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黔之驴_翻译
《黔之驴》译文
![《黔之驴》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0ed4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0.png)
《黔之驴》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黔之驴》译文《黔之驴》译文(精选16篇)《黔之驴》译文篇1黔之驴作者:柳宗元文本译文原文文本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黔之驴》译文
![《黔之驴》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f5954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0.png)
《黔之驴》译文
《黔之驴》译文
《黔之驴》
黔中道没有驴子,喜欢揽事的人就用船把它运了进去。
运到以后,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
老虎看到驴子那巨大的身躯,以为是神怪出现。
就躲到树林间暗中偷看,一会儿又稍稍走近观察,战战兢兢,但最终还是识不透驴子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大叫一声,把老虎吓得逃得远远的,以为驴子将要咬自己,极为恐惧。
然而来回观察驴子的'样子,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后来老虎更听惯了驴子的叫声,再走近驴子,在它周围徘徊,但最终还是不敢上前拚搏。
又稍稍走近驴子,越发轻侮地开始冲撞冒犯,驴子忍不住大怒,就用蹄来踢。
老虎见了大喜,心中计算道:“本领不过如此罢了。
”于是老虎腾跃怒吼起来,上去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尽了驴子的肉,然后离去。
唉!驴子形体庞大,好像很有法道,声音洪亮,好像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87338803d8ce2f0066239d.png)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导读: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1】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
黔(qi án),地名,包括现在四川、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
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以,而。
【3】则:却。
【4】庞然:巨大的样子。
【5】以为神: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以”后边省去“之”字。
【6】蔽:隐藏。
窥(kuī):偷看。
【7】稍:渐渐。
【9】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10】骇(hài):惊惧。
【11】遁(dùn):逃走。
【12】以为且噬(shì)己:认为将咬自己。
且,将。
噬,咬【13】觉无异能者: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者,这里相当于“……似的”。
【14】搏:扑,击。
【15】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16】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荡,碰撞。
倚,倚靠。
冲,冲击。
冒,冒犯。
【17】不胜怒:非常恼怒。
不胜,不禁、不能承受。
【18】蹄:踢。
【19】计之:盘算这件事。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20】技止此耳: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止,只、不过。
耳,相当于“罢了”。
【21】跳踉(láng):跳跃。
【22】(hǎn):虎怒吼。
【23】去:离开。
【翻译】: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黔之驴古文原文翻译
![黔之驴古文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657adf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6.png)
黔之驴古文原文翻译
黔之驴古文原文翻译
《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
小编收集了黔之驴古文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出处或作者: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翻译: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
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柳宗元《黔之驴》加点字解释与课文翻译
![柳宗元《黔之驴》加点字解释与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970e8760b1c59eef8c7b477.png)
《黔之驴》柳宗元1.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好:喜欢。
船:名作状,用船。
以:无意。
黔地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子进入黔地。
2.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则:却。
之:代词,指驴。
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
3.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庞然:巨大的样子。
以;介词,把。
老虎看到这头驴子,觉得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
4.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蔽:躲藏。
窥:偷看。
稍:渐渐地。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不。
老虎躲藏在树林里偷看驴,渐渐地出来接近它,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5.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己也,甚.恐。
..,远遁.;以为且噬大:非常。
骇:害怕。
遁:逃。
且:将要。
噬:咬。
甚:很。
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非常害怕,逃到远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很恐惧。
6.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然:可是。
异能:特别的本领。
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驴,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
7.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益:渐渐地。
搏:扑击。
老虎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扑击驴。
8. 稍近益狎..,驴不胜.怒,蹄.之。
..冲冒..,荡倚益:更加。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荡:碰撞。
倚:靠近。
冲:冲击。
冒:冒犯。
胜:禁得住。
