物质——水课题6-有关于补钙的广告--化学魅力无究课题7-保护皮肤有哪些学问呢?课题8-醉汉怎么就成了马路杀手课题一是什么让花儿姹紫嫣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法的友谊和爱情......”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我不禁想到很多鲜艳夺目盛开的花朵。
花儿是人们心目中美丽的象征,也是艺术家笔下多姿多彩的作品。
可是谁又会去反复追问一个看似天经地义的问题:花儿为什么如此美丽,为什么能呈现如此绚丽多彩的颜色呢?要明白这样一个问题,必须先从化学色素谈起。
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有很学的制色的东西,创如哪叶住往都是绿色的,很多动物的血液都是红色的,显子皮和葡笔皮都是紫色的,很多变色的情况发生,例如虾成熟的果实和枯菱的叶子往往会呈现黄色,等等。
还有会由绿交黄或变红,切开的草国明量在黑任的过程中由青色变为红色,树叶到了秋天称为“色素”果也会产生系销般的红棚..这一一切都和化学上被然们再熟悉不过的有色藤菜说起吧。
经过非常烦琐而精细的实验,可以得知:西红柿的红色主要来自番茄红素,而胡萝卜的橙黄色主要来自β-胡梦卜家。
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都被称为天然色素。
其实人们是在对这些天然色素的结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人工合成色素,包括我们经常喝的各种饮料中加入的色素,如靛蓝、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等等。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色素的化学结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其实,化学家也跟大家的思维过程是一样的:先对天然的物质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具有特性(这里主要指颜色)的化学物质的结构特点,然后再在实验室中合成那些类似于天然色素的新物质,这就是合成色素了。
现在人们发明和使用到的合成色素经达到了,上万种,远远超过天然色素的数量,合成色素取代天然色素的历史还有一非常有意思的科学故事呢!“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用来评价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合成色素一苯胺紫的发现绝对是恰当至极了。
高中化学外研版《化学与生活》教案
高中化学外研版《化学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科意识;2. 掌握常见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巧;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常见的化学实验和操作技巧;3. 化学原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4. 化学实验的安全措施。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在课堂上通过展示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知识讲解(3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课本上有关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点,如化学反应、化学键、酸碱中和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概念和应用。
3. 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在实验室里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气体生成等,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和讨论。
4. 讨论与展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实验过程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5. 归纳总结(2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提醒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安全常识。
6. 练习与评价(20分钟)学生进行课后习题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工具1. 黑板和白板,用于讲解核心概念和实验过程的展示;2. 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用于进行实验演示;3. 图片、PPT等多媒体资料,用于教学示范和知识讲解;4. 课本《化学与生活》,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五、教学辅助1. 教材的配套教案和课件,用于教学步骤和教学要点的准备;2. 学生实验记录本,用于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评估;2.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估;3. 学生课后作业的评分。
七、教学延伸1. 化学实验的拓展和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2. 化学与生活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完整版)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程纲要
民勤五中学校课程《化学与生活》纲要
【课程名称】化学与生活
【课程主讲教师】仲作平
【课程教学材料】自编
【课程学习时间】9课时
【授课对象】初三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化学是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实验的科学,也是实用的科学。
高中学生学习了一定量的化学知识后,已经感知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并没有将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缺乏求知的欲望。
本课程涉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为深切的体会到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化学。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关于“衣”中的化学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具体内容:认识常见衣物的材料及其性质,介绍衣物的洗涤和保存方法。
第二部分:关于“食”中的化学问题
课时安排:5课时
具体内容:饮用水、汤的营养问题;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物质;水果的营养;食物的相生相克等。
第三部分:关于“住”中的化学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具体内容:居室及大气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四部分:关于“行”中的化学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具体内容: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新课程的到来,对学生知识面的要求高了,仅仅课本上的知识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常识性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
