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ppt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总复习二ppt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总复习二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58bca4680203d8ce2f24e9.png)
沿江地带
沿江地带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在 河流上游山区,如果地势起伏大、暴雨集中、河 流流速快,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水土流失、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中下游平原,很多地区地 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往往同时受到当地雨水 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泥 沙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又 是工农业人口集中地区,因此水旱灾害也很严重, 是我国又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课堂练习】
• 阅读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 答问题:
城市名 齐齐哈尔 北京 延安 开封 苏州 南昌 汉口 4—5月 0.43 0.54 0.44 0.47 0.27 0.26 0.27 7—8月 0.21 0.31 0.31 0.35 0.38 0.43 0.56 全年 0.14 0.26 0.18 0.20 0.16 0.16 0.19
1. 表中降水相对变率的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2.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3.我国江南丘陵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点拨】
• 1.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 越大,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大;降水相对变率 越小,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小,发生干旱 的几率越小。 • 2.由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 变率表”可知,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4— 5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两地春季最易出 现干旱。 • 3.我国江南丘陵7—8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 可知该地盛夏季节最易出现伏旱。
【思考】
• 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阅读 “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 最严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 间分布特点。
【读图分析】
【点拨】
我国的干旱灾害PPT课件
![我国的干旱灾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58ab82ddccda38366baf5b.png)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 春季是本区农作物 加强,但雨季未到 生长关键期,需水
量大
7、8月雨带北移, 作物生长期、水电、 本区受副高控制,高 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温晴朗
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 农作物生长旺盛 形成的锋面雨未到
【探究活动】
▪ 阅读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 答问题:
暖暖暖空暖空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北方
南方
注意观察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我国de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冷气流
注意五观月察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南和西南旱灾区:
南岭以南的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
长江中下游旱灾区:湘赣南部; 东北旱灾区:阴山以北的吉林省和黑龙江南部;
(3)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 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 就不会形成旱灾。
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 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 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据报道:1949-1980年全球因自 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 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我国每 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 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57%;我国每年 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 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40%。
台风
(分布、时间、成因或条件、 危害、措施等)
旱灾
梅雨
湘教版高考地理复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共37张PPT)
![湘教版高考地理复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80e885a6c30c2258019e24.png)
西北地区: 常年干旱 (春秋较重) 冰雹 暴雨 地震等
华北地区: 季节性干 旱(春秋较重) 暴雨洪涝 地震等
西南地区: 季节性干旱 (冬春较重) 森林火灾 低温冻害 冰雹、台风 暴雨、地震 滑坡、泥石流 等
华南地区: 季节性干旱 暴雨洪涝 低温冻害 冰雹、台风 风暴潮 热带风暴 地震等
青藏高原: 低温冻害 冰雹、地震 等
B.沿江灾害带
C.山坡灾害带
D.三大自然灾害带
3. 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有
①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②气候
复杂多样 ③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④台风 带来的特大暴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
4.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边境线分布 B.沿海岸线分布 C.沿纬线分布D.主要分布在中纬度与环太平洋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讨论: 你能否说出中国典型的灾害事例?
●1915年7月珠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西江、北 江洪峰流量皆达200年一遇的最高峰。北江大堤 溃决,广州被洪水淹没7天,珠江三角洲受灾农
田43.2万公顷,灾民378万人,死伤十余万人。
经济损失达100亿元。 ●1949年上海风暴潮淹没农田13.3万余公顷,上 海市区水深1—2米,死亡1670人。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死 亡24.2万人,伤16.4万人,倒塌民房530万间, 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 的国家。
为什么?
