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看一看(一)》教学案例及点评精品教育.doc
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一)》教案-教学设计
《看一看》教案设计1. 故事引入:师:看到小朋友们做的这么直,我决定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森林里住着两只小蚂蚁,有一天,两只小蚂蚁去散步,碰见了一头牛,于是他们讨论起了牛的样子,一只小蚂蚁爬在牛的蹄子,看着牛蹄子说:牛是圆的,有碗那么大。
一只小蚂蚁爬在牛角上,看着牛角说:不对,牛是弯的,长短和黄瓜差不多。
孩子们,你们觉得两只蚂蚁说的对么?生:它们说的都不对。
他们只看到了牛的一部分,不是牛的全貌。
师:你说的很对,那这两只小蚂蚁为什么只看到了牛的一部分呢?生: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一只是爬在牛蹄子上看的,一只是爬在牛角上面看的。
师:你说的非常准确,完整,两只小蚂蚁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所以观察到牛的形状就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看一看》这一课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2. 观察实践(1)看一看。
观察前面:明确观察哪一面就要站在哪个位置。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做豆豆,这节课张老师请豆豆陪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今天豆豆要请小朋友们来仔细观察她,她说观察的最认真孩子,就是今天的最佳观察员,下课可以和她一起合影拍照。
(出示豆豆,正面朝前摆放在讲台上。
)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在这个豆豆的哪个位置?生:我们在豆豆的前面。
师:既然你们在豆豆的前面,就请孩子们从前面来观察一下豆豆,要从前面观察豆豆,应该站在哪个位置观察最合适呢?生:要站在豆豆的正前面,眼睛正对着豆豆。
师:张老师,把豆豆移动起来,让孩子们从正面,看一看,你从豆豆的前面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豆豆的眼睛、嘴巴。
眼睛是圆形的,嘴巴是半圆形的。
生2:我看到了豆豆的眼镜,眼镜是方形的。
生3:我看到了豆豆的衣服,上面还有桃心。
生4:我看到了豆豆的眉毛,眉毛是弯弯的。
生5:我看到了豆豆的背包,有长长的带子,带子像长方形。
生6:我看到了豆豆头上的花,是圆形的。
师: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就像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从前面观察到了豆豆前面的很多形状,请你伸出右手,跟我一起来从上往下隔空摸一摸从豆豆前面可以看到的所有形状。
《看一看(一)》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看一看(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是小红生日,妈妈带她到公园照相,她可高兴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却不高兴了。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照片。
(课件出示小红的照片)这些照片为什么没有照到小红的脸呢?你能帮她解答吗?说得真不错!因为人或物体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观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
(出示课题)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1.本位观察。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钱罐),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
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同一方向观察。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同桌间说一说。
学生汇报。
对!我们要仔细观察事物,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
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为什么?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
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只小猴玩偶。
教学过程:一、从前面和后面观察同学们,你们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播放视频)你有什么办法让盲人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吗?(预设:把几个盲人讲的部分结合起来)看来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去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今天我们来观察我们的校园,这是我们学校的东门,你知道哪张照片是从里边拍的?哪张照片是从外面拍的吗?刚刚这位同学在观察的时候是抓住了校门口关键的特征,看来观察物体的关键特征很重要。
(板书:特征)走进我们的教室,你知道哪张是从前面拍的?哪张是从后边拍的吗?预设:从前面看能看到后面的玻璃,客人老师的座位;从后边看能看到电脑屏幕,黑板,讲台和抽屉肚里边的东西。
刚刚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都抓住了教室里的关键特征,比如讲台,黑板等等。
可是明明是同一间教室,看到的样子为什么不一样呢?预设: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二、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根据我们刚刚观察的方法,今天我们来观察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客人,它是小猴,你们和他打打招呼吧。
观察小猴的时候,你想从哪些方位去观察呢?预设:前后左右(板书)。
坐在小猴前面的同学招招手,左面的起立,后面的招手,右面的起立。
现在我们都清楚自己观察的位置了吗?自己小声说一说我在小猴的什么位置。
1《看一看(一)》(一等奖创新教案)
1《看一看(一)》(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一课时《看一看(一)》教学设计课题看一看(一)单元二学科数学年级三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是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历三次观察物体的过程,分别是一年级下从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三年以上,体会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四年级下,从三个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由四个以内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因此三年级上,既是对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顺承,又将是把事物抽象成立体图形做铺垫,在培养学生空间能力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共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三个小朋友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盒子。
