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

合集下载

洪堡特 上课笔记

洪堡特 上课笔记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洪堡特,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威廉冯洪堡特出生于1767年死于1835年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1810年创建了柏林大学,致力于培养完美人性,1797年至1801年在巴黎学习了两年,洪堡特确定了对语言的研究。

洪堡特的学术研究活动涉及政治学美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好几个领域,大至可以以180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的兴趣主要是在政治学和美学方面,发表了《论国家作用的范围》(1792年)《歌德的赫尔曼和豆绿苔》(1798年)等。

但洪堡特对语言问题,早就发生了兴趣在1790年至180年期间,就曾写了许多扎记,记述他的语言学思想,其中特别涉及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语言的符号特性等等。

1800年左右也就是在巴黎的时候,洪堡特的兴趣完全转到语言学方面来他有对法兰西民族特性的探索,开始思索语言的多样性问题,在跟巴黎学者的交往中,他接受了孔迪亚克,以及追随者的理论,开始考虑语言的主观性问题。

总之,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学术研究集中到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上了,然而它的最主要的语言学论著都在1820年后写成的,如依照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论语言的比较研究,1820年,论语言形式的起源及其对思想发展的影响18220,论双数1826年,致阿雷米萨先生的信,论语法形式的性质和汉语的特性,1826。

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共三卷1836年至1840年出版,其中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的导论,论人类语言的结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是他的代表作。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越出具体语言和亲属语言形式的特征范围,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问题上,他都曾做过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中外语言学名家中文简介

中外语言学名家中文简介

中外语言学名家中文简介洪堡特洪堡特(Baron von Wilhelmvon Humboldt, 1767 --1835),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

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茨坦。

1787年秋至1789年期间他曾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政治、法律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课程。

1809年他被任命为内务部文化和教育司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他提议并创建了柏林大学。

1819年洪堡特离开了政界。

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研究。

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究工作的开端。

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很多语言学论著。

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问世,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洪堡特完整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

洪堡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曾在美学、民族学、古典文化等一系列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但他一生的主要兴趣集中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视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

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他强调语言的创造性,人们能用少量规则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来;强调"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

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索绪尔被尊为现代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奠基人。

洪堡特

洪堡特

语言学名家洪堡特洪堡特(Baron von Wilhelmvon Humboldt, 1767 --1835),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

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茨坦。

1787年秋至1789年期间他曾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政治、法律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课程。

1809年他被任命为内务部文化和教育司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他提议并创建了柏林大学。

1819年洪堡特离开了政界。

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研究。

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究工作的开端。

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很多语言学论著。

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问世,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洪堡特完整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

1835年4月8日洪堡特在柏林附近的庄园逝世,享年68岁。

洪堡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曾在美学、民族学、古典文化等一系列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但他一生的主要兴趣集中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视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

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他强调语言的创造性,人们能用少量规则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来;强调"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萨丕尔-沃尔夫假设"导源于洪堡特的语言民族精神的论断,因而被人们称之为"新洪堡特学派";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的语法理论与洪堡特的语言创造性思想也有密切的联系。

第04章-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

第04章-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

第四章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洪堡特的普通语言学理论。

[教学重点]洪堡特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中的语言创造活动及语言类型分类理论,洪堡特的汉语观。

[教学难点]洪堡特的语言相关性原理。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课时安排]三课时4.1. 洪堡特的生平威廉·洪堡特,德国杰出的政治家和语言学家,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波茨坦,1835年4月8日逝世。

对作为语言学家的洪堡特来说中,他一生最重要的三个时段为:①1797-1801在巴黎学习逗留的两年,他最终决定了研究语言的志向,并获得了进行语言研究的具体方向和基本原则;②1802-1808在梵帝冈的六年,作为普鲁士常驻罗马教廷的代表,职务本身对他并没有什么吸引力,但却十分清闲,使他有充分的时间用来研究他的弟弟A·洪堡特考察美洲时带回来的大量珍贵的语言材料,同时也使他有机会仔细查阅了梵帝冈图书馆保存的丰富资料,这些对他后来的语言研究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1819-1835一生的最后十五年,他辞去了一切官职潜心从事语文研究工作,这十五年对他来说,当然是最重要的。

在这段时间里,他集中精力整理所获得的语言材料,思考了一系列语言理论问题,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书稿。

