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时间

合集下载

电视叙事的时间形态及其特征

电视叙事的时间形态及其特征

电视叙事的时间形态及其特征叙事时间为托马舍夫斯基所提及,被热拉尔·热奈特详加论述。

对于叙事时间,热奈特区分了“实在时间”、“被叙述时间”和“阅读时间”。

“实在时间”是故事本来存在的方式,是按时间的一维规律先后排列的事件顺序,“被叙述时间”是对底本时间的加工和变形,“阅读时间”是指读者(受众)阅读叙事的时间。

由这三种时间以及这三种时间的关系引出:持续———在场面中,被叙写的时间段与阅读时间大致相等;详细的描写可能会使阅读的时间长于事件的时间(伸长)。

概括———阅读时间可能大大短于实在时间(例如“一年过去了”),某些时间段可能会被漏掉(省略)。

次序———叙述者/人物可以描写过去的事件(倒叙、闪回),也可以描写未来的事件,人物可以预测未来的事件(预感、预期),叙述者可以知道它们(预叙、闪前)。

频率———一个事件可以被描写一次(单次叙述),可以被描写数次(重复叙述);反复发生的事件可以被描写一次(积累概叙,如“他每天看见她”),如果基本相同的各个事件每次发生时都被描写,就是同一元素或稠密元素。

为避免混淆,我们借用但并不照搬叙事理论的这些时间概念。

仔细审视电视叙事,我们认为它包含着几种时间观念:1.从客体角度看,电视叙事包含事件的自然时序,即事件本身的时间,我们称为“实在时间”。

2.从本体角度看,电视叙事包含着经过叙事主体的处理,体现在叙事话语中的时间,我们称为“叙述时间”。

3.从主体角度看,电视叙事包含着叙述主体讲述的时间(例如电视新闻叙事话语传播的时间长度和传播的顺序),我们称为“演述时间”。

4.从读者(受众)角度看,电视叙事包含着读者(受众)阅读(或接受)叙事话语的时间,我们称 为“阅读时间”。

5.从主体、本体与客体的关系角度看,电视叙事包含着事件(事实)与叙事话语表现的时间长度关系,这种关系我们借用热奈特所用的术语来表述,称为“持续时间”。

这些时间观念就是我们称为电视叙事的时间形态。

实在时间实在时间或称“底本时间”、“本事时间”,是指涵括在电视叙事文本范围之内的事件的时间流程。

第2讲电影的叙事时间

第2讲电影的叙事时间

▪ 《小城之春》风格化的顺叙,突出了时间 的流逝感,对时间自然流程的尊重使接受 者慢慢进入人物的内心,同时,故事中淡 淡的忧伤与默默的哀愁也在时间的流逝中 弥漫接受者的内心,接受者与人物融为一 体,接受者的灵魂和人物一样受到无边的 撞击。
分析2《枯木逢春》
▪ 枯木逢春》有两个时间段:解放前和解放后 (影片中同样有字幕注明)。解放前的故事不 长,大约五分钟,主要叙述苦妹子在解放 前与家人失散的前前后后。影片主要故事 发生于解放后,描述的是人民群众如何战 胜血吸虫病及苦妹子与家人的团聚。
《枯木逢春》的顺叙又有另的目的:
▪ 首先,解放前后镜头在影片中形成对照。这 种对照又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意味,旨在告诉 叙述接受者“解放”的重要性。
▪ 其次在故事中,解放前苦妹子与家人失散是 前因,解放后与家人团聚是后果,先叙述前 因再交待后果,是中国人叙述的传统习惯。
分析3《一江春水向东流》
时间 无时间字幕
▪ 叙述者企图用编年史的手法来叙述抗战前 后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故事,可以称为 “抗战编年史电影”。时间字幕的巧妙运 用,使影片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历史风格, 时间已不仅仅是串连事件的链条,时间本 身成为影片的表现对象。
▪ 强化时间表现和时间的顺序性的美学目 的:
首先,采用这种“以时系事”的编年体叙述 手法,能使影片呈现出相当的历史感。
▪ 叙述者采用这种而非那种时间顺序,不但 蕴含着一定的美学观点,而且受叙述者的 语境和叙述习惯影响。时序安排同时也就 暴露出叙述者背后的企图,时序并非无文 化差别的。
(一)顺叙
▪ 顺叙:顺时间叙事。事件在叙事中的前后 时间顺序与事件在故事中的顺序相同,是 最常见的一种电影叙述方式。
顺叙严格遵循着时间的自然流动,以时间 为顺序来串连事件,其特点是: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叙事时间是指小说中的时间序列,即叙事过程中所描绘的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叙事时间的构建不仅关系到其文学价值,还影响了叙述的效果和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究叙事时间的形态,并分析其对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文学效果的影响。

