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gswhywbx4----004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董华山审核人:陈海霞编制时间:2015/6/26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学习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苏轼

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

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靡纤细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

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明显受到他的影响。

2、写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作者47岁。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

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

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

品显然不同。

二、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淘(t co )故垒(I d )公瑾(j in )纶(guan)巾

檣(qi Cg )橹(I u )还酹(I E)

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C)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英发:勃发。

C、纶巾:黄色的毛巾。檣橹:劲敌。

D、故国:故地。尊:通“樽”。

3、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古址(三国周郎赤壁)、古人(周瑜)、古事(赤壁之战),作者通过“怀古” 其目的是抒发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合作探究

1、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2、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些字最具有表现力?描绘出一幅什么样

的画面?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明确:穿:写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江水与堤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汹涌的波涛力量之大。

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

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壮阔场面,真可谓是有声有色。为下片追忆赤壁之战中

的英雄人物渲染气氛。

3、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

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

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4、讨论:赤壁之战英雄众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被重用为东吴都督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虚职) 功成名就苏轼:没有机遇 功业未成

苏轼:早生华发 怀念周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5、 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 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 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 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6、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此时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目, 可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去评价,只要观点明确,

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1)理解,但不赞成。这一句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 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 就会悲观失意。而人越是身

处逆境,越是要顽强直面逆境。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2)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 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 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

感伤的双重色彩。

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

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

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

而不

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 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 “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 胸襟。 (3)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四、拓展运用

苏轼【名句?回味】写两句 (看谁积累的名句多,4分钟)

(I)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4)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5)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8)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0)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II)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1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3)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

明确: 周瑜与苏轼比较: a 、 建功年龄 周瑜:二十多岁 b 、 际遇 周瑜:碰到明君 C 外貌:

周瑜:英俊儒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