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教学流程复习过程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6c5c2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c.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绘本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绘本。
绘本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们参与阅读活动。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乐、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他们对绘本的兴趣和热情。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1.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投射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投射,让他们通过阅读体验到作者的情感,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活动三、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2. 利用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如图片、挂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激发他们对绘本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让他们通过理解、归纳和创作等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1. 开展小组合作阅读活动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在阅读绘本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绘本教学中的组织流程
![绘本教学中的组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6a394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2.png)
绘本教学中的组织流程绘本教学是一种以绘本作为教学材料的教学方法。
在绘本教学中,组织流程十分关键,它包括前期准备、导入活动、主体活动和总结四个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绘本教学的组织流程。
一、前期准备绘本教学前期准备是指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选择绘本、阅读绘本、准备教学材料和设计教学目标。
1.选择绘本: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绘本。
优秀的绘本应具有可读性、可欣赏性和可解读性。
2.阅读绘本:教师应阅读所选绘本,并了解其内容、主题和故事情节,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3.准备教学材料:教师根据绘本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活动卡片、图片、音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4.设计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等。
二、导入活动导入活动是指教师通过引入绘本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导入活动可以采用诱导性问题、图片展示、小游戏等形式。
1.诱导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绘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片展示: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绘本中的关键场景或角色,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故事情节,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3.小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了解绘本内容,培养其注意力和观察力。
三、主体活动主体活动是绘本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通过绘本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开展各种合作和个别活动。
2.理解与讨论: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和理解绘本的内容、情境和主题,开展小组和全班的讨论。
3.合作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改编等,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加深对绘本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个别活动: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或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其个别差异,设计一些个别活动,让他们在个别指导下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教学流程
![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教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70e97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b.png)
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教学流程第一篇: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教学流程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教学流程我们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构课堂。
一、发现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
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品”。
这就需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1.发现封面(包括腰封)。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发现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主人公(年龄性别衣着神态动作等)。
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2.发现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
3.发现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有时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及本书获奖记录。
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
4.发现正文。
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
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
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5.发现并未结束的封底。
合上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
因此绘本的封底不容错过。
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3858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4.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一、绘本的选择1. 要选择内容生动、形式新颖、贴近小学生生活的绘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绘本,比如可以选择反映家庭、友情、自然、生活等主题的绘本。
2. 同时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简洁、图画精美、情节生动的绘本,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绘本的整体呈现1. 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场地,比如图书馆、教室角落等,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下进行阅读。
2.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情景再现、朗读等形式,将绘本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不仅仅是通过文字看故事,也能通过声音、画面等多种形式感受故事。
三、阅读过程中的引导1.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时,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可以问一些故事情节、人物、场景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故事内容。
3. 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中的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氛围,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阅读后的延伸活动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本创作,让学生根据课堂上讲解的绘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和画笔来描述故事,从而加深对绘本的理解和领会。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本分享会,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享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和感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选择绘本、整体呈现、阅读过程中的引导、阅读后的延伸活动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设计和指导,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希望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让孩子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获得愉悦和知识。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7a60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3.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引言:绘本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成了小学教师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准备工作1. 选择绘本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绘本。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选择与学生相关的绘本,例如亲情、友情、成长等主题的绘本。
教师也需要考虑绘本的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绘本的选取对于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慎重选择合适的绘本。
2. 准备教学资源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绘本教具等。
这些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和演示,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阅读体验。
教师还需要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和活动,以引导学生对绘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3. 设计教学内容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主题和情节,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写作任务,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1. 故事导读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绘本的主题、情节和人物,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的展示,向学生讲解绘本的故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整个故事的框架,为学生阅读绘本做好铺垫。
