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黄沙始到金——浅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中深度报道的重要性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中深度报道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d8d249900c22590103029d23.png)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中深度报道的重要性作者:刘巍来源:《活力》2014年第10期[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深度报道;重要性传媒技术的巨大变革,带来了信息海量时代的到来。
在当今社会,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冲击着传统媒体的一切优势,更加多元化、立体化的传播手段延伸了受众的感知层面,更使得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者,反而成为媒介传播的中心一环,成为主导传媒走向的左右者。
面对新媒体日益蓬勃扩张的巨大冲击以及传媒行业之间的白热化竞争现状,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之下,未来发展急需进入新的高度、深度以及广度之中。
深度报道,早已不是新鲜的命题,更不是电视新闻节目突围的唯一途径。
但在经历过传媒巨变之后,深度报道仍将是电视新闻节目长足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在多媒体时代中独辟蹊径的突破口之一,本文将在以下文章中详细阐述电视新闻节目深度报道的重要性。
首先,从电视新闻节目深度报道的固有属性入题,缕清电视新闻节目中深度报道的涵义、发展以及特点等自身脉络,以此探索出电视新闻节目中深度报道的独特优势,从而找出深度报道的本质和真相。
所谓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深度报道,即是指对事件作深层的剖析,它拼接声音和画面语言,对重大的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问题和现象,做有背景介绍、分析解释、归纳预测的报道。
深度报道要求对新闻事态的发生有前因后果的解释,分析和预测,它要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向。
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新闻学,是西方新闻传播媒介竞争的产物。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深度报道在我国起步较晚,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的我国第一个评述性电视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可谓电视深度报道的最早尝试。
此后,中央电视台1994年开播的《焦点访谈》以及1996年播出的《新闻调查》,标志着电视新闻节目中深度报道从真正意义上在我国出现。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开创了中国媒体舆论监督的一个新台阶,带动了一批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产生。
电视新闻节目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特征,即融合画面、解说、字幕、现场同期效果声等多种因素的有机课题。
吹尽黄沙始到金——浅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吹尽黄沙始到金——浅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a16ac4ee4b73f242336c5fdb.png)
吹尽黄沙始到金——浅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摘要:这篇论文从深度报道的基本特征、功能和意义等方面,结合作者自身体会,论述了深度报道是一种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实质和意义的报道方式。
关键词:深度报道;特征;优势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的新闻学,也叫做解释性报道。
所谓“解释性”报道,用美国报人罗斯科.德拉蒙德的话来说,就是“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出它对明天的意义。
”一般的新闻报道只告诉读者“今天发生了什么事,”而解释性报道则要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一件事?”“此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地释析新闻事实。
我们又称之为专题新闻、专题报道、深度新闻。
现代社会的电视观众,不仅要求了解新闻事件本身,更愿意追究“为什么”和“怎么回事”,这就给新闻记者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对所报道的对象做深度的研究,挖掘其深层信息,给观众以深刻的启迪。
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成功的深度报道,能给人们启发思考,引起巨大社会反响,因此,了解和掌握深度报道对我们记者则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90年代,深度报道被作为一种基本的采访写作及新闻思维方式、新闻意识,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新闻体裁之中体现出来。
中央电视台的“经典”栏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成为开电视深度报道先河的成功典范,它标志着一种植根于电视这一媒体的新型述评性深度报道的诞生。
这种视听结合、音像合一、声画一体、述评兼备的报道形式,成功地实现了视觉描述与理性思辨的有机结合,一经播出就深受观众欢迎。
从这些年屏幕上出现的深度报道题材内容看,一般有如下几个特征:一、突出“为何”要素,追根究源,摸清来胧去脉,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
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
浅论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浅论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69f070eafab069dc502201ab.png)
的发展状况 , 并以翔实 的背景材料向观众 阐明事件 的起 因与发展 。 电视 新闻的深度报道 , 是新 闻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 , 它起源 于 是一篇 由浅入深 , 层层递进式的分析性 、 解释性的报道 。二是对重 西方的新闻界, 是西方新闻传媒竞争 的产物。 电视新 闻的深度报 道 大成就 、 重要经验或 问题 的综合剖析。 这一类深度报道常 常是 围绕 与广泛 、 迅速 、 简要地传递新 闻信 息的消息类新 闻不 同, 它 是多侧 主题 , 对多个事实进行分析 比较 , 归纳评述 , 从而揭 示事物本质, 给 面、 多角度 、 全方位地报道新闻事态, 相对于动态性报道而言 , 是对 人 以 深刻 的思 想 启 示 。 如 北 京 电视 台播 出 的 新 闻专 题 《 同 心 曲》 , 就 事件、 事态做深层次的剖析。它体现 了电视新 闻由起步走 向成熟 , 是 以内容 的充 实, 分析 的深刻 , 使报道入情 入理入心 , 从而获得观 由浅层走 向深层的区大变化 。 众的认同, 从心灵上达 到了与党和政府的沟通 理解 , 实现 了对事物
一
、
认t } j ‘ ‘ 同心 ’ ’ 之 目的。 三是对观念见解 的论述 。 此类报道不 以事 实报
道为主题 , 而是借助事 实引发思想 , 通 过对众多事物 的综合 分析 , 把对事物认识 上升到哲理高度, 提 出新意的观点见解 。 他 不重具体
事例的始末 , 重在思辨, 重在观念 的阐述 , 重在 哲理上 的启示 。 如商 丘 电视 台播 出的 《 诚信福 源》 , 它 以福源集 团诚信 经营的事实 为基 础, 然后发散开 去, 以历史 名人 的言论和讲究诚信 的实例作论据 ,
电视新 闻深度报道的特 点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的特 点和规律 ,体现在有影响的成功报道 上。 一是报道立体化。 立体化报道要求体现 事物相互之 间较为复杂 的关系 , 要注 意对事物横 向和纵 向的开拓 、 比较 。因此, 背景材料 , 包括有关知识都是报道所不 可缺少 的, 离开纵 向横 向的比较 , 报道 就会缺乏应有的深度 。 因此 , 背景材料是深度报道 不可缺 少的添加 剂 。深度报道 的题材, 事实 比较复杂, 问题形成 的原 因也是多方面