第二道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玩具熊。
要求学生在实验与相应事物间建立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渗透转化思想,发展推理能力。
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共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三个小朋友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盒子。
第二道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玩具熊。
要求学生在实验与相应事物间建立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的数学价值,通过合作探究,在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重点能正确观察物体并指出物体的正面,反面和侧面。
难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1、媒体图片:美丽的庐山。
2、教师谈话:这些都是庐山的照片,虽然庐山只有一个,但是却有这么多种形态,为什么呢,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掌握信息、分析推理、判断评价等能力。
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阅读一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意义;•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获取文章中的细节信息;•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推理,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阅读策略。
三、教学内容《看一看(一)》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标题《看一看(一)》,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能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
步骤二:整体阅读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默读文章。
2.学生自主回答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文章的标题与内容有何关系?–你从文章中获取到了哪些信息?步骤三:分段阅读1.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段文本的阅读。
2.每组学生互相讨论,理解自己负责的段落,并准备发言。
3.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各自负责的段落,展示内容包括:–段落的主旨和核心内容;–段落中的重要细节。
步骤四:综合理解学生全班展示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综合讨论和评价: - 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是否清晰? - 文章中的细节信息是否具有说服力? - 文章对于读者有何启发和思考?步骤五:课堂小结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总结教学内容和讨论的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学生对于文章主旨和核心意义的理解程度;•学生对于文章中细节信息的获取能力;•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学生在综合理解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分组阅读和全班讨论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互动。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2.请小组代表向大家汇报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从小兔子的前面看到了它的眼睛;从小兔子的后面看到了它的尾巴。
提问:还可以从什么方向观察?
学生汇报:可以从小兔子的左面和右面观察
小结:左面和右面我们称为侧面,看来我们还可以从侧面观察啊!请同学们从侧面观察你手中的小动物,说一说它是什么形状?人一组继续观察和讨论。
1.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说一说淘气站在熊猫的什么方向?(有困难的时候用实物让学生边演示边观察)
2.它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看图观察,通过空间想象判断形成表象。
提问:说说这四幅图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拍摄的?
学生汇报:第一幅是从小猫的正面观察到的,第二幅是从小猫的后面观察到
的,第三幅和第四幅是从侧面观察到的。
提问:你有什么疑惑吗?
学生汇报:为什么侧面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引导学生从小猫的左边和右边观察。
小松鼠和小猴看到的形状,学生容易弄混,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感受,明确它们分别站在小猫的哪个方向,再做出判断。
2.口算
讲授新知的同时,复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引言本文介绍一个三年级数学教学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并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该教学课程基于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编写。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1.能够举出生活中具有数量意义的事物和物品;2.了解数字的前后关系和倍数关系;3.通过实验猜想,并得到相应的数学规律;4.学习数码制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包括:1.数字的前后关系;2.倍数关系;3.数码制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课前热身:为提高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一个课前热身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和物品的数量关系;2.课堂授课:通过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猜想,并掌握数码制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课程名称:《看一看(一)》时间:2021年8月25日晚上7:30-8:30地点:3年三班教学目标:1.能够举出生活中具有数量意义的事物和物品;2.了解数字的前后关系和倍数关系;3.通过实验猜想,并得到相应的数学规律;4.学习数码制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教学方式:1.课前热身;2.课堂授课;3.小组讨论。
