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下的和平与战争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二讲 20 世纪30 年代的国际关系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_OK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二讲 20 世纪30 年代的国际关系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_OK](https://img.taocdn.com/s3/m/2f1c1f9aa26925c52dc5bf8e.png)
四、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社会基础
经济危机冲击下,日本垄断资产阶级意图以军事征服开路,夺取 新的市场和原料,为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奠定了社会基础。
11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解体
四、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日本军部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过程
19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三节 大战前夕的大国间关系 一、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二、 英法苏三国同盟谈判及其失败 三、 英德关系与英德秘密谈判 四、 苏德谈判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0
历史已经证明,绥靖政策并不是维护和平之举,而是纵容法西 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二战提前爆发的错误政策。是导致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另外,在此期间,美国的孤立主义与1935年通过的中立法案, 与绥靖政策一样纵容了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活动。
17
第二节 德日意集团的侵略扩张活动与英法美苏的对策
四、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法案 • (一)“中立政策”的形成原因——美国国内的争论
• 1、初期政变的失败 • 2、 侵略中国与退出国联、废弃海军裁军条约 • 3、法西斯独裁政体的确立 • 4、日本法西斯的特点——不需要组织法西斯政党来夺取政权、 建立军部法西斯独裁的方式
12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四、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日本的侵略扩张计划
1936年“国策基准”, 规定了日本的大陆和海洋政策: • 大陆政策的基本方针——企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消除北方苏 联的威胁,防范英美,实现日满华三国的合作。 • 海洋政策的基本方针——“对南洋、外南洋方面,努力促进民 族经济发展…” • 总之,国策基准定下了南北齐头并进的扩张方针:在陆地上以 苏军为主要目标,先占领西伯利亚,然后进攻蒙古等地。在海上以 美为敌,伺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占领夏威夷海军基地。
结合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改变,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
![结合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改变,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90b78a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9.png)
结合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改变,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20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地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和战略态势的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冷战格局瓦解后形成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向纵深推进,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
但另一方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主题——反恐斗争仍任重道远!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和平与战争是相对的。
一味追求绝对的和平并非现实可行。
如今,中东战火纷飞,局部冲突此起彼伏,难民问题困扰着整个欧洲,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等小规模战争持续发生……显而易见,和平只能建立在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基础上才能保障。
因此,我们必须要牢记两个警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富国不易其本,富民不易其道”。
同样,既然和平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撑,那么就更需要劳动者具备一定的素养。
换言之,如果你想当兵,就得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倘若身处社会底层,又或者没有太大能耐去创造财富,最终还是依靠体制外谋生的话,又何谈理想抱负?倘若眼看着曾经活跃于校园的热血青年沦落至被迫加入传销组织也无动于衷,这种态度恐怕连古人都唾弃。
毋庸置疑,这些年轻人往往认为过分沉迷于玩乐乃至堕落,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将他们引入歧途是需要付出惨痛代价的!总而言之,世界和平既不遥远,亦不神秘。
它就存在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无时无刻不浸润到人们的内心深处。
尤其在信息网络快速发达的时代,维护和平便是人人有责!再回归到本篇,它是作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刊。
《和平宣言》概括性表述了各国参战的原则和目标,在平衡发展、公平正义的大框架下通过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并为国际关系树立了新的坐标系,它呼吁我们要“用战争摧毁战争”,“让仇恨止于武器,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尽管未来之路崎岖坎坷,甚至遍布荆棘,却始终坚信星星之火终究会燎原!我愿如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们一般永葆赤子之心,报效祖国,忠诚守卫。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https://img.taocdn.com/s3/m/b2eb54dd360cba1aa811daa7.png)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⑴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源;⑵经济危机使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影响:⑴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破坏,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⑵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⑶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⑷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启示⑴全人类共同的利益高于一切;⑵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⑶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⑷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和平相处,友好合作;⑸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苏美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形成过程:1939年11月,美国改变中立态度;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1941年秋,《大西洋宪章》签署后,苏美英开始联合行动;1942年初,26年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全线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
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⑴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不是好心肠。
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不是好办法。
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英国在二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https://img.taocdn.com/s3/m/c1b5fb4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d.png)