浅析深度报道的含义
![浅析深度报道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2066f6a8910ef12d2bf9e73e.png)
浅析深度报道的含义作者:余家祥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3期摘要:深度报道在电视新闻中体现着报道内容的深度,是新闻灵魂深度的体现形式之一。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观众对更多新闻信息获取的需求,更能够达到打动观众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新闻媒体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以及观众新闻认知水平的极大提高,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不断思考如何增强深度报道的力度。
而作为深度报道前提与基础的调查性采访,在构建新闻报道的深度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可以说,调查性采访是深度报道的支撑,深度报道也进一步体现着调查性采访的价值,二者互为支撑,互相成就。
下面,笔者就将调查性采访、深度报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关键词:新闻深度报道含义一、深度报道的含义(一)深度报道的产生背景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信息技术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人们对社会新闻报道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新闻的获取也不仅局限于新闻发生的原因,即“是什么”,而更多地是要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
也就是说,要知道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包括新闻事件相关人物的原因以及事件发生的社会根源,并且最后要得出今后应对新闻事件的解决办法。
新闻受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不断鞭策着新闻工作者生产出更加具有深度的新闻报道。
在面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时候,新闻工作者要做的,绝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是将新闻素材按照既定的形式拼装组合起来,而要做深加工,让人们看到新闻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
与普通的动态性报道不同的是,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发生背景和产生的社会影响等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讲述。
这是深度报道与普通的动态性报道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从事深度新闻报道工作的新闻人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含义首先,我们定义深度报道是在新闻报道的完整程度上——深度报道一定要保证新闻事件陈述的完整性,要将新闻事件的产生、发展、结束的总过程做以报道,为新闻受众提供完整的新闻事件发展过程,让受众在对新闻事实认知的过程中充分思考。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探析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5819c6195f312b3169a550.png)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探析作者:李英仙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02期摘 ;要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更能体现新闻事件的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特点,能把新闻事件报道的更深入,更具体,更吸引人。
深度报道和简要的、迅速地传递消息的方式是不同的。
它比简要的报道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更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和效果。
这种深度报道的出现,它不仅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电视新闻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 G22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1-0033-01电视媒体发展了这么多年,新闻的报道形式也在逐年的发生变化和更新。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新闻的深度报道,而不是要求新闻只停留在对新闻事实做简要的报道的消息传播上。
作为新闻媒体人的我们,就要向深度报道开拓。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和简要的、迅速地传递消息的方式是不同的。
深度报道更能体现新闻事件的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特点,能把新闻事件报道的更深入,更具体,更吸引人。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方式的出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闻既然要深入地分析,探讨问题,那么节目就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长度。
一些认为电视新闻只能做浮浅报道的论述,常把电视新闻等同于消息类新闻,总是例举消息新闻的例子来论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与消息类新闻是存在着不同的。
消息类新闻强调的是简短扼要,没有太多的理论分析。
而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强调的则是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对事物追本溯源的分析,比较,开拓,还有深入的挖掘。
任何新闻都有做深度报道的可能性,因此不要把电视新闻只局限于消息类新闻去做,要从更广度,更深度去尝试。
消息类新闻独有的特点是“快”,就是把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在最短的时间内报道出去。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深度报道的优势则在于一个“深”字。
在工作中,只要我们新闻工作者能够做到取长补短,尽可能的发挥好电视传播的优势,分清不同节目形态的不同功能,做好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很容易的。
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征与思考
![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征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73cd6ef680203d8cf2f2444.png)
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征与思考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视听形象对重大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做有背景的介绍、分析、解释、归纳,并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目的是要追寻新闻发生的本源,揭示事物的本质,是以对某一件事实的纵深开掘报道为标志的电视新闻性节目,除了具有政治性、新闻性、群众性、科学性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共性外,还有思辨理性化、报道立体化、表现手法多样化等个性特征。