洪堡特的学术研究活动涉及政治学、美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好几个领域,大致可以180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①前一阶段,他的兴趣主要在政治学和美学方面;②1800年左右,也就是在巴黎的时候,他的兴趣完全转到语言学方面来了。

然而他的主要语言学论著都是在1820年后写成的。

跟同时代的语言学家相比,洪堡特的视野更为开阔。

他极重视活语言的调查和分析,不局限于印欧语系语言,相反特别注意非印欧系语言的特点。

他是欧洲最早开始对世界各地的语言进行深入研究的语言学家之一。

除了欧洲古典语言之外,他还熟悉梵语、匈牙利语、巴斯克语、塔塔尔语、好些印第安语、汉语、日语、卡维语、缅甸语等等,这为他进行普通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准备了较好的条件。

洪堡特1767--1835BaronvonWilhe.

洪堡特1767--1835BaronvonWilhe.

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研 究。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 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 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 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 究工作的开端。
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 问世 。 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 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 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 展的影响》。1835年4月8日洪堡特在柏林附近的 庄园逝世,享年68岁。
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导源于洪堡特的语 言民族精神的论断,因而被人们称之为 “新洪堡特学派”;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 的语法理论与洪堡特的语言创造性思想也 有密切的联系。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说得更 明白一些,就是语言决定思维,这就是语 言决定论这一强假设。 由于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使用不同 语言的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同,也 就是说与他们的语言背景有关,这就是语 言相对论。(不可能完全掌握另一种语言, 除非抛弃自己的思维模式;也没有真正完 美的翻译)
C.人类语言具有能产性(开放性),按照 一定规则音义结合以后,语言系统这个两 层装置(语音层、符号层)却能产生无数 个句子,表达出无限丰富的内容。
d.人类语言在语素和词的层面上语音、语义 的结合具有任意性,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 意思,几乎没有可论证性;但同时,语言 又有强制性。
e.人类语言具有传授性,一个人通过学习, 掌握了几十个音,几千个语素,以及这些 语音、语素、词的组合规则,他就拥有了 语言的能力,能完成日常所需的交际任务, 也就有了乔姆斯基所说的“普遍语法” (Uviversal Grammer)。 这点与“萨

洪堡特的著作

洪堡特的著作

洪堡特(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一般指威廉·冯·洪堡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生于德国波兹坦(Potsdam),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也是著名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

对古典学的产生也起了重要作用。

1819年后辞去公职,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洪堡特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著有《论爪哇岛的卡维语》。

中文名:威廉·冯·洪堡外文名:Wilhelm von Humboldt 国籍:德国出生日期:1767年6月22日逝世日期:1835年4月8日主要成就: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代表作品:《论爪哇岛的卡维语》等人物简介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年6月22日—1835年4月8日),生于德国波兹坦(Potsdam),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也是著名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是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哥哥。

洪堡生长于柏林的泰格尔,1787年与之后成为知名科学家的兄弟亚历山大一起进入现今的奥德法兰克福欧洲大学,一年过后两人又一同转学至哥廷根大学,一直到1790年两人才分别展开自己的生涯。

洪堡1819年辞去公职,此后一直致力于自己的学术研究,直到1835年辞世为止。

人物思想1792年,威廉·冯·洪堡在青年时代既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与在魏玛的其他追随启蒙运动的朋友们不同。

他系统地研究了如何建立社会和国家的问题,以及如何在现实中确定和划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

他更倾向于康德的思想,更着重于研究古希腊。

1791年他在致弗里德里希·冯·根茨(1764-1832年)的一封信里就谈到1789年法国革命后的法国宪法,这封信以《由法国新宪法所想到的关于国家宪法的若干设想》为题,发表于1792年的《柏林月刊》上。

语言学名人

语言学名人

• 第三,他认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他声称“一 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 言”,语言的不同,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解释也不同。 • 第四,他根据语音、语法和词汇上的相似性,把世界的语言区分 为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s)、粘着语 (agglutinative languages)和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s) 三种类型。他认为,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梵语是典型的屈折语, 而包括粘着语在内的其他语言则处于这两种极端类型之间。 威廉 •冯•洪堡特的这些理论贡献,使他成为普通语言学当之无愧的奠 基人。
• 2. 关于语言与精神洪堡特较早关注到语言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他 认为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语言是民族 的最大特征,民族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上,此民族精神的 差异直接导致民族语言结构的差异。他的很多论述都是从精神层 面出发的,认为精神起着决定作用,决定着语言的构造和差异。 同时,洪堡特又认识到语言对精神的影响,也就是说语言又反作 用于精神。即不同的语言对人类精神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虽然 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但它成为一种具体存在的表 达系统后,就会成为和精神相对的外在的客体,在外部影响着精 神。
• • • •