英国能够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实力决定: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国家,掌握 海上霸权,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处于“世 界工厂”的地位。
国家利益决定:英国为了掌握欧洲霸权而 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客观条件决定: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以外, 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之间的争斗,可以 坐山观虎斗;同时,欧洲大陆上的法、俄、 德等国为争夺大陆霸权而进行的斗争从未 停止,也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 条件。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战前夕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
1、以欧洲为中心 ,英国居于领导地位, 德国向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挑战;美国 独霸美洲。
2、随着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增强, 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在欧洲 形成了三大基本矛盾;英德矛盾、法德 矛盾、俄奥矛盾。
3、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
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化
近代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
一战前,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欧洲一直 是国际关系的中心。一战后,中心开始 由欧洲向它的两侧转移,表现为美国势 力的大大增强和社会主义苏联的建立。 原因是欧洲国家在历次战争中不断削弱、 一战后美日两国实力增强,俄国走上了 社会主义道路等。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 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这是因为二战使西欧 各国进一步削弱,而苏联成为唯一能和美 国相抗衡的国家。
各国的国家利益。谋求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 的根本目的。
各国的意识形态。一些大国总是将自己的意 识形态强加于他国,造成国际矛盾。
各国的国内斗争。近代民主制度下,各国内 部的利益集团互相攻击,使得对外政策的制 定带有党派斗争的色彩。
地缘政治的存在。不是的地区,有着不同的 国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特定的国家关 系。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势力均等政策,中国 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这都是地 缘政治的重要表现。
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和平 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和平 国际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8552dd28ea81c758f5780f.png)
“外交”求和平
汉斯· 摩根索认为,国际和平不能通过限制国 家主权来维护,因为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永远 都不可能消除。他提出了通过外交“调解求 和平”的观点。 为了通过外交手段实现世界和平,摩根索提 出了外交的四项基本规则和五项先决条件。
权力均衡与世界和平
权力平衡只能减少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但不 能够带来永久和平。
三 军备竞赛与核扩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苏军备竞赛 美苏军备竞赛中的囚徒困境 理查森模型:军备竞赛的均衡点 反对军备竞赛的理由
军备竞赛是一种浪费 潜在的破坏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争的可能性
核扩散
自从第一枚原子弹制造出来以后,核扩散问题就出现了。此 后,只要新出现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核扩散问题就呈现 出来,以至于核扩散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主要议题。
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美冲突将不可 避免。 中国会和当年的美国一样,提出亚洲版本的 “门罗主义”,将美国赶出亚洲,因而他主 张及时限制中国发展,反对接触而主张遏制 中国。
四 实现世界和平
国际政府或世界政府
13、14世纪的意大利诗人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中 最早提出了这种思想。 从19世纪初期,人类就开始了建立国际政府谋求和 平的试验,即神圣同盟。 国际政府的第二次试验是20世纪20年代初建立起来 的“国际联盟”。 国际政府的第三次努力是1945年建立起来的联合国, 也是目前正在运作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单元七 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和平
概念与性质 成本与收益 利益集团与对外战争 凯南与遏制战略 大国政治的悲剧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战争几乎已经成为 常态。从有文字记载的公元前3200年到 20世纪80年代的5000多年历史中,共发 生过14,500多次战争,平均每年有近3次 战争,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只有292年没 有战争发生。
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
![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804f0d184254b35eefd340f.png)
3、中朝抗日斗争 、 (1)中国抗日战争 ) (2)朝鲜人民与中国人民抗日 )
亚非欧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4、西班牙内战 、 (1)内战爆发 ) (2)民族战争 ) (3)各种势力态度 ) 英法不干涉政策 苏联援助 国际纵队 (4)结果 )
思考二
西班牙民族解放战争失败的教训
课堂小结
1、世界各种力量对法西斯势力的反应与态度 、 德意日本国垄断资产阶级 共产国际 亚非欧一些国家 苏联 英法美 2、绥靖政策 、
亚非欧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 2、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 (1)时间 ) (2)西方大国的态度 ) 英法绥靖政策 美国中立政策 (3)结果 ) 失败, 失败,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
思考一
埃塞俄比亚沦亡的原因 1、国家弱小 、 2、社会落后,没有先进阶级政党领导, 、社会落后,没有先进阶级政党领导, 也没有进步的军队 3、没有外援 、 4、领导指挥有误 、
20世纪 年代的国际关系 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 世纪
三条线索 1、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 2、英法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 3、亚非欧一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 、 一对主要矛盾 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矛盾 30年代是“走向战争的十年” 年代是“ 年代是 走向战争的十年”
共产国际七大
1、背景 、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2、时间 、 1935年7—8月 年 月 3、内容 、 政策: 政策:建立反西斯统一战线 策略: 策略: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 4、意义 、 指导各国共产党的行动, 指导各国共产党的行动,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 西斯斗争
只有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联合起 只有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才能制止战争, 来,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才能制止战争,对法西 斯侵略只能进行坚决斗争, 斯侵略只能进行坚决斗争,任何通过退让来换取和平 的想法和做法,都只能是空想,最终要遭到失败。 的想法和做法,都只能是空想,最终要遭到失败。
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402e56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a.png)
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
人们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探讨和思考,如何保持和平以及如何处理战争等问题。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世界中,谈论战争与和平,显得更加及时和必要。
