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病诊疗方案
鼓胀及诊治
初起腹部胀大但按之尚柔软,逐渐坚硬, 脐心突起,四肢消瘦。
若水液潴留亦可见四肢浮肿。
若肝睥血瘀者,可见腹部脉络暴露,颈 部、胸部出现血痣或血缕以及吐血、衄血。 湿热互结者可出现两目发黄及全身发黄。
二、症候特征 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
有时可见双下肢浮肿,颈、胸部出现血 痣。
• 腹胀大 • 双下肢浮肿
初、中期为肝郁脾虚,累及于肾,气血 水互结。
晚期水湿之邪,郁久化热,内扰心神, 引动肝风,卒生神昏、痉厥、出血等危象。
腹部膨隆,脐突皮光,嗳气或矢气则舒, 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为“气鼓”;
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 为“水鼓”;
胀病日久,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内有 瘕积,按之胀满疼痛,而颈部可见赤丝血 缕,为“血鼓”。
辨证论治
(3)水热蕴结证 主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
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 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 脉象弦数。
病机:湿热壅盛,蕴结中焦,浊水内停。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代表方:中满分消饮合茵陈蒿汤加减
水热蕴结证
湿热互结,水浊停聚 ------ 腹大坚满,*腹胀急, 疼痛拒按
苔白腻,脉弦 ---- 肝失条达,湿阻中焦之象
柴胡疏肝汤 合 胃苓汤 柴胡疏肝汤: 陈皮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甘草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 肝气郁滞证 平胃散: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 湿滞脾胃证 五苓散: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 水湿内停证 方中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 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健脾利湿; 桂枝辛温通阳,助膀胱之气化而增强利水之力; 苍术、陈皮、厚朴行湿散满。
鼓胀治疗八法
鼓胀治疗八法沈舒文爱人知人 2022-04-06 07:48鼓胀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皮青筋暴露,胁下疼痛或有肿块为特征。
鼓胀常用治法可归纳为8种。
治法述要鼓胀一病,远在商代甲骨文就有以“蛊”命名的记载,其治法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内经》中首先提出“下之则胀已”、“中满者泻之于内”等治疗法则,设方鸡矢醴治疗鼓胀。
与此同时,还提出了“无问虚实,工在疾泻”的针刺疗法。
由此看来,《内经》治疗鼓胀主开攻伐泻下一法门,另外,“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治厥阴,“调其中气,使之和平”等论述,为后来泄热及补脾调气等治法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
汉代张仲景在实践中认识到鼓胀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奠定了后世治疗鼓胀的病机学基础,在治法上尤强调用下法,“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可下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对黄疸日久转为鼓胀创制除湿散瘀之硝石矾石散,其方之立意对清代鼓胀“气血水”病机理论的提出不无启迪。
此外,仲景创造的己椒苈黄丸、枳术丸、防己茯苓汤等方俱为后世治疗鼓胀所袭用。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七八百年间对鼓胀的治疗基本是宗奉《内经》下之一法为准绳,主开攻逐水饮法门,这一点从葛洪用巴豆治水蛊及孙思邈所谓“世有拙医见患蛊胀者……以水病治之,延日服水药,经五十余日望得痊愈,日复增加,奄至殒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蛊毒》)之论可获得佐证。
此外,葛洪的放腹水疗法在鼓胀治法中也占了一席之地。
宋金元时期,医家们认识到单一下法不能驾驭鼓胀的治疗,于是便另辟治疗门径。
如刘河间治鼓胀从热立论,创制的三花神佑丸弥补了汉后下法制方之不足,同时也注意到“脏寒生满病”,拟方吴茱萸汤以温化胃肠寒凝。
张从正对本病主张用攻下法,方用舟车丸、濬川散、禹功丸,在医案中每用吐法取捷效。
东垣提出脾胃气虚及寒胀多热胀少的论点,对中满腹胀主张辛热散之,以苦泻之,淡渗利之,使上下分消其湿,从而使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中满分消一法跻身于鼓胀治疗法门。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出版)[1],《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2]拟定。
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主症。
初期腹部作胀,食后尤甚,叩之如鼓。
继之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出。
常伴有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表现,可见皮肤、巩膜黄染、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等。
腹部超声检查可见腹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3]、《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4]拟定。
(1)临床诊断①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②肝硬化患者近期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或原有症状加重,或新近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少尿等表现。
查体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腹部膨隆等,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患者腹腔内液体>1000ml,若阴性则不能排除腹水;③肝硬化影像学诊断:超声可以确定有无腹水及腹水量,初步判断来源、位置(肠间隙、下腹部等)以及作为穿刺定位。
其次包括腹部CT和MRI检查;(2)腹水的分级标准临床上根据腹水的量可分为1级(少量)、2级(中量)、3级(大量)。
1级或少量腹水: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的腹水,患者一般无腹胀的表现,查体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下腹水位于各个间隙,深度<3cm;2级或中量腹水:患者常有中度腹胀和对称性腹部隆起,查体移动性浊音阴/阳性;超声下腹水淹没肠管,但尚未跨过中腹,深度3~10cm;3级或大量腹水:患者腹胀明显,查体移动性浊音阳性,可有腹部膨隆甚至脐疝形成;超声下腹水占据全腹腔,中腹部被腹水填满,深度>10cm。
