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近代史纲要共50页
近代史第七章
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三大战役
1947年,解放区的翻身农民纷纷把 自己的子弟送来参加人民解放军。
七、国民党政权全面危机与国统区反蒋第二条 战线的形成
■国民党政权全面危机的表现
军事危机:士气低落,军心厌战,战场上不断溃败。 政治危机: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民心严重丧失。 经济危机:1.恶性通货膨胀,物价疯狂上涨;
周恩来代表共产党致词表示:
“十八年内战惨痛的经验,人民的痛苦,使我们今天
在先烈的昭示下,在中山先生遗像之前,应痛下决心,不
仅在今天下令停战,而且要永远使中国不再发生内战”。 “政治协商会议,就要请各党代表及社会贤达,一起来订
出如何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的方
案,并在此过渡期中,我们提议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之上, 实现各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合作的举国一致的政府。” 要“去掉一切落伍陈腐和不合时宜的制度和办法,信赖人 民,依靠人民,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
2.战略进攻阶段:1947.6——1948.9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主力12万人强度黄河,发 动鲁西南战役,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1948.9.16-24,粟裕、谭震林率华东野战军发动 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随后组织的三大战 役,歼敌154万。
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国民党政 府代表张群签署的《关于停 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
蒋介石在开幕词中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要真诚坦白,树立民主的楷模。在巩固国本的共 同认识之下,都能充分坦白地提出主张,不必有所隐讳或 保留。……唯有坦白,才见得真诚。也唯有牺牲成见,择 善而从,才能成立合理而有益的决议。二要大公无私,顾 全国家的利益。在国家民族整个利益之前,所有党派或个 人部分的成见,应无不可以牺牲,无不可以让步。为了成 立有效的决议,有时候撤销我们的提案,比之坚持我们的 主张,更有伟大的价值。三要高瞻远瞩,正视国家的前途。 要开辟建国的前途,促使我们国家的进步,而决不可以使 国家停滞在百事落后的地位,甚而至于造成国家的退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 政及其奉行的内战政策,再一次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 《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 • 《和平建国纲领》 • 《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
• 《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
• 《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
关于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协协议规定,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 成立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委员的一半由国民党以外的人 士充任。改组后的政府为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到实施宪政的过 渡时期的政府,负有召集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的任务。 会议通过的宪法草案规定,立法院为相当于议会的最高国家 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行政院为最高行政机关,并对 立法院负责;立法院对行政院全体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提 请总统解散立法院。中央政权的这种体制相当于英国、法国的议 会制和内阁制。这对于蒋介石的独裁政体是一种限制。 宪法草案又规定,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 位,省长民选,省可以制定省宪等。这对于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存 在也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保障。
中国这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 的决定胜负的斗争,构成了解放战 争时期的基本内容。
2、战后和平建国的努力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翘首 望治,期待和平统一。国共两党 之间能否相忍为国、和衷共济, 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美国纽约华侨举行和平民主大游行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中国人民饱经战乱,有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
“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 国,……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国民党。”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 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 才能达到我们的任务。”
—— 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 1945 年 5 月)上的讲话。 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58 页 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方针又使战后中国充满了内战的危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7章
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抗战胜利 后的形势也有清醒的认识。中共中央认为,无论如何,在 当时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
1、由于和平、民主、团结是战后人民的愿望。经过多年 战争,人民迫切要求和平,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医治战 争创伤,建设新中国。作为人民利益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就 应当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2、由于蒋介石的内战部署一时难以完成,党和全国人民 有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局面。即使是暂时的和平,也应该积 极争取,这对于需要作应变准备的革命力量来说,也是有 利的。 3、通过和平谈判,可以使全国人民看清楚国民党反动派 究竟是真要和平民主,还是在这个幌子下实行独裁内战, 这对于提高人民的革命觉悟有很大作用。即使和平不能实 现,我们也可以通过谈判延缓全国内战的爆发,使解放区 军民争得更多时间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合 作,共同向国民党统治集团进行了有 力的斗争,成为打击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 地支持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及原因
各民主党派前进的过程,并不是一帆 风顺的。中国的民主党派并不是单一阶级 的政党,正如周恩来所说,“其组织成份 又常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一直包含到 进步分子”,“而其中政治倾向又从君主 立宪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因此, 它们前进的过程不能不是同自身内部的某 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且逐步克服这些错 误倾向的过程。
(三)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相继公开宣告, 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明 确地站到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这是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第七章本帖被自考人设置为精华(2008-11-29)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1、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建国方案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其建国方案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
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
(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按照政协决议,真正的国民大会, 应当是在全国停止战争的和平环境 中,由改组后的民族联合政府召开。 1946年“国大”是蒋介石一手包办 的,是伪“国大”
刺的蒋选 此漫介举 次画石总一 选《被统九 举二选、四 。十为副八 年主总年 江席统, 湖。的国 独图“民 脚为国党 戏时民政 》人大府 以所会召 讽画”开 。
党派名称
中国国民党
人 数
8
中国共产党
民主同盟
7
9 5 9
青年党
无党派人士
1946年1月 重庆 由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共产党的努力,民 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 于人民的协议: 改组国民政府
召开国民大会
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整编全国军队
பைடு நூலகம்制定宪法
党中央准备迁到淮安
1945年“双十协定”签订后,一生致力于 国共合作的张治中将军十分高兴。他第三次 到延安时对毛泽东说,润之先生,现在国共 合作和平建国了,你就要到国民政府里去任 职了,因此,你们的党中央应该迁到南京去。 毛泽东笑着回答说,听说南京那里夏天太热, 我怕不习惯,我想迁到恩来的家乡淮安去, 开会就到南京去,平常就住在淮安。
党派名称
中国致公党
成立时间
1925年10月
成立地点
美国旧金山 上海 重庆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民主同盟
1930年 8月
1941年 10月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45年 12月
