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导学案-《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导学案-《苏轼词两首》

《蘇軾詞兩首》導學案【學習目標】朗讀並背誦這兩首詞,通過品評、分析、鑒賞,感受詞人抒發的情感。

【學習方法】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1、反復誦讀,揣摩體會蘊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點:(1)從題目入手——找准題眼;(2)從作者入手——知人論世;(3)從內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從手法入手——分析藝術手法,賞析藝術特色。

《念奴嬌·赤壁懷古》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積累相關文學常識。

2、誦讀、背誦、嘗試默寫。

3、反復誦讀,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課前自學】一、文學常識積累1、作者簡介:“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詩賦傳千古,蛾眉共比高。

”詩中“三父子”即文學史上著名的“三蘇”(、、)。

蘇軾(1036—1101),字,號,四川眉山人,代文學家、書畫家。

蘇軾才情奔放,詩詞文均有獨到成就,特別是在詞作創作上大膽創新,開創了派詞。

有“蘇黃”(黃庭堅)、“歐(歐陽修)蘇”、“蘇辛”(辛棄疾)”之說。

(三蘇:蘇洵、蘇軾、蘇澈。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詞)2、寫作背景:宋神宗年間,蘇軾因反對新法,屢遭貶謫。

元豐三年春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實則等於充軍。

被貶黃州期間,生活困難,極度苦悶,卻又是他創作豐富、成就突出的時期,尤以“兩賦”(前後《赤壁賦》)“一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最為著名。

詩人政治上的不幸卻成就了文學上的大幸。

現代著名學者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這樣評價:“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了。

”3、詞牌、題目:《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是詞牌名,題目是“”。

5.《苏轼词两首》导学学案1

5.《苏轼词两首》导学学案1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gswhywbx4----004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董华山审核人:陈海霞编制时间:2015/6/26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学习过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

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5.1《苏轼词两首》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5.1《苏轼词两首》导学案1

《苏轼词两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学习难点: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三、学习思路及方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鉴赏意境、体会情感(读中赏,赏中读)。

诵读、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自主预习导引:1给粗体字注音:淘(táo)樯橹(qiáng)(lǔ)酹(lèi)吟啸(yín)(xiào)峭(qiào)蓑(suō)萧瑟(xi āo)(sè)妨(fáng)2多音字:juǎn)中间(jiān)毛发(fà)半身不遂(suí)纶巾(guān)卷间发遂纶juàn)间断(jiàn)出发(fā)所谋不遂(suì)涤纶(lún)3关于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⒉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

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预习展示】1.听课文范读,指导朗读,正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2.以各种形式朗读本词,读出气势。

3.辨形组词。

①纶()②墙()③瑾()伦()樯()谨( )④蓑( ) ⑤峭( ) ⑥啸()衰()俏()潇()【合作探究】研读课文,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⒈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们称道,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有几个字用得非常妙,请找出赏析,并探讨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doc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doc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高一语文设计:赵娜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11.4.24【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这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理解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3、背诵默写。

【学习重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展示、评价。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 —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二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1080年(元丰= 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修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翔县,追谥文忠公。

2、写作背景“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右”是词的内容,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名篇。

当时苏轼由于王安石变法,被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

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心情苦闷,郁郁于心,便借游山玩水来排解胸中的郁结。

【基础知识积累】(A级)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或释义正确的一项()A.懂懵(qidng 1U)灰飞烟灭卷起千堆雪(雪花)B.羽扇^(lun)勺木江豕寺.(务国作状蜃.网本).c.早生半发!:羡厕的头发)横脩丞飞姬火.(务问作状®.像丞丁样,.像姬丁样).D.一尊(通“樽”,酒杯)还期辱酒在蛔上,.善示残利江月2、 "橘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橘橹”借代水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嘉佑二年。

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背景介绍]《念奴娇》: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学习过程】1、自主预习(给加点字注音)故垒.lěi羽扇纶.巾guān樯橹..huá fà公瑾.jǐn..qiáng lǔ早生华发还酹.江月lèi吟啸..yín xiào料峭.qiào蓑.衣suō萧瑟.sè2、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生得志、事业有成,取得骄人成就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樯橹:这里指代曹操的水军尊:同“樽”,酒杯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版【第一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江城子·密州出猎》;2. 理解苏轼的创作背景,剖析其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3. 分析词的结构、语言特点及艺术表现手法。

密州出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导读:苏轼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曾任过文学、政治重要职务,被后人誉为“东坡先生”。

他的作品包括诗、散文和词等多个体裁,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

对于苏轼来说,密州出猎是一个主题独特、形式新颖的作品,外观看似自然景物描绘,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感慨。

正文:一、词的背景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描述了一个凉爽的夜晚,词人躺在床上,凭窗眺望着天空中的牵牛织女星。

这是苏轼在自己的早期生活中创作的一首词,也是苏轼对自然景物以及对爱情的深刻思考的结晶。

二、词的语言特点分析1. 词调婉转流畅,意境深远。

词的开头两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通过描绘明亮的灯光、轻盈的纱帘以及飞舞的萤火虫,营造出一个寂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

