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学》月期末考试指导
成人教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57.5 这个数的上限是( C )。
A.157.758B.157.65 C.157.55 D. 158.52.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 B )。
A.自变量 B.随机变量 C.因变量 D.相关变量3.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之为( A )。
A.总体 B.样本点 C.个体 D.元素4.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图式( D )。
A.直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散点图5.适用于描述某种心理属性在时间上变化趋势的统计是( D )。
A.茎叶图 B.箱形图 C.散点图 D.线形图6.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B )。
A.散点图 B.圆形图 C.条形图 D.线形图7.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可以快速计算出与学生原始分数相对应的统计量是( B )。
A.百分等级 B.Z 分数 C.T 分数 D.频次8.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间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A )。
A.圆形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线形图9.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及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的统计分析图是( D )。
A.散点图 B.圆形图 C.条形图 D.线形图10.在一组正态分布的数据巾,去掉两端极值后,一定不会受到影响的统计特征值是( D )。
A.全距 B.平均值 C.标准差 D.众数11.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 )。
A.50 B.75 C.25 D.50 ~ 5112.六名考生在作文题上的得分为 12 , 8 , 9 , 10 , 13 , 15 ,其中数为( B )。
A.12 B.11 C.10 D.913.A 、 B 两变量线性相关,变量 A 为符合正态分布的等距变量,变量 B 也符合正态分布且被人为划分为两个类别,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采用( B )。
A.积差相关系数 B.点双列相关 C.二列相关 D.肯德尔和谐系数14.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时,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是( D )。
《心理统计学》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差异量数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
1、全距、百分位差和四分差
全距又称两极差,用符号R表示,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就是全距。例如,4,4,5,3,5,5,2。这列数据的全距为3
百分位差是用百分位数之间的差值来表示离中趋势的一种差异量数。
四分差,又称为四分位差,通常用符号Q来表示,指在一个次数分配中,中间50%的次数的全距之半,也就是上四分点与下四分点之差的一半。
(4)比率变量,是指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参照点的变量,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各种感觉阈值的物理量等。这类变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二)统计图表
1、次数分布表:各种次数分布的列表形式和图示形式。次数分布包括简单次数分布、分组次数分布、相对次数分布、累积次数分布等。
2、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
(1)求全距:从最大值的数据中减去最小值的数据,所得差数就是全距。用符号R表示
(3)方差、标准差的意义: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该组数据越分散;其值越小,表示次数分布的数据比较集中,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3、分组资料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对于次数分布表中的数据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4、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表示,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CV=S/M×100%。
例如,已知在甲分布中P90-P10=38,在乙分布中P90-P10=24,两个分布的分散程度,则甲>乙。
2、标准差、方差
(1)方差:也称变异数,均方。作为样本统计量,用符号s2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σ2表示。它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
心理统计学形考作业4 - 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
心理统计学形考作业4 - 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简介本文档旨在为心理统计学形考作业4的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提供指导和支持。
本文档将提供考试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帮助您顺利准备和完成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心理统计学全课程内容-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持续120分钟- 考试题型:选择题、解答题等考试准备在进行期末考试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准备。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复课程内容:回顾课本、讲义和笔记,并重点关注重要概念、公式和方法。
2. 完成练题:通过解答心理统计学相关的练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参考资料:查阅其他心理统计学教材、学术论文和在线资源,获取更多的相关内容和案例。
考试策略在考试过程中,遵循一些策略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1.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每个题目,并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2. 分配时间:根据题目的难度和分值,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题目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3. 解答顺序:根据个人喜好和信心,选择从容易到困难或者从困难到容易的顺序解答题目。
4. 考虑答题策略:对选择题可以使用排除法和猜测答案的方法,而对解答题则需要仔细思考和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注意事项在考试期间,请务必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 遵守考场纪律:遵守考场规定,禁止作弊行为,尊重其他考生的权益。
2. 仔细审题:确保对每个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有清楚的理解。