一、战争的影响1、破坏性强:战争会给国家和民众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导致民生困苦:战争期间,民众的生产生活受到破坏,造成国家经济的严重震荡,以及民众的疾病和饥饿等问题。
3、造成对国际形象的巨大影响:战争会给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国际制裁等措施。
4、破坏国际和平:战争不仅对参战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还可能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和不稳定。
二、和平的重要性1、保障国家利益: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繁荣离不开和平的环境。
和平能够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安全利益。
2、维护人民权利:和平能够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福利。
3、促进国际交流:和平能够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的发展和繁荣。
三、和平与战争的关系1、和平与战争是相互依存的:在和平的环境下,社会稳定,国家繁荣;而在战争的环境下,社会动荡,国家发展遭到重创。
2、建立和平需要广泛参与:和平不仅仅是国际政治的问题,而是需要所有人都参与其中。
需要国家、民间组织以及个人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积极作用,为和平贡献力量。
3、和平需要长期坚持:和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现和平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需要各国合作共同努力,可以在和平中维护自身利益和平衡。
四、对于全球和平的思考1、全球有关各方应该以合作为主,妥善解决分歧,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2、需要加强全球治理,提高国际组织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3、全球化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平衡,降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地区冲突风险。
4、强调文明的发展和平衡,平衡各类文明之间的发展,以减少文化冲突的发生。
总之,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复杂而又永恒的话题。
我们要时刻为维护全球和平而努力,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为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0世纪欧美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分析
![20世纪欧美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8d667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7.png)
20世纪欧美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分析自20世纪初以来,欧美地区曾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和平进程,这些事件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20世纪欧美地区战争和和平的历史分析。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欧洲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相互猜忌为战争埋下了伏笔。
随着时间推移,战争事件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超过1700万人的死亡和庞大的经济损失。
一战的结束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德国、奥匈帝国等列强的失利,为二战埋下了隐患。
同时,世界得以建立了新的秩序,如《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宪章》等国际法和组织,旨在促进全球和平与繁荣。
二、二战与战后重建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战争洗礼了整个欧洲和亚洲地区,成千上万人死亡,城市被夷为平地,各国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受到了巨大影响。
二战后,各国开始进行重建工作,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和欧洲复兴计划为欧洲和盟国提供了资金支持,欧洲也开始逐渐恢复了过去的繁荣。
同时,冷战的开端也使得欧洲国家疏于对抗,日益依赖美国。
三、冷战与欧洲一体化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和苏联不断发展着核武器,全球氛围十分紧张,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寻求影响力和对手的牵制。
在这个时候,欧洲各国开始尝试逐渐一体化,为了更强大地与超级大国对抗。
欧洲一体化进程分为多个阶段,最初是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此后在1957年的《罗马条约》,并于1993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最终形成了欧盟,成员国不断地增加,服务范围也逐渐扩大。
欧盟成为了面临日益复杂的全球之际,欧洲国家整合力量、处理冲突的重要平台。
四、21世纪的欧美关系21世纪以来,欧美关系再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在防范恐怖主义的同时,也寻求一个更安全、更稳定的世界。
但是,其对外政策和美国的强势形象也受到了欧洲国家的质疑和反对,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的爆发。
此时欧盟成员国的合作显得日益重要,这种合作可能对于美国和世界的稳定产生重要意义。
20世纪30~40年代的国际关系
![20世纪30~40年代的国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62c1d15c281e53a5802ff83.png)
二、二战前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1、中国 2、埃塞俄比亚 3、西班牙
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由一场反对内部反动势力的革命战争演变为一场有 国际势力参加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20世纪30年代,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 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A.都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领导者都有共产党 C.都得到英、法、美等国的援助 D.都受到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2、埃塞俄比亚
厄立特里亚
埃塞俄比亚
意属索马里
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 给该国以购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 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 投赞成票。这一事实 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表明英、法、绥靖意图 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关系有所缓和(表现?) 思考:苏联30年代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新经济政策奠基 ②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③人民的建设热情
④利用大危机的机遇,引进机器设备、技术和人才。
㈣西方大国与法西斯
绥靖政策
1、含义: 20C30年代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纵容 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
2、原因: ①避免引火烧身,企图牺牲小国利益,维护 既得利益(根本) ——丢卒保车 ②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 ——祸水东引 ③害怕战争,鼓吹和平主义论调 ④当时应对危机,不便抽身 ⑤德、意结盟,打起“反共”招牌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看作是“二战的彩排”,这主要是因为 A.西班牙战争导致二战的爆发 B.西班牙成为参加二战中举足轻重的国 C.西班牙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各主要国际势力之间 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一场国际冲突
浅谈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下的和平与战争
![浅谈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下的和平与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f4d9f20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7.png)
浅谈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下的和平与战争
