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水平一甩永久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方案】避难硐室施工组织方案

【方案】避难硐室施工组织方案

【关键字】方案避难硐室施工方案一、硐室结构1、躲难硐室净高不低于2.5m,长度、深度根据躲难硐室最多人数以及硐室内配置的各类装备来确定。

每人应有不低于0.5平方面积。

2、躲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技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两道门上要有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手动阀门,生存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手动阀门。

硐室内顶板和墙壁的颜色宜为浅色。

3、硐室注浆前应对注浆段巷道顶板煤(岩)层不稳定处进行打点柱加强顶板支护,有脱皮掉矸等支护不可靠处,要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重新上网补打锚杆、锚索。

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

4、注浆加固的材料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水玻璃浆液的水灰控制在0.8~1.0,水玻璃的掺量为水泥用量的3~5%,长注浆锚杆的规格为φ22*2000mm,短注浆锚杆的规格为φ22*600mm,采用4分焊接管板丝制作。

注浆锚杆的杆尾制作成麻花状,注浆锚杆注浆后必须安装锚盘和螺帽紧固,注浆锚杆外露长度不超过50mm。

5、躲难硐室铺地0.5m,保证硐室内高出通道地板不小于0.5m。

铺地材料:混凝土。

等级C30。

顶底板混凝土中加防水剂。

6、躲难硐室土建工程要在5月1日之前完工。

二、防护密闭门及密闭门安装1、躲难硐室外侧第一道门采用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生存室。

2、防护密闭门抗冲击压力不低于0.3兆帕,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

防护门尺寸为1.6*1.0m。

门框周边有8个安装用固定板,防护门重约1.5吨。

密闭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密闭门尺寸为1.6*1.0m。

门框周边有8个安装用固定板,密闭门重约1.2吨。

防护门和密闭门均要求有足够的气密性,密封可靠开启灵活。

3、门墙周边掏槽,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30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设计说明书

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设计说明书

大斗沟煤业公司永久避难硐室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①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②《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③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④《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晋煤救发[2012]149号);⑤《煤矿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标准化技术规范》;⑥《煤矿安全规程》;⑦矿井采掘现状平面图。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1、避难硐室的设计目的: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

2、避难硐室设计要求:本次设计按额定避险人数90人,额定防护时间96小时,备用系数20%。

避难硐室应与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避难硐室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避难硐室的安全防护能力。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3、本避难硐室的服务区域为14#层423、424盘区及11#层424盘区。

避难硐室入口20m范围内应采取不燃性材料支护。

通道外侧密闭门上应设置观察窗和调节风窗,密闭门关闭后应至少能承受0.3MPa的爆炸压力。

三、硐室内设备技术指标1、氧气供给系统(1)基本要求a.采用矿井压风供氧时,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MPa之间,供风量不低于每人0.3m3/min,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A)。

b.采用自备氧供氧时,供氧量不低于每人0.5L/min。

c.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内环境中O2浓度在18.5%~23.0%之间,空气压力始终高于外部环境空气压力100~1000Pa。

(2)主要方式避难硐室同时配备两套供养系统,分别为矿井压风自救系统供养、自备氧供氧。

避难硐室土建施工方案

避难硐室土建施工方案

避难硐室土建施工方案
安顺万峰集团半冲煤矿:
一、门墙沟槽
根据避难硐室平面布置施工图中门墙位置进行门墙沟槽的
开挖,具体方式为在门墙位置处向巷道内开挖深400mm的
沟槽,防护密闭门(主门)和逃生门墙厚度为600mm,沟
槽开挖宽度即为600mm,密闭门门墙厚度为300mm,沟
槽开挖宽度即为300mm。

二、管线沟槽
根据沟槽施工图,进行沟槽的施工,断面上显示沟槽的规
格,平面上显示沟槽开挖的长度,沟槽过门墙段,在以后
施工完成后用强度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筑密封,生存室
及过渡室部分用混凝土盖板封盖。

