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体的生理指标和反应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量了被试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理参数,并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实验一: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运动前后被试者的心率变化情况,了解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选择三名被试者,让他们在静止状态下测量心率,然后进行约30分钟的慢跑,再次测量心率。
实验结果:运动前平均心率为70次/分钟,运动后平均心率为150次/分钟。
可以看出,运动会明显增加心率,这是为了加快血液流动,向肌肉输送更多氧气和养分,以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
实验二:深呼吸对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控制呼吸深度,观察不同呼吸深度对呼吸频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让被试者进行正常呼吸,测量呼吸频率,然后让他们进行深呼吸,再次测量呼吸频率。
实验结果:在正常呼吸状态下,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5次;进行深呼吸后,呼吸频率下降至每分钟10次。
说明深呼吸可以减缓呼吸频率,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量,有利于氧气的吸收。
实验三:不同环境下体温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被试者的体温变化,了解环境对体温的影响。
实验方法:让被试者进入冰箱内测量体温,然后让其在温暖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再次测量体温。
实验结果:在冰箱内测量的体温为36.5摄氏度,曝晒后体温上升至37.5摄氏度。
由此可见,环境温度对体温有明显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人体的热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到人体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比如运动会增加心率,深呼吸可以减缓呼吸频率,环境温度会影响体温等。
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规律,为健康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
实 验 内容 存在 单纯 依赖 性 , 即依赖 于 理论 教 学 , 安
排 的实 验项 目数 量 较 少 , 所 采 用 是 实 验 方 法 以及
所 用实 验仪 器 陈 旧 、 单一 、 老化 , 实 验 类 型偏 重 传 统 的演示 与 验证性 实 验 , 而综 合 性 、 设 计 性 实 验项
第1 5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滁 州 学 院 学 报 J 0 U R N A L O F C H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V0 1 . 1 5 No . 2
Ap r .2 0 1 3
运 动 人 体 科 学类 课 程 “ 开放 式 " 实 验教 学探 索
汤 盈 ,蒋瑞光 , 楼 方芳 , 王瑞芳 ,李 茹 , 李 亮 , 王德育
摘 要: 对 目前运动人体科 学类课程 实验教 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 并提 出运 动人 体科 学类课程 实验教 学改革的思路—— “ 开
பைடு நூலகம்
放式” 实验教 学。实验教 学的开放不仅是观念 意识上的 开放 , 也是教 学 内容、 教 学手段 以及成绩考核 上的开放 ; 同时, 要提
教 学方 法依 照任课 教 师而 定 , 教 学 方法 单 一 , 一些 难 度较 大 、 无 条 件 开 设 的实 验 也 没 有 通 过 其 他 方 式, 如 电教方 式或 者多 媒体 网络 方式 进 行演 示 , 致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 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 是整个教学体 系中不可缺少 的两个 环节 , 二者相 辅相成。但是 目前 , 大部分体 育院校的实验教学 仍然按照“ 实验依附理论” 这种 旧的思想 观念 、 旧 的教学模式 。这是 由于 受传统 思想 和观念 的影 响, 一些体育 院校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历来都是 重视理论 , 忽视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 从而降低 了 实 验课 教学水 平 l - 2 ] 。 1 . 2 实验教 学 内容 目前, 一些高等 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 的
运动人体科学教案
《运动人体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运动训练的科学原则。
3. 具备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分析运动现象和解决运动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积极参与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严谨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包括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功能与调节。
3.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运动训练的科学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1.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复杂的生理机制和运动训练原理的掌握。
2.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运动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法通过系统地讲解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该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探究法安排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实际的运动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瓶、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运动比赛视瓶或展示一些运动员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②12分钟跑的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 的能力。是衡量一般耐力水平较为理想的指标。 ☆适用对象:初中至大学年龄男女生。 ☆场地器材:田径场地(400m、300 m、200 m的 场地均可),秒表、口哨、发令旗、皮尺、距 离标志牌。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③ 50m×8往返跑的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50m×8往返跑也称为往返耐力跑, 它主要反映受试者的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应于7—12岁的少年儿童。