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全球的政治形势动荡不安。
纳粹在德国掌权,意大利和日本
也在扩张领土。
这样的局面导致了许多政治和军事冲突,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性。
1931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这是当时唯一被联盟承认的侵略行动。
此后,日本继续侵略中国,直到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另一方面,意大利在1935年入侵了阿比西尼亚,引起了国际谴责。
然而,联盟没有采取足够强硬的措施,从而使得纳粹以及其他国
家得以继续扩张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许多国家开始采取一系列军事措施
以应对他们所认为的潜在威胁。
例如,英国采取了削减拨款的措施,而法国则开始增强其
防御国境的能力,以防范潜在的威胁。
美国则采取了中立政策,试图避免与其他国家的冲突。
最终,这些努力并没有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1939年9月,希特勒在波兰发动了进攻,引发了全球性的冲突。
战争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不仅摧毁了欧洲大陆,而且改变
了世界的政治形势。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是充满不确定性和动荡的。
由于缺乏足够的领
导力和国际合作,各国陷入了竞争和冲突之中。
这种局面最终导致了全球规模的战争,给
人类带来了沉重的代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https://img.taocdn.com/s3/m/53e57c6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a.png)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进入进入2020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经曲折。
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经曲折。
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经曲折。
202020世纪是世界现代史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纪是世界现代史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因此而导致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强之间的矛盾激化,202020世纪上半期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但同时,世纪上半期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但同时,它们也深刻的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未来的发展,使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一、“一战”前的世界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战”前的世界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相继确立,再加上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从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开展起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推动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产生并发展起来,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垄断组织的出现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反而进一步加深了这一矛盾,造成以后经济危机更大的破坏性,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就是其典型例子)。
同时,垄断资本家为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的干预国家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在这个过渡阶段,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战争与和平的国际关系
![战争与和平的国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74e94d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a.png)
战争与和平的国际关系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词汇。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两个词汇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战争代表了野蛮和暴力,而和平则代表了文明和理性。
战争和和平之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为复杂的关系。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出发,论述战争和和平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关系。
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历史上,战争和和平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两种状态。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社会一直在争夺权利和资源。
某些时期,国家之间会经常发生战争,比如欧洲历史上的百年战争、拿破仑战争、一战、二战等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和平时期也不乏光辉的篇章,比如西周时期的盛世、秦朝时期的统一、唐朝时期的强盛等等。
在这些时期,国家之间不仅保持了和平,还建立了积极的社会关系。
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和平时期关键的一环。
尽管和平时期中没有军事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关系稳定。
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看,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均未能实现完全的和平。
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社会中的财富和资源不均,导致部分国家富强而部分国家贫穷。
这种不公平的分配,会导致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矛盾,最终引发战争。
现代战争与和平随着现代科技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开始进入多极化时代。
虽然一些冲突和战争也在不断发生,但国际社会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和平化的道路。
现代战争不同于古代战争,古代战争大多基于领土和资源争夺,如果一方在战争中获胜,就可以剥夺对方的领土或者资源。
而现代战争则更多的基于意识形态、文化冲突和恐怖主义等因素。
这些战争往往外部原因复杂、内部原因复杂,难以判断和处理。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和平不仅指缺乏战争,也指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国际组织成为现代国家接触的重要平台。
比如联合国、世贸组织等等。
这些组织不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核心竞争力。
和平不可能完全依靠军事打击,而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战争与和平并非两个独立的概念,而是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
浅谈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下的和平与战争
![浅谈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下的和平与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135480fbc8d376eeaeaa3162.png)
浅谈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下的和平与战争姓名:农颖露学号:200902411101 专业:历史文化旅游09摘要:进入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与20年代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和平的局面不同的是30年代的国际关系更为复杂:日德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未被危机波及的苏联则企图置身事外;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但终因力量薄弱与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而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帝国主义们致力于维护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宣告解体。