三、门体浇筑
根据门体浇筑图进行门体内框的浇筑,浇筑时根据硐室水
平定位好门体离地面的垂直距离,然后扎好钢筋,将整个
门体内框固定牢靠,保证门体在三个方位均无偏斜,定位
固定完成后,将配件地脚螺栓拧上门体内框,具体方式及
定位尺寸见门体浇筑图上所示,完成后,合板用强度不低
于C30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贵州建新安矿科技有限公司。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目录一、概述 (3)1.1、行业背景 (3)1.2、主要标准 (3)二、项目设计 (4)2.1、硐室位置 (4)2.2、硐室容量 (4)2.3、结构与功能设施 (4)三、功能设计 (6)3.1、隔离系统 (6)3.2、供氧系统 (7)3.3、净化系统 (7)3.4、降温系统(选配) (8)3.5、监控、照明及通讯系统 (8)3.6、动力保障系统 (9)3.7、生存保障系统 (9)3.8、其他 (9)四、技术参数 (9)五、配置分析 (11)5.1、气幕喷淋系统 (12)5.2、供氧系统 (12)5.3、净化系统 (12)5.4、环境监控 (12)六、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13)6.1 日常维护管理 (13)6.2 紧急避险设施救援应急管理措施 (15)一、概述1.1、行业背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要求着力建设的“六大系统”之一,它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而避难硐室是紧急避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

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总体要求,避难硐室的建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加快推进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先后出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及《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两份通知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监管部门也正在出台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标准细则。

1.2、主要标准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4)《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二、项目设计2.1、硐室位置避难硐室设置在+1250m副斜井下车场和+1250m人行斜井下车场之间稳定的岩层中。

永久避难硐室编制说明

永久避难硐室编制说明

永久避难硐室编制说明一、概述同地店湾煤业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其建设的内容包括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同地店湾煤业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预先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睡,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一、设计依据1.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2.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有关的设计规范、安全规程、标准及技术规定。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设计原则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1.位置选择根据同地店湾煤业采掘计划的安排,在未来几年内,生产战场主要集中在12#煤层301盘区,因此设计永久避难硐室考虑到该区域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由于12#—13-1#—13-2#层间距为6米、2.5米,所以避难硐室布置在12#煤层301盘区轨道巷与回风巷之间,其与地面的对照位置如图。

避难硐室的设计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

前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2.人员安排根据规定,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不宜多于100人。

同地店湾煤业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为100人。

四、永久避难硐室设计1.硐室构成永久避难硐室应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

两道隔离门之间为过渡室,第二道隔离门以内为生存室。

永久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不低于5年。

采取钻孔、专用管路、自备氧等不同方式作为永久避难硐室的供氧方式。

现将三种不同方式供氧的永久避难硐室分述如下:一、钻孔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1、钻孔供氧方式是指在地面或井下布置大直径钻孔,通过钻孔为永久避难硐室供给氧气(空气),并借助钻孔实现通风、供电、通信等。

2、钻孔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装备见表1。

表1 钻孔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装备表续表1 钻孔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装备表3、钻孔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的支护一次支护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片+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二次支护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三次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壁后泡沫充填,起到密闭和缓冲的作用(硐室四周围岩可采用水泥注浆的方法加固);三次支护均已完成后再铺地板。

硐室断面详见图1。

4、钻孔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投资概算(规模以80人为例)见表2。

表2 钻孔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投资概算表图1 钻孔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断面图二、专用管路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1、专用管路供氧方式是指从地面布设具有有效保护的专用管路至永久避难硐室,通过专用管路为永久避难硐室供给氧气(空气),并可借助该管路实现通风、供电、通信等功能。

2、专用管路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装备见表3。

表3 专用管路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装备续表3 专用管路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装备3、专用供氧管路方式永久避难硐室的支护一次支护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支护厚度150mm;二次支护采用双层钢筋混凝土,支护厚度300mm。

硐室断面详见图2。

图2 专用管路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断面图4、专用管路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投资概算(规模以80人为例)见表4。

表4 专用管路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投资概算表表4 专用管路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投资概算表三、自备氧供氧方式永久避难硐室1、自备氧供氧方式是指在避难硐室内储存足够氧气(空气)或设置自生氧装置,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主要依靠自备氧(空气)或自生氧装置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

避难硐室施工

避难硐室施工

威宁县炉山镇大山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方案2013年5月15日规程措施贯彻学习签字栏威宁县炉山镇大山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施工方案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要求,根据我矿实际情况,决定将轨道下山与煤仓联络巷改造成为一个永久避难硐室,便于完善紧急避险系统。

一、矿井概况威宁县炉山镇大山煤矿是由威宁县炉山镇大山煤矿(3万t/a)、炉山镇邓家沟煤矿(3万t/a)整合而成,生产能力为15万t/a。

矿山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斜井开拓方式,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自矿山投产以来,建成三条井筒,分别为本设计中的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三条石门,即运输石门、轨道石门、回风石门;三条下山,即运输下山、轨道下山、回风下山;150502采面已经收尾结束,现在正在准备掘进150503运输巷、回风巷及切眼。