蹄:名作动,用蹄子踢。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态度更加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9.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于是。
计:盘算。
技:本领。
止:“止”同“只”。
耳:罢了。
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着驴的本领,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10.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因:于是。
跳踉:跳跃。
㘎:怒吼。
乃:才。
去:离开。
老虎于是跳跃起来,大声怒吼,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
文言文《黔之驴》的翻译
![文言文《黔之驴》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0e0c46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e.png)
此驴不食五谷,唯以草木为食。
黔人怜其瘦弱,日以粮草喂之。
驴虽瘦,却日日欢跃,不知劳苦。
黔人以为驴有灵性,能通人性,遂与之对话,驴亦能应答,言语之间,似通人意。
一日,黔中有盗贼,闻驴能通人性,欲借驴以传信。
黔人闻之,惊恐不已,遂以驴献于盗贼。
盗贼得驴,大喜,以为得此宝物,必能横行黔中。
盗贼将驴带至黔中,果然无人敢挡。
然驴至黔中,却并无异状,仍是欢跃跳跃,不知忧愁。
盗贼以为驴无能为,遂弃之而去。
黔人见驴无恙,大喜过望,以为驴有神通,能避盗贼。
于是,黔人更加珍爱此驴,日日以美食喂之。
驴亦因黔人之宠爱,更加肥胖,身躯壮硕,毛发如漆。
然黔中之地,盗贼横行,民不聊生。
黔人苦于盗贼之害,欲除之而后快。
一日,黔人得盗贼之信,信中言:“我欲与黔人一决胜负,愿以一死相搏。
”黔人闻之,大喜,以为得此良机,可一劳永逸地除掉盗贼。
黔人遂召集壮士,欲与盗贼决一死战。
然黔人不知,盗贼早已设下陷阱,只待黔人自投罗网。
黔人将驴牵至战场,以为驴有神通,能助黔人一臂之力。
战事起,黔人挥舞兵器,勇猛异常。
然盗贼狡猾,黔人虽勇,却难以取胜。
此时,黔人见驴,心生一计,欲以驴为诱饵,引诱盗贼前来,然后一举将其擒获。
黔人令壮士将驴牵至战场中央,挥舞兵器,大声呼喊。
盗贼闻声,果真前来。
黔人趁机发起攻击,盗贼措手不及,被黔人擒获。
黔人得胜,欢欣鼓舞。
然而,黔人不知,驴已因惊吓而亡。
黔人悲痛欲绝,遂将驴葬于黔中,以示纪念。
此驴虽非神物,然其灵性、勇敢,令人敬佩。
黔之驴,乃黔中一奇物,流传千古,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翻译注释及翻译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翻译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388d66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6.png)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翻译注释及翻译柳宗元《黔之驴》原文翻译注释及翻译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
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着。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公元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着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作品背景《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
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本文选自《柳宗元集》卷一九。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
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然卒迨于祸。
有害淡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毫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
而《临江之糜》《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翻译及赏析_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翻译及赏析_](https://img.taocdn.com/s3/m/9db8623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7.png)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翻译及赏析_黔之驴唐代: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释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至:到。
则:表转折,却。
之:代词,代驴。
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以为:把……当作。
蔽:躲避,躲藏。
窥:偷看。
稍:逐渐地,渐渐地。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ab96ce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b.png)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就躲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渐渐小心的靠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之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跑的远远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渐渐地老虎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轻慢地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
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很有道行,声音洪亮好像很有本领,当初如果不使出它的那点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由于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落得像这样的下场,真是可悲啊!。
黔之驴原文翻译
![黔之驴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3a1315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e.png)
黔之驴原文翻译黔之驴原文翻译《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
这篇文章表明能力与形貌并不成正比,外强者往往中干;假如缺乏对付对手的'本领,那就不要将自己的才技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以免自取其辱。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黔之驴原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ac199f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43.png)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黔之驴》出自柳宗元的作品《三戒》。
《三戒》想象丰富、大胆,在诙谐中带着智慧,幽默中不乏哲理。
