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醉翁亭记》原文及赏析
![《醉翁亭记》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c45f8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2.png)
《醉翁亭记》原文及赏析《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
这篇文章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咱们一起来瞅瞅原文,再好好品品其中的妙处。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咱们来细细赏析一下这篇文章。
先说这开头,“环滁皆山也”,简简单单五个字,就把滁州四周的环境给勾勒出来了。
这就像咱们画画,一笔下去,轮廓就有了。
接着写那西南诸峰,什么“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哎呀,光听这词儿,那美景就好像在眼前了。
再说说这山间的朝暮和四时变化。
早上太阳出来,雾气散开;傍晚云聚拢来,山洞就昏暗了。
春天野花开放,香气扑鼻;夏天树木繁茂,一片阴凉;秋天天高气爽;冬天水落石出。
这四季的景色,各有各的美,怎么看都看不够,怎么能不让人快乐呢?还有那滁人游的场景,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小孩,来来往往,不间断。
《醉翁亭记》全文
![《醉翁亭记》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68e87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b.png)
《醉翁亭记》全文《醉翁亭记》全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文言文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全文,欢迎大家分享。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1. 环:环绕。
2. 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 皆:副词,都。
5.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 壑(hè):山谷。
7. 尤:格外,特别。
8.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9.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10.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1. 潺潺(chán):流水声。
12. 酿泉:泉的名字。
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3. 回:回环,曲折环绕。
14.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原文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91312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9.png)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原文《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一篇散文,是中国文学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散文之一。
这篇散文写的是欧阳修在醉翁亭中途休息的景象,借以写出自己的情感、人生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全文虽流畅生动,却蕴含哲理,很受当代文化人的欣赏和推崇。
醉翁亭,位于今天江苏镇江市南山之上。
醉翁亭记的文本是从“铙丝谣”中选取的,叙述了唐代“开元迁洛”之后,汪洋中的世相变迁,但人们情感的深度和涵义并未改变。
散文以自然景色而题意,则涵义丰富又深刻,情思豁达,旷逸奇特,境界至高。
《醉翁亭记》首先写出自然景观中的烟水氤氲、蓝天白云、树木茂密的描写,听起来感觉像是在一个蜜月之旅的度假胜地,但是欧阳修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自然景观上,而是转而描写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文章中的“醉翁亭”就是借以抒发情感,反映人生。
全文不沉啡不沉痼,语言简短而深刻,流畅而又俊逸。
欧阳修的笔调之间,洋溢着一股舒活心灵之力。
他的笔调,不但开阔了我们思想的视野,而且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撇开宏大的选择、伟大的理论和疯狂的去追求的心态,才是一种真实的、欣赏东西的态度和世俗生活的一种情怀。
这便是欧阳修所主张的,倡导的“闲”与“康乐”的精神风貌,是人类智慧行为中一种值得弘扬的代表。
“岁不我与而已矣。
”这句话反映了欧阳修对生命的态度,他呼吁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把握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只有这样才能让生命的意义得到最大的发挥,让生命有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上的虚荣和物质上的享受。
欧阳修在文中提到“士为知己者死”,表明了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与真诚,而不是权利与名利。
他认为,只有在具有真实的感情的朋友面前,才能感到真正的温暖、真正的亲切,才能真正的学会关心别人。
而独自行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怀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卓越的精神,做一名有思想、有追求、有思考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0793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a.png)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引言:《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篇散文,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以描写作者在醉翁亭的一次旅行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豁达洒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下面将对《醉翁亭记》进行原文翻译,并附上练习题,供读者参考学习。
正文:醉翁亭在江西南昌之南,以一座亭子而得名。
这个亭子虽小,但是建筑精美,周围环境优美。
作者在亭子内,远离纷扰,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
他观察到了四周的景色,对大自然的美丽赞叹不已。
醉翁亭前的潭水清澈见底,水面上飘浮着花瓣,美得仿佛一幅画卷。
而亭子前的竹林又使这幅画卷增添了一份幽静的意境。
随着微风的吹拂,竹叶柔软地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竹间的故事。
作者在那里喝了几杯酒,变得醉意盎然。
他看到池塘边上的芦苇丛,以及芦苇丛中的小鱼儿,觉得它们有着自己的乐趣,自在地生活着。
正值春天,鸳鸯在池塘里嬉戏,水禽儿争相叫唤,昂首振翅。
作者被这美丽的景象所打动,感叹人生中快乐的重要性。
