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中31个重要问题
第三方检测机构评审常见问题
![第三方检测机构评审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ec21d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5.png)
一、机构与人员
5、 《细则》“第15条”规定:“ 所有人员应经专业技术、 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与管理以及相关法规知识培训,考 核合格,持证上岗。上岗证或合格证应标明准许操作得仪器 设备和检测项目。”
第三方检测机构评审常见问题
一、机构与人员
1、 《细则》“第3条”规定:“有组织机构 框图。标明各组成部门主要职责及相互关系、 负责人姓名和职称。”
存在问题:组织机构框图中未标明各组成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人姓名和职称。
一、机构与人员
2、 《细则》“第6条”规定:“配备与检验工作相 适应得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 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人数不少于5人,其中中级职称 以上人员比例不低于40%。”
2、监督内容:针对检测人员得检测资源满足检测活动得判别能力 和实际操作能力,至少包括:方法选择能力、环境监控能力、设备 操作能力、样品制备能力、检测操作能力等,以及出具得检验报告 得正确性、可靠性。
3、监督有效性:表现在(1)监督员满足资格条件(熟悉检验检测方 法、程序、目得和能够评价检验检测结果);(2)监督员覆盖不同专 业、不同领域,满足人员监督工作需要;(3)制定监督计划;(4)有完 整得监督活动和效果评价记录,并进入人员技术档案;(5)监督结果 作为培训需求,监督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
存在问题:《仪器设备一览表》中缺少以上规 定得若干内容。
三、仪器设备
3、《细则》“第39条”规定:“仪器设备独立建档, 内容包括:仪器名称、惟一性标识、型号规格、出厂 号、制造商名称、仪器购置、验收、调试记录,接收 日期、启用时间、使用说明书(外文说明书需有其操 作部分得中文翻译)、放置地点、历次检定(校准)情 况、自校规程,运行检查、使用、维护(包括计划)、 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https://img.taocdn.com/s3/m/d09b6ec64431b90d6d85c75c.png)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163号令,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发生了这些重要变化当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正处于整合改革的关键时期。
2015年8月1日起,新发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63号令”)代替了运行9年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86号令”),重新构建了资质认定的新制度体系。
如今,新的管理办法已实施3月有余,《质量与认证》杂志也在11月刊关注中,对新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163号令)和《认证机构管理办法》(164号令)做了专题解读。
质量与认证微信(ID:cncete)将选择部分文章进行发布,以飨读者。
015年8月1日起,新发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63号令”)代替了运行9年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86号令”),重新构建了资质认定的新制度体系。
1制度体系更加简练从86号令到163号令,资质认定制度体系的结构更加简单、清晰,变化见附图。
1、从“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到“检验检测机构”163号令中出现了“检验检测机构”的概念,抛弃了86号令中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概念。
163号令指出,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这一解释是行政管理文件的解释方式,并非标准化的术语,但可最大限度地概括、体现资质认定对象的共性属性,从而明确资质认定制度实施的主体和边界。
换言之,检验检测机构是泛指从事检测活动、检验活动(或者两种活动都涉及)的各类技术机构,这些机构如果需要对社会出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应当首先取得资质认定,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2、立法依据中删除《标准化法》和《产品质量法》86号令的立法依据中包括了《计量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和《认证认可条例》等4部法律法规,但在163号令中,只有《计量法》和《认证认可条例》两部。
谈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
![谈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b41d89ec8d376eeaeaa31d2.png)
170 HUANJINGYUFAZHAN▲谈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陆卫国( 上海市崇明区环境监测站,上海 202150 )摘要:资质认定是检验检测机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9月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1],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18年6月编制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征求意见稿)》[2]。
环境监测的质量引起大家的重视,环境监测机构作为检验检测机构中的一员,在生态环境部加强环境标准管理、环境监测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如何解决环境监测站在资质认定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笔者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资质认定;审批制;考核备案制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9-0170-02DOI:10.16647/15-1369/X.2018.09.099Suggestions for the common problems during th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rganizationsLu Weigu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2150,China)Abstract: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work for th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printed