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基于学情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新课堂摘要: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基于学情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教师教学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新课堂。
下面我将结合我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如何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一、让绘本融入数学新课堂在小学数学课上,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数学的兴趣,他们都是只从课本上、测验卷上来认识数学,在他们的心中数学就是公式、练习和考试。
但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不再只重视数、量、形等内容和目标,而更重视沟通、推理、联结、解题等过程目标。
数学绘本的情境提供了儿童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儿童会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这样数学就不会遥远、生硬。
通过数学绘本阅读与小学数学课教学相结合,提供儿童倾听、讨论、写作数学概念的机会,培养儿童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扩大儿童掌握数学的意义与认知。
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通过绘本《鸟儿鸟儿飞进来》给二年级孩子上认识乘法的教学片段,通过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片段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那今天薛老师就给大家讲讲这些鸟儿的故事。
师讲故事:在树林里有一群可爱美丽的鸟儿,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木匠老爷爷在树林里走着,鸟儿们感觉有人过来了,呼啦啦的飞上了天,然后轻轻的落在树枝上,老爷爷认真的听着鸟叫。
第二天早上,他就开始干活了,把木材锯成合适的大小,对准以后,钻出小孔,把它磨得很光滑,倾注了他非常非常多的心血。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方案
学 生的 自主学习过 程包括 自主学 习实践过 程 、 自主学 习思 维过 程 和 自主 学 习教育 过程
三个方 面。
1 学生 自主学 习实践 过程 . () 1 学生 的宏观 自主学 习实践过 程 ( 2个学 习环节 ) 1 明确 目标 一 自查 学情一 确定需 要一制订计 划一 主动 自学一 解决 疑难一及 时小结一 独立
全面发展 的公 平素 质教育 。 实施 “ 合教育 ” 不仅是 学生健 康快 乐 自主成 长 的过 程 , 时也 是教 师 履行 神圣 的教 适 , 同
育职责 , 当好 学生 的指导 者 和 引路人 , 实现教 育 工作科 学 化和最 大 限度 提 升 自己的职 业价
值, 获得学生 、 家长和社会的尊重 , 深刻而充分地体验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幸福感和执
是要培 养和发 展学生 的 自主学 习能力 。 以下所 论述 的科 学学 习方式 , 对数 以万 计 的优 秀 是 中小学 生的学 习经验进 行研究 的概括 。称这种 学 习方 式 是科 学 的 , 因为经 长期 中小 学学 是
生 的学 习实践检 验 , 这种 学 习方 式能确保 中小学 生进行有效 学习 , 为成 功的学 习者 。 成
际, 适合 每一个学 生 的教 育 , 才是科 学 的最优化 的有 效教 育 ; 才是 真正 有质 , 学生 又没有 过重课业 负担 的人民群 众期盼 的优 质教育 ; 才是 能培养经济社 会发 展所需要 的高质 量多样化人 才 的现代教育 ; 真正面 向全 体学 生 , 才是 确保 每一个学生 可持 续
习需要 , 每一个 学生不断 开辟具有个 性特点 的独 特发展道路 , 为 使每 一个学 生每天都在 自己
成尚荣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成尚荣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一句话“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这为我们教育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
他们的天赋和秉性、兴趣和爱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他的认知能力、兴趣与关注点也是不相同的。
一旦教育太注意统一性,忽略差异性;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时候,教育就成为了“禁锢”,禁锢了学生发展的自由和成长的无限可能。
打破禁锢,创造适合的教育,是适应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育人为本”的实践体现。
只有适合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我们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面对人民群众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教育改革与发展正作出积极而又慎重的战略选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追求教育的公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深处,实施素质教育,追求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教育的深度变革,追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无疑,这些都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命题,而且有的已有了很好地开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一方面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对其还未有较为深入的研究,那就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是当下教育的基本命题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来看,教育的适合性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其他命题紧密关联。
它关联着教育的均衡发展,不适合学生的教育,必将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最终也将影响着教育均衡的达成;它关联着学校的特色发展,特色如果不适合学生,就既无存在的价值也不能真正实现;它关联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适合学生的教育,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质影响着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框架中,应该有它的重要位置。
同时,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来自对教育特性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
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
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
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2、教师应积极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
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
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从古至今,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未来发展的关键。
然而,所谓的“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呢?很多人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注重知识与智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名牌大学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然而,我认为,真正的“最好的教育”应该是适合个体需求的教育,强调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分关注学科知识的灌输,强调标准化的测评和竞争。
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特长,只有针对个体需求进行教育,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其潜能,培养其兴趣爱好并提高学习效果。
适合的教育应该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而不是一概而论的标准化教学。
适合的教育也意味着注重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单纯追求知识的数量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成功。
对于一个人来说,品德修养、情商、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样重要。
适合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情商和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职场的挑战。