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在追求自己的快乐时,不必被束缚,应该秉持着欢乐的态度去生活。
练习题:1. 《醉翁亭记》是谁的作品?2. 醉翁亭在哪个城市?3. 描述醉翁亭的亭子是什么样的?4. 亭子前有什么样的景色?5. 为什么作者喜欢在那里喝酒?6. 春天的醉翁亭有什么特别的景象?7. 作者通过《醉翁亭记》想要表达什么信息?答案:1. 《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的作品。
2. 醉翁亭位于江西南昌之南。
3. 亭子建筑精美,尽管小巧,但造型漂亮。
4. 亭子前是一片清澈见底的潭水,水面上飘浮着花瓣,四周有竹林环绕。
5. 作者喜欢在醉翁亭喝酒是因为那里环境幽静,远离喧嚣,让他能享受宁静的时光。
6. 春天的醉翁亭有鸳鸯嬉戏的景象,水禽儿鸣叫,昂首振翅。
7. 作者通过《醉翁亭记》想要告诉读者,在人生中追求自己的快乐,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醉翁亭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细腻的描写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醉翁亭记(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醉翁亭记(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45ac5127d3240c8447ef60.png)
第5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版本导航:◎统编九上第11课;◎语文八下第24课;◎苏教九上第22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今义:主意,心意(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今义:香(3)佳木秀.而繁阴古义:今义:秀气、好看(4)非丝.非竹.古义:今义:丝线古义:今义:竹子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名.之者谁原意为:名字,在句中的意思为:②故自号.曰醉翁也原意为:名号,在句中的意思为:③至于负者歌.于途原意为:歌曲,在句中的意思为:(2)名词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原意为:山峰,在句中的意思为: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原意为:翅膀,在句中的意思为:③杂然而前.陈者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原意为:欢乐,在句中的意思为:3.一词多义(1)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临.溪而渔③把酒临.风(《岳阳楼记》)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2)谓:①太守自谓.也②太守谓.谁③谓.其妻曰(《邹忌讽齐王纳谏》)④予谓.菊(《爱莲说》)⑤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3)归:①云归.而岩穴暝②朝而往,暮而归.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发:①野芳发.而幽香②苍颜白发.③有时朝发.白帝(《三峡》)④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乐:①而乐.亦无穷也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环:(2)其西南诸.峰诸:(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深:秀:(4)渐闻.水声潺潺闻:(5)峰回.路转回:(6)饮少辄.醉辄:(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寓:(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开:(9)云归而岩穴暝.暝:(10)晦.明变化者晦:(11)山间之四时.也时:(12)朝.而往,暮.而归朝:暮:(13)而乐亦无穷.也穷:(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途:(15)前者呼.,后者应.呼:应:(16)往来而不绝.者绝:(17)临溪而渔.渔:(18)泉香而酒洌.洌:(19)杂然而前陈.者陈:(20)宴酣.之乐酣:(21)射者中.,弈.者胜中:弈:(22)觥筹交错.错:(23)苍颜.白发颜:(24)颓然乎其间.者颓:间:(25)人影散乱..散:乱:(2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从:(27)树林阴翳.翳:(2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29)而不知.人之乐知:(30)醒能述.以文.者述:文:5.(1)也(2)其(3)之(4)于(5)酿泉为.酒(6)杂然.而前陈者(7)颓然乎.其间者二、重点句子翻译1.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原文及拼音
![醉翁亭记原文及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10b3a23ba76e58fafab00375.png)
醉翁亭记原文及拼音 《醉翁亭记 》 是欧阳修的经典作品,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记原文及拼音 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醉翁亭记原文及拼音 环(huán)滁(chú)皆(jiē)山(shān)也(yě)。
其(qí)西(xī)南 (nán)诸(zhū)峰(fēng),林(lín)壑(hâ)尤(yïu)美(měi),望(wàng) 之(zhī)蔚(wâi)然(rán)而(ãr)深(shēn)秀(xiù)者(zhě),琅琊 (láng yá)也(yě)。
山(shān)行(háng)六(liù)七(qī)里(lǐ),渐 (jiàn)闻(wãn)水(shuǐ)声(shēng)潺(chán)潺而(ãr)泻(xiâ)出 于(chūyú)两(liǎng)峰(fēng)之间(zhījiān)者(zhě),酿(niàng) 泉(quán)也(yě)。
峰回路转(fēnghuílùzhuǎn),有(yǒu)亭(tíng)翼 (yì)然(rán)临(lín)于(yú)泉(quán)上(shàng)者(zhě),醉翁亭 (zuìwēngtíng) 也 (yě) 。
作 (zuî) 亭 (tíng) 者 (zhě) 谁 (shuí) ?山 (shān) 之(zhī)僧(sēng)智(zhì)仙(xiān)也(yě)。
名(míng)之(zhī)者 (zhě) 谁 (shuí) ?太守 (tàishǒu) 自 (zì) 谓 (wâi) 也 (yě) 。
醉翁亭记全文
![醉翁亭记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62331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d.png)
醉翁亭记全文范文1:《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文运用的高妙典范,也是一篇颇具哲思的散文。
故事讲述了醉翁在登高游玩过程中的所见所想,引人深思。
文章的主题是“人生如梦”,他借醉翁“偶逢佳景,感怀物华天宝”的经历,表达人生短暂、人生太虚的主题。
全篇情节流畅,文字流畅又清新,行文自然,看似侃侃而谈的话语背后却透露出哲人的思辩和悲壮人生的触觉。
在整篇文章中,欧阳修刻画了一个人的感悟,表达了他的思想。
醉翁作为一个文化传统的代表,淡泊名利、喜欢自由自在,相信自己心灵深处的东西。
他在自然景色的启迪下,通过一番思考,品味出人生最应该看重的,是自己内在的快乐而不是外在的名利。