一、线性时间最常见的叙事时间形态是线性时间。

也就是小说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形态能够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进而沉浸其中。

以《红楼梦》为例,小说的叙事时间就是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一步步地往前推进,写出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角色的命运和情感经历,让读者逐渐感同身受,使得小说极具现实性和感染力。

二、非线性时间相对于线性时间,非线性时间显得更为复杂和深刻。

它会不断地跳跃,以跳跃的方式回溯过去或预设未来,用各种途径对故事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究,是一种多层次、非常视角的叙事手法。

以《百年孤独》为例,该小说采用了跨时空的叙述方式,将故事贯穿于七代人,通过孕育福朵莉家族和马孔多家族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富有奇幻气息的古老家族的兴衰沉浮。

小说采用了多个视角叠加,大量运用倒叙和穿插手法,揭示了人性的麻烦和人性的深刻。

三、环形时间环形时间是指通过叙述第一个事件前后或某一同等事件的前后,使故事呈现一种环形状态,从而达到“循环”或“死循环”的叙事效果。

《荒野生存》是一部运用环形时间表达情感氛围的小说。

在小说中,主角算命先生经常重复着相同的日常,并与一位女学生相遇。

故事结构就像一个环,一切都在按照预定的轨迹循环发生着。

环形叙事方式,不仅成就了故事的深度,更是让人沉浸于深刻的意象交织中。

通过叙事环,让人感受到了时空和人生的微妙变化,达到了让人省思人生的目的。

四、多重时间轴多重时间轴是指小说同时展示多个时间线,并将它们揉合在一起,构建起完整且复杂的叙事形态。

多重时间轴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叙事方式,能够透过时间的交错,呈现出不同的事件连接,从而揭示出多重文化和时代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叙事作品中时间的特征

叙事作品中时间的特征

叙事作品中时间的特征
叙事文学作为话语,它的基本结构是线形历时结构,在这样的话语中,时间是一个基本要素。

叙事作品中时间的特征是它的二元性:本文时间和故事时间。

一、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故事时间,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次序
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指叙述本文中排列的前后次序或读者阅读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次序
时序:是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而形成的关系。

按照故事发生顺序进行的叙述叫做顺叙,即顺着时间序列去叙述。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出现不协调方式,这就是逆时序,包括插叙和倒叙。

时长:是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

故事时长与本文时长往往呈现为五种关系形态:
①省略是对故事的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的叙述,其特点是故事时长无穷地大于本文时长;
②概括是本文时长小于故事时长的粗略叙述,特点为故事时长明显地大于本文时长;
③场景是主要由行动和对话描写构成的有关故事发生的实际场面的叙述,特点为故事时间与本文讲述的事件时长大体上相等;
④减缓是故事时长小于本文时长的叙述,其特点是故事发生所持续的时间明显地小于本文叙述所花去的时间;
⑤停顿是故事延续的时间为零的叙述,着重于事件发生的特定状态、环境或背景的刻画,特点为故事时长远远小于本文时长。

在这五种形态中,第一和第五种分别处在叙事速度快慢的两个极端,而第二、三、四种则处在居中位置。

由此可见出叙事节奏的丰富与多样性。

时距:叙述的步速:匀速·变快·变慢
频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

这种重复具有两种类型:一是事件的重复,二是叙述的重复。

事件的重复指同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而叙述的重复则是指一件事件被反复叙述。

时间叙事作文15篇

时间叙事作文15篇

时间叙事作文15篇时间叙事作文1生命从开始的一瞬间,便仿佛开始一段旅程,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希望时间,你慢点吧。

前些天,父亲带着年幼的弟弟到院子里学习骑自行车。

附近的双手,轻轻的伏在弟弟的身上,我弟弟那幼小的双手紧紧握住车把,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些许的害怕。

他的脚下不停的踩动着踏板一圈又一圈的练习。

不一会儿,我听到了弟弟的哭声,起初我认为是他从车上摔下来了,后来才知道,他是因为觉得自行车对他来说太困难,想要放弃才哭泣的。

母亲为他擦拭眼泪,抚慰他的样子,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远远望去,隐约间我看到了母亲头上的白发。