(3)腹水的分型标准:根据腹水量、对利尿药物治疗应答反应、肾功能及伴随全身疾病的情况,临床上大致可将腹水分为普通型肝硬化腹水和顽固(难治)型肝硬化腹水。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肝病科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多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虫毒感染或黄疸、积聚病后续发所致。
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腹中而致。
初起损在肝脾,迁延日久,可由气及血,且瘀血亦可化水,使水湿更盛;晚期及肾,正气亏虚,气、血、水相互交结,则神昏、痉厥、出血等变症丛生。
根据本病表现,现代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属本病范畴,包括血吸虫性、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
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体,当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
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门脉高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淋巴液形成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等。
腹水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慢性肝病自然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提示肝硬化失代偿、预后不良。
初次出现的腹水经治疗较易恢复,但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腹水治疗困难。
一疾病诊断:(一)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指南》(ZYYXH/133-2008)(1)主症:腹部胀满如鼓,皮肤绷紧,叩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
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鼻衄齿衄,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常见体征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
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明确的肝硬化病史及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常见病因有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与血吸虫肝病等,其他病因有酒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毒物或药物性损肝伤、胆汁淤积、代谢性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大便溏薄或便秘、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 少量腹水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餐后腹胀。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
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
多因黄疽、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1.肝硬化诊断:包括慢性肝脏疾病病史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据。
2.腹水(2~3级)的定义:2级腹水指可见明显对称性腹部膨隆的中量腹水;3级腹水指可见显著腹部膨隆的大量或严重腹水。
(三)证候诊断1.气滞水停证:腹大坚满,叩之如鼓,两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3.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
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鼓胀病中医临床路径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免疫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1-2 级)的患者。
一、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 编码: K74+R18)(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中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气滞湿阻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肝脾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1-2 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和肝硬化腹水(1-2 级)(ICD-10 编码:K74+R18)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3)便常规+潜血(4)凝血功能(5)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6)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7)血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8)血糖(9)心电图(10)胸部X线片(11)肝胆脾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氨、HBV-DNA 或H CV-RNA 定量、肝胆脾C T 或M RI 平扫+增强等。
范绍荣主任医师治鼓胀病案一则
1g生地 1g虎 杖 1g桃 仁 1g桔梗 。g 白术 3g 白 2 2 2 0 1 0 0
芍 3g六月雪 1g 0 5 上方进药 1 剂 , 5 患者经治后小便 通利 。
【王 3 华 范 】 建民 盒匮墨略导 M. 呙 . 谚【】 北摩; 军医出 丰20 版辛; 8 0:
14 8 .:
腹胀减轻, 腹围明显缩小 , 纳食增加 , 下肢浮肿减轻 , 脉象较 前和缓有力 。守方佐入破血消瘀之品, 调治 1 月余 , 腹水告
愈。
哳】 : 现代医学认为, 肝硬化腹水是由肝炎、 酒精等多
种原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肝脏慢性 、 进行性 、 弥漫性损 害, 腹水多为肝硬化 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 通
