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学考试管理类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三
自学考试管理类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九
自学考试管理类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九2010年自学考试管理类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九
第九章清
内三院的组成:内国史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内秘书院:负责掌管起草敕谕和收录各政府机构的奏疏;内弘文馆:负责讲经注史、颁布制度。
内三院初置八承政掌管内三院事务。
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期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
后来事权逐渐扩大,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
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取代了议政王的大臣会议的权力,政务的裁决、官吏的任免、用兵的方略悉由军机处掌握,其实权远远超出内阁之上,成为国家中枢机构中的核心机构。
军机处工作内容有:1、参与官员奏折的处理和皇帝谕旨的撰拟;2、其次,撰拟皇帝谕旨;3、充当皇帝的决策顾问;4、广泛的人事决策权。
军机处地位显赫,但没有丝毫的独立性,只是皇帝的附庸,只是皇帝的御用秘书机构。
清代中枢机构的演变:清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承袭了明代的中央行政体制的形式和内容。
同时也糅合了本民族的传统:1、议政王大臣会议;2、同。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2.三公宰相制:具体内容是改丞相为大司徒.太慰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又从宰相制度本身入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
从宰相制度上讲,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3.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4.北面官制:是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5.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该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该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
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6.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在体制上的差异?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的内容与隋唐六部的分工已基本相同,但两者从体制上讲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幕僚机构,畈苋嗽辈皇枪艺焦叭嗽薄6逄屏吭蚴侵醒胫饕姓澳懿棵牛可惺槭浅⒚ 伲嵌际“旃嵋榈姆ǘú渭诱撸簟⒈ 讲可惺樵谔瞥趸钩<嫒卧紫唷?/P> (2)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秘书班子,诸曹人员仅协助丞相处理公务,其分曹的方法因时代.社会需要.机关结构调整以及主官政见不同而发生变化。
自学考试管理类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十三
自学考试管理类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十三2010年自学考试管理类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十三
第十三章抗战前的南京政府
国民政府主席的地位及其职权的变化:国民政府主席既是政府首脑,又是国家元首,在训政初期,拥有较大的权力。
由******************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对外代表国民政府,主持国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有权签署公布法规、发布命令,提请任免五院院长、副院长、陆海空军副司令及各部、会长官。
******************四届一中全会修订《国民政府组织法》,大大地削减了主席的权力,使之成了虚位元首,不再成为政争目标。
军事委员会:设于1925年,是国民政府的最高军事机关,由
******************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选任委员长1人,委员若干名,委员长由蒋介石担任。
军事委员会地位十分重要,实际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同时居于党政领袖地位,蒋介石正是利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职权左右朝政,控制南京国民政府的党政大权。
国民政府内部直属机构:有秘书处、副官处、参事处。
2010年自学考试管理类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一
2012年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1章引言: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家天下”模式的特色:1、是父家长制为君主****提供了原型,在君主****体制下,君主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君位终身并世袭,而父系大家长在大家庭内的角色已大体具备以上的特点,即已产生了君主****的萌芽;2、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这和秦汉以后各王朝不同,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在设官分职上也体现出随意性,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表现政府的双重职能,宗法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使商周奴隶制很像一个一个大家族的扩大,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作为一种历史的残留存在于秦汉三公九卿之中;3、是以“家天下”观念进行统治,宗法制度是在父家长制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一种君臣关系,又是兄弟叔伯或甥舅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同的等级阶梯上,享有不同的特权,并以原则制礼作乐,规范天下。
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的原因:1、是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在商周的会议制度中有所反映;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这些也当是原始民主的残留。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的特点:1、中国的封建集权体制时间长,一种体制持续2000余年;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有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这一套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色,为世界古代所绝无仅有的。