同时,他也强调一种知命的哲学,认为人生就像醉翁的行走,顺其自然、顺应律动,方能游走于人生之间的波涛中。
《醉翁亭记》运用了大量文学修辞,如夸张、象征、对比、反复、反问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欧阳修用了李白在《将进酒》中的“举世皆浊我独静清”的句子,来表达醉翁的淡泊名利、超然自得的精神;用“泉声咽危石间”的词语来形容溪水声中回响出的天籁之音;用“鸟宿池边树”的场景来表达自由自在的精神等等,这些修辞手法是精心选择的,适宜的词语装扮的景物,体现了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
总体而言,本篇文章是一篇集景、物、情、思为一体的哲学性散文,为我们献上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思考题。
作者以淡泊遇信的悲从中来,给人以真正面对人生的启示。
范文2:《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世翁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优秀的散文,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作品以“醉翁”自嘲般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旅行、自然、文化的欣赏和思考。
庆幸地是,这篇文章逾千年过去后,我们在今天也能从中汲取一些深入而有趣的思考。
主题:悲从中来全篇文章没有明确的情节,它的结构非常松散,楚楚舞吹、气贯长虹,本身就是漫步自然之间的一种形象。
通过描绘山水异境,描写人物、物象的全貌,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万物的深沉体悟,表现了欧阳修热爱生命、不忘初心、不忘自我、悲从中来的思想。
醉翁亭记_全文逐句翻译
![醉翁亭记_全文逐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609423658f5f61fb63666d0.png)
《醉翁亭记》重点字解释、全文翻译之欧侯瑞魂创作北宋欧阳修1.环滁皆山也。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
远远看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在山上。
于:从。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坐落在高处。
于:在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作:建造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名:命名。
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意:情趣,意趣。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得:领会寓:寄托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更者,山间之朝暮也。
又如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或明或暗,变更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霏:雾气。
开:消散归:聚拢。
1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
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
芳:香花。
秀:草木茂盛。
1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分歧,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分歧,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穷:尽1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北宋苏轼草书《醉翁亭记》及释文【珍藏版】
![北宋苏轼草书《醉翁亭记》及释文【珍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f0222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4.png)
北宋苏轼草书《醉翁亭记》及释文【珍藏版】北宋苏轼草书《醉翁亭记》及释文【珍藏版】标签:北宋苏轼草书醉翁亭记分类:书法作品中国书法水城新津书画张体华文化在历史记载中,我们知道东坡先生的书法是以行楷书见长,很少见其草书,所以,苏轼草书《醉翁亭记》就极其少见,非常珍稀。
苏轼草书《醉翁亭记》(刘九庵考为赵秉文书,赵跋也是赝品,作者是詹僖。
)公元1091年,苏轼知颍州时,受请写了两体《醉翁亭记》。
一是应开封府刘季孙求书,于十一月乙未,以真、行、草间用字体写成长卷,世称草书《醉翁亭记》;一是应滁州太守王诏求书,于十一月乙巳,以大字楷书写成,世称大字楷书《醉翁亭记》。
苏轼在同年同月时间里写成的两体《醉翁亭记》,除字体不同外,另有两点区别。
一是开头不同。
草书体开头篇名前有作者姓名,即“欧阳永叔醉翁亭记”;而大字楷书体开头则为“醉翁亭记”。
二是后跋不一样。
草书体是“开封府刘君季孙以滁人之意,求书于轼”;而楷书体则为:“开封府刘君季孙自高邮来,过滁,滁守河南王君诏请以滁人之意,求书于轼”。
由此可见,草书《醉翁亭记》是开封府刘季孙亲自到颍州求书得到的;而大字楷书是滁州太守王诏请开封府刘季孙代为求书的,而王诏本人没有到过颍州。
草书《醉翁亭记》写成之后,未经刻石即被人秘藏,得之者不轻易示人,因而长期不知去向。
直到元朝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四月,才有赵子昂见之并作跋。
从跋文中得知,此长卷曾经赵子固鉴定为真品。
赵作跋时,长卷归冯伯田所有。
此后,又湮没多年。
到明代露世,宋广、沈周、吴宽均有跋文。
后来,长卷为文渊阁大学士高拱所有,并命其门婿刘巡为之刻石。
之后,刘巡携石返乡,立于鄢陵刘氏家祠。
高拱所得长卷,后为首辅张居正所有。
张氏败落后,此卷落入宫中,后因火毁。
康熙壬申年(公元1692年),河南新郑高有闻(高拱族孙),因鄢石磨损不清,便将家藏原拓本重刻,这套石刻共用长60厘米-90厘米、宽40厘米的青石24块,立于新郑高拱祠堂,因刻工精美,较原刻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考《醉翁亭记》一句一译,字词翻译,全文翻译,解析详解
![中考《醉翁亭记》一句一译,字词翻译,全文翻译,解析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82fb231d5bbfd0a785673de.png)
