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细胞培养技术考试重点.doc
(完整版)医学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参考
1.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一级:氨基酸经肽键连成的多肽链。
二级:α-螺旋和β-片层,氢键维持二级结构的稳定三级: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由于氨基酸残基侧链相互作用而使多肽链进一步盘旋折叠而形成不规则的特定构象。
氢键,盐键,二硫键。
四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域或功能域相互作用聚合而成更复杂的空间构象。
疏水键2.核酸的基本结构、分类核酸可分为DNA和RNA,RNA可分为mRNA,tRNA,rRNA,snRNADNA的结构:双螺旋结构,即DNA有两条走向相反的互补核苷酸链构成,一条为3′到5′,另一条为5′到3′两条链均按同一中心轴呈右手螺旋。
维持DNA双螺旋结构主要是靠碱基间的氢键RNA的结构:大多数RNA是单链,但其分子可通过自身回折而形成许多短的双股螺旋区,在这些区域内A与U,G与C配对形成氢键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核膜、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细胞骨架、高尔基复合体、核仁原核细胞没有,真核细胞都有。
原核细胞仅有一条DNA,DNA裸露不与组蛋白但与类组蛋白结合、量少,呈环状。
基因结构无内含子,无大量的DNA重复序列,转录与翻译同时在胞质内进行,转录与翻译后无大分子的加工与修饰。
真核:有2个以上DNA分子,DNA分子与组蛋白部分酸性蛋白结合,以核小体及各级结构构成染色质或染色体,DNA量多,呈线状。
基因有内含子和大量的DNA重复序列,核内转录,胞质内翻译,转录与翻译后有大分子的加工与修饰。
4.单位膜:在电镜下生物膜呈现“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厚约3.5nm的电子致密度低得中间层。
5.内膜系统:位于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以及发生上具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结构,统称为内膜系统6.膜性结构: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细胞核,溶酶体,过氧化氢酶体7.非膜性结构:核糖体,中心体,微管,微丝,核仁和染色质等8.细胞膜的化学组成①脂质:磷脂(最多)、胆固醇、糖脂——双亲媒性分子②蛋白质:1°镶嵌蛋白: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占膜蛋白的70%-80%2°边周蛋白:与运动有关③糖类:在细胞膜表面起保护过滤作用9.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流动镶嵌模型:构成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液晶态的特性,它既有晶体的分子排列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即流动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球形的膜蛋白质以各种镶嵌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相结合,有的“镶”附于膜的内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膜中,有的贯穿膜的全层,这些大多是功能蛋白。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药理学实验方法重点
1.白细胞分化抗原群的检测方法P170(1)免疫组化技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的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
(2)免疫荧光技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现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
(3)流式细胞技术:使悬浮在液体中分散的经荧光标记的细胞或微利捉个通过样品池,同时由荧光探测器捕获荧光信号并转换成分别代表向前散射角、侧向散射角和不同荧光强度的电脉冲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形成相应的点图,直方图和加三维结构图像进行分析。
2.分析白细胞分化抗原检测的影响因素流式法检测的影响因素:(1)非特异性结合NSB①Fc受体结合抗体是导致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任何细胞上只要存在未结合的Fc受体,都可能有NSB。
采用高浓度的纯化IgG可用于阻断Fc受体的NSB。
(2)免疫球蛋白聚集可增加NSB。
由于冰冻、复溶和冻干处理,抗体均可出现聚集。
对于新购买的抗体,可通过高速离心去除聚集。
3.简述实验动物血压测定的方法。
P140一、直接测定法1.麻醉动物直接测定法:麻醉、固定动物、手术视野剪毛、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血压记录;2.清醒动物直接测定法:1)简易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压测定技术:导管制作、手术操作、连接测压系统、记录血压(生理记录仪记录):2)计算机化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压测定技术:①采样、记录和储存:压力信号经换能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放大器输入计算机。
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压遥控测定技术二、间接测定法1.容积测定法:1)大鼠尾容积测定法大鼠尾根部加压超过收缩压时,血流中断,当压力降低到等于或稍低于收缩压时,血液流入尾部,此时的压力大于静脉压,血液回流受阻,结果尾容积加大,测定该容积突然增加时的瞬间压力,即为收缩压。
细胞组织培养重点