3. 朗读练习在听读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可以是单独朗读,也可以是合作朗读。
通过朗读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提高对语文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一年级绘本教案
![小学一年级绘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8b20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a.png)
小学一年级绘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绘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2. 培养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绘本:《小犬蓝蓝的一天》;2. 彩色笔、纸张、贴纸等教学辅助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并向学生提问相关问题,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2. 绘本阅读(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阅读的绘本《小犬蓝蓝的一天》。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绘本封面、简要介绍故事情节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请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绘本。
3. 绘本理解(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绘本中的主要角色、故事情节和重要事件,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补充。
4. 绘本欣赏(1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绘本中的插图,并鼓励学生就绘本中的细节进行描述和想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描述绘本中的场景和角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 创作绘本(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有的小组可以根据绘本内容进行绘画创作,有的小组可以编写简短的故事情节,有的小组可以设计绘本封面等。
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6. 绘本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绘本作品,学生可以用口头的形式,也可以用图画或者书面语言进行分享。
全班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者给予意见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绘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创作能力。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整堂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cbe7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5.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一、绘本的选择小学低年级的语文绘本阅读教学,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绘本。
绘本要有丰富的图文内容,生动的插图和简单易懂的文字,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故事情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预习导入在开始阅读绘本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绘本的故事背景、人物、场景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对绘本的内容产生一定的期待和兴趣。
通过预习导入,让学生对绘本有所了解,在阅读中更容易投入情节,理解和接受故事。
三、师生互动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增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在故事中适时讲解一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四、情感体验绘本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五、语文拓展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故事内容进行语文知识的拓展。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展开讲解词语、句子、段落的基本语法和修辞,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用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语文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
六、艺术创作绘本故事中的插图通常都是精美的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表达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七、评价反馈在绘本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写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绘本的阅读体会、语文学习等方面进行交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小学生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实践
![小学生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0b136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c.png)
小学生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实践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和策略。
通过简单的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惯-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方法1. 选择合适的绘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的绘本。
绘本应该有趣、生动,并且语言简单易懂。
2. 读给学生听:老师可以先读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语音和语调的感知能力。
3. 学生跟读: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的朗读,提高他们的语音表达和模仿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跟读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4.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增强合作和互动。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场景或角色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 问题引导: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和主题。
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 绘本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绘本,可以是对已读绘本的延续或是自己编写的故事。
通过绘本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步骤1. 选择适合的绘本,准备课堂教具和材料。
2. 介绍绘本的故事背景,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朗读绘本,让学生跟读,并进行分组朗读活动。
4.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情节、角色和主题,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5.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绘本,并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参与度和绘本创作的质量来评估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思考,以及课堂讨论的质量。
结论通过小学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愉快的阅读氛围中享受研究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纲要
![小学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cc4f5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b.png)
小学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纲要1. 引言本教学纲要旨在为小学一年级学生提供绘本阅读的指导,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促进他们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
本纲要将提供一系列的教学目标和活动建议,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绘本阅读教学。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绘本的基本结构,包括封面、正文和结尾。
- 学生能够识别绘本中的文字和图片,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绘本中的细节,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2.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预测、归纳、分析和评价等阅读策略,深入理解绘本内容。
- 学生能够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和表演等方法,创造性地呈现自己对绘本的理解。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 学生能够理解绘本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格和行为惯。
-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作品,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 教学内容3.1 绘本选择- 选择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绘本,内容要富有教育意义,富有童趣,文字简练,插图生动。
- 选择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的绘本,包括传统故事、民间故事、科普知识等不同类型的作品。
3.2 教学活动- 开展“故事时间”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绘本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 开展“分享时间”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绘本,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 开展“创作时间”活动,让学生根据绘本内容进行绘画、手工和表演等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阅读兴趣、阅读惯和阅读策略的应用等。
- 收集学生的阅读作品,包括提问卡、读书笔记和创作作品等,进行评价和反馈。
- 定期进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并进行总结和反馈。
