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黄沙始到金——浅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吹尽黄沙始到金——浅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发表时间:2012-07-13T09:48:47.63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下)供稿作者:赵美华[导读] 尽管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也经常用背景材料,但它与解释性报道中的背景材料是有区别的。

赵美华(虞城县广播电视局,河南虞城 476300)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321-01 摘要:这篇论文从深度报道的基本特征、功能和意义等方面,结合作者自身体会,论述了深度报道是一种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实质和意义的报道方式。关键词:深度报道;特征;优势

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的新闻学,也叫做解释性报道。所谓“解释性”报道,用美国报人罗斯科.德拉蒙德的话来说,就是“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出它对明天的意义。”一般的新闻报道只告诉读者“今天发生了什么事,”而解释性报道则要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一件事?”“此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地释析新闻事实。我们又称之为专题新闻、专题报道、深度新闻。

现代社会的电视观众,不仅要求了解新闻事件本身,更愿意追究“为什么”和“怎么回事”,这就给新闻记者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对所报道的对象做深度的研究,挖掘其深层信息,给观众以深刻的启迪。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成功的深度报道,能给人们启发思考,引起巨大社会反响,因此,了解和掌握深度报道对我们记者则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90年代,深度报道被作为一种基本的采访写作及新闻思维方式、新闻意识,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新闻体裁之中体现出来。中央电视台的“经典”栏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成为开电视深度报道先河的成功典范,它标志着一种植根于电视这一媒体的新型述评性深度报道的诞生。这种视听结合、音像合一、声画一体、述评兼备的报道形式,成功地实现了视觉描述与理性思辨的有机结合,一经播出就深受观众欢迎。

从这些年屏幕上出现的深度报道题材内容看,一般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突出“为何”要素,追根究源,摸清来胧去脉,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

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一般的动态性、综合性报道主要停留在对事实表层信息的传递上,没有进一步引申到言事悟理之中,只报道“是什么”,没有回答“为什么”。而解释性报道则恰恰相反,它在新闻六要素中的“为何”上大作文章,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材料,说明一个事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与条件下发生的,这一事件的发生会对社会各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帮助读者了解此事的本质和意义。电视深度报道是以声画和谐统一的一种传播载体。声画的融合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它带给观众的是无法用言词来表达的心理张力,《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社会能见度》、《新闻1+1》等一些知名栏目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感觉。例如:在《焦点访谈》不环保的“环保砖” 一片中,焦点访谈的记者深入山西省长治市,发现环保砖称得上物美价廉,却销售不畅,很少有老百姓买来盖房子。经过调查走访,记者得知山西省2010年就已经出台了《蒸压粉煤灰砖、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所生产出来的砖已经能达到国家的标准。但是由于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普及的效果一直不理想。因此,一边是新型环保砖鲜有人问津,生产线长期闲置。另一边是冒牌环保砖生意红火,大量耕地每天都不断遭到破坏。记者采用深度报道,层层剥茧,最终揭示出了作品的主题:推广使用环保砖的前提,是要清理非法小砖窑,让打着环保旗号的实心粘土砖退出市场。这样的报道不仅报道了新闻信息,而且揭示了新闻背后的故事,观众是格外欢迎的。

二、注重纵横联系,把新闻事件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下面来分析,或者把单一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相比较、相联系,揭示其蕴含的意义。

社会本身传递出的信息连绵不断,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反映出生活的本质,预见出时代的发展走向。如何去挖掘那些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并通过它去把握时代脉搏的主题,这就要求我们电视记者去“用心”开发思维空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获得商丘市年度新闻优秀作品一等奖的《南庄村农家大门越走越宽》,从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二十一世纪,农民生活更加日新月异。笔者在稍岗乡南庄村采访时无意中发现,许多农户正把原本好好的大门拆了重建,职业的敏感使记者感悟到这里面一定有内容。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闯世界的南庄人凭借钢卷尺加工,成了农民大款,农民老板,许多农户为了运货方便纷纷买了小轿车。由于原来的大门太窄了,新买的车开不回家,只有拆了大门重建。我们在报道时,不单单报道了农民买轿车这一事件,而是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下农民生活的变化,多侧面,多层次地对新闻事实进行了理性地升华,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大量地利用有关背景材料来拨云开雾,指点迷津。

深度报道几乎处处离不开背景材料。尽管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也经常用背景材料,但它与解释性报道中的背景材料是有区别的。一般的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侧重于补充和说明,而深度报道中的则偏重于揭示和解惑。另外,深度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多,容量大,这也是一般新闻报道所不能比拟的。有相当一部分深度报道是依托背景材料而展开的。美国著名记者沃尔特.米尔斯说:“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及原因,是一种十分宝贵的指南。”可见,写好深度报道要学会用昨天说明今天,注重纵横联系。例如,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反映虞城县“十一五”期间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在《虞城新闻》栏目中开设了专题报道《五年巨变看虞城》,成功地运用以往的背景材料,从工业、农业、城建、文化等不同方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五年来虞城发生的可喜变化,节目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夹叙夹议是深度报道的又一特征

一般新闻报道强点客观记事,很忌讳议论,而深度报道要对新闻事件加以解释,就不能不有所分析,有所议论。不过这个议论与新闻评论文章中的议论又有所不同,它的主观色彩少,往往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实现的,在一些成功的深度报道中,记者往往避免自己直接出面发议论下判断,而是借助权威人士之口,利用他们的话来阐述分析,有时甚至只是提出一连串的经过归纳整理的事实,引导读者自己来下结论,作判断。《焦点访谈》的节目《“ 城管打人”传闻的真相》《科技给力八连增》《美丽的陷阱》等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