体外培养包括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器官培养Tissue culture:从体内取出组织摹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之生存和生长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细胞培养:培养物是单个细胞或细胞群。
细胞在培养时都要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由于环境的改变,细胞的移动或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培养时间加长,传代导致细胞出现单一化型。
器官培养:与组织培养条件相似,培养的是器官的原基,器官的一部分或整个器官,以便能够在体外生存、生长和保持一定功能的方法体内外细胞分化的差异:“反祖”(Atavism)现象:细胞失去原有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分化减弱或不显;表现为细胞趋于单一化,或获得永生性,或变成具有恶性性状的细胞群。
不适应(deadaption) 细胞在原体内时所拥有的分化特征减弱或不显。
(培养的肝细胞酪氨酸转移酶特性丧失)。
生存条件改变使分化阻抑。
脱分化或去分化:细胞失掉发生分化的能力(培养的肝细胞失掉产生精氨酸酶、氨基转移酶等特性后,则失去储存肝糖原能力)。
是基因突变所致培养细胞在体外生存时间与其分化能力呈反向关系。
细胞分化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有诱导细胞发生分化的因子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 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到第一次传代阶段。
细胞群是异质的,细胞相互依赖性强。
细胞独立生存性差。
传代培养: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需要分离出一部分细胞和更新培养液,继续接种进行培养。
这一过程称为传代。
否则将影响细胞的继续生存。
组织培养细胞生命期:原代培养期传代期衰退期细胞系(cell line):初代培养细胞一经传代后,称做细胞系。
无限细胞系:细胞获永久性增殖能力。
核型大多变成异倍体。
克隆形成率(Cloning Efficiency):细胞被稀释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培养时,形成细胞小群(克隆)的百分数。
克隆细胞株: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冻存配方:向培养液中加入DMSO或甘油,封与安瓶,存于温度达-196℃液氮中长期储存连续细胞系:获得持久性增殖能力的细胞群体。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细胞培养技术2016年考试重点
1.汇合(Confluent):指细胞增殖生长相互连接成片占据所有底物面积现象。
2.密度抑制(Density inhibition):由于细胞密度过大,培养液营养耗尽、代谢产物过多和生存空间消失所引起细胞增殖的抑制现象。
3.连续细胞系或永生性细胞系或株(Continuous cellline):具有在体外可反复传代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群。
4.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指细胞相互接触后失去运动(移动)的现象。
5.ips细胞:是指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组合转入分化的体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
6.成体干细胞可塑性: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发育成熟机体组织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已证实,骨髓、神经、肌肉、脂肪等多种组织中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这些干细胞可以打破胚层界限,横向分化为其他组织的成熟细胞,这种性质称为干细胞的可塑性,是成体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的理论基础,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7.平衡盐溶液:简称盐溶液,集缓冲液的缓冲能力、生理盐水的等渗性以及培养液的营养供应特点于一体。
兼具缓冲和调节溶液的酸碱度、维持渗透压、同时供给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和无机离子成分的作用。
8.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
9.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指由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均质抗体。
10.转化细胞系:通常包括恶性肿瘤转化细胞系及一般转化细胞系,其中恶性肿瘤转化细胞系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与致瘤性,而一般转化细胞是通过对正常细胞体外经理化生物因素诱发,仅具有无线增殖的能力。
二.问答题:1.试述“克隆”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细胞培养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答:(1)克隆概念:是指通过一定方法获得由单个细胞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集落;(2)单克隆抗体的意义:1)检验医学诊断试剂;2)蛋白质的提纯;3)肿瘤的导向治疗和放射免疫显像技术。
细胞培养相关知识点
细胞培养相关知识点
细胞培养是指将细胞从体内或体外来源中采集到培养基中,通过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使其在体外无限制地生长和繁殖的一种生物学实验技术。
常见的细胞培养技术包括原代细胞培养和细胞系培养。
1. 培养基:细胞培养中使用的培养基是包含多种营养物质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常见的培养基种类包括DMEM、RPMI-1640、MEM等,并根据细胞的类型和特殊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制。