by the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RC compiled the consultation paper Supplementary requirements of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June 2018 with the CNCA, which attract the attentions to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author suggests ways to solve the common problems during th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as one of the members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trend of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for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updating method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Key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 approval system; Examination-record system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审查要点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审查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75537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0.png)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审查要点1.资质认定评审的背景和意义资质认定评审是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和资质进行评估,是保障产品质量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资质认定评审,可以有效提高检验检测机构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审查要点2.1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检验检测机构的基础,也是资质认定评审的重要内容。
在审查中需要重点关注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等方面。
只有良好的组织管理,才能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性。
2.2资质认定评审要求资质认定评审要求是检验检测机构必须符合的标准和条件。
在审查过程中,需要对机构是否具备资质认定评审要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验证。
这些要求包括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规范、技术人员的资质和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等方面。
2.3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基础。
在审查中需要对机构的技术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验证,包括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资质、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检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2.4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检验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在审查中需要重点关注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健全、运行有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是否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等方面。
2.5资源保障资源保障是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
在审查中需要对机构的资源保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人力资源、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资金支持等方面。
只有充足的资源保障,才能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审查方法3.1文件审查文件审查是资质认定评审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性的审查方法。
在文件审查中,需要对机构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审核和评估,包括组织管理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技术能力文件、资源保障文件等。
3.2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资质认定评审的重要环节。
在现场检查中,评审人员需要实地查看机构的实验室设施和设备、了解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况、对机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时常见问题的处理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时常见问题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67535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e.png)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时常见问题的处理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时常见问题的处理1. 现场试验/盲样试验结果处理现场试验结果复现性差或者与已知数据明显偏离,应要求实验室分析原因,如属偶然原因,尽可能安排重做试验;否则该项目不予推荐资质认定。
2. 对申请资质认定项目/参数的检测/校准经历要求评审组必须对申请资质认定的各个场所的项目/参数逐个评审,对于初次评审和扩项评审的项目,没有检测/校准经历的项目/参数原则上不予认定;但若可以进行现场试验的项目,在确认现场试验表明实验室检测能力符合要求时方可认定。
监督评审时,可以依据实验室提供的报告/证书(不受年限限制)作为经历确认,但必须关注项目能力涉及要素的变化情况(如:人员变化、设备更新等)。
3. 对除标准方法以外的其它方法的资质认定要求<1>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类:a) 标准方法可以直接选用。