5. 教学资源- 提供丰富的绘本资源,包括图书馆、电子书和网络资源等,方便学生进行阅读和选择。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601f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4.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一、培养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对阅读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但也存在易失去兴趣的情况。
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将阅读视为一种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讲述、引导及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1.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或者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情景来引发学生对绘本的兴趣。
利用一些道具或者音乐,让学生在教室里感受到故事的氛围,但一定要慎重选择,不要过于复杂,以免分散学生的阅读注意力。
1.2 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与绘本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3 综合利用多媒体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多媒体资源,比如图片、音频和视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绘本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对文字和图画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性阅读,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绘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能力。
2.1 提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绘本内容展开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字和图画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分组合作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阅读,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阅读理解能力。
2.3 情境模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绘本内容设计一些情境模拟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绘本内容的感悟性阅读能力。
三、注重语文知识的渗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绘本是一种融合了图文表达形式的阅读材料,通过绘本阅读教学,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标准朗读在进行绘本朗读的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音语调,引导学生标准地朗读每一个字词,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一年级绘本教案
![一年级绘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2d7c1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4.png)
一年级绘本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兴趣和习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时长:2周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周:第一课:绘本介绍和导读1. 引入: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绘本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导读:教师选择一本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绘本,简要介绍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绘本阅读和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绘本,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词汇表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三课:绘本分析和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绘本的结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组成部分。
2.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创作一段小故事,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四课:绘本分享和展示1.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小故事,并讨论彼此的创意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将自己的绘本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
第二周:第五课:绘本续写和扩展1. 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续写自己的小故事,扩展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可以选择将故事中的某个场景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
第六课:绘本演绎和表演1. 学生分组,选择一本绘本,将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和演绎,可以借助道具和音乐等辅助手段。
2. 学生进行练习和排练,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第七课:绘本评价和总结1. 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表演和创作,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绘本教学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认识到绘本对他们的阅读和创作能力的影响。
教学评估:1. 学生的绘本创作和表演成果。
2. 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绘本:根据教师的选择,准备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绘本,如《小猪佩奇》、《大卫不可以》等。
小学生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实践
![小学生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d82ab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8.png)
小学生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简介本文档旨在分享一年级小学生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经验。
通过使用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绘本,我们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目标- 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起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惯。
-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 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绘本:选择内容简单、图文并茂的绘本,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2. 预:在课前让学生浏览绘本的封面、标题和插图,引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3. 语言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了解绘本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4. 朗读:教师可以先朗读整个故事,然后再逐段朗读,让学生跟读。
5. 绘本导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背景、人物和情节。
6.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7. 语言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语言拓展练。
8. 阅读理解: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理解问题,帮助他们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9.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故事创作绘画、写作或表演等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阅读流利度和理解能力。
2. 个别评估:通过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根据故事创作的绘画、写作或表演作品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结论通过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惯,为他们未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绘本阅读教案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
![绘本阅读教案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5f0210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2.png)
绘本阅读教案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而绘本阅读则是儿童阅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作一份绘本阅读教案,以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一、教案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所读的绘本内容;2、熟练运用音标、拼音等基本阅读技能;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4、增强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1、热身训练(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学状态,可以进行一些热身活动。
例如,让学生大声朗读所学过的字母、汉字、单词等,或者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
2、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画或者故事等方式来引入本节的主题。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发表一些自己与主题相关的观点,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主要教学过程(30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所选绘本,逐页进行阅读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重要的词汇、短语和句子进行注释和解释,并帮助学生运用音标、拼音等基本阅读技能。
同时,可以把思维导图、概括和创新题等方式运用进来,以增加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可以用一些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配对题等方式,这些练习题可以从词汇记忆、语言运用、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
5、拓展学习(10分钟)为了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学习。