醉翁亭记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之樊仲川亿创作原文: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的都是山.环:环绕.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皆:副词,都.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其:代词,它,指滁州城.壑:山谷.尤:非分特别,特别.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潺潺:流水声.而:表承接.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随着拐弯.回:回环,曲折环绕.现在比方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然:......的样子.临:靠近. 于:在.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20. 作:建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21.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22.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并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辄:就.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曰: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方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28. 乎:相当于“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得:领会.寓:寄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更者,山间之朝暮也.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更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开:消散,散开. 归:聚拢.暝:昏暗.晦:阴暗. 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芳:香花. 发:开放. 秀:茂盛,茂盛.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合,而乐亦无穷也.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景不合,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断者,滁人游也.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至于:连词,于句首,暗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休于树:在树下休息.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渔:打鱼.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洌:水(酒)清. 山肴:野味.野蔌:野菜.蔌,菜蔬.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陈:摆放,安排.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酣:尽情地喝酒. 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非丝非竹:不在于琴弦管箫.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61.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62. 觥:酒杯.63. 筹: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筹子.苍颜鹤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个脸色衰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苍颜:脸色衰老.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从太守回去了.已而:不久.归:回家.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蔽.70.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人们只知道跟从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谓:为,是.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虚词注解“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合,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断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词类活用 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3.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4.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8. 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古今异义词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合【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一词多义 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回来2.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临溪而渔:靠近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应快乐【第一个“乐”】6.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特殊句式 1.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断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暗示判断语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暗示判断语气.)晦明变更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记.)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记.)往来而不断者,滁人游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记.)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记.)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记.)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记.)庐陵欧阳修也.(“也”暗示判断语气.)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比方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方本意不在此,而在此外方面,也比方心怀叵测. 【水落石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方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蔌】野味和野菜.亦作「山肴野湋」.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方写文章首尾呼应.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醉翁亭记全诗文字
![醉翁亭记全诗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d71a0a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6.png)