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我觉得开设此门课作为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做一个喜欢化学更会生活的人。
1。
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方案
校本教材《化学与生活》开发方案一、指导思想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新世纪我人才,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引下,开发校本课程。
校园浓厚的科学氛围是我们的基础,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特研究开设此校本课程。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关爱健康,学以致用;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从我做起的情感。
二、总体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结论,书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4、培养学生文字表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亲近自然、关心健康,热爱社会,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我的情感。
三、教学模式、方法1、总体引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2、探索交流,以讨论协作学习为先3、注重实效,以科学归纳,形成共识为基四、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1、与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2、一般的生理知识五、教学内容1、化学史诺贝尔蔡伦侯德榜居里夫人门捷列夫2、化学与生活波尔多液的杀菌机理肥皂的历史馒头、饼干里的小洞洞浅谈健康饮水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烧柴和烧气铜锅、铁锅、铝锅洗去污迹要“对症下药”3、化学与环境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塑料污染铅污染及无铅汽油、乙醇汽油4、化学与科技材料电池化学武器化学与生物考古晶莹多彩的玻璃能源六、教材选用1、本人收集整理相关资料2、开发、编写、印制和使用校本教材七、课程评价1、考勤:出勤率权重0.3(课程学分*权重*出勤课时数/本课程课时总数)2、书面作业:小制作、小论文权重0.5(方法同1)3、学习态度与方法权重0.14、为课程的进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权重0.1。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2
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2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吸收红外辐射,阻止热量反射回环境中,形成温室效应,引起体系温度升高〖实验目的〗: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了解二氧化碳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实验用品〗:两个锥形瓶、两个单孔塞、两支温度计、两张黑色硬纸板、功率100W灯泡、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步骤〗:1、取两只250mL的锥形瓶,一只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另一只内是空气,用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
2、将两只锥形瓶并排放在实验桌上,底部各垫一张黑色硬纸板。
3、在锥形瓶上方用功率为100W的灯泡均匀照射,观察并记录两根温度计读数的变化。
〖实验现象〗:充入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的温度计读数变化较快。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温度气体,能引起体系温度较为快速和明显的变化。
〖实验改进〗:实验仪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两根相同直径的玻璃管,两个橡皮塞。
实验药品:红墨水,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①拿两个塑料瓶,一个充满CO2,另一个充满空气②将红墨水装到玻璃管里(一小段水柱----玻璃管越细,实验现象越明显),将其安放入两个瓶子里(注意保持气密性)③将两塑料瓶放在太阳下,下面垫两张同样大小的黑纸,放置四个小时,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柱会上升,且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的红墨水上升的距离比空气的多实验结论:证明CO2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以后温度升高得比一般空气多,CO2是温室气体。
实验二测定水体的pH〖实验原理〗:自然界中的水由于溶解各种物质,往往显出一定的酸碱性。
可以使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性〖实验目的〗: 1、掌握pH试纸测定pH的正确方法。
2、了解自然界水质检测的一般过程。
3、了解水体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表面皿、不同水体水样3份、广范pH试纸、精密pH试纸〖实验过程〗:1、对三份不同水体水样进行编号。
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选修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选修全册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1.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掌握化学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介绍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1.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现象。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化学经验。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化学反应。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能量变化实例。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和合作能力。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3.1 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学习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介绍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图片展示法: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图。