一、(一)把好选题关。
新闻深度报道是关于重大新闻事件、影响深远的社会现象的深入报道。
有思想深度是深度报道的必要条件,一般说来,深度报道的题材应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具有重大影响或典型意义;二是贴近群众,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记者要把好选题关,严格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筛选题材。
(二)注意理论思辩性,彰显新闻力量。
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辩色彩是深度报道的又一显著特征。
深度报道的生命在于通过构思严密的逻辑力量,以精心的选材配以理性的思索,让观众从中悟出道理,从而实现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的社会功效,彰显新闻力量。
(三)强调各种表现手法的科学运用。
深度报道在表现形式上应是不拘一格因事而异的。
可以做成纪实性的,解释性的,也可以做成透视性的评述性的;可以做成连续性的,系列性的,也可以做成类属性结合式、互补性组合式的。
不管哪种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增强深度报道的传播效果。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电视是多种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
记者编辑要善于将像、声(同期声、效果声、音乐)字幕等多种电视手段有机结合,科学运用,从而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理性思辨性首先体现在选材上:深度报道的产生源于深刻的社会需求,其题材不仅有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更大量的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为人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这些题材往往具有关系重大、内容敏感、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即通常所说的热点、焦点、难点。
题材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报道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有敏锐的新闻触觉还不够,还要有意识地观察、思考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现象,以联系、发展的目光随时关注事态的动向,透过社会现象剖析社会心态,以更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把握事物,才能抓准选题。
浅谈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浅谈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90802cc65ef7ba0d4a733b38.png)
浅谈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作者:李春燕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21期多年来,县级电视台除了报道常规新闻外,深度报道一直是个薄弱的环节,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远远不够,使整个新闻节目缺少“含金量”,为改变这一现状,加大新闻节目的力度,近年来,我们在电视新闻改革中对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做了一些探讨。
立足地方,贴近生活。
从范围上来讲,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具有新闻性和纪实性,它报道的对象一般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或对社会发展有潜在影响的问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它的内涵决定了它必须具有深度,其特点是“立体而非平面地论述事物,动态而非静止地反映事物,全方位而非单侧面地透视事物,联系而非孤立地观察事物,多项而非单项地思考事物,深层次而非浅层次地剖析事物,本质而非现象地认识事物”。
因此,那些仅仅对事物表象或某一运动瞬间进行的一般性反映,都不属深度报道。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我们对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集中力量开办了《视点聚焦》,后改版为《新闻纵横》,其栏目定位是立足地方,贴近生活。
关注本地大事要事,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
如2005年入冬后,农用车辆交通事故迭起,农民交通意识淡薄,以及供热分户计量后与用户之间的矛盾,根据这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群众关注的问题,我们分别采用聚焦式叙述方式(即由导语——过渡到主题——发展主题——结尾)作了报道,有时直接让当事人陈述事实,并注意运用现场声音,充分发挥声画同步的优势,使报道既有现场感又真实可信,节目播出后引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配合春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交通环境整治工作,并要求供热部门必须以群众利益为重,让群众过一个暖冬。
通过实践探索证明,县级台必须立足地方,贴近生活,小口切入,纵深挖掘,分析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用心灵感知群众的酸甜苦辣,在平实中见深度。
精心选题,以小见大。
无论是省级台还是我们县级台,要搞好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关键的问题还是选题,选题正确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浅析我国当前的电视深度报道
![浅析我国当前的电视深度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9ae91d9f1a37f111f1855bae.png)
浅析我国当前的电视深度报道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程度的加快,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媒体资源日益爆炸的信息社会,作为电视媒体及电视新闻,要很好地适应市场和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必须走深度报道的路子,深度报道是现代电视记者应该竭力追求的目标。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有危机意识,要拿出高水平的作品满足受众的要求,并积极参与国际电视竞争,在世界电视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以此振兴民族文化,引导社会舆论,在社会变革中高唱“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促进社会的团结与进步,这是历史赋予电视界的重任。
而电视新闻发展的重点应是深度报道,时代在呼唤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关键词:深度报道矛盾三贴近现场同期声一、电视深度报道的概述深度报道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新闻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
电视深度报道是指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通过对画面、解说、字幕、现场同期声效果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对电视新闻的深度进行挖掘,并以最快最佳的传递形式报道给广大受众。
电视深度报道通过系统提供新闻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原因、结果等,就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生活现象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地剖析、揭示其内在本质从而正确引导舆论、解惑排疑。