总的来说:30年代的国际关系的特点是德日法西斯势力的兴起、扩张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逐步形成。
关键词:经济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法西斯;反法西斯斗争一、产生和平下隐藏战争因子的背景(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929—1933年这一场大危机是由美国爆发再波及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危机的爆发让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失业率不断增加,法西斯分子开始走上台面,社会动荡不安。
而危机不仅影响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而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缓和和摆脱危机进行了非常激烈的经济斗争,提高进口税率,高筑关税壁垒,限制外国商品输入,以保护国内市场,同时实行货币贬值,廉价对外倾销本国商品,以加紧争夺国外市场。
这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互相之间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关税战、货币战和倾销战。
①帝国主义之间这一场以争夺市场为核心的经济战争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谁拥有广大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谁就有比较稳定的销售市场。
由于英国拥有比较庞大的殖民地,又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措施,所以在这场经济战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而美国则丧失了20年代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先地位,英国又重新摘取了世界贸易的王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始终保持着这一领域的霸主地位。
国际关系中的冲突解决与和平建设
![国际关系中的冲突解决与和平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9b22ca9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a.png)
国际关系中的冲突解决与和平建设在当今世界上,国际关系中的冲突解决与和平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世界各国间交流与合作的加强,尤其是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冲突与合作并存成为国际关系的常态。
本文将探讨冲突解决的重要性,分析冲突解决的实践方法,并探讨和平建设的必要性与实施方式。
一、冲突解决的重要性冲突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现象之一。
在国际关系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价值观、领土争端等问题都可能引发冲突。
因此,解决这些冲突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首先,冲突解决有助于维护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是国家间相互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为各国提供了互相合作的框架和基础。
通过解决冲突,国际社会可以巩固国际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和冲突的发生,维护全球稳定。
其次,冲突解决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冲突往往阻碍着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通过解决冲突,各国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贸易壁垒,加强经济合作,推动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分配,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冲突解决有助于保护人权与人道主义价值。
冲突常常导致人权侵犯、人道主义危机和难民问题的产生。
通过积极解决冲突,可以保护受冲突影响的人民的基本权益和人道需求,为建立和谐与稳定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二、冲突解决的实践方法冲突解决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其中包括外交谈判、联合国介入、经济合作等。
首先,外交谈判是解决冲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话和协商,各方可以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致力于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
外交谈判强调各方的平等和相互尊重,是解决冲突的和平手段。
其次,联合国的介入可以推动冲突解决的进程。
联合国作为国际组织的平台,通过提供中立的第三方调解,并向各方提供支持和协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通过维和行动、制裁、人权监督等方式,推动冲突各方进行对话和妥协,实现和平解决。
再次,经济合作也是解决冲突的一种路径。
通过加强经济联系与互相依赖,各国能够共同面对挑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共同利益。
经济合作有助于增加各方之间的共同利益,进而达成冲突解决的共识。
国际关系中的和平与发展问题研究
![国际关系中的和平与发展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5858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d.png)
国际关系中的和平与发展问题研究一、引言国际关系中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因为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和平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实现人类幸福和繁荣的根本方式。
因此,在国际关系中,和平与发展问题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剖析和平与发展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问题。
二、和平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 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国际和平是确保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战争和冲突对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尊严,妨碍了人们自由的思考和创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和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2. 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和平是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基础,只有和平才能在世界各国之间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机制,才能营造出有利于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氛围。
和平可以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有助于各国之间加强了解和沟通,推动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3. 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和平是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战争和冲突容易造成局势失控,导致安全和稳定的威胁和动摇。
和平可以借助多边机制和合作,共同应对地区的各种安全威胁和挑战,为地区的繁荣和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发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 促进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经济全球化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可以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有利条件,推动各国经济的互动和交往,进一步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打造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体系。
2. 增强国际竞争力发展可以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提高国家的影响力和地位。
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将发展作为战略目标,加大资源和投资的投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来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3. 促进人民福祉发展是促进人民福祉的根本途径,持续的经济发展可以为人民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国际中的战争与和平冲突解决与维和行动的实践