• • •
1857年11月26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1875-1876年在日内瓦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 1876年,进入德国莱比锡大学。 1876年加入巴黎语言学会。 弗迪南· 德· 索绪尔 1876-1878年转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历史语 言学,在那里结识了青年语法学派的重要人物布鲁格曼、奥斯脱霍夫等人,和他们共同 从事印欧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工作。 1878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作《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被誉为“历史语言学中杰 出的篇章”。 1880年以论文《论梵语绝对属格的用法》获莱比锡大学最优生博士学位。 1881年在巴 黎高等研究所教古代语言和历史比较语言学。 1881-1891年他在法国巴黎高等研究学院任教,讲授历史比较语法,培养了众多的比较 语言学专家。 1891年,应日内瓦大学的聘请,教印欧系古代语言和历史比较语言学。 1907年起,他曾三次讲授普通语言学,首创这一学科,但没有写成讲义。 1913年他因病去世,卒于澳洲。之后,他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根据同学们的笔记整理成 《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提出了全新的语言理论、 原则和概念,为语言的研究和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1916年在日内瓦出第一版,后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人们称之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第04章 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

第04章 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

Honger Studio
4.2.3语言的相关性原理
主观性 相关性 语言世界观 民族语言等同民族精神 结论

Honger Studio
4.2.3语言的相关性原理

主观性(语言具有主观性 )

“个人言语行动”:类似于艺术创造的个人活 动

相关性(语言和说话者的世界观具有相关性)

威廉· 洪堡特(1767.6.22——1835.4.8) 德国杰出的政治家和语言学家
1797-1801 1802-1808 1819-1835

巴黎学习近2年 在梵帝冈6年 一生的最后15年
政治学、美学 兴趣转向语言学 撰写语言学论著
Honger Studio
1800前 1800年左右 1820年后
“但是十九世纪的语言学理论,毕竟是在洪堡特的思想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

苏联语言学家巴赫金: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 “洪堡特的著作开辟了语言学思想新的前景。”。 Honger Studio
“可以说,整个洪堡特以后的语言学至今仍受到他的一定影响。”


4.2 洪堡特的语言理论
代表作: 《论爪哇岛的卡维语》的 导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 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 的影响》
语言创造活动 语言内部形式 语言的相关性原理 语言类型分类理论

Honger Studio
4.2.1语言创造活动
洪堡特语言理论的核心: 语言是一种不间断的正在进行的创造活动. 语言创造能力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基本特性. 语言中没有静止的东西 语言活动的产生首先是由于精神发展的需要
4.2.4语言类型分类理论

三种分类法:
孤立型 词的结构状况 粘着型 屈折型 汉语 - - - - - 词序、虚词 梵语 - - - - - 词形变化 句子的结构类型 印第安语- -编插在一个单词中 土耳其语- -语言成分的自由组合 高度发达的屈折型 (梵语 ) ↗ 两种极端 ↗ ↗ 汉语) 纯粹的孤立型(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洪堡特语言学成就及其影响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洪堡特语言学成就及其影响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洪堡特语言学成就及其影响洪堡特(Humboldt)是语言学界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对语言学的贡献以及他的理论对后世学者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洪堡特的语言学成就为主题,探讨他对语言学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他的理论对语言学的影响。

1. 简介洪堡特(1767-1835)是德国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语言学理论基于人文科学的观点,将语言视为一种思维和文化的表达形式。

他的语言学观点对19世纪以及之后的语言学影响深远。

2. 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2.1 内在语法规则洪堡特认为语法规则是一种内在的结构,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他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系统,这种个体语法规则在社会交流中以及组成大规模的语言共同体时发挥作用。

2.2 语言相对论洪堡特强调每种语言都是一种独特的表达系统,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特征。

他否定了一种“绝对语言”的存在,认为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产物,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2.3 语言的创造性洪堡特强调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人们通过语言创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满足他们的思维和表达需求。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工具,可以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而演变。

3. 洪堡特的影响3.1 对语言学的影响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开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将语言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的理论启发了后来的语言学家,例如索绪尔和西奥多·维特根斯坦等,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洪堡特的观点并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3.2 对人类学的影响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对人类学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这一思想促进了人类学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