使膀胱气化得 以运行 , 水得气化 , 则小便通利, 此即“ 提壶揭
师、 安徽省 中任委员 、 安徽 省杰 出青 年中医 、 马鞍山市优秀专家 , 行
医三十余年 , 熟读经典之外 , 注重现代医学研究 与中医的结
合运用 , 主张“ 西医断病 , 中医治病 , 中西并重 ” 今将其治 。
参考文献 。 。 【 清・ 光 辑, 农本草经【】 : 1 顾观 】 神 I' 学苑出版 g0:9 I 非事 { 社 0 l 04 王 华范建民. 金犀霹略导 M. 京: 军医出版 20 读[】E 民 j 社, 8 0}
3 9 一
茅根 3 g泽 兰 1g 猪 苓 3g泽泻 1g生草 6 川牛 膝 0 0 0 0 g
常伴有食欲不振 心欲吐 、 恶 精神萎靡 、 面色萎黄等。 中医据 其腹部鼓胀命名 为“ 臌胀 ” 。范师认为, 肝病 日久而成臌胀 。
在于肝病及脾 , 脾虚运化失调, 水湿 内停 , 湿与瘀互结而成 。 当属本虚标实 。 治疗时遵仲景“ 见肝之病 , 知肝传脾 , 当先实 脾” 之要 旨, 重用参 、 、 、 芪 术 草补脾益气 、 培土以荣 木, 健脾 以护肝 。 此处以太子参入 药而不用党参 , 因此病宜补不宜 是
64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
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
多因黄疽、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1.肝硬化诊断:包括慢性肝脏疾病病史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据。
2.腹水(2~3级)的定义:2级腹水指可见明显对称性腹部膨隆的中量腹水;3级腹水指可见显著腹部膨隆的大量或严重腹水。
(三)证候诊断1.气滞水停证:腹大坚满,叩之如鼓,两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3.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
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鼓胀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2008
鼓胀中西医诊疗方案2008【病名】一、中医病名;鼓胀二、西医病名:(各种原因)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诊断依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5版)(一)本病相当中医于中医的“积聚”、“鼓胀”范畴。
(二)腹内结块,或胀或痛。
腹部臌胀如鼓,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中医辨证分型】(一)气滞湿阻[主证]: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痛,纳差嗳气,食后作胀,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缓。
[ 证候分析]:因情肝气郁滞,脾运不健,湿阻中焦,浊气充塞,故腹胀不坚。
肝失条达,络气痹阻,故胁下胀满疼痛。
气滞中阻,脾胃运化失职,故食少易胀,嗳气不适。
气壅湿阻,水道不利,故小便短少。
苔白腻,脉弦缓为肝郁湿阻之象。
(二)肝脾血瘀:[主证]: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黑,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脉细涩。
[证候分析]:瘀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隧道不通,致水气内聚,,故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
瘀蕴阻下焦,病邪日深,入肾则面色黯黑,入血则面颈胸臂见血痔,手掌赤痕,唇色紫黯褐。
水浊聚而不行,则口渴不欲饮。
大便色黑,乃阴络之血外溢。
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乃血瘀停之征。
(三)脾肾阳虚:[主证]:面色晦暗,神倦体怠,畏寒肢冷,胁肋胀痛,下肢浮肿,腹部胀满,按之不坚,便溏,舌质淡,苔薄自,脉弦细弱。
[证候分析]:由于脾之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水谷之精微不能输布以奉养他脏,浊阴不降,水湿不能转输以排泄体外,病延日久,肝脾日虚,进而累及肾脏亦虚,肾阳虚,无以温养脾土,使脾阳愈虚,而形成本证。
脾肾阳气不足,阳气不能敷布于内外,故神倦体怠,畏寒肢冷。
若水湿下注则下肢浮肿,肝失条达,阻于胁络,故见胁肋胀痛。
脾胃不健,故面色晦暗。
肝脾不和,气滞湿阻,水寒之气不行,故腹部胀满,按之不坚。
肾阳不足,积液不行,故便溏。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弱,均为脾肾阳虚,内有瘀血之象。
(四)肝肾阴虚:[主证]:面色枯槁,消瘦乏力,两颧泛红,口干苦,心中烦燥,手足心热,低热持续,鼻衄齿衄,腹大胀满,小便黄短,大便干结或溏而不爽,舌质红绛,苔少或无,脉弦细数。
022.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乙肝肝硬化腹水(2~3级)的住院患者。
一、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2~3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TCD编码:BNG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乙肝肝硬化腹水(2~3级)(ICD-10编码:K74+R18)。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出版)拟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2.腹水的分级诊断(1)1级(少量)(2)2级(中量)(3)3级(大量)3.腹水的分型诊断(1)普通型肝硬化腹水(2)顽固(难治)型肝硬化腹水4.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气滞湿阻证脾虚水停证湿热蕴结证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的患者。
2.乙肝肝硬化腹水,分级属于2~3级者,进入本路径。
3.其它原因如非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腹膜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营养障碍疾病及其它疾病,如:腹腔恶性淋巴瘤、甲状腺功能减退、胰腺疾病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证候观察重点为患者腹部胀大情况、食欲、大小便、精神状态及舌、脉。
应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肝功能、肝胆脾超声、凝血功能、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五项、HBV-DNA定量、血液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糖;心电图、胸部X线片。
鼓胀 病情说明指导书
鼓胀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鼓胀概述鼓胀(tympanites)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是指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属中医四大难症之一。