4 思考题 编制5个耐力测评指标测试特定对象。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⑸静力性力量耐力的测评方法 ① 屈臂悬垂的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 肌群的静力性力量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以上女子及不能做引 体向上的男子。 ☆测量器材:高单杠、秒表、凳子。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② 仰卧举腿的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腹部和大腿肌群 的静力性力量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幼儿至小学生。 ☆场地器材:垫子、秒表,在两个支架上系一 根离地面30 cm高的橡皮筋。
实验十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耐力素质的测评
1 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 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意义;熟练掌握 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 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方法。 2 实验器材 ☆秒表、量尺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⑴学生简单讲解各指标测评方法 在课前预习前提下,由几个学生分 别讲解下述指标的测评方法和须注意的 事项,教师和其他学生予以补充。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⑵一般耐力的测评方法 ① 800m跑(女)或1000m跑(男)的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测定一般耐力。 ☆适用对象:初中至大学年龄男女生。 ☆测量器材:400米田径场、秒表、发令枪 ☆测量方法:同田径竞赛规则,测1次。 ☆评价:以受试者完成测验的时间为测验成绩 (s)。参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摘要】根据当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独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改革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思考,对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体育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多学科实验内容,是体育院校中大部分专业都要涉及的专业基础教学内容。
而实验是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一、目前运动人体课程实验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标定位过时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既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系统完整的设计。
这种重学科、重基础理论,轻实践、轻基础技能的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
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理论挤实验”现象时有发生。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视不够。
加之实验课包含在理论课中,教师往往因课时紧而挤占实验课的时间,学生对许多理论缺少直观理解和操作验证,对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原理也就一知半解。
可见,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这种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实验课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重复在目前的实验教学项目中,传统经典的实验多,现代先进的实验少;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性的实验少;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
教学内容分散、重叠和封闭,同时,也欠缺学生开拓性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的设置只考虑与相应的理论课挂钩,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各自强调自身体系的完整,不仅导致实验内容重复,不利于多学科知识的互相借鉴和不同实验技术的综合与融合。
(三)实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在教学方法上,传统讲授式的多,问题引导式的少;教师灌输的方式多,师生互动、个性化的形式少;要求学生被动照搬、步步模仿的多,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新的少。
安徽省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关 键词 : 安徽 省体 育 院校 ; 动人体 科 学 ; 运 实验课
中图分 类号 : 8 74 文 献标 识码 : G 0. A 文章编 号 :6 2 2 6 (0 8 o - 13 o 17 — 8 8 2 0 )3 0 1 一 4
第 三 届 全 国教 育工 作 会 议 提 出 要 全 面 实 施
作 者 简 介 : 莹 (9 2 ) 女 , 徽 定 远 人 。讲 师 ,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动 生理 学及 实验 教 学 。 王 17 一 , 安 硕 研 运
13 1
维普资讯
单 独设 课 , 据 教 学 安 排 , 般 在 课 程 计 划 中安 根 一
维普资讯
20年第 l 08 O卷第 3期
总第 9 O期
巢 湖 学 院 学报
J un l f Ch o uColg o r a a h l e o e
No3- 1 02 0 .. . .0 8 Vo i
G n r l e ilNo9 e ea S r . a 0
221更新 实 验课 教 学 内容 ,改 革 实 验课 教 ..
学方 法
长期 以来 ,高 等 教 育 存 在 着 专 业设 置 追 求
“ 、 ” 忽 视 “ 、 ” 存 在 着 “ 理论 轻 实 践 ” 专 深 , 宽 广 , 重 的倾 向1, 培 养 大 学 生 创 造力 和理 论 联 系实 际 3对 1
安徽省体 育 院校运 动人体 科学 实验 课的教 学现状与 发展对策研 究
.