二、永久避难硐室的构建1、自救器以煤矿常用自救器ZH30型和ZH30D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为例,其主要在矿井或其它环境空气发生有毒气体污染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现场人员及时佩戴,保护人员正常呼吸并逃离灾区。

2、避难硐室的选址与设计《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规定:井下有人工作的地点均应有避难所为其服务,避难所距工作地点的距离,以矿工在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或矿井火灾等灾害事故应急避险情况下,佩戴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能够安全到达为确定原则,一般不超过1000m。

井下避难所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

突出矿井的井底车场应设置固定式避难所。

A、选址轨道下山与煤仓联络巷(+1917m)顶底板围岩稳定性较好,无地质构造、应力异常及透水等威胁,上可直达运输石门、轨道石门、回风石门,下可直达水仓、503、504运输巷,且处于进风流中,最大距离采掘工作面开门口80米,是个设置永久避难硐室的理想地点。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技术方案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目录一、概述 (3)1.1、行业背景 (3)1.2、主要标准 (3)二、项目设计 (4)2.1、硐室位置 (4)2.2、硐室容量 (4)2.3、结构与功能设施 (4)三、功能设计 (6)3.1、隔离系统 (6)3.2、供氧系统 (7)3.3、净化系统 (7)3.4、降温系统(选配) (8)3.5、监控、照明及通讯系统 (8)3.6、动力保障系统 (9)3.7、生存保障系统 (9)3.8、其他 (9)四、技术参数 (9)五、配置分析 (11)5.1、气幕喷淋系统 (12)5.2、供氧系统 (12)5.3、净化系统 (12)5.4、环境监控 (12)六、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13)6.1 日常维护管理 (13)6.2 紧急避险设施救援应急管理措施 (15)一、概述1.1、行业背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要求着力建设的“六大系统”之一,它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而避难硐室是紧急避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

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总体要求,避难硐室的建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加快推进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先后出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及《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两份通知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监管部门也正在出台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标准细则。

1.2、主要标准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4)《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二、项目设计2.1、硐室位置避难硐室设置在+1250m副斜井下车场和+1250m人行斜井下车场之间稳定的岩层中。

同地北杏庄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

同地北杏庄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

同地北杏庄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大同煤矿集团同地北杏庄煤业有限公司永久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总工程师: 技术部长: 编制:二○一三年三月二十日永久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会审意见会议地点:调度会议室会议主持人:会议时间:2021年4月3日 1.要明确安全机构,安全目标,符合标准化要求。

2.施工中的监测监控要规范,初期采用的15KW局扇通风适时进行更换,风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施工中对涌水量进行实测,并适时选用排水设备。

4.施工中地质构造变化带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5.建立建全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6.施工组织设计及作业规程按程序报批,施工中严格执行。

参加单位总工程师技术部安监站地测部通风区签字参加单位签字 1会审签字总工程师:年月日安全矿长:年月日采煤副总:年月日技术部长:年月日会审意见:生产矿长:年月日机电矿长:年月日开拓副总:年月日施工负责人:年月日 2目录第一章概况 .................................................................. ..................................................................... .. (1)第一节工程概况 ..................................................................节矿井交通及地质概况 .................................................................. ........................................... 2 第三节矿井水文地质................................................................... ...................................................... 4 第二章施工技术规范、规程、质量标准 .................................................................. ............................... 9 第三章项目组织机构、资源配备及总平面布置 .................................................................. .. (10)第一节项目组织机构................................................................... .................................................... 10 第二节主要施工机械配备 .................................................................. ............................................... 10 第三节施工辅助系统................................................................... ...................................................... 10 第四节主要材料、构配件用量计划 .................................................................. ............................... 11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 .. (13)第一节施工准备 .................................................................. ............................................................ 13 第二节施工测............................................................ 14 第三节避难硐室施工方案................................................................... ............................................ 15 第四节支护设计及施工措施 .................................................................. ......................................... 15 第五节铺底、水沟施工措施 .................................................................. ......................................... 17 第五章复杂条件下的特殊工序施工措施 .................................................................. (18)第一节巷道过煤层、防冶瓦斯措施 .................................................................. ............................. 18 第二节防治水措施 .................................................................. ........................................................ 20 第三节通风管理 .................................................................. ............................................................ 21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 .. (22)第一节主要工序及月进度计划 .................................................................. ..................................... 22 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 .................................................... 23 第三节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 23 第七章质量目标、质保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 (26)第一节质量目标 .................................................................. ............................................................ 26 第二节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 ......................... 26 第三节质量管理措施................................................................... .................................................... 29 第四节质量检验标准及保证体系 .................................................................. ................................. 31 第五节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 33 第八章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 . (35)第一节安全管理目标................................................................... .................................................... 35 第二节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 .................................................................. ........................... 35 第三节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 ........................................................................................................... 36 第四节安全技术措施................................................................... . (40)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13号文‘关于大同市左云县同煤整合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左云县管家堡乡北杏庄煤矿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矿井生产能力0.45Mt/a。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存档备查)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存档备查)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情况说明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求,为了保证在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及避灾路线受阻后无法升井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根据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在原有巷道(北胶联巷)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施工永久避难硐室,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二、技术要求(一)永久避难硐室情况介绍:1、永久避难硐室设计:山西约翰芬雷华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山西汾西宜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兴煤矿(改扩建)〈+560m水平永久避难硐室(平、剖、断面图)〉》(S1011-143(1)-01)。