时光匆匆,曾经那个天真满脸稚气的我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伴随着我的成长,时光也在父母的身上留下了印记。

我不禁感慨道:时间,你慢点吧……那个黄昏,我坐在窗前,看着不远处闪烁着的霓虹灯,不是经过的城铁,心中又泛起层层波澜。

我难以想象一年后的我就要离开这座我从很小一直生活的城市了来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继续我的学习之路了。

顿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眷恋。

这座城市中,有着我的许许多多的回忆这里有我爱着的亲人,有我亲密的朋友…这一切都让我难以忘怀,我又一次的恳求时间,你慢点吧。

时间一直在分秒不停地流逝着,我们谁也不能改变它的速度。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珍惜现在的每一份每一秒,才能让时间不被浪费,让生命更有价值。

我希望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能被时间温柔以待。

时间,你慢点吧……时间叙事作文2今年伴随着风和雷的雨季如期而至,大地不断吸引着天空,所以雨一直不停地下。

窗外电闪雷鸣,我盼望着晴天来临,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雨滴拼命抨击窗户,发出“哒哒〞“哒哒〞的声音,突然的一个震耳欲聋的雷打下,我匆匆躲进被窝,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间,脑海里闪过奶奶的脸庞,她微笑着告诉我:“别怕。

〞她的双手轻抚着我的脸颊,让我躁动不安的心得到一丝抚慰。

多么似曾相识的画面!细细回忆,那是奶奶还未被时间完全煮白了头发的时候!那是我还未被时间催着长大的时候!从前的雨季,也像现在这样的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但我还能躲在奶奶的臂弯下度过,尽管雨依然没有要停止的意思,我也能安然度过。

电影中的叙事时间与文化探讨

电影中的叙事时间与文化探讨

电影中的叙事时间与文化探讨嘿,咱们来聊聊电影里那有意思的叙事时间和文化。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就是看一部电影的时候,感觉时间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又像是倒着走的。

这其实就是电影里的叙事时间在“搞鬼”。

就像有一次我看《星际穿越》,库珀在太空里的时间和地球上女儿的时间完全不同步,那种时间的扭曲感让我看得目瞪口呆。

女儿一下子就长大了,而库珀却感觉只是经历了短短一瞬。

这种时间的差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电影叙事时间的魔力。

先来说说电影里常见的线性叙事时间。

这就像是我们平常过日子,从早到晚,按部就班。

比如《当幸福来敲门》,主角从穷困潦倒到最终成功,沿着时间的轨迹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跟着他的经历,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种叙事方式简单直接,让我们能很容易地跟上故事的节奏,就像坐火车沿着轨道稳稳地前行。

然后是那种打乱时间顺序的非线性叙事。

这可就有趣了,就像《记忆碎片》,一会儿是现在,一会儿是过去,看得人晕头转向的同时,又忍不住想要把那些碎片拼凑起来,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还有《低俗小说》,几个看似独立的故事,通过巧妙的时间穿插,最后连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就像是在玩拼图游戏,充满了挑战和惊喜。

电影中的叙事时间还能用来营造氛围和情感。

比如说,在一部恐怖电影里,如果把紧张的情节放慢,那每一秒的等待都能让观众的心提到嗓子眼儿。

而在一部浪漫的爱情电影里,把美好的瞬间拉长,就能让我们更充分地感受那份甜蜜。

再来说说电影中的文化元素。

每一部电影其实都像是一个小小的文化窗口,透过它我们能看到不同的世界。

比如《摔跤吧!爸爸》,让我们看到了印度的传统文化和女性地位的转变。

电影里那些色彩鲜艳的服装、热闹的歌舞场面,还有父女之间深厚的情感,都深深打上了印度文化的烙印。

还有《寄生虫》,它展现了韩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

从那一家人居住的狭小半地下室,到富人家豪华的别墅,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对韩国的社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学中的时间叙事

文学中的时间叙事

文学中的时间叙事时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它是我们回忆的链接,也是我们未来的期待。

在文学中,时间的叙事是作家们运用得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通过时间叙事的运用,作家们将故事展现得更为生动、丰富,并赋予了作品深度和内涵。

时间叙事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策略,它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读者的感知和理解。

有时,作家会使用线性叙事,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将事件展现给读者。

这样的叙事形式常用于传统小说中,使读者能够按照时间轴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

例如,在《红与黑》中,斯图尔特将主人公朱丽安·索雷尔的经历按照时间的顺序展示出来,使读者能够跟随他的成长和生活经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选择线性叙事。