幅员辽阔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海岸线长
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 地质条件复杂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请归纳出我 国东北地区、华 北地区、西北地 区、长江中下游 地区、华南地区 和西南地区存在 的主要自然灾害 类型及主要发生 时间。
《中国自然灾害》PPT课件
![《中国自然灾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608763eff9aef8941e06b9.png)
更重?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加上经营粗放、
主要靠天养畜,与舍饲、半舍饲和高密度养畜的东南部
相比,灾害风险更大,灾精选情PPT更重。
13
我国东西部农业种植制度与灾害 种类及灾情的差异
(1)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 种植 业为主, 主要受洪涝、干旱、冷冻 、风雹 等灾害的影响, 使种植业灾情严重
主要受灾 灾种
舍饲、半舍饲,高密 靠 天 养畜 度养畜
洪涝、干旱、冷冻、风 雪灾、旱灾、虫灾 雹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精积选P等PT
牧业灾害风险大 牲畜掉膘、死亡 16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精选PPT
17
1.海洋灾 害带
2.东南沿 海灾害带
3.东部灾 害带
4.中部灾 害带
5.西北灾 害带 6.青藏高 原灾害带
精选PPT
10
2、农业灾情严重
读图2.4与2.5,回答后面问题
精选PPT
11
问题: 农作物
成灾面积 与播种面 积有何关 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
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精选PPT
12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为什么我
国西部地区的
畜牧业灾情风
险更大,灾情
青藏高原以东 暴雨、洪水、地 中国环境最复
的第二阶梯 震、滑坡、泥石 杂、地表物质
流
最不稳定的大
斜坡
新疆、甘肃、 宁夏、内蒙古 西部 西藏、青海、 四川西北部
地震、沙尘暴、 我国干旱区 霜冻旱灾病虫 害
农业气象灾害ppt课件
![农业气象灾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b96be10b1c59eef9c7b412.png)
第三章 农业气象灾害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特点与农业气象灾害
一、中国的气候特点
(三)气候类型多样
东北地区主要为湿润、 半湿润温带气候区。 冬季严寒漫长,夏季较短。 夏季时有出现的低温冷害和 干旱是东北地区农业 生产的最大限制因素。
第三章 农业气象灾害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特点与农业气象灾害
一、中国的气候特点
农业气象灾害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特点与农业气象灾害
一、中国的气候特点
我国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性、强烈的大陆性和多样的气候 类型。
(二)大陆性强烈
1、产生原因:地处欧亚大陆板块。
2、气候特点:气温年变化大,冬 季寒冷,夏季炎热。
3、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最冷月出现 在1月份。最热月几乎都出现在7 月份。
按其成因不同可将农业 干旱分为土壤干旱、大气干 旱、生理干旱。
玉米生理干旱
土壤干旱
大气干旱
农业气象灾害
第三节 干旱
一、干旱的概念及分类
按干旱发生时期可 分为:春旱、夏旱、秋 旱、冬旱。
季节连旱时有发生, 黄淮海地区春夏连旱和 春夏秋连旱分别为4年 一遇和5年一遇,最长 春旱 可持续150天;长江中 下游以夏秋连旱为主; 西南和华南以冬春连旱 为主。1972年北方春夏 连旱为百年一遇。
业生产类型存在着较大差别。多灾并发可表现为:同一时间不同地区 间有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5.突发性强
农业气象灾害的突发性是指当致灾因子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就 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形成突发性灾 害。 6.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
我国干旱、洪涝、低温、台风、冰雹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具有影 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
我国每年大约有14中气象灾害发生。干旱、洪涝、台风、低温、风 雹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几乎年年均有发生。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特点与农业气象灾害
一、中国的气候特点
(三)气候类型多样
东北地区主要为湿润、 半湿润温带气候区。 冬季严寒漫长,夏季较短。 夏季时有出现的低温冷害和 干旱是东北地区农业 生产的最大限制因素。
第三章 农业气象灾害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特点与农业气象灾害
一、中国的气候特点
农业气象灾害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特点与农业气象灾害
一、中国的气候特点
我国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性、强烈的大陆性和多样的气候 类型。
(二)大陆性强烈
1、产生原因:地处欧亚大陆板块。
2、气候特点:气温年变化大,冬 季寒冷,夏季炎热。
3、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最冷月出现 在1月份。最热月几乎都出现在7 月份。
按其成因不同可将农业 干旱分为土壤干旱、大气干 旱、生理干旱。
玉米生理干旱
土壤干旱
大气干旱
农业气象灾害
第三节 干旱
一、干旱的概念及分类
按干旱发生时期可 分为:春旱、夏旱、秋 旱、冬旱。
季节连旱时有发生, 黄淮海地区春夏连旱和 春夏秋连旱分别为4年 一遇和5年一遇,最长 春旱 可持续150天;长江中 下游以夏秋连旱为主; 西南和华南以冬春连旱 为主。1972年北方春夏 连旱为百年一遇。
业生产类型存在着较大差别。多灾并发可表现为:同一时间不同地区 间有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5.突发性强
农业气象灾害的突发性是指当致灾因子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就 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形成突发性灾 害。 6.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
我国干旱、洪涝、低温、台风、冰雹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具有影 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
我国每年大约有14中气象灾害发生。干旱、洪涝、台风、低温、风 雹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几乎年年均有发生。
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b580f0cb9ec3d5bbfd0a7497.png)
(一)我国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 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气 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及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例如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 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温度有关的低温冷害、冰雪 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暴 风(包括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季风强盛的东南、 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 2.生态灾害。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这 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荒漠化 集中于西北及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周围、额尔多斯高原、河 西走廊等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多发重发区。水土流失灾害以黄土高原、太 行山区及江南丘陵地区最为严重。
二
农业自然灾害的种类、特征
