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8苏轼咏月诗文课件 北师大版.ppt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苏轼咏月诗文》记承天寺夜游 北师大版
三、品味景物的画面美
月光如积水空明—— 月光皎洁清澈
竹柏影子 在月光中像水中藻荇一样清晰可见
达标测评
1.苏轼,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的文学 家、 书画 家、是 豪放 词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是 唐宋八大 家 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
了《范滂传》,很感慨范滂为国家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当时苏轼就在身边,十岁 的他便对母亲说:“将来长大我也做一个 像范滂一样的人,母亲大人你会同意么?” 可见,苏轼从小便“奋厉有当世志”。
有如此志向的苏轼,真的愿意做一个闲人么?
苏轼的“闲人”是一种豁达的自嘲, 在这份自嘲里其实是一种怀才不遇的
悲伤。
苏轼在黄州被监控的生活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 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 露了对新政的不满。所以在神 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 一关就是4个月。由于宋朝有 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才免于一 死,但被贬“无为与”黄写州出了团苏练轼孤。独的心境
苏轼的政治抱负
在苏轼十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母亲读
pāng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著名的文 学家,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 大家” 之一。
一 读准字音
jiě
解衣欲睡
lè suì
无与为乐
者 遂至承天寺
qǐn
怀民亦未寝 荇bǎi 交
zǎo xìng
藻、
横
shǎo
héng
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本课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苏东坡传》和余秋雨的《苏东坡 突围》。
苏轼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8苏轼咏月诗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北师大版
1
古有一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你能根据以上的提示猜出他是谁吗?
中学PPT课件 2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1037—1101)
东坡居士 子瞻 北宋 字____,号________,
中学PPT课件 11
翻译下列句子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 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 人罢了。
中学PPT课件 12
理解内容:
• 1、简叙作 者的写作思 路。(作者 夜游承天寺 的行踪)
中学PPT课件 13
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 绘景→抒怀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 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中学PPT课件
10
翻译下列句子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 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 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中学PPT课件
17
3、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中学PPT课件
比喻
18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竹柏影
中学PPT课件
皎洁、 空灵、 清丽、 淡雅
19
讨论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北师大版语文九下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ppt课件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有许多关于月饼由来的故 事,但所有的故事中,月饼是用来庆祝胜利的食品。 相传,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在八月十五征讨匈奴得胜,凯旋而 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 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 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从此后,月饼的制作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 糖霜”。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 广式、潮式月饼成为我国月饼中的五大种类。海南近年来兴起的水 果月饼,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苏轼咏月杂文
总休目标
•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 主要内容,对作品的感情基调有初步认 识。 • 2、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中所 蕴含的不同情感。 • 3、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深 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 重点:诗文的内容及其表达的不同情 感。 • 难点: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心境。
反差
欣然 ←→ 贬谪
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找出作者笔下的景物,体 味作者寄托的情感。
月光→思家乡 念亲朋 邀志同道合友 享恬淡优美景
竹柏→ 君子 高洁 坚强 志趣高洁 笑对人生
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 领悟文章主旨。
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8咏月诗三首把酒问月》PPT课件
心 目 中 最 圣 洁 的 明 月 。
梧 。 ” 这 里 , 日 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友 人 竟 成 了 诗 人
“ 明 月 不 归 沉 碧 海 , 白 云 愁 色 满 苍
难 , 李 白 更 是 泪 眼 向 月 , 恸 哭 不 已 :
年 误 闻 日 本 友 好 使 者 晁 衡 不 幸 遇 海
月 , 随 君 直 到 夜 郎 西 。 ” 还 记 得 当
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 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 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 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 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 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 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 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清阙皎 辉,如 发绿飞 。烟镜
来临 尽丹
诗文理解
•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酒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来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一时青 问?天 之我有 。今月
• 作者介绍 诗文理解 李白与名月 与月有关的名句欣赏
卷山山传(龙令东阳为离因剑十(幼斯其(号李
701—762 817
行 世 。
。 有 《 李 太 白 文 集 》 三
” 的 遗 愿 , 将 其 墓 迁 至
正 根 据 李 白 生 前 “ 志 在
) , 宣 歙 池 观 察 使
山 。 唐 元 和 十 二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 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 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 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 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 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8 苏轼咏月诗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下册语文课件
古有一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你能根据以上的提示猜出他是谁吗?