3. 注意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题目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仔细检查:在提交试卷前,仔细检查答案,确保没有疏漏和错误。
结论通过遵循上述建议和策略,相信您能够在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请记住要充分准备,审题仔细,合理分配时间,并运用合适的解题策略。
祝您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新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心理统计学
心理咨询师考试指导心理统计学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指导心理统计学心理统计学是研究在心理实验或检查中如何采集、整理、剖析数字资料,以及如何依据这些资料所传达的信息作出科学推论的应用统计学分支。
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心理学离不开科学实验或检查,而心理实验或检查又必定要面对办理数字资料的问题。
比如:如何采集资料才能使数字最存心义、最能反应所研究的课题;采纳什么方法整理和剖析所得数据,才能限度地展现这些数据所反应的信息,进而对实验或检查结果作出科学的解说;如何才能从所得局部结果推论到整体,作出一般规律性的科学结论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依赖科学的统计方法。
心理统计学与教育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相像,都是数理统计学在某一学科的详细应用。
数理统计学供给了很多办理数字资料的一般方法,心理统计学则针对心理学的特色,研究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去解信心理实验或检查中的数据问题,二者既有亲密联系又不等同。
跟着心理学的发展,必定会有更多的数理统计方法被引进心理统计学中来,这样也会促使心理统计学的发展。
心理统计学的内容,按其目的与功能可分为描绘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三部分。
描绘统计主要研究如何将实验或检查获得的大批数据简缩成有代表性的数字,使其能客观、全面地反应这组数据的全貌,将其所供给的信息充足展现出来,为进一步统计剖析和推论供给可能。
其研究方法是经过绘制统计图表及计算各样统计量来描绘这组数据的各方面特色,一般步骤为: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作出次数散布表及次数散布图并算出峰度,以偏度系数反应数据的散布特色;计算均匀数、中数、众数等集中量数,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向;计算全距、均匀差、四分差、标准差或方差等差别量数,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别程度;计算有关系数、回归系数或回归方程,以反应两列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或一致性程度。
推论统计是以描绘统计为基础,以解决由局部到全体的推论问题,即经过对一组统计量的计算剖析,推论该组数据所代表的整体特色。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心理统计学作为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工具性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心理现象背后的数据规律起着关键作用。
而面对心理统计学的考试,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取得理想的成绩。
首先,要对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掌握。
心理统计学涵盖了众多概念和公式,比如平均数、标准差、方差、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等等。
在备考过程中,要将这些概念理解透彻,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定义,还要明白其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或者知识卡片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
其次,多做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练习题能够帮助我们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选择教材配套的练习题、历年考试真题或者网上的相关题库。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在考试过程中,认真审题至关重要。
有些题目可能会设置一些陷阱,如果不仔细阅读题目,很容易出错。
要弄清楚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在涉及假设检验的题目中,要注意判断是单侧检验还是双侧检验,以及确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掌握合理的答题顺序也能提高考试效率。
一般来说,可以先做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题目,这样能够增强自信心,为后续的答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先跳过,等到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过头来思考。
但要注意,不要在一道难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以免影响整个考试的进度。
在计算过程中,要保持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计算。
心理统计学中的计算往往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可以在草稿纸上清晰地列出计算步骤,避免混乱和错误。
同时,要注意保留适当的小数位数,遵循题目要求和学科规范。
在回答论述题或简答题时,要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可以先列出要点,再进行详细的阐述。
使用恰当的例子来辅助说明自己的观点,能够使答案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
另外,考试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要因为紧张而影响发挥。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假设检验的步骤有以下哪些?()A、根据问题要求,提出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B、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C、规定显著性水平D、计算检验统计量E、根据结果进行决策参考答案:ABCDE2.统计中常用的连续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二项分布D.负指数分布E.威布尔分布参考答案:ACDE3.欲比较统一团体中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指标是()A.全距B.方差C.四分互差D.变异系数参考答案:C4.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首先要做的是确定研究对象,这就涉及到()。
A、总体的确立B、描述统计C、样本的选取E、方差分析参考答案:AC5.如果两个方差同质性不能满足,对总体进行估计时可靠性会大大降低。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从人类学角度,首先发现回归现象的是()A.达尔文B.高尔顿C.高斯D.瑟斯顿参考答案:B7.如果知道了算术平均数,中数与众数的大小,就可以大概知道分布的倾斜情况。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T检验是一种推论统计,它考察的是()。