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
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南涝北旱、台 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
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分布规律等,提高
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应该在支持农业发展 上作出更大贡献。 (四)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自然灾害发生后,封锁信息、信息不明或传言传播的失真性,很容易加剧 人们的恐慌情绪,使社会心态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失稳。 因此,政府必须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化解公众的怀疑情绪,唤起公众的理解与 支持。 (五)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要规划并建设好农业灾害防治工程,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发 挥工程防治灾害最大效能。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共37张PPT)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4237b727c1cfad6185fa755.png)
的,可以发布“寒潮”预警。
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 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原因: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 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 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 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地震的震级: 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
级,震级越大,释放能量越多。 (震级每大一级,能量就大31.6倍。)
地震的烈度: 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叫作地震烈
度。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1.2 我国地震的分布 地震东少西多,灾情东重西轻, 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 面气压形势图”。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 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梅雨
夏初,江淮地区出现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天气特征:长时间的连续降水, 日照时间短, 湿度大。
(2)寒潮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地表热量交换,维护全球的热量平衡。 ②寒潮带来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同时,春天消融 缓解春播旱情。
③寒潮带来低温,还可以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 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⑤寒潮还可带来风力资源。
④净化大气。带来的雨雪天气,增加了空气湿度,减少北方的扬尘 天气,也会使飞沫中的病毒随雨雪降落。
降水量:大小与集中程度;
来水 水系:支流多少、水系形状与流域面积大小
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 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原因: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 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 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 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地震的震级: 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
级,震级越大,释放能量越多。 (震级每大一级,能量就大31.6倍。)
地震的烈度: 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叫作地震烈
度。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1.2 我国地震的分布 地震东少西多,灾情东重西轻, 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 面气压形势图”。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 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梅雨
夏初,江淮地区出现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天气特征:长时间的连续降水, 日照时间短, 湿度大。
(2)寒潮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地表热量交换,维护全球的热量平衡。 ②寒潮带来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同时,春天消融 缓解春播旱情。
③寒潮带来低温,还可以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 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⑤寒潮还可带来风力资源。
④净化大气。带来的雨雪天气,增加了空气湿度,减少北方的扬尘 天气,也会使飞沫中的病毒随雨雪降落。
降水量:大小与集中程度;
来水 水系:支流多少、水系形状与流域面积大小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003369960590c69fc37607.png)
并解释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寒潮发生频次的变化规律是 呈波动起伏。第(2)题,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 季节,农作物受灾影响最大。第(3)题,读图即可判断;寒潮是 冷空气的快速移动形成的,频次越高,冷空气活动越频繁,气 温越低。 答案:(1)C (2)D (3)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 温度低的年 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我国主要的地质、地貌灾害 1.地震
分布范围广 (1)特点 频率高、强度大
震源浅、危害大 (2)多发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 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分布不均,分为西部地震带和东部地震带 (3)分布
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2.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分布
4.台风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至少在26℃ 以上)
(1)形成条件 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 动力条件: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 升,水平方向上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时间: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
(2)时空特点 多(夏秋季节) 空间:东南沿海,势力强时也影响到北方 甚至内陆
(3)危害:造成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经济损失较大。 (4)登陆路径。
【知识拓展】华北地区多气象灾害的原因分析
4.(2012·衡阳模拟)下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增加
C.从西向东递减
D.从西向东增加
(2)寒潮来临时,我国北方农民常用熏烟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
原因是( )
A.烟雾可以阻止寒潮前进
第七章 几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
![第七章 几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c96eef657fd5360cba1adbe1.png)