![国际中的战争与和平冲突解决与维和行动的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6cab6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4.png)
国际中的战争与和平冲突解决与维和行动的实践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战争与和平成为了国家间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
战争带来了破坏与伤害,而和平则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为了解决与预防战争与冲突,维护世界和平,国际社会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冲突解决与维和行动。
第一部分:战争与和平的冲突战争作为一种极端形式的冲突与对抗,具有毁灭性与伤害性。
国际间的战争常常源于领土争端、资源争夺、民族冲突等因素。
它们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产生了经济与社会的灾难,破坏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通过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国际社会可以努力预防与解决战争冲突,并维护和平的稳定。
第二部分:冲突解决的实践冲突解决是解决国际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冲突各方通过对话、谈判、调解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例如,联合国设立了许多专门机构与部门,致力于协调国际冲突的解决。
同时,国际社会还成立了一些地区性组织与机构,如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非洲联盟(AU)等,以促进冲突解决与和解。
值得一提的是,冲突解决不仅仅通过对话与谈判来实现,还包括法律手段与国际裁决。
例如,国际法院作为联合国主要司法机构,负责处理成员国之间的法律争端,并发表判决来解决冲突。
通过法律手段与国际裁决,国际社会能够有效地解决纠纷,防止冲突升级。
第三部分:维和行动的实践维和行动是国际社会为维护和平与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行动方式。
通过派遣维和部队,国际社会能够在冲突地区维持巩固的和平秩序,减少人员伤亡与破坏。
联合国是维和行动的主要组织者与协调者,通过设立维和行动部门与派遣安全部队,来执行维和任务。
维和行动通常包括停火监督、人道援助、民主选举监督等多个方面。
通过维和行动,国际社会能够有效减少战争的破坏性,为冲突各方创造条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然而,维和行动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例如冲突各方的不配合、资源短缺等,这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克服。
结语战争与和平是国际社会永恒的话题,冲突解决与维和行动是实现和平的必要手段。
战争与和平中国抗战的历史教训
![战争与和平中国抗战的历史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c8c1798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6.png)
战争与和平中国抗战的历史教训战争与和平:中国抗战的历史教训战争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和平则是每个国家和每个人向往的境地。
中国抗战是二十世纪最具有教训意义的战争之一,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珍惜和平、警惕战争的可怕后果。
一、历史背景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世界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日本军国主义通过扩张主义政策,侵略中国,破坏了亚洲的和平稳定。
而当时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困境,无法有效对抗日本的侵略行为。
二、中国抗战的挑战与困境中国当时的政府与军队由于长期腐败、内部分裂以及对抗日共识的缺失等因素,导致了战略决策的失误与执行不力。
而日本军队以其先进的武器装备、训练有素的军队以及战略配合的协调性,给中国抗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三、中国抗战的成功与价值虽然中国在抗战初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但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以及各个战区抵抗着日本的进攻。
最终,中国抗战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整个亚洲地区的战略格局。
中国的抗战精神和民族团结也为后来的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中国抗战的历史教训1. 全民抗战意识的重要性:中国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意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这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民族安全还是发展繁荣,都需要国民共同的认同和努力。
2. 政治稳定与集中统一的重要性:中国在抗战初期由于政治上的混乱和分裂,导致了国家抗战的失败。
因此,政治的稳定和集中统一对于国家的战争机器的运行至关重要。
3. 军事准备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在抗战时期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连串的失利。
因此,军事准备和现代化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石。
4. 国际合作与外交手段的重要性:在抗战时期,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这对于中国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通过和平与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https://img.taocdn.com/s3/m/8d75e615f18583d049645943.png)
专题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大战,出现了战后的全球性冷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
当今世界,维护和平的斗争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
一、纵向线索梳理(一)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从分散向整体的演进,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联系加强的表现。
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首先是因为到20世纪初世界才连成一个整体。
1、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原因: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响,19世纪末美德经济发展速度超过英法,要求按照实力对世界进行重新瓜分,矛盾激化,形成了三个中心环节:法德矛盾、巴尔干问题、英德竞争。
矛盾的焦点在于对殖民地的争夺,矛盾斗争逐渐演变为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的对峙。
进程: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导火线,欧洲是主战场,战争爆发后形成了四条战线,分为三个阶段。
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取决于交战双方的实力,这不仅是指陆、海等军事力量,而且包括经济、科技、政治和战略战术等多种因素。
此外,美国的参战、沙皇俄国的退出战争、德奥集团由战争而形成的国内政治危机加速了战争的失败。
影响:战争使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产生了变化,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国际关系呈现了新格局。
英国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美国和日本却利用战争机会大大发展了自己。
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欧洲转向美国。
日本也从原来的农业国转为了工业国,从原来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
战争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俄国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同时大战促成了德意志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
大战还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推向新阶段。
2、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对外独裁对外侵略,逐步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并与意大意法西斯结成三国轴心,疯狂扩张侵略。
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规律性认识