电视深度报道主要是利用电视媒体对新闻事件的现象进行准确观察和记录,然后进行大量地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精心分析、概括、总结和理性思辩,然后结合电视的表现手法与技巧、宣传的倾向性进行准确客观地报道,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新闻事件的本质及发展趋势。
电视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化,和其它新闻报道方式一样,在采访中需要感觉,需要知觉,需要形象思维、美感思维、潜意识思维、理性思维,需要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心灵去感受,同时更需要大脑去思索。
进行电视报道,尤其是电视深度报道,重要的是摒弃旧的思维定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是最固执、最具习惯性的。
实现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途径探讨
![实现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途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8d9f874783e0912a3162a05.png)
传播与版权―3―c h u a n b o y u b a n q u a n实现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途径探讨□田征方式,受到大众的认可与青睐,但电视新闻行业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
本文就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进行简要剖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途径作者:田征,河南省南阳电视台。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概述(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含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指能够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且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前因后果,以揭示事件的实质和意义,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追踪和探索,达到引人深思、教育人的报道方式。
近年来,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凭借生动的画面和详尽的报道,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主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属于新闻的特殊范畴,决定了新闻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必须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其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还具有很强的理性辩证思想,要求深度报道必须有严密的构思,清晰的逻辑,并对报道的事件作深层的理性思考,发掘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一)对报道的事件讲述而不发表评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特殊节目形式,经历了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成长历程,可以说“前无古人”,很难找到一些具有借鉴性的模式。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摸索中前进,出现了很多避免不了的问题,如一些新闻节目对事件进行报道时,只是报道了事件的表面,没有深度的剖析和评论。
述而不评,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通病所在。
(二)深度报道与动态跟踪相分离一些重大事件能够直接反映出社会的焦点问题,新闻节目便抓住了这一点,对事件进行深度的分析与报道,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引起重大反响。
当事件渐渐平息之后,新闻单位便也放松下来,把事件束之高阁,不再或者很少进行相关的跟踪报道。
人们往往只清楚事件的起因和造成的轰动,而对事件后来的动态发展知之甚少。
(三)报道手法逐步走向多样化随着大众对新闻节目要求的变化,许多新闻节目都对传统的报道形式进行了改革,以迎合大众需求。
浅论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浅论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ac8b72914028915f814dc200.png)
浅论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作者:田野来源:《活力》2014年第10期[关键词]深度报道;选题;度深度报道是一种题材重大、报道面广、深刻披露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辨的报道方式,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更是直接的通过声音、画面、字幕等表现形式,将深度报道的优势展现出来。
一直以来,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类节目以它严密的逻辑分析、深刻的调查评论吸引着观众,成为各大电视台间相互竞争的有力武器之一,如央视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都是深度报道栏目的典型代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一系列视听新媒体异军突起,这也决定了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也应有所变化,才能突破新媒体的壁垒。
在突围之前,只有了解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几个误区,才能更好地打好这场突围战。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几点误区1.“快”与“深”的矛盾。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特别是调查类深度报道,拍摄难度大,周期长,流程复杂,技术手段要求高,追求“深”,这就决定了一般的调查类深度报道不会很“快”,这就对新闻的时效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既“快”又“深”,因此经常会出现为了深刻而舍弃时效的情况。
2.暗访与隐私权的矛盾。
在新闻实践中,暗访又称隐蔽采访或隐性采访,它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特别是调查类深度报道的常用手段,这种采访手段的特点是隐蔽性高,采访得到的结果更有说服力,表现力更强,但暗访一般都是在当事人或者被监督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这就容易侵犯相对人的隐私权,使用不当还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伤害无辜方,造成二次伤害等。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中没有暗访不行,可如何把握暗访的尺度、方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批评报道一统江山。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目的是将事情的本来面貌真实地还原给观众,帮助观众了解事情的真相,与观众一起分析事件的原因。
在当前的深度报道中,监督类题材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在很多人的眼中,只有批评类报道才能称得上是深度报道,于是一些节目不断地挖掘各种负面选题,以求制造爆炸性新闻,诚然这类选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吸引人的眼球,满足一些观众的需求,但一个节目长时间陷入无休止的批评报道中,必然会形成收视疲劳,以及陷入选题单调、重复的困境。