3.3 对教育的影响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对语言教育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工具,鼓励学习者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论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研究方法论

论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研究方法论
太平 ( 6 7 6 8 6) 分界 ( 3 2 0 4 0)
1 O . 6 0 8 3 . 2 O
2 5 8 0 2 0 4 O
8 4 1 0 8 . 7 9
4 6 . 8 0 1 . 1 O
5 . 3 O 8 . O 1
l 7 4 7 8 5 0 l 0
洪堡 特 是 一 个 具 有 人 文 主 义精 神 的 民 主政 治 家 、学 者 型 的 社 会 活 动 家 、追 求完 美人 性 的 教 育 家 。 洪 堡 特驰 名 于 学 术 界, 主 要 是 因为 他 的 语 言学 说 或 者 语 言 哲 学 思 想 。 洪堡 特 的思 想 来 源 一 是 德 国 文化 传 统 ,特 别是 德 国哲 学 家康 德 的思 想 和德 国浪 漫 主 义运 动 的影 响 。康 德 的哲 学 思 想 为洪 堡特 提供 了基 本 的 理论 依 据 和哲 学 体 系 。 同时 . 德 国浪 漫 主 义 运 动 的兴 起 和 发 展 , 特别是席勒 、 歌德 、 赫 尔德 等 人 的思 想, 对洪堡特的影响更直接。可以说 , 洪 堡 特 的语 言 哲 学 思 想 是 在 浪漫 主义 思 潮 的土 壤 上 成 熟 起 来 的 。洪 堡 特 思 想 来 源 的 第二 个 方 面来 自于 法 国 启 蒙 思想 家 的学 说 和 语 言 理 论 。 2 . 学术 特 色 1 9 世 纪 是 历 史 比较 语 言 学 占 主导 地 位 的 时代 . 洪堡 特 未 完全 局 限 于 当时 占 主导 地 位 的思 潮 .致 力 于探 讨 语 言 的本 质
罗定 方 言 分 布 及 人 数 比例 统 计 表
比 、 \ 方
白 话 毹 古 话 健 话 闽 南 话 备 注
讲 的 是 中原 汉 族 的 北 方 官 话— — 河 洛 话 。 西 晋 以后 , 他 们 几 次 南迁 , 先 是 进 入 长 江 中下 游 地 区 。在 这 里 , 恪守 中原 文 化 的 客 家先 民 . 在 与 当 地 土 著 居 民共 同 生 活 的 几 百 年 间 , 既 保 留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 伟[摘 要]洪堡特在语言学界的知名度不能与他同时代学者葆朴,格里姆等人相比。

但他身处历史比较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却并没有完全局限于历史主义的思潮。

自从洪堡特的语言理论产生以后,就不断引起争论,它是20世纪中期以后最有争议,也最有活力的学说之一,在争论和辩论中,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关键词]洪堡特 影响 创造 世界观 语言内在形式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关,方法论及语言理论三个方面。

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是一种世界观。

在他的学术研究中他采用了辨证的方法,建立了独特的语言比较研究模式,及提倡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观察和解释语言。

他主要的语言贡献有他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提出了语言系统性的观点和语言内在形式的学说,建立了语言类型分类的基本模式。

1.对语言心理学派的影响施坦达尔19世纪中叶语言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洪堡特的学生及其理论的继承者。

在他的论著中,施坦达尔赞同洪堡特的观点,竭力把语言活动和逻辑活动分开,同时阐明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强调语言不属于逻辑学而属于心理学。

与洪堡特相同,施坦达尔认为应该从语言活动入手分析个人的心里及民族精神。

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施坦达尔重点讨论了语言活动赖以存在的个人心里和民族精神的基础。

他更加明确的区分了语言范畴和逻辑范畴,强化了语言活动的心理基础。

他认为研究个人言语应当分析个人心里现象,研究名族语言也应当研究民族心里问题,其目的是建立语言类型与民族思维,精神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就是民族精神,语言学就是民族心理学。

2.对唯美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和德国美学家,语言学家浮士勒在发展他们的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语言理论时,依据了洪堡特关于语言不是产品而是不间断的创造活动的观点。

克罗齐在其著作中专门探讨了洪堡特语言哲学。

他指出:洪堡特著作中包含着一个大胆的和全新的语言概念,即把语言看作是持续的创造活动而非僵化的产品。

洪堡特语言思想

洪堡特语言思想

洪堡特语言思想————————————————————————————————作者:————————————————————————————————日期: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1.洪堡特简介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