资料3: 1972年4月15-22日从辽宁到广东共16个省、 自治区先后出现冰雹、大风、雷雨等灾害。 资料4:台风每年在我国登陆平均8个,台风深入内陆可 造成华北等地暴雨,暴雨山洪还会引发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元,铁 道部门每年用于整治险阻工程费用多达10亿元。Biblioteka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
4、节水、集水发展旱作农业 收集保存雨水备用;采 用不同根区交替灌水;以肥调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采用地膜覆盖保墒;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合理用水。
第五节 寒害
• 寒害:温度低于最低温度产生的伤害,包 括冷害和冻害。 • 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称为冷害chilling injury, 植物对零上低温的适应能力叫做抗冷性 (chilling resistance)。 • 零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称为冻害freezing injury, 植物对0℃以下低温的适应能力叫抗冻性 (freezing resistance)。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大风 摧毁建筑物 吹翻船只 影响交通 降温
1.危害
大雪霜 冻冰冻
交通受阻
影响居民生活
压(折)断 电线、电杆 农作物、果树、 牲畜等受冻 电力、电信中断 危害农业
寒潮的危害很大,但是也有功劳:
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
功
可带来降水、缓解旱情、农作物受益 天然的杀虫剂(减少病虫害) 带来风力资源
[本节总结]
形成 原因: 冬半年(时)高纬地 区(空)气温很低 气 压 高 强冷空气 吹向低纬
危害:
农业、交通、电力、电信等部门、居民生活 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并做好防寒准备
寒 潮
预防:
侵入路径:东、中、西三条
寒潮的“功”与 “过”
4、节水、集水发展旱作农业 收集保存雨水备用;采 用不同根区交替灌水;以肥调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采用地膜覆盖保墒;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合理用水。
第五节 寒害
• 寒害:温度低于最低温度产生的伤害,包 括冷害和冻害。 • 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称为冷害chilling injury, 植物对零上低温的适应能力叫做抗冷性 (chilling resistance)。 • 零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称为冻害freezing injury, 植物对0℃以下低温的适应能力叫抗冻性 (freezing resistance)。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大风 摧毁建筑物 吹翻船只 影响交通 降温
1.危害
大雪霜 冻冰冻
交通受阻
影响居民生活
压(折)断 电线、电杆 农作物、果树、 牲畜等受冻 电力、电信中断 危害农业
寒潮的危害很大,但是也有功劳:
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
功
可带来降水、缓解旱情、农作物受益 天然的杀虫剂(减少病虫害) 带来风力资源
[本节总结]
形成 原因: 冬半年(时)高纬地 区(空)气温很低 气 压 高 强冷空气 吹向低纬
危害:
农业、交通、电力、电信等部门、居民生活 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并做好防寒准备
寒 潮
预防:
侵入路径:东、中、西三条
寒潮的“功”与 “过”
中国自然灾害.ppt
![中国自然灾害.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e4ac06a8114431b80dd801.png)
(1)试解释此次地震的产生原因
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处
(2)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余震多;地形复杂,岩石破碎,产生范围广和 极其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地形闭塞,交 通、通讯中断增加了救援工作难度。
(2)海上船只遇到台风时,是否可进台风眼里 避难?
台风中心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 最低,温度最高,因盛行下沉气流,因此碧空无云, 风和日丽,天气晴朗。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 可达60~70千米。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 风中的“世外桃源”。
【案例一】 (2010· 山东文综)下图为登 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发生时间
形成原因
降水多,且暴雨集中; 地势低平,雨季河流 排水不畅;人类经济 活动不合理 随气温升高,积雪、 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4~9月 4~5月融 雪洪水, 7~8月冰 川融水
类 分布地区 型 河流从低纬 流向高纬的 河段,如黄 冰 河上游的宁 凌 夏、内蒙古 洪 河段和部分 水 下游河段及 松花江部分 河段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 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 海拔4000多米)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 当地很多民居为土木结构,外墙用红土夯建,此次 地震玉树县结古镇约有85%的建筑倒塌,造成了比较 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地震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 (2)分析此次地震损失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震级较大;震源较浅;建筑物抗震能力差; 地震发生时间在清晨,大部分人还在睡眠,应急能力较差; 海拔高,高原反应强烈,气温低,为救助带来困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PPT](https://img.taocdn.com/s3/m/2134cd7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0.png)
1.自然灾害两大条件
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 对人类造成破坏性影响
自然环境 异常变化
长时间降水异常 偏少甚至无降水
蝗虫爆发性繁殖
自然属性
对人类有 不利影响
农作物减产 人畜饮水困难
农业严重受损
人文属性
活动
以下项目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为什么?
冰雹砸烂了田地里的西瓜
化工厂废水泄露,污染水田
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个人避灾
地震避灾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 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 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流避灾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 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 坡上跑。
A B
400m
300m
C
200m
发生泥石流,A、B、C哪个是正确逃生方向?
梳理归纳
害自 然 灾
②原因 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③表现 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发生各种灾害。
同一地区,连续发生各种灾害。
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连续发生的原因之一
思考: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
滑坡 台风 暴 雨
泥石流
洪水
崩塌
泥石流
读图思考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56页图2.48: 概括我国各种气象灾害分别主要分布 在哪里,分析为什么。 阅读课文57页图2.49: 概括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哪 些地区,分析为什么。
我结国合处在板环块太构平洋造地说震,带和解地释中为海—什喜么马我拉雅国地多震发带交地界震处?。
2.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滑坡、 泥石流
西北、华北地区
降水较少,尤其是春季;人口稠 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