b) 除标准方法以外的其它方法均需经过确认后才能采用;采用时,应明示“非标”方法。
<2> 对标准方法以外的其它方法进行现场评审时,评审组应对所提供的方法确认资料进行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核查,对实验室是否具备非标方法进行检测/校准的能力进行评审,最后作出是否予以资质认定的建议(建议中,应明示“非标”方法)。
并注以说明现场评审时所核查的相关、详细的记录。
4. 涉及能力验证的要求由于能力验证活动具有验证性,所以:<1> 参加了省级及以上的政府机关(或授权)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并获得满意结果的实验室,若实验室的试验人员、环境、试验用仪器设备、资质认定的标准/方法没有变化,且仪器设备在校准周期内且持续确认有效,现场评审时,可免除对该项目的现场试验,即直接确认。
<2> 评审组在现场评审时应关注能力验证和比对结果为不满意和有问题的项目,应:a) 先行安排现场试验。
b) 核查整改报告及采取的纠正措施。
c) 特别注意能力验证结果所涉及的相关要素的评审。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注意事项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2be47f9b0717fd5360cdc9c.png)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注意事项专家组现场评审过程中,评审组长和组员以及省质监局观察员参观时有可能发现的一些问题:1.质量方针是:“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质量目标是:贯彻质量方针,牢记质量宗旨,履行对外承诺,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全员素质,培养一流人才,配备先进设备,营造良好环境,创建本地区高度诚信、最强权威的检测机构。
出具的检测报告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客户满意率96%。
检测公司将质量目标纳入部门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实施跟踪考核。
公正性声明详见质量手册第2页0.2。
2.人员标识:工服、工牌、“参观证”、准备了吗?3.区域标识:受控区、科室名称、样品暂放区、待检区、文件柜等等,多多益善吧。
4.设备标识:这方面的标识要体现唯一性和状态性。
5.样品标识:注意名称、编号、状态等要齐全。
6.试剂标识:注意名称、浓度、配置日期、配制人、有效期(注意)。
7.废物标识:一定要分类标识、存放,如:酸、碱、有毒、有机物(结合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实验细则、标准规范)注意受控章。
8.设备使用保养记录:每次使用前、后;保养计划与记录。
9.环境监控记录:温度、湿度、气压、磁场(和实验相关的环境)。
10.质量监督记录:检测全过程、从样品接收到报告发放(一定要亲自过滤一遍,不可偷懒)。
11.原始记录:检测原始记录、办公室收样登记表等(注意最好别有修改的地方,如有一定按你文件规定的处理)。
12.安全、环保:灭火器、排风扇、气瓶柜、急救箱、冲淋、洗手洗眼器皿等。
13.按5s整理整顿:工作无关的物品一定要清除掉,有关的摆放有序并标识。
2.硬件考核的八种方法和两点注意事项2.1现场试验:实验室自备样品的检测,体现你们实验室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完成从接收样品、检测全过程,到给出完整的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多多演练,如果这方面到时出问题,现场评审就会终止。
2.2盲样测试:评审组带来盲样,按你们演练的过程,一一做来。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值得深思和考虑的问题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值得深思和考虑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9306a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2.png)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值得深思和考虑的问题如今的CMA与CNAS机构对检验检测试验室的认证认可越来越严格,且地方市场监督局不断加大对已通过认证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抽查力度,这些都有效的提升了试验室的力量,但是试验室的问题也在不断的暴露,这都凸显了之前认证认可的不足之处。
首先、对试验室人员要求不够严谨1、对于试验室来说,人员是根本,不管是技术质量负责人、分析员、设备员、资料员、内审员等等,她们都是试验室不行或缺的必要条件。
试验室要有效的运行,离不开每个岗位的相互合作,不少试验室未能明确每个岗位的详细职责,在审核时,也不详细看每个岗位的业绩材料,这就导致许多试验室一人多岗,拖累了试验室的有效运行。
现场评审中大多把精力放在人员的硬条件,比如学历资格,而对其在试验室起到的现实作用往往并不在意,这就无法考核试验室实际运行状况。
2、对于授权签字人的要求,在大部分试验室,授权签字人同时担当着技术负责人或者质量负责人岗位,其应全面统筹试验室的技术质量工作,全面了解并贯彻实施试验室检测工作,但实际状况是评审员对授权签字人的考核重点并不在于检验检测技术,而是在于明确认可规章和法律责任,这样做当然没错,但是把授权签字人的主体职责弱化了,在他同时担当技术和质量负责人的同时,在考核中应当将此作为重点,突出主体责任,重点考核技术关和质量关,只有这个过关了,对认可规章和法律责任的意识关自然就会逐步提升。
其次、对试验室质量监控不够严谨而试验室为了节省成本,简化实际操作,恶补材料的状况也是时有发生,要知道审核都是为了提高试验室效率,而粗糙的审核只会让试验室走下坡路。
殊不知“测”才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心,不仅要能够测,还要测的准,这就需要持续的质量监控,包括对人员力量、设备状态、环境条件、试剂材料、方法标准等的审核验证,但是几乎全部的试验室都做的差强人意,“重业务轻质量”是我们当下面临的囧症。
作为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其本身的质量水平假如不高,那对我们的社会是特别不利的,质量意识肯定要根植于每一家检验检测机构,并且要不断完善。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审查要点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审查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b4fa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9.png)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审查要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是针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旨在确保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科学和规范,保障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审查要点、评审标准、评审程序、评审人员及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审查要点1.管理体系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中,管理体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审查要点。