12/11/2021
苏轼(1037—1101)
北宋字___子_,瞻 号___东__坡__居_,士唐 (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 父____苏_、洵 其弟____苏_,辙并称 “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12/11/2021
理解内容:
• 1、简叙作 者的写作思 路。(作者 夜游承天寺 的行踪)
12/11/2021
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 绘景→抒怀 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
•起行——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步(中庭)
12/11/2021
• 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 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寥发寥了数作者语怎,样意的味感情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 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12/11/2021
体会情感:
• 1、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 2、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 3、“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
• (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
12/11/2021
• 两层意思:
• ①表现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
自己不能为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法 自拔,也无暇领略这清虚冷 月的仙境。
12/11/2021
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 文章主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苏轼咏月诗文《水调歌头》课件1 北师大版.pptx
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
定州。
•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
(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
儋县)。
•
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19
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 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 之时。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 【达旦】早晨;白天 • 【不胜】经受不住。 •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
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 【但愿】但:只。 •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13
苏轼的思绪是如何变化的? 14
留在人间 恐宫高寒 欲上天宫 把酒问天
上阕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 在词中有何作用?(结构、内容两方面 考虑)
• 结构上形成过渡,内容上表达了作 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 实,以及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15
苏轼的思绪是如何变化的? 16
美好祝愿 自我排解 对月怨恨 思念弟弟
下阕
17
中秋词自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
——清·胡仔《若溪渔隐 业话后集》
18
•
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
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
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
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
北师大版语文九下第课《苏轼咏月诗文》ppt课件
这首词借对赤壁月夜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同时, 通过对明月的描绘,也表现出诗人旷达的人生态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词以梦为引子,通过对梦中与妻子相会的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深思念 之情。其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句,以明月衬托出诗人的孤寂和哀 思,令人动容。
苏轼文学成就及影响
苏轼在诗、词、散文等 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 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以豪放、 奔放、清新、自然著称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苏轼的文学思想强调“ 文以载道”,注重文学 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 。
他的文学创作对于推动 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2
无为而治
苏轼在诗词中提倡顺应自 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 ”的思想精髓。
超脱物欲
苏轼在诗词中表达了对物 质利益的超脱和对精神自 由的追求,体现了道家“ 超脱物欲”的人生境界。
苏轼诗词中人文精神内涵
人文关怀
苏轼在诗词中关注人的命运、情 感和内心世界,体现了深厚的人
文关怀精神。
审美追求
苏轼独特审美视角与情感表达
独特审美视角
苏轼以豪放的笔触、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调来描绘月景和抒发情感。他不受 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来观察自然和人生。
情感表达
苏轼在词中表达了多种情感。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和思 考。他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同时,他的情感 表达也体现了他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03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苏轼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8苏轼咏月诗文课文解析北师大版(new)
《苏轼咏月诗文》课文解析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的年号。
当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四年。
户:单扇的门,这里指堂屋的门。
欣然:愉快地,高兴地.】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遂:于是,就。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城南。
寻:寻找。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寓居承天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
交横:交叉错杂。
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连词,只是、不过。
闲人:这里指不热衷于名利,能够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吾:我们.耳:语气词,而已、罢了。
】(①作者为什么寻张怀民一起赏月?)【分析】“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描写月光的澄澈,是从实感而来,令人宛然如见。
水调歌头中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中秋夜,(我)欢快畅饮到天亮,(不由)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旦:天亮,早晨。
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分析】词前小序,叙述自己作词的原因,领起下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8.苏轼咏月诗文
6
教法方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结合教学目标, 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诵读感悟法、 评析欣赏法 、想象联想法等。通过创设 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 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5/15
13
方法提示:如何鉴赏文中的景语?
1.从用词的角度 动词 形容词……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比喻 拟人 排比……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联想 想象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4.透过“景语” 揣摩“情语”。 示例: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月亮的温柔多情。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 的寂寞无聊,在作者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情况下主动来慰藉他那颗孤独的 心灵。作者顿时睡意全消,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欣然” 写出了作者的喜悦与兴奋。 (学生可合作鉴赏: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教师适时点拨)(重点)
苏轼咏月诗文
苏轼
2019/ 5/15 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北宋文学家[ZZ)] 、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 苏” ,与唐朝的韩愈、柳宗元, 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及其 父苏洵、弟苏辙合称“唐宋八大 家” 。
2
2019/ 5/15
记承天寺夜游
2019/ 5/15 3
《记承天寺夜游》
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 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 有85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 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 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 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 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 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 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语文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8 苏轼咏
作业:
必做:背熟并默写这篇短文。 选做:推荐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
传》和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苏轼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愿我们的人生永远豁达从容!
苏轼在黄州的贫困生活
苏轼初到黄州的时候,连住所都没有, 他只能住进寺庙,和僧众一起吃饭。他的 老友马正卿向郡里请求将黄州城东一处山 坡上约十亩的田地交给苏轼耕种,以维持 家用。就这样,一代才子苏轼被迫成为了 “农夫”。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见户中月色、欣然起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乃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哈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的“乐”是一种面对困难的乐观心境
苏轼在黄州被监控的生活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 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 满。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 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由于宋朝 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才免于一死, 但被贬为黄州“团无练与”。写出了苏轼孤独的心境
苏轼的政治抱负
在苏轼十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母亲读
闲人
表达的心境
三、品味景物的画面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处景物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同学们你们能找出其中的本体和喻体吗?
三、品味景物的画面美
本体 喻体 月光 水 竹柏影 藻荇
想一想:月光与竹柏影谁才是这处 景物描写真正的主角呢?