练习法:进行有机化合物命名的练习。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命名练习: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四章:化学实验技能4.1 教学目标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
4.2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介绍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安全注意事项4.3 教学方法演示法:示范实验操作技能。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生活与化学小实验》校本课程纲要
【动手操作】
1.二氧化锰的回收
将废电池(最好是普通干电池或碱性电池)小心打碎,取出黑色内容物,用清水洗涤多次,晒干后,放在蒸发皿中加热,使二氧化锰中的碳粒等燃烧掉,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时不宜温度过高。
2.提取氯化铵
将电池里的黑色物质放在水里搅拌溶解并过滤,将部分滤液放在蒸发皿中蒸发,得白色固体。
3.制பைடு நூலகம்锌粒
2课时
第三章食品的有效保存—自制化学冰袋
2课时
第四章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自制固体酒精做焰色反应
2课时
第五章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维生素C的性质探究
2课时
第六章营养均衡与人类健康—人体的必需元素
2课时
第七章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餐巾纸优劣的研究
2课时
绪言
介绍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及意义,简要介绍本课程开设的七个化学小实验的具体内容,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模式,提出学习该课程的建议与要求。
《生活与化学小实验》校本课程纲要
一 课程名称
生活与化学小实验
二 授课对象
刚进入高中学习的高一年级学生
三 课程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能认识到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能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说明将生活与化学内容联系起来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实验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化学组编课程立项说明:一、课程(教材)内容本课程,主要针对高二学生开设,本学期共开设十八个课时(见目录)。
二、课程(教材)组织以及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懂得运用已学化学知识。
如卤素,物质的量浓度等●了解某些各类食物主要成分的营养作用,以及可能的特征反应。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了解化学研究的初步方法,知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食物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生活实际中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逐步认识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热爱科学。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导航本课题的教学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四人的小组或八人大组,明确要求每个组按照:课前查资料、做前看资料、动手用知识、做完细思考、课后还可做的程序安排课堂内容。
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熟练操作。
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内容,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导航十八个课时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一课时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
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
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
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关于《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关于《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现代中学生应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应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自觉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于是此次校本课程开发,我们选择《化学与生活》这门校本课程,并分为三个主题: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进行研究。
一、课程目标1.水平与技能(1)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在课程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2)赞赏化学科学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的内容。
在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中,我们将课程分为三个主题: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在确定每个主题内容时,我们先要确定该主题的总体目标和对学生已有的与主题有关的知识作一个分析,下面我以主题1化学与环境为例作一个说明。
当今社会,环境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尊严和荣誉的尺度,环境意识已成为文明程度的象征。
现代中学生应该有较高的环境意识,自学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使学校的环境教育进入比较规范的、正常的状态,必须有课程体系的保证。
通过主题1的学习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地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总之,化学与生活课程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物质和现象,通过研究这门课程,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健康。