论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论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4657831a55270722192ef765.png)
时效性强 的报道 ,从某 种意义上说 ,本身就蕴
含着一定 的深度 。我们 知道 ,深度 报道是针对
一
些重大事 件所做 的报道 ,然而事 件的重大 和
5 3
作 者必须要 向观众提 供更 多的、生动 的、典型
的电视 画面。电视 画面是 电视 传媒最 重要 的要 素 之一 。可 以说 ,离开 了 画面 ,就 不是 电视 ; 离 开了典型生 动的 画面 ,电视深度 报道也就 失
去 了支撑 。充分 利用最 能揭示新 闻事件 内涵 的
通过 电话 ,就可 以获得一 条信息 ,报道 出一条
新鲜 , 并 且有 时可能也 已被其他传播 媒介炒 得
没什 么味道 了。出色 的深度报道 ,通常都是 时
效性 比较强 的报道 。
2 . 搞好 电视深度报 道还要 注 意展 现新 闻事
件 的 发 生 、发 展 的 过 程 , 让 过 程 说 话 。 新 闻 要
众 的热切要求 ,使 电视深 度报道有 了产生 、生
论 电视新 闻 的深度报道
口 罗 靖
深度 报道许 多人又称之 为解释性 报道 、调 查性 报道或分析 性报道等 。与一般 的动态性新 闻报 道相 比 ,它 是一种较 为全面 、深入 的新 闻
观念见解 的新 旧,是在相对 的时 间空 间成立 的。 试想 ,随着时 间的推移 ,空间 的变化 ,一些 事
电子艺术 的再 创作功能 又使 电视 传播有 了强烈
的感 染力 。在 采访 报道 中 ,记者们 前期采拍 和 后 期编辑 中都 注重发挥 了电视 特长 的优 势 : 拍 摄 时 ,他们刻 意寻找新 颖 、独特 的角度 ; 后 期 编 辑时 ,也适 当运用 了三维动 画、多屏分 割等
浅谈电视新闻深入报道
![浅谈电视新闻深入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fc574b14b52acfc789ebc9a0.png)
、
电视 新 闻 自诞 生之 日起便借 助现代 电子技术为传 播手
段 ,又 从 报 刊 、杂 志 、广 播 、电影 等 其 他 传 播 工 具 那 里 继 承 了制
掘 ,既要报道及时有效 ,又要突 出深度和个性 。
有一种观点认为 , “ 深 度 报 道 应 是 电视 宣 传 中 的 龙 头 ” 。如 果
道题 目,这些报道不满足于动态性报道 ,把报道的触角伸 向社会
生 活 深 处 ,对 新 闻事 件 、新 闻人 物 进 行 深 度 分 析 报 道 , 已初 见 深
作、传播 的方法和技巧 ,博采众长,汇聚精华,从而在各个新 闻 媒介中异军突起,后来 居上 。电视新 闻的优势是时效性快,现场
感 强 ,声 画 并 茂 ,视 听 兼备 。作 为 现 代 新 闻报 道 手 段 之 一 的 电视
面安排 的时段 固定 。 众所周知 ,由于受到传 播手段和 电视整体 版 面 的约束 , 目前 电视台的新闻节 目播出时间大都设计 在既定的时
段 内,这样 ,一些重要的动态新闻往往不能及时传播,在 客观 上 影响 “ 电视消息 ”的质量 ,但 从另一个 角度看 ,它又为电视深度 报道 的加强提供 了相应 的时空 。 综合上述二点 , 我们可 以得 出如下结论 :时效是 一个相对 的 概念 , 我们不能因为求 “ 快” 而任其 “ 浅” ; 也不能一味地求 “ 深”
浅谈 电视 新 闻深入报 道
秦
近年来,我 国电视新闻节 目中大量采用深度报道手法 ,开办
鹏
河南 焦作 4 5 4 0 0 0)
试谈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试谈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ac0fe13df111f18583d05ac4.png)
结构方式,使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4 多 效 益 的 宣传 性 、
深度报道和一般性报道相比,由于它收集的材料丰富,
掌握 的信息 量大 ,信息 面广 ,对 事 态有深 层 次 的思考 ,不
记者也可以在抓住启迪人心智、引发人思考的新闻事 实后,旗帜鲜明地亮明自己的观点,从一事情与另一事情 论是对事件 的正 面报 道 ,还 是 对 问题 的逆 向思考 ,只要报 的联系中去挖掘事情的本质和意义,从一个大的系统去把 道 的题材选 择得好 ,是 群众 所关 心 的事 情 ,能引 起社 会 的
・
7 ・ 3
维普资讯
反响。节 目 播出后 , 往往能够收到非常显著的宣传效果。 中央电视台的 《 新闻调查》 质景报告》 法治在线》 、《 、《
维普资讯
赤 峰 学院 学 报 ( 文哲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汉
Jun l f hF n C Ug (o.S i ora C ieg o ee S c c) 0
第2 7卷
No . 1
第1 期
Vo. 7 12
试 谈 电视 新 闻的深 度 报 道
握和分析 事情 的 因果关 系 。让 观 众看 了报 道后 ,从 根本 上
、
充分认识电视新 闻的 深度报道
1 、多层次的展 示性
去分析事情的委婉曲直,剖析事情 的历史根源,从事情的 历史背景中去窥测事情的真正内涵。
电视观众往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求 电视新 闻对所 报道 事态 的前 因后 果
能作 出合理 的解 释,并 对事 态 的发展 箱 势能作 出科 学 的预 理性思辨离不开逆向思维。逆 向思维能摆脱传统的思 摆脱事物的局限,站在 比较高的角度去审视所表 见。从单一的角度人手,通过某一个侧面的简单报道是难 维模式 , 以实现这一要求 的。电视记 者 只有对 所 报道 的事 物进行 多 现 的对 象。逆向思 维往 往 能收 到预 想不 到 的效果 。它能抓
浅析如何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浅析如何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7ec21aeff705cc1755270926.png)
道 的 需 要 提供 有 关 新 闻 信 息, 才 能 从 采 访 对 象 身 上 了解 到 客 观 、 真实 、 准 确 和 较 为 详 尽 的资 料。 还 能从 采访 中不 时 地 发 现 新 问题 , 挖掘新主题, 让被采访者用 自己的 直 接 感 受 和 判 断 力 结 合 自己 的 表 情 、 手
论 新 闻 之 间 的相 对 独 立 的 报 道 形 式 。 电
视 深 度 报 道 是 指 充 分 发 挥 电视 媒 体 的 优
势, 通过 对画 面 、 解说 、 字幕 、 现 场 同 期 声 效 果 等 多种 因 素 的有 机 结 合 , 对 电 视 新 闻
事 论 事 的 浅 层 次 报 道 上 独辟 蹊径. 努 力
电视 深度 报道 的采 访 。 记 者 要 注 意 两
道 中, 对新 闻现场 素材 的摄制, 一 定 要 及 时、 全面 、 完整。 紧 紧 围绕 六 要 素 , 采用“ 凋
拍、 等拍 、 抢拍 、 隐拍 ” 等 方 法 及 时抓 取 和 捕捉能够充分体现新 闻事实 、 新闻主体 、 反 映 新 闻主 题 、揭示 新 闻 本 质 的全 部 现 场镜头, 这 一 点 在 电视 深度 报道 中尤 为 重 要 。因 为 深 度 报 道 需 要 典 型 的能 够 揭 示 新 闻主 题 及 相 关 的 背 景 材料 。 以 展 现 新 闻 主 体 的 运 动 轨 迹 和 发展 变化 过 程 。 这 就 要 求 电视 记 者 在 新 闻 现 场 既 要 有 准确 的 判 断 能 力 又要 在 把 握 新 闻 主 题 的 条 件 下 进 行 素 材 的 精 心 选 择 与拍 摄 。 只 有 在 掌 握 和 拥 有 了 大量 的 镜 头 与
点, 即悉 心 抓 特 点 、 悉 心 抓 本质 。 所 谓 悉 心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47a039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5.png)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摘要】电视新闻作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在现代社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首先探讨了电视新闻的重要性,指出其具有快速传播、直观展示等特点。
其次分析了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包括现场直播、采访报道等手段。
接着介绍了电视新闻的主要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然后讨论了电视新闻的影响力,指出其影响着观众的认知和态度。
最后探讨了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多媒体化等方向。