教学资源:1.课件;2.讲义;3.黑板;4.白板笔。
教学过程1.课前热身(5分钟)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和物品的数量关系。
我准备了一些卡片,上面印有图片或数字,让同学们分组,根据卡片内容进行比较,发现数字和物品的数量关系。
2.课堂授课(45分钟)接下来,我通过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猜想,并掌握数码制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开始上课后,我首先讲解数字的前后关系和倍数关系。
在介绍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后,我引导同学们进行实验和猜想。
比如,我给出一个数字“18”,然后问学生“如果你给它加上2,会是多少?”这时,同学们通过心算和各种方式猜想答案,并相互较量,最后得到正确答案。
《看一看(一)》教案
《看一看(一)》教案一、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利用实物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和操作,利用可直观的实物,体会同一个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目标:1、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四、教学准备:小兔存钱罐照片毛毛熊等实物五、教学过程: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照片里的人很特别。
想看看吗?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师:好确定吗?为什么?师:咦,我拍的是同一个人,怎么会看到的照片不一样呢?小结并板书课题:对,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
这节课我们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六、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构建新知本位观察师:(出示小白兔存钱罐)这是什么?这个小兔存钱罐是什么样的?请两位同学小宇和小霞上来观察。
分别坐在小白兔的侧面和前面,从你的位置说一说你看到了小兔的什么?小霞:我看到小兔头上有漂亮的小花……小宇:我看到小兔的一只耳朵……师:换一个方向看一看,说一说。
小结: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二)巩固新知1.认一认师: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出示小兔的三幅图)2.想一想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圣诞礼物—毛毛熊。
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熊的正面、侧面、后面分别是什么样的?带着想法再次观察。
3.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
小组活动,观察带的各种实物,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的。
(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2.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阅读的定义及作用;2.阅读策略的介绍;3.阅读技巧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你每天会进行哪些阅读活动? - 阅读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 你觉得阅读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帮助?2. 知识讲解 (15分钟)1.介绍阅读的定义及作用,向学生传达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介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回顾等,并讲解策略的使用方法和优势。
3.讲解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如保持良好的姿势、使用书签等。
3. 阅读实践 (40分钟)1.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尝试使用阅读策略,例如在读之前进行标题推测、在读的过程中记录问题等。
3.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每个人在阅读中的体会和使用的策略。
4. 总结归纳 (15分钟)1.邀请学生分享使用阅读策略时的收获和感悟;2.整理学生的回答并总结阅读策略的重要性;3.强调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表现和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观察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和意识的变化。
2. 口头评价•对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3. 笔头评价•布置阅读笔记,要求学生写下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评分。
五、教学延伸1.继续进行多样化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如阅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教学资源•阅读材料:设定一个主题,准备一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小组讨论的问题: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问题。
以上是《看一看(一)》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看一看》(一)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带来的布偶。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当堂检测】
1.课件出示笑笑、淘气、机灵狗观察智慧老爷爷的生日礼物,这是他们三个人看到的,你能说出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2.课本练一练第4题。
先独学再与小组同学交流,说说怎么确定小狗和小兔看到的猫警长的动作。
【拓展延伸】
右面的图分别
是谁看到的?
【盘点收获】
同学们说说你的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前面、后面、侧面。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作业设计课堂
作业
必做题:完成课本19页练一练1、2、3题。
选做题:明明从上面看长方体,他看到的是哪幅图?