王
莹 袁 健
( 徽师 范 大学体 育 学院 , 安 安徽 芜湖 2 1 0 ) 4 0 0
摘 要 : 运用 文 献资料 和 电话 访谈 等研 究方法 , 安徽 省体 育 院 校运 动 人体 科学 实验 课 的教 对
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组, 单独设课 , 单独考核 , 效果显著 。第一 , 改变了过去实验 依 仪器设备, 以及部分验证性实验 、 仿真 、 虚拟实验等视频发布到 精 品课程和网络课堂平 台上 , 让学生提前 预知 , 提前 自学 , 在网
Ab ta t h p n l oa oi sa d e p r n a u rc l m y tm s b e p i r e o c n t c p r s r c :T e o e a rtre n x i tlc riu a s s b e me e mu t e s tu n o d r t o sr ts o t u s
m n lecignest b ar dot wt t ce daltdnsa et ah ed cr e u, i ahr a uet i at n oe i he sn l s m—cnc u , ujc — osi s C— o si s sb t cnc u , O o e o
运动人体科学实 验是体 育专业 的重要基 础课 程 , 培养 是
学 生 动手 能 力 和 科学 思 维 的 重要 途 径 , 体 育专 业 学 生知 识 体 是
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涵盖 了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决他们在教学
式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案、
实验教学课件 、 实验项 目( 包括实验 内容 、 目标要求、 方法 )实验 、
教学 , 即将运动人体科 学相关课 程 中的实验部分 进行整合 重 附于理论 , 重理论 轻实验 , 学生做 不做 实验, 或实验课 认真 与 二, 通过对实验的合并 、 精简 、 整合 和重组 , 避免了实验项 目的
学生 自我训练为主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创新”策略
浅谈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创新”策略摘要:实验是探寻真理、验证文字理论的必要方式。
对培养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来说,最为基础的科目便是运动人体科学实验。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高校运动人体实验教学还不够完善,教育理论方面也相对比较匮乏,再加上师资水平、实验器材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进展艰难,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更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益,本文特将高校运动人体实验作为主要论证对象,并就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就提高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浅谈;高校;人体科学实验;创新策略运动人体实验涉及到多种学科,例如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可以说运动人体科学这一课程知识覆盖面非常广,而且由于是新兴的学科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快,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业增加了难度。
而且由于运动人体科学是以体育为专业的课程,体育专业学生一般都比较擅长运动的练习,而对于理论课则不太重视,学习效果也十分的不理想。
尽管我们深知人体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更明白这是体育专业的必要课程,但是很多高校仍然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
如果想要为新时代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就必须扭转观念,并就该教学的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最佳的教学策略,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和眼界,增加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经验,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一种深刻的认知,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的分析能力。
一、当前我国高校人体科学实验的不足之处(一)缺乏新意,实验内容陈旧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也有相应的考核标准,大部分实验都是前人一遍遍印证过的,实验步骤甚至都是整个复制粘贴的,学生只需照着再做一次就可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让课堂变得毫无生气,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流水线一般敷衍了事,这便偏离了实验的初衷,毕竟实验能力要包括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能简单地从一份报告中得出结论。