A、根据总体分布来预测样本分布B、根据样本分布来推断总体分布C、已知样本分布和总体分布的差异性D、判断样本分布是否符合总体分布参考答案:B在行为科学研究中,通过尝试拒绝虚无假设来进行假设检验。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双侧检验是关于()的检验A.同时强调两者间差异和方向性B.只强调差异而不强调方向性C.只强调方向性而不强调差异D.两者都不强调参考答案:B11.在一定条件下,两样本平均数之差的分布、样本相关系数的分布和回归系数等的分布也服从t分布。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2.描述统计是来描绘或总结的观察量的基本情况的统计总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有联系的两列变量可采用什么分布表?()A、相对次数分布表B、累加次数分布表C、双列次数分布表D、简单次数分布表参考答案:C14.影响假设检验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A.样本容量大小B.总体方差C.处理效应大小D.显著性水平大小E.检验的方向性参考答案:ACDE15.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对α和β错误的描述是()。
《心理统计学》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2《心理统计学》2016年6-7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的考试卷型包括:1、单项选择题2、判断题3、简答题4、计算题5、综合应用题二、重点复习内容(一)绪论1、心理学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
其中,描述统计的指标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离散趋势和数据间的相关2、数据的种类按照测量的水平,可以划分为称名变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
(1)称名变量,是指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用来划分、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所形成的变量。
这类数码并无数量和序列的含义,不能进行数量化分析,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2)等级变量,在对事物进行分类过程中,依据事物某种属性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形成的变量。
等级变量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不同组的等级变量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3)等距变量,是指在观测标识事物某一特定属性时,具有相对参照点、有相等单位的变量。
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是由于等距变量的参照点是相对的,即无绝对零点,因此不能进行乘除的运算。
例如,测量温度的℃。
(4)比率变量,是指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参照点的变量,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各种感觉阈值的物理量等。
这类变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二)统计图表1、次数分布表:各种次数分布的列表形式和图示形式。
次数分布包括简单次数分布、分组次数分布、相对次数分布、累积次数分布等。
2、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1)求全距:从最大值的数据中减去最小值的数据,所得差数就是全距。
用符号R表示(2)定组数(3)求组距:指每一组的间距,用符号i表示。
(4)定组限:指各组数据在数值上的起点值和终点值。
(5)求组中值:各组实际上限数值与实际下限数值的中点数值,即上、下限数值的平均值。
(6)归类划记:将原始观测值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归组。
(7)记录各组次数(f)。
(8)核对,抄录新表。
3、连续变量的单位是无限的,例如整数180的实上限和下限分别为179.5和180.5,而测量数据8.35的下实限是8.345。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2
共 3 道大题,满分 100 分一、单选题(共 15 道小题,共 30 分)1. 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关系是( )。
(2 分)A. α+β=1B. α=βC. α+β=1/2D. α+β不一定等于1【答案】D【解析】α+β不一定等于1,因为两者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
α是拒绝H0时犯错误的概率,β时接受H0时犯错误的概率。
2. 下列统计量中对数据变化灵敏性最差的是( )。
(2 分)A. 方差B. 平均差C. 算术平均数D. 众数【答案】D【解析】众数指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对数据变化灵敏性差。
3. 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
(2 分)A. 越明显B. 越不明显C. 越高D. 越低【答案】D【解析】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越低4. 某次英语考试的标准差为5.1分,考虑到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应试者都加了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 )。
(2 分)A. 4.9B. 15.1C. 5.1D. 10【答案】C【解析】标准差计算公式的运用5. 当一个实验( )时,我们才能得到交互作用。
(2 分)A. 自变量多于1个B. 因变量多于1个C. 自变量多余2个水平D. 因变量多于2个水平【答案】A【解析】当一个实验自变量多于1个时,我们才能得到交互作用。
6. 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
(2 分)A. 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B. 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C. 适当加大样本容量D. 完全随机取样【答案】C【解析】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适当加大样本容量7. 已知某次高考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9,那么下列成绩不在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0.95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 )。
(2 分)A. 81B. 79C. 83D. 77【答案】C【解析】总体平均数估计公式运用8. 已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80,标准差为10。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A. 标准差B. 方差C. 均值D. 众数2. 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A. 极差B. 四分位数间距C. 均值D. 标准差3.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0B. 0到1C. -1到1D. 1到无穷大4. 假设检验中,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A. 拒绝零假设B. 接受零假设C. 无法做出决策D. 需要更多数据5. 以下哪个不是常见的抽样分布?A. t分布B. F分布C. 正态分布D. 二项分布6. 心理测量学中,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是:A. 信度高则效度一定高B. 效度高则信度一定高C. 信度和效度是相互独立的D.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7.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定性数据B. 定量数据C. 顺序数据D. 等级数据8. 进行回归分析时,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则:A. 可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B. 可以进行非参数回归分析C. 无法进行回归分析D. 需要重新选择自变量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随机抽样法10. 心理测量中,项目分析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难度分析B. 区分度分析C. 信度分析D. 效度分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方差和标准差的区别,并解释它们在心理统计学中的应用。