病因比较复杂,主要有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血吸虫感染、病后续发四个方面。
但鼓胀病情容易反复,预后一般较差。
西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包括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腹水,其他疾病出现的腹水等均属本病范畴。
英文名称:tympanite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腹部。
常见症状:腹大胀满、皮色苍黄、腹部静脉显露。
主要病因: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血吸虫感染、病后续发。
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腹水检查、超声检查、CT、MRI。
重要提醒:因鼓胀病情容易反复,晚期预后较差,故患者一旦出现腹部胀满、皮色苍黄、腹部静脉显露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咨询,早发现、早治疗。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鼓胀的发病特点三、鼓胀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的病因复杂,多与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血吸虫感染、他病继发等有关。
其病位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
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受损或功能失调,使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气滞、血瘀或是水谷失于代谢而致水湿内停,最终积于腹中而发生鼓胀。
基本病因:1、酒食不节平时饮酒无度或暴饮暴食,偏嗜高糖、油腻等食物,日久会损伤脾胃功能,造成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调,导致湿浊内生,阻滞中焦,气机不利;又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气滞血瘀,水湿停聚而致腹部胀大。
2、情志失调长期的情绪低沉抑郁、恼怒过度,导致肝脾功能受损,即肝不能正常疏泄,脾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从而造成气机郁滞、水湿内生,日久由气及血,导致血瘀与水湿交结,而成本病。
3、血吸虫感染多因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未及时治疗,晚期肝脾两伤,功能失常,则容易形成癥积(肿物)或气滞瘀阻经络、水液停留,而引发鼓胀形成腹部胀大。
鼓胀(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
鼓胀(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鼓胀(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鼓胀病西医病名:肝硬化腹水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种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正常肝小叶结构严重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
临床上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1、主症:①腹部胀大,②青筋暴露,③四肢消瘦,④小便短少。
2、次症:①脘腹胀满,②肌肤血痣,③食少纳呆,④神疲倦怠,⑤皮色苍黄,⑥舌淡或红或瘀斑,⑦舌苔厚或黄或腻,⑧脉弦或滑或虚弱。
辨证要求:1)具备主要症状①②③或①②④者;2)具备主要症状及体征①、次要症状及体征2项者;3)具备主要症状及体征①②及次要症状、体征1项者。
(二)西医诊断标准:1.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等有关病史。
2.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3.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
4.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
5.肝活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
【治疗方案】(一)中医辨病论治1.气滞湿阻证:腹大胀满,鼓之如鼓,持久不减,食欲不振,纳食少馨,食后脘腹胀满益甚,嗳气,倦怠肢重,或有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基本方: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柴胡15g 枳壳9g 芍药12g 川芎12g香附9g 白术12g 茯苓9g 猪苓9g泽泻9g 桂枝12g 苍术12g 厚朴9g陈皮9g2.水湿内停证: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基本方:实脾饮加减。
白术12g 厚朴6g 木瓜6g 木香3g草果3g 大腹子(即槟榔)6g 茯苓15g干姜6g 制附子6g 炙甘草3g 生姜3g大枣3枚3.水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出版)[1]拟定.(1)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2)初期脘腹作胀,食后尤甚,叩之如鼓。
继之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常伴有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征象,可见皮肤、巩膜黄染、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有疫毒感染病史,或黄疸、积证久病不愈等病史.2、西医诊断标准2、1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7年10月发布得《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得诊疗指南》[3]拟定。
(1)主要条件:①明确得HBV 感染证据,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测HBsAg、抗-HBc阳性,HBeAg 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阳性或阴性;②存在肝硬化腹水证据,腹部影像学如: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或核磁共振(MRI)提示肝脏形态失常,有门静脉高压表现,腹腔可见腹水。
(2)次要条件:①腹胀、乏力、食欲减退、双下肢水肿、少尿等表现;②移动性浊音阳性;③腹腔穿刺抽取适量腹水;④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即血清白蛋白与同日内测得得腹水白蛋白之间得差值)≥11g/L;⑤排除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腹腔恶性肿瘤引起得腹水等。
