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迹》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月迹》同步练习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玉砌( )掬着沙( )倏忽( )屏气( )羡慕( )嫉妒( ) 粗糙( ) 袅袅( ) 面面相觑( ) 2.下面一段话中三处有错别字,请改正。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舒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鸟鸟,到了头发稍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3.选出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A.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B.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C.菜市场上正在出售菠菜、黄瓜、韭菜……等蔬菜。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这篇课文在叠词的使用上很丰富,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1)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 )的桂树,( )的枝,( )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 )的骨朵儿了。
(2)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 ),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 )的(痒痒)的感觉。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有些医生不讲医德,向病人家属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毫无责任。
C.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我班很突出,而且在全校也名列前茅。
D.在车长粗暴的干涉下,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6.将下列句子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前面逐渐亮起来,一片白亮亮的水横在前面,水面层是月光,成了光闪闪的一片,________但是水面的圈依旧留着,而且逐渐扩大以至于无。
①月亮虽然很快地就恢复了原样②团团的圆月在水上沉浮,时而被微微在动荡的水波弄成椭圆形……③忽然,一块石子落进了水里,④把那一轮明月冲散了,成了一个大圆。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7.请参加“探索月亮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个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
(2)请写出含“月”字的两个成语。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月迹》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一、我会认组词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嫉:jí(嫉妒、嫉恨、嫉恶)妒:dù(嫉妒、妒火、妒恨)瓷:cí(瓷器、瓷盆、陶瓷)二、多音字累:lé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è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三、近义词新鲜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慢慢兴趣——兴致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任漂亮一一丑陋争执一一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五、理解词语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月迹》类文阅读+同步练习(附答案)五年级上册部编语文
(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课时练习(附答案)类文阅读-24月迹月到中秋(节选)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
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情情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
他们 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
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
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
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
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
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
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
凉风习习,寒萤(qi6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
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
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
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选自《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2018年第8期)1.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五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抄写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附答案24 月迹
24月迹第一课时一、连一连。
niǎo cháng é jí dù rèn嫦娥袅刃嫉妒二、用“然”组成的词语填入相应的空中。
1.奶奶()说:“月亮进来了!”2.我们都跑了出来,它()就在院子里。
3.一向落后的平平这次()得了满分。
三、读句子,填写恰当的叠词。
1.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的。
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2. 满院子的白光,是的,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3.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的桂树,的枝,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的骨朵儿了。
4.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地悄没声地溜进来。
5. 河水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
四、用恰当的四字词语代替句中的划线部分。
1.我们都你看我,我看你,互相望着,都不说话了,倏然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
()2.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高一声低一声地呼喊:“月亮在这儿!”()3.我们有了月亮,那没有边际,十分辽阔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第二课时一、文中的“我们”在哪儿找到了“月亮”?()(多选)A.竹窗帘里B.院子里C.水里D.眼睛里二、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 niǎo cháng é jí dù rèn嫦娥袅刃嫉妒二、1.突然 2.果然 3.居然(竟然)三、1. 匆匆 2. 玉玉银银 3. 粗粗疏疏疏疏累累 4. 款款 5. 细细四、1.面面相觑 2.大呼小叫 3.无边无际第二课时一、ABCD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一、读句子,给加点字注音。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好:耻:下问: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月迹》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4.月迹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悄.(qiāo)没声儿嫉妒..(jì dù)倏.忽(shū)B.袅袅..(niǎo)踪.迹(zōnɡ)花骨.朵儿(ɡǔ)C.屏.气(bǐng)嫦.娥(cháng)锨刃..(xiān rèn)D.瓷.花盆(cí)满盈.(yín)面面相觑.(qù)2.下列句子中的“袅袅”与“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中的“袅袅”的意思相同的是()A.歌声细得像一丝头发,似有似无,袅袅不断,在彩绘精致的屋梁上盘旋。