2. 解释什么是效应量,并讨论它在心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3. 简述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并说明在心理研究中如何应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给定一组数据:3, 5, 7, 9, 11, 13。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并解释这些统计量的意义。
2.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你收集了以下数据:工作压力(自变量X)和工作满意度(因变量Y)的测量值。
心理统计考试的一般说明与指导
心理统计考试的一般说明与指导
一、考试的基本类型及比重
1、共四种类型的试题:选择20分、填空10分、名称解释15分、计算55分。
选择10道题,填空8道,名称解释5道,计算4道。
其中计算题,简单的数据整理、平均数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各一题。
2、本次考试难度一般,但内容还是比较全面,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适当的计算。
3、计算题注意按照步骤给分,要把解题的基本过程呈现出来,避免意外失分。
二、复习概要
1、描述数据分布状况的统计量,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及其表示符号,计算、
使用范围。
2、如何理解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等的不同能够运用。
3、各种相关系数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4、各种分布的特征,如随样本容量改变状况
5、假设检验的各种错误之间的关系、形成原因等。
6、点估计、区间估计等估计量的特点概括
7、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标准误、置信区间的计算、表述等
8、统计图表的基本结构
9、统计的各种基本概念:如几种相关的概念、统计类型的概念、概率中的几个概念以及样本、方差分析等一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需要掌握。
10、能够区分不同的数据类型,如顺序数据、比率数据等
能够对给出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如简单次数分布表、分组次数分布表。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doc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
XXXX年第二学期《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一注:t0.05/2(60)=2.00 Z0.05/2=1.961.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根据性别差异,当我们用数字“1”代表男性称谓,用数字“2”代表女性称谓时,这里获得的数据是()a .名义数据b .顺序数据c .等距数据d .比率数据2。
比较不同单位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
可以使用的统计数据有:a .差异系数b .方差c .全距离d .标准偏差3.中值的优点是:不受极值影响;敏感;适合代数运算;所有数据都包含在运算中。
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人数是72.6,二班40名学生的平均人数是80.2,三班36名学生的平均人数是75。
然后将三类的总平均值分为()a.75.93b.76.21c.80.2d.73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的散点图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联系方式。
这张统计图是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
一组数据中任意两个相邻数据的比率接近常数。
据说集中量的数量应该用()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c .中位数d .加权平均数7。
由随机现象产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被称为(a)随机事件(b)不可避免事件(c)独立事件(d)不可能事件(8)。
在检验多重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时,一般采用()a.z 检验、b.t检验、c.χ 2检验、d .方差分析9。
如果已知P(Z1)=0.158,P(Z1.96)=0.025,那么P(11.96)等于()a.0.133b.0.183c.1.58d.3.5810。
最广泛使用的分布之一是()a .概率分布B.t分布c .正态分布D.F分布11。
如果两个相互关联的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同(同时增加或减少),这表明存在(a)完全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零相关(12)。
假设检验中出现“错误”错误的概率为()a .αb .βc . 1-t 0.05/2(60)=2.00 z 0.05/2=1.961.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注:t0.05/2(60)=2.00 Z0.05/2=1.9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 )A.称名数据B.顺序数据C.等距数据D.比率数据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 )A.差异系数B.方差?C.全距?D.标准差3..中数的优点是( )A.不受极端值影响?B.灵敏C.适于代数运算?D.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4.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2.6,二班40人的平均分为80.2,三班36人的平均分为75,则三个班级总平均分为(?????)A.75.93 B.76.21 C.80.2 D.735.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这种统计图是(?????)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6.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表示其集中量数应使用(?????)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中位数D.加权平均数7.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称为(?????)A.随机事件B.必然事件C.独立事件D.不可能事件8.进行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一般采用()A.Z检验B.t检验C.χ2检验D.方差分析9.已知P(Z>1)=0.158,P(Z>1.96)=0.025,则P(1<Z<1.96)等于( )A.0.133B.0.183C.1.58D.3.5810.统计学中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分布是( )A.概率分布B.t分布C.正态分布D.F分布11.如果相互关联的两变量的变化方向一致(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这表明两变量之间有( )A.完全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零相关12.假设检验中的犯“取伪”错误的概率是( )A.αB.βC.1-αD.1-β13.某实验选取了4个样本,其容量分别是n1=8,n2=9,n3=10,n4=8,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间差异时,其组间自由度是( )A.3B.8C.31D.3514.PR=80所表示的含义是( )A.该生考试成绩为80分B.该生考试成绩为20分C.80%的学生成绩高于该生D.80%的学生成绩低于该生15.若将某班每个人的语文考试分数都加上10分,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变化是()A.平均数减少,标准差不变B.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增加C.平均数增加,标准差不变D.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减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已求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Mdn=71,则众数为_______。