一些作家使用非线性叙事,以回忆、闪回等手法将故事呈现给读者。

这种叙事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变化。

比如,在《追风筝的人》中,卡勒德·胡赛尼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回忆,将事件的发生和背后的情感联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流”或“时态”的叙事形式。

在这种叙事中,时间不再是线性的或片段化的,而是以一种更为流动、伸缩的方式展现。

作家们可以根据情节需要,切换时间的速度,从而在读者的思维中创造出一种非线性的时间感。

例如,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就善于运用这种叙事方式,通过多个视角和时间层次的切换,使读者沉浸在作品的时光之中。

时间叙事在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更是作家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通过时间的流逝,作家们能够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的变化,以及人生的意义。

无论是线性叙事还是非线性叙事,它们都能给作品赋予独特的魅力。

时间叙事也与读者的阅读体验密切相关。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角色的成长。

时间叙事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让他们与作品中的人物建立更为深入的联系。

通过时间叙事,作家们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一种隐形的纽带,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时间与空间构建 - 教案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时间与空间构建 - 教案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时间与空间构建教案一、引言1.1叙事时间与空间的重要性1.1.1叙事时间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决定了故事发展的节奏和顺序。

1.1.2叙事空间为故事提供了具体的背景和环境,影响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1.1.3时间与空间的交织构建了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是读者理解故事的关键。

1.1.4探讨叙事时间与空间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1.2教学目标1.2.1帮助学生理解叙事时间与空间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1.2.2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时间与空间构建的能力。

1.2.3引导学生探讨时间与空间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表达。

1.2.4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1.3教学方法1.3.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学作品实例讲解时间与空间的构建。

1.3.2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对文学作品时间与空间的理解。

1.3.3结合文本细读法,深入分析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细节。

1.3.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视觉效果。

二、知识点讲解2.1叙事时间的概念与分类2.1.1叙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长度。

2.1.2叙事时间可以分为顺序时间、逆序时间和循环时间等类型。

2.1.3顺序时间是按照时间发展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

2.1.4逆序时间是倒叙故事,从故事的结尾或高潮开始叙述。

2.2叙事空间的概念与分类2.2.1叙事空间是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

2.2.2叙事空间可以分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等类型。

2.2.3物理空间是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所,如房屋、街道、自然景观等。

2.2.4心理空间是人物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如梦境、回忆、想象等。

2.3叙事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2.3.1叙事时间与空间是相互依存的,彼此影响。

2.3.2时间的变化可以改变空间的氛围和意义。

2.3.3空间的变化可以影响时间的流逝和节奏。

2.3.4叙事时间与空间的交织构建了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和深度。

电影中的叙事时间与观众心理

电影中的叙事时间与观众心理

电影中的叙事时间与观众心理咱平时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啥有的电影能让咱全神贯注,跟着情节走,有的却让咱昏昏欲睡,巴不得赶紧结束?这里面啊,其实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那就是电影中的叙事时间和咱们观众心理之间的奇妙关系。

就说前段时间我看的那部《星际穿越》吧,这片子可太牛了!它里面的叙事时间就玩得特别溜。

影片里,主人公库珀他们在太空中经历了几分钟,地球上可能已经过去了好几年。

这种时间的巨大差异,一开始真把我给弄懵了。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发现自己的心被紧紧揪住了。

为啥呢?因为我会忍不住去想,地球上库珀的女儿到底咋样了?这种时间的交错,让我对角色的命运充满了担忧和期待。

咱们先来说说电影里的叙事时间。

有的电影啊,它就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从开头到结尾,一板一眼地给咱讲故事。

这种呢,叫线性叙事。

就像咱们小学写记叙文一样,先发生啥,接着发生啥,最后结局是啥,清清楚楚。

比如说《摔跤吧!爸爸》,就是典型的线性叙事,跟着主人公一路成长,咱们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

还有一种呢,叫非线性叙事。

这可就有点复杂了,它可能会把时间打乱,一会儿讲现在,一会儿又跳到过去或者未来。

就像《记忆碎片》,整个片子把时间切碎了,让观众自己去拼凑。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那叫一个晕啊,可看着看着,就被它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不停地想把那些碎片拼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那电影为啥要这么折腾叙事时间呢?这就得说到观众心理了。

咱们观众啊,都有好奇心和探索欲。

正常的线性叙事,能让我们轻松跟上节奏,但有时候也会觉得有点平淡。

而非线性叙事呢,就像一个谜题,勾起咱们解谜的欲望,让咱们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