评审人员将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查,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内部管理制度、文件记录控制、内审、管理评审等方面的情况,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认可标准的要求。
2.技术能力除了管理体系,技术能力也是评审的重要要点。
评审人员将对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设备、实验室条件、检测方法、检测人员的资质和能力等进行审查,以确保其能够进行准确、可靠的检测工作。
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检验检测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资质认定评审的重点内容。
评审人员将详细审查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体系和控制措施,包括样品接收、测试过程管理、数据分析和结果确认等方面,以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技术服务能力在评审中,还将对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评审人员将考察机构的客户反馈情况、服务能力、技术支持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情况,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5.法规依从性法规依从性是评审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审人员将审查检验检测机构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包括资质证明文件的合规性、文件管理、记录保存等方面,以确保其业务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
二、评审标准1.符合性评价评审标准中将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各项要求进行详细说明,包括管理体系、技术能力、质量控制、技术服务能力、法规依从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便评审人员进行具体的评价。
2.风险评估在评审标准中,还将根据各项要求的重要性,对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质量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方面的风险评估,以作为评审人员进行评价的参考依据。
认证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认证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c6a7231a5e9856a5612606e.png)
认证审核常见的典型问题及应对策略体系审核中经常会遇到几个典型的问题:一是比葫芦画瓢从其他企业照搬照抄造成文件不接地气的问题,二是厂房或车间硬件设施先天不足从根本上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问题,三是审核中对方为应付文审、现场审核所进行的书面造假,四是最高管理者对质量体系不重视、对体系的要求、具体内容不了解的问题等等,每每遇到这些问题,面对相关人员的种种理由,外审时审核员往往心知肚明但又不便一语揭穿,内审时内审员却因公司的种种客观原因而无可奈何,被审核方各级人员又为能够通过审核而费尽心机。
如何面对审核中遇到的这几类问题,下面谈一些看法。
一、比葫芦画瓢、克隆文件一些企业在初建体系时,常常借助咨询机构推荐的文件样本,或者从其他公司借阅的模本,拟订自己的质量文件,这些企业有的能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别人的文件制订属于本公司的文件,经反复修改、试行、验证后执行,这种模式当然无可厚非;但个别企业却是在有了这些方便条件下,照搬照抄、简单克隆,甚至将别人的电子文本简单进行名称、岗位的“替换”就成了自己的文件,以至于在进行其后的培训贯标时,文件编制者就不知道一些段落的真正含义,这类文件,往往脱离企业实际,文件不具操作性、适应性,这样的体系即便最终通过了所谓认证审核,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也起不了多少促进作用。
应对措施:作为外审员,一旦发现这类问题应中止审核,并引导企业端正认识,认识到体系标准对企业管理的建设性和突破性,体系文件要全面返工,审核员在此后审核中,要将文件与标准的符合性、贯标培训过程材料及培训效果验证、文件的实用性、有效性作为审核重点。
作为企业内部的审核员,一旦发现这类问题,要将这些问题作为内审输出的重点向最高管理者进行反映,让领导意识到公司体系的建立从认识上、方法上、方向上存在偏差,上层领导需予以关注。
作为公司体系主管部门,这类问题是大多数公司建立体系之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必须从方法上对各部门、流程各环节进行引导,确保文件能够充分体现标准要求、体现管理者诉求、体现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对作业指导书必须体现操作性,必要时文件编制人员要亲自到作业现场按实际操作进行同步描述,确保文件的可操作性、实用有效性。
实验室资质认定中易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资质认定中易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8a3c87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9.png)
实验室资质认定中易存在的问题摘要:总结实验室在接受实验室资质认定时容易忽视的问题,实验室通过加强质量体系管理,不断提升检测能力。
关键词:实验室资质认定;质量要求;能力提升实验室资质认定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们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在参加对外系统检验机构及本系统质检机构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中。
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的19个要素分为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部分。
管理要求有11个要素,下面从11个管理要素方面谈谈实验室在接受资质认定检查时反映出来的问题较多的几个方面。
一、组织组织是评审准则中最重要的要素,它从实验室的法律地位、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如何保证检验工作的客观、公正、检测资源的配置、内部各部门或重要岗位的职责和相互关系,保守国家和客户的秘密以及防止商业贿赂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存在的问题:1.非独立法人性质的实验室缺授权书、最高管理者的任命文件和母体的公正性声明。
2.对多场所的实验室,质量体系未能进行有效的覆盖。
3.对聘用的人员缺聘用人员劳动合同证明。