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与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的区别:1、形成了一套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3、法制的日趋完备;中国中央集权****体制主要矛盾: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2010年自学考试管理类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三
2010年自学考试管理类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三龙耒为你整理:第三章秦汉皇权的内容:1、立法权: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法律;2、最高司法权:即在司法享有最高审判权,并有大赦权;3、最高军事权: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和对中央、地方官员执行政务的考察权。
丞相权力的内容:1、立法上负责起草或组织草拟法律;2、在司法上有劾案百官及执行诛罚权;3、在军事上可充当皇帝的军事顾问。
特别是在不设立太尉期间更是如此;4、在行政上有参与行政决策,总领百官,处理日常政务之权。
三公宰相制:汉成帝时,为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把丞相制改为三公宰相制,即改宰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宰相制使全国政务一分为三,一相制为三相制所取代,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皇帝尊号的独占性和至尊性: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王认为古代三皇五帝的称号不足以显示其至尊性,因而以自己“德过三皇。
功高五帝,于是就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尊号集于一身,号称皇帝。
到汉高祖时,又对皇帝尊号的独占性作了明确的规定,皇帝的父亲”不豫治国“,只能称为太上皇,而不能称为皇帝。
在行政体制上确立了皇帝一人独揽国家大权的原则。
中外朝制:汉武帝时,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在组织上实行的一种制度。
中外朝制指的是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理政务的官员系统。
汉武帝时提拔一批中下层官员充当自己的高级侍从,出入宫廷,组成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形成中朝决策的格局。
从此,国家政务的决策权转到由宫廷侍从官组成的中朝,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退居到执行政务的地位。
中外朝制起到削弱相权的作用,确保了皇帝作为国家行政首脑的地位。
领或录尚书事的制度:即用内廷高官领或录尚书事,总揽朝政,以使尚书台所做出的决策在三公府得以顺利执行。
这样,领或尚书录事成为真正的宰相,三公仅是名义上的宰相而已。
列卿的名称和职责:九卿:1、奉常:西汉称太常,掌宗庙礼仪;2、郎中令。
西汉改称光禄勋,掌宫廷警卫;3、太仆。
2010年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4)
61、馆选:是明代开始采取的⼀种考试制度,明代进⼠⼀甲三⼈被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之职,⼆、三甲进⼠可参加翰林院庶吉⼠考试,称馆选。
馆选考取后称庶吉⼠,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学成后授职。
明中叶后形成⾮进⼠不⼊翰林,⾮翰林不⼊内阁的局⾯,凡经馆选⽽成为庶吉⼠均被认为是储相。
庶吉⼠虽晚三年授官,且学习期间待遇微薄、⽣活清苦,但许多进⼠都乐于此道,因为庶吉⼠在未来仕途上处于易飞黄腾达的优越地位。
62、内三院:是清代中央机构。
天聪⼗年,皇太极改⽂馆为内三院:内国史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内秘书院负责掌管起草敕谕和收录各政府机构的奏疏;内弘⽂院负责讲经注史、颁布制度。
此时内三院⼤部分职责仍是⽂书事务,还不能算是决策或执⾏机构。
清军⼊关后,内三院权责进⼀步加重,成为和六部同秩的三品衙门。
顺治⼗五年,清朝记明制改内三院为内阁,其品秩也降为正五品,这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害怕内阁权⼒过⼤⽽加以压抑的结果。
康熙初年,内阁⼜被改名为内三院,但其由于辅政⼤⾂专权⽽形同虚设。
康熙帝亲政后康熙九年再次改内三院为内阁,将⼤学⼠品秩升为正⼆品,⼤学⼠分兼殿阁衔,⾃是内阁基础基本奠⽴。
63、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称“总署”或“译署”,是清朝政府于1861年1⽉20⽇设⽴、共存了40年的中央机构。
总理衙门实际上总揽了清政府外交、防务和洋务⼤权,是⼀个既有买办性⼜有近代性的⾏政管理机构。
64、中华民国军务院:是护国战争开始后为统⼀西南护国讨袁军政事务,各省护国军于1916年5⽉8⽇在⼴东肇庆正式成⽴的具有全国性质的临时中央军事政治机关。
它事实上是⼀个松散的联合体,各省都督府和护国军各⾃为政,并没有严格的统属关系,⽽且军务院⼀开始就不是以新政府⾯⽬出现,仅以黎元洪任总统的国务院的代理者出现在政治舞台上,这就削弱了它应起的作⽤。
1916年6⽉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并恢复了国务院,7⽉14⽇唐继尧等通电撤销了军务院。
65、专员公署:全称是⾏政监察专员公署,它不是抗⽇民主政权⼀级政权组织,各地专员公署的具体设置和组织机构也因地⽽异。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中原始民主制遗风的表现形式1 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然在西周的会议制度中有所反映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战国时期变法运功的内容是什么1 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2 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官僚制3 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4 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5 奖励耕战战国七雄时期各国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 各国君主名号的升级上2君主对权力结构控制方法的调整上,其主要措施是在官僚机构中设置文武分职制东晋设置侨州郡县的作用与弊端是什么?作用:照顾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得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弊端:侨州郡县与原州郡县并置一处,造成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混乱。
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什么?1 确立了三公官不再兼任政府职务的原则2确立了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
尚书省掌管行政,中书省掌管诏令,门下省掌管封驳。