今天有空闲的时间,我又翻开了《三戒》,去品读《黔之驴》蕴含的智慧与哲理。
《黔之驴》这则寓言,讲的是一只驴被一个好事者带入贵州又放到山下最后被老虎吃掉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一切都起源于好事者的想法。
如果好事者没有这个奇怪的想法,驴的命运就不会有这么悲惨了。
说不定,驴仍然过着虽然平淡但属于自己的生活。
好事者突发奇想,把驴带入了贵州,却没有让驴去做它擅长的事情,这分明就是不识材、不会用材了!人家伯乐都可以发现驮车之马是可用之材,使驮车之马脱离大材小用的困境,而好事者却没有发现驴的长处,还觉得驴一无是处。
这个道理,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道理上是一样的。
我想,柳宗元先生是要通过好事者告诫统治者们不要不识才,而是要用人之长。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他擅长的事情。
只有让每一个人都去做他擅长的事情,才是人尽其才。
话又说回来,这好事者就是要将驴放到有老虎的山下,也应该事先将保护自己的技能传授给驴,使驴不会落入老虎的利爪,成为老虎的食物。
不然的话,驴也不会因为“技穷”成为千古笑谈了。
黔之驴后传300字话说那只可怜的驴被庞大的老虎杀害后,这个消息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很快就传到了驴群。
驴群听到了这个噩耗后,一个个都像被雷电击中一样呆了。
随后,驴们大怒无比,在草地上狂奔不止,很快,草地就被踩踏的惨不忍睹,草们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
驴老大也十分愤怒,于是,他就下达了“圣旨”:我们要招募大量强壮的战士——驴,希望身强力壮、有勇有谋的驴们能够为了一雪前耻,脱掉我们“外强中干”的外号,加入我们驴的团队,去和庞大的老虎一决雌雄吧!为了给大家做榜样,驴老大自己首先加入了“驴子团队”,许多强壮的公驴看到之后,纷纷加入“驴子团队”。
很快,“驴子团队”人数已经高达数百人。
其他没有加入“驴子团队”的驴子,就纷纷捐款,让战士们买上盔甲、兵器。
黔之驴的文言文及翻译
![黔之驴的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85c686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f.png)
黔之驴的文言文及翻译黔之驴的文言文及翻译导语:《黔之驴》讲的是一只老虎和一头驴的故事,故事情节耐人寻味。
那黔之驴怎么翻译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黔之驴的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黔之驴唐代: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就逃走了,它认为(驴)是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黔之驴读文言文翻译
![黔之驴读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d73796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4.png)
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也。
他日,驴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遂跳踉大撺,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翻译:黔地没有驴,有一个好事者乘船把它带进了黔地。
到了那里,驴子没有什么用处,就被放到了山下。
老虎看到驴子,觉得它是个庞大的东西,以为是个神,就躲在树林里偷看它。
渐渐地驴子靠近老虎,老虎还是不认识它。
有一天,驴子叫了起来,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了,以为驴子要咬自己,于是跳跃着、大声咆哮,咬断了驴子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离开。
解读:黔之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黔地人把驴子带到黔地,驴子却没有什么用处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和好奇。
首先,故事中的黔地人是一个好事者,他不顾黔地没有驴的现实,还是把驴子带到了黔地。
这表明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难以抗拒的,即使这个新鲜事物对自己并无实际用处。
其次,老虎看到驴子时,以为它是个神,这说明人们对未知事物总是抱有敬畏之心。
老虎躲在树林里偷看驴子,也表明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又害怕被未知事物所伤害。
最后,老虎最终咬死了驴子,这说明未知事物有时候是危险的。
人们在面对未知事物时,要保持警惕,不要盲目相信未知事物,以免受到伤害。
总之,黔之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未知事物,要保持敬畏之心,同时也要保持警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避免受到伤害。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切,不要盲目追求新鲜事物,以免忽视了身边真正有用的东西。
黔之驴的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它让我们明白了,在面对未知事物时,既要敢于探索,又要保持警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往直前。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注释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ee6a2d6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a.png)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注释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注释柳宗元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戒》,写了一组三篇寓言:《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作者把他们放在一起,冠名曰《三戒》,是有深刻含义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黔之驴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1】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
黔(qián),地名,包括现在四川、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
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以,而。
【3】则:却。
【4】庞然:巨大的样子。
【5】以为神: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以”后边省去“之”字。
【6】蔽:隐藏。
窥(kuī):偷看。
【7】稍:渐渐。
【8】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9】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10】骇(hài):惊惧。
【11】遁(dùn):逃走。
【12】以为且噬(shì)己:认为将咬自己。
且,将。
噬,咬【13】觉无异能者: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者,这里相当于“……似的”。
【14】搏:扑,击。
【15】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16】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荡,碰撞。