2. 细胞分离: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将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机械剪切、酶消化和离心等。
3. 细胞传代:细胞的传代是指将细胞从旧的培养皿中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以保持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增殖能力。
细胞传代的方法有裂解法、胶原酶法和选择性黏附法等。
4. 培养条件:细胞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pH值和气体环境。
常见的培养条件为37℃、5% CO2和95%湿度。
5. 防止细胞污染: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源有细菌、真菌和支原体等。
常用的防止污染的方法包括消毒培养器具和介质、使用无菌操作等。
6. 细胞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形态观察、细胞数量计
数、细胞活力测定、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细胞分化等。
7. 细胞培养的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筛选、疾病模型建立、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等。
注:以上所列举的知识点为细胞培养的基本内容,具体的细胞培养操作方法和技巧可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和细胞类型进行进一步学习。
安徽医科大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本科《细胞生物学》期末试卷
安徽医科大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本科《细胞生物学》期末试卷专业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核分人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 分)1.细胞融合:2.Co-transport3.Nucleosome4.内膜系统5.固有分泌6.Cell cycle得分评卷人二、简答题(每题 5 分,共30 分)1.简述核仁的电镜结构特征及其各部分的组成成分(5分)2.简述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5分)3.简述核编码蛋白质转运到线粒体的过程(5分)4.MPF的组成和功能。
(5分)5. 简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5分)6.简述微丝组装的动态调节(5)得分评卷人三、综合题(每题12 分,共12 分)叙述溶酶体中葡萄糖苷酶的形成过程。
(12)A型题(从所给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答题卡)1.线粒体的半自主性体现在:A .线粒体DNA能独立复制B.线粒体含有核糖体C.mtDNA在G2期合成D.在遗传上由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共同控制E.mtDNA与核DNA密码不同2.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已经完成,共个碱基对,个编码基因。
A .16569,37 B.16569, 13 C.37, 13 D.37, 22 E.37, 23. 三羧酸循环发生的部位A.线粒体基质B.线粒体内膜C.细胞质D.基粒E.线粒体外膜4.微粒体来源于下列哪种细胞器:A.细胞核B.内质网C.高尔基复合体D.溶酶体E.过氧化物酶体5.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穿膜进入线粒体时所必须的A.导肽B.ATP C.SRP D.解折叠E.受体6.下列不属于粗面内质网的功能的是:A.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B.蛋白的嵌插C.蛋白质合成的质量控制D.膜脂的合成E.解毒作用7.分泌蛋白在进入内质网腔之前先形成信号识别颗粒-核糖体复合体,此时信号识别颗粒是占据了核糖体哪一个位点导致肽链合成暂时停止?A.肽酰-tRNA位B.排出位C.P位D.E位E.A位8.高尔基复合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高尔基复合体是有极性的细胞器B.执行分选功能的是反面高尔基网络C.高尔基复合体是膜交通的枢纽D.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成面即反面E.高尔基复合体的扁囊区主要进行的是糖基化修饰9.下列不属于内膜系统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内质网C.溶酶体D.过氧化物酶体E.分泌小泡10.抗体在细胞内的合成及分泌途径是:A.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分泌泡→细胞膜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分泌泡→细胞膜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泡→细胞膜D.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膜E.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分泌泡11.下列疾病与溶酶体无关的是:A.矽肺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糖原沉积病 D.脂质沉积病 E.克山病12.溶酶体中所含的酶是:A.中性水解酶B.氧化酶C.酸性水解酶 D. 氧化磷酸化酶E.碱性水解酶13.进行膜脂合成的细胞器是A.粗面内质网B.高尔基复合体C.溶酶体D.过氧化物酶体E.内核膜14.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不包括A.染色质开始凝集B.核膜崩解C.核仁消失D.纺锤体形成E.赤道板形成15.细胞周期中持续最短的期是:A. S期B.M期C.G1期D.G2期E.以上都不是16. 在减数分裂中,后期Ⅰ和后期Ⅱ分别发生的是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非姐妹染色单体的自由组合E.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17.