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侨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澳台侨2017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古代史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文化遗址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氏族公社全过程的是
A 山顶洞人遗址
B 河姆渡氏族遗址
C 半坡氏族遗址
D 大汶口文化遗址
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3.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 由官府控制
B 不受官府的干预
C 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 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 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6.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A 推行郡县制
B 颁布全国通行的法律
C 设置刺史监察地方行政
D 统一度量衡与货币
7.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吸取秦亡教训
B 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 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8.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 实行刺史制度
B 设置西域都护
C 实行察举制
D 颁布“推恩令”
9.下列事件中,没有中原王朝皇帝直接参与的是
A 白登之围
B 淝水之战
C 靖康之变
D 土木之变
10.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强化君主集权
C 分割宰相权力
D 利于集思广益
1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人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 东汉
B 曹魏
C 唐朝
D 北宋
12.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
A 派文臣做知州
B 各州设通判
C 设立转运使
D 设立布政使
14.下列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中,发生在宋代的是
A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
B 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
C 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
D 引进玉米和甘薯
15.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御史台④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
A 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
B 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 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D 废丞相制、设立三司
17.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 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 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D 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8.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 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 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D 在考试方法上开始旁行糊名法
19.具有兵农合一特点的制度是
①府兵制②均田制③猛安谋克制④八旗制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20.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一条鞭法”实行赋税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 “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 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1.阅读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寒时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畜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9分)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