![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规律性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eea45edbb68a98271fefafb.png)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散论编制教师:吴锋审核教师:罗兴蓉一、模块介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战后的全球性冷战。
核武器的发展使战争的破坏力可多次摧毁地球上的文明和毁灭人类本身。
教材的编写结构呈现出战争--国际关系--战争--国际关系的特点。
每次世界大战之后,必然会出现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这样的编写顺序容易让学生纵向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国际关系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也可以以专题教学的方式将选修三分成两大块:战争史专题和国际关系史专题,分块进行学习。
选修三的学习还应特别注意中国在一战、二战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必修1第二、五单元与选修3的宏观整合。
了解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探讨其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
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的灾难,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重大问题。
1、20世纪:一个波澜壮阔的百年(1)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成就不断涌现,全球联系加强,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一道道绚丽的风景;(2)重大、严肃而又鲜活的主题:战争与和平。
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世纪的战争:与以往不同•规模:两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全球冷战。
•新的方式和内容: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出现;局部战争频发;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恐怖活动等。
(2)20世纪的和平来之不易•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维护和平的努力:国联和联合国•和平与发展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两大主题二、明确战争与和平有关的几个问题1.战争根源与战争动因:国际间的战争是国际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有关各国争夺和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举动。
战争起源于经济,从属于政治。
在当代,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战争的总根源,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就是战争。
国际关系中的军事战略与和平稳定
![国际关系中的军事战略与和平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51bb3c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6.png)
国际关系中的军事战略与和平稳定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领域,其中军事战略和和平稳定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军事战略是指国家或组织在战争或冲突中的策略和战术,而和平稳定则是指国际关系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即没有战争和冲突,各国之间和平共处。
本文将探讨国际关系中的军事战略与和平稳定,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军事战略军事战略是国家或组织在战争或冲突中的策略和战术,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军事目标。
在国际关系中,军事战略的实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国家实力、对手的实力、地理环境、国际政治环境等。
同时,军事战略的实施也需要考虑到道德和道义的因素,以确保战争或冲突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1.攻击与防御在国际关系中,攻击与防御是军事战略的两个重要方面。
攻击通常是为了夺取领土、资源或消灭敌人,而防御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资源或避免被攻击。
在实施军事战略时,需要权衡攻击与防御的利弊,选择最合适的策略。
2.隐蔽与突袭在国际关系中,隐蔽与突袭也是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蔽是指隐藏自己的意图和实力,以便在战争或冲突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突袭则是指突然袭击敌人,以达到快速制胜的目的。
在实施军事战略时,需要考虑到隐蔽与突袭的可行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联盟与合作在国际关系中,联盟与合作也是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或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共同的威胁或挑战。
合作则是指国家或组织之间在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之间的互惠互利,以实现共同利益。
在实施军事战略时,需要考虑到联盟与合作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和平稳定和平稳定是指国际关系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即没有战争和冲突,各国之间和平共处。
为了实现和平稳定,各国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1.信任关系的建立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实现和平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国际关系中,建立信任关系需要各国之间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减少误解和猜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下的和平与战争
姓名:农颖露学号:200902411101 专业:历史文化旅游09
摘要:进入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与20年代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和平的局面不同的是30年代的国际关系更为复杂:日德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未被危机波及的苏联则企图置身事外;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但终因力量薄弱与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而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帝国主义们致力于维护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宣告解体。
总的来说:30年代的国际关系的特点是德日法西斯势力的兴起、扩张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逐步形成。
关键词:经济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法西斯;反法西斯斗争
一、产生和平下隐藏战争因子的背景
(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929—1933年这一场大危机是由美国爆发再波及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危机的爆发让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失业率不断增加,法西斯分子开始走上台面,社会动荡不安。
而危机不仅影响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而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缓和和摆脱危机进行了非常激烈的经济斗争,提高进口税率,高筑关税壁垒,限制外国商品输入,以保护国内市场,同时实行货币贬值,廉价对外倾销本国商品,以加紧争夺国外市场。
这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互相之间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关税战、货币战和倾销战。
①
帝国主义之间这一场以争夺市场为核心的经济战争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谁拥有广大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谁就有比较稳定的销售市场。
由于英国拥有比较庞大的殖民地,又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措施,所以在这场经济战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而美国则丧失了20年代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先地位,英国又重新摘取了世界贸易的王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始终保持着这一领域的霸主地位。