再这样毫无趣味、毫无新意的实验步骤下,学生的兴趣逐渐被消磨殆尽,影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
所 开设 的实验 内容简单,知识不系统,技术单一 ,形
式僵硬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实验课对学生能力培养
时期 的人才培养要求 ,所 以应突破传统 的教学观念 ,
7 6
2 1 年3 02 月
2 1 年第5 0 2 期 总第1 1 4 期
中 砚代 装 国 孝 备
IN 4994/ 8 S 171 C 124 S .3 N6 T
2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对策
虽然 导致 目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 难 以符合当今人才培养需求的因素是 多方面 的,但笔 者认 为切 实提高 实验教 学质量 ,应从 软硬件 着手 改 革 ,着力改善以下几个方面: 21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传统的教学观念 已经 凸显其局 限性 ,无法适应新
本 原理 只 能是 一 知 半解 。
1 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 2 由于运 动 人体科 学类课 程 均 自成 体系 ,独立 上 课 ,但其 内容又有交叉 ,导致有些课程实验 内容 出现
重 复 。 比如 ,脉 搏和 血 压 的测 定 、肺 活量 、P 1 0 W 7、
声光反应时等实验在运动生理学 、体育保健学实验 中 都重复 出现 ,这种重复设置不仅浪费实验资源 ,而且
化操作 ,这 种实验教学模式必然 使学生认 为实验课简
单、轻松、可以随意对付 ,导致 实验教学难 以调动学 生求知欲,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难 以得到培养 。 1 实验教学 考核体系缺失 . 5 多数实验课考核仅以实验报告为准 ,而实验成绩 在最终考试成绩 中所 占比例很低 ,甚至没有 ,致使不 少学生将完成实验报 告作为上实验课 的目的,忽视了 实验教 学的真正意义 。如此单一 、简单的考核评定形 式,更加剧 了学生无视实验课的程度 。 1 实验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 6 目前有 些高 校对专 职 实验员 的配 备重视 不够 , 没有按要求配齐实验人员,甚至有些学校将不能胜任 理论教学的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安排到实验员工作 岗 位 。这对完善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以及创新型、复 合型人才的培养 目标是极不适宜 的。另外 ,由于长期 以来对 实验 队伍 的不重视,致使高学历、高水平的人 才不愿 意从事专职实验员工作,不利于实验队伍的建 设与提高。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 观察下肢骨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人体全身骨骼标本,了解下肢骨的组成与位置。 观察散骨标本,重点掌握髋骨、股骨、胫骨与腓骨的形态与重要的骨性标志。 了解足骨的组成、形态特点。 通过教师随堂检测、学生互评互述和示教,培养学生的师范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内容和方法
实验内容 下肢骨的组成、位置、形态与重要骨性标志。 实验方法 学生1人1组观察;2人1组互述互评,教师随堂检测。 下课前,采用请1-3位学生示教,师生点评的实验教学方法。
重要骨性标志
构成关节的关节面; 重要肌肉与韧带的附着点; 与人体测量有关的重要体表标志。
下肢骨的组成:31*2
下肢带骨:髋骨 自由下肢骨: 大腿骨:股骨+髌骨 小腿骨:胫骨+腓骨 足 骨:跗骨+跖骨+趾骨
髋骨
位置:骨盆 形状:不规则骨 分部:髋、耻、坐
股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位置:大腿 形状:人体中最长的长骨
髌骨 位置:膝关节前面 形状:籽骨
胫骨 位置:小腿内侧 形状:长骨
腓骨 位置:小腿内侧 形状:长骨
足骨
跗骨:短骨 跖骨:底、体、头 趾骨:底、体、头 距骨:距骨滑车
随堂检测题
试述髋骨的位置、形态及重要的骨性标志。 试述股骨的位置、形态及重要的骨性标志。 试述胫骨的位置、形态及重要的骨性标志。 试述腓骨的位置、形态及重要的骨性标志。 试述足骨的组成、形态及重要的骨性标志。
请预习躯干骨与头骨部分 谢谢!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4 多媒 体技 术 再 现 物理 实验 过 程
抽象思维 能力 是 物理 学 科培 养 的重 点 , 而思 考物理 规律 的抽象过 程往 往是任何演示 实验都无 法展示 的. 如 : 例 球形 闪 电 、 光等 自然 现象 , 激 金属 导体 中 自由电子 的定 向移动 形成 电流 , 子 核外 原 的 电子 绕核高速 旋转 等微 观现象 , 等等 , 这些现象 难得一 见 , 或根 本就不 可能见 到 , 通过 多媒体模拟 实验就 可 以化抽 象 为具 体 , 既可 以提 高 学生 的兴 趣, 又能 训练 学生 的 实验 技能 , 决实 际 问题 , 解 加
3 多媒 体 技 术 作 为 研 究 手 段展 现 物 理 过 程