例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制作绘本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如何平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技能与阅读能力的培养;2、如何让学生从听觉阶段逐步转向视觉阶段,培养视觉思维和记忆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c5b81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6.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阅读在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开展好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工作成为了每个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以下提供了几种适合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前期准备1.选择合适的绘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绘本。
要求绘本内容简单,图片明了,色彩鲜艳,画面有情感寄托,有趣而易懂。
2.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能力来设计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学到知识。
3.设置教学步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步骤,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引起学生对绘本的兴趣,引导学生解读绘本中的情节,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二、教学实施1.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图片或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激发学生对绘本内容的兴趣。
2.主体:深入阅读在深入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片,感知绘本传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用一些互动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例如情景还原、小游戏等。
3.巩固:总结回顾教师应该总结学生的思考和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从而促进其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绘本的理解和记忆。
三、注意事项1. 切忌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观点和体验,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阅读教师可以把绘本借给学生不断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扩大阅读量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可提高对绘本中情节、角色以及语言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64840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a.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一、绘本介绍绘本是指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儿童读物。
绘本具有图文并茂、内容生动、形象逼真等特点,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语感、形象思维、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绘本可以作为教材或辅助教材,通过阅读绘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 教师介绍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绘本的作者、出版社、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剧情预测在开始阅读绘本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绘本的封面、插图等让学生猜测故事的情节,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绘本阅读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绘本,带领学生一起读每一页的文字和插图,注重语音语调和语感的培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重要细节,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4. 问题导读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与绘本内容相关的问题,供学生阅读之后回答。
通过问题,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归纳。
5. 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复述绘本内容、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绘本中的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 角色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讨论绘本中的人物形象、行为动机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7. 绘本续写让学生根据绘本的结尾或某个情节,自由发挥,续写故事的后续内容。
通过绘本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 绘本欣赏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绘本,进行欣赏和分享。
学生可以分组,互相介绍自己选择的绘本,并分享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互相欣赏和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阅读绘本教学计划
![一年级阅读绘本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7126d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3.png)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绘本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4.培养学生的情绪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绘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绘本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绘本选材: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绘本,内容有趣,情节简单易懂。
(2)绘本内容涉及的主题:友谊、家庭、自然、动物、节日等。
(3)绘本内容的教学设计:分为每篇绘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
2.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并讲解绘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2)听读法:教师先朗读绘本,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分组讨论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问讨论绘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4)观察法:教师在展示绘本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绘本中的事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计划(以三本绘本为例):一、《小熊和蜜蜂》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绘本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观察法、分组讨论法。
4.教学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提问:“你们觉得这本书的故事会发生在哪里?故事中有哪些角色?”(2)教师朗读绘本,并让学生跟读。
(3)教师分组让学生讨论小熊和蜜蜂的友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师问答绘本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二、《好想吃西瓜》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阅读教学设计一年级
![绘本阅读教学设计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b03fdb4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0.png)
绘本阅读教学设计一年级绘本阅读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以绘本阅读教学设计作为主题,为一年级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案。
1. 教学目标本次绘本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阅读绘本,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通过绘本中的图画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准备在教学之前,需要准备一本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绘本,并确保绘本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符。
同时,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绘图纸和绘画工具,以及一些简单的问题和任务,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故事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对绘本中的主题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和预期。
例如:老师可以用一幅绘本中的插图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绘本的故事情节。
(2)阅读环节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绘本中的插图和阅读故事内容,理解整个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并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情感和核心思想。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停下来适时提问学生,鼓励学生思考。
(3)讨论与互动环节在阅读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相互之间提问和回答问题。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
(4)绘画创作环节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安排一个绘画创作的环节。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在绘图纸上进行绘画创作,并鼓励学生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他们的绘画作品。
(5)总结与反思环节在本次教学结束时,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让学生回顾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并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及学生的创造性绘画作品和书面描述,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绘本实践教学的步骤(3篇)
![绘本实践教学的步骤(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0851d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4.png)
第1篇绘本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绘本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绘本实践教学的步骤,供大家参考。
一、课前准备1. 选择合适的绘本: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教育意义的绘本。
2. 了解绘本内容:教师应熟悉绘本的主题、情节、人物、画面等,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绘本内容,设计一系列与绘本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手工制作等。