遗传物质的交换重组发生于第一次减数分裂: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18.M期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凝集后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B.核膜破裂后重建C.过程中有纺锤体、收缩环的出现D.蛋白质合成活跃E.核仁消失后重新出现19.下列周期蛋白在间期逐步合成,在M期表达为高峰的是:A.A型B.B型 C.C型D.D型 E.E型20.下列属于有丝分裂器的是:A.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和纺锤体B.染色体、中体、中心粒和纺锤体C.星体、中心粒、动粒和纺锤体D.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和收缩环E.染色体、中体、中心粒和收缩环21.观察染色体最理想的时期是( ),添加( )可使分裂阻断在该期A.后期秋水仙素B.后期紫杉酚 C.中期秋水仙素D.中期紫杉酚 E.以上都不是22.关于同源染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指大小、结构相同,携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染色体B.一条来源于父方,一条来源于母方C.可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粗线期发生配对D.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以联会复合体紧密相连E.同源染色体在终变期以端化的交叉点连接在一起23.编码CDK1的基因是:A.sisB.erb-BC.cdc2D.mycE.src24.生长因子对于细胞周期的调节说法错误的是:A.可来自细胞的自分泌或旁分泌B.通过和受体的结合实现对细胞周期的调控C.种类较多,对细胞周期均起正向调节作用D.sis基因的产物即为生长因子E.erb-B基因的产物是生长因子的受体25.癌症复发的根源是:A.增殖型细胞B.暂不增殖细胞 C.不增殖型细胞D.周期性细胞 E.以上都不是26.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A.Hans Janssen B.Mathias Schleiden C.LeeuwenhoekD.Theodor Schan E.Robert Hooke27.在显微镜下应用镜台测微尺标定目镜测微尺和进行显微测量时,下列哪一叙述正确?A.在低倍镜下标定的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数值比高倍镜下标定的小B.在低倍镜下标定的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数值与高倍镜下标定的相等C.在低倍镜下标定的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数值比高倍镜下标定的大D.在低倍镜下测定的细胞小E.在高倍镜下测定的细胞大28.Na+-K+-ATP酶每泵出3个Na+,泵入K+的数目是:A.1个B.2个C.3个D.4个E.5个29.在多级螺旋模型中,染色体的二级结构是A.核小体B.螺线管C.超螺线管D.染色单体E.以上都不是30.关于细胞核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B.每个细胞只有一个核C.细胞核的大小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状态有关D.细胞核的形状与组织细胞类型相关E.细胞核的大小可用核质比来衡量31.对袢环结构模型叙述正确的是A.核小体折叠成一系列袢环结构域B.螺线管折叠成一系列袢环结构域C.超螺线管折叠成一系列袢环结构域D.袢环基部连接在组蛋白支架上E.袢环基部连接在核纤层支架上32.下面对核仁的叙述,哪项正确?A.核仁是细胞核内由膜包围的结构B.有丝分裂期核仁的消失与核糖体合成的停止有关C.核仁DNA编码tRNA基因D.1个核仁相当于1个核仁组织区E.以上叙述均不正确33.影响膜质流动性的因素是磷脂分子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
细胞培养考试重点整理
细胞培养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是将活体结构成分(如活体组织、活体细胞或活体器官等)甚或活的个体从体或其寄生体取出,模拟体的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之存活和生长发育的方法。
按照体外培养的结构成分,可将体外培养人为分为: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从生物体取出活的组织(多指组织块)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指将活细胞(尤其是分散的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指从生物体取出活的器官(一般是胚胎器官)、器官的一部分或者器官原基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单一化现象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组织不能在体外长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培养的时间长,经过反复传代,细胞出现单一化现象——趋向单一类型的细胞——最终成为细胞培养。
体培养(IN VIVO CULTURE):将活体结构成分(如活体组织、活体细胞、活体器官等)甚至活的个体从体或其寄生体取出,放在其他生物体让其生长和发育的方法。
最常见的体培养方式就是移植(trans-plantation)。
体外培养技术创立代表性的人或者实验H ARRISON的工作,较为完善地建立了体外培养活体组织的培养体系,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观察了体外培养活体组织的结果。
被公认为是体外培养技术的的开始。
标志着体外培养技术的创立,标志着盖玻片悬滴培养法的建立,标志着神经组织体外培养的开始,也标志着神经突起是由神经细胞长出的这一重论的诞生。
C ARREL对体外培养的贡献:◆将无菌操作观念引入体外培养过程中。
◆将培养组织包埋技术、营养供应以及继续培养(也称传代或继代培养)等许多重要的培养条件和方法引入盖玻片悬滴培养系统,从而完善了Harrison的方法。
◆发现鸡胚浸液能明显地促进多种细胞的体外生长。
◆设计卡氏培养瓶减少了污染,扩大了细胞生存空间。
现在一般认为体外培养技术是从Harrison和Carrel真正开始的。
细胞培养设计知识点