比如说《盗梦空间》,那层层嵌套的梦境,时间的变化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咱们就是想弄清楚,到底哪一层是真实,哪一层是梦境,时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种神秘感和不确定性,让咱们欲罢不能。

再想想《泰坦尼克号》,它在叙事时间上也很巧妙。

影片一开始就是年迈的露丝回忆过去,然后故事回到了当年泰坦尼克号的首航。

叙事时间名词解释

叙事时间名词解释

叙事时间名词解释
叙事时间,是叙事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主要涉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时间的关系。

它研究的是在文本中时间的呈现、变形和组织,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影响故事的叙述和读者的理解。

首先,叙事时间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物理时间或线性时间。

在叙事文本中,时间可以被拉伸、压缩、倒置或停滞。

例如,某些情节可能被加速叙述,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跨度在文本中仅占几行;而另一些情节可能被延缓描述,尽管在文本中只用了几个词语,却代表了数年或数十年的时间流逝。

其次,叙事时间与文本的结构和组织密切相关。

时间不仅仅是一个背景或框架,它还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

通过精心安排时间,作家可以构建紧张、悬疑、节奏和冲突,引导读者的情感反应和预期。

此外,叙事时间也是作家与读者交流的一种方式。

通过时间的变形和重组,作家可以引导读者对故事的意义进行思考,超越物理时间的限制,探索时间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叙事时间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概念。

它不仅关乎故事的实际发生时间,还涉及到文本中时间的呈现方式、作家的叙述技巧以及读者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深入探讨叙事时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叙事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艺术效果,进一步揭示时间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和魅力。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5、写实结构
写实结构是“新写实”小说所采用的情节结构。“新写实”小说不像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那样去营构因果相扣的严密精致的情节和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现代 主义小说那样彻底打碎时间情节而完全依据人的意识的流动和闪回组织叙述。
它注重于展示客体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现象)的原初状态 和本来面目,通过人生中平凡、琐碎的细节,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质和那酸甜苦 辣五味具全的人生体悟,而相对淡化社会历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义,甚至
2、散文结构(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而不是有头有尾的连贯故事;二是形 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断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情的描绘,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表达特定的主体情思。这似乎同于散文了,其实不然,散文所叙之事之人是真实的,而散文 结构的小说本质特征仍是虚构性。
象征性情节结构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下:①象征涵义凝聚着所有的情节单元, 贯穿着整个形象体系。②象征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动性。③情节过程简明、 清晰。④象征形象具有大幅变形的特点。
7、框架体结构
西方文学框架体结构,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小说样式,开头一个楔子或一个引子构成 了故事的框架,将一些毫无关系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小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就是靠 这个楔子或引子将它构建出来的,大故事套小故事。主要是承袭了《一千零一夜》的 故事结构,如《十日谈》等。
②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
③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 述。
4、画面结构
画面结构,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 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 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

现代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分析

现代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分析

现代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叙事来展现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复杂多变的人物命运。

在叙事过程中,时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不仅影响着故事的节奏和情节的发展,还能塑造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作品的理解。

现代小说在叙事时间的运用上,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特点,与传统小说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

在传统小说中,时间往往是线性的,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展开,读者可以清晰地跟随故事的时间脉络,从开端到发展,再到高潮和结局。

这种线性叙事时间让故事显得条理清晰、逻辑连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叙事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而现代小说则打破了这种单一的线性时间模式,采用了更加复杂和多样的时间处理方式。

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法是时间的交错与回溯。

作者会在故事中突然插入过去的情节或回忆,使现在与过去相互交织。

这种手法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还能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揭示人物内心的变化和命运的无常。

例如,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时间的跳跃和循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时间迷宫,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渗透,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神秘氛围。

现代小说中还常常运用心理时间来叙事。

心理时间不同于物理时间的匀速流逝,它是根据人物的心理感受和意识流动来安排的。

当人物处于紧张、兴奋或沉思的状态时,时间可能会被拉长;而在平淡、无聊的时刻,时间又可能会被压缩。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是运用心理时间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主人公一天的经历在读者眼中被无限延展和细化,展现了人物内心丰富而复杂的世界。

此外,现代小说也会通过对时间的扭曲和变形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在一些小说中,作者会刻意放慢时间的节奏,详细描绘某个关键的瞬间,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那一刻的重要性和张力;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作者又会加速时间的进程,将漫长的岁月一笔带过,突出生活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