2、永久避难硐室作为紧急时刻的避难场所,硐室内具备12个功能系统:风淋系统、供氧系统、制冷系统、净化系统、压风系统、除湿系统、通讯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供水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动力照明系统和辅助系统等基本功能。

3、本永久硐室生存室总面积为180m²/,有效面积为126.6m²/,最大人数为100人,硐室应按额定人数配备有害气体去除设施、食品和饮用水,以及自救器、急救箱、照明、工具箱、灭火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辅助设施,备用系数不低于20%。

配备的自救器应为隔离式,连续使用时间不低于45分钟,自救器备用个数为130个。

4、永久避难硐室由1个生存室、2个过渡室、4道密闭门、两条通道组成(具体布置见平面图)。

5、永久避难硐室是在原有巷道(北胶联巷)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对560集中轨道巷控制点A以东7.5m至560集中皮带巷控制点B以西5.81m范围内的巷道进行刷扩,共计长度60.7m。

(具体布置见平面图)。

(二)永久避难硐室开口位置、坐标:1、永久避难硐室在560集中轨道巷控制点A以东7.5m处开口,A坐标为:X=4097112.979,Y=19557709.724,Z=560.645(底)。

对560集中轨道巷控制点A 以东7.5m处60.7m围内的巷道进行刷扩、拉底(具体情况见附图)。

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永久避难硐室是在地下的一种紧急避难设施,用于应对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

在建设永久避难硐室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永久避难硐室建设的标准。

首先,永久避难硐室的选址非常重要。

选址应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如地震带、滑坡带等,同时要考虑地下水位和地质构造,选择稳定的地质条件进行建设。

此外,选址还应考虑到周边环境,如是否容易受到洪水、泥石流等影响。

其次,永久避难硐室的结构设计也至关重要。

硐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冲击。

同时,硐室内部应设计合理,包括通风系统、供水系统、卫生设施等,以满足人员长时间避难的需求。

此外,硐室的出入口设计也需要考虑,要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再次,永久避难硐室的建设材料和施工工艺也需要符合标准。

建设材料应具有
防水、防火、抗震等性能,保证硐室的安全性。

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硐室的质量和稳固性。

最后,永久避难硐室的管理和维护同样重要。

一旦硐室建成投入使用,就需要
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硐室设施的完好性。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演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使用硐室进行避难。

总之,永久避难硐室的建设标准涉及到选址、结构设计、建设材料、施工工艺、管理和维护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建设,才能确保硐室在紧急情况下发挥有效作用,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永久避难硐室改造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改造方案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方案根据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矿山救护规程》、《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等相关规定要求。

由于公司采掘系统变化,井下采掘活动已全面进入二采区,原有永久避难硐室一与永久避难硐室二已不能满足井下职工避难要求,现需将永久避难硐室二(以下统称避难硐室)改造成100人。

具体方案如下:一、选址井下原永久避难硐室二为“一”字型,额定避难人数为40人,可以选择利用原上出口处的斜巷进行改造与扩容,使其成为“凹”字型。

上下安全出口处于3000轨道大巷,距离不小于20m,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硐室内底板高度高于巷道高度不小于0.2m,符合要求。

斜巷墙体两侧均由不燃性材料进行永久支护,可满足要求。

上出口处巷道净高3.4m,下出口处巷道净高4.2m,可满足要求(要求不低于2m)。

因此,通过改造永久避难硐室二上出口处斜巷,可以满足永久避难硐室构筑标准,且通过扩容,额定避险人数可以达到100人,满足二采区人员避难要求。

二、施工流程拆除气瓶室和机电设备硐室→修齐3200轨道大巷1号密闭、3104上分层进风顺槽2号密闭与墙面平直→拆除原避难硐室后门过渡硐室→拆除避难硐室后门密闭门→平整11#烤房对面斜巷地面→在11#烤房对面斜巷修筑新过渡硐室(沿3200斜巷1号密闭后退50cm)→砌筑隔爆墙→安设隔爆门→连接供水、供气管路→对墙体进行抹平、抹白→布线连接各类传感器、照明等装置→生活保障等用品摆放→系统调试运行三、构筑要求1、避难硐室前后20m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