细胞培养设计知识点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指将细胞体外培养,并为其提供必需的条件来生长、繁殖和维持特定功能。
细胞培养的设计是成功进行细胞培养实验的关键,下面将从培养基的选择、细胞传代、处理细胞的方法以及细胞培养的环境控制等方面介绍细胞培养设计的相关知识点。
一、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基是细胞培养中最重要的基础,它提供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环境条件。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实验目的来确定。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DMEM、RPMI-1640、MEM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常使用不同的培养基。
此外,还需要添加适当的血清、抗生素和缓冲剂等,以确保细胞的正常生长。
二、细胞传代细胞传代是指将细胞从一种培养器皿转移至另一种培养器皿中,以维持细胞生长和细胞系的延续。
在细胞传代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细胞密度:细胞密度应适当,过低会延长细胞生长周期,过高会导致细胞死亡和凋亡。
通常,当细胞生长至80%至90%的密度时进行传代较为适宜。
2. 去除培养容器中的血清:在细胞传代前,应将培养容器中的血清彻底去除,以免对细胞的生长产生影响。
3. 使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胰蛋白酶可以帮助将细胞从培养容器表面解离下来,以进行传代。
消化时间和使用的浓度需要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行调整。
4. 倍液和重新分装:将胰蛋白酶消化的细胞与新的培养基混合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倍液和重新分装,以提供新的生长环境。
三、处理细胞的方法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有时需要对细胞进行处理以满足实验的需要,这涉及到以下几个知识点:1. 细胞冻存:将细胞冷冻保存可以长期保存细胞,并且在需要时可以重新进行细胞培养。
在细胞冻存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合的冻存液和冷冻容器,同时控制冻结速度和解冻温度。
2. 细胞分离和纯化:当需要分离细胞亚群或纯化细胞时,可以使用特定的细胞分离方法,如离心、负选择法、正选择法等。
3. 细胞转染:将外源DNA导入细胞内,以实现目标基因的表达或基因沉默。
安师大细胞生物学实验考试
生物科学类专业《细胞生物学实验》考核复习题1. 光学显微镜在使用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正确安装的问题,安装时要小心谨慎,防止目镜物镜损坏。
正确对光的问题,用低倍镜对光,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而光线较弱时则用大光圈,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当看到均匀光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正确使用准焦螺旋的问题,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物镜转换的问题,使用低倍镜后换用高倍镜,不要直推物镜,手握转换器的下层转动扳转换物镜。
光学玻璃清洗的问题,清洗时应用软毛刷或棉球沾有少量清洗剂,从镜头中心向外做圆运动。
切忌把这类镜头浸泡在清洗剂中清洗,清洗镜头时不要用力擦拭,否则会损伤增透膜,损坏镜头。
2. 在《细胞生物学实验》这门课程中你学到哪些实验技术?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术,细胞的测量与计数技术,胞间连丝观察技术,细胞凝集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细胞液泡系的活体染色观察技术,Feulgen反应观察DNA技术,细胞骨架的染色观察技术(活体染色和超活染色技术),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技术。
3. 在光学显微镜下植物胞间连丝有哪些特征。
在光学显微镜下,胞间连丝是小管状结构,两端变窄,形成颈区,贯穿细胞壁,周围衬有质膜,与两侧细胞的质膜相连。
4. 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是什么?细胞质膜是由蛋白质与脂双层共同形成的动态流动结构,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又与寡糖链结合为糖蛋白和糖脂分子,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伸至细胞表面的分枝状寡糖链在质膜表面形成细胞外被(糖萼)。
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等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5. 在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实验中,设置对照有何意义?设置对照组的目的在于和实验组作对照,从而突出细胞凝集素的作用。
细胞培养学笔记(2)
细胞培养学笔记(2)一、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和培养技术1.培养操作基本要领和要求(1)无菌操作:防止污染是决定培养成功或失败的首要条件。
(2)培养前准备:a.操作野消毒: 室内及台面紫外消毒,主要用于消毒台面上用品。
紫外灯照射期间,在操作台面上勿置培养细胞和培养用液等物,以免受射线影响必要时可用纸张覆盖。
物品相互遮挡射线,会降低消毒效果。
b.洗手和着装:利用净化台需着白服;在无菌室内工作需着消毒衣帽。
c.火焰消毒:在无菌环境进行培养或做其它无菌操作时,首先要点燃酒精灯。
以后一切操作,如安装吸管帽、启开或封闭瓶口等,都需经过火焰烧灼进行。
注意:金属器械不能在火焰中烧的时间过长,以防退火。
烧过的金属镊等要待冷却后才能挟取组织,以免造成组织损伤。
已吸取过营养液的吸管不能再用火焰烧灼,因吸管头中残留营养液能烧焦形成炭膜,再用时会把有害物带入培养液中。
(3)培养操作:动作准确敏捷,但又不必太快,以防空气流动,增加污染机会。
不能用手触及已消毒器皿,如已接触,要用火焰烧灼消毒触及部,如不便消毒时,应取备品更换。
为便于拿送用品,工作台面上的用品要有合理的布局,酒精灯置于中央。
要保持一定顺序性,组织或细胞未做处理之前,勿过早暴露在空气中,培养液未用前,不要过早开瓶;用过之后如不再重复使用,应立即封闭瓶口。
吸取营养液、BSS、细胞悬液及其它各种用液时,均应分别使用吸管,不能混用,以防扩大污染或导致细胞交叉污染。
工作中不能面向操作野讲话或咳嗽,以免发生污染。
2.基本培养操作技术(1)取材:a.取鸡胚组织:方法与前述取鸡胎汁法相同。
b.取鼠胚组织:引颈法杀死动物; 浸入盛有75%酒精的烧杯中,置2-3秒钟后,取出,使体表灭菌,置入碟皿中,在动物躯干中部用尖剪刀环行切开皮肤,用止血钳分别挟住两侧皮肤拉向头尾两端,把动物躯体翻包起来,暴露出胸腹部,剖腹取出鼠胚或其它组织,置无菌碟皿中备用。
注意:小鼠在酒精中浸泡时间不能过长,以免酒精从口或其它孔道侵入体内影响组织活性。
细胞培养基本技术 研究生 2019级
超净台
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鼓风机驱动空气遁过高效滤器除 去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使空气得 到净化。净化空气徐徐通过工作 台面,使工作台内构成无菌环境;
平均风速如果达不到0.32米/秒 时,需要更换高效过滤器;
每代贴附生长细胞的生长过程
游离期:
• 细胞接种后在培养液中呈悬浮状态.也称悬浮期。此时 细胞质回缩,胞体呈圆球形;
贴壁期:
• 细胞附着于底物上,游离期结束; • 底物:胶原、玻璃、塑料、其它细胞等; • 血清:有促使细胞贴壁的冷析球蛋白(CIG)和纤
黏素(FN)、胶原等糖蛋白(生长基质),这些带 正电荷的糖蛋白的促贴壁因子先吸附于底物上,悬 浮细胞再与吸附有促贴壁因子的附着; • 塑料培养瓶涂有生长基质(化学合成的功能基团)
细胞需要谷氨酰胺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谷氨
酰胺缺乏要导致细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一般培养液中谷氨酰胺的含量为1~4mmol/L。 谷氨酰胺在溶液中很不稳定,4℃放置1周可 分解50%,故应单独配制,置于-20℃保存, 临用前加入培养液。
配制方法:谷氨酰胺2.922g溶于三蒸水加至 100ml即配成200mmol/L的溶液,充分搅拌溶 解后,过滤除菌,分装小瓶,-20℃保存,使 用时可向100ml培养液中加入1ml谷氨酰胺溶 液。
• 器官培养:使用器官原基或器官的一部分或整个器宫维持和生 长,某种程度上可以允许分化并保存器官的构筑和功能;
• 组织培养:使用组织块(O.5~1立方毫米)或薄片(厚0.2 毫 米)体外维持;
• 细胞培养:通过自发迁移或机械的、酶解的方式从母体组织分 离出来的细胞的生长;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细胞培养技术考试重点总结
一. 细胞培养技术的概念,简史在体外对细胞培养并进行研究的技术, 也叫细胞克隆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包括二大方面内容:1.微生物细胞培养技术2.动,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1) 器官培养技术 2) 组织培养技术 3) 细胞培养技术二. 细胞培养的优点1.得到的是活细胞:能长时间、直接观察、研究活细胞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2.可控制:(1)可控制-选择对象:类型:上皮?间质?性质:正常?肿瘤?(2)可控制-调节条件:各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3)可控制-利用方法。
采用各种研究技术、记录方法:研究:倒置生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激光共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同位素标记--记录:摄影照片、缩时电影、电视--3. 应用广(1)学科多:(2)对象广:各种动物:低等动物--高等动物--人类;一种动物:不同年龄;不同组织: 正常或异常(肿瘤)4.较经济:花钱较少但可得到大量、同时、重复性好的生物学性状相似的实验对象5. 不易污染环境三、细胞培养的缺点1. 现人工无法完全模拟体内环境:a. 失去彼邻关系b.失去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相互间的影响2. 细胞趋向单一化3.失去原有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4.分化减弱或不显:要正确认识体外培养细胞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群体。
5. 某些类型细胞还很难培养6.大规模培养难度大四. 体外细胞培养的方式1.粘附型培养: 附着在某一固相支持物表面才能生长的细胞。
粘附是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在体内外生存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存在方式2.悬浮型培养: 不必附着于固相支持物表面,而在悬浮状态下即可生长的细胞。
来源:来自血,脾或骨髓,尤以血中白细胞.癌肿细胞也可以.特点:在悬浮中生长良好,细胞圆形,单个或小细胞团优点 : 生存空间大,提供数量大,传代方便(不需消化),易于收获可获得稳定状态.缺点:观察不方便, 很多细胞不能悬浮生长(尤以正常细胞)五.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形态分类根据形态大致的不同,主要2类:1.上皮样:来源:来源于外胚层,内胚层细胞如:皮肤及其衍生物, 消化道,乳腺,肺泡, 上皮性肿瘤形态:类似体内的上皮细胞,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中有圆形核易相连成片相靠—紧密相连—成薄层—铺石状2.成纤维细胞样:培养中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类似。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细胞培养技术考试重点1
名词解释:1.群体倍增时间:细胞指数增长期时,细胞群倍增所需的时间。
是由于表示群体细胞指数生长期内细胞分裂活动的程度,是判断细胞生长是否旺盛的重要指标。
2.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细胞相互接触后失去运动的现象。
3.密度抑制〔density inhibition〕:由于细胞密度过大,培养液营养耗尽,代谢产物过多和生存空间消失所引起的细胞增殖的抑制现象。
4.肿瘤干细胞(tu mor stem cells,TSC)表现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干细胞,具备高度增殖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也具备多向分化的潜能。
TSC 增殖过程中,通过不均一分裂,一个TSC分裂形成一个新的TSC和另一个可最终分化为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的子细胞,其结果是维持TSC数目稳定并产生肿瘤。
5.细胞集合(Confluent):指细胞增殖生长相互连接成片占据所有底物面积现象。
6.饱和密度(Saturation density):在特殊培养条件下,每平方厘米(单层培养)或每毫升细胞悬液内可到达的最大细胞数。
7.二倍体细胞系或株(Diploid cell line or strain):具有二倍体染色体数的细胞系或株。
8.二倍体(Diploid):指双倍数的染色体数或具有此数的细胞系。
9.组织工程: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那么及方法,在正确认识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的组织构造与功能关系的根底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的功能和形态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新兴学科。
10.细胞融合(Cell fusion):指两个独立的细胞借媒介物(PEG等)融合成杂种细胞的过程。
11.细胞富集:当细胞别离纯化并不完全彻底,培养物中能到达以某种细胞为主〔占绝大多数〕的程度。
12.三维培养:把细胞悬液接种在一定立体形态的支架上,使细胞生长在三维环境中的培养方法。
13.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 BSS〕:简称盐溶液,集缓冲液的缓冲能力、生量盐水的等渗性以及培养液的营养供给特点于一体。
2011级硕士研究生细胞培养与细胞操作重点
1.细胞培养的概念指从体内取出组织、细胞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下,使其生存和生长,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特性,继续存活与增殖。
培养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也可用已建系的细胞株复苏后继续培养,多是癌细胞。
目的:进行后续的生命科学研究—细胞操作2.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优点1.研究的对象是活的细胞: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要求可始终保持细胞的活力,并可长时期的监控、检测甚至定量评估一部分活细胞的情况。
2.研究的条件可以人为控制:根据需要人为控制实验条件,方便观察与分析。
3.研究的样本,可以达到均一性:通过细胞培养所得到的细胞系属同一类型的细胞;实验条件均一。
4.研究的内容便于观察、检测和记录。
5.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1.多种学科均可利用细胞培养进行研究。
2.可供实验的组织来源众多。
6.研究的费用相对较经济:细胞培养可以大量提供在同一时期、条件相同、性状相似的样本。
3.试述影响体外培养细胞生长的各种因素。
(一)无毒无污染细胞培养环境:离体细胞缺乏防御能力,在有污染物和毒性物质的环境中生存可造成细胞生物学特性改变,甚至中毒死亡。
(二)恒定的生长温度:组织和细胞培养的最适温度为35~37℃,培养细胞对低温的耐受力比对高温强。
(三)合适的气体环境:开放培养时一般把细胞置于95%空气加5% CO2混合气体环境中(四)pH缓冲系统:培养环境需保持pH值恒定,大多数细胞的适宜pH值为7.2~7.4。
(五)理想的渗透压:细胞必须生活在等渗环境中,大多数培养细胞对渗透压有一定耐受性。
(六)湿度和光:开放培养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上。
细胞培养需避光。
(七)其他因素:放射线、机械振动、接触橡胶用品、细胞接种密度的大小都会对细胞产生影响,培养细胞、培养液或其它培养试剂应放在固定的位置,收集细胞时离心速度不宜过大,细胞接种密度对细胞的生长也有影响。
4.细胞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来源和污染类型有哪些?叙述各污染类型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细胞培养重点
名词解释:
1组织工程应用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开发用于恢复、维持及提高受损伤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生物学替代物。
从而使组织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应用范围和任务更加明确。
组织工程的主要n的或内涵是对人体器官和组织修复。
2.接触抑制.指细胞相互接触后失去运动的现象。
3.肿瘤干细胞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
4.平衡盐溶液简称盐溶液,集缓冲液的缓冲能力、生量盐水的等渗性以及培养液的营养供应特点于一体。
在生理盐水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了无机盐、葡萄糖以及少量酚红,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溶液的PII值,同时能供给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和无机离了成分的作用, 常用的BSS有PBS、Hanks液等。
5.密度抑制由于细胞密度过大,培养液营养耗尽,代谢产物过多,和生存空
间消失所引起细胞增殖抑制的现象。
6.去分化指己成熟的细胞和组织倒退分化,返回原始幼稚的状态,但是分化并不意味着完全返回胚胎时期的原始细胞状态,可重新表现出分化的特点。
7.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是指体细胞经过基因“重新编排”, 回归到胚胎细胞的状态,从而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不需要用人胚胎或卵母细胞,就能制造干细胞。
8.confluent汇合指细胞增殖生长相互连接成片占据所有底物面积现象。
9.细菌污染培养的细胞被细菌污染均会造成细胞受损和死亡,是细胞培养工作的大敌。
细胞发生污染时,常有培养液变浑浊和PH发生改变等现象,镜下观察细胞变形、生长缓慢或分裂相消失,以及细胞圆缩脱落等现象。