同时存在主要条件2项、次要条件⑤,加或不加其她次要条件,即可诊断为乙肝肝硬化腹水.2、2腹水得分级标准:临床上根据腹水得量可分为1级(少量),2级(中量),3级(大量)。
1级或少量腹水: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得腹水,患者一般无腹胀得表现,查体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下腹水位于各个间隙,深度〈3cm。
2级或中量腹水:患者常有中度腹胀与对称性腹部隆起,查体移动性浊音阴/阳性;超声下腹水淹没肠管,但尚未跨过中腹,深度3~10cm。
鼓胀病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免疫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1-2 级)的患者。
一、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 编码: K74+R18)(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气滞湿阻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肝脾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1-2 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T C D 编码:BNG5)和肝硬化腹水(1-2(ICD-10 编码:K74+R18)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 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3)便常规+潜血 (4)凝血功能(5)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6)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 (7)血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 (8)血糖 (9)心电图 (10)胸部 X 线片 (11)肝胆脾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氨、HBV-DNA 或 H CV-RNA 定量、肝胆脾 C T 或 M RI 平 扫+增强等。
鼓胀优势单病种诊疗方案
鼓胀(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诊疗常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病名1.1中医:鼓胀(TCD编码:BNG050)1.2西医: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 ICD10编码K74.101)2.定义鼓胀是以腹胀如鼓,腹皮青筋显露,肤色苍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3.西医诊断依据3.1定义:指由于肝脏疾病导致肝脏反复炎症,纤维化及肝硬化形成后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如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等引起腹腔内积液的临床症状。
3.2.主要指征①内镜或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②B超提示肝回声明显增强、不均、光点粗大;或肝表面欠光滑,凹凸不平或呈锯齿状。
或门静脉直径≥1.4cm; 或脾脏增大,脾静脉直径≥1.0cm.。
③腹水,伴腹壁静脉怒张。
④CT显示肝外缘结节状隆起,肝裂扩大,尾叶/右叶比例>0.05,脾大。
⑤腹腔镜或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为肝硬化.3.3.分期和分级判断依据①分期凡具有较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血浆白蛋白降低,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及门脉高压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等)者,为失代偿期. Child(Child-pugh)评分7-10分;B—C级.3.4西医鉴别诊断①由于肝静脉阻塞或回流不畅引致的腹水②由于肿瘤引起的腹水或者巨大腹腔囊肿③由炎症引起的腹水④肥胖或肠胀气引起的腹部胀大⑤由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腹水4.症候分类4.1气滞湿阻: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嗳气后稍减,尿量减少,舌白腻,脉弦细。
4.2寒湿困脾: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精神困倦,怯寒懒动,食少便溏,尿少。
舌苔白滑或白腻,脉缓。
4.3湿热蕴结: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
4.4肝脾血瘀: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肋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
鼓胀病诊疗方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33-2008)。
1.主症:腹部膨隆如鼓,皮肤绷紧,扣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
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齿鼻衄血,或在颈胸壁等处出现红痣血缕及手掌赤痕,或四肢瘦削、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或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瘀斑等症状。
若暖气、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如按气囊,鼓之如鼓,多为气鼓:若腹部坚满,按如蛙腹,振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多为水鼓;若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腹上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多为血鼓。
2.病人有胁下癥积、黄疸、胁痛、情志内伤等病史,酗酒及到过血吸虫疫区等,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帮助。
3.理化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少量腹水与判断腹水量,对鼓胀诊断有重要作用。
其他如X线钡餐、胃镜检查、CT、血常规与肝功能检查等对病情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符合肝硬化腹水(1-2级)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1.气滞湿阻证: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或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
鼓胀怎样治疗?