由此可得出结论: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必然加剧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
希特勒公开叫嚣:德国的“生存空间”问题,要“用剑来解决”。
日本法西斯则声称:日本在国际上“处于无产者之地位”,应该用战争去夺取世界的富源。
从此,2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和平、非战的美妙言辞黯然失色,国际关系揭开了一个暴风雨的时代。
②
随后企图缓和紧张的国际经济关系,恢复世界贸易正常秩序,64个国家代表在1933年6月举行了世界经济会议,但这次会议各国都是怀着利己的目的,转嫁危机的立场始终不变,最后会议毫无结果而散。
这次会议的失败说明了帝国主义各国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那国际政治关系恶化则是自然发展的结果。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成为不可逆转
20世纪30年的世界各国,正处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瓦解,新的国际格局还未建立的变动时期。
在各国都在为自身利益而不断斗争的情况下,要建立起各国都能获利的新的国际关系只好通过战争来重新构筑,30年代世界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但国家利益成为各国外交政策的最核心的原则。
①《国际关系史》现代卷,第17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②《国际关系史》现代卷,第18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国对国联的仇视以及日本对华盛顿体系的不满,经济危机则给各个帝国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进行关系的重整,特别对于德日来说。
由此,国际政治关系开始恶化到后来的破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还是没有照最初的目的为世界和平出力。
二、使和平破灭、战争横行的条件
(一)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
一战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秩序,战胜国和战败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最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时成立了国联,构成了一个互为联系的体系,但这个体系是根据战胜国强行划定政治地图,使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埋下仇恨的种子,战胜国之间也矛盾不断。
与历史上传统的峥嵘岁月相比,凡尔赛体系无疑把德国从天堂拉到地狱,遭到世界政治舞台排斥的德国,整个德意志民族在心理上都不能承受这个现状,就如列宁所说:“战争的结果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这些先进国家降到了殖民地附属地位,陷于贫困、破产、饥饿、毫无权力的境地,今后世世代代都要受条约的束缚,这种遭遇是任何文明国家所未曾有过的。
”
③与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受到压制相同,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受尽美国压制这是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主义所不能接受的。
加上国际裁军和非战公约使得修约派在谈判中没有获利,这也成为20年代中后期东、西方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发动冲击的原因,也成为30年代国际关系暴风雨时期到来的明显征兆。
(二)经济危机期间法西斯势力的迅速发展
30年代的大危机沉重的打击了德国,使其濒于崩溃的边缘,民众和统治阶层对魏玛政府的无能十分不满,而此时纳粹党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同时进行欺诈的宣传逐渐夺取政权,最后上台执政。
上台后的希特勒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对外扩张做准备。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反复强调:“我们今天赖以生存的土地,并非得自于上天的恩赐,而是我们的先辈通过拼死的斗争得来的,所以将来也绝不能依靠其他民族的恩惠为我们的民族提供土地和生存条件,而应依靠战无不胜和利剑的威力。
”④
日本同样也受到沉重的打击,仅1930和931年日本的出口值就下降了32%和53%,加上日本资源缺乏,日本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尖锐,所以日本法西斯趁机上台,之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企图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
而田中内阁制定的大陆政策则赤裸裸的表明了日本的野心。
在此期间日本和德国先后退出国联,这也就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撕破脸,在行动上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英美法的绥靖政策
日德法西斯在经济危机期间能够迅速发展跟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不承认”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英美法为了缓和解决自身的危机,对日德等国的法西斯扩张采取了绥靖政策,企图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种政策其实是一种很明显的在即牺牲了某些利益后没有达到目的的短见。
日德并不满足于这一些小利益,他们的目的是瓜分世界,而绥靖政策无疑在最初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开始。
(四)苏联双轨的外交政策
30年代法西斯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安全,苏联在争取把反法西斯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的同时,还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争取同日德改善关系并与意大利维
③《列宁选集》第四集,第317页
④《纽伦堡审判》上卷,第147—148页,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持友好关系,苏联自始至终奉行双轨的外交政策,让其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之前得到发展,以在战争中占据优势。
而苏联的这种政策让日德等国法西斯在扩张时毫不顾忌苏联会限制他们。
三、世界大战发生形势不可逆转
(一)德意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开始、日本的全面侵华
纳粹德国在得到发展之后,扩张的野心得到了鼓励和刺激,希特勒认为德国掌控世界的时间已经到了,所以下定决心拔除最后一个障碍: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3月7日德国派兵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纳粹德国的盟友意大利也开始了它的扩张之路,1934年12月5日意军发动了对阿比西尼亚的突然袭击,1935年大规模入侵阿比西尼亚,妄想以军事优势一举占领其全境。
日本法西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确定华北为它的目标,1937年7月7日日本借口到宛平城寻找士兵为由向卢沟桥发动炮轰,侵华战争全面展开。
(二)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改变
英美法等国在经历了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强行占领莱茵非军事区、意大利武装进攻阿比西尼亚和日本全面侵华后,在外交战略上有了改变,从开始的绥靖纵容到后来的反法西斯同盟,世界格局彻底改变。
(三)苏联外交政策着重于反法西斯
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苏联自30年代中期到1939年始终执行双轨的外交的政策,但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扩张,就苏联当时的国力而言要独立自保还有一定的困难,要阻止和战胜法西斯势力,必须团结世界上一切反法西斯的力量,组成反法西斯同盟。
(四)30年代亚、非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扩张,亚洲、非洲等地的国家开始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中国的全面抗战、埃塞尔比亚的抗意斗争等等,都说明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成为必然的选择,世界国际关系从原来的由强国主导变成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都参与其中。
四、国际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的变化
30年代的世界是各国角力角逐的时代,而以二战的全面爆发而结束,新的国际关系终于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来重新构建。
从这一点来看,任何一种国际关系都只能维持一段时期的相对平衡,在旧的国际关系被打破、新的国际关系尚未确立的变动时代,各国的外交政策以及自身的利益变化实际上都引导国际关系朝自己的设计方向演进,当然原因不止一点,但最终的因素还是各国的自身利益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