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诸领域,均有诸多创获,但在语言学方面他下力最勤,著述最多。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2.洪堡特语言学思想2.1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1语言起源: “突现论”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 –1803,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 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洪堡特语言理论的跨时代价值述评

洪堡特语言理论的跨时代价值述评

洪堡特语言理论的跨时代价值述评摘要:洪堡特因其在语言学和语言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蜚声于后世学术界。

他将辩证哲学观、发展历史观、多维文化观、全人教育观和完美人性观融入语言研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语言观和方法论。

他深邃而丰富的语言学说不仅成就了其普通语言学奠基人的身份,而且历久弥新,日益受到语言学界不同派系学者的青睐和回味,在学术界持续散发着跨时代的哲学智慧和人文意蕴关键词:洪堡特语言理论语言哲学特色价值德国贵族世家出身的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一名具有浓郁人文主义气质的民主政治家、学识渊博的社会活动家、蜚声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家。

他的前半生辗转斡旋于频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主要研究兴趣是政治学和美学;1800年之后,他逐步对语言学产生兴趣,在正式退出政坛后,便将主要精力集中到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研究领域,并因此驰名于学术界洪堡特的语言研究拥有一般语言学家难以触及的广阔人文背景和深厚文化底蕴,其语言学思想主要源自集严谨与浪漫于一体的德国哲学文化传统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及语言理论,前者主要包括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哲学理论体系、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和歌德(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等人发起的浪漫主义思潮;后者主要有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的天赋人权和反封建专制思想、孟德斯鸠(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的三权分立学说和卢梭(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论。

因此,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和理论涉及不同层次和诸多领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语言学财富。

他深邃而丰富的语言学说不仅成就了其普通语言学奠基人的地位,而且历久弥新,日益受到语言学界不同派系学者的青睐和回味――功能主义语言学派从他那里吸纳了不少基本概念和观点,并依据其语言观和方法论寻求有别于形式主义语言学派的理论阐释,而形式主义语言学派也同样从其理论中不断获取灵感和启示一、洪堡特语言理论的特色洪堡特的学术研究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研究思路,注重在观察具体语言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人类语言的共性,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洪堡特的语言观 洪堡特辩证语言观述评

洪堡特的语言观 洪堡特辩证语言观述评

洪堡特的语言观洪堡特辩证语言观述评摘要:作为19世纪德国学术思想界的泰斗之一,洪堡特在语言学、哲学、人类学以及美学等领域的造诣留给世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其辩证语言观堪称其思想深刻性的最有力体现。

洪堡特辩证语言观一、引言威廉.冯.洪堡特,1976年出生于德国波茨坦,1935年卒于柏林。

在近代学者的笔下,他是民主政治家,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在教育史家笔下,他是教育改革家,科学与教学相统一的新型大学创建人;在美学史家眼里,他是歌德、席勒的继承者;人类学家也会经常提到他,他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从事过人的研究;在语言史学家眼里,他是一位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奠基人。

二、辩证语言观“正如人们为了纪念索绪尔为语言学做出的贡献而将他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一样,洪堡特被后人称为‘普通语言学’之父。

”(吴秀龙,20__)。

他的辩证语言观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

1. 语言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是精神的全部,它按精神的规律发展,同时语言又是通过语音而实现其物质性,成为一种可以被感知被接受的物质性范畴。

“语言与精神一道生长起来,受到同一些原因的限制,同时,语言又构成了激励精神力量的生动原则。

语言与精神并非先后发生,相互隔绝,相反,二者完全是智能的统一不可分割的活动。

”(洪堡特1999,姚小平译)。

洪堡特认为人脑具有创造语言的能力。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观察结果,更不是语法学家分析概括出的一成不变的规则。

所以儿童习得语言都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不需要刻意地通过教学来实现。

洪堡特还认为,语音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语言的内在形式是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

2. 语言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语言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语言依赖自我,同时又独立于自我。

“面对可知世界,语言是主观存在,而它面对人时,却是客观的存在。

”(洪堡特20__,姚小平译)。

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观念的精神的存在,是依赖于语言使用者的精神创造活动。

洪堡特(新)

洪堡特(新)