家庭
作业
作业反馈课后反思。
《看一看(一)》教学案
《看一看(一)》教学案学情分析: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观察物体”中的内容,主要是在一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拓展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以及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前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在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和“看到这个面”这两个概念不是很清晰,总是习惯围着正方体转来转去的看,然后告诉我:在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5个面!还有的坐在那里手拿着长方体,把长方体在手中转来转去,告诉我六个面都能看见!这些现象表明这些学生对于在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和怎么观察物体是不清楚的。
还有的同学告诉我看到了4个面,其实他是只看到了两个侧面的两个边,而不是看到了这整个的面。
所以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在观察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明确了什么叫看到这个面,是完整的看到了这个面才叫做看到了这个面,看到了这个面的一个边或者面的一部分不叫做看到了这个面。
其次我让学生明确:观察物体,物体是不能动的,是观察者在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以我设计了把长方体摆在桌子上之后就不能动这个长方体了。
学习目标:1、能根据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每次最多三个面。
3、在想象推理观察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1、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并理解一个物体最多看三个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纸巾盒、抽奖箱、玩具熊每人准备一个盒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布娃娃,问:请问你站在什么位置上怎么看,看到的样子就和大屏幕上一模一样呢?(一个图片一个PPT,分别是娃娃的正面和背面)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同一个布娃娃,为什么两次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生:因为看到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也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
《看一看》(教案)
《看一看》(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并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
2. 练习学生测量几何图形的面积。
3. 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几何图形的周长与内部角度。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2. 学习测量、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几何图形的周长与内部角度2. 确保学生们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内容:一. 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认识1. 展示图片: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2. 给出实例,让学生们猜测各个形状的名称3. 指出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重要特点4. 让学生们模仿练习,绘制出这三个形状。
二. 几何图形的面积测量和计算1. 讲授如何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面积。
2. 通过练习,让学生们测量教室的某一区域,并计算面积,从而应用所学知识。
三. 几何图形的周长求解1. 通知讲解如何求解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周长。
2. 通过练习,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测量周长,并计算数值,从而应用所学知识。
四. 内部角度的感性认识1. 介绍几个基本的内部角度度数2. 模仿练习,给出几个图像,要求学生们靠感性判断找出其中的角度。
教学手段:投影仪,未画色铅笔,尺子,白板,线圈教学软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1)利用投影仪展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图片,让学生们从外形、长宽方面进行猜测。
(2)通过让学生们参与绘制和模仿,更加全面地了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形状特征。
二、讲解(1)让老师手绘几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示意图,并详细介绍每一个图形的特征。
(2)讲授如何测量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和内部角度。
三、练习(1)在教室内随机找一个区域,与学生们一起进行测量,并计算面积。
(2)给出几张几何图形的示意图,让学生们计算周长。
(3)通过制定彩色铅笔模型,让学生们自己练习如何找出内部角度,并相互检查结果。
四、总结(1)总结测量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和内部角度的方式。
(2)回顾课堂过程及收获。
4.看一看(一)教学反思(附教案)
看一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索新知(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
(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1、搭一搭,看一看。
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看一看(一)示范教学方案
看一看(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物体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情景视频展示。
注:此图片是导入视频的缩略图,在课前演示此视频,让学生观察物体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需使用此资源,请下载资源“【情景演示】观察物体情境导入”。
2.师:同学们,你们都有储钱罐吗?生:有。
师:你们的储钱罐都是什么样子的?生1:我的储钱罐是一个小猪。
生2:我的储钱罐是一个小熊。
……师:你们看桌子上也放着一个储钱罐,这是一个小兔子形状的。
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储钱罐来学习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1.从不同方向看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桌子上的储钱罐。
从不同方向看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小兔头上有漂亮的小花……生2:我看到小兔的一只耳朵……生3:我看到了小兔子的后背。
……师:再换一个方向看一看,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观察储钱罐,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2.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师:请同学们辨认一下,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你是怎样判断的?生:小霞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小霞在兔子的后面,只能看到小兔后背的样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根据图,在头脑中想象实际的样子,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分组和同伴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放在桌子上,同桌两人一组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看,说一说。
1《看一看》一等奖创新教案
1《看一看》一等奖创新教案第4单元第1节《看一看》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所要观察的是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同时看到它的三个面。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继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奠定基础。
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正确画出草图,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正方体图形的模型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正方体图形的模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谜语引入。
师: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个谜语:东一片,西一片,隔着山,看不见。
猜一人体器官。
生:耳朵。
师:你们能看到自己的耳朵吗?如果想看到别人的两只耳朵,应该站在对方的什么位置?2.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由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看看从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用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问题“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而看不见自己的耳朵”使学生清楚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环境。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师搭,学生画。
(1)教师拿出一个小正方体,同学们观察,将看到的图形画一画。
(学生画一个正方形)(2)教师拿出两个小正方体,上下摆放,学生自由观察画一画。
(3)教师如教材53页上面例题中图3摆出3个小正方形,学生画一画。
学生自由画一画,师订正。