醉翁亭记全诗文字《醉zuì翁wēnɡ亭tínɡ记jì》北běi宋sònɡ欧ōu阳yánɡ修xiū环huán滁chú皆jiē山shān也yě。
其qí西xī南nán诸zhū峰fēnɡ,林lín壑hè尤yóu美měi,望wànɡ之zhī蔚wèi然rán 而ér深shēn秀xiù者zhě,琅lánɡ琊yá也yě。
山shān行xínɡ六liù七qī里lǐ,渐jiàn闻wén水shuǐ声shēnɡ潺chán潺chán,而ér泻xiè出chū于yú两liǎnɡ峰fēnɡ之zhī间jiān者zhě,酿niànɡ泉quán也yě。
峰fēnɡ回huí路lù转zhuǎn,有yǒu 亭tínɡ翼yì然rán临lín于yú泉quán上shànɡ者zhě,醉zuì翁wēnɡ亭tínɡ也yě。
作zuò亭tínɡ者zhě谁shuí?山shān 之zhī僧sēnɡ智zhì仙xiān也yě。
名mínɡ之zhī者zhě谁shuí?太tài守shǒu自zì谓wèi也yě。
太tài守shǒu与yǔ客kè来lái饮yǐn于yú此cǐ,饮yǐn少shǎo辄zhé醉zuì,而ér年nián又yòu最zuì高ɡāo,故ɡù自zì号hào曰yuē醉zuì翁wēnɡ也yě。
《醉翁亭记》翻译
![《醉翁亭记》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0fa25f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59.png)
《醉翁亭记》翻译《醉翁亭记》原文:朝代: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改变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精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密,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慢慢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来宾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观赏山水的美景。
观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悟在心里,寄予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集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那么自暗而明,暮那么自明而暗,或暗或明,改变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https://img.taocdn.com/s3/m/bb4d88e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3.png)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醉翁亭记
——古诗文网
醉翁亭记,又称《盛宣怀游图》,李翰笔下的一首抒情小诗,记录了李翰的老朋友吴融在游太湖的一次情怀。
这首诗被称为“醉翁体”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其优美动人的意境而广为流传。
一、原文
醉翁亭记
——李翰
亭台如盖,因风偃柳;斜月嫦娥,明月当空。
云茫茫兮渺渺,楼台曲折傍水潺。
吴融此夕何夕,望乡思归惆怅恨。
几时傍江荡,断发泛泪愁;梦回洞庭海,叹生涯多舸舟。
二、翻译
醉翁亭记
——李翰
亭台似一蓬,浮云中柳欲斜;新月娥娥,清光照人来。
云蒙蒙兮迷悠悠,楼台岐峻就江潺。
吴融此夜伤心处,望乡思归心欲死。
偶尔靠江漫游,百思萦绕满眼洒;梦回洞庭湖,叹说这人生载舟载舆。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16905ae518964bce847c09.png)
第三段: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与世隔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停止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表过渡 人游也。 黄发垂髫
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答应, 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 是滁州人在游览。
第三段: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作者首先用排偶句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 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接着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 “水”写冬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最后小结,直抒 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第二段分承总起以乐作为抒情主 线,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3、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日暮醉归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离开 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介词) 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 挂在(动) 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 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表转折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以„„为乐 称 修也。 太守自谓也
资料链接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
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 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 “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是安徽 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 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 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 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 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 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 忘。解放后,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苍然暮色 苍老 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 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 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 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醉翁亭记逐句对照解释