三、品味景物的画面美
月光如积水空明—— 月光皎洁清澈
竹柏影子在月光中 像水中藻荇一样 清晰可见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8 苏轼咏月诗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下册语文课件
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
体会 情感: (tǐhuì)
• 1、文中哪些句子表达(biǎodá)了作者的情感? • 2、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 3、“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 “闲
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12/12/202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xīnqíng)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chōngmǎn)院落, 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 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12/12/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翻译 下列句子 (fānyì)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 柏树?只不过少有(shǎo yǒu)像我们这样的闲 人罢了。
• 本句话是抒怀。略带凄清的月夜美景与作者旷达而幽冷的心境浑然一体, 达到完美和谐的至境,令人回味不已。确实做到了文短而意深。
12/12/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老师的评价:
“闲人”既有被置闲之悲,又有得闲之喜;有傲视 尘俗的自豪,又有启人深思之理趣。
试想一个胸有大志、才智过人之士,却被迫成为投 闲置散之人,只好放情山水,借江上风月化解内心的 孤独与苦闷,实在(shízài)可悲!但正因为贬谪,使他被抛 出了名利是非场,才有了闲暇的时间与机会,尽情欣 赏这绝色美景,因此又是因祸得福。
找出作者笔下的景物,体味 (tǐwèi)作者寄托的情感。
月光→思家乡(jiāxiāng) 念亲朋
邀志同道合友 享恬淡优美景
竹柏→ 君子 高洁 坚强
志趣高洁 笑人生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下册《苏轼咏月诗文》课件3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⒋ 表现地位、业绩超出常人时寂寞孤独心声的句 子: 高处不胜寒。 ⒌ 顾影而舞,不如身在人间句子: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⒍ 表明夜深而离情正浓: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⒎ 词人问天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⒏ 问月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⒐ 问自己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⒑ 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⒒ 下片中含有人生哲理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⒓ 此事古难全“此事”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咏月 诗文
承天寺塔 承天寺甬道Leabharlann 承天寺大雄宝殿陀罗尼经幢(宋)
承天寺庑廊
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四川人。北宋文学
家,在诗词、散文方面 都有很杰出的成就.与 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合称“三苏”,均在 “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 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 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 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 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 “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 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 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 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 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 后谥“文忠公”。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 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 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 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 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 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 的缘由。
3.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柳宗 元的〈小石潭记〉有和异同?
均写景,一文摹写潭中景色,一文摹写院中月 光。都是景中寓情。它们借景抒情,抒写着自 己的切身感受;它们托物言志,都因贬官,排 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这些较为特殊两篇文章 都运用了描写、衬托等手法。《小》一文,描 写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水来衬托, 以潭四周的环境气氛来衬托心情;《记》一文, 描写的是月光,用积水空明与竹柏影来衬托此 月光,当然最主要的是用来衬托作者在贬谪中 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词多义辨析
与 念无与为乐者(介词,和) 相与步于中庭(副词,一起,共同)
3.词类活用解释
(1)照无.眠. 解释:动词用作名词,失眠的人。
(2)低.绮户 解释:形容词用作动词,低照。
4.古今异义区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这里指不热衷于名利,能够从容留连光景的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2)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6
三、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四川)人,是中国北宋时期著 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文学 艺术界很有名气。苏轼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开豪放词派 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散文中的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 文结构谨严,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同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擅长画竹子,开创 了湖州画派。此外,苏轼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 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11
2.联系《水调歌头 中秋》全词,从人情和事理两个方面分析“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含意和作用。
点拨: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 别;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作者一改离怨转为安慰的语气。既然 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唯愿兄弟 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以美好境界结束全 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 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词里 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 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
8 苏轼咏月诗文
1
2
3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遂.至(suì)
未寝.(qǐn)
荇.菜(xìng) 竹柏.(bǎi) 琼.楼(qióng) 不胜.(shēnɡ)
绮.户(qǐ) 婵.娟(chán) 2.读准多音字
相与.:yǔ 其他读音:yù 组词:参与
4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欣然:高兴的样子。 (2)盖:承接上文推究原因的虚词。 (3)积水空明:像充满水,澄澈透明。 (4)交横:交错。 (5)天上宫阙:指神话中的月宫。 (6)琼楼玉宇:美玉建造的楼宇,这里也是指月宫。 (7)不胜:禁受不住。 (8)何似:何如,还不如。 (9)绮户:雕绘着花纹的窗户。 (10)何事:为什么。 (11)婵娟:本指美好的姿态,这里指明月。
7
四、背景资料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 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 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这一时期,他写 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 古》等。此篇短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 寺的情景。全文仅 80 余字,描绘了二人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 美景,同时抒发了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8
《水调歌头 中秋》:本篇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 然台饮酒赏月时所作。从熙宁四年(1071),到写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 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 记,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 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得相见,本篇正是表现这种手足相念之情。在抒 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 左而出为地方官,并备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险恶。所以“大醉” 遣怀,表现出世与入世、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这才是本篇的主旨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赏析句中 “闲”字的妙处。
点拨:“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 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 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 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 灵、皎洁。
12
3.核心图解
记承天寺夜游
水调歌头 中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