4.部分重要岗位人员缺本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关键人员未明确代理人。
二、管理体系实验室要建立、实施和维持与自身活动类型范围、工作量、人员状况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的各项管理,是通过管理体系的运行来实现的,建立管理体系并使体系有效运行,在运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验室自身工作不相符。
2.质量目标无法测量和操作。
三、文件控制实验室对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各个环节实施控制和管理,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存在的问题:1.实验室现场使用失效或废止的文件;2.对“受控”理解不到位,废止的标准因客户要求使用需要保留在现场的未明显加以标识;3.合订本中部分标准作废,封面只有一个受控章,其中的作废标准未盖“作废章”。
实验室在资质认定评审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在资质认定评审中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eb8dacb0717fd5360cdc26.png)
2 ) 质量手册章节的编号未与《 实验室资质认定
评审准则》 中各要素 的条 款号一一对 应 , 前 3章的
内容未 按 要求 的概述 ( 包 括 简介 和公 正性 声 明) 、 质 量方 针与 目标 、 术 语 与缩 略 语 进 行 编写 , 内容 凌 乱 , 交待不 明确 。 3 ) 不 重视 作 业 指 导 书 的编 制 。作 业 指 导 书 是
2 0 1 3年第 5期
文章编号 : 1 0 0 5 — 3 3 8 7 ( 2 0 1 3 ) 0 5 — 0 0 4 7 — 4 8
实验室在资质认定评 审中存在的问题
韩永 明
( 内蒙 古 自治 区产 品质 量检验 研究 院 , 呼和 浩特
摘
0 1 0 0 7 0 )
要: 经过近 3 0年 的发展 , 我国实验室资质认定制度不 断完善 , 为实 验室建设起 到重要作用 , 但仍然 存在人员 素质差 、
1 人员素质 差 , 结构不合理
一
导书不 重要 , 甚 至可有 可无 的错觉 , 因而 出现作业 指
些 质 检机 构 特 别 是依 法 注 册 的 中介 机 构 , 总
导书内容不齐全或干脆不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现象 。 4 ) 质量手册 中缺少《 实验 室资质 认定评 审准
则》 中l 9条 特殊 要 求 的 描述 , 如“ 实 验 室 应 制定 和
国计 量 法 》 , 规 定 了对 检 验 机 构 的 考 核 要 求 。 随后
有真正领会和理解《 实验 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内
容, 不具 备独 立编 制 体 系文 件 和组 织 指 导机 构 内部
体系运行 的能力 ; 内审员配备不足 , 缺少培训 , 对资
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a5e22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a.png)
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何解决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呢?这是许多企业在进行认证时面临的难题。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解答。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质量认证审核前,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所有相关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其次,培训员工,使其了解认证的具体要求和流程;最后,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工具,以应对审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二、人员配备在审核过程中,正确的人员配备是至关重要的。
确保企业内部有足够的人员参与审核,并确保这些人员都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还应该选择一名负责人,负责协调和管理整个审核过程。
三、审核标准在准备审核过程中,企业需要了解并熟悉审核标准。
仔细研究相关文件和准则,确保企业的操作符合标准要求。
如果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四、纪律执行在审核过程中,纪律执行是至关重要的。
所有员工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审核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态度和配合,积极响应审核人员的要求。
五、问题处理在审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
企业需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根源,确保不再出现同类型的问题。
六、沟通交流在审核过程中,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需要与审核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问题和意见,确保审核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要与内部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加强协作和配合。
七、报告准备完成审核后,企业需要编写一份详细的审核报告。
报告应该客观、全面地反映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报告应该清晰、简洁,便于相关人员审阅和理解。
八、复核工作完成审核后,企业要及时进行复核工作。
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核查和整改,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复核工作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认证标准。
九、汲取经验在完成认证审核后,企业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提高。
分析审核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
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问题解析与对策
![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问题解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302cb9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0.png)
