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第4版(静力学)答案

工程力学第4版(静力学)答案
工程力学第4版(静力学)答案

第一章习题

下列习题中,凡未标出自重的物体,质量不计。接触处都不计摩擦。 1-1试分别画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图。

1-2试分别画出下列各物体系统中的每个物体的受力图。

1-3试分别画出整个系统以及杆BD,AD,AB(带滑轮C,重物E和一段绳索)的受力图。

1-4构架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杆HED,杆BDC及杆AEC的受力图。

1-5构架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杆BDH,杆AB,销钉A及整个系统的受力图。

1-6构架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杆AEB,销钉A及整个系统的受力图。1-7构架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杆AEB,销钉C,销钉A及整个系统的受力图。

1-8结构如图所示,力P作用在销钉C上,试分别画出AC,BCE及DEH

部分的受力图。

参考答案1-1解:

1-2解:

1-3解:

1-4解:

1-5解:

1-6解:

1-7解:

1-8解:

第二章 习题

参考答案

2-1解:由解析法,

23cos 80RX F X P P N

θ==+=∑

12sin 140RY F Y P P N

θ==+=∑

故: 22161.2R RX RY F F F N

=+=

1(,)arccos

2944RY

R R

F F P F '∠==

2-2解:即求此力系的合力,沿OB 建立x 坐标,由解析法,有

123cos45cos453RX F X P P P KN ==++=∑

13sin 45sin 450RY F Y P P ==-=∑

故: 223R RX RY F F F KN

=+=方向沿OB 。

2-3解:所有杆件均为二力杆件,受力沿直杆轴线。 (a ) 由平衡方程有:

0X =∑sin 300AC

AB F

F -=

0Y =∑cos300

AC

F

W -=

工程力学_静力学与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1-1试画出以下各题中圆柱或圆盘的受力图。与其它物体接触处的摩擦力均略去。 解: 1-2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杆的受力图。 (a) B (b) (c) (d) A (e) A (a) (b) A (c) A (d) A (e) (c) (a)

解: 1-3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梁的受力图。 解: (e) B B (a) B (b) (c) F B (a) (c) F (b) (d) (e) F

1-4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a) 拱ABCD ;(b) 半拱AB 部分;(c) 踏板AB ;(d) 杠杆AB ;(e) 方板ABCD ;(f) 节点B 。 解: (d) D (e) F Bx (a) (b) (c) (d) D (e) W (f) (a) D (b) B (c) B F D F

1-5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a) 结点A,结点B;(b) 圆柱A和B及整体;(c) 半拱AB,半拱BC及整体;(d) 杠杆AB,切刀CEF及整体;(e) 秤杆AB,秤盘架BCD及整体。 解:(a) (b) (c) (d) AT F BA F (b) (e)

(c) (d) (e) C A A C ’C D D B

2-2 杆AC 、BC 在C 处铰接,另一端均与墙面铰接,如图所示,F 1和F 2作用在销钉C 上, F 1=445 N ,F 2=535 N ,不计杆重,试求两杆所受的力。 解:(1) 取节点C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注意AC 、BC 都为二力杆, (2) 列平衡方程: 1 214 0 sin 60053 0 cos6005207 164 o y AC o x BC AC AC BC F F F F F F F F F N F N =?+-==?--=∴==∑∑ AC 与BC 两杆均受拉。 2-3 水平力F 作用在刚架的B 点,如图所示。如不计刚架重量,试求支座A 和D 处的约束 力。 解:(1) 取整体ABCD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画封闭的力三角形: (2) F 1 F F D F F A F D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单辉祖谢传锋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工程力学 静力学与材料力学 (单辉祖 谢传锋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1-1试画出以下各题中圆柱或圆盘的受力图。与其它物体接触处的摩擦力均略去。 解: 1-2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杆的受力图。 (a) B (b) (c) (d) A (e) A (a) (b) A (c) A (d) A (e) (c) