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霍尔效应-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合集下载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霍尔效应是电磁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E.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制时发现的。

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半导体时,载流子发生偏转,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电场,从而在半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势差,这一现象就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也被称为霍尔电势差。

霍尔效应使用左手定则判断。

发现霍尔效应在1879年被物理学家霍尔发现,它定义了磁场和感应电压之间的关系,这种效应和传统的电磁感应完全不同。

当电流通过一个位于磁场中的导体的时候,磁场会对导体中的电子产生一个垂直于电子运动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在垂直于导体与磁感线的两个方向上产生电势差。

虽然这个效应多年前就已经被人们知道并理解,但基于霍尔效应的传感器在材料工艺获得重大进展前并不实用,直到出现了高强度的恒定磁体和工作于小电压输出的信号调节电路。

根据设计和配置的不同,霍尔效应传感器可以作为开/关传感器或者线性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解释在半导体上外加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磁场,会使得半导体中的电子与空穴受到不同方向的洛伦兹力而在不同方向上聚集,在聚集起来的电子与空穴之间会产生电场,电场力与洛伦兹力产生平衡之后,不再聚集,此时电场将会使后来的电子和空穴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平衡掉磁场对其产生的洛伦兹力,使得后来的电子和空穴能顺利通过不会偏移,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而产生的内建电压称为霍尔电压。

方便起见,假设导体为一个长方体,长度分别为a、b、d,磁场垂直ab平面。

电流经过ad,电流I=nqv(ad),n为电荷密度。

设霍尔电压为VH,导体沿霍尔电压方向的电场为VH/a。

设磁感应强度为B。

洛伦兹力F=qE+qvB/c(Gauss单位制)电荷在横向受力为零时不再发生横向偏转,结果电流在磁场作用下在器件的两个侧面出现了稳定的异号电荷堆积从而形成横向霍尔电场由实验可测出E=UH/W定义霍尔电阻为RH=UH/I=EW/jW=E/jj=qnvRH=-vB/c/(qnv)=-B/(qnc)UH=RHI=-BI/(qnc)本质固体材料中的载流子在外加磁场中运动时,因为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使轨迹发生偏移,并在材料两侧产生电荷积累,形成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电场,最终使载流子受到的洛仑兹力与电场斥力相平衡,从而在两侧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电势差即霍尔电压。

量子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量子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量子霍尔效应及其应用在物理学的领域中,有一个奇妙的现象叫做“量子霍尔效应”,它为人们探索量子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挑战。

量子霍尔效应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尔门和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D·C·泰勒分别在1980年和1982年发现的。

它是指在二维电子气中,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电子会在其磁场下形成一系列别具魅力的量子态。

这些“量子霍尔态”具有非常特殊的电导性质,它们在电场下无电阻地输运电子,也就是说,电流将不再受到外界干扰而保持流动状态,这就是“量子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

量子霍尔效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为它不仅扩展了凝聚态物理理论的边界,而且可以在新型的电子器件中得到应用。

例如,由于量子霍尔态具有无电阻输运性质,因此可以为能源传输带来新的可能。

此外,在信息领域中,量子霍尔效应还可以用于构造以量子位为基本构件的量子计算机,这将极大地加速未来信息领域的进步。

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并不容易。

首先,由于它发生在极低温度下(接近绝对零度,通常低于1K),因此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必须具备非常高的稳定性和准确定量度能力。

此外,由于三维杂质和表面缺陷等因素可能对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和态的性质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避免这些影响,开展高精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研究团队已经在多方面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

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张首晟教授团队通过改变二维电子气中的间隔距离来控制量子霍尔效应,首次获得了反常量子霍尔效应。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拉古达博士和他的同事则发现,在一些拓扑材料中,可以存在一些特殊的量子霍尔边界态,它们具有强大的能量跨越能力,可在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中担任重要角色。

总的来说,量子霍尔效应和其应用是物理学和电子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方向。

未来,相关新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将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新的应用前景。

强磁场下的量子霍尔效应

强磁场下的量子霍尔效应

强磁场下的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Quantum Hall Effect,简称QHE)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物理现象,它在强磁场下发生。

本文将介绍强磁场下的量子霍尔效应及其相关原理、实验验证以及应用领域。

1. 引言量子霍尔效应是1980年由生于美国的物理学家克劳斯·冯·克里茨弗尔德和霍拉米·阿哈罗诺夫(Klaus von Klitzing and Horst L. Störmer)以及德国物理学家陶尔·普林兹(Theodor W. Hänsch)通过实验发现的。

他们因此成果而于198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 量子霍尔效应原理量子霍尔效应的基础是电子在二维电子气中受到磁场的约束运动。

在强磁场下,电子的能级会发生分立的变化,这种能级在确定的填充因子下会出现量子化。

量子霍尔效应中最重要的参量是霍尔电导,其可用于衡量系统的导电性。

3. 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验证为了验证量子霍尔效应的存在,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实验是通过测量霍尔电阻来确认电子在强磁场下表现出量子霍尔效应。

实验结果显示,在特定的填充因子条件下,霍尔电阻将会出现为精确的整数倍数。

4. 量子霍尔效应的应用领域量子霍尔效应在实际中找到了广泛的应用领域。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在电阻标准和精确测量领域。

由于量子霍尔效应具有精确的整数倍性质,可以用于制造精密的电阻器,用于标定电流和电压的标准。

此外,量子霍尔效应还在电子学、凝聚态物理学以及拓扑量子计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强磁场下的量子霍尔效应是一项具有重要物理意义的现象。

它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不仅揭示了量子化现象的本质,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量子效应。

尽管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但量子霍尔效应无疑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大突破,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中微小尺度的奥秘。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霍尔效应,它实际上一种电磁效应的。

我们给一块半导体通电,在导体外面外加一个与电流方面垂直的磁场,磁场会使半导体中的电子与空穴(可以视为正电荷)受到不同方向的洛伦兹力而在不同方面上聚集,聚集起来的电子和空穴之间会产生电场,此时在半导体两侧产生了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电压,而且在此电压生成的电场力和磁场的洛伦兹力平衡以后,后来的电子和空穴就不在聚集,顺利通过不发生偏移。

这种现象是由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研究金属导电机制的时候发现的,所以命名为“霍尔效应”,且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应用,根据霍尔效应做成的霍尔器件,就是以磁场为工作媒介,将物体的运动参数转变为数字电压的形式输出,使之具备传感和开关功能。

如:汽车的点火系统,设计人员将霍尔传感器放在分电器内取代机械断电器,用作机械断电器,用作点火脉冲发生器。

这种霍尔点火发生器随着转速变化的磁场在带电半导体内产生脉冲电压,控制电控单元的初级电流。

相对于机械断电器而言,霍尔式点火脉冲发生器无磨损免维护,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同时能够精确的控制点火,具有明显的优势。

什么是量子霍尔效应(二维)我们上面所说的霍尔效应是在三维的导体中实现的,其中的电子可以在导体中自由运动。

现在科学家通过某些手段将电子限制在一个二维平面内,之后添加一个垂直于该平面的磁场,同时沿着二维电子平面一个方向通以电流,此时在二维平面的另一个方向上测量到电压。

这种现象称为量子霍尔效应,属于量子力学版的霍尔效应。

该现象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发现,并因此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为何在霍尔效应提出100年后才有人发现量子霍尔效应。

主要原因是理想的二维电子气难以实现,在半导体技术高速发展之后,人们才能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中实现比较理想的二维电子气,而且想要观测到这种现象还需要提供极低温和强磁场环境。

量子霍尔效应与上一节提到的霍尔效应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横向电压对磁场的响应不同。

量子霍尔效应的条件和原因

量子霍尔效应的条件和原因

量子霍尔效应的条件和原因量子霍尔效应是一种非常神奇且复杂的物理现象呢。

先来说说量子霍尔效应的条件吧。

在极低温和强磁场的条件下,量子霍尔效应才会比较明显地展现出来哦。

极低温这个条件很关键,因为在低温环境下,电子的热运动被大大抑制啦。

你想啊,要是电子热运动很剧烈的话,就会干扰到我们想要观察到的量子霍尔效应相关的电子行为呢。

强磁场也是必不可少的呀。

强磁场能够对电子产生一种约束作用,就像是给电子的运动划定了一些特殊的轨道一样。

这个磁场的强度得达到一定的数值,不然的话,对电子的影响就不够显著,量子霍尔效应就难以出现。

而且呢,这个体系往往是在二维的电子气系统中观察到的。

二维的电子气系统比较特殊,电子在这样的系统里的运动自由度相对比较有限,这就使得在强磁场和极低温下,电子更容易呈现出量子霍尔效应相关的特殊行为。

再讲讲量子霍尔效应产生的原因吧。

这就不得不提到电子的量子特性啦。

在强磁场和极低温的环境下,电子的能量状态是量子化的哦。

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会形成一些分立的朗道能级。

电子只能处在这些特定的能级上,而不能处于能级之间的能量状态。

当我们在这个系统中施加电场的时候,电子在这些分立的能级之间跃迁或者移动的方式就很特别啦。

电子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会以一种非常有序的方式来传导电流,这就导致了霍尔电阻呈现出量子化的数值。

这种量子化的数值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以一个个离散的值出现,这是非常违反我们日常对于电阻变化的认知的。

这是因为电子在磁场和低温的双重约束下,它们的运动已经不再是经典物理中的那种自由运动啦,而是受到量子力学规则严格控制的运动。

就好像电子们在一个被精心编排的舞台上跳舞,每个电子都遵循着量子力学的规则来走位,从而产生了这种神奇的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真的是很迷人的一个物理现象呢。

它的这些特殊的条件和背后的原因,都是物理学家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结果。

虽然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地去学习量子力学的相关知识,就能够逐渐揭开量子霍尔效应神秘的面纱。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
由式(11- 64b)可得
这一比值具有电阻的量纲,因而被定义为霍尔电阻RH.此式表明,霍尔电阻应正比磁场B. 1980年,在研究半导体在极低温度下和强磁场中的霍尔效应时,德国物理学家克里青(Klaus vonKlitzing)发现霍尔电阻和磁场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而是有一系列台阶式的改变, 如图11- 51所示(该图数据是在1. 39 K的温度下取得的,电流保持在25.
52 FiA不变).这一效应叫量子霍尔效应,克里青因此获得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霍尔效应只能用量子理论解释,该理论指出
图11-51址子犠尔效应
式申岛叫做克里青常氐它和基本常用h和(•有关,即
R, = g = 25 813<0>. (11-66) 由于Rk的测定值可以准确到10-io,所以量子霍尔效应被用来定义电
阻的标准,从1990年开始,“欧姆”就根据霍尔电阻精确地等于25
812. 80 n来定义了.
克里青当时的测量结果显示,式(11-65)中的N为整数,其后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D. C. Tsui, 19 39-)和施特默(H. L. Stomer, 19 49-)等人研究量子霍尔效应时,发现在更强的磁场(如20甚至30 T)下,式(11- 65)中的”可以是分数,如1/3, 1/5, 1/2, 1/4 等,这种现象叫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一发现和理论研究使人们对宏观量子现象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崔琦、施特默和劳克林(R_珏Laughlin, 1950-)等人也因此而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什么是“量子霍尔效应”?

什么是“量子霍尔效应”?

什么是“量子霍尔效应”?"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是指找到了电子自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规律,利用这个规律可以使电子以新的姿势非常有序地"舞蹈",从而使能量耗散很低。

在特定的量子阱中,在无外磁场的条件下(即保持时间反演对称性的条件下),特定材料制成的绝缘体的表面会产生特殊的边缘态,使得该绝缘体的边缘可以导电,并且这种边缘态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自旋方向完全相关,即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如果量子自旋霍尔系统中一个方向的自旋通道能够被抑制。

比如,通过铁磁性,这自然的会导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铁磁导体中的霍尔电阻由正比于磁场的正常霍尔效应部分和正比于材料磁化带来的反常霍尔效应部分组成。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指的是反常霍尔效应部分的量子化。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发现极大地促进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进程。

前期的理论预言指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能够通过抑制H gT e系统中的一条自旋通道来实现。

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能够在这个材料系统实现铁磁性,即而无法实现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

后来又有理论预言指出,将B i2Se3这种拓扑绝缘体材料做薄并且进行磁性掺杂,就有可能能够实现量子霍尔电阻为h/(ve2)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个理论预言被常翠祖等人通过实验证实。

(要在实验上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常翠祖等人需要战胜一系列非常困难的材料问题。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要求材料的体导电和表面导电通道完全被抑制掉。

上面理论预言的Bi2Se3体系,由于存在不可避免的Se空位缺陷导致的高浓度的电子型掺杂,不能满足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要求。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他们选择了(B i1-x Sb x)2T e3体系。

这个体系中,可以通过改变S b的组分x,他们能够将费米能级调到铁磁性导致的能隙内的电荷中性点上。

通过对材料各种参数进一步的不断优化,他们最终实现了无外加磁场情况下量子化的霍尔电阻。

他们观察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性质是非常稳定的。

量子霍尔效应及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

量子霍尔效应及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

量子霍尔效应及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量子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旨在利用量子物理的特性加速计算速度和解决传统计算难题。

在量子计算中,量子霍尔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并且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量子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探讨其在量子计算中的潜在应用。

量子霍尔效应是指在二维电子系统中,当施加垂直于平面的磁场时,电子在应变下会出现无损耗的电流传输现象。

这种电流传输是由电子的强关联效应引起的,表现为电子在二维系统中形成了量子态,而这些量子态具有拓扑不变性。

通过在二维电子系统中施加磁场,这些量子态会形成特定的能带结构,使得电子只能在能隙中传输。

这种特殊的能带结构被称为量子霍尔态。

量子霍尔效应在量子计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量子霍尔效应可以用来实现拓扑量子计算。

拓扑量子计算是一种利用拓扑性质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型。

通过调制外部场,可以改变量子霍尔态的拓扑结构,从而实现拓扑量子逻辑门的操作。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望解决传统计算中的错误率和噪声问题。

其次,量子霍尔效应还可以被用来构建量子比特和量子门。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的基本单位,类似于经典计算中的二进制位。

通过将量子霍尔态中的拓扑能级作为量子比特的信息载体,可以实现量子比特的初始化、操作和读取。

量子门是量子逻辑操作的基本单元,可以用来实现量子运算。

通过将量子霍尔效应与其他量子效应相结合,可以构建各种量子门来实现量子计算中的算法和计算任务。

此外,量子霍尔效应还可以用于量子存储和量子通信。

量子存储是指将量子信息保存在量子态中,以便后续读取和操作。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态传输信息,以实现更安全和高效的通信。

量子霍尔态的拓扑性质使得其在量子存储和量子通信中具有潜在的优势。

通过调控量子霍尔态的能带结构和边界条件,可以实现更稳定和长久的量子存储。

同时,量子霍尔态的拓扑绝缘性质可以用来保护量子信息的传输过程,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量子霍尔效应是二维电子系统中的一种量子现象,其在量子计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现象,它们在低维电子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

量子霍尔效应最早是由克拉克等人在1975年观测到的,他们发现当二维电子气体置于较低温度和高磁场下时,电子电导率会出现奇特的整数量子化现象。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则是在量子霍尔效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主要研究二维电子气体的导电性质和拓扑特征。

1. 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是指当电子气体置于极低温度和强磁场下时,电导率会出现严格的整数量子化现象。

这种整数量子化表现为霍尔电导的值恰好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以二倍的电荷的平方。

这一现象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被广泛应用于磁场测量和精密电阻的标定。

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对固体物理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授予提供了实验依据。

2.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指当二维电子气体处于较低温度下时,在强磁场作用下,电子系统的电导率会出现特殊的霍尔电导值。

这些数值不同于整数量子化的霍尔电导值,而是呈现出一系列不连续的分数化霍尔电导。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了拓扑量子场论和凝聚态拓扑相变等方面,对拓扑电子材料的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

3. 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象,它们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量子霍尔效应是整数量子化的电导率现象,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则是呈现出分数化的霍尔电导值。

前者对应于整数量子霍尔态,后者对应于分数量子霍尔态。

在理论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被看作是量子霍尔效应的一种扩展,它展现了不同于整数量子霍尔态的电子系统拓扑性质。

两者都是由于电子在强磁场下的量子力学效应造成的,并且在低温下才能观测到。

在实验上,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都需要极低温度和强磁场的条件下才能观测到,但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以分别观测到对应的电导率量子化现象。

4. 应用前景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和研究在固体物理学和拓扑物态实验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量子霍尔效应的整数量子化电导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磁场测量和电阻标定等领域,它为实验提供了高稳定性和精确度的基准。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

简介量子霍尔效应是过去二十年中,凝体物理研究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要解释这个效应,需要用上许多量子物理中最微妙的概念。

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崔琦(Daniel C. Tsui)、哥伦比亚大学的史特莫(Horst L. Stormer)及史丹佛大学的劳夫林(Robert B. Laughlin)三人获得。

得奖理由是“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形态的量子流体,其中有带分数电荷的激发态”。

在他们三位的新发现之前,物理学者认为除了夸克一类的粒子之外,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所带的电荷皆为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e(e=1.6×10-19库伦)的整数倍。

而夸克依其类别可带有±1e/3或±2e/3电荷。

夸克在一般状况下,只能存在于原子核中,它们不像电子可以自由流动。

所以物理学者并不期待在普通凝体系统中,可以看到如夸克般带有分数电子电荷的粒子或激发态。

这个想法在1982年崔琦和史特莫在二维电子系统中,发现分数霍尔效应后受到挑战。

一年后劳夫林提出一新颖的理论,认为二维电子系统在强磁场下由于电子之间的电力库伦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一种不可压缩的量子液体(incompressible quantum fluid),会展现出分数电荷。

分数电荷的出现可说是非常神秘,而且出人意表,其实却可以从已知的量子规则中推导出来。

劳夫林还曾想利用他的理论,解释夸克为什么会带分数电子电荷,虽然这样的想法还没有成功。

劳夫林的理论出现后,马上被理论高手判定是正确的想法。

不过对很多人而言,他的理论仍很难懂。

在那之后五、六年间,许多重要的论文陆续出现,把劳夫林理论中较隐晦的观念阐释得更清楚,也进一步推广他的理论到许多不同的物理状况,使整个理论更为完备。

以下扼要说明什么是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以及其理论解释。

霍尔电导系数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二维电子系统。

假设电子仅能活动于x-y平面上,而在z轴方向有一均匀磁场B,如图一所示。

霍尔效应就是当x轴方向有电流I时,在y轴方向就会有电位差VH。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引言量子霍尔效应是一种独特的电学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凝聚态物理领域。

它的发现不仅带来了重大的理论突破,也为今后的量子物理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量子霍尔效应的起源、原理和应用领域。

起源量子霍尔效应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策提出,并于1980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基斯·冯克勒斯和丹尼尔·范·温克尔发现。

他们发现当将电流通过处于低温和高磁场条件下的二维电子系统时,会出现电阻率的精确量子化。

这种量子化的电阻率极为稳定,且与外界条件几乎无关,这一现象就是量子霍尔效应。

原理量子霍尔效应来源于二维电子系统在强磁场下的量子行为。

当电子在给定的二维空间中移动时,其运动受到磁场的限制,促使电子形成能级的分立。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会填充这些分立的能级,形成所谓的朗道能级,这导致电子在材料中的运动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量子性质。

另一方面,磁场也会弯曲电子轨道,使其无法直接通过材料,从而增加了电子在材料中移动的阻抗,形成了稳定的电磁离子的输运状况。

应用领域量子霍尔效应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被用于制造高精度的电阻标准器,在物理学和工程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量子霍尔效应还可以被用于制造高灵敏度的磁场传感器,用于检测微小磁场的变化。

此外,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处理中,量子霍尔效应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开发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量子霍尔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电学现象,具有极其优异的稳定性和精准性。

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凝聚态物理学,拓展新型电子器件的应用,以及推动未来量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量子霍尔效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量子霍尔效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量子霍尔效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量子霍尔效应。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令人瞩目的特性。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在低温下展现出的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是一个与电磁场和电子自旋相关的现象,它在二维材料中的观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电子行为的新途径。

在石墨烯中观察到的量子霍尔效应与传统的量子霍尔效应略有不同,因此被称为反常量子霍尔效应。

这个称谓并不意味着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是异常或不合理的,而是指它与传统的量子霍尔效应在实验观测上的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研究课题。

石墨烯的量子霍尔效应是由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和哈密顿量导致的。

石墨烯中的载流子被称为狄拉克费米子,具有线性能量-动量关系。

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石墨烯中的电子运动呈现出像相对论效应一样的行为。

同时,由于石墨烯是一个二维材料,而且具有完全填满的碳原子能级,使得其能带结构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拓扑性质。

在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的观测中,电子的运动方式与传统的量子霍尔效应有所不同。

石墨烯中的狄拉克费米子的电荷和自旋运动被强烈地耦合在一起,导致了一个新的量子霍尔效应的出现。

这种新的效应表明石墨烯中的载流子在横向电场的作用下沿着边界产生了反常的导电行为。

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的反常行为给我们带来了对量子霍尔效应本质的新的认识。

通过深入研究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材料中电子的输运行为和拓扑性质,为未来的电子学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本篇长文将系统地介绍石墨烯的特性和量子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讨论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与反常量子霍尔效应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揭示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的本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量子霍尔效应实验

量子霍尔效应实验

量子霍尔效应实验量子霍尔效应(Quantum Hall Effect,QHE)是量子力学效应在固体物理中的一种重要体现。

它在1980年由德国物理学家Klaus von Klitzing首次发现,并因此获得了198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霍尔效应是一种特殊的电导现象,只出现在低温(通常在几个开尔文度以下)且高磁场下,并且在宏观尺度下呈现出量子行为。

要进行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器材和实验装置。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高强度磁场,以及一个低温实验室,因为量子霍尔效应只发生在低温和高磁场条件下。

为了产生高磁场,可以使用超导磁体或者霍尔效应样品上方通过电磁铁来产生。

对于低温实验室,我们通常使用液氦或者冷却剂来降低温度。

实验中,我们选择一个具有高度二维结构的样品,例如硅、石墨烯或者半导体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载流子导电性,且可以在高磁场下表现出量子特性。

通过光刻技术,我们可以制备出微米尺寸的霍尔效应器件,通常为一个狭窄的长条形导体,具有两个平行的侧边和一个中间导电区域。

在实验准备阶段,我们首先将样品安装在低温实验室中,并将磁场调整到所需的强度。

然后,我们将用导线连接样品的两个侧边并施加电压,以产生电流。

同时,我们还需要将样品的纵向电压测量引线连接到样品的中间导电区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或者样品温度来观察量子霍尔效应。

通常实验中使用的磁场强度可以达到数特斯拉(T),而样品温度可以冷却到几开尔文的低温。

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磁场强度,我们可以观察到电阻率的一系列突跃现象,这些突跃点对应着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上运动。

量子霍尔效应的基本特征是霍尔电导和纵向电导具有精确的整数和分数倍数关系,这是量子行为的重要标志。

量子霍尔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在电学计量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可以利用整数量子霍尔效应提供精确的电阻标准。

其次,量子霍尔效应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以及量子态的特性。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Quantum Spin Hall Effect,QSHE)是一种先进的电子回路系统,它可以拆分和分开质子和轻子的电流,从而实现一种新的层次的编程功能。

QSHE从来都不是从理论上推断出来的,而是从实验中发现。

实验发现,在一种量子隧道效应中,电子输运有可逆性,即一个电子态可以由另一态恢复,即量子自旋霍尔过程。

自旋霍尔效应最初被想象为量子现象,但实际上它的物理原理是经典力学中的旋转变换。

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中,量子器件的两个格子中的质子电荷的平均转矩和旋转速度平衡态存在条件是它们分别与另一格子中的电子质量成比例,而质子荷量和电子荷量之间互相相反却保持一定比例,这显示出电子质量在系统中起着保护作用,而电子质量和质子质量之间互斥,从而抵御它们之间的磁矩水平和动能水平的干扰,使它们进入一个低能量状态,从而形成一个电子回路的平衡状态。

理论上,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可以在一些量子比特(qubits)上进行一些非常高效的信息处理,而这些量子比特可以分离质子和轻子电流。

这可以实现电子信息处理器,从而开发出新一代电子设备、传感器和智能终端,它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医疗诊断、数据传输等业务领域,从而构建未来的社会基础设施和世界基础设施。

因此,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技术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朝阳之星,它可能会成为真正的量子计算的基础,推动量子信息技术取得新的进展。

它将量子系统的“隐藏”秩序和空间结构显示出来,并通过它来控制量子系统,能够驱动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和应用。

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一、引言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固体物理学中的两大重要现象,它们在凝聚态物理学、拓扑物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量子霍尔效应1. 定义量子霍尔效应是指在二维电子气体中,当外加磁场达到一定强度时,在样品边缘产生沿电场方向的电流,且电流只存在于边缘,不经过样品内部。

这种现象被称为“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2. 原理在磁场下,二维电子气体能级会发生分裂形成能级带。

当填满一个能级带时,由于费米面处于能隙中间,因此不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导电行为。

但当填满一个能级带后,如果再加入一个电子,则这个电子会占据下一个能级带的底部,并且由于磁场作用下其轨道会发生螺旋扭曲,使得费米面发生了位移。

这个位移会导致在样品边缘形成一个能量低于费米面的能带,而在样品内部则是高于费米面的能带。

因此,只有处于边缘的电子才能够参与电传输,从而产生了沿着电场方向的电流。

3. 应用量子霍尔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高精度电阻计、高精度磁场测量仪等领域。

三、量子反常霍尔效应1. 定义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指在二维电子气体中,当外加磁场达到一定强度时,在样品边缘产生沿电场方向的电流,并且这个电流只存在于边缘,并且大小与外加磁场无关。

这种现象被称为“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2. 原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与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类似,但其原理更为复杂。

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由于不同的能级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因此当填满一个能级带后,下一个能级带可能会出现多个费米面。

这些费米面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使得在样品边缘形成多个能带。

这些能带中的电子会参与沿着电场方向的电传输,从而产生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3. 应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广泛应用于拓扑物理学、量子计算等领域。

四、总结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近年来在凝聚态物理学中发现的两大重要现象。

它们在材料研究、拓扑物理学、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量子霍尔效应的概念

量子霍尔效应的概念

量子霍尔效应的概念
量子霍尔效应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指的是当电流在二维电子气体中流动时,由于外加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的作用,电子会发生一种特殊的量子行为。

在量子霍尔效应中,电子在横向和纵向(与电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在离散的量子态上,称为波函数的朗道能级。

这些朗道能级的数目与电子气体的面积成正比。

在量子霍尔效应中,外加磁场使得横向电阻为零,即电流沿着材料的边界沿着一条路径流动,而不会散布到材料的内部。

这表明在量子霍尔效应中存在粒子的全局相干态,具有高度的凝聚性。

量子霍尔效应通常在低温和强磁场下观察到,并且在几个物理体系中被实验证实,如二维电子气体和凝聚态半导体材料。

量子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为研究拓扑相和拓扑绝缘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量子霍尔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量子霍尔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量子霍尔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量子霍尔效应是一种在二维电子气系统中观察到的非常特殊的现象。

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斯·冯·克力斯林发现的,因此也被称为克里斯
林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凝聚态物理学中一些基本的
量子现象,并且在实际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

在二维电子气系统中,当电子以特定的磁场和温度下流动时,会产生
一个横向的电场,这被称为霍尔电压。

在一定的温度和电磁场条件下,霍
尔电阻会出现恒定的、分立的值。

这种离散的电阻称为量子霍尔阻。

实际应用中,量子霍尔效应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

首先,量子霍尔
效应可以被用来精确测量电阻值,在量子霍尔阻是一个特定分数的情况下,电阻值是相对稳定的,可以作为标准值来进行测量和校准。

其次,量子霍
尔效应也是一种精确测量电荷的方法,可以用来实现电荷的准确量子化。

此外,量子霍尔效应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领域。

例如,它可以被用于
制造更高效、更稳定的电子器件,如量子霍尔传感器和量子霍尔元件。


子霍尔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也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
究如何将量子霍尔效应应用于制造更快、更安全的电子设备,以及在量子
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总之,量子霍尔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凝聚态物理现象,具有重要的理
论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其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也
为科学家们开辟了一些新的技术和应用的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相信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量子霍尔效应 高温超导

量子霍尔效应 高温超导

量子霍尔效应高温超导嘿,朋友!你知道量子霍尔效应和高温超导吗?这俩可是物理学里相当神奇的存在!先来说说量子霍尔效应。

你就把它想象成一个神奇的“赛道”,电子在这个“赛道”上跑起来那可是有规矩得很。

平常电子们跑起来那叫一个混乱,东奔西撞的。

但在量子霍尔效应的作用下,它们就像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整整齐齐地沿着特定的路径跑。

这就好比咱们在混乱的集市里,突然出现了一条规划得极好的通道,人们都沿着这条通道有序地行走。

而且这个神奇的“赛道”还有个厉害的地方,就是它对电阻的控制那叫一个精准,电阻变得特别稳定。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好比你开车在路上,油量消耗特别稳定,不会忽高忽低,让你心里特有底!再讲讲高温超导。

超导这玩意儿,简单说就是电阻为零。

你想想,电流在里面跑起来畅通无阻,没有任何阻碍,这得多厉害!可一般的超导材料得在特别低的温度下才能实现,这就很麻烦啦,得用超级冷的环境来维持。

但高温超导就不一样啦!它能在相对高一些的温度下实现超导。

这就好比原本你要在冰天雪地的北极才能找到的宝贝,现在在稍微暖和点的地方也能发现,这得多让人惊喜!那这两个神奇的现象有啥用呢?量子霍尔效应能让我们的电子设备更精准、更高效。

比如说,让你的手机运行速度更快,电池更耐用。

高温超导呢,能让能源传输几乎没有损耗,想象一下,发电厂发的电可以毫无损失地送到千家万户,那得多省能源啊!有人可能会问啦,这东西离咱们的生活是不是很远?这可就大错特错啦!说不定哪天,你家里的电器因为这些技术变得超级节能,你的出行工具因为它们变得超级快速又安全。

所以说啊,量子霍尔效应和高温超导可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科学概念,它们就像是隐藏在幕后的超级英雄,说不定哪天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咱们可得好好期待着!总之,量子霍尔效应和高温超导是物理学领域里的两颗璀璨明珠,它们的光芒迟早会照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量子霍尔效应的边界态解释

量子霍尔效应的边界态解释

量子霍尔效应的边界态解释
量子霍尔效应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它发生在二维电子系统中,当这些系统处于低温和高磁场的条件下。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的行为将受到量子效应的影响。

在量子霍尔效应中,电子将被束缚在二维平面上,而在该平面上存在着一个恒定的磁场。

电子将在横向磁场的作用下发生
霍尔漂移,从而在材料内部形成了一个电压梯度。

这种效应
被称为霍尔电压,它垂直于电流方向。

根据遵循量子霍尔效应的材料的不同,电子的边界态也会不同。

在整个材料内,电子将根据磁场和能带结构等因素自发地形成特定的能级结构,即能级间隔。

而在材料的边界附近,存在特殊的边界态,这些态是没有在体积内形成的常规电子态。

边界态的出现源于量子力学的约束条件和边界条件。

边界态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维度和边界条件所决定。

例如,对于四边形形状的二维系统,边界态可能会聚集在角落周围。

而在边界上修剪得更加光滑的系统中,边界态可能会扩展到整个边界。

这些边界态具有特殊的能级结构,并且在系统的整个体积范围内都是能带间隔的终止态。

这些态在量子霍尔效应的测量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们具有特殊的电导行为,这种行为与体积内的常规电子态不同。

总之,量子霍尔效应中的边界态是由于量子力学的约束条件和
边界条件导致的特殊电子态。

这些态对电导行为有重要影响,并且在二维电子系统的霍尔效应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非常简单的结果,提供了对自由电子气体模型正确性最直接的检验方式。
一 些 金 属 元 素 室 温 下 的 霍 尔 系 数 [1]
元素 Li
Z
RH/(10-10m3 C-1)
-1/RHne
1
-­‐1.7
0.8
Na
1
-­‐2.5 虽然自由Fra bibliotek子气模型在以上两方面无法给出准确的实验结果,但是对下面讨
论 1980 年发现的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却是相当不错的。为了接下来讨论整数量子
霍尔效应的方便,我们需要由(1.2)引入电导率张量σ ij (称为静态磁致电导率张
量):
⎛1
σ
=
1+
σ0
(ω cτ
(1.3)
Ey 可理解为与电子所受洛伦兹力相平衡的电场。
由此定义霍尔系数
图 1:霍尔效应示意图
⎧⎨⎪ ⎩⎪
σ 0Ex = Jx + ω cτ Jy σ 0Ey = −ω cτ Jx + Jy
(1.2)
)2
⎜ ⎜ ⎝⎜⎜
ω cτ 0
−ω cτ 1
0
0⎞ ⎟
0 ⎟ (1.5)
Zn
2
+0.33
-­‐1.4
Cd
2
+0.60
-­‐1.1
Al
3
-­‐3.0
0.1
关于上述数据的两点讨论:
(1) 从电子气体理论上,有结果-1/RHne 应该为 1。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一价 碱金属符合的很好,对一价贵金属就符合较差。而对于一些二、三价金属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1982 年崔琦等发现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以及最近才由薛其
坤带领团队所完成的反常量子霍尔效应。本文最后讨论量子霍尔效应在实际中的
应用。
关键词: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反常霍尔效应;应用
一、 经典霍尔效应
1879 年,霍尔在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性质时发现:在均匀磁场 B
1.0
K
1
-­‐4.2
1.1
Cu
1
-­‐0.55
1.3
Ag
1
-­‐0.84
1.3
Au
1
-­‐0.72
1.5
Be
2
+2.44
-­‐0.10
中放入一块板状金属导体,当电流垂直于磁场 B 方向流过导体时,在垂直于电
流和磁场的方向导体两侧会产生一个横向电场。这种现象便是经典霍尔效应。
在电子发现之前,人们不能认识到霍尔效应现象产生的本质,直到 19 世纪
末电子的发现以及对电子研究的不断深入,使霍尔效应的理论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就连符号都预言地是相反的,仿佛此时的载流子是带正电的,这是自由电
子气体模型所无法解释的。
派尔斯(1928 年)曾对这种符号反常现象进行了解释。这种不能采用自
由电子气解释并会给出正号的载流子,后来海森堡称之为“空穴”,利用
能带理论能够给出很自然的解释。
(2) 横向磁阻表示在与电流方向垂直的外磁场作用下,在电流方向电阻的变化, 此处即电阻率 ρ(B) = Ex Jx 的变化。对于稳态情形(即 y 方向没有电流), 由(1.2)给出 Jx = σ 0Ex ,意味着自由电子气横向磁阻为零。但对于金属的 测量表明,实际上往往不为零,有时甚至相当大。
性的成果。由于霍尔效应的大小直接与样品中的载流子浓度相关,故在凝聚态物
理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金属和半导体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
现在我们考虑用最经典的 Drude 的自由电子气模型来分析霍尔效应(原理图
见图 1),在电场 E 与磁场 B 同时存在的情形下,单电子准经典动力学方程为
其中ω c
=
eB m
称为回旋频率,σ 0
=
ne2 mτ
为未加磁场下的电导率。
当 y 方向没有电流时,y 方向会有稳定的电场 Ey 出现,由(1.2)立即得到
Ey
=

B ne
Jx
dp dt
=
−e(E
+
v
×
B)

p τ
(1.1)
考虑稳态情况 dp = 0 ,电流密度 J = −env ,则(1.1)式写为分量形式 dt
量子霍尔效应
王韩腾,李欣蔚,张子豪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2013 年 6 月 4 日)
摘要: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是新兴低维凝聚态物理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分数量子
霍尔效应的发现更是开创了一个研究多体现象的新时代,并将影响到物理学的很
多分支。这个领域两次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文章介
绍了霍尔效应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 1897 年霍尔效应、1980 年冯·克利青发现
RH
=
Ey JxB
=

1 ne
(1.4)
霍尔系数仅依赖于自由电子气的电子密度,与金属的其他参数无关。这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