2、隔爆墙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5米,墙体用红砖砂浆砌筑,墙体厚度为0.8米,并与岩(煤)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施工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施工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会审签字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安全指挥中心:调度中心:监控室:生产科:安全科:机电科:通风科:施工单位:编制: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为保证井下发生事故后,井下人员有躲避的硐室。

经领导研究决定对轨道大巷与回风大巷的第三联络巷做永久避难硐室。

由综掘二队进行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制定如下施工安全措施。

二、硐室规格硐室设计长度为30米,本次施工是在其内掘四个小硐室,分别如下:1、压缩供氧硐室及卫生间规格都为:深³宽³高=3米³4.6米³2.7米2、两个生存室规格都为:深³宽³高= 5米³4.6米³2.7米三、施工方式采用人工风镐落煤;人工装矿车运煤,再运到P01G联络巷,经30D煤溜直接转载到主皮带上。

四、施工顺序1、先由地测科放好中线,由综掘二队对G03H联络巷进行扩帮、挑顶,使其断面都达到毛高3.3米,毛宽4.6米;保证其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2、断面符合要求后,严格按照地测科给出的中线施工四个小硐室,分别掘出压缩供氧硐室、生存室和卫生间。

附设备布置平面图五、支护工艺1、挑顶支护:挑顶支护采用采用φ22³2500mm高强度螺纹钢锚杆,每排7根,顶板边锚杆距巷帮距离50mm,其余间距750mm,排距800mm,每根锚杆采用2支树脂药卷锚固,先放一支K2360快速药卷,再放一支Z2360中速药卷。

顶上铺50³50mm经纬网和Φ14mm的圆钢焊制的长为4500mm的钢筋梯子梁。

锚索每2排,即1.6m布置2根Φ21.6mm的小孔径预应力锚索交错打设;帮锚索每2排,即1.6米每边各布置一根锚索,托板规格为300mm³300mm³14mm,在托板中心钻打Φ22mm锚索孔。

锚索孔深为4.2m,锚索长度为4.5m,每根锚索采用的树脂药卷为一支快速CK2360,二支中速Z2360,槽钢采用2.5米,锚索间距1.8米。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作业规程模板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作业规程模板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作业规程第一章工程设计概况第一节巷道位置、用途、服务年限与四邻采掘情况的关系1.1 位置:地面位置: 西上庄吴家沟村以南约120m, 裴疙瘩村以西约600m。

井下位置: 该硐室位于集中胶带大巷东帮, 利用原有横川进行改造重新利用, 此横川已与回风大巷贯通, 现中间有一道临时木板调风墙, 将风流隔断。

1.2硐室用途: 井下永久紧急避险。

1.3服务年限: 该硐室服务年限与矿井服务年限相同。

1.4 施工长度: 42.2m。

1.5 施工期限: 预计10 天。

第二节施工条件2.1 本避难硐室沿煤层底板掘进。

2.2 掘进过程中若遇到地质构造或空巷要采取相应措施并补充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2.3 掘进过程中, 遇地质构造或煤层变薄、煤质变软时瓦斯涌出量增大, 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并补充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2.4 巷道周边为已知巷道, 不进行探水。

2.5 巷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补充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巷道技术特征、设计规格及支护形式永久避难硐室为半煤岩巷。

永久避难硐室断面技术特征表永久避难硐室(机电硐室、卫生间)断面技术特征表永久避难硐室(1、2号钢瓶储存室)断面技术特征表第四节支护形式及材料规格4.1顶板支护:4.1.1锚杆形式和规格:采用高强度螺纹钢锚杆,钢号为BHRB335,规格:① 18x mm。

4.1.2锚固方式:树脂加长锚固,采用两支锚固剂,一支规格为MSK2335, 另一支规格为MSZ2360 。

4.1.3钻孔直径为28mm, 锚固长度为950mm。

4.1.4托盘:采用拱型高强度托盘,规格为:长X宽乂厚=150X150 x 10mm。

4.1.5锚杆布置:矩形布置, 锚杆间排距为1.5X1.5m。

4.1.6锚索:材质采用①15.24X 5300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树脂加长锚固, 采用三支锚固剂, 一支规格为K2335, 两支规格为Z2360,锚固长度为1550mm。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作业规程