语 言 的 形 式
洪堡特认为语言形式是指整个语言的形式,而不仅仅限于 语法领域。它是一种语言对声音进行切分和组织,从而构造出 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所以研究语言形式必须从最基本的要素即 语音开始,剖析音节结构,解释构词要素,进而分析形变细节, 直至弄清词与词之间的所有语法关系。 语言形式又分为:外在语言形式和内在语言形式 外在语言形式:语音形式,属于语言的纯生理方面,即发 音—听觉器官。 内在语言形式:洪堡特说内在语言形式属于语言“纯粹的 和智力的方面”,也即“语言创造力量对语音形式的运用”。 二者的关系:内在语言形式占主导地位并决定着语言的本 质。内在语言形式是语言创造力量—即人类精神力量—驾驭外 在语言形式的活动,从这一意义上说,内在语言形式是动态的、 自主的而非静态的、被动的,外在语言形式只是这一活动所利 用的材料。
究洪 堡 特 对 于 汉 语 的 研
洪堡特是德国最早研究汉语语法和文字的学者之一。他认 为研究汉语对于探索人类语言的差异、揭示人类精神的作用有 特殊的意义。洪堡特着眼于研究汉语的语法特点,并对这种特 点的成因做出解释。 洪堡特认为,汉语的根本特点在于:“汉语不是根据语法 范畴来确定词类,其语法不是建立在词的分类这一基础上,而 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思想的联系。印欧语言的语法由两部分组 成,即形态部分和句法部分,然而汉语语法只有句法部分。在 印欧语言里,为了理解一个句子,首先必须弄清词的语法属性, 并据之构造句子。而在汉语里却不能这样做,我们必须直接利 用字典,句子的构造完全取决于词义、词序和语境意义。”洪 堡特注意到汉语没有形态,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来表达句法关系: 一是词序,二是虚词。(《论汉语的语法结构》)
语 言 的 系 统
二、系统的层次 洪堡特指出,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概念,一个低层次的主 题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结果中,便成为其组成部分。他对语言 系统的各个层次的分析,可归纳为:分音节—音节—词—句子。 从音节到句子,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统一性。音节只有 “语音的统一性”,词除了语音的统一性,又包含了“概念的 统一性”;句子则体现了陈述的统一性。他还认为句子是最小 的“完整的言语”,语言系统的最高层次以此为限,比句子更 大的言语单位。并且,洪堡特认为今天我们所说的“话语”或 “篇章”等,已不属于语言系统内的问题。

洪堡特

洪堡特

语言学名家洪堡特洪堡特(Baron von Wilhelmvon Humboldt, 1767 --1835),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

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茨坦。

1787年秋至1789年期间他曾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政治、法律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课程。

1809年他被任命为内务部文化和教育司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他提议并创建了柏林大学。

1819年洪堡特离开了政界。

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研究。

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究工作的开端。

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很多语言学论著。

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问世,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洪堡特完整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

1835年4月8日洪堡特在柏林附近的庄园逝世,享年68岁。

洪堡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曾在美学、民族学、古典文化等一系列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但他一生的主要兴趣集中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视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

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他强调语言的创造性,人们能用少量规则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来;强调"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萨丕尔-沃尔夫假设"导源于洪堡特的语言民族精神的论断,因而被人们称之为"新洪堡特学派";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的语法理论与洪堡特的语言创造性思想也有密切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廉·冯·洪堡特及其学术思想
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1767年生于波茨坦。

1787—1789年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格廷根大学,1801—1810年任普鲁士宗教和教育大臣,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改革。

1809年创建柏林大学,即现在的洪堡大学。

1810—1819年任外交官。

1919年以后辞去公职,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在德国近代史学者的笔下,他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民主政治家,能干老练的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

他又是一个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改革家,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新型大学的创建人,因此常为西方教育史家提到。

他有时出现在西方美学史、文艺理论的著作中,被描绘为席勒和歌德思想的继承者,德国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代表。

人类学家也经常提到他,因为他继赫尔德、康德之后,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从事过“人的研究”,比较过民族、文化的异同。

最后,在语言学史著者的眼中,他是一个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

洪堡特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

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第一篇有关语言学的著作是1820年6月29曰在柏林学会宣读的一篇报告《依照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论语言的比较研究》,在这篇文章里他起草了他所设想的语言哲学体系的纲要。

1828年,他发表了《论双数》一文,这标志着他在语言研究上完全转向理论研究的开始。

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项工作是《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的写作,这篇巨著共分三卷,陆续出版已在他去世以后的1836—1840年。