那么,如何实现适合的教育呢?首先,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和学习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如兴趣问卷、学习风格测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其次,学校和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沟通能力等,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适合的教育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不要盲目追求成绩和名校,而是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家长还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与学校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文章)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发生了新的变化。
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发展全面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角色。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显得尤为重要。
一、做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者在新时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的核心目标。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领者,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
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自主学习能力是新时代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三、做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健康的人格是新时代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教师作为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角色,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
教师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感恩他人,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做学生未来发展的引领者在新时代,教师的视野需要更加开阔,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为他们规划未来的人生道路提供指导和支持。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者和领导者。
总之,新时代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与担当。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新时代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变革的时代,教师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作者:吴疏影作者单位:罗店镇小邮政编码:431809摘要: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
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青年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个性差异发展潜能正文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就是“创新”,“创新”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般。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
”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造成的,也与教学方式密切相关,那就是教师只顾照本宣科,缺乏创新。
在课改的今天,利用教学过程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已成为教育的主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原则,把自主学习融入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以创新为方向的教学原则,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有针对的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事实上我们往往忽视的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
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从实际中引出一些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实际之中,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重要的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教育
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教育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系统,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育成为了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教育,并探讨它们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一、差异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差异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资源和评价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差异化教学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差异化教学可以使教育更加公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差异化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上的差异化: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自己的最佳水平。
2.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个别指导等,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
4.评价方式上的差异化: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所学知识和能力。
差异化教学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差异化教学,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特长,并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二、个性化教育的概念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以学生个人为中心,根据其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一对一的教学和学习服务。
个性化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
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别化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制定个别化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
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
我 可能 只能 吃得 下 一 个馒 头 ,不 能吃 别 的 东西 。所 以我 们讲 减 轻 负
担 ,不是让学生 “ 羊” ,而是把 时间还给孩子 ,使他们有 时间思 放 考 ,有 时间进行社会 实践,有时间进行一些 自己喜欢的学 习活动。
( 自《 摘 教育文汇 》2 1 . 。 0 05)
每一个学生有不同的天赋 ,有不 同的背景 ,有不同的 特长 ,他们接 受的教 育,他们 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能是不一 样的 。所以 ,给每一 个学生提供合适 的教 育是 最好 的教 育 ,是公平的教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
— —
华南 师范大学 副校长吴颖 民这样认 为 。
“ 大家谈”
给学生最适合 的教育
■ 顾 明 远