《心理测量学》期末考试指导
《心理测量学》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包括以下四种题型:1、单项选择题2、名词解释题3、简答题4、论述题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发展史一、心理测验的先驱:高尔顿二、首创“心理测验”一词:卡特尔三、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测验量表:用于测量的标尺,它是由具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将被测量的事物置于该连续位置,看它离参照点多少单位的计数,可以得到测量值。
二、测量的要素是:参照点和单位。
三、量表的种类有: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1、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
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无参照点和单位。
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运算。
2、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
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
无法进行数学运算。
3、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
无绝对零点,但存在相对零点,参照点是人为制定的,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可以进行数学加减运算,有相等单位。
4、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
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
不仅可以进行数学加减运算,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
大多是物理量表,而心理量表一般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
第三章信度(公式不要求记忆)一、信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指同一群人在同一个测验上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1、信度的操作化定义:误差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测验分数X是由真实分数(T)和误差(E)两部分构成的,X=T+E误差理论假设:①测量的平均误差为0;②真分数和误差不相关;③不同测量的误差之间不相关。
2、根据统计学理论,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是一个相关系数的平方,所以我们把这种相关系数的平方叫做信度系数。
4_心理统计辅导讲义(14页)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1.离差与平均差 0 (1)离差又称离均差,反映一个数据与该组数据中心的距离。
.1 (离差), www (2)平均差,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可以反映同组数据的分散情况。
2.方差与标准差 (1)总体
网 习
(2)样本
学
理 样本为什么要用 n-1,自由度的理解:最少要固定的数目个数-确定整组数目的不变。以后还会遇到:t,
如何选择呢?主要是考虑两列测量数据类别的匹配。 相关系数的使用
Y\X 名义变量
网 名义变量
φ 相关
顺序变量
等距或等比变量
顺序变量
习
Spearman 等级相关
学 等距或等比变量
(其中一列转化为等 点二系列相关 级)Spearman 等级相 Pearson 积差相关(r)
一元回归方程建立检验与应用假设检验总汇数据类型单样本问独立样本的比较相关样本的比较多组样本的比较相关问题总体正态分布单样本检验独立样本检验相关样本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验方差分析积差相关等比等距型分布形态未知大样本下相应的检验大样本下相应的检验大样本下相应的检验转化为顺序型转化为顺顺序型符号检验单向方差分析弗里德曼双向方差分等级相关第四部分练习题一填空中华心理学习网www100xinlicom官方总站
(SX-连续变量所有数据的标准差)
(2)二列相关(两列均为正态连续变量,其中一列人为划分为二分变量—比如成绩优秀否,及格否,高个 子与矮个子等)(很不常用,用于对项目区分度的确定。如果变量的正态性无法确定时,都用点二列相关)
(St 两列连续变量总的标准差,y 为正态曲线中 P 值对应的高度)
5.φ 相关 当两列变量都是真正的二分变量时,可以用 φ 相关。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心理统计学是一门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
而面对心理统计学的考试,掌握一些有效的考试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取得理想的成绩。
首先,我们要充分理解考试的题型和分值分布。
一般来说,心理统计学的考试可能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
在考前,要通过以往的考试真题或者老师提供的样题,了解每种题型的数量、分值以及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这样在考试时就能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分值较低的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而导致分值高的题目没时间完成。
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在复习时,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心理统计学的知识点众多,包括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等。
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点分类整理,比如把描述统计中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量方法放在一起复习,把不同类型的假设检验方法(如 t 检验、F 检验等)进行对比复习。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便于记忆和应用。
对于公式的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比如,在学习方差分析的公式时,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不同的变异来源是如何通过公式来体现的。
同时,多做一些练习题,通过实际运用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在考试过程中,认真审题是关键。
很多同学因为粗心大意,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就匆忙作答,导致丢分。
对于选择题,要仔细分析每个选项,排除错误的答案。