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问题解析与对策现代社会,质量认证审核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审核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审核准备不充分在进行质量认证审核前,企业需要充分准备相关文件和资料,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文件等。
如果准备不充分,审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洞,导致审核结果不理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企业应提前进行系统全面的内审工作,确保文件资料齐全、完善,以应对审核的挑战。
二、审核人员素质不高审核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审核的结果,如果审核人员水平不高、经验不足,可能会导致审核结果不准确。
企业在选择审核机构时,应该注重审核人员的素质,确保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另外,在审核过程中,企业应主动与审核人员沟通,积极配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三、审核范围不清晰审核范围的定义直接影响到审核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审核范围不清晰,可能会影响审核结果的准确性。
企业在进行审核前,应该明确规定审核的范围和目标,确保审核的重点和重点问题清晰明了。
同时,在审核过程中,企业也要积极配合审核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确保审核的顺利进行。
四、审核时间安排不合理审核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审核时间安排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审核的质量。
企业在安排审核时间时,应考虑到审核的深度和广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审核能够充分展开。
同时,在审核过程中,企业也要提前预留时间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确保审核能够按时完成。
五、审核文件不符合要求审核文件是审核的重要依据,如果审核文件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影响审核的结果。
企业在准备审核文件时,应该仔细查阅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文件内容准确完整。
另外,在审核过程中,企业也要随时更新文件,确保文件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六、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审核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企业应该及时处理并改进。
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问题整理与解决方案
![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问题整理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ca1aa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4.png)
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问题整理与解决方案质量认证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认证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树立企业形象。
然而,在进行质量认证审核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包括理解不到位、材料不全、沟通不畅等。
本文将就质量认证审核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整理,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理解不到位在进行质量认证审核时,有时候企业内部人员对于认证标准和要求理解不到位,导致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规定。
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和教育,让员工全面了解质量认证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提高员工的认知水平和质量意识,从而避免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二、材料不全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材料不全,企业在提交认证材料时往往会出现漏洞或者遗漏,导致审核结果不尽如人意。
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系统,明确每一项认证材料的要求和内容,确保所有需要的资料都能够齐备准确地提交给审核机构,从而提高通过审核的几率。
三、沟通不畅在质量认证审核的过程中,企业和审核机构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以确保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有时候因为沟通不畅,双方之间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或者误解,导致审核工作受阻。
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及时传达,避免因为沟通问题而影响审核工作的进行。
四、人员素质问题在进行质量认证审核时,企业的内部人员素质对于审核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如果企业的内部人员素质不高,可能会影响到审核工作的进行,导致审核结果不理想。
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审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流程规范化在进行质量认证审核的过程中,流程的规范化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企业的审核流程不够规范,可能会影响到审核工作的进行,甚至导致认证结果不符合预期。
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流程和规范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个审核环节都得到妥善处理,避免出现审核流程不畅和结果不理想的情况。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核要点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核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1657be743323968001c926f.png)
2、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制定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输入管理评审。