宋代科举考试的规模和范围有哪些扩大1 录取范围较唐代大大增加,且殿试及第后不再经过吏部考试直接可以做官2 宋代科举的门第限制较少,广泛吸收了各阶层读书人,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宋代皇帝控制行政执行的监督网络1中枢机关有一套处理各类事务的严格程序,对行政执行起规范化作用2为保证作为行政决策结果的诏书能准确表达皇帝的真实意图负责草诏的知制诏可在有疑问时直接要求皇帝接见3 由于宋代地方实行分权制衡措施迫使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再加上皇帝通过一系列监督机制能较快掌握地方政务执行情况故宋代各级地方政府执行政令异常的严格元代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 以出身作为做官的资格,名门、儒吏等出生均可作为条件2 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3 读书做官,一是贡授,二是科举4 承荫制度元代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以五项内容为标准:1 户口是否增加 2 荒地是否开垦 3诉讼是否公正4治安是否良好5 赋税是否公平简述明代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关系是平行机关,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
中国行政史自学考试大纲
中国行政史绪论(一)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1.理解:荀悦概括的东方式治国之道的内容。
2.应用:评价中国传统治国之道“以德治国”。
(二)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特点和成因1.理解:简析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特点。
2.应用:分折中国古代“行政权力支配一切”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中国行政管理史的发展轨迹和发展向度应用:分析中国行政管理发展的基本向度。
上篇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引论(一)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1.识记: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中原始民主制遗迹的表现形式。
2.理解:(1)中国奴隶制时期国家的狙织形式和国家结构。
(2)中国奴隶社会以血缘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的表现。
3.应用:(1)分析中国奴隶社会采用国家联盟组织形式的原因。
(2)分析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
(二)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1.理解:(1)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
(2)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2.应用:(1)分析中西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差异。
(2)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和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不同。
(三)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的发展及其原因1.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2.应用:(1)分析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2)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第一章夏商周的行政管理(一)原始民主管理体制1.识记:军事民主制时期进行社会管理的机关及其职能。
2.理解:了解母系氏族公杜时期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管理方式。
3.应用:分析军事民主制时期管理方式的特点。
(二)夏商周中央行政体制1.识记:(1)“四岳”议事会和四辅臣。
(2)禅让制度。
(3)商朝职官的三大系统。
(4)周朝中央政府官员的设置。
2.理解:(1)夏朝中央机构设置的特点。
(2)商朝王位继承制的变化及其作用。
(3)商朝行政管理水平较夏朝进步的表现。
(4)周朝国家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3.应用:分析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对国家行政管理的影响。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三章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三章
第三章秦汉
皇权的内容:1、立法权: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法律;2、最高司法权:即
在司法享有最高审判权,并有大赦权;3、最高军事权: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
决断权和对中央、地方官员执行政务的考察权。
丞相权力的内容:1、立法上负责起草或组织草拟法律;2、在司法上有劾
案百官及执行诛罚权;3、在军事上可充当皇帝的军事顾问。
特别是在不设立
太尉期间更是如此;4、在行政上有参与行政决策,总领百官,处理日常政务
之权。
三公宰相制:汉成帝时,为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把丞相制改为三公宰相制,即改宰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宰相制使全国政务一分为三,一相制为三相制所取代,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皇帝尊号的独占性和至尊性: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王认为古代三皇五帝的称号不足以显示其至尊性,因而以自己“德过三皇。
功高五帝,于是就把传说。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中国行政史是研究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及其发展演变的学科,对于学习行政管理和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自考中国行政史是自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考生来说,合理的复习资料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首先,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应该包括历史概述和重要事件的详细介绍。
考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起源和演变、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等内容。
通过对历史概述和重要事件的学习,考生可以建立起对中国行政史的整体认识,有助于理解后续的具体内容。
其次,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应该包括各个朝代的行政制度和政策的详细介绍。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朝代,如秦汉、唐宋、明清等,深入了解其行政制度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以及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通过对各个朝代行政制度和政策的学习,考生可以了解不同朝代的行政管理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理解中国行政史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应该包括一些重要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学术著作,如《中国行政史》、《中国行政制度史》等,深入了解学界对于中国行政史的研究成果。