2.教师画,学生猜。
师:出示教材53页中淘气画出的图形,看上去是两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猜一猜,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1)学生自己猜一猜。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 看一看(一)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1课时看一看(一)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
(教材第13页)二、教学目标1.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只能看到同一物体的三个面;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图形。
2.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熊玩具、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纸箱、小熊玩具。
一、情境引入师:小朋友们都喜欢拍照片吧!想一想,为什么在公园玩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同时给我们拍的照片呈现出来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二、学习新课1.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上面情境图)(1)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师:笑笑、淘气和妙想在看什么?(一个纸箱)师:观察他们站的位置,他们分别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呢?(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获得图中的信息,明确三个人站的方向不同。
师: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也可以在小组里观察一番,然后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第1问)组织学生小组观察,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汇报: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因为淘气是低着头从箱子的上面看,所以箱子上面的图片应该是淘气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因为笑笑站在箱子的左边,应该看到了箱子的左侧面;而且笑笑的眼睛在箱子的上方,所以笑笑也看到了箱子的上面,这样笑笑看到的就是箱子的左侧面和上面这两个面。
第三幅图是妙想看到的,因为妙想所站的位置不仅能看到箱子的上面,还能看到箱子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这样她看到了箱子的三个面。
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课件演示连线。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在观察物体中有什么收获?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一看(一)》教学案例及点评♦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看一看(一)》教学案例及点评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看一看(一)》教学案例及点评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
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三、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
全
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
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
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
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
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
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 1 是一样的,不过,
我站在这边,(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
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
我们
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生5:我可以看到5 个面。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 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生5:我只看到了一个面。
(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
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 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
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生6:我认为淘气看到上面和侧面,与第三幅图连起来。
生7:不对,他站在桌角,还能看到前面,应该与中间的图连起来。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生8:笑笑可以看到侧面和上面,连第三幅图,老师站得高一些,只能看到上面,连第一幅图。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看一看(一)》教学案例及点评文章
内容由收集! 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看一看(一)》教学案例及点评
片段三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 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
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侧面
和正面。
生9:老师,我们俩的牙膏盒一样,为什么同一面有的同学叫它侧面,有的同学叫它正面呢?(生9 竖着拿,同桌横着拿。
)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生10:朝上的是上面,两边的是侧面,牙膏盒放的位置不同,名字就变了。
生9:我明白了。
五、教学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走。
实际上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这
堂课学生兴致盎然,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识的活动之中,学得有声有色。
他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研讨,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以前,上课总是要求学生双手叠放,身体笔直坐好,这样做既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又压抑了他们的思维。
这节课我尝试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开手脚参与学习。
如学生观察物体时,自由选择观察的角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有的同学站着观察;有的同学蹲着观察;有的同学趴着观察;还有一位同学钻进桌子里面观察。
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开展激烈讨论阐述自己的理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如果教师看
见调皮的学生就板着脸,看见站到桌子上就认为行为不端正而批评,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
宽松的学习环境,
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翱翔。
观察讲台桌后,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大家各抒己见。
最后总结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
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这些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主动构建起来的,改变了以往教师单一传授的局面,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的体验。
一堂数学课没有疑问是不正常的,如果学生能发现问题,说明学生在倾听在思考。
如学了三个面的名称后,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同一个牙膏盒相同的面却有不同的名称。
我没有直接告知答案,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表达能力也在交流、争论中得到提高。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创设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自始至终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学习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整堂课教师
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一片。
学生学习环境宽松、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在课堂上乐学、敢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同时,教师还为各层次学生创设了充分展示自己,表述自己见解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体验了一种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情感。
教学中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4营造了一种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
如:教学面的名称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方法,互相补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各种情况逐一说出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