对于简答题,要注意回答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分点作答,条理清晰。
比如,当被问到“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的区别”时,可以从研究目的、数据类型、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回答。
在做计算题时,要把步骤写清楚。
即使最终答案错误,但如果步骤正确,也能得到一定的分数。
而且,清晰的步骤有助于我们在检查时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保留适当的小数位数,遵循题目要求的精度。
对于应用题,要善于将题目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统计学的语言和模型。
首先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确定需要用到的统计方法和公式。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心理统计学是一门让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课程,但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考试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
一、考前准备1、系统复习整理笔记:将课堂笔记、教材重点和老师补充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点,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思路。
制作错题集:把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分析错误原因,加强对薄弱知识点的复习。
2、理解概念心理统计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正态分布、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一定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应用,不能死记硬背。
可以通过举例、画图等方式来帮助自己理解。
3、记忆公式心理统计学涉及到很多公式,如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方差的计算公式等。
要熟练记忆这些公式,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推导来加深记忆。
二、考试中的技巧1、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和要求。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和数据,避免因为粗心而答错。
2、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类型和所给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比如,如果是描述性统计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如果是推断性统计问题,可能需要用到 t 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
3、分步计算对于复杂的计算问题,不要试图一步到位,而是分步进行计算。
这样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也便于检查和纠错。
4、检查数据在使用数据进行计算时,要仔细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避免因为数据错误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5、注意单位和精度有些题目会对计算结果的单位和精度有要求,一定要注意按照要求进行作答。
比如,保留小数点后几位或者使用特定的单位。
6、合理安排时间考试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一道难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可以先把会做的题目做完,然后再回过头来思考难题。
7、保持冷静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尝试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
也许在冷静思考后,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
论高等学校的试卷质量分析——以《心理统计学》课程为个案
允许有少量 的高难度和低难度 的测验题 目。
本例 中, 全卷 难度 系数为 0 5 说明本试卷 难度总评 ., 7 偏易。 其中, 综合应 用题 目(0分) 3 难度系数 为 08 , . 说明该 6 题 目过于简单 ; 简要 回答题 目( 0 ) 2 分 难度 系数为 07 , . 说 6 明该题 目难度也偏易 ; 其余解释 、 填空 、 选择三道题 目难度
区分度是指测 验题 目对被试 能力水平差异 的 区分程 度 。一个优秀的测验题 目, 应该 能够将 不同能力 水平 的被
试 区分开来。测量学家们通常把试题 的区分度称 为测验是 否 具有效度 的“ 指示 器” 并把它作 为评价题 目的质量 , , 筛 选题 目的主要依据 。区分度 的计算也有两种情况 : 一是鉴 别指数法 , 二是相关法 。 较大规模 的测 验中 , 常采用相 在 通 关法计算 区分度 , 也就是 以题 目分数与测验总分 的相关系
章 早 水 永
( 乐山师范 学院 教 育科 学学院 , 四川 乐山 640 ) 104
摘
要: 文章 以我校心理学本科专业《 心理统计学》 期末考试试卷为例 , 阐述试 卷质量分析的基本过程和步骤 , 以及测
验题 目难度 、 区分度分析 ; 测验信度、 效度分析 的基本方 法。 并强调试卷分析最根本 的含义是指对试卷的质量进行系统的分 析, 而不仅仅是考试结果分析。试卷分析 的 目的是评价作为鉴别学生学业成绩 的测量工具 的质量 , 并为进一步修改测验试 题、 优化试 卷、 不断提高试卷质量提供有效的依据 。 只有 当一个测验 的质量达到 了一定 的标准以后 , 对被试学生测验结果 的
2021级《现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2021级《现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021级《现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一、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五)计算题(第1题6分,第2题8分,第3题10分,共24分)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的定义及地位)第四节: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数据类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及特点、样本、参数与统计量)第二章统计图表第二节:次数分布表(组距、组中值的计算,分组次数分布表编制的步骤)第三节:次数分布图(直方图、条形图、圆形图、散点图适合的数据资料)第三章集中量数第一节:算数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性质、优缺点及计算和应用的原则)第二节:中数与众数(二者的计算、优缺点及应用)第三节:其他集中量数(总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众数、中数的关系第四章差异量数第二节: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计算公式、使用条件、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第三节:标准差的应用(差异系数、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及具体应用)第四节:差异量数的选用(各种差异量数优缺点比较、如何选用差异量数)第五章差异量数第一节:相关关系与散点图(相关系数的定义、取值范围、类型、散点图)第二节:积差相关(适用资料、计算公式)第三节:斯皮尔曼等级和肯德尔等级相关(适用资料、计算公式)第四节:点二列相关和二列相关(适用资料)第六章:概率分布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取值范围、加法和乘法定理、分布类型)第二节: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特征、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第四节:抽样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t分布的特点、F 