鼓胀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鼓胀的治疗方法,治疗鼓胀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鼓胀应该吃什么药。
*鼓胀怎么治疗?*一、中医辨证要点1、辨缓急鼓胀虽然病程较长,但在缓慢病变过程中又有缓急之分。
若鼓胀在半月至一月之间不断进展为缓中之急,多为阳证、实证;若鼓胀迁延数月,则为缓中之缓,多属阴证、虚证。
2、辨虚实的主次鼓胀虽属虚中夹实,虚实并见,但虚实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一般说来,鼓胀初起,新感外邪,腹满胀痛,腹水壅盛,腹皮青筋暴露显著时,多以实证为主;鼓胀久延,外邪已除,腹水已消,病势趋缓,见肝脾肾亏虚者,多以虚证为主。
3、辨气滞、血瘀、水停的主次以腹部胀满,按压腹部,按之即陷,随手而起,如按气囊,鼓之如鼓等症为主者,多以气滞为主·;腹胀大,内有积块疼痛,外有腹壁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丝赤缕者,多以血瘀为主;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或见腹部坚满,腹皮绷急,叩之呈浊音者。
多以水停为主。
以气滞为主者,称为“气鼓”;以血瘀为主者,称为“血鼓”;以水停为主者,称为“水鼓”。
治疗原则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并见,故其治疗宜谨据病机,以攻补兼施为原则,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治标,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行气、化瘀、健脾利水之剂,若腹水严重,也可酌情暂行攻逐,同时辅以补虚;虚证为主则侧重扶正补虚,视证候之异,分别施以健脾温肾,滋养肝肾等法,同时兼以祛邪。
分证论治气滞湿阻症状: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嗳气后稍减,尿量减少,舌白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利水。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方中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疏肝理气解郁;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健脾利水;桂枝辛温通阳,助膀胱之气化而增强利水乏力;苍术、厚朴、陈皮健脾理气除湿。
若苔腻微黄,口干口苦,脉弦数,为气郁化火,可酌加丹皮、栀子;若胁下刺痛不移,面青舌紫,脉弦涩,为气滞血瘀者,可加延胡索、丹参、莪术;若见头晕失眠,舌质红,脉弦细数者,可加制首乌、枸杞子、女贞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
一、疾病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 :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33-2008)。
1.主症: 腹部膨隆如鼓,皮肤绷紧,扣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
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齿鼻衄血,或在颈胸壁等处出现红痣血缕及手掌赤痕,或四肢瘦削、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或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瘀斑等症状。
若暖气、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如按气囊,鼓之如鼓,多为气鼓 : 若腹部坚满,按如蛙腹,振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多为水鼓 ; 若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腹上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多为血鼓。
2.病人有胁下癥积、黄疸、胁痛、情志内伤等病史,酗酒及到过血吸虫疫区等,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帮助。
3.理化检查 : 超声检查可发现少量腹水与判断腹水量,对鼓胀诊断有重要作用。
其他如X线钡餐、胃镜检查、CT血常规与肝功能检查等对病情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二)西医诊断标准 :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 13 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
社)及《2009 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2010 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 肝硬化腹水、自发性
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国内、外临床诊疗
指南
1.符合肝硬化腹水(1-2 级)诊断标准 : 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 : 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1.气滞湿阻证 : 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或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 : 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 : 腹胀痛,时轻时重,纳呆食少,嗳气,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可有癖斑,舌质紫暗,脉细涩。
4.肝脾血瘀证 : 脱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疲斑,脉细涩。
5.气虚血瘀证 : 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
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以及消除病因及诱因(如戒酒、停用有损肝功能的药物等)等。