这些学术著作可以帮助考生了解中国行政史的研究现状和学术争议,拓宽思路,提高学术素养。
此外,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可以包括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行政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考生可以加深对行政制度和政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考生还可以参考一些实践经验,如行政管理的案例分析、行政改革的实践经验等,了解中国行政史对现实行政管理的启示和借鉴。
最后,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应该包括一些练习题和模拟试题。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行政史的研究对象是()。
A.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B.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C.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D. 中国古代文化制度答案:B2.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战国时期答案:A3. 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行政长官是()。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皇帝答案:A4.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分为()。
A. 郡、县B. 州、郡、县C. 郡、县、乡D. 州、县、乡答案:B5.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史省D. 秘书省答案:A6. 宋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路D. 县答案:C7.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内史省答案:A8. 明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省D. 县答案:C9.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省D. 县答案:C10.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特点()。
A. 中央集权B. 地方分权C. 官僚制度D. 世袭制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特点包括()。
A. 中央集权B. 地方分权C. 官僚制度D. 世袭制度答案:AC12. 秦朝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包括()。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皇帝答案:ABC13.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变革包括()。
A. 郡县制的确立B. 州制的设立C. 郡县乡三级制的实行D. 郡国并行制的实行答案:ABCD14.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包括()。
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史省D. 秘书省答案:ABC15. 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00277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三套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27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是指( B )A.国家政策的制定B.国家意志的执行C.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D.国家审判机关的执法活动2.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D )A.罗纳德·怀特B.魏洛比C.古德诺D.伍德罗·威尔逊3.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 A)A.高斯B.泰罗C.帕森斯D.韦伯4.在雷格斯的三种行政模式中,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模式是(A )A.融合型行政模式B.衍射型行政模式C.棱柱型行政模式D.法理型行政模式5.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因素的是(B )A.政治力量B.经济力量C.文化力量D.社会结构6.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 C )A.提高行政效率B.发展社会经济C.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D.维护社会稳定7.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事权主要表现为(B )A.政治管理权B.经济管理权C.社会事务管理权D.文化管理权8.在现代社会,相对于国家的立法职能而言,国家的行政职能具有明显的(A )A.执行性B.多样性C.整体性D.监督性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重心是(C )A.以阶级斗争为中心B.以科技发展为中心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以政治发展为中心10.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 C )A.系统性B.合理性C.合法性D.主体性11.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是( D )A.信息机构B.咨询机构C.辅助机构D.派出机构12.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对行政人员进行合理的(B )A.计划和组织B.使用和开发C.激励和监督D.调任和辞退13.政府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预算编制B.预算执行C.决算管理D.预算外资金管理14.目前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 D )A.德国B.法国C.英国D.瑞士15.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 )A.行政职位B.行政人员C.行政体制D.精神要素16.渐进决策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A.威尔逊B.西蒙C.林德布洛姆D.埃佐尼17.行政执行工作的关键是( D )A.计划B.协调C.动员D.指挥18.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是( B )A.行政技术B.行政管理方法C.行政理念D.行政人员19.在行政管理方法中,经济方法的核心是(D)A.物质利益B.市场规范C.道德诉求D.等价交换20.行政道德体系的灵魂是( A )A.行政道德主体B.行政道德准则C.行政道德观念D.行政道德水平21.法律方法所依据的法律,其规范的对象和内容都是相对固定的。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答案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答案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27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是指( B )1-2A.