结论部分则提出了电视新闻面临的未来挑战、发展方向和价值。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以及其在社会传播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重要性、报道方式、主要内容、影响力、发展趋势、未来挑战、发展方向、价值1. 引言1.1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电视新闻作为传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电视新闻承担着传递时事、社会热点、政治议题等各种信息的责任。
而在这深度报道更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深度报道是指对某一事件、主题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报道,通过对背景、原因、影响等各个方面的探讨,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实真相。
相对于一般报道,深度报道更注重对事件的思考、分析,可以帮助观众深入理解事件的本质,进而形成更为深刻的见解。
在电视新闻中,深度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深度报道,新闻节目可以为观众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提高观众对事物的辨析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深度报道也可以帮助提升新闻质量,增加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深度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影响深远。
针对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我们有必要进行初探,探讨其形式、方法、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才能得以进一步完善,为观众带来更具价值的内容。
2. 正文2.1 电视新闻的重要性电视新闻作为传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吹尽狂沙始到金——谈新闻语言
![吹尽狂沙始到金——谈新闻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904b21c3050876323012120c.png)
日
里经过 ,听见 了就说 : “ 你这两句话还 不
算 太好 。 要是把 ‘ 与’ 字和 ‘ 共’ 字删去 , 改 成‘ 落霞孤鹜齐飞 , 秋水长天一色 ’ , 不是 更好吗?” 从此就不闹鬼了 , 鬼都被说服
了。 这 是一代文学 巨匠 、 语言大师老舍在
言。他说 : ‘ 你 写的东西我看 了, 还行 , 但 比起 我来那是 差远 了! “蒲大哥 , 我把这
“ 删繁就 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 花。 ” 这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书斋题
联。其上联主张 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 丰富的内容 , 以少胜多。 比如画兰竹易流
是《 聊斋》 四百 多个故事 中唯一发生在我 的故 乡高密的故事— —
得知我写小说后 ,这位 马贩子祖先
就拉 着我 去拜 见祖 师爷 。祖先骑一 匹白 马。 我骑一 匹红马。我们纵马西行 , 跑得
无 法 拒 绝 他 的要 求 ,何 况还 喝 了他 的茶
水 抽 了他 的 烟 。 于 是 , 一个个道 听途说
文并茂 。 全文仅 7 8 0来字 , 文 中展开 了无 比丰富的联想 与想象 ,把小雪之后 的济 南 山色写得秀美绝伦 , 将一幅令人神往 、 水墨淋 漓的 中国山水画推 到你 的眼前 。
属 囊
云 南
正
0
胡抡吧 !’ 我接住 那管黄毛 大笔 , 低声嘟 哝 着: ‘ 我们 已经改 用电脑 了…… ’祖先
踢我 一脚 , 骂道 : ‘ 孽障 , 还不谢恩 ! ’ 我又
给祖 师 爷磕 了三 个 头 。”
0
莫 言这篇创作谈 语言 简洁精 粹 , 没
有多余 的字 句 , 字字珠玑 ; 人物 , 栩栩如
比胶 பைடு நூலகம்铁路 上的电气列车还要快 。一会
吹尽黄沙始得金——浅议新闻主题的提炼
![吹尽黄沙始得金——浅议新闻主题的提炼](https://img.taocdn.com/s3/m/843bf8e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5.png)
吹尽黄沙始得金——浅议新闻主题的提炼
孙越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6(0)26
【摘要】新闻素材中的“沙粒”和“金粒”是混杂在一起的,要想获得“金粒”,就要合得下力气把“沙粒”统统淘去。
每一篇报道,都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即新闻的主题。
主题是新闻的灵魂。
【总页数】1页(P60)
【作者】孙越
【作者单位】海军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吹尽黄沙始到金——记耀县水泥厂前副厂长赵瑞春 [J], 沈颖
2.吹尽狂沙始得金——从《“上八仙”让贤》的写作谈新闻主题的深化 [J], 吴功
勋
3.吹尽黄沙始见金——香港“金王”陈发柱先生谈经商之道 [J], 王卫华;高茹琨
4.吹尽黄沙始得金
——记珠海泛网科技有限公司 [J], 吕龙德
5.吹尽黄沙始到金
——新沂市供电公司创建同期线损"百强县"纪略 [J], 胡以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吹尽黄沙始见金——析中国经济新闻五十年的演变
![吹尽黄沙始见金——析中国经济新闻五十年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73918e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d.png)
吹尽黄沙始见金——析中国经济新闻五十年的演变丁柏铨;刘爽【期刊名称】《新闻记者》【年(卷),期】1999(0)9【摘要】50年的时间,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弹指一瞬间。
而1949至1999年的50年,却可足见中国经济新闻演变发展的沧海桑田。
从一季开门红,二季夺高产,三季战高温,四季报超产的“四季歌”宣传定式,到今天的报道形式多种多样,报道内容无所不包,以至于“处处新闻皆经济”的局面,中国经济新闻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
经济信息类报纸也从1979年的5家,发展到1997年的200余家。
有全国性的,如《经济日报》、《市场报》;也有地方性的,如《上海经济报》、《江苏经济报》等。
一些综合性日报近年来也纷纷扩大其经济新闻版面,如《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
在5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新闻从报道观念、文章内容形式到写作方法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演变。
围绕如何将新闻和经济结合的问题核心,中国经济新闻每一步前进的脚印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
回顾中国经济新闻的发展历程,体味今天繁荣昌盛的景象,我们更感到这一切弥足珍贵,令人振奋。
【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经济新闻;经济报道;五十年;经济规律;《新华日报》;新闻报道;《深圳特区报》;动态新闻;“三反”;福利彩票【作者】丁柏铨;刘爽【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19.2【相关文献】1.拨开雨雾见天晴,吹尽黄沙始见金——提高《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实效性的策略思考 [J], 王义娅;2.吹尽黄沙始见金\r──作文教学改革创新见成效 [J], 范俊岭3.吹尽“黄沙”始见“金” “躬行”始知“金”深浅——初中历史与社会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J], 孙英4.吹尽黄沙始到金——化学隐含条件题选析 [J], 马亚楼5.吹尽黄沙始见金——香港“金王”陈发柱先生谈经商之道 [J], 王卫华;高茹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特点
![浅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73d25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7.png)