B.这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堪称天籁之音,直到他们演唱结束,依旧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C.春天来了,垂柳袅袅,让人陶醉其中。
D.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种浸满茶香的气息,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遇到危险情况时,我们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C.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常使我牵肠挂肚....。
4.多音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新鲜鲜嫩鲜活B.静悄悄悄无声息低声悄语C.屏息屏障屏幕D.积累劳累果实累累5.选出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A.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B.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C.菜市场上正在出售菠菜、黄瓜、韭菜……等蔬菜。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二、填空题6.根据意思写词语。
(1)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_______)(2)没有边际。
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_______)(3)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忌恨的心理。
(________)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新鲜——(______)满足——(______)羡慕——(______)嫉妒——(______)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4《月迹》教学设计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4《月迹》教学设计及同步练习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品味月色的美,体验童心的纯,领会文章的主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净化学生心灵。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在寻月过程中人物内心的变化。
教学难点:1.品味月色的美,体验童心的纯,领会文章的主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净化学生心灵。
教学方法:品读、讨论、赏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人经常用“月”来表达思乡情感,同学们能说出这样的诗句吗?(生自由答)中秋之月让人们产生无限遐想,让人们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贾平凹是怎样写中秋之月的。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作家。
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1952年2月21日出生。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8年以《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开始引起文坛注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生朗读课文,总结,汇报时间:中秋的夜里。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事件,并说一说文章的重点在哪里。
生读课文,并总结。
归纳:盼月----寻月---议月其中,寻月是重点。
作者详细描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等。
3.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受?生总结,汇报归纳:在寻月过程中,孩子们心理变化过程为:失望——争执——神奇——满足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
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板书:(去掉)追求美的过程。
4.重点把握:快速阅读“寻月”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5.齐读最后一部分,说说月亮在孩子的眼里究竟是什么?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表言论。
⒍那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明确:①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②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嫉.妒(jí jì)屏.气(bǐng píng)袅.袅轻烟(miǎo niǎo)骨.朵儿(gū gǔ)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完成练习。
lěi lèi léi果实累.累()累.赘()日积月累.()劳累.()累.及()当“累累”的意思为接连成串的样子时,读();当“累累”的意思为形容累积得多时,读()。
3.下列不属于“倏忽”的近义词的一项是()。
A.突然B.忽然C.悠忽D.骤然4.看图理解词语。
根据右图,我能想到课文中的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知道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5.下列句子中的“袅袅”与“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中“袅袅”的意思相同的是()。
A.歌声细得像一丝头发,似有似无,袅袅不断,在彩绘精致的屋梁上盘旋。
B.小村上空升起袅袅炊烟,好像一个身穿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C.春天来了,垂柳袅袅,让人陶醉其中。
D.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种浸满茶香的气息,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
6.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月亮是一盏黑暗中的明灯,让夜行的人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月亮是,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也许由于这里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1)选文主要描写的是三峡(时间)的景色,描写的主要景物是()。
A.黄昏B.夜C.月亮D.山(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3)短文是按()顺序写的。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要点
24月迹一、注意读音闷着款款地悄没声儿嫉妒累累的骨朵儿倏忽袅袅玉砌争执面面相觑锨刃儿粗糙掬着沙瓷盆二、多音字悄qiāo(静悄悄) qiǎo (悄无声息、悄然离去)累léi (果实累累) lěi (长年累月、积累) lèi (劳累)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闷mēn(闷热、闷声闷气、)mèn(闷雷、闷闷不乐)鲜xiān(鲜艳、新鲜)xiǎn(鲜见、鲜有、鲜为人知)三、近义词新鲜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慢慢兴趣——兴致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羡慕——惊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四、反义词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任漂亮一一丑陋满足——贪婪争执一一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希望——失望五、理解词语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款款:慢慢地。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六、填空1、《月迹》的作者是贾平凹wā,文中既有对月亮爬竹窗帘格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
2、月亮的足迹出现在竹窗帘儿上、穿衣镜上、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锨刃儿上、水里、眼睛里……3、出现在竹窗帘儿和穿衣镜上的月影是在中堂里看到的;葡萄叶儿、瓷花盆儿、锨刃儿上的月影是在院子里找到的;眼睛里、天空上的月亮是在小河边发现的。
换句话说月亮的足迹先后出现在“中堂——院中——河边”,这也正是“我们”寻找月亮的足迹。