国家政策的制定B.国家意志的执行C.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D.国家审判机关的执法活动2.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D )1-9A.罗纳德·怀特B.魏洛比C.古德诺D.伍德罗·威尔逊3.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 A )2-34A.高斯B.泰罗C.帕森斯D.韦伯4.在雷格斯的三种行政模式中,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模式是( A )2-35A.融合型行政模式B.衍射型行政模式C.棱柱型行政模式D.法理型行政模式5.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因素的是( B )2-37A.政治力量B.经济力量C.文化力量D.社会结构6.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 C )3-62A.提高行政效率B.发展社会经济C.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D.维护社会稳定7.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事权主要表现为( B )3-87A.政治管理权B.经济管理权C.社会事务管理权D.文化管理权8.在现代社会,相对于国家的立法职能而言,国家的行政职能具有明显的( A )4-93A.执行性B.多样性C.整体性D.监督性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重心是( C )4-117A.以阶级斗争为中心B.以科技发展为中心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以政治发展为中心10.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 C )5-126A.系统性B.合理性C.合法性11.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是( D )5-135A.信息机构B.咨询机构C.辅助机构D.派出机构12.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对行政人员进行合理的( B )6-164A.计划和组织B.使用和开发C.激励和监督D.调任和辞退13.政府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6-168A.预算编制B.预算执行C.决算管理D.预算外资金管理14.目前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 D )7-202A.德国B.法国C.英国D.瑞士15.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 )7-198A.行政职位B.行政人员C.行政体制D.精神要素16.渐进决策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8-236A.威尔逊C.林德布洛姆D.埃佐尼17.行政执行工作的关键是( D )8-247A.计划B.协调C.动员D.指挥18.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是( B )9-263A.行政技术B.行政管理方法C.行政理念D.行政人员19.在行政管理方法中,经济方法的核心是( A )9-268A.物质利益B.市场规范C.道德诉求D.等价交换20.行政道德体系的灵魂是( B )10-299A.行政道德主体B.行政道德准则C.行政道德观念D.行政道德水平21.法律方法所依据的法律,其规范的对象和内容都是相对固定的。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2、三公宰相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3、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4、北面官制:是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5、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6、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
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
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
当时清政府的军事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
慈禧先是迫使光绪将支持改革的大学士翁同和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令难以落实。
(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
在地主,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诩推诿;或粉饰应付。
7、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1)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
实际设置的机构非“因人而立”,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将能合在一起的机构尽量归并。
全国2010年01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历年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0年01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课程代码:0032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正式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的是【】A.益B.启C.有扈氏D.舜2.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贿选宪法”的是【】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D.《钦定宪法大纲》3.春秋时期,最先设立县郡的是【】A.晋国和魏国B.晋国和楚国C.齐国和燕国D.赵国和韩国4.汉武帝时设立的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称为【】A.尚书B.州刺史C.州牧D.郡守5.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B.三公九卿制C.三省六部制D.三公宰相制6.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机构是【】A.九寺B.尚书六部C.五监D.三公7.五代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中,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A.征辟B.科举C.举荐D.入幕8.辽代的政府官员中,林牙大致相当于唐代的【】A.太傅B.翰林C.中书舍人D.枢密使9.明代的最高审判机关是【】A.大理寺B.都察院C.刑部D.厂卫10.康熙为抗衡议政王会议的影响而设立的机构是【】A.翰林院B.军机处C.同文馆D.南书房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央行政体制为【】A.责任内阁制B.总统制C.君主立宪制D.委员会制12.近代西方列强借以控制清政府的财政并进而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机构是【】A.咨议局B.总理衙门C.总税务司D.