浅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特点刘艳秋【摘要】电视新闻发展到今天已经离不开深度报道这一形式,它体现了电视新闻由起步走向成熟、由浅层走向深层的变化.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很快,已基本形成自身特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相对于动态性报道而言,对事件、事态做深层次剖析的新闻类型,是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做有背景介绍、分析解释和归纳预测的报道与点评.【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1(000)012【总页数】1页(P75)【作者】刘艳秋【作者单位】大庆电视台【正文语种】中文电视新闻发展到今天已经离不开深度报道这一形式,它体现了电视新闻由起步走向成熟、由浅层走向深层的变化。
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很快,已基本形成自身特点。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相对于动态性报道而言,对事件、事态做深层次剖析的新闻类型,是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做有背景介绍、分析解释和归纳预测的报道与点评。
1.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模式化我国的电视新闻目前呈现出记录片+访谈+人物的报道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外发展了很多年,已经被很多观众所认可。
从中央到地方,央视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凤凰台的《鲁豫有约》,美国的《60’》、《48小时》等,访谈是节目的主干部分,人物当然是不可缺少的,记者的采访穿插在这几部分中,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报道模式,这种报道模式也成就了一批名主持、名制片。
现在各个台都深知名主持人和名制片人的传播效应,以中央台为例,像李咏、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等这样的名主持人早已成为栏目的旗帜和招牌,栏目宣传他们,他们为栏目也带来了关注和收视率。
不难看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模式是由主持人、演播室主持和记者现场采访共同完成的,栏目呈现至少是两个主持人或多个主持人,演播室内主持人向观众介绍新闻事实、事件发生地点,由现场记者负责向观众介绍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程,这样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刻剖析,用沟通交流的方式让观众形成对事物的共鸣和共识,给观众极大的思考空间,观众往往被主持人对事件的深入分析而带到事件中去,从而去感受记者的观点。
谈谈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谈谈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bae35a8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4.png)
谈谈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王岭【期刊名称】《新闻爱好者:上半月》【年(卷),期】1999(000)007【摘要】什么是深度报道?“它的主要特征是从各个侧面为观众提供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大量背景材料和现实材料,以验证新闻事件发生的必然性,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展现新闻的前因后果及其社会意义”。
下面,笔者就这些年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实践,谈点体会。
首先,要拍摄出准确表达新闻主题的画面。
目前,有很多电视记者不太注重画面选择,以至于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
例如,在每年冬春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报道中,有些记者总爱用些领导镜头,这些穿戴整齐的领导们在那里走来走去,指指点点,与周围热火朝天的工地极不协调,这种画面不但起不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相反,还会与解说词形成两张皮。
作为一个好的摄像人员,在拍摄前,首先要和记者沟通一下采访内容,搞清楚所拍摄的画面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在拍摄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关键,使画面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所要表现的主题,使观众看到感性的画面后,能够产生理性的思维。
例如,1996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水灾,各媒体对解放军帮助老百姓抢险救灾的情况进行了报道,电视报道中,那些官兵们冒着大雨抢运救灾物资和趟着齐腰深的水转移灾民的画面,充分体现了官兵视人民如父母的情感,也使观众理解了“军民鱼水情”的真正含义。
【总页数】1页(P45-45)【作者】王岭【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22【相关文献】1.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现策略及生成探究 [J], 王丽华2.论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现策略 [J], 韩萃;李颖慧3.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创新发展 [J], 王清华4.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策略研究 [J], 刘豫5.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J], 宋丹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吹尽黄沙始到金——浅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发表时间:2012-07-13T09:48:47.63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下)供稿作者:赵美华[导读] 尽管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也经常用背景材料,但它与解释性报道中的背景材料是有区别的。
赵美华(虞城县广播电视局,河南虞城 476300)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321-01 摘要:这篇论文从深度报道的基本特征、功能和意义等方面,结合作者自身体会,论述了深度报道是一种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实质和意义的报道方式。
关键词:深度报道;特征;优势
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的新闻学,也叫做解释性报道。
所谓“解释性”报道,用美国报人罗斯科.德拉蒙德的话来说,就是“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出它对明天的意义。
”一般的新闻报道只告诉读者“今天发生了什么事,”而解释性报道则要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一件事?”“此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地释析新闻事实。
我们又称之为专题新闻、专题报道、深度新闻。
现代社会的电视观众,不仅要求了解新闻事件本身,更愿意追究“为什么”和“怎么回事”,这就给新闻记者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对所报道的对象做深度的研究,挖掘其深层信息,给观众以深刻的启迪。