现代小说对叙事时间的创新运用,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挑战和审美体验。

它要求读者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故事按照时间顺序的呈现,而是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时间的构建和理解中。

电影中的叙事时间与社 会问题

电影中的叙事时间与社 会问题

电影中的叙事时间与社会问题电影,那可是个神奇的玩意儿!它就像一个魔法盒子,能把各种各样的故事装进去,然后在我们眼前展开。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电影里的叙事时间和那些隐藏在背后的社会问题。

先说叙事时间吧。

你看,有时候一部电影能把几十年的事儿浓缩在两个小时里,让我们跟着主角经历风风雨雨。

比如《阿甘正传》,从阿甘小时候一直讲到他长大成人,我们好像坐着时光机,嗖的一下就见证了他的一生。

这就是电影叙事时间的魅力,它能随意伸缩,就像个神奇的弹簧。

还有些电影呢,会故意打乱时间顺序,让我们像在玩拼图游戏一样,一点点把故事拼凑完整。

比如《记忆碎片》,那感觉,就像是你的脑子被导演搅得晕乎乎的,但又忍不住想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种叙事手法,让我们更加投入到电影里,也让故事变得更有吸引力。

电影里的叙事时间可不只是为了好玩,它还能反映出很多社会问题呢。

就拿一部讲校园霸凌的电影来说吧。

电影可能会通过不同的时间点,展现一个孩子从被欺负到逐渐反抗的过程。

一开始,可能是在学校的某个角落里,孩子被一群坏孩子围着欺负,这时候的时间仿佛凝固了,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无助和恐惧。

然后,镜头一转,可能是几个月后,孩子在默默地努力锻炼,准备反击。

这中间的时间跨度,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变化,也让我们思考,为什么会有校园霸凌这种现象?是教育的缺失,还是社会的冷漠?我想起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群孩子在玩耍。

其中有个瘦小的孩子,总是被其他孩子排挤,不让他一起玩游戏。

那个瘦小的孩子只能默默地站在一边,眼神里充满了失落。

这让我想到了电影里那些被欺负的角色,他们在现实中也许也有着同样的痛苦和无奈。

再比如说反映贫富差距的电影。

它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展现富人区的奢华生活和穷人区的困苦挣扎。

通过这种对比强烈的叙事时间安排,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平。

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它用独特的叙事时间方式,把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无法逃避,不得不去思考。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的美丑善恶。

汉语言文学中的叙事时间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叙事时间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叙事时间研究在汉语言文学的广袤领域中,叙事时间是一个极具魅力且内涵丰富的研究课题。

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读者的理解感知,又似一把钥匙,开启了深入探究文学作品内在世界的大门。

叙事时间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物理时间,而是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精心构建的一种艺术手段。

它可以被拉长、压缩、颠倒甚至停滞,以服务于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以及主题的表达。

例如,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贾府的兴衰历程娓娓道来。

其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和场景被详细描绘,时间仿佛被放慢,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其中的悲欢离合;而一些过渡性的情节则被迅速带过,时间在文字间快速流淌,使整个故事的节奏张弛有度。

从时间顺序的角度来看,叙事时间可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这种方式符合人们通常的思维习惯,易于理解和接受。

许多现实主义作品常采用顺叙的方式,如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的经历一步步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倒叙则是先呈现故事的结局或某个关键的情节,然后再回溯其发展过程。

这种手法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比如鲁迅的《祝福》,开篇就描写了祥林嫂在新年的祝福声中死去,然后再回忆她一生的悲惨遭遇,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插叙则是在主线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插入与之相关的其他情节或背景信息,以丰富故事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像沈从文的《边城》,在讲述翠翠的爱情故事时,不时插入对湘西风俗民情的描绘,使整个故事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叙事时间的长短变化也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技巧。

作者可以通过对某个瞬间的定格,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那一刻的情感冲击和意义。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在月台爬上攀下为儿子买橘子的那一瞬间被详细刻画,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父亲的慈爱和艰辛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相反,作者也可以将一段漫长的时间浓缩在简短的文字中,以展现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叙事时间论1

叙事时间论1

affected by modern linguistics.Narratology had its glorious time in 60s and 70s and then it became down in history.There was not another of 20th century.There
This idea is supported in this thesis.Frequency is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of G.Genette and he fi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of story repetition and of discourse repetition.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form in narrative time iS
only through the
and Chinese
western dialogues,the effectiveness in expatiation
be improved.
Key
Words:Narrative
time
Narratology
Western
litera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ime model in Chinese literature tradition has its unique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narratology,the
expression.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narrative time theory has developed greatly.On the basis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rrative theories.the difie:rent cultural contex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narrative literature