4、第二自然段中,伴随着月亮的变化,我们的心情也跟着变化,经历了由惊喜、高兴、紧张、失望的过程,再到下文发现这悄没声儿的月迹移到了葡萄叶丛上时,又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惊喜。
作者寓情于景,写出了孩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月迹》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月迹》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读段落,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这次竞选班委,小光得到的票数最高,看到这个情形·落选的同学面面相觑.(xù qù)。
倏.(shū sū)忽间,同学们又议论纷纷。
羡(慕幕)可以有,嫉.(jì jí)妒之心可不能有,毕竟这也是大家投票选出来的。
2.给多音字注音。
末了累累似的银铺的亏了积累相似店铺3.拼音(1)选出每组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
()A.果实累.累B.积累.C.累.赘D.累.累的骨朵(2)选出每组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
()A.悄.没声儿B.静悄.悄C.悄.无声息D.悄.然(3)选出每组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
()A.花骨.朵儿B.甲骨.文C.骨.气D.骨.干(4.根据课文选择合适的词语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玉玉款款渐渐匆匆满满银银袅袅疏疏淡淡痒痒慢月亮地溜进来,地爬高了,洒下的光是的·的。
地又亏了,再也不是一个的圆了。
它地来去,透过的桂树枝叶,又在我们身后,有一种的的感觉。
我发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用很多的词语,这样的描写给人的感觉是。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月迹》围绕孩子和月亮依次写了、两个部分。
其中第二个部分围绕“寻月”写了、、三个部分。
(2)运用叠词是本文的一个特色,使文章更形象,更具魅力。
请读读下面叠词,并选几个写一段话。
款款渐渐袅袅淡淡灿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完成句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我会认组词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嫉:jí〔妒忌、嫉恨、嫉恶〕妒:dù〔妒忌、妒火、妒恨〕瓷:cí〔瓷器、瓷盆、陶瓷〕二、多音字累:léi (果实累累)lěi (常年累月)lèi (劳累)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三、近义词新奇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渐渐兴趣——兴致满盈——充满疑心——疑心漂亮——漂亮艳羡——艳羡妒忌——忌妒争吵——争吵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四、反义词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托漂亮一一丑陋争吵一一和解粗糙——光滑明媚——暗淡清清楚晰一一模模糊糊五、理解词语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临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渐渐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相互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突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艳羡: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期望自己也有。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吵: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奇,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奇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奇〞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4 月迹 部编版 含答案
第24课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硕果累.累(lěi)嫉.妒(jí)B.嫦娥.(é)屏.住气儿(píng)C.炊烟袅.袅(niǎo)陶瓷.(cí)D.玉砌.(qiè)粗糙.(c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窗帘踪迹发稍骨朵儿B.羡暮屏气葡萄清清晰晰C.灿烂磁盆沙滩溜进来D.疑心锨刃粗糙无边无际3.下列句子中的“袅袅”与“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中的“袅袅”的意思相同的是()A.歌声细得像一丝头发,似有似无,袅袅不断,在彩绘精致的屋梁上盘旋。
B.这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堪称天籁之音,直到他们演唱结束,依旧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C.春天来了,垂柳袅袅,让人陶醉其中。
D.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种浸满茶香的气息,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
二、填空题4.用恰当的四字词语代替句中的划线部分。
1.我们都你看我,我看你,互相望着,都不说话了,倏然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
(_______)2.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高一声低一声地呼喊:“月亮在这儿!”(____________)3.我们有了月亮,那没有边际,十分辽阔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______________)5.用“然”组成的词语填入相应的空中。
1.奶奶(_____)说:“月亮进来了!”2.我们都跑了出来,它(_____)就在院子里。
3.一向落后的平平这次(_____)得了满分。
6.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的桂树(_________)的骨朵儿(________)的感觉(_________)地爬高(________)地溜进来(_______)地闪着银光7.用“然”字组词填空。
(所填词语不能重复)我正在外面玩,(________)下起了小雨,(________)雨不大,但是我早上洗过的衣服还晾在屋外面,于是我立刻骑车往家赶,中途车子(________)爆胎了,无奈我只好推着车走,刚走没几步,(_________)碰到了好心人,他开车把我和车一块载着走。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月迹》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月迹》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认组词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嫉:jí(嫉妒、嫉恨、嫉恶)妒:dù(嫉妒、妒火、妒恨)瓷:cí(瓷器、瓷盆、陶瓷)二、多音字累:léi (果实累累)lěi(积累)lèi (劳累)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三、近义词新鲜——新奇常常——经常满足——知足踪迹——痕迹款款——慢慢兴趣——兴致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面面相觑——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望无际四、反义词新鮮——陈旧疑心——信任漂亮——丑陋争执——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清清晰晰——模模糊糊五、理解词语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4课《月迹》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月迹》同步练习一、基础达标1.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嫉(jì jí)________妒屏(bǐng píng)________气袅(niǎo xiāo)________袅炊烟骨(gū gú)________朵儿羡(xiàn qiàn)________慕瓷(cíchí)________花盆2.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的桂树________的骨朵儿________的感觉________地爬高________地溜进来________地闪着银光3.用“然”组成的词语填入相应的空中。
①奶奶________说:“月亮进来了!”②我们都跑了出来,它________就在院子里。
③一向落后的平平这次________得了满分。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________ (2)没有边际。
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________(3)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忌恨的心理。