2. 用字雅致,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

苏轼巧妙地将凉爽的夜色与织女牛郎这一民间传说中的爱情故事相结合,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三、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1. 用光影交错的描绘手法。

苏轼通过“银烛秋光”一词,将秋夜的月光映照下来的光辉形容成了银色的烛光,为整个词揭开了序幕。

2. 用比喻来表达内心情感。

苏轼运用了“密州出猎”来比拟自己对诗词创作的渴望,用“卧看牵牛织女星”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憧憬。

这些比喻手法巧妙地渲染了整首词的意境。

结语:《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优秀词作,通过景物描写、比喻手法等艺术手段,展现了苏轼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和向往。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对此词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轼的词作,并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启示。

【第二篇】赤壁怀古导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赤壁怀古》;2. 理解苏轼处境下的兴起、壮志与无奈;3. 分析词的结构、语言特点及艺术表现手法。

2-2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2-2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知识链接】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派词。

在文学方面,历来有“苏黄”()、“欧()苏” 、“苏辛”()”之说。

书画方面,他和、、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2、名人评苏轼:“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3、词牌、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词牌限定词的格式(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题目表明词的内容或范围。

4、本词创作背景: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合,屡被贬官,甚至在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奉禄,而且还受到监督。

元丰五年,四十六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总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2
3
古迹赤壁
(古战场)
(景-壮丽)仰慕英雄
古人周瑜
英雄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渴望建功立业
年岁已老,
壮志未酬
借古抒怀
2、在写赤壁景观的词句中,你认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好在哪里?哪些字写得传神?试分析。

参考:这一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有气势夺人、惊心骇目之效。

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石壁之高耸。

再写江面波涛,“惊”写出江面波涛之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之激烈。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千堆雪”句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声绘色,蔚为壮观。

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作者借此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雄姿英发的豪杰们,寄寓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4
5
自然风雨(穿林打叶)“莫听”
“何妨”
“吟啸”
“徐行”
沉着、
镇定
人生风雨晴
“谁怕”
“任平生”
泰然处之、无所
畏惧、潇洒从容
“回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心中
无晴雨
宠辱偕忘
超然物外
人生
态度
旷达
洒脱
乐观
(参考:在《定风波》中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

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持竹杖,脚穿
6
7
8。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学生)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学生)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

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苏轼的散文纵横恣肆,如《赤壁赋》;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的词又是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2、背景资料:“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

高一语文 YW-B4-01-O5《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编写:王芹审核:高一语文组编写时间:2010年-05-04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能理解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能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炼哲理的方法。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学习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品味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请牢记:句不离篇,并非一枝独秀;篇不离句,篇因句而生辉。

【知识链接】1、背景资料: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大概都是这期间写的。

2、关于周瑜和“小乔初嫁了”周瑜在孙策手下担任将领时,才24岁。

他在34岁时,与28岁的诸葛亮,统帅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用火攻战术,将久历戎行、老谋深算年已54岁的曹操打得一败涂地。

他的婚姻很美满,娶的是当时著名的美女,乔家的二女儿小乔。

词作中“小乔初嫁了”似乎违背了历史的真实,这时距周瑜纳小乔已有十年之久。

但是艺术的真实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周瑜结婚早晚在词中关系并不大。

写赤壁之战这样的大事,周瑜作为战争一方的主帅,有许多事可写,词人却偏偏要花费笔墨去渲染他的婚姻,说是一个国色天香的美女刚刚嫁给了他。

这一句看似闲笔,其实不闲。

词人有意用小乔这位美女去衬托周瑜这位英雄,使下句“雄姿英发”成为有血有肉的丰富饱满的艺术形象。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新.doc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新.doc

《苏轼词两首》第一层级:知识记忆与理解(预学区•不看不讲)【基础学习交流】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解文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屮“念奴娇”是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

词牌限定词的格式(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题目表明词的内容或范围。

《定风波》屮“定风波”是词牌名识作者“一门三父了,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占,蛾眉共比高。

”诗屮“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苏洵、苏轼、苏澈丄。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 新,开创了豪放派词•知背景"rtH 匕日了解层级知识 苦难屮的思索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抓进监狱,关押一百余天,受尽从肉体 到精神上的侮辱和折磨,几近死亡边缘。

经多方面竭力营救,幸免-•死,出 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以罪人身份到达黄州。

在苏轼被贬官Z 前是在浙江湖州当太守,而且还是文坛领袖,如今却变 成了阶下囚,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人生的痛苦莫过于失落的痛 苦,被剥夺的痛苦,过去那些地位、荣誉,统统被剥夺掉了,在心里产生了 强大的反差。

通过诗词可以透视苏轼贬黄吋期的心态,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心 路历程从“失意苦闷”到“乐观坦然”再到“超然豁达”。

在暴风雨过后的相 对宁静中,苏轼开始深入思考社会、人生与理想等关系问题,从而达到澄明 的境界,使精神得到升华,进而从苦难屮奋起,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念 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都写于此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7月,被贬到黄州的苏 轼游黄冈城外赤鼻矶,,此时4 7岁。