3、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
4、是否表明最高管理者履行了全面组织管理体系运行和持续满足要求的承诺,包括管理体系变更时,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的证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核要点
顺序
(条款)
检查内容
审核要点
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1.1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是否具有法律地位证明文件,如机构设置批文(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营业执照、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证明、特殊行业的许可证等;
2、是否制定了对所有设备设施的维护计划,并实施。
4.4.3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有计划地实施检定或校准。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采用检定或校准等方式,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并标识其状态。
1、用于检验检测和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相应的检验检测技术要求。
1、是否具有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的场所,包括固定的、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在体系文件中是否表述完整。
2、固定场所和多地点场所的产权是否清晰,有无相关证明文件,租赁房产是否有明确的使用权。
4.3.2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
1、现有的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均有利于检验检测活动的正确实施,是否存在会使结果无效或对所要求的检验检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问题汇总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问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83c30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0.png)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问题汇总《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问题汇总》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益加快,检验检测机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资质认定评审的复杂性,使得一些问题频繁出现。
本文将就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汇总。
首先,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评审标准的不一致性。
不同地区和不同的认证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审标准,这可能导致对同一机构进行资质认定时出现不一致的结果。
这给机构申请者带来了困扰和不确定性。
第二个问题是评审过程的透明度不足。
一些机构在评审过程中缺乏透明度,评审人员的资质和专业能力也难以评估。
这使得申请者能够合理评估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此外,还存在一些机构在评审过程中的不合理要求。
这些要求可能过于苛刻或不符合实际情况,使得申请者很难达到评审的要求。
这给机构申请者带来了额外的时间和经济负担。
另一个问题是评审结果的有效性缺乏保障。
一些机构的评审结果可能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这意味着他们的资质认定可能不能得到广泛承认。
这给申请者和业界带来了困境。
最后,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评审结果的周期过长。
由于评审人员数量不足或审核过程繁琐,一些机构的评审结果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这给申请者和机构运营带来了不必要的延误和损失。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
首先,需要制定统一的评审标准,以确保评审结果的一致性。
其次,加强评审过程的透明度,确保评审人员的资质和专业能力进行合理评估。
同时,也要减少不合理的评审要求,简化审核程序,减轻申请者的负担。
此外,应加强评审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使得认定结果能够被业界广泛认可。
最后,需要加强评审机构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提高评审效率,缩短评审周期。
总之,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申请者和机构都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通过制定统一的评审标准、加强透明度和简化审核程序等措施,我们可以改进评审过程,提高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推动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
实验设备、人员、检测报告30项常见问题汇总
![实验设备、人员、检测报告30项常见问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0037f7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4.png)
实验设备、人员、检测报告30项常见问题
汇总
1.试验室仪器设备的十大问题试验室人员管理存在的十大问题 1、
关键岗位人员无任命文件,职权不明确。
2、检验项目无人员上岗证,力量不确认。
3、各类人员岗位交叉,岗位职责不明确。
4、关键人员无监督方案或记录,监控不到位。
5、技术和管理人员无培训方案或记录,技能不能持续提高。
6、人员技术档案与人事档案混淆,对准则理解不精确。
7、授权鉴字人职称和学历达不到要求,不能担当该职。
8、技术负责人职称学历达不到要求,不能担当该职。
9、检测人员无大型设备操作证,对设备和结果度不利。
10、人员的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跨度太大,必需连续教育和考核。
3试验室检测报告中存在十大问题 1、报告信息量不足,不符合
《准则》要求。
2、报告结论不正确,授权签字人责任不到位。
3、报告数据与原始记录不全都,报告审核人责任不到位。
4、报告无审批签字,报告管理混乱。
5、报告格式多变,不严厉谨慎。
6、报告中加盖的"检验检测专用章"不符合《准则》要求,必需
更换。
7、报告无骑缝章,有报告调换内页的风险。
8、报告或原始记录有不规范的涂改,有作假的可能。
9、分不清检验报告、检测报告、鉴定报告的区分。
10、报告的发送程序执行不严,有涉密风险!。
资质认定中可能出现的奇葩问题