这次 《 划纲要 》提 出要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 育,这 句话也 规 是 我在 参加 研 讨 小组 时提 出的 。我们 提 出 了几个 想 法 ,一是 为 学生 提供 最适合的教育 , 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育 才是最好的教 育。另外提 出教育公平、提 高质量、减轻 负担 、办好每个学校、上 好每节课 、照顾好每 个学生。 《 规划纲要 》都吸收 了我们的意见。 我 认 为要 给每 个学 生提供 最适 合 、最公 平 的教 育 ,也 就是 能 够 出人 才的教 育 。 学校教 育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在课程上下工夫。要减 少必修 课 ,增加选修课 。教师的观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 改变。要减轻 学 生课 业负担 ,将来高考难度也要 降低一点 。这个问题2年前就有争 0 论 ,有的科学家不同意 ,说降低难度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我觉 得 不是 这 样 。我 打 了一 个 比喻 ,每 个人 吃饭 的 胃 口都 不一 样 ,我 的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读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一口气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展望教育前路,豁然开朗。
真的感谢冯恩洪教授,真的感谢此本专著!这本著作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
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读着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
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我对当下学校教育进行了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我们的班额大,五六十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者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探寻教育的真谛,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教育。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作者:叶存洪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0年第10期《教育规划纲要》谈到“育人为本”时有一段重要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我理解,这段论述强调了“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我国各类学校的根本任务。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育人为本”,就是说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要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本,彻底扭转长期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各类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的以知识为本、以育分为本,即以传授知识为根本任务,以获得高分为根本目的的状况。
在学习领会时,应把握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什么?《不列颠百科全书》英文版“教育哲学”条称:“马、恩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医治人类的异化和非人化。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在这里,教育成了解放,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从积极意义上讲,人永远是目的,而决非工具或手段。
以往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有没有把人作为“工具”或“手段”的情况呢?毋庸讳言,是有的。
我们曾把教育当作“市场”做;我们仍把“两全”的教育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窄化为分数、升学率,然后将之与自己的“面子”“位子”等所谓“绩效”紧密挂钩。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教育工作中出现的误区的“纠偏”,是对教育本质功能的理性回归。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是正视我国青少年成长现状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
最新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表明,过去5年内学生肥胖人数迅速增加,1/4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作者:包勇来源:《中小学德育》2018年第11期长久以来,教育界都在追寻着教育的更优模式,旨在探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由此应运而生。
大家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优于应试教育,并能对孩子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所在,但对于何谓“素质教育”却莫衷一是,不能定论。
“做最适合的教育就是做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争论何为素质、何为适合,而是让孩子们享受教育的乐趣,提供适切他们成长需求的教育。
”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汪丛蓉校长从教以来就一直践行着“做适合的教育”的理想,并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近年来,在汪丛蓉校长的倡领下,新的基于学生分层分组递进协作的学教模式在城北开明中学生根发芽,因材施教的梦想得以实现,教育有了灵魂和智慧,改变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形态,也成就了学生们的个性风采。
“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就可以迎风飞翔”2018年9月26日下午,晴空万里,淮安市城北开明中学运动场上人头攒动,社团指导老师和七八年级全体同学齐聚一起,和《教育新时空》摄制组共同见证“多彩课程缤纷社团”开班。
其间,社团指导老师根据自身特长设定课程,同学们则在班级v屏或通过登录v校的方式自主选团。
师生们乐教乐学,在社团课程中发挥自身专长,培养兴趣爱好,播种智慧,收获快乐。
在城北开明中学,社团活动一直广受重视。
如果说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智力教育,活动则是对学生个性和情怀的铸造,因此汪丛蓉校长对学校社团活动尤为重视:“开展适合的教育要找到学生发展的平衡点,通过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能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舞台,为终身幸福奠基。
”所谓适合的教育,即指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为学生综合整体设计,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个体化地教育,使其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逐步补偿学习性发展不足,或社会性发展不足,最终获得全面发展并健康成长。
适合的教育要让学生找到自身的存在感和认同感。
适合的教育
从理念层面上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乌托邦式的“教育理想国”,在这里没 有排斥、不平等,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和潜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尽其才, 各美其美......
那么,如何实现它?你认为,在当前的中国,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诉求,可能或 不可能?何以可能?又何以不可能呢?
实践层面:“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请看古典时期的名师教学案例二则:
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即一种“个性化教育”的主张。 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 展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顾明远 • 个体的天资禀赋存在差异,“适合的教育”是扬长避短、因材 施教的教育。 • 个体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与步调不同,“适合的教育”是 发挥个体主动性、尊重学生选择权的教育。 • “适合”是在“尊重个体与规律”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自然呈 现的教育。而不是一种“迎合”的教育或“不作为”的教育。
可能或不可能?你的见解?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当我们强调每一个人的特殊性时,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基本公 共教育如何能提供如此精致的、定制化的“解锁服务”?有 没有万能钥匙?
可能或不可能?你的见解?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的教育是“削足适履”还是“量体裁衣”? “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一口号/理念,更多的 是宣告当下教育的一种价值诉求与选择。我们不是为教育 选择适合的孩子,让教育淘汰掉不适合的孩子,而是要在 义务教育阶段,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以分级制为基础的学校教育能否适合每个学生?