会议政务处13.根据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发布的《关于公文程式咨》的规定,公署职员公告一般人民者称为【】A.示B.令C.谕D.咨14.依《国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是【】A.国民政府主席B.行政院长C.军事委员会委员长D.国防委员会委员长15.南京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中心是【】A.国民政府委员会B.军事委员会C.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D.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16.抗战期间,国防最高委员会根据“行政三联制”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是【】A.国防参议会B.国民参政会C.中央设计局D.中央统计局17.“行宪国大”后,行政院院长、副院长的产生方式为【】A.由行政院各部会首长推选B.由总统提名,经考试院同意任命C.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D.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A.工农兵代表会议B.人民委员会C.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D.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19.1941年12月初,中共中央根据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所发出的号召为【】A.反对浪费B.自力更生C.生产自救D.精兵简政20.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成立的过渡性政权组织形式是【】A.军政委员会B.军事管制委员会C.临时参议会D.地方各界代表会议21.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禅让制”进行民主推选的是【】A.氏族首领B.军事首长C.专制君主D.天子22.唐朝时,首开以宦官充任“内枢密使”从而在制度上赋予其参政权力之先例的皇帝是【】A.唐玄宗B.唐太宗C.唐代宗D.唐中宗23.秦汉政府作行政决策时由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会议形式称为【】A.书奏B.面奏C.集议D.商议24.明代考核官员的机构是【】A.吏部和都察院B.吏部和礼部C.吏部和厂卫D.厂卫和都察院25.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A.百日维新B.预约变法C.预备立宪D.君主立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行政史》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2010年1月中国行政史自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B2.C3.B4.B5.A6.B7.D8.B9.A10.D11.A12.B 13.A14A15.D16.C 17.D 18.B 19.D 20.B21.B 22.C 23.C 24.A25.A二、多项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CD2.CD3.ABCD4.ACDE5.ABC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世卿世禄制见P3232.六部见p9033.保甲制见p19734.超责任内阁见p28935.区公署见p324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影响。
见P2737.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见P75-7638.简述明清两代督抚的区别。
见P319439.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演变的历程。
见P216-21740.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有哪些? 见P394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对后世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影响。
见P40-4142.试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见P3752009年10月中国行政史自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C2.D3.C4.B5.A6.D7.A8.C9.D 10.B11.C 12.B 13.A14C 15.D16.A17.D 18.D 19.B 20.C21.C 22.B 23.A24.B 25.A二、多项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B2. DE3.ACD4. DE5. BC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北面官制 (见P132)32.世选(见P137)33.巡狩(见P29)34.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见P324)35.行政三联制(见P349)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造成五代时期行政执行随意性和混乱性的原因。
自学考试《中 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再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清时期的内阁制等,每一次变革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分封制是主要的行政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出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要基础。
汉朝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政务。
这一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宋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官职分离,设枢密院分割军权,设三司分割财权,地方设通判监督知州。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二、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商周时期,贵族世代为官,官职世袭。
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人才。
但到后期,察举制被世家大族所操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1300 多年,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中国古代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秦朝设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自学考试管理类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三第1章概论一、填空1.工程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它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在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人把人机系统概念扩大为人-机-环境系统。