4、如何做到饮食均衡饮食均衡是指摄入各种营养物质的量和比例都符合人体需要。
要做到饮食均衡,首先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其次,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多吃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类等食物来获得。
此外,还应该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不要只吃某一种食物,而是要尽可能地摄入各种不同的食物。
最后,要控制饮食的总能量摄入,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的食物,以免导致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不足会导致夜盲症和角膜干燥症;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佝偻病;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钙会影响骨骼发育和牙齿健康;缺锌会影响免疫功能和生殖发育。
因此,青少年在饮食中应该保证摄入各种营养素的平衡,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及其制品、瘦肉、鱼类等食物,同时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以保证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
水是生活必需品,但自来水中含有致病微生物,需要消毒。
氯化消毒是一种可靠、成本低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肠道传染病。
消毒后的自来水仍然含有有机化合物和有毒物质,需要注意直接饮用可能产生的风险。
喝水也是一门学问,不能仅仅视为解渴。
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饮用生水和老化水,因为生水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而老化水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长期饮用老化水可能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衰老,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健康的饮用水应该是硬度适中、溶解性固体相对较多、偏碱性的水。
硬水可以束缚住有害成分,降低它们的被吸收;矿物质也可以提供阻止毒物发挥有害作用所需的养分。
专家推荐青少年喝茶水,茶水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黄酮、糖、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具有清心提神、除烦消炎、生津解渴、防治多种疾病的功能。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1
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1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活动目的】:1、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水为何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更好?…………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3、分析讨论:(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二、提出问题(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2) 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3) 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探究1、水垢的形成原因:(1) 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水样清澈(2) 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水变浑浊结论:原假设(1)成立探究2、水垢的主要成分:(1) 查阅相关资料: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将水垢放入下列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把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原假设(2)成立探究3、调查分析:水垢的形成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走访,讨论分析应有如下共识:(1) 水垢有毒(含重金属离子),不能食用,如不能用有水垢的保温瓶盛装酸性饮料等食物(2) 水受热产生水垢会对我们生活产生不便,如热水器中的铜制水管腔附着水垢,影响使用效果等(3) 工厂里,锅炉长了水垢后会浪费燃料,还有可能发生锅炉爆炸【活动总结】: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仅通过实验探究了水垢的形成原因与水垢的主要成分,提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而且还认识到了水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使学生更加懂得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评析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评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的设立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已出版的3种《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教材基本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
1.教材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比较有趣的问题,联系有关化学知识进行讨论,内容生活气息浓厚,有一定的实用性。
3种教材都所选择的问题包括:①生活环境:空气质量与大气污染物,生活用水处理,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
②人类营养与健康:人体必须化学元素及其摄取食品添加剂及其正确使用,保健食品的作用,正确使用常见药物。
③生活能源:民用燃料(煤炭、石油加工产品、沼气) 及其合理使用,常见化学电池。
④生活中的材料:衣料(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建筑材料与装修材料(金属与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生活中的高新材料。
⑤日用化学品:日用化学品(洗涤剂,消毒剂,化妆品,居室害虫扑杀剂、空调、冰箱致冷剂等)及其合理使用。
2.教材注意紧密结合所讨论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或应用相关的化学知识,科学性、知识性较强。