1945年 12月 1946年 5月 1947年 11月 1948年 1月
重庆
上海 重庆 香港 香港
天津学生反饥饿、反内战游行
1946年12月31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暴 游行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
23.8%
76.2% 23% 77% 28.6% 71.4%
城市(座)
敌方 我方
人口(人)
敌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在 美帝国主义指挥下的反革 命、反人民的性质。 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 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 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 “我们必须打 败蒋介石,而 且能够打败蒋 介石”。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三军挺进三军挺进两翼牵制承德承德沈阳辽源长春吉林通化四平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外蒙苦察哈尔独特的军事形势进攻方式青岛开封郑县郑州南京济南西安沙家店延安上海杭州合肥武昌九江江汉口沙土集羊山集石家庄晋冀鲁豫天津北平北京清苑保定察天水宝鸡南阳襄阳太原西柏坡清风店河北包头张家口大连1948年4月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1948年4月解放军总部迁驻1947年11月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晋冀东海黄海渤海山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陕西长黄河徐州解放军进攻方向国民党军队逃跑方向解放区解放军歼敌地点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人民的包围中2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两手策略的原因
一是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 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二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 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三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 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图片为毛泽 东赴重庆谈 判时向送行 的人们告别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图为毛泽东 与美国记者 安娜.路易 斯.斯特朗 谈话的地点
《纲要》第七章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一)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1、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2、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二)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 同纲领》制定
1、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召开
(1)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2)会议通过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 央人民政府及领导人员。
2、1949年9月30日,一届政协会议闭幕,建 国筹备工作胜利完成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1、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2、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 3、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
(二)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 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 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一)国民党陷入危机的原因
1、国民党政府和官员们贪污腐败 2、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人民意愿 3、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拒绝实施社会改革 4、国民党投靠美帝国主义,具有明显反民族性 质 (二)学生运动的高涨 一二一运动、一二三零运动、五二零运动、 “三反”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采取 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一)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二)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三)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格局形成
1.1948年4月30日,中国中央的五 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政协,成 立民主联合政府。 2.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领导 人等发表《对时局的宣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第七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1、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 之命运的较量?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 国方案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随着新中国的诞生,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 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 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第七章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5、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 产党的建国主张的?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 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 阶级的联盟。 (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 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第七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3、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由台湾省爱国人士发起。 以上六个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1947年2月3日,由原中华民族解 放行动委员会(其前身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而来。 领导人:章伯钧。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 1925年10月成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七章_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二条战线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政治上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假和平、
真内战的面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根基。
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
影响,逐步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战略思想深入人
心,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
放区的武装斗争。
第三,在军事上牵制了国民党部分军队的兵 力,使之不能全部投入前线作战,直接配合了军 事战线的作战,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第四,为输送干部支援解放战争,配合人民 军队接管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第二条战线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执 政的借鉴。
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敌人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 解放区。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 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率领西 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同敌人周旋。 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 战役胜利,歼灭敌军3万多人,从而粉碎了敌 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在山东战场上,陈毅等指挥的华东解放军发动 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整编 七十四师,给国民党以沉重打击。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在独特的形势中以 独特的方式展开。 所谓“独特形势”,捉住战机果断地从战略防御转 入战略进攻,并取得巨大成功。 所谓“独特方式”,即担任战略进攻任务的人民解 放军主力,采取了不要后方,不是正面稳步推进,而 是千里跃进的方式;外线作战和内线作战同时并存, 密切配合,在战略上双方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报告.pptx