这里说的“机”是广义的,包括简单的工具和复杂的生产技术装备;这里说的“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
2.要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必须对人在系统中的认识的两种对立观点:机器中心论和人中心论。
3.人机系统指在劳动和工作中人与使用的机器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机系统,就是为了使人机间建立最合理的结合关系,使系统获得最好的效益。
划分方法:⑴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联式人机系统和并联式人机系统。
串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一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并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并接,两者可互相替代。
⑵人机系统还可作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区分。
区别在于人是否能够了解系统活动的结果,即有没有所谓结果反馈。
闭环人机系统中有信息反馈回路。
人机系统按人在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区分为三类:即手控式人机系统、机控人机系统和自动化人机系统。
人机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人机系统中的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人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人和机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系统,但两者在功能上有相似的地方。
人和机的活动都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
人的这三个环节,通常用S-O-R表示。
S表示刺激作用;O表示机体组织;R表示身体反应。
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称为效应器官。
⒋人机配合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在构形与性能特点上的匹配。
⒌泰勒被认为是最早对人与工具匹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
他开创了“时间研究”与吉尔布瑞斯创始的“动作研究”合称为“动作时间研究”,迈开了工业心理学研究的第一步。
⒍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首先把实验心理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方法为企业选拔、培训工人和改善工作环境。
1912年前后,出版《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心理技术原理》,是发展的工程心理学的先驱。
⒎工程心理学兴起后的最初10年,主要集中于研究开关、按钮、操纵杆等控制器和表盘指针式仪表设计中的人的因素问题,五十年代是工程心理学的“开关――表盘”时代。
二、简答及论述1.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工程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它以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⑴人体生理心理特点和人的工作能力限度。
在人机系统中,人机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特性匹配。
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就需要对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全面了解,才可能把机具设计得适合于人使用。
⑵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和人机界面的设计要求。
在人机系统中,人机相互作用是通过信息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实现。
通过显示装置,人获得工作状态的信息;通过控制装置,人把指令信息传给机器,人机之间才能有效地可靠地进行。
⑶工作空间的设计要求。
在人机系统中,工作空间的大小、显示器与控制器的位置、工作台的高低、座位的尺寸等都会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系统的安全发生影响。
⑷工作环境的要求。
人机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对照明、噪声、温度等环境因素控制不当,不仅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绩,而且还会危害人的健康。
⑸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机等技术对人的智能活动的模拟。
人工智能的心理学研究,将是工程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工程心理学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⑴提高效率。
设计任何人机环境系统都必须首先考虑工作效率。
人机系统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人或机各自的效率,同时也依赖于人、机、环境三者的配合和协调。
⑵防止事故,保障安全。
⑶创造健康和舒适的工作条件。
健康舒适是评价生活、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身心健康和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个好的系统,不仅要求效率高,事故少,而且还要无害于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3.机器具有人所不及的功能特点有哪些⑴强度大。
机器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并随需要而提高,而人则受固身体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的限制,只能承受有限的压力。
⑵速度快。
电子开关的速度以微秒计,高速计算机完成一次运算的时间不到亿分之一秒,而人对简单信号的反应速度很难短于0.1秒。
⑶精度高。
机器在感受和操作精度上可以做得比人高。
⑷具有某些人所缺少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人不能感受到超声和微波辐射的作用,而机器能够灵敏地接收它们。
⑸能够长时间地连续工作。
人若连续工作超过一定时间,容易疲劳,特别做单调而重复的动作更易疲劳。
第2章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填空1.科学研究就是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目的就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而对事物的发展加以预测与控制。
搜集材料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搜集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搜集?向什么人搜集?2.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主要涉及行为变量,这种变量有两个主要的维度:定量维度和定性维度。
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往往需要先对一些行为变量定性,然后在定性的基础上做定量的比较。
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候还会遇到控制变量。