3.教材注意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讨论与化学相关的生活问题,比较重视化学基本观念教育,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启发性与指导性。
表1三种《化学与生活》模块教材的内容要目表2教材中学习与应用的化学知识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教材比较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基本观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来认识、讨论生活问题:①用化学观点来分析问题。
从人体的元素构成的角度分析人们在生活中饮食营养的合理性。
②用化学知识解释问题。
如从树脂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说明不同塑料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从结构和性质特点说明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的正确方法;从亚硝酸盐使人中毒的机理,提示用它做食品发色剂的控制用量的重要性。
高级中学化学校本教材《化学与生活》
高级中学高一化备课组校本教材《化学与生活》目录玻璃简介 (3)漫话食醋 (7)陶瓷 (16)水泥 (22)胶水 (27)涂改液与生活 (32)豆腐 (34)酒 (37)玻璃简介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4000余件。
从藏品的时代上看,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
其中绝大部分藏品为传世品,尤以清代玻璃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整个藏品的90℅。
清代玻璃器又分宫廷制造与民间制造两大系列,宫廷玻璃器占其中的3/4。
宫廷玻璃代表了清代玻璃制作的工艺水平,是造办处玻璃厂按照皇帝的谕旨为皇家制作的各种玻璃器皿。
有清一代从康熙皇帝玄烨到末代皇帝溥仪,内务府官办作坊——造办处玻璃厂从未停止过玻璃的制造与生产。
玻璃厂建立后,清代的玻璃制作在皇帝和造办处管理大臣的统一指挥下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
据不完全统计,康熙朝已有单色玻璃、画珐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洒金玻璃等品种,雍正朝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描金玻璃。
单色玻璃是指用单一颜色玻璃吹制的玻璃器皿。
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这时期的传世品,过去仅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透明玻璃水丞。
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是单色玻璃,为当时的主流产品。
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是指不透明玻璃,“亮玻璃”是指透明玻璃。
珐琅是一种绘烧于金属胎、瓷胎和玻璃胎上的釉料,康熙年间从欧洲传入我国。
玻璃胎画珐琅是清代首创的玻璃装饰工艺,始于康熙朝,而康熙朝玻璃胎画珐琅的实物却一直杳无踪迹,无缘得见。
康熙朝玻璃制作工艺的另一创新是套玻璃的烧制成功。
所谓“套玻璃”是指由两种以上颜色玻璃制成的器物。
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玻璃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之后在外层玻璃上雕琢花纹;一是用经加热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作花纹。
套玻璃是玻璃成型工艺与雕刻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是玻璃制作工艺史上的重要发明。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目录:1、课题1-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2、课题2-生活必须物质--水3、课题3-碳酸饮料4、课题4-烟花爆竹烟火为何多姿多彩课题一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1、什么是营养和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某物质(如鸡蛋)营养高、某某物质(如大白菜)营养低等说法。
其实这种说法不够严谨。
大家知道,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从中获取能虽并合成自身组成细胞,吸取养分这个过程称为营养;可被吸收利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因此营养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只有被生物体充分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才能称为营养物质,如果只是被吃进肚里而没有被吸收、利用的物质不能称为营养物质。
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鸡蛋和大白菜。
每100克鸡蛋中约含蛋白质10克、脂肪0.1克、碳水合物1克及钙19毫克、磷16毫克等;每100克大白菜中约含蛋白质0.8克、碳水化合物1.5克、粗纤维0.3克、钙42毫克、磷25毫克、维生素c 13毫克等。
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等某些营养物质固然超过了大白菜,但大白菜中某些营养物质含虽却超过了鸡蛋,特别是粗纤维和维生素c 等物质,鸡蛋中根本没有,而大白菜中的含虽却较为丰富。
再者,单就蛋白质而言,如果每天能吃250克大白菜,就可摄取蛋白质4克,这与一个鸡蛋(以50克计)所含蛋白质的虽相差不大。
另外,如果一次吃某种食品(如鸡蛋)过多,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暂时摄入过虽过剩的蛋白质不仅不能作为营养物质被身体消化、吸收、利用,反而作为废物排泄掉,从而有可能导致代谢障碍引发某些疾病,这些过剩的蛋白质也不能称为营养物质。
由此看来,鸡蛋和白菜各有千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个营养价值高、哪个营养价值低。
既使是水,由于它是人体细胞组成成分最多者,因此也是人体需要虽最多的营养物质,是最基本的营养要素。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食物多样化,才能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物质,让吃进肚里的食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营养物质。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3
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3实验一化学“冰袋”背景资料夏季储存食品离不开冰箱,但是如果家中没有冰箱,怎么办?我们可以采取化学方法制造“冰袋”,以最简单、廉价、安全的方法,取得最低0℃的温度;外出旅游、郊游时,想致冷饮料和食品更是方便。
还可应用于其他得简便制冷的场合。
这种便携式“冰袋”最适宜制成商品,创造经济价值。