4. 准备教学材料:准备好与绘本教学相关的教学材料,如绘画工具、手工材料、音乐等。
二、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问、展示绘本封面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绘本的兴趣。
2. 引入主题:简要介绍绘本的主题,让学生对绘本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创设与绘本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绘本的魅力。
三、绘本阅读1. 分段阅读:将绘本内容分成若干个段落,逐段进行阅读。
2. 引导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绘本中的问题,如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等。
3. 感受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绘本的画面,感受画面中的色彩、构图、线条等。
4. 朗读指导:教师可以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绘本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绘画创作:引导学生根据绘本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手工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与绘本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绘本中的物品、角色等。
4. 音乐欣赏:播放与绘本内容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绘本的情感。
五、总结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绘本教学中的收获,如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生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生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423cc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e.png)
小学生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为了培养一年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教学计划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2.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我们将采用一系列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作为教学材料。
这些绘本将覆盖不同的主题,如生活、自然、情感、道德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三、教学方法1. 互动式阅读: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感受,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互动式阅读: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感受,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讨论与写作:引导学生就绘本内容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讨论与写作:引导学生就绘本内容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安排每周安排两节绘本阅读课,每节课时为40分钟。
五、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分享感受等。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分享感受等。
2. 写作作业:定期布置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写作作业:定期布置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和家长的反馈。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和家长的反馈。
六、教学资源1. 绘本教材: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绘本一年级简单图文教案
![绘本一年级简单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ef83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1.png)
绘本一年级简单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绘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帮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绘本进行情感交流和思维启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绘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绘本,选择一本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绘本,内容简单、图文结合的。
2. 教学课件,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文字,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
3. 教学环境,保证教室安静、整洁,方便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绘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绘本是一种通过图画和文字结合的阅读材料,适合小朋友阅读。
2. 学习(15分钟)。
教师选择一本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绘本,向学生展示绘本的封面和部分内容,让学生感受绘本的魅力。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绘本,指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3. 分组活动(20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绘本,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展示他们所选择的绘本,并向其他小组介绍绘本的故事内容和特点。
4. 情感交流(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绘本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表达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绘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绘本的重要性和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多多阅读绘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绘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是在分组活动中,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情感交流时,需要更加耐心和细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教学流程
一年级绘本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教学流程
我们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构课堂。
一、发现
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所以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
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品”。
这就需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1.发现封面(包括腰封)。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发现作者名,译者名,出版社名,主人公(年龄性别衣着神态动作等)。
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2.发现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
3.发现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有时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及本书获奖记录。
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
4.发现正文。
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
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
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5.发现并未结束的封底。
合上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
因此绘本的封底不容错过。
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
二、思考
洛克曾说“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
”因此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儿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智能。
1.思考的内容
(1)对图画语言的思考
(2)对文字语言的思考
(3)对图文结合碰撞产生的新语言的思考。
2.思考的技巧
(1)朗读引发思考
朗读前:呈现书的封面并探讨封面插图。
鼓励孩子预测该书内容。
与孩子讨论该书的作者及插画家。
朗读中:呈现书的每一画面。
多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鼓励孩子在朗读中积极反应与评论。
在故事的精彩、关键处、转折处,引导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
(2)讨论故事引发思考
可通过几人、一小组或整个班级进行。
讨论故事,对老师而言可以了解孩子对故事的了解程度有多少,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如何。
对孩子而言,提供一个合作思考的机会,培养倾听、发问与表达的技巧。
讨论内容:进行下个段落阅读之前,可先行预测下段内容。
读完全文后,做主旨讨论。
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一一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三、表达
阅读绘本,应该给每个孩子创造表达的舞台,世界上最好的“绘本作家”应该是孩子。
1.表达的内容: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及想法,现场情景再现。
回顾故事内容(角色、情节、情境、问题、解决方法等),协助孩子将主角所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生活作连结。
2.形式:配合故事内容,设计延伸活动。
(1)语言表达。
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续编故事。
(2)文字表达。
改写故事结局或改编故事情节,在扉页处写前言,写信给书中人或作者,谈谈阅读的心得经验等。
(3)图画表达。
学画书中图画,布置学生完成绘画日记或伙伴合作制作绘本。
四、绘本教学流程:
1.封面导读
2.看图读文
3.细细回味
4.模仿创作
5.感悟升华
一年级绘本教学设计《小猪变形记》
内容简介:
《小猪变形记》是英国插话家本·科特创作的一本图画书。
本绘画书
向我们讲述了一只小猪百无聊赖,就想体验别的动物的生活。
他精力充
沛,满脑子奇异的想象,用各种办法模仿长颈鹿、斑马、袋鼠、鹦鹉等
动物。
遗憾的是,这些创举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受另一头猪的启发,找
到了真正属于猪的乐趣。
他利用一种奇妙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只猪“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思想历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大声读,学生动情读、参与演,让学生感知故事。
2、初步认识到做自己最幸福。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
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绘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绘本
孩子们,还记得我们读过哪些绘本吗?