1941年3月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1945年12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三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1945年12月 1947年2月 1947年5月 1946年5月
领导
宋庆龄 李济深 黄炎培 张澜 黄炎培 胡厥文 马叙伦 章伯钧 李济深 许德珩
优选
23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优选
1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张治中等合影
优选
2
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1)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战的方针没变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
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 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蒋介石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2)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基本目标:推动建立一个统
一的亲美政府;短期目标是“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 国”。
优选
3
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 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 去。因此我们就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 敌人来做守备队,直到我们能将国民党的军队空 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海港为止。因此, 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 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 并开进海港,我们便将他们送回日本。这种利用 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 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杜鲁门回忆录》
歇金 浦沙 ,,
裁 ,
主 ,
悼 李
反为 公
— ——
宋 庆 龄
愧允 无有 巨大 笔名 志光 功宇 勋宙 。;
周 恩 来 、 邓 颖 超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七章
1.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 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在国内,经过抗战的锻炼,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 民主革命的规律有了基本统一的认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 高度的团结。 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 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老路。
美国
控制中国,是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的基本的目标,在于推动建 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其短期目标,首先是“避免 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其 目的:一是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二是诱使 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三是如果谈判 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 美国扶持蒋介石政府的目的:一是为了让蒋介石政府成为它在亚洲的主 要支持者,以此稳定它的亚洲战线;二是从“遏制苏联”这个总的战略考虑 和反对人民革命的一贯立场出发,担心“一个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将在政治、 经济和军事上和苏联结成紧密的联盟”,担心中国革命的胜利会对整个亚洲 发生深刻的影响;三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即为了便于使 战后的中国成为它倾销商品、获取廉价原料和进行自由投资的场所。 美国当时的主要方法是:一方面,要求国民党政府实行某种程度的改革, 包括搞一点形式上的民主,以争取中间派的同情和支持,尤其是诱使或迫使 共产党交出军队,实现中国在国民党领导下的“统一”;另一方面,通过给 予经济、政治、军备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最大可能 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 立法院为相当于议会的最高国家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 行政院为最高行政机关,并对立法院负责 • 立法院对行政院全体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提请总统解散立
法院 • 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可以制
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 1948.9 毛泽东论述新中国的国体即政权阶级性
• 1949.3 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1. 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2. 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
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 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 政治纲领共同基础: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 民主党派在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上与共产党站在一起,反对国民 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
• 民主党派积极参加和支持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 斗争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积极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1947
365 280 174
1948
国民党总兵力 国民党正规军 解放军兵力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合计
战役时间 历时天数
1948.9.12- 52 11.2 1948.11.6- 66 1949.1.10
1948.11.29- 64 1949.1.31
领导人 林彪、罗荣桓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 社会根源和群众基础: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 •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国际无产阶级和群众的支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7章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1考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传统的欧洲中心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逐步形成了两个阵营的对立。
(3)这一格局对战后中国有重大影响:这一格局下,美国确立扶蒋反共政策。
(战后初期,主要体现为力促国民党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
当此手段不成,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2考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渴望国内和平、民主、团结。
(2)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这就使得中国仍面临两种不同命运和不同前途的尖锐斗争。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综合运用)(论述)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从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第七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45年8月28 日下午3:37,毛 泽东、周恩来和 王若飞在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政 治部部长张治中、 美国驻华大使赫 尔利的陪同下, 从延安飞抵重庆。
美国政府权衡 再三,最终选择了 第三种方式。 1945年12月, 美国五星上将马歇 尔被任为总统特使, 前往中国调停国共 关系。
抗战胜利后,苏联政府对华政策的长期目 标是:帮助共产党发展并最终夺取政权;短 期目标是:拉住蒋介石政府,不让它成为美 国对付苏联的工具。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 苏联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 友好同盟条约》。
1.1947 年 10 月 10 日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总部发表宣言, 提出一个鼓舞全国 军民斗志的口号— —“ 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
2.“十二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 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会议 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军事、政治、经济纲领和 各项具体政策,提出:军事上,坚持以‚集中优 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核心的10大军事 原则;政治上,联合工农商学兵各被压迫阶级、 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 侨和其它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 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