分布的特点)第七章参数估计第一节: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良好估计量的标准、置信区间与显著性水平的概念、区间估计与标准误的计算)第二节:总体平均数的估计(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步骤及计算)第八章假设检验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原理(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假设检验的步骤)第二节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第三节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第十四章抽样原理及方法第一节抽样的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随机抽样法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72《心理统计学》2016年6-7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的考试卷型包括:1、单项选择题2、判断题3、简答题4、计算题5、综合应用题二、重点复习内容(一)绪论1、心理学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
其中,描述统计的指标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离散趋势和数据间的相关2、数据的种类按照测量的水平,可以划分为称名变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
(1)称名变量,是指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用来划分、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所形成的变量。
这类数码并无数量和序列的含义,不能进行数量化分析,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2)等级变量,在对事物进行分类过程中,依据事物某种属性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形成的变量。
等级变量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不同组的等级变量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3)等距变量,是指在观测标识事物某一特定属性时,具有相对参照点、有相等单位的变量。
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是由于等距变量的参照点是相对的,即无绝对零点,因此不能进行乘除的运算。
例如,测量温度的℃。
(4)比率变量,是指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参照点的变量,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各种感觉阈值的物理量等。
这类变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二)统计图表1、次数分布表:各种次数分布的列表形式和图示形式。
次数分布包括简单次数分布、分组次数分布、相对次数分布、累积次数分布等。
2、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1)求全距:从最大值的数据中减去最小值的数据,所得差数就是全距。
用符号R表示(2)定组数(3)求组距:指每一组的间距,用符号i表示。
(4)定组限:指各组数据在数值上的起点值和终点值。
(5)求组中值:各组实际上限数值与实际下限数值的中点数值,即上、下限数值的平均值。
(6)归类划记:将原始观测值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归组。
(7)记录各组次数(f)。
(8)核对,抄录新表。
3、连续变量的单位是无限的,例如整数180的实上限和下限分别为179.5和180.5,而测量数据8.35的下实限是8.345。
4、累加次数分布表:如果想知道某个数值以下或以上的数据的数目,就要用累加次数。
5、次数分布图:编制次数分布表与绘制次数分布图,对于了解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平均水平,差异情况等非常有用。
由于数据的性质不同,有时实验结果的次数分布图上会出现双峰。
(三)集中量数集中量数主要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常用的代表性的集中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
1、算术平均数:又称平均数,是集中量数中性能最好的一个统计量,一般用M表示。
平均数是一种受极端数据值影响的统计量。
2、加权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与其权重乘积的总和除以权重总和所得的商。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由各个平均数计算总平均数这类实际的统计计算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可以把各小组的平均分数,视为该小组每个个体的分数,而把每个小组的人数,视为权数。
3、次数分布表中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对于已经列成次数分布表的数据,其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NfX X C∑= 式中,C X 为各组的组中值,f 为各组的次数,N 为总次数,即∑=f N 。
4、中数与众数中数:又称中点数,中位数,中值。
符号为Md 或Mdn 。
中数是按一定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
当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则取据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对于数据较多的资料,其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值不会相差太大。
众数:又称为密集数、范数等,常用符号M 0表示,众数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
5、平均数、中数与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正态分布中三者相等,在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大于中数,中数大于众数。
在负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小于中数,中数小于众数。
M<Md<Mo 。
对于数据较多的资料,其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值不会相差太大。
(四)差异量数差异量数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
1、全距、百分位差和四分差全距又称两极差,用符号R 表示,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就是全距。
例如,4,4,5,3,5,5,2。
这列数据的全距为3百分位差是用百分位数之间的差值来表示离中趋势的一种差异量数。
四分差,又称为四分位差,通常用符号Q 来表示,指在一个次数分配中,中间50%的次数的全距之半,也就是上四分点与下四分点之差的一半。
例如,已知在甲分布中P90-P10=38,在乙分布中P90-P10=24,两个分布的分散程度,则甲>乙。
2、规范差、方差(1)方差:也称变异数,均方。
作为样本统计量,用符号s 2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σ2表示。
它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
规范差的计算公式为NX X S ∑-=)(规范差是一组同质数据间变异度大小的量度指标,但是如果两组数据平均数相差较大时,不能采用规范差进行比较。