![醉翁亭记逐句对照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707a27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9.png)
醉翁亭记逐句对照解释
哎呀呀,咱就说啊,那可真是一篇超棒的文章!“环滁皆山也”,你看,这说的不就是滁州周围全是山嘛,就好像你被山给包围了一样!“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那西南边的那些山峰啊,树林和山谷特别美,就好比一幅绝美的画卷在你眼前展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远远望去,那树木繁茂又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呀,这感觉就
像有个神秘的仙境在召唤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酿泉也”,沿着山路走个六七里,渐渐就能听到潺潺的水声
从两座山峰之间流泻出来,那就是酿泉呀,这声音就像美妙的音乐在
耳边奏响!“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道路转弯,有个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
亭啊,多形象啊!“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建造这个亭子的是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起名字的
是谁呢?是太守自己这么称呼的呀!“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和宾客们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
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号称醉翁啊,哈哈,多有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
光水色之中啊,这话说得多有深意!“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游山玩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上呀,是不是很有感觉!
我觉得啊,真的是把那种山水之美和人的情感融合得特别好,让人读了就好像自己也在那美景之中,和太守一起享受那份快乐!这就是我的观点啦!。
苏轼《醉翁亭记》(70张大图绝对值得珍藏)!
![苏轼《醉翁亭记》(70张大图绝对值得珍藏)!](https://img.taocdn.com/s3/m/0aa5476e51e79b89690226cf.png)
苏轼《醉翁亭记》(70 张大图绝对值得珍藏)!《醉翁亭记》,欧阳修撰,苏轼书。
此碑刻,现存于安徽滁州醉翁亭景区宝宋斋内,两块四面,碑高239 厘米,宽98 厘米,正文402 字,标题4 字,跋95 字,共501 字。
北宋元祐六年(1091),王诏知滁州,见陈知明(字退蒙)所书的《醉翁亭记》字迹褊浅而小,恐难久传,遂请时任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市)的苏轼书之,并刻石立碑。
此碑刻为楷书,其字端庄敦厚,神韵飘逸,其中饱含苏轼一贯的文风、诗风、词赋之风。
明代冯若愚云:“宋碑文字最著者莫如欧公滁二碑。
” 此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
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遭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
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
比如“醉”字的“酉”旁共有四竖画先,用一分,继用二分,最末用三分笔。
“提携”两字均为左右结构,又上下相联,苏武却将下一“携”字改为上下结构,使“扌”旁置于“乃”字上。
赵孟頫《松雪斋》云:“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
”王世贞评:“苏书《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
”李长善认为:“文忠早师颜鲁公,大书《醉翁亭》、《袁州学记》,不改鲁公家法。
”可谓知言。
《醉翁亭记》碑问世九百余年来,历为书法爱好者慕仰之物,滁阳拥之,誉声逾传。
原石宋时已毁,明嘉靖间重刻石。
宋刻本字有漫漶,但书体远在明刻本之上。
今拓明刻本分四张拓,前三张七行,末张五行,行二十字。
碑石历风雨剥蚀,尤其是经过太平天国和“文革;时期两次破坏,碑上不少文字巳斑驳不全。
1982 年,琅琊山管理处按原碑规格进行了精心复制,今碑与古碑相比,除采用四碑单面刻之外,基本保持了原碑风貌。
王世贞云:“坡公所书《醉翁》、《丰乐》二亭记,擘窠书法出颜尚书、徐吏部,结体虽小散缓,而遭伟俊迈,自是当家。
”清梁巘《评书帖》曾云:“东坡楷书《丰乐》、《醉翁》二碑,大书深刻劈实劲健,今惟《丰乐亭》尚清白。
醉翁亭记千古名句
![醉翁亭记千古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1e66f75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e.png)
醉翁亭记千古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刘禹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柳宗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前赤壁赋》苏轼前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苏轼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贾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滕王阁序》王勃渔舟唱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屈原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九歌·国殇》屈原“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卜居》屈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顺承
表并列 在前面(名作状)
摆放
钓鱼
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 水甘甜,酒色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错杂地在 摆放在面前,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精品课件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 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 站起有时坐下,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在尽情地欢 乐。容颜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处在众人中间 的,是太守喝醉了。
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紧靠在泉水边的,这就是醉翁
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取
名的是谁?是自称为醉翁的太守。
精品课件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取别号 叫做 情趣
领会
寄托