3.工程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系统的依赖性,但这种关系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依赖,而不能提供原因与结果的解释。
相关分三种: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在心理学研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的程度经常是用相关系数来衡量的。
4.信度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工具的可靠性,即它是否可以稳定地反映某种心理特征的能力。
信度有三种: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用某个测验对被试加以施测,把测验分成对等的两部分,求这两部分得分的相关)。
5.效度指测验或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就是测量或研究达到目的的程度。
效度有三种:⑴内容效度:测验所涵盖的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到所要测定的心理特征,涵盖的范围越广,内容效度越高。
⑵预测效度:用测验的结果去预测被试今后实际绩效的程度,预测效度越高,这种预测就越准确。
⑶构想效度:测验结果与某种理论构思或概念相符合的程度。
6.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感知客观对象的过程,通过观察获得感性材料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科学的观察与常识的观察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而常识的观察往往是随机性的。
观察常常有两种: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以人的感官对客观对象的直接感知为基础;借助仪器或其它手段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7.在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要遵循“最大原则”即使自变量的变化范围尽量增大;实验中对干扰变量的控制要遵循“最小原则”即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干扰变量的影响要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满足最小原则,需要采用以下方法:⑴消除法:指将干扰变量排除在实验之外;⑵限定法:通过使某种干扰因素保持恒定状态;⑶纳入法:是指把某些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当作自变量来处理;⑷配对法:常常被用来控制与被试有关的干扰因素。
具体做法是把条件相等或相近的被试对等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⑸随机法:是把参加实验的被试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配到控制组和实验组中,从概率统计上讲,通过这种随机的安排可以消除来自控制组和实验组被试因素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8.准实验研究也叫现场实验,它是在实际情境中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方法。
由于准实验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的,有许多条件无法控制,因此在实验设计方面与实验室研究不同。
准实验设计有以下三种:⑴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设计这种设计要求在实验现场中选取两个条件尽可能相同的作用组,然后随机把它们命名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⑵等时间取样设计这种方法要求在同一组被试作业过程中取两个时间相等的时间段,在一个时间段内让被试接受实验处理,而在另外的时间段内则不接受实验处理。
⑶时间系列设计这种设计是在作业过程中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一系列的测定,在时间系列的中间对被试组进行某种实验处理,然后从整个时间系列结果中分析实验处理前后结果的变化。
9.模拟研究也是实验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物质形式或观念形式对实际物体、过程和情境的仿真。
模拟通常有物理和数学模拟:其中物理模拟要通过与实体类似的物理模拟来实现;数学模拟则是一种较抽象的模拟方式。
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用的较多的是物理模拟。
10.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针对以下几方面:物理量测量、因变量测量、心理特性测量。
第三章人的感觉和知觉系统一、填空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觉开始的。
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化学感觉及皮肤感觉等。
外部环境中有许多物质的能量形式,人体的一种感觉器官只对一种能量形式的刺激特别敏感,能引起感觉器官有效反应的刺激称为该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如眼的适宜刺激为可见光,听觉的适宜刺激为一定频率范围的声波。
2.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的下限,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觉性:△I/I=K称韦伯定律3.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感觉的适应。
这种适应现象几乎在所有感觉中都存在。
4.在人们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大约有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是人与世界相联系的最主要的途径。
物体依赖于光的反射映入眼睛,所以光、对象物、眼睛是构成视觉现象的三个要素。
人们得到视觉信息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的,二是间接的。
5.视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节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用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力=1/临界视角波长小于380nm紫外线、大于780nm红外线。
各种颜色的标准波长及波长范围颜色标准波长波长范围(nm) 颜色标准波长波长范围(nm)紫?420?380-450?黄?580?575-595蓝?470?450-480?橙?610?595-620绿?510?480-575?红?700?620-780?6.三原色学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锥细胞,分别感受红、经、蓝三种基本颜色。
7.视野是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察觉到的空间范围,通常用角度表示。
8.视觉适应是人眼随视觉环境中光量的变化而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
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
暗适应是人由明亮的环境转入暗环境,在暗环境中视网膜上的杆细胞感受弱光的刺激,使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暗适应过程的时间较长,最初5分钟适应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