《井蛙归井》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他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 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 。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他“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 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 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 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 这样,他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 咸的海水。他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 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 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 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演讲稿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演讲稿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演讲稿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演讲稿1各位老师们: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
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是我党的重大政治宣示,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
一、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以来,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大力推行“学科德育”。
“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悉心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培育健全人格是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
这就要求学校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强化健全人格培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
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打造一流德育人才队伍。
各级各类学校应着眼于专业化发展,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师牢固确立“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与操守,加强能力锻炼和岗位培养,增进交流学习,造就讲团结、有水平、能战斗的德育骨干队伍。
学科教师基数大、分布广、与学生接触较为频繁,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点队伍。
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作者:何迎松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年第10期“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巴学园’中健康、自信、快乐的成长。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马骏校长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始建于1962年,距今已有50年的历史,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活力的美丽学校,目前一校三址,共有2096名学生。
在近些年的学校改革与创新中,学校教育与管理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倡导“发现、唤醒、激活、点燃”的全新育人理念,努力“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马骏校长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
在她的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重要的。
她认为,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教育形式和形态,最终的归宿一定是服务于我们的孩子,作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所以,她提出了“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并指出这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精髓是“适合”,“适”是“适应”、“适度”的意思,即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人的成长规律,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合”就是要合乎规律性。
“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全面的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总的指导思想。
为全面践行这一思想,马校长引领学校教师从德育、智育、校本课程、学生活动、教师队伍、评价、环境七个方面创建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系统,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礼”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发展奠基“三礼”教育的提出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一个隆重的表彰会上,当学校领导双手郑重地把奖状递到受奖同学手里时,却发现有的同学连声“谢谢”也没有说,一只手扯过奖状就走了。
这一场景,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对学生从小就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教育及道德品质教育,到头来,学生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
我们意识到,虽然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根本在于我们德育工作不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坚定地提出开展以礼貌、礼仪、礼节为内容的“三礼”教育,期待礼仪教育在学校全体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心中能够生根发芽。
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认为是每个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的教育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注重学术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分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和社会责任等。
为了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我们需要做出以下改变。
首先,我们需要推崇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激情和天赋,在学术、艺术、体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潜力。
因此,我们应该提供多种选择和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各种领域中发现自己的才能,并发展自己的潜力。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发展。
学生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学术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也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学术成绩评价学生的能力,而是应该关注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例如项目制学习、综合评价和个人目标设定等,让学生能够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辅导。
每个学生都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适合他们的支持和指导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发挥潜力。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和专家团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服务。
此外,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很重要,他们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除了学术能力,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现代社会需要有能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公民,他们应该关心社会问题并为之努力。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社会服务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社会中,了解社会问题并尝试解决它们。
学校也可以加强公民教育,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民讨论和参与社会运动。
最后,在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时,我们还应该倡导积极健康的竞争。
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动力,但过分强调竞争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以及通过公平竞争来提高自己。
个性化教学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个性化教学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当今教育领域,个性化教学正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学习目标。
因此,如何通过个性化教学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和关注。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这些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而个性化教学则是要打破这种局面,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
首先,了解学生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基础。
这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观察、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优势和不足。
比如,有些学生是视觉学习者,他们通过图片、图表等视觉信息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而有些学生则是听觉学习者,更倾向于通过听讲和讨论来学习。
还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通过实践操作能更快地掌握知识。
只有了解了这些,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材料。