【实验原理】:几种特殊的铵盐如硝酸铵、氯化铵等,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实验用品】:硝酸铵(化肥)(NH4N03或NH4Cl),结晶碳酸纳(Na2CO3·10H2O),聚氯乙烯薄膜小袋,蒸发皿,铁架台(含铁圈),玻璃棒,酒精灯,药匙,研钵,温度计,托盘天平,封口机(或锯条与酒精灯),细绳【实验步骤】:1.称取无水碳酸钠20克,加水少许,蒸发结晶得到若干碳酸钠结晶水合物2.称取23克硝酸铵晶体并研细3.先将制得的碳酸钠晶体装入小塑料袋底部,压紧后,用细绳系住(活结)塑料袋,将碳酸钠封在袋子下半部;然后将研细的硝酸铵装在袋子上半部,再用封口机(或灼热锯条)将塑料袋封闭.即成“冰袋”4.使用时,只要将细绳解开,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可以立即产生低温,袋子最低温度可降至约0℃(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将饮料瓶等用化学冰袋裹住降温,即可凉爽可口说明:不能使用无水碳酸钠(纯减)粉末,必须是含结晶水的晶体碳酸钠或成块状纯碱。
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体析出,自制晶体碳酸钠实验二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背景资料牙膏是复杂的混合物。
它通常由摩擦剂(如碳酸钙、磷酸氢钙)、保湿剂(如木糖醇、聚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如十二醇硫酸钠、2-酰氧基磺酸钠)、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鹿角果胶)、甜味剂(如甘油、环己胺磺酸钠)、防腐剂(如山梨酸钾盐和苯甲酸钠)、活性添加物(如叶绿素、氟化物),以及色素、香精等混合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目录:1、课题1-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2、课题2-生活必须物质--水3、课题3-碳酸饮料4、课题4-烟花爆竹烟火为何多姿多彩课题一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1、什么是营养和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某物质(如鸡蛋)营养高、某某物质(如大白菜)营养低等说法。
其实这种说法不够严谨。
大家知道,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从中获取能量并合成自身组成细胞,吸取养分这个过程称为营养;可被吸收利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因此营养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只有被生物体充分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才能称为营养物质,如果只是被吃进肚里而没有被吸收、利用的物质不能称为营养物质。
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鸡蛋和大白菜。
每100克鸡蛋中约含蛋白质10克、脂肪0.1克、碳水合物1克及钙19毫克、磷16毫克等;每100克大白菜中约含蛋白质0.8 克、碳水化合物1.5克、粗纤维0.3克、钙42毫克、磷25毫克、维生素c13毫克等。
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等某些营养物质固然超过了大白菜,但大白菜中某些营养物质含量却超过了鸡蛋,特别是粗纤维和维生素c 等物质,鸡蛋中根本没有,而大白菜中的含量却较为丰富。
再者,单就蛋白质而言,如果每天能吃250克大白菜,就可摄取蛋白质4克,这与一个鸡蛋(以50克计)所含蛋白质的量相差不大。
另外,如果一次吃某种食品(如鸡蛋)过多,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暂时摄入过量过剩的蛋白质不仅不能作为营养物质被身体消化、吸收、利用,反而作为废物排泄掉,从而有可能导致代谢障碍引发某些疾病,这些过剩的蛋白质也不能称为营养物质。
由此看来,鸡蛋和白菜各有千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个营养价值高、哪个营养价值低。
既使是水,由于它是人体细胞组成成分最多者,因此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最基本的营养要素。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食物多样化,才能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物质,让吃进肚里的食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营养物质。
2、吃什么东西最有营养2002年美国《时代周刊》专辑介绍了十大最佳营养食品,分别是番茄、菠菜、硬壳果仁、西兰花、燕麦、三文鱼、大蒜、蓝草莓、绿茶和红酒(排名不分先后)。
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日本人是亚洲区中最长寿的一群。
这当然要归功于日本人崇尚低脂肪饮食,多吃三文鱼和多喝绿茶的习惯。
三文鱼的脂肪乃奥米茄3号脂肪酸,属有益的类别。
而绿茶中的茶多酚则是植化物质。
两者对身体同样有益,有助预防癌症及心脏病。
燕麦则含有丰富可溶性纤维,能有效降低血液胆固醇,减少血管硬化的机会。
至于菠菜、西兰花均同属深绿色蔬菜,提供叶酸,协助红血球正常成长,又含抗氧化剂,具保护作用,能减少患上疾病的机会。
另外番茄则含有胡萝卜素(包括乙型胡萝卜素及番茄红素lycopene),同样发挥抗癌的功效及保持身体健康。
说到硬壳果仁的优点,当然是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与奥米茄3号脂肪酸相似,有助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另外,喝少量红酒则有助减低患上心脏病的机会。
最后蒜头含有植化物质硫化丙烯(allylic sulfides),对保持身体健康大有帮助。
以上食品,各具特色,被选为十大最有营养食物。
十大最有营养食物之外的另类营养食物: 1.红米:中国人世代相传,以米粮为主食,一般而言,红米比白米营养高,因保留了米壳上的纤维。
2.橙:在众多的水果类别中,以带酸性的水果含较多维他命c,现今的营养学已一致推崇维他命c为抗氧化剂之一: a.阻碍自由基破坏细胞,减少老化现象;b.避免防腐剂的硝酸钠及亚硝酸钠转化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对患癌病者大有保护作用,尤其是胃癌和食道癌;c.抑制坏胆固醇的氧化及保护好胆固醇,维持血管及心脏健康。
3.胡萝卜:胡萝卜内蕴藏着丰富的植化物质─乙型胡萝卜素,可以清除自由基,防止细胞表层氧化及产生异变,发挥防癌效用。
4.黄豆:黄豆价廉物美,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乳癌、前列腺癌及骨质疏松的情况。
5.菌类:众所周知,菌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提升色疫能力,有助抗癌,是值得推荐的食物。
总的来说,世上的食物有千万种之多,每一种均提供不同的营养,满足不同的需要,因此均具有其存在价值。
3、人每天需要哪些营养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但是,很多人对喝水的理解仅仅限于解渴。
对于人体而言,水在身体内不但是运送各种营养物质的载体,而且还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此保证充足的摄水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每天究竟该喝多少水呢?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与体内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
人体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约有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呼吸过程中或是从皮肤所蒸发的水,总共消耗水分大约是2500毫升左右,而人体每天能从食物中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约8杯左右。