倚,倚靠。
冲,冲击。
冒,冒犯。
【17】不胜怒:非常恼怒。
不胜,不禁、不能承受。
【18】蹄:踢。
【19】计之:盘算这件事。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黔之驴原文及字词翻译
![黔之驴原文及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71154d783c4bb4cf6ecd1a1.png)
黔之驴原文及字词翻译黔之驴原文及字词翻译《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看看下面的黔之驴原文及字词翻译。
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
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
蔽林间窥之(7)。
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
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15)。
益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
稍近(18)益(19)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
虎因(24)喜,计之(25)曰:“技止此耳(26)!”因跳踉(27)大阚(28),断其喉,尽其肉,乃(29)去(30)。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1,选自《柳河东集》。
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
后来称贵州省为黔。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3,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4,则:却。
5,庞然,巨大的样子。
6,以为神:以为,以(之)为。
以,把。
为,作为。
神,神奇的东西。
把它当做神7,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蔽,隐蔽,躲藏。
窥,偷看。
8,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
稍:渐渐。
9,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莫相知: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莫,不。
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样子。
11,大骇:非常害怕。
12,远遁:逃到远处。
遁:逃走。
13,以为且噬己也。
黔之驴文言文概括翻译
![黔之驴文言文概括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7d805e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0.png)
黔之驴文言文概括翻译黔之驴文言文概括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下面请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黔之驴文言文概括翻译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驴不胜怒,蹄之。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
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扩展阅读:参考答案:小题1:柳宗元(1分)《小石潭记》(1分)小题2: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驴子),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
小题3:鸣(1分)蹄(1分)外强中干(或:貌似强大,实则无能)(1分)。
小题1:试题分析:《黔之驴》的作者为唐代的柳宗元,我们还学过他的额游记散文《小石潭记》。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然是然而的意思,往来是来来往往的意思,之指代的`是驴子,异是特别的意思,翻译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小题3:试题分析:驴子的本领根据第2段的内容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与驴不胜怒,蹄之这些内容来分析技的表现,从驴的技中分析出驴子外表强大但内在虚弱即外强中干。
黔之驴与狼的文言文
![黔之驴与狼的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1c535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63.png)
黔之驴与狼的文言文《黔之驴》是我国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
开头是这样写的:“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黔之驴的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
黔之驴唐代: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鹤,虎大骇,出走;以为且噬己也,甚恐将。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将近出来前后,终不敢挟。
稍将近,益显于,南宫自得跳冒著。
驴不败怒,蹄之。
虎因晴,一千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小?,割断其喉,尽其肉,实乃回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做了一声,老虎十分惧怕,远远地逃跑,指出(驴)必须咬伤自己,非常惧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测它,真的它并没什么特定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识了驴的鸣叫,又前前后后地紧邻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紧邻驴子,态度更加平易近人而不庄严,碰到借助于撞到侮辱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打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鞭叶这件事说道:“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冲出来小瞪了一声,割开了驴的喉咙,吃掉了它的肉,才返回。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解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故曰:用船载运(驴)入黔。
船,这里指以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等于“而”,表中润色。
3、至:到。
4、则:表中转折点,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
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
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
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
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黔之驴
作者: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
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