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成功的深度报道,能给人们启发思考,引起巨大社会反响,因此,了解和掌握深度报道对我们记者则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90年代,深度报道被作为一种基本的采访写作及新闻思维方式、新闻意识,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新闻体裁之中体现出来。
中央电视台的“经典”栏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成为开电视深度报道先河的成功典范,它标志着一种植根于电视这一媒体的新型述评性深度报道的诞生。
这种视听结合、音像合一、声画一体、述评兼备的报道形式,成功地实现了视觉描述与理性思辨的有机结合,一经播出就深受观众欢迎。
从这些年屏幕上出现的深度报道题材内容看,一般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突出“为何”要素,追根究源,摸清来胧去脉,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
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
一般的动态性、综合性报道主要停留在对事实表层信息的传递上,没有进一步引申到言事悟理之中,只报道“是什么”,没有回答“为什么”。
而解释性报道则恰恰相反,它在新闻六要素中的“为何”上大作文章,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材料,说明一个事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与条件下发生的,这一事件的发生会对社会各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帮助读者了解此事的本质和意义。
电视深度报道是以声画和谐统一的一种传播载体。
声画的融合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它带给观众的是无法用言词来表达的心理张力,《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社会能见度》、《新闻1+1》等一些知名栏目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感觉。
例如:在《焦点访谈》不环保的“环保砖” 一片中,焦点访谈的记者深入山西省长治市,发现环保砖称得上物美价廉,却销售不畅,很少有老百姓买来盖房子。
经过调查走访,记者得知山西省2010年就已经出台了《蒸压粉煤灰砖、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所生产出来的砖已经能达到国家的标准。
但是由于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普及的效果一直不理想。
因此,一边是新型环保砖鲜有人问津,生产线长期闲置。
另一边是冒牌环保砖生意红火,大量耕地每天都不断遭到破坏。
记者采用深度报道,层层剥茧,最终揭示出了作品的主题:推广使用环保砖的前提,是要清理非法小砖窑,让打着环保旗号的实心粘土砖退出市场。
这样的报道不仅报道了新闻信息,而且揭示了新闻背后的故事,观众是格外欢迎的。
二、注重纵横联系,把新闻事件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下面来分析,或者把单一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相比较、相联系,揭示其蕴含的意义。
社会本身传递出的信息连绵不断,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反映出生活的本质,预见出时代的发展走向。
如何去挖掘那些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并通过它去把握时代脉搏的主题,这就要求我们电视记者去“用心”开发思维空间。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获得商丘市年度新闻优秀作品一等奖的《南庄村农家大门越走越宽》,从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二十一世纪,农民生活更加日新月异。
笔者在稍岗乡南庄村采访时无意中发现,许多农户正把原本好好的大门拆了重建,职业的敏感使记者感悟到这里面一定有内容。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闯世界的南庄人凭借钢卷尺加工,成了农民大款,农民老板,许多农户为了运货方便纷纷买了小轿车。
由于原来的大门太窄了,新买的车开不回家,只有拆了大门重建。
我们在报道时,不单单报道了农民买轿车这一事件,而是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下农民生活的变化,多侧面,多层次地对新闻事实进行了理性地升华,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大量地利用有关背景材料来拨云开雾,指点迷津。
深度报道几乎处处离不开背景材料。
尽管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也经常用背景材料,但它与解释性报道中的背景材料是有区别的。
一般的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侧重于补充和说明,而深度报道中的则偏重于揭示和解惑。
另外,深度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多,容量大,这也是一般新闻报道所不能比拟的。
有相当一部分深度报道是依托背景材料而展开的。
美国著名记者沃尔特.米尔斯说:“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及原因,是一种十分宝贵的指南。
”可见,写好深度报道要学会用昨天说明今天,注重纵横联系。
例如,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反映虞城县“十一五”期间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在《虞城新闻》栏目中开设了专题报道《五年巨变看虞城》,成功地运用以往的背景材料,从工业、农业、城建、文化等不同方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五年来虞城发生的可喜变化,节目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夹叙夹议是深度报道的又一特征
一般新闻报道强点客观记事,很忌讳议论,而深度报道要对新闻事件加以解释,就不能不有所分析,有所议论。
不过这个议论与新闻评论文章中的议论又有所不同,它的主观色彩少,往往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实现的,在一些成功的深度报道中,记者往往避免自己直接出面发议论下判断,而是借助权威人士之口,利用他们的话来阐述分析,有时甚至只是提出一连串的经过归纳整理的事实,引导读者自己来下结论,作判断。
《焦点访谈》的节目《“ 城管打人”传闻的真相》《科技给力八连增》《美丽的陷阱》等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深度报道的形式一般以栏目展开,反映重大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的是事件发展的“过程性”,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点是深度报道必须基于事实,用事实来展现一切。
我国媒体上出现的深度报道,大多以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形式表现出来。
基本有以下几种:①夹叙夹议的新闻和通讯;②评述或综述性新闻;③连续报道④系列报道;⑥调查报告与工作研究;⑦对事件、问题的讨论争鸣;⑧对事件的观察、思考和揭示重要内容的报道。
深度报道的的叙述结构方式一般采用聚焦法,即用一个与报道主题相关的最为典型的人物或事件的“白描”作导语,它可以是一段感人的情节,也可以是某人的独白或引语。
主要是提供一个生动的个案或场景,激发受众的兴趣,然后过渡到主题,设法在个人的经历与一个比较宏观的社会问题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点出报道的主旨,使报道由个人问题的描述自然地转移到对问题的分析上来。
然后对大问题展开报道和分析,多层面地关照和透视主题,使主题得以全方位地展现。
最后设计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尽量做到首尾呼应,再次回味主题。
总之,与一般的新闻报道相比,深度报道要求记者有更高的政治、文化素养,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和预见能力。
深度报道要求记者要更深入的采访,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强烈的时代使命感,才能拍摄出好的观众喜爱的电视深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