中国人民热切盼望建 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 国。 但是,前进的道路 并不平坦。当时,影响 中国政局发展的主要国 际因素是美国和苏联的 对华政策,而影响中国 走向和平民主的最大障 碍是蒋介石政府的独裁 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尚德机构学术中心主讲老师:程真真关键词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关键词辛亥革命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2、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3、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
A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和平谈判B谈和目的不能实现时,帮助国民党打败中共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高涨2、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代表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已经证实行不通)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
第三种建国方案的内容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近代史纲要,第七章,ppt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2、济危机 2、学生运动的高涨
3、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 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 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经严 重丧失人心。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失去民心, 主要是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 修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 人民的内战政策。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 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 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 表明他们自愿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 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的专政的新生活
•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 民革 • 民盟 • 民建 • 民进 • 第三党 • 中国致公党 • 九三学社 • 台盟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 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 独裁。在这些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 它们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 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创建人民民主的 专政的新生活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 战争
•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第七章
从争取和平民主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到进行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中共提出“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
“必须”:蒋介石发动的是反对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独 立和人民的彻底解放,必须打败蒋介石。 “能够”: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及美国支持是短 暂的,与人民为敌是长期的;中共领导的解放战 争是爱国的正义的,是受人民拥护的,因此能够 打败蒋介石。
课堂作业:
1.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1947年2月下旬,国民党 限期中共驻南京、上海、 重庆的代表全部撤退。
和谈之门全 部关闭,国 共关系彻底 破裂。
内战爆发初期 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430 : 127 =?
飞机十坦克十大炮十美元:步枪十手榴弹十小米十0=?
中华民国政府:延安边区政府= ?
蒋介石十杜鲁门:毛泽东十0 =?
是最基本、最 核心的内容。
国歌 国旗 国都 外交政策
国体 政体 组织制度 民族制度
经济政策
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主 要 原 因 1.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3.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
基 本 经 验
1.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了党的建设。
毛泽东告别延安
1945.8.28毛泽东乘飞机抵达重庆
(一)不得于现在政府 法统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 题。 (二)不得分期或局部 解决,必须现时整个解决 一切问题。 (三)归结于政令、军 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 须以此为中心也。 ——1945年8月29日蒋 介石拟定谈判三原则。
蒋介石的“一石三鸟”之计: 其一,争取时间,调兵遣将; 其二,欺骗人民,获得支持; 其三,制造借口,推卸责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课件第七章
互动频率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 率和效果,包括回答问题 和小组讨论等。
互动质量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深 度和思考,是否能够引发 其他同学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反馈与评价
STEP 01
问卷调查
STEP 02
个别访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 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 学课件第七章
制作:xxx 2024-01-12
• 引言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资源 • 课后作业与要求 • 教学效果评估
目录
Part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促使中国先进分子寻求救国之道。
Part
02
教学内容
章节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史实,掌握相关历 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情况。
本章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 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 物,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成绩分布
分析本章节期末考试的成绩分布, 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和优秀率 。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难点
如何评价和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及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
发展脉络和基本史实。
解决办法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 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 评价和分析历史的方法,提高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
3. 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1946年下关惨案
▲ 1947年抢米风潮
▲ 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组员:彭前 钟超
一、全国解放区战争的胜利发展
1.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 皖,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主力挺进中原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 号
(1)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政策—“五四”指示
第二阶段: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 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 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有三分之 二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 第三阶段: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 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 纲》,明确规定平分土地,在解放区掀起土地 改革的热潮。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 部会议上系统阐明了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 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 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 全中国”的口号
(2) 1947年12月杨家沟会议,制定
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 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是如何 发展变化的?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大致 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五四指示》 前,继续延续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