太守同客人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 他的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之中的美 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上。
精品课件
请概括第一段大意
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得名原因
精品课件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 化秀者而繁,阴山表间,雾顺之风气承朝霜暮高也洁。,烟云野水聚芳落拢而发石而出幽者香昏阴,,暗暗山佳间木 之而四乐时亦繁浓也无荣郁。穷滋的朝也长的而。而绿形往荫成,暮而归,四开时放之景不同,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
谷显得昏暗,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就是山间的早
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美好的
树木繁荣滋长,形成浓郁的绿荫;秋风高爽,霜色
洁白;溪水低落而石头显露,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因此 精品课件
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请概括第二段大意
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色的变化 ,写观赏自然山水之乐。
精品课件
文史趣话:关于《醉翁亭记》传说
欧阳修被贬滁州,特别喜爱琅琊山的灵秀。公 务之余常到山上玩赏,和黎民百姓同乐同游。一天 他同智仙和尚对弈,棋盘是一块巨大的石头。观战 的人围了石头一圈,突然间都被大雨淋了个湿透。 老樵夫快言快语,建议在此建个亭阁。于是智仙筹 资快速建成,可惜一时没有名称。
精品课件
这天欧公在此应酬,喝得醉醺醺的 ,吩咐随从拿 来“四宝”,“醉翁亭”匾一挥而就。尔后写下 《醉翁亭记》,抄贴滁城六大门楼,恳请城民帮助 修改,并刻碑立于亭右。
老樵夫赶来建言:“开头这山那山有点啰嗦”。 “虽然写了不少山名,但仍有许多山头被丢”。欧 公拿来大笔一划,开头一段全部删掉。添上“环滁 皆山也”五个大字,言简精品意课件 赅山山都有。
记: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 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说:古代文体,多用来说明某种道理,通常叙述兼有议论。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袁枚的 《黄生借书说》等。
精品课件
沿山路行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酿泉也。
从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峰之 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精品课件
四角翘起,像鸟儿张 开的翅膀一样
靠近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
称
取名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只见有一座四角翘起,
醉
宋翁
欧 阳 修
亭 记
精品课件
资料链接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 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 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 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 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 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 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简介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 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是北宋中 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 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 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 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 《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 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精畅品课婉件 转的艺术风格。
读一读
环滁( chú)
琅琊( láng yá )
山之僧( sēng ) 暝( míng )
晦明( huì)
伛偻( yǔ lǚ)
山肴( yáo)
野蔌(sù )
觥筹( gōng chóu )弈( yì )
精品课件
环绕、围表绕判断,是
山谷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表并列幽深秀丽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 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茂盛幽深 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六一居士的由来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
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
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
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
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
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
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
精品课件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和背孩东子西的人
停止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 面的人呼唤,后面的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 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精品课件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 仕或未仕的人为居士精品课件
士传》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王安石介甫半山老人来自李清照易安居士
辛弃疾
幼安精品课件
稼轩
知识拓展:古代常见三大文体
传:即传记,古代文体,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如苏 辙的《巢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