温馨提示:诗歌鉴赏的 方法—— 知人论世识记层级知识归纳整理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羽扇纶巾()檣橹()一尊还酹江月()• • • > 二、杳字典,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温馨捉示: 注意积累。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高考诗歌鉴赏题枚举【学习目标】1、把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方向和方法。

2、学习豪放词派杰作杰出作品在词风上的特点,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手法。

3、学习苏轼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

【诗歌鉴赏方法点拨】1.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

(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对大自然、生活、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2..鉴赏步骤:(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

3.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苏轼词两首》创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_9194(整理精校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_9194(整理精校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必修教案0113 19:56::《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点:(1)从题目入手——找准题眼;( 2)从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手法入手——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背诵、尝试默写。

3、反复诵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课前自学】一、文学常识积累1、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派词。

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 、“苏辛”(辛弃疾)”之说。

(三苏:苏洵、苏轼、苏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2、写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5--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5--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学生 朗读 感 悟, 整体 感知 词作
激凝 思辩
合作 探究
感悟 人生
教学 反思
4
3
师 生 互 动 建 构 新 知
下片译文: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 我感到微微的寒冷。 抬头看时, 山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望方才风吹雨落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没 有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四、解读小序,了解背景 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 五、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 。 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雨后感) 。 六、探究讨论: 1、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 度? (1)途中遇雨, “同行皆狼狈” ,而作者的反应怎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 怎样的心态? (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从这一心中事中可以 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 作者虽然不在意风雨, 但雨过天晴后, 本应欣喜, 但作者反应如何? 由此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 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3、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 决心从此“归去” ,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你怎 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 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能遭受“风雨” , 就有可能遭遇不幸。 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怎样面对人生的种种 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 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 无物不可乐。 ”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 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 懂得了这一点, 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 相处的真谛。 七、课堂小结: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 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 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 然而 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 修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gswhywbx4----004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董华山审核人:陈海霞编制时间:2015/6/26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学习过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

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靡纤细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明显受到他的影响。

2、写作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作者47岁。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

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二、自主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淘(t co )故垒(I d )公瑾(j in )纶(guan)巾檣(qi Cg )橹(I u )还酹(I E)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C)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

英发:勃发。

C、纶巾:黄色的毛巾。

檣橹:劲敌。

D、故国:故地。

尊:通“樽”。

3、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古址(三国周郎赤壁)、古人(周瑜)、古事(赤壁之战),作者通过“怀古” 其目的是抒发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三、合作探究1、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2、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些字最具有表现力?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明确:穿:写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江水与堤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汹涌的波涛力量之大。

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

先写江岸,后写江水。

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壮阔场面,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为下片追忆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气氛。

3、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过渡。

“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

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4、讨论:赤壁之战英雄众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被重用为东吴都督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虚职) 功成名就苏轼:没有机遇 功业未成苏轼:早生华发 怀念周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5、 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 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 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

诗人赞 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6、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此时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目, 可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去评价,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1)理解,但不赞成。

这一句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 代局限性的反映。

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 就会悲观失意。

而人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要顽强直面逆境。

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2)这首词中壮丽江山、 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 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

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

“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

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 “伤”。

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 胸襟。

(3)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四、拓展运用苏轼【名句?回味】写两句 (看谁积累的名句多,4分钟)(I)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4)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5)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8)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0)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II)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1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3)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

明确: 周瑜与苏轼比较: a 、 建功年龄 周瑜:二十多岁 b 、 际遇 周瑜:碰到明君 C 外貌:周瑜:英俊儒雅《定风波》一、知识链接写作背景: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结果 20多人受到牵连,苏轼差点被杀,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 乐。

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 个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

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 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

却不料途中转阴,进而风雨袭来。

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从容不迫地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

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

二、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同行(x mg) 吟啸(y m xi ao) 料峭(qi co)萧瑟(se) 2、内容概括:上片:由道中遇雨提出人生应有的态度一一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片:抒发雨过天晴后的人生感慨一一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合作探究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表 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明确:闲适、轻松、自如。

泰然从容,视风雨为无物 2、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竹杖芒鞋”和“马”分别喻指官场和布衣生活。

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 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暗含“无官一身轻”之意。

表达作者乐观、旷达、豪迈之情。

3、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哪个字最关键?明确:披着一袭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任。

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 然不动。

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

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4、这里的“风雨”单指自然界的风雨吗?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 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 即人生风雨,喻人生中挫折、磨难、困境。

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和无惧苦难 ,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以及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风雨”的人生态度。

不久雨散云收,斜阳复出。

此次沙湖之行 芒鞋(m eng) 一蓑烟雨(su 0)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表达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给我们什么人生启示呢?明确:刚刚还是急风骤雨,现在却斜照相迎。

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人生中也是晴雨不定。

虽然变幻无常,但风雨之后必有阳光邙日光总在风雨后)。

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6、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2)“也无风雨也无晴”如何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明确:(1)、“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

(2)、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今后,不管还有没有雨,无论雨天晴天,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

心中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

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一样坦然面对,从容接受。

四、拓展运用结合这两首词和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赤壁赋》,谈谈你心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1)“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