水是生命之源。
我们知道,世界最初的生命就是海洋中诞生的。
最近又发现人体液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组成与海水的元素组成非常相似,于是又提出了人类起源的“海洋说”。
不管怎么说,我们离不开水。
当我们体内缺水时,就会口渴难耐,咽喉冒火,四肢乏力,严重时还会出现幻觉,精神失常,甚至昏厥。
尤其是夏天,出汗多,失水大,所以,人们总是要多喝些水。
水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原来我们身体的含水量占整个体重的60%一70%。
身体的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到处都有水。
据分析,水分在人的血液中约占80%,肌肉中约占70%,骨骼里约占3%。
这无处不在的水对我们正常的生理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能运输养料给各个组织细胞,能够帮助水化食物。
比如,血液在人体内循环把营养和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里去,供给我们能量,同时又把新陈代谢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水对各器官还有润滑作用,促使他们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水还是体内许多重要物质,如酶、激素等的溶剂,它可以维持体内各物质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
4、青少年容易发生哪些营养缺乏症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对营养的需要量骤增而相当敏感,如果供给不足或不合理,将很容易导致各种营养缺乏症。
在青春期对热量的需要达到了高峰,比如一个13岁的男孩每天需要的热能为2400卡,女孩为2300卡。
这些热量相当于大约1斤到1.2斤的粮食,1斤左右的蔬菜,半两到1两的豆类及其制品,再有半两的肉,半两的蛋和半两的鱼,全部加起来所产生的热量总和。
几种严重的营养缺乏症是:维生素A缺乏症:这种病往往首先影响人的双眼,出现眼睛发干,在夜间或在光线昏暗处看不清东西等等眼部症状,这就是人们通称的“夜盲症”。
病情继续发展,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完全失明。
另外,维生素A缺乏可使人体表面的皮肤过度角化变得粗糙干燥;还可使呼吸道的抵抗力减退,容易遭受外来细菌病毒的侵袭,造成全身的的感染。
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2对生长发育起促进的作用。
当维生素B2缺乏时,不单会出现口角炎,还可能患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等。
男性青少年,在维生素B2缺乏时,阴囊的侧壁会容易出现皮疹、红斑、发生阴囊皮炎。
维生素B2还可以影响到眼睛,长期摄入量不足,眼睛会有畏光感,眼皮出现红肿等等。
碘缺乏症:碘对人的生长、智力和身体发育以及一生的健康起着深远的影响。
碘严重缺乏,不仅引起身材矮小,并且智力低下。
同时,碘缺乏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青春期缺铁性贫血:发生贫血的人皮肤粘膜苍白,全身乏力,无精打采,食欲不振,还影响人的智力,如注意力油涣散,健忘或记忆力下降甚至丧失等。
锌缺乏症: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如果缺锌将会危害其体格、性腺等正常发育和成熟。
一种异食怪癖"爱吃泥土"就是因为锌缺乏引起的。
所以,青少年一定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摄入,不可偏食,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课题二生活必需物质——水1、自来水的消毒问题天然水中含有各种致病微生物,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脊髓灰质炎的病毒等,它们能传染各种疾病并具有繁殖能力。
许多水介病毒流行病由此产生。
1912年美国首先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这种方法迅速可靠,成本低,为人类控制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氯化消毒的氯主要有下列两种:氯气:氯气本身具有氧化性,它溶于水,可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进而分解放出的原子态氧的氧化性更强,能将水中99%的细菌置于死地。
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在水中释放出次氯酸,其消毒机理与上面相似。
经过消毒后的自来水是不是就可以直接饮用了呢?原来,作为自来水水源的天然水中尚存极少量的甲烷,在日光照射下,甲烷与氯便相互作用,产生多种有毒的氯化甲烷。
不仅如此,通常的自来水所含的有机化合物达六十余种之多,且其中有十余种为有毒物质,甚至氯仿、嗅、二氯甲烷,二溴氯甲烷等致癌物也应有尽有。
虽然其含量甚微,不足引起急性中毒,但日积月累会影响健康。
所幸的是,多数有机物的沸点低,如氯化甲烷的沸点都低于100 ℃,因而只要将水煮沸,其中的有毒物质便会变成气体逃之夭夭了。
看清了生自来水的“庐山真面目”,我们当然不会再任性地喝它了。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污水排放也不断增加,水质成分日趋复杂,氯化消毒的弊端日益显著了。
2、饮水与健康当我们询问周围人,为什么喝水,通常回答是解渴,从没想到饮水中包含营养及“保健作用”,其实水与衰老、寿命、免疫、代谢都有直接关系,饮水过程中蕴涵着很深的生命科学。
水是人体细胞生存的基础,水质好坏决定人体细胞生存的质量,水的活力决定人体细胞的活力,亦即决定人体生命的活力。
因此,人体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用水的好坏。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有关研究证明:健康人每天应喝2-3公斤水(包括食物中的水分),但很多人每天饮水量不足,常处于一种“脱水”状态。
其实,人“觉得”口渴时自然应喝水,但当不觉得口干,也要时时进点水或汤,这时对肠胃道、呼吸道及泌尿道都大有好处。
有专家认为,如果你能够坚持每天喝8-10杯水,你一定有希望成为一个健康者。
当然,一天饮水量还需根据天气及活动量来增减,并要平均摄入,不能“牛饮”,如果一次喝得太多,也对健康不利。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但是,很多人对喝水的理解仅仅限于解渴。
其实喝水也是一门学问,正确地喝水对维护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几种水不能喝:生水。
生水有各种各样的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和人畜共患的寄生虫。
喝了生水,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及寄生虫感染。
特别是现今大小河道、水库、井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工厂废液、生活废水、农药残余等污染,喝生水更易引起疾病。
老化水俗称“死水”,也就是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
常饮这种水,对未成年人来说,会使细胞新陈代谢明显减慢,影响身体生长发育;中老年人则会加速衰老;许多地方食道癌、胃癌发病率日益增高,据医学家们研究,可能与长期饮用老化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