学 习物 理一定要 重视物 理情 景 的建立和物 理 过程 的分析 , 师要结合 多媒 体 和教材 的特点 , 教 设 计 出有 助于学 生参与 、 考 、 思 探索 的多 媒体课堂教 学软件{ 这样 不仅 能 再 现 和模 拟 各 种物 理 实 验 . 过程 和现象 , 而且 还能 通 过 各种 手 段 使 复杂 的 问 题简单 化 , 漫长 或瞬 间 的 物理 演 变 过 程变 成 可 将 控、 有序 的变 化过 程. 件通 过 精 心设 计 的动 画 、 课 插 图和音 频等 , 计算 机 的 动态 变 化 、 把 物理 过 程 、 物理状 态有机地 结 合 起 来 , 运 动 和变 化展 现在 把 学生 面前 , 复杂 的物 理 过 程简 单 、 将 明了 、 观地 直 表现 出来 , 缩短 了客观 事实 与学 生之间 的距离 , 便 于 学 生 观 察 事 物 的 本 质 , 助 学 生 进 行 思 考 和 构 帮 建物理模 型 , 促进 学生认 知结 构 的形成 , 学生 由 使 形 象 的认 识提 高为 抽 象 的概 括 , 由感 性 到理 性完 成 升 华 过 程 , 而 揭 开 物 理 现 象 的 奥 秘 , 括 出物 从 概 理 概 念 , 结 出物 理 规 律 . 如 弹 性 碰 撞 是 一 个 在 总 例 极短时 间内完成 的物理 过程 , 机理 比较复杂 , 其 通 过课件 , 两个相 碰物 体相互 作用 的过程 放慢 , 将 学 生就可 以清楚地观 察 到弹性 碰撞 的物体从 接触到 挤压 、 变 、 形 产生 弹力 , 后形 变逐 渐恢 复 , 然 弹力逐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标准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标准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是一门探讨运动与人体生理、生化、解剖等方面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如下。
一、课程目标1.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生物科学、临床医学和体育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
2.熟悉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与评价、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分析方法。
3.具备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跟踪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1.生物科学基础: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临床医学基础:学习与运动损伤、疾病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
3.体育学基础:涉及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实践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4.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方法:学习运动选材、运动员机能诊断与评价、医务监督与康复等实验技术。
5.体育保健与康复:了解运动员保健、康复训练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方法。
6.体育事业与发展:探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及国际体育发展趋势。
三、实践教学环节1.教育实习:学生在中小学、体育科研机构等进行实习,积累教学和实践经验。
2.毕业论文: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论文,展示所学知识和研究能力。
3.实验实践:完成运动员科学选材、运动员机能诊断与评价、医务监督与康复等实验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能力,为我国体育事业和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基于人本主义视野下的探索
取 向,不断优 化 实验教 学 内容,凸显 “ 学生 主体” 地位 、 建和谐 师 生关 系,注重 学生能力培 养、实施 “ 构 多
元”实 验 教 学 评 价 ,立足 “ 生 本 位 ” 学 、实 施 开 放 实 验 教 学 管 理 的课 程 体 系 更 有 利 于 学 生 掌握 基 础 知 识 与
的动手 能力 、分 析 与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科 学 的思 维 方法 及 严 谨 的学 习态 度 等 方 面 有着 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运 动科 学 课 程 是 体育 专 业 的基 础 理 论 课程 ,即包 含 实 验 的理 论 课 程 .实 验 在 课程 教 学 中处于 不 可缺 少 的地位 ,它不 但 是 各课 程 的基 础和 重 要 内容 ,也 是各 课 程 教 学 的重 要 方 法 .但 传 统 的实 验 教 学被 视 为 辅助 性 教 学 环节 ,使 实 验 教 学失 去 应 有 的作 用 .为 了发挥 体 育 专 业运 动人 体 科 学 课程 在
实 验 方 法 ,提 高 各 项 综 合 能 力 .
关 键 词 :人 本 主 义 ;体 育 专 业 ;教 学 改 革 ;学 生 主 体
中图分类号 : 0 G87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0—0 12 1)60 0 —0 0 96 5 (0 00— 180 5
实验 是 自然 科 学发 展 所 特 有 的实 践 基 础 ,也 是 科 学 教育 不 可 缺 少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培 养 学 生 对
体育 人 才 培养 中 的作 用 ,针对 目前 实 验 教学 现 状 ,以人 本 主 义 教 学 思想 为指 导 ,探 讨课 程 实验 教 学
改革 方 法 ,以期对 相关 部 门和任 课 教 师提 供 指 导 .