临床应根据肝硬化不同病因继续沿用病因治疗措施。
同时根据临床需要,按肝硬化治疗要求,选用保肝药物。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湿阻证
治法: 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推荐方药 :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柴胡、白芍、陈皮、积壳、炒白术、茯苓皮、泽泻、大腹皮、香附、苍术、薏苡仁。
中成药: 木香顺气丸等。
2.湿热蕴结证
治法: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推荐方药 : 中满分消丸加减。
党参、白术、姜黄、茯苓皮、半夏、积实、黄芩、知母、苍术、泽泻、车前子、陈皮、炒二丑。
中成药: 双虎清肝颗粒,茵桅黄口服液等。
3.气滞血瘀证
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 : 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柴胡、白芍、香
附、积壳、桃仁、红花、当归、川芍、茯苓皮、泽泻、益母草、车前子。
中成药: 血府逐瘀胶囊等。
4.肝脾血瘀证
治法: 活血祛瘀,行气利水。
推荐方药 : 调营饮加减。
柴胡、赤芍、当归、川芍、玄胡、大腹
皮、陈皮、获术、桑白皮、槟榔、茯苓皮、益母草、泽兰。
中成药: 扶正化瘀胶囊,鳖甲煎丸等。
5.气虚血瘀证
治法 : 补中益气,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 : 四君子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党参、赤芍、白术、当
归、川芍、桃仁、红花、陈皮、茯苓皮、益母草、车前子。
中成药: 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注:
(1)临床实施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处方的剂量并进行相应的加减。
(2)出现黄疽加重,应注意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内伤发热、腹痛(自发性腹膜炎)、慢性重型肝炎等,并积极对症处理或退出本路径。
(二)外治法
1.中药脐敷疗法 : 对于鼓胀病腹大甚属实证者,可采用芒硝粉
1.5g 、甘遂末 0.5g 、冰片粉 0.5g ,上药混合均匀后,取适量,醋调成丸,敷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1 次/ 日。
2.结肠透析疗法 : 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可采用结肠透析机治疗。
3.艾灸治疗 : 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可采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三)护理与调摄
1.心理:理解和同情患者,解除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嘱咐家属要多关心,照顾好病人,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2.饮食: 肝硬化的病人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
低盐饮食。
有腹水的患者每天钠盐摄入量约80-120mmo1天(相当于4.6-6.9 g/d) 。
应用利尿剂患者,血钠、钾低时可适当补充含钠、钾高的食品。
3.起居: 鼓胀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
要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使患者心情愉快,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4.腹水护理
(1)轻度腹水患者,应尽量取卧位。
对腹水量大者,采取舒适体
位(如平卧位 ) ,以保证呼吸功能的稳定。
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和心悸症状。
(2)抽腹水后应缚紧腹带,避免意外情况出现。
(3)定时测体重、腹围、记录出入量。
(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环境通风、温暖、舒适,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清洁,注意皮肤的清洁护理。
三、疗效评价
( 一) 评价标准
1.疗效标准 :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4 (10) :869-871. ) 。
显效:
(1)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
(2)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有腹水者腹水消失。
(3)肝功能(ALT、胆红素、A/G或蛋白电泳)恢复正常。
(4)以上 3 项指标保持稳定 1/2-1 年。
好转:
(1)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叩痛及压痛,有腹水者腹水减轻50%以上而未完全消失。
(3)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 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
无效: 未达好转标准或恶化者。
注: 单项肝功能指标的疗效判定,同显效、好转、无效中有关
规
定。
2.其它:观察应用彩色超声或CT测定腹水变化。
( 二 ) 评价方法
1.主要症状及体征的评价方法
(1)通过四诊对主要症状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
(2)通过体重和腹围的测量对腹水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
(3)通过 B 超测量腹水深度对腹水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
2.主要疗效指标的评价方法
(1)通过B超和/或上腹部影像学检查(CT, MRI平扫或增强)对肝脾形态学及腹水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价 ;
(2) 通过生化检查 ( 如:肝功能、凝血功能等 ) 对肝脏功能
进行疗效
评价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