________5.写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________(2)(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________6.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________(时间)孩子们寻找月迹的过程,他们先后寻找到了________等足迹,表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让人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7.按要求完成句子。
(1)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
(仿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8.重点段落品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七)第24课《月迹》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七)第24课《月迹》同步练习D卷姓名: 班级: 成績: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积累运用(共6题;共24分)1. (6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b6船瓜洲。
2. (3分)连一连, 成词语睡.3.(6分)数笔画填空。
“以"共—_____ 画,第2画是________ 组词_________ 。
“没“共_ _____ 画,第5画是________ —,偏旁是____________ O“住“共—_____ 画,第3画是________ —,偏旁是____________ 0“叫"共—_____ 画,最后1画是—_____ ,组词__________ O4. (3 分)(2019三上•汕头期末)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波澜壮阔的一________ 亮晶晶的的掌声默瑣弛.欢蹦乱跳的雾蒙蒙的. 的落菇轻快弛5.(3分)对课题《一面》理解正确的是()A .标题简明、醒目,引人入胜。
B .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在内山书店与鲁迅的“一面之交”。
C .点出了文章的描写重点:“我”所见到的鲁迅的“一面”。
D.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一而”成了“我”的力呈之源,“一面”鼓舞着“我”踏着鲁迅的足迹前进。
6.(3分)按课文《燕子》填空。
才下过几阵・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的柳丝。
的草,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増添了许多生机。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27分)7.(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
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1)任文中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2)片段中划线的“你”指的是°(3)是先想和对方和好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汇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汇总知识点一、我会认组词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嫉:jí (嫉妒、嫉恨、嫉恶)妒:dù(嫉妒、妒火、妒恨)瓷:cí(瓷器、瓷盆、陶瓷)二、多音字累:lé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èi (劳累)屏:bǐn 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三、近义词新鲜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慢慢兴趣兴致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四、反义词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任漂亮一一丑陋争执一一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五、理解词语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我会认组词
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
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
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
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
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
嫉:jí(嫉妒、嫉恨、嫉恶)
妒:dù(嫉妒、妒火、妒恨)
瓷:cí(瓷器、瓷盆、陶瓷)
二、多音字
累:lé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è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
三、近义词
新鲜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
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慢慢兴趣——兴致
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
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
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
四、反义词
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任漂亮一一丑陋
争执一一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
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
五、理解词语
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3.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
4.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5.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比喻成“繁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骨朵儿的细密白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拥有了月亮,就拥有了天空,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记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
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
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院子中间的那棵桂树。
3.后来孩子们又在院子里的什么地方找到了月亮?
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锹刃上找到了。
4.奶奶是一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奶奶对生活充满激情,是一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同时,奶奶也是一一位高明的教育家。
她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外界,探索自然,善于调解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善于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
她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
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神话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孩子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
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美好事物。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我们在院子里盼月亮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上寻月,并发表感慨。
十、课文主题
本文记述了一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也表现出对美,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