运动生理课实验报告
运动生理课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运动前后人体的心率、血压和体温等指标的变化,探究运动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实验器材和药物- 心率计- 血压计- 温度计实验步骤步骤一:测量静息状态下的心率和血压在实验开始前,让每个实验者保持静坐状态,使用心率计和血压计分别测量每个实验者的心率和血压。
记录测量结果。
步骤二:进行运动要求每个实验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或快走,持续时间为20分钟。
实验者可以选择自己适宜的强度和速度。
步骤三:运动后测量在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每个实验者的心率、血压和体温,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心率变化在静息状态下,实验者的平均心率为75次/分钟。
而在运动后,实验者的平均心率增加到了150次/分钟,增加了100%。
表明运动能够明显提高心率。
血压变化在静息状态下,实验者的平均血压为120/80 mmHg。
而在运动后,实验者的平均血压升高到了140/90 mmHg,说明运动会导致血压升高。
体温变化在静息状态下,实验者的平均体温为36.5C。
而在运动后,实验者的平均体温升高到了37C,说明运动会使人体产生一定的体温升高。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运动会明显提高人体心率,加快心跳速度。
2. 运动会导致血压升高,特别是收缩压。
3. 运动会使人体产生一定的体温升高。
这些结果表明,运动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显著影响,能够改变心脏、血管和体温等方面的指标。
这也说明了运动在维护人体健康、增强体质方面的重要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运动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运动能够明显增加心率,升高血压并使体温升高。
这些变化是人体适应运动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适度参与各种形式的运动活动,以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
同时,我们还需加强运动生理方面的学习,以加深对人体生理变化的理解,为我们的健康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与学生能力培养
、
学 生 自我训 练 为 主 的运 动 人体 科 学 实验 教 学 模 式
1 .学 生 自我 训 练 为主 的运 动 人 体 科 学 实验 教 学流 程 学 生 自我训 练 为 主 的 运 动 人 体 科 室 实 验 教 学 模 式 的 构 建 , 以新 的教 育 思 想 为 指 导 , 以 教 育 理 论 工 作 者 或 实 际 是 即 工 作 者 面 向 教 育 实 践 进 行 理 论 思 考 而 形 成 的 以解 决 现 实 教 育 实 践 问题 的 教 育 思 想 为 指 导 , 促 进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 应 以 适 经 济社 会 所 需 人 才 为 目标 , 养 学 生 掌 握 科 学 的学 习方 法 , 培
验 , 验 的 目 的和 原 理 , 验 的方 法 和 步 骤 , 验 的 应 用 与 实 实 实 评 价 和 注 意 事项 , 可 按 实 验 指导 书上 的要 求 实施 。要求 学 均 生 课 前 预 习 实 验 指 导 , 写 预 习 报 告 , 中 进 行 自主 实 验 , 撰 课 实验后进行数据分析 , 写好 实 验 报 告 。通 过 基 础 性 实验 , 要
提 供 背 景 材 料 ; 师在 实 验 中起 辅 导 、 导 和 评 价 作 用 . 教 引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聪 明才 智 和 主观 能动 性 ,进 行 自主 性 学 习和
实 验 , 学 生 成 为 问题 的 发 现 者 、 识 的 探 索 者 和 成 果 的收 使 知 获者。
( 南 理 工 学 院 体 育 学 院 ,湖 南 岳 阳 4 4 0 ) 湖 10 6
摘 要 : 强运 动 人 体 科 学教 学改 革 和 实验 教 学 研 究 , 建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 学生 自我 训 练 为 主 的教 学模 式 , 培 养 学 生 加 构 以 对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
1 实验目的
⑴ 掌握血糖的测定方法、原理及应用; ⑵ 了解血糖的正常值及糖饮食对血糖浓度
的调节作用。
2 实验原理
⑴ 福林—马尔露斯(Folin-Malmors)超微量法: 在热碱溶液中的葡萄糖可将高铁氰化钾还原为低铁 氰化钾,后者再与硫酸高铁盐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铁 (普鲁士蓝),与同样处理的葡萄糖标准液进行比 色,即可求出血糖含量。 其反应如下:
⑵ 葡萄糖试剂盒测定法:
➢ 血糖浓度是相对恒定的,这是由于体内存在着各 种调节血糖浓度的生理机制。
➢ 饱食和大量食糖后大量葡萄糖进入血液,使之血 糖浓度增高,糖原的合成速度随之增大,但血糖 浓度不久即恢复到正常。
➢ 长时间运动中血糖也有下降现象,下降程度因人 而异。如马拉松赛跑时,中途退场者多因血糖下 降而被迫终止比赛,能坚持跑到底,成绩优异者, 血糖不下降或下降很少,所以血糖是评定运动耐 力素质,监控耐力训练的生化指标之一。
注:180.2指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10:1L等于10dl 正常值: 80~120mg%,平均106mg%。