永久避难硐室施工作业规程

第一章工程设计概况第一节巷道位置、用途、侍候年限与四邻采掘情况的关系1.1位置:地面位置:西上庄吴家沟村以南约120m,裴疙瘩村以西约600m。

井下位置:该硐室位于集中胶带大巷东帮,利用原有横川进行改造重新利用,此横川已与回风大巷流畅,现中间有一道临时木板调风墙,将风流隔断。

硐室用途:井下永久紧急避险。

1.3侍候年限:该硐室侍候年限与矿井侍候年限相同。

1.4施工长度:m。

1.5施工期限:估量10天。

第二节施工条件避难硐室沿煤层底板掘进。

2.2掘进过程中要是碰到地质构造或空巷要采取相应措施并补充制定相应正常技术措施。

2.3掘进过程中,遇地质构造或煤层变薄、煤质变软时瓦斯涌出量增大,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加强通风瓦斯治理并补充相应正常技术措施。

2.4巷道周边为明确巷道,不进行探水。

2.5巷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补充相应正常技术措施。

第三节巷道技术特征、设计规格及支护形式永久避难硐室为半煤岩巷。

永久避难硐室断面技术特征表永久避难硐室〔机电硐室、卫生间〕断面技术特征表永久避难硐室〔1、2号钢瓶储存室〕断面技术特征表第四节支护形式及材料规格4.1顶板支护:4.1.1锚杆形式和规格:采纳高强度螺纹钢锚杆,钢号为BHRB335,规格:Φ18×2000mm。

4.1.2锚固方式:树脂加长锚固,采纳两支锚固剂,一支规格为MSK2335,另一支规格为MSZ2360。

4.1.3钻孔直径为28mm,锚固长度为950mm。

4.1.4托盘:采纳拱型高强度托盘,规格为:长×宽×厚=150×150×10mm。

4.1.5锚杆布置:矩形布置,锚杆间排距为1.5×1.5m。

4.1.6锚索:材质采纳Φ×5300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树脂加长锚固,采纳三支锚固剂,一支规格为K2335,两支规格为Z2360,锚固长度为1550mm。

每排两根,间距m,排距m。

永久避难硐室安装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永久避难硐室安装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盖州煤业有限公司永久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审核人:山西强森矿业有限公司2013年11月5日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及性质工程名称: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安装建设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盖州煤业有限公司2、工期要求:该工程自2013年11月10号开工至2013年11月28号完工,工期18天(日历天)为评价标准,以工期进行计划和组织。

3、工程主要施工范围及内容:1)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安装2)主要包括:密封系统安装;排气排水系统安装;供水系统安装;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安装;气幕喷淋系统安装;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个体保护安装;通讯系统安装;供电照明系统安装;辅助设施安装。

二.编制依据1.《煤炭安全规程》2.GB/T19002标准质量体系管理文件3.《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4.《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10-95三.施工布署(一)施工目标1.施工方针严密组织、科学管理、以精湛的安装技术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赢的用户的满意。

2.施工总目标创一流速度,确保总工期;创一流的质量,确保工程创优;创一流的管理,实现现场管理标准化;创一流业绩,树立企业新形象。

3.施工工期目标以煤矿招标文件,确定的工期为目标,严密组织、科学管理,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工程质量,创一流安装速度。

4.质量目标以《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995-04-14发布、1996-01-01 )及国家相关安装标准和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创优。

5.施工安全目标以“安全第一”为指导方针,认真组织现场施工安全工作,加强防范措施,建立项目安全领导小组,作好安全技术交底,杜绝重大工伤事故发生。

6.现场文明施工目标加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争创文明施工现场。

(二)目标管理组织机构为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针对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我公司领导十分重视,为确保工期、确保质量,争创优良工程,公司抽调素质好,会管理,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组建该工程施工项目部,全面组织、协调和管理现场施工,对该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等全面负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梓县洋岩煤矿永久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总工:二0一三年四月六日目录前言 (3)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5)第一节地质构造 (5)第二节水文地质 (6)第二章硐室布置及支护说明 (6)第一节硐室布置 (6)第二节支护工序安排及要求 (7)第三节砌碹及混凝土浇筑方法 (11)第三章施工工艺及方法 (11)第一节施工方法 (11)第二节硐室破岩方式 (11)第三节爆破作业 (12)第四章生产系统 (14)第一节设备及工具配置 (14)第二节通风系统 (15)第三节压风自救系统 (16)第四节综合防尘 (17)第五节防灭火 (18)第六节监控监控系统 (18)第七节供电系统 (19)第八节排水系统 (20)第九节运输 (21)第十节通讯和照明 (21)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第一节劳动组织 (21)第二节循环作业 (22)第三节施工组织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2)第六章避难硐室安全技术措施 (22)前言一、矿井概况:桐梓县洋岩煤矿隶属贵州鑫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私营独资。