![资质认定中可能出现的奇葩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ec5243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6.png)
资质认定中可能出现的奇葩问题今年三月份接了四家检测公司的实验室资质认定的业务,其中三家还在进行中,有一家是新建评审,已经通过了现场评审,在进行不符合项的整改,其中有一些事情我觉得必须注意的奇葩事项,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第一,方法验证报告要附带实际样品的检测。
这个其实有些公司知道这个流程但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就压根不知道需要这样做。
那么首先我们从标准中来看,RB/T 214中并未明确规定,而就相应的领域来说,以环境的方法验证为例,根据HJ168征求意见稿中包含了9.13和附录E的样品的实际检测,在环境补充要求中第十七条(一)中也规定了选取不少于一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
那么其他的领域不需要进行实际样品检测吗?我们从逻辑上分析,方法验证到底包不包括实际样品的检测?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方法验证?是实验室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去根据标准的规定流程进行样品的检测,相应的参数符合要求,那么如同体系在建立之后要试运行、模拟报告也相对于报告的试运行,方法验证的完整的流程就一定包含对实际样品的检测。
另外一些相关的评审指南更加严苛,如广东省环境检测评审指南中4.5.7注4:'方法验证时,应对适用范围所有类型的样品开展至少一次有检出的实际样品测试,那就需要对适用范围内所有类型的样品进行实际样品检测'。
在评审前两天拿到方法验证报告后,仔细看了一下,结果没有发现相应的采样记录、样品原始记录、谱图等,然后一问,做了实际样品,也留下记录了,但没有写正式的原始记录。
万幸留有记录,本来已经可以再给自己留点时间核查,现在只能把这些时间用来“补”记录了。
第二,没有对相关的区域进行隔离。
这个分为几类,一类是办公区域和实验室区域的隔离,另外是前处理区域和仪器检测的隔离,还有是不同领域之间的区域隔离,也要考虑化学和微生物检测区域的隔离。
首先第一种,办公区域,报告编制区域,客户接待区域,交接样品区域都应该与实验室分开。
办公区客户随便参观一下,实验室因为涉及到安全、资料是否泄密等必须有授权的人陪同客户进行参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中31个重要问题
1.人员档案
每人一份独立档案,要有基本情况登记表、学历证书、培训记录、培训证书、所发表的论文以及职称证书和单位授权的上岗证。
2.设备档案目录
设备档案目录所包含的信息: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精确度、设备管理编号、采购时间、仪器编号、采购金额、放置地点、保管人员、使用状态等。
3.设备检定/校准计划
所包含的信息:设备名称、管理编号、仪器编号、规格型号、检校参数、溯源单位、周期、拟溯源时间、设备管理人员、放置地点。
4.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要单独整理,做到一个设备一个档案,内容包括:设备验收记录、维修记录、操作规程、企业提供的说明书合格证、检定证书。
外加制定一个明细的目录表格,让查阅的人员对档案内容一目了然。
5.内审
内审每年一次,必须覆盖实验室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规格环节,也就是要覆盖通用要求的全部要素。
内审要有计划,有实施和内审报告和所查出问题的整改报告(或纠正措施)。
6.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12个月一次,对整个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评审,内容要翔实。
7.监督员记录
8.试剂等消耗品采购计划
单独制定一个年度采购计划,说明采购的主要用途以及采购的金额,后附所采购物品的清单,包括一些重要的参数和单价。
9.样品登记台帐
每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就不多说了。
10.退样通知书和退样记录
自己根据情况进行记录。
有被通知企业的名称、电话和联系人,退样数量等信息就行。
11.样品室环境温度控制记录
12.标准溶液配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控制记录
单独的记录,写在检验原始记录中的不能算。
13.试剂验收记录
试剂的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以及应注意的警示说明等存档。
14.标准物质台帐
标准物质证书,领用等设立单独的台帐做详细记录就可。
15.供应商的评价以及资质
对多家供应商进行评价,对其相关资质进行审核,要有记录。
16.合同评审
对客户的委托进行合同评审。
另外对特别要有的合同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涉及:检验方法,检验仪器设备,人员,环境等能否满足顾客的要求。
17.仪器设备期间核查
在两个检定周期之间对使用频繁,容易损坏和精密的仪器制定期间核查计划。
并落实制作期间核查记录,使用的方法、参加的人员等信息要求详细记录核查的结果。
18.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等同于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一定要做。
具体怎么做,本版块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很细致的,大家参照着来就一定行。
19.年度人员培训计划
年度人员培训计划要细致,要有学习内容,学习人员名单,考核成绩和年终小结。
20.新上项目的考核材料
如果你们是扩产品了,对投资较大的产品检验的投资要有风险评估、项目论证、采购评审等相关材料。
21.有毒有害物质
对有毒有害物质的保管、使用要有详细的记录。
22.客户的投诉记录
对检验报告延期,数据处理上的偏差等客户抱怨、申诉和投诉,要有记录档案在册,像这样的抱怨在日常工作中会有很多的,我们一般都忽略了,这是错误的。
应该如实记录客户的抱怨、实验室的处理方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内容存档,并将相关的问题应在内审和管理评审中体现出来。
23.对上级下达定检计划的分解
按照定检计划的要求进行实施,具体分解到企业、实施人员、实施时间等。
24.年度能力验证计划、比对计划以及实施汇总小结
实验室可以参加国家认监委的能力验证项目,也可以制定一些比对试验计划,形式多样,要涉及的人员,设备,不同种类的方法等,将所有的报告存档并进行小结以便改进。
25.采购合同将采购合同存档,便于查询
26.实验室相关资质档案
实验室成立的文件、法人授权证书,上次评审后通过的授权项目表、法人证书、代码证书、实验室资质证书。
(上报材料时用)
27.《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应该是新版的
上报材料时候要两份。
现场考核要一份查阅。
28.实验室内部相关人员的任命文件
比如:监督员、内审员、仪器设备操作授权等
29.标准溶液空白图谱要附到检验报告上并标注最小检出限。
30.所有涉及到的标准文本的查新报告
申报材料时候作为附件上报一份,现场考核要查阅一份。
31.所有标准文本的标准变更表
以前认证的产品名称/参数名称、原来标准名称、变更后的名称、变更后的标准号以及变更内容。
这项工作很繁琐的,首先要有所有变更后的标准文本,然后按照标准文本的前言说明的变更内容进行录入。
申报材料时候要有,现场考核要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