【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时间,是一种无形的存在,我们无法触摸,无法感知,但却无处不在。

时间似乎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存在,它影响着一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而叙事则是将这些故事和记忆通过时间的维度呈现给人们,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魅力。

叙事是一种以时间为线索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将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个体或群体的生活历程和经历。

在叙事中,时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故事的基础架构,更是故事情节的推进器。

无论是小说、电影、戏剧还是历史录述,都需要时间作为叙事的基本要素,才能够呈现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时间带给了叙事深厚的内涵,它让故事具有了起承转合、情节跌宕起伏的魅力。

时间的流逝,是一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正是因为时间的变迁,故事才有了发展和进步的空间。

一个精彩的故事,必定是在时间的推动下,呈现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氛围和不同的情节,这才能够引发人们的兴趣和共鸣。

时间还让叙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悬念性。

在时间的推动下,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会有着不同的发展和变化,这种戏剧性的变化会让人们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

时间的流逝也为故事的情节增添了更多的变数,让人们无法预料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种悬念性让故事变得更加吸引人。

时间还赋予了叙事以情感和记忆。

时间带来了人物的成长和变化,让人们能够看到故事中的人物在时间的打磨下变得更加成熟和深刻。

时间也让人们对故事中的情感和记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时间的冲刷下,人们对曾经的记忆会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触,这种情感和记忆的变化,会让叙事变得更加丰富和感人。

时间让叙事成为了一种不朽的艺术。

在时间的长河中,叙事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落,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动而变得更加璀璨。

因为时间的力量,叙事才能够成为文学、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感情,传承着文化的精髓,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记忆。

【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
在日出前,江南的夜晚静谧而美丽。

这个时候,我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星空,想着时间的流逝。

还记得小时候,每天都是充满朝气和勇气的,像是每天都在蓬勃成长。

那时候时间对我来说是简单的,我不需要像现在一样面对琐事,衡量时间的价值。

每个晨曦和夕阳都在告诉我,时间就是生命,它在不停消逝着,让我们的成长、成熟和变化。

慢慢地,时间越来越感觉稀缺了。

我成为了一个学生,作业、考试、社交和其他许多事情都需要我注意,如何分配时间让它变得更加有价值似乎成了我生活中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

高中时我特别忙碌,几乎每天都是如此。

我不时会怀疑这种疲惫的日子,为什么如此的枯燥与重复。

是值得的吗?但最终我知道,这些就是生活。

无论是成长还是沉淀,我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改变,时间也在改变着我。

然后,大学成为了我生命中的新阶段。

进入大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然而它带给了我许多新的机会,更加丰富的体验和更对更多的发现。

在这里,我遇见了来自各个领域的各种人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大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它让我重新思考时间的意义和价值。

现在我知道,时间是珍贵的,所以我们需要好好利用,不能浪费。

当我学会了去珍惜时间之后,我也开始了解自己更多。

我不再是一个弱小的人,而是变得更加强大和独立。

而这一切,都因为时间。

时间会让我们成长和改变,它会让我们宽容和智慧。

所以无论时间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应该珍惜充分利用。

让我们一起在时间的流逝中沉淀,去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去拥抱未来,去做一个更好、更充实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时间
一、何谓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也许是与小说叙事相关的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这是因为一方面小说的叙事,本身就是在一个时间过程中完成的,这使小说存在一个"叙述时间"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小说所叙述的故事也毫无疑问地是一个时间过程中的存在,这里又有了一个"故事时间"。

对于小说家来说,"故事时间"决不是那个现实中无终无始流逝着的、不可人为改变的的物理时间。

为了实现某种美学的目的,它可以被伸长或者缩短,也可以被打断再重新连接,甚至还可以被休止。

那么叙事时间就包含了对"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处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

叙事时间的问题是现实时间与小说时间的问题,它关涉到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

现实时间与小说时间不同,二者之间不一定存在同步对应关系。

同时,小说时间又不再仅仅是指被讲述时间,它包括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

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把被描述世界的时间与描述这个世界的话语时间区别开来。

这就突破了讲述时间的单向性和一维性,改变了都是由头说起、从头到尾的老格局,讲述时间可以打乱故事时间,与现实时间不同步进行,运用顺、逆、倒、插多种方法,重新排列组合;改变了历时性线状叙事的单一格局,开创了共时性立体性叙事的新方法,使从空间角度组织材料成为可能,开拓了小说表现的新的空间。