矿区位于桐梓县羊磴镇羊岩村境内。

矿区桐梓县城120km,距210国道49km,距川黔铁路赶水火车站35km,区内有至石道羊磴和赶水镇的乡级公路穿过,交通便利。

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依据1.《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5—2005。

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3.《MTT 5026—2009》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

4、《煤炭工业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桐梓县洋岩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说明》5、《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三、硐室施工设计概况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生产安全的迫切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洋岩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安监总煤矿【2011】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四、硐室建设的目的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全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以及其他“五大系统”的对接;室内紧急避难设施由供氧、动力、环境监测、排泄物处理、空气幕联动和通信等各个系统组成,规划合理的避灾路线,补充应急预案等。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

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并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对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一)避难硐室位置、工程量2013年五月我矿委托煤炭工业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了“桐梓县洋岩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专项设计和实施方案”及图纸。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矿井+663m水平一甩运输石门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硐室工程量40m,可容纳人员50人。

(二)硐室作用及功能1、永久避难硐室作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

当井下发生灾情后,紧急避险设施应能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避险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触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2、永久避难硐室的功能(1)整体结构坚固密闭,能达到防火防爆,隔绝有毒有害气体的要求。

(2)硐室能实现独立供氧,提供人员生存的基本需求。

(3)硐室有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和通讯系统,可及时与地面积取得联系,争取及时救援。

(4)硐室内装备有医疗急救设备、照明设备、灭火器、自救器、水、干粮、卫生设备等必须设备。

五、工程概况本施工组织设计为+663水平永久避难硐室,该硐室采用三芯拱锚网喷加砌碹二次支护,巷帮、拱顶全部挂网,遇软岩、破碎带时采取缩小锚杆补措施加强支护。

净断面7.16m2,净宽3.0m,直墙高1.8m,拱高0.75m,中高2.55米。

六、预计开竣工时间及施工单位本掘进巷道总工程量40m,每天3班掘进,每班计划进尺1.5m,日进尺4.5m,施工工期10天,计划2013年4月中旬开工, 2013年4月25日竣工;施工单位为岩掘队。

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概况第一节地质构造地质情况根据地质部门提供资料表明,该巷布置在煤系层下的茅口灰岩中,属岩溶裂隙含水层,由于该硐室位于一甩运输石门一测,在施工一甩运输石门时未发现有水害存在,因此在施工中仍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搞好施工安全。

第二节水文地质1、矿区水文地质特点:1)矿区是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裂隙充水矿床。

2)矿区内矿床埋藏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矿上资料),煤系含水带渗透性能较弱,地下水循环甚为缓慢。

3)在构造和地形上,矿区冲沟发育,具有一定的补给区和排泄区,大气降水通过自然冲沟排出矿区。

2、地表水矿区开采范围内有池塘、河流及小溪。

矿井开采区域冲沟发育,大气降水通过自然冲沟排出矿区。

第二章硐室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硐室布置+663水平一甩运输石门避难硐室,其开口位置在原一甩运输石门临时避难硐室处向北施工5米后,改变方向向西平进22m,然后向南掘进7m与一甩运输石门贯通,坡度线与起拱线为同一条线,掘进中按照中腰线施工。

一、硐室支护方式该硐室采用三芯拱锚网喷加砌碹二次支护,巷帮、拱顶全部挂网,遇软岩、破碎带时采取缩小锚杆补措施加强支护。

二、临时支护爆破后及时用长把工具戳掉迎头悬矸危岩,冲刷巷帮后立即进行初喷,初喷厚度不小于50mm,喷浆体初凝20min后,施工人员方准进入迎头作业。

第二节支护工序安排及要求锚杆及联合支护(一)锚喷硐室各参数的确定1、根据硐室宽度净宽3.0 m,毛宽3.2m,穿过岩层为中等稳定岩层,属三类围岩,查表选取锚喷支护参数:锚杆长L=2.0m、间距a=0.8m≈0.8m、排距b=0.8m、锚杆直径R=20mm、喷射混凝土厚度T1=100mm、锚杆外露长度T2=100mm。