出示《鸭子骑车记》《奥古斯特和它的微笑》《我爱你,小猴子》
二、阅读封面
1.出示一只长了洁白翅膀的小猪,引导学生发现和生活中的小猪有什么不同。
2 出示封面,引导阅读封面。
三、共读故事。
1. (出示小猪无聊图)“孩子们,想一想,小猪在干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出示旁白,教师范读。
小猪心情怎么样啊?(烦)是啊,所以小猪就走出去了。
2 师:出去会发生什么事呢?
出示图片。
教师范读旁白。
猜一猜,小猪想到了一个什么绝好的主意?
3 大家请看,出示图片。
变成长颈鹿的小猪可得意了,他遇了谁?
是啊,看到斑马,小猪得意地打招呼:“嗨,下面的那位!我是一只了不起的长颈鹿,我可以看到好几里远的地方。
”斑马笑了笑说:“你不是长颈鹿,小心呢,站那么高。
”
出示:“小猪气呼呼地走开了,但是没多久……”
小猪又会发生什么呢?
出示图片小猪怎么了?
4 出示图片“不过小猪真有办法,这不,它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
孩子们,猜一猜吧?哈,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
小猪回到家里,找来油漆和刷子,将自己刷成了一个变形的斑马,小猪可得意了。
它又出去炫耀,正好遇到了大象在水塘边汲水,小猪说:“我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不以为然地回答“ ________________
_.。
”
出示旁白,大家一起读。
点击播放喷水的声音。
听着这声音,孩子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一件什么事儿?
出示旁白老师读一读。
猜测又有什么好主意?
5 出示“小猪应该怎么变成大象呢?”谁来帮小猪出个主意。
孩子们自由讨论后交流。
出示图片,看看,这只大象怎么样啊?
出示图片。
小猪将自己精心装扮成大象,它可是迫不及待想要出去给大伙瞧一瞧呢。
恰好小猪遇到了袋鼠,小猪说:“我是……。
”
袋鼠说:“你不是……。
”
正在这时,出示图片,“哦,天哪!”怎么了?
哎,看来做大象也不好玩,小猪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它想变什么呢?(变袋鼠)
6袋鼠该怎么变呢?
学生自主交流。
出示图片。
看看,小猪真的在脚上绑了弹簧。
“是呀,小猪绑上了弹簧,它更兴奋了,出去遇到了长满白色羽毛的鹦鹉,它想告诉鹦鹉,它能——
跳多高呢?(学生随意说)
师述:小猪一边得意洋洋,一边跳了起来,不料,它跳到了一棵大树上,来个倒挂金钩。
出示图片
小猪倒挂在树上,很懊恼,又开始了新的计划,何不——
7怎么才能变鹦鹉呢?这回小猪可聪明了,我们和小猪比比谁的办法更好哦!
学生交流
出示图片“小猪在树上,遇见了谁呀?”
小猪对猴子说:“我是一只了不起的鹦鹉!你的眼睛能看多远,我就能飞多远。
”
猴子可不信,说:“你不是鹦鹉!你是一只披着羽毛的小猪,猪
不会飞!”
小猪一听,可生气偏要证明给小猴看,于是它使劲地扇动着翅膀——“飞呀,飞呀!”
听,这下发生什么事了?
“啪!小猪一个跟头猛地下坠,重重地跌落到泥潭里。
”
“真倒霉!”小猪躺在泥潭中央,吧唧吧唧地拍打着泥巴,“事情都搞砸了,当小猪一点儿乐趣都没有!”
小猪身上的羽毛被泥潭的泥巴弄得脏兮兮的,它听到一个声音:“我就是猪,我在泥潭里面打滚,觉得很好玩儿啊。
”齐读这段话。
“打滚呀,打滚呀,身上的羽毛全脱落了。
这时小猪发现了真正的快乐——”
出示图片
四课后延伸
布置两道作业:
一、回家把故事将给父母听。
二、把这个故事在素描本上画下来,或者创编一个“______变形记”,记得试着用连环画画出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