书中附有一篇长达300多页的绪论,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这篇绪论是洪堡特语言理论的代表作,对其后的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洪堡特有关语言的创造性特征的论述,是他的语言理论的精髓。

即“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他认为语言绝不是一个实体或已完成的事物,而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人的心灵不断地用声音来表达思想的活动。

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意味着语言具有创造性。

语言的创造性,当然首先是指精神活动创造性,但除此之外,还包括语言自身的创造性,即语言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生成的特性。

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变化生长中的有机体,每一种语言都有从自身内部进行创造、自我生成的生命原则。

这种原则,则是精神力量为之设定的。

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

语言活动的目的,是把声音转化为思想的表现物,它使说话者能够无限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有限的语言手段。

他指出:“语言绝不是产品(Ergon,即“制成的东西、所作的事”),而是一种创造活动(Energeia,即“作用、活动”)。

(姚小平, 1995:121)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其运用手段却极为有限,这些手段并不为个人独有,而是所有语言使用者的“共同本质”。

他的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加维语》(Uber die Kawisprache auf der Insel Jawa),共分三册,于1836—1840年出版,里面附有一篇绪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
其对于人类心理发展的影响》(Uber die V erschiedenheit des Menschlichen Sprachbaus und ihren Einfluss auf die Geistige Entwickelung des Menschengeschlechts),
这是他最重要的一篇著作。

洪堡特在这篇“绪论”里首先说明语言不是一件已经完成的工程(er—gon),而是一种活动(energeia)(Sie selbst ist kein werk,ergon,son—dern eine tatigheit,energeia)。

所以语言只能在它的发生和发展中予以确定。

人们利用声音来表达思想,这就是他的心灵活动。

严格的说,这是就每个言语行为来说的,但实际上语言应该看做这些活动的总体。

依照我们的意念构成语言的词和规则实际上只存在于连续的言语行为当中。

我们把语言分成许多词和规则,那只是一种很粗糙的科学分析的死的产物。

语言的一切都是动的,而不是静的;它的死的部分必须在人的心灵中不断予以复制;为了能够存在,它必须被人说出来或了解,所以必须全部为人所利用。

对于语言和民族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语言是民族的最大特征,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言随着民族的成长而发展,它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同时它又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所以,研究语言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应该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研究相结合。

其一、语言作为精神活动的工具, 其完善程度影响着民族精神的发展。

其二、民族语言积淀了该民族长久以来的经验和思想, 潜在地影响着民族的精神个性。

在洪堡特看来,每种语言,甚至最为人所看不起的方言,都是使用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民的个性的表现,都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的特征;它可以表明那个民族用来实现它的言语理想的特殊方法。

每种语言或方言都应该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有机的整体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甚至一种方言与另一种方言不同的。

但是因为语言就是它的使用者的民族性格的象征,每种语言的许多成分起初都是用声音来代表概念的,有些声音和有些一般的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联系,所以虽在毫无相互关系的语言中,我们有时也可以找到用类似的声音来表示相同或差不多相同的概念的现象。

洪堡特把语言置于具体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中,进一步考察了语言在人们认识世界和处理事物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他认为语言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

任何语言都具有接受一切事物并且将其付之于表达的灵活性,但无论怎样都不会对人的认知活动形成绝对的制约。

在他看来,语言是人类本质的组成部分,其萌发是由于人类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仅仅产生于维持外部交际的需要。

洪堡特细致地考察了许多语言,以词的语法形态为主要依据,将世界语言分为三类:孤立语粘着语和屈折语。

他认为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言,梵语则是典型的屈折语,包括粘着语在内的所有其它语言处在这两种极端类型之间。

世界上的语言有比较完善和不太完善的区别。

但没有优劣之分。

即使是最野蛮的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予以歧视,或贬低它的价值,因为每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创造语言的能力的表现。

在语言起源方面洪堡特持语言起源: “突现论”观点。

赫尔德(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 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
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他指出:“语言的提高自然是逐渐的,然而语言的发明却只能一举而成。

”, “人与世界的接触犹如闪电,从中便产生了语言;不仅语言的发生是如此,而且,人在思维和讲话的时候也一直是如此(姚小平, 1995:83-84)。

” 语言的发生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他坚持语言起源的“突现论”的观点。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是一股生命力极强的潜流, 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语言学家,包括后代的索绪尔、乔姆斯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