一般来说,小说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即按照"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次序一致的原则来讲述故事;也可以打乱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事件安排在一个新的、人为的时间次序中来讲述。

这是小说处理时间次序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

前者或许是最简单方便的讲故事的方式。

但是,多数小说家,特别是现代小说家,往往更倾向于采用后一种方式。

究其原因,也许一部分要归之于保持"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一致的困难。

事实上,要使小说的"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完全吻合,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小说家为了凸现故事的某种特殊的含义,或者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叙事效果,往往要打断生活的"自然"接续,将事件重新组合。

这一过程,也总是通过重新安排叙事时间来完成的。

二、叙事时间的形态
小说的叙事时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

连贯的叙事时间。

这种叙事时间以时间的一维性为基本单位。

故事中的时间与现实时间或者历史时间相一致,由前向后,由古至今单向发展。

传统小说一般是这样。

故事都是有头有尾,而且都是由头至尾依次道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类就是惯用的连接用语。

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都与现实时间一致,呈线性。

这样的小说头绪简单,线索单纯,一切都清清楚楚,为一般读者所喜闻乐见,这种叙事时间的安排,至今还是通俗小说通用的方式。

错乱的叙事时间。

被讲述的时间被错乱排列,依照叙述时间或心理时间顺序排列。

作者高兴先说什么就先说什么,高兴后说什么就后说什么,或者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

《祝福》按叙述时间顺序,采用倒叙手法,而不按祥林嫂由年轻到年老到死的生活顺序去写。

《狂人日记》按心理时间的顺序,20年前的事,前几天听到的事,年幼时听到的事,妹妹的死,
四五岁时听到的事交错排列,形成时间迭印现象。

意识流小说大致都是这样。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则是代表作品,它以人物意识的流程为序统领无序的时间。

不过,这种叙事时间安排,仍然是错乱而有章法的,只不过不是按照物理时间或者现实时间的秩序,而是按照别的秩序的时间排列,秩序还是有的,新小说派所说的现代小说没有时间,实际上是说现代小说叙事不受时间顺序的局限,可以任意地颠倒时间。

而被看成是一种极端形势的试验性"扑克牌小说"文本,则走到错乱无章的极端:一段一段写成后,任意错乱排列组合,而且可以像玩扑克一样反复多次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时间的错乱完全是偶然的,随机的,任意的,可以不断给人以新鲜感。

但这样的扑克牌小说只能偶尔为之,不能成为小说发展的方向。

夸张的叙事时间。

时间的延长与缩短,都是时间的夸张。

小说中的时间不与物理时间等长,而是一种感觉到的时间。

它不必和钟表一样准确,可以为了把不易看清的细枝末节放大,或者为了制造紧张的气氛,运用类似电影慢镜头的手法把时间的速率放慢,慢慢地叙述刹那间的变故。

也可以为了跳跃,用极简洁的一句话越过数年数十年。

这种时间的延长和缩短,可以象一把扇子似地把时间打开或者折拢。

打开来,一天的事可以写成一本书;折拢了,一辈子的事可以写成一个短篇。

虚幻的叙事时间。

这是一种非现实的时间。

在神话、传说、魔幻、科幻小说中普遍存在。

《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天上一日、世上三年是虚幻时间。

在虚幻的时间中,作者对时间的虚构夸张享有充分的自由。

在《南柯太守传》中主人公刹那间的一个梦,都是几年几十年时间,几乎完成主人公一生的理想。

现实时间与虚幻时间的交织产生一种扑朔迷离的境界。

在一些传说中具有确凿可考的现实性的时间与荒诞不经的时间同时出现。

产生了奇妙的境界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淡化的叙事时间。

在有的小说中出现了淡化背景倾向,时间在小说中模模糊糊、隐隐约约,始终搞不清楚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这类作家认为时间对小说不甚重要,小说具有超越时间的意义。

韩少功的《爸爸爸》从头到尾都没提过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只有生老病死标示着时间的流逝。

应该说明的是,在许多以人物的心理时间为线索叙事的现代小说文本中,或者在一些有着明显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实验性小说文本中,时叙的颠倒、错乱更要突出得多。

在这一类文本中,时间的自由转换成为小说家完成情节切割的主要手段,而他们利用这种对于时间因素的"戏剧性处理",来完成某种审美意蕴的暗示和传达的目的也更加明显。

这是我们在这一类小说文本的解读中应该特别加以注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