2、根据喷射混凝土厚度T1=100mm可知支护厚度T=T1=100mm。

3、每米巷道拱与墙喷射材料消耗:V=[1.57×(B—T1)×T+2×直墙高×T]×1=[1.57×(3.2-0.10)×0.1+2×1.8×0.1]×1=0.8467m34、每米巷道锚杆消耗:拱部打锚杆:N=2(P/2M)+1/M1P=1.57×B=1.57×3.2=5.02mM、M1为锚杆间距排距a=à=0.8m故P/2M=5.02÷(2×0.8)=3.14≈4故N=(2×4+1)÷0.8=11.3根每排锚杆数量为N×0.8=11.3×0.8≈9根直墙锚杆数量为:每帮各3根(二)锚(网)支护及支护材料1、锚杆及锚固剂:锚杆采用∮=20mm螺纹钢锚杆,长度为2000mm。

每根锚杆均用2卷树脂锚固剂固定,锚固长度不少于500mm,锚杆外露长度为100mm,托盘为正方形,规格(长×宽)为130mm×130mm,用5mm钢板压制成弧形。

树脂锚固剂直经为25mm,每卷长度为350mm,锚杆均使用配套标准螺母紧固,每根锚杆固力不小于60KN(17Mpa)。

2、网采用直经6mm的冷拔铁丝制作的经纬网,网的规格为长×宽=2000mm×1000mm,网格为长×宽=100mm×100mm,网要压茬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80mm,相邻两块网之间要用14号铁丝连接,连接点要均匀布置,间距200mm。

3、喷射混凝土必须采用标号不低于P.032.5号水泥,砂为纯净的中粒河砂,含水率为4%—6%。

石子粒直经5—10mm,将粒径大于20mm的石子控制在10%以下,石子过筛,并用水冲洗干净。

混抗拉强度为22Mpa、抗压强度为2.0Mpa,配比为水泥:砂:石子=1:2:2。

速凝剂型号为J85型,掺入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3.5%—4%,喷拱取上限,喷淋水区时可酌情加大速凝剂掺入量,速凝剂必须在喷净水机上料口均匀加入。

(三)、喷射混凝土1、准备工作(1)检查锚杆安装和冷拔丝网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初喷时),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清理喷射现场的矸石杂物,接好风、水管路,输料管路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要严密、不得漏风,严禁将非抗静电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

(3)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并送电空载试运行,紧固好磨擦板,不得出现漏风现象。

(4)喷射前必须用高压风水冲洗岩面,在巷道拱顶和两帮拉绳安设喷厚标志。

(5)喷射人员要佩戴齐全有效的劳保用品。

2、喷射混凝土的工艺要求:在地面用搅拌机干混除速凝剂外的主料,然后装入矿车运送到井下。

速凝剂在喷射时均匀加入喷浆机上料斗。

喷射时,喷浆机的供风压力为0.4Mpa左右,加水量凭射手的经验加以控制,最合适的水灰比是0.4—0.5之间。

喷射过程中应根据出料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给水量,保证水灰比准确,要使喷射的湿混凝土无干斑、无流水、粘着力强、回弹料少,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30—50mm,并要及时复喷,复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h。

否则,应用高压水重新冲洗受喷面。

喷射顺序以先墙后拱,从墙基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喷枪头与受喷面应尽量保持垂直。

喷枪头与受喷面的垂直距离以0.8—1.0m为宜。

3、喷射工作开始前,应首先在喷射地点铺上旧胶带,以便收集加弹料,回弹率不得超过15%。

若喷射地点有少量淋水时,可以适当增加速凝剂掺入量;若出水点比较集中时,可设好排水管,然后再喷浆。

喷射工作结束后,喷层必须连续洒水养护28天以上,7天以内每班洒水1次,7天以后每天洒水1次。

一次喷射完毕,应立即收集回弹物,并应将当班拌料用净。

当班喷射工作结束后,必须卸开喷头,清理水环和喷浆机内外部所有灰浆和材料。

喷射混凝土回弹率不得超过15%,回弹料一部分可掺入原料中重新利用,但掺入量不能超过20%,其余的可以作为砌水沟和行人步梯的原料。

开机时,必须先给水,后开风,再开机,最后上料;停机时,要先停料,后停机,再关水,最后停风。

喷射工作开始后,严禁将喷射枪头对准人员。

喷射中突然发生堵塞故障时,喷射手应紧握喷头,并将喷口朝下。

(四)、巷道涌水的处理方法在涌水点安装导水管,在彻底排查巷道内出水点后,在根据出水点的构造特点,采取打孔疏放,并安装导水管,让淋水完全从导水管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