⑵ 试剂盒测定法: 如:采用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葡萄糖
测定试剂盒,按其操作步骤略加改进。 ① 基本参数: 方法:终点法;波长:500nm;比色光径:0.5cm或
1cm;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10min;标本/
4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⑴ 福林—马尔露斯(Folin-Malmors)超微量法 ① 取样 ➢ 两位同学一组,分别取指尖血20ul,室温静置,制备 血清;采血后分别食用蔗糖100g及面包100g,30min 后同上采血,制备血清。 ② 血液中葡萄糖的测定 ➢ 在离心管中加入0.5ml(0.03mol/L)硫酸,取指尖血 0.02ml加入硫酸液中,混匀后加1%钨酸钠溶液0.48ml, 静置10min,离心5min(3000r/min),取上清液 0.5ml入测定管,按表3-9操作测定。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
➢ 根据拟定的实验内容与指标,讨论拟定运动实验 对象的训练方案: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与时间等 (包括学会训练实验动物)。
➢ 详细制定实验步骤与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步骤与 要求进行实验。
⑴设计本次实验方案 ①实验对象的选择(不同项目运动员)运动训练方式、强度、
持续时间及取样时间的选择。 ②血乳酸的实验测定方法选择
用酶联免疫检测仪记录A190 nm读数。
⑷ 实验报告(实验结果与分析)内容 ①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为实验对象运动后,血乳酸含量显著
升高,运动前血乳酸浓度为0.45-1.3 mmol/L,运动后即刻 为10-15 mmol/L,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 实验结果分析:乳酸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终产物,又是有 氧代谢系统的重要氧化物质,运动时乳酸主要在骨骼肌中生 成,可在肝内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在供能体系中占 有重要地位,可直接用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来评定无氧代谢 的能力。如400 m跑后,血乳酸低于10 mmol/L表明无氧代 谢能力差;达到14-15 mmol/L表明无氧酵解能力强。
➢ 因此,运动时乳酸的生成、运动后乳酸的消除,以及运 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血乳酸指标的应用成为运动生物化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 安静时,人体静脉血里的乳酸物质的量浓度为0.451.3mmol/L。剧烈运动时,肌肉内糖的无氧分解加强,
➢ 血乳酸浓度显著升高,而且在某些项目中两者的相关系 数很大,其增长情况与运动强度、氧债、训练程度等因 素密切相关,因而可直接用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来评定 无氧代谢的能力,如400m跑后,血乳酸低于10 mmol/L 表明无氧代谢能力差;达到14-15 mmol/L表明无氧酵解 能力强。
③稀释液(PBS-Tween):NaCl8g,KCl0.2g,KH2PO4 0.2g, Na2HPO4·12H2O 2.9g,Tween-20,0.5ml,蒸馏水加至 1000ml;
运动医学实验大纲
《运动医学》(课程)实验大纲
(供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本实验大纲是根据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培养方案,在总结、探讨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运动医学理论课的知识,掌握常用的运动医学检测手段,掌握、巩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科研和康复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体格检查
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人体检测手段
实验内容:血压、脉搏
1、熟悉常用体格检查设备的使用方法。
2、掌握体重、胸围、足弓、四肢长度、脊柱检查方法。
实验二:运动创伤的一般处理法
实验目的:生命体征的监测方法,止血、包扎、清创
实验内容:学习清创、止血等无菌操作
1、基本掌学会无菌操作步骤。
2、熟悉清创过程
实验三: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仪的使用
实验目的:体成分分析仪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提供肌肉质量评估、体液指标评估、肥胖评估指标。
实验内容:让学生采用骨密度仪,生物电阻抗技术(BIA)、利用8接触电极对人体进行测量。
体重、脂肪重量、体脂百分比、瘦体重、肌肉含量、基础代谢率、总能量消耗、内脏脂肪水平。
让学生掌握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仪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践性教学:
编著教材