常有抗生素预防该污染。
10.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
11.单克隆抗体,指由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均质抗体。
问答题;
1 .试述“克隆”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细胞培养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克隆(Clone):指由从一个共同的祖先通过无性繁殖而来的、遗传上同一的细胞群或后裔;Clone也可作动词用,用于指细胞形成克隆细胞群的过程,即从群体中把单个细胞分离出来, 通过增殖形成细胞群或后裔的过程;
2.试述原代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优缺点及实际意义。
基本概念及原理:细胞(组织)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细胞(组织),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之生存、生长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细胞(组织)培养选材:细胞培养是将确定所选组织用剪碎的小组织块或分离的单个细胞进行培养,这种培养失去了原有组织类型及某些生化特征,但它们可以增殖,可以特性化, 可以获得遗传背景相同的群体,可以保存。
培养选材一般来自胚胎组织;因此比成体组织更易生存和生长。
这主要是因为胚胎组织有更多的胚胎组织干细胞(ESC),它们具有更高的自我更新和多能分化的能力。
原代培养一般指细胞从组织中分离在体外生长至传代之前的细胞培养。
这种培养物通常是异质性的,生长较缓慢,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原组织的类型,表达原组织特性,但在培养过程中,会失去许多原组织的细胞。
原代细胞生长物或细胞系生长到一定阶段,分散成单个细胞,按一定比例接种于新的培养容器内称之传代。
传代细胞称之细胞系,可分为两类:有限细胞系和连续细胞系。
传代形成的具有各a生物特性或标志的细胞系称之为细胞株。
组织(细胞)培养对医学、生命科学的意义;优缺点
1)培养的组织器官或细胞,能再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反映生命活动规律和机体功能特点。
培养的细胞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各种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如:药物筛选,疗剂评价,新生物制品研发,研究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发现新的传染因子,组织工程中的支撑技术等。
2)细胞培养与生物工程
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商品化生物技术产品的核心。
如目前可提供的产品,病毒疫苗:口蹄疫、狂犬疫苗和乙肝疫苗等;非抗体型免疫调节剂:干扰素、白介素和集落刺激因子等;多肽生长因了:表皮生长因了和神经生长因了等;蟾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激素:EPO 和促黄体生成素等;杀虫剂:杆状病毒;肿瘤特异抗原;癌胚抗原;通过杂交瘤生产的务种单克隆抗体;细胞本身(如干细胞);皮肤重植等。
3)细胞培养技术的商业化
对于生物技术所使用的各种细胞株的价值,现尚难作出评价。
4)组织(细胞)培养的局限性
细胞(组织)培养,包括器官培养终归是高体培养,缺少生物整体的严密联系,不能代表整个机体。
在进行医学生物实验过程及对结果的评估都必须考虑这些。
3.简述体外培养用液的种类及用途。
培养用液:适应细胞在体外生存和生长的各种溶液,即培养用液。
主要包括:培养液、缓冲液、平衡盐溶液、消化液、血清、pH调整液和抗生素等其它常用液。
培养用液都直接与细胞接触,是培养细胞主要的直接的生长环境。
(具体见PPT)
4.简述干细胞研究的意义有哪些?
干细胞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移植治疗
(2)克隆动物及转基因动物的生产
(3)转基因干细胞基因治疗
(4)为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理想的体外模型
(5)作为新型药物的发现、筛选及动物和人类疾病的模型
6.简述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生物学检测的常规项目。
7.试述目前干细胞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试卷上有)
8.简述细胞系的生长过程及各期细胞的特点
细胞系的生长过程包括原(初)代培养期、传(继)代培养期和衰退期。
原(初)代培养期指取白体内新鲜组织并置于体外条件下生长的细胞在传代之前的时期。
其特点是:培养细胞成分混杂,呈现异质性;细胞活跃移动、分裂,但不旺盛,多呈二倍体核型;原代与体内原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基本相似,适宜进行疫苗制备、药物测试、移植等。
传(继)代培养期指首次传代开始经反复传代抑制到培养细胞开始衰退之前的全部时期。
期特点为:细胞增殖吐盛,并维持二倍体核型,一般细胞在10代以内冻存;细胞逐渐进入去分化状态;原本成分混杂的培养物中,某一种增殖能力较强的细胞会逐渐处于优势,比例越来越大,而将其他数量较少比例较小的细胞逐渐淘汰掉。
衰退期指细胞仍然生存,但不增殖或增殖很慢,最后衰退死亡,其特点为:细胞轮廓增强, 色泽变暗,胞质出现颗粒样及空泡状结构。
9.粘附生长型细胞根据形态分为几种类型,试述各型主要特点。
这些细胞被放到体外环境中以后,同样需要粘附于某一固相表面才能生存和生长,因而属于粘附型细胞。
按照培养细胞的主要形态,可将其分为成纤维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游走型细胞、多型性细胞。
成纤维细胞型:排列成放射状,漩涡状,并不紧靠连成片,细胞一细胞接触易断开而单独行动,游离的单独的成纤维样细胞,常有几个伸长的细胞突起。
上皮细胞型:易相连成片,相靠一紧密相连一成薄层一铺路石状生长时呈膜状移动,很少脱离细胞群而单个活动。
游走型细胞:培养需要支持物,分散生长,不连接成片,在培养皿中生长位置不定,处于活跃的游走或变形运动,因此外形不规则且不断变化,密度大连接成片呈多角形不易与其他类型的细胞区别。
多型性细胞:无规律的形态,细胞分胞体和胞突。
胞突细长形,似丝状伪足,胞体略呈多角形。
如神经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