规范差、方差是描述数据的离散趋势最好的统计值。
(2)方差性质:可加性、可分解性规范差特性:每一个观察值都加一个相同常数C 之后,计算得到的规范差等于原规范差。
每一个观察值都乘一个相同常数C ,则所得到的规范差等于原规范差乘以常数C 。
以上两点结合,每一个观察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 (C 不等于0),再加上一个常数d ,所得规范差等于原规范差乘以常数C 。
(3)方差、规范差的意义: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
其值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该组数据越分散;其值越小,表示次数分布的数据比较集中,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3、分组资料规范差的计算方法对于次数分布表中的数据规范差计算公式为:22)(NfX N fX S C C ∑-∑=4、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规范差等,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 表示,为规范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CV=S/M ×100%。
差异系数的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常用于:(1)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如身高和体重离散程度的比较;(2)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
5、规范分数:(1)又称基分数或Z 分数,是以规范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规范分数的计算公式:___X X xz s s-== (2)规范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①用于比较几个分属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 ②计算不同值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以表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③表示规范测验分数。
(五)相关系数 1、相关系数用于描述双变量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示形式,或者说是用来表示相关强度的指标。
样本相关系数用r 表示,总体一般用ρ表示。
相关系数的取值介于-1.00至+1.00之间,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相关系数的正负号,表示相关方向,取值的大小表示相关的程度。
如果两个相关系数取值相同,正负号不同,则相关程度相同。
当XY 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 推测Y 的可靠性就很小。
2、散点图(1)散点图是用相同大小圆点的多少或疏密表示统计资料数量大小及变化趋势的图。
通常以圆点分布的形态表示两种现象间相关程度。
(2)在实际中的用途: 在相关研究中,通常用散点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点的散布形状和疏密程度来显示两个变量的相关趋势和相关程度,能够对原始数据间的关系做出直观而有效的预测和解释。
因此,散点图是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关系紧密程度的简单又直观的方法。
3、积差相关 适用的条件:(1)两列数据都是测量的数据,而且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的,即正态双变量。
(2)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非直线性的双列变量,不能计算线性相关。
(3)两变量测量到的数据必须是成对的数据,对于不成对的数据无法计算相关,即使计算,得到的相关也没有意义。
计算公式:yx S NS xyr ∑=式中 X X x -=,Y Y y -=,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x S 为X 变量的规范差,S y 为Y 变量的规范差。
利用原始数据计算,公式可以转化为:∑∑∑∑∑∑∑-⋅--=NY YNX XN YX XY r 2222)()(其计算步骤为:(1)计算X 变量的∑X 、∑2X 和2)(∑X ;(2)计算Y 变量的∑Y 、∑2Y 和2)(∑Y ;(3)计算XY ,∑XY;(4)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求得r 。
例如,计算12名学生两项心理测验的得分的相关系数,可以利用积差相关。
4、等级相关(1)斯皮尔曼等级相关:适用于两变量的资料为等级测量数据,且具有线性关系;连续变量的测量数据,按其大小排成等级,也可以用等级相关法计算;不要求总体呈正态分布。
例如,想了解某一测验结果(测验结果服从正态分布)与文化程度是否有关联,可以采用等级相关。
5、相关系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要处理数据的性质类别以及某一相关系数需要满足的假设条件。
6、点二列相关两列变量一列是正态连续性变量,另一列是二分变量,描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点二列相关。
7、肯德尔和谐系数一般常用来表示评分者信度。
(六)概率分布 1、概率的基本性质概率的公理系统:任何一个随机事件A 的概率都是非负的;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发生的事件,既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任何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和1之间。
在统计推断中小概率事件一般被称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事件的概率仅由事件本身决定,与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求它无关。
2、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又叫常态分布,是连续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一种。
自然界,人类社会,心理与教育中大量现象均按正态的形式分布。
正态分布曲线函数又称密度函数,一般方程为:22221σμπσ)(--=x e y其中,π是圆周率3.14159...e 是自然对数的底2.71828...;X 为随机变量取值∞+∞-〈〈X ;μ为理论平均数,2σ为理论方差;y 为概率密度,即正态分布的纵坐标。
(2)正态分布的特点①正态分布的形式是对称的,它的对称轴是经过平均数点的垂线;②正态分布的中央点(即平均数点)最高,然后逐渐向两侧下降,曲线的形式是先向内弯,然后向外弯,拐点位于正负一个规范差处,曲线两端向靠近基线处无限延伸,但终不能与基线相交;③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为1,过平均数点的垂线将其面积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④正态分布是一族分布,它随随机变量的平均数,规范差的大小与单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⑤正态分布中各差异量数值相互间有固定的比例;⑥正态分布曲线下,规范差与概率(面积)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最高点在横轴上确切位置的是平均数(即μ)。
(3)在实际中的应用①化等级评定为测量数据; ②确定测验题目的难易度③在能力分组或等级评定时确定人数 ④测验分布的正态化例如,某班级一次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平均成绩为70分,规范差为10分,一个学生成绩为80分,他在全班的名次为前20%又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80,规范差为4分,那么得76分至80分之间的学生比率为0.343、样本分布:是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统计推论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