教学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论文: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学术情况学术研究课题:
学术论文:
2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2009年以来教学课题一览表
2009年以来发表论文一览表。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报告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报告
运动人体科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础学科,研究有关身体运动能力、活动能力及其逆反作用等有关课题。
本实验旨在探寻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身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实验对象是150名成年男女,分为三个年龄段:18至25岁、26至40岁和41至60岁。
每个年龄段的男女人数均为50。
实验选取的运动能力指标为反应时和跳高,实验过程采取灵活的数据采集方式,以满足要求。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者的反应时明显增加,而跳高能力则明显下降。
18至25岁年龄段的反应时平均值为8毫秒,26至40岁为14毫秒,41至60岁为22毫秒。
18至25岁年龄段的跳高平均值为0.8米,26至40岁为0.6米,41至60岁为0.3米。
综上,运动人体科学可以通过实验,确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身体运动能力。
18至25岁人群的反应时最快,而跳高能力最强,41至60岁人群则反之。
在运动训练及运动中,建议青少年要重视跳高能力的提高,而中老年人则要重视反应时的训练,以提升体能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实验目的 ☆掌握心血管功能各指标的测评意义; ☆熟练掌握心率、血压等指标和心血管机能指 数、心血管机能试验各指标的测评方法。 2 实验器材 ☆秒表、心电图机、Polar心率表、血压计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⑴学生简单讲解各指标测评方法 在课前预习前提下,由几个学生分别 讲解下述指标的测评方法和须注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 常指动脉血压,是由心脏收缩推动血液产生的 流动力和血液对动脉管壁的压力合成。血压高 低和心搏力量、心脏排血量、动脉血管的弹性 及阻力等因素有关。体育运动中常用血压作为 身体生理负荷及训练监督的指标。 ☆测量仪器:水银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听诊器。
⑷心血管机能 指数的测评
⑷心血管机能指数的测评 ①台阶试验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在定量负荷后心率变化情 况,评价学生的心血管机能。 ☆场地器材:台阶或凳子、节拍器(或录音机及 磁带)、秒表、台阶试验仪。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② 贝拉克能量指数 ☆ 意义:反映心脏输出血液所消耗的能量,收缩 压代表心脏本身所做的功。在坐位测量脉搏和 血压之后,代入下式计算心能量指数E。 ☆ E=X3(X1+X2)/100 ☆ 其中:X1-坐位收缩压;X2-舒张压; X3-心率 ③克瓦斯耐力系数 ☆意义: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改善情况,把心率、 收缩压、舒张压视为一个整体,求其系数 ☆耐力系数=心率×10/脉压差。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运动后血压的测评: ☆测量方法:运动时,先将袖带和血压计的连接 打开,脉压带仍捆扎在受试者右上臂,由受试 者手托打气球。增加负荷后,即刻连接袖带与 血压计(力求10s内)进行血压测量,分别在第1 、2、3、4、5分钟内测出血压,读数并记录, 以收缩压/舒张压mm汞柱记录。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4思考题 思考各项测量心血管功能方法的异同?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⑵心率(脉搏)的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随 着心脏的跳动和射血,动脉血管的压力与容积发 生有规律的变化,可使血管壁形成一张一缩的搏 动。脉搏是指血管有规律的搏动。心率测量一般 采用触摸法、听诊法、心率遥测法、心电图记录 法四种。具体测量方法已经在前一章详细介绍。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④体位平均血压指数 ☆卧位血压差=(收缩压-舒张压)/3+舒张压; ☆立体血位差=(收缩压-舒张压)/3+舒张压; ☆体位平均血压指数=(立体血压差-卧位血压差)/ 立体血压差×100; ⑤30s20次蹲起 ☆仪器:秒表、节拍器或事先录制好的录音带及 收录两用机。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⑥30s30次蹲起 ☆仪器:秒表、节拍器或事先录制好的录音带及 收录两用机。 ☆方法与要求:令受试者静坐5分钟,测量15秒 钟相对稳定脉率,换算成1分钟脉率(P1); 按1秒钟1次的节律做30次蹲起(共30秒),并 测量运动后的15秒即刻脉率,再换算成1分钟 脉率(P2);休息1分钟后再测15秒脉率并换 算成1分钟脉率(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