在课程设计方面,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创新和灵活的思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
对于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拓展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
同时,课程的进度也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避免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跟不上”。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是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体现。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都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
例如,对于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对于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组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评价方式同样需要个性化。
不能仅仅依靠标准化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展示、学习日志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评价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学前教育中的个性化教学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学前教育中的个性化教学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学前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之一。
而在学前教育中,个性化教学是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
个性化教学强调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和能力,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个性化教学的意义、实施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个性化教学的意义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有助于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和才能。
每个孩子在认知、兴趣、动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传统的统一教学难以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和发展水平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方法1.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交流等方式,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获取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孩子。
2.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根据对孩子的了解,教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确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
3.灵活组织教学活动个性化教学强调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展和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计划。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能力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
4.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个性化教学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应营造积极、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学习区域和资源,提供适合孩子的学习材料和工具,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个性化教学面临的挑战个性化教学虽然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听赵桂霞教育专家报告会有感
7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潍坊市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的“适才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专题报告,深刻地感受到她对教育的理解、课程的解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她的课程思想、建设方法和发现课程的精神等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广文中学在探索课程改革方面,一直致力于“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并成功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适才教育”课程体系,即“生本化的学科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
就“学科课程”,赵桂霞重点介绍了着重于学生知识和方法学习的“引桥”课程。
通过“引桥课程”、“整合课程”、“梯级练习”对国家课程进行“生本化”的改造,使国家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夯实学生的发展根基;就“活动课程”,广文中学构建起包括“大家系列”、“文化系列”、“实践与探究系列”等近40个课程模块组成的学校特色课程,培养具有“大家风范,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广文学子,与省市地方课程有效整合支撑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与众不同的特质;就“学校课程”一块,广文中学构建起以“自主-体验”为主要方式,包括“入校教育、离校教育、主题教育、综合实践、班会、国旗下讲话、节日活动、学生社团、阳光60分、演讲与口才”在内的十大活动课程体系。
她重点介绍了如何把常规的“入学仪
式”、“国旗下的讲话”、“毕业典礼”等活动“课程化”。
学校从构建校本化的广文课程入手,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搭建学生发展的多元平台,营造人文化的成长氛围,努力使广文中学成为人人向往的、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的乐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那么广文中学又是怎么做了呢?很多人喜欢说科学管理,但很多时候却不是科学管理。
与科学管理相应的是拍脑门管理。
山东维坊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成功打造“适才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赵校长每发现一个问题、每推行一项重要改革,事先都要经过详细的调研,用实证研究作决策依据,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他们课程设置的具体做法:一是将课程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制定“潍坊广文中学课程设置方案”,将广文三类课程落实到方案中。
尤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修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学校课程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完善生本化的国家课程。
通过“引桥课程”“整合课程”“梯级练习”对国家课程进行“生本化”的改造,使国家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夯实了学生的发展根基;在“整合教材、引桥课程、精选习题”三位统一上下功夫,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是进一步丰富特色化的学校课程。
构建起包括“大家系列”“文化系列”“实践与探究系列”的近40个课程模块组成的学校特色课程,培养具有“大家风范,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广文学子,与省市地
方课程有效整合支撑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与众不同的特质。
特色课程教学案的编写是学校180多位一线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结合初中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从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出发,确定不同课题,编写出39种共计351课时的教学案。
各教学处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较为详实的特色课程实施纲要,包括课程具体内容、课时安排、目标、评价方式等。
课程实施纲要细致、周全,立足学生长远发展目标,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了基础。
特色课程放大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优势,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四是进一步提升个性化的活动课程。
构建起以“自主—体验”为主要方式,包括入校教育、离校教育、主题教育、综合实践、班会、国旗下讲话、节日活动、学生社团、阳光60分、演讲与口才在内的十大活动课程体系。
其中,入校课程08年获潍坊市优秀校本课程奖、离校课程09年获潍坊市素质教育优秀活动项目奖。
学生社团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阵地和重要载体。
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繁荣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系列丰富多彩活动课程的设置,切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成为提升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的强有力推手,也促使一大批素质全面、个性特长突出的学生从中脱颖而出。
同时,学校定期开展“师生对话”活动。
教师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期盼和对教师改进教学的建议,掌握第一信息,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改进课堂教学。
“个性化活动课程”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实效性更高。
这些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了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有了决定权,是学校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结果,“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这是潍坊广文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结果。
更是我们学校学习的典范。
总之,从赵桂霞校长的报告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种态度和责任,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赵桂霞校长作为一名校长对教育的那种执著认真的态度我们是显而易见的,那种对事业的责任更是由她的态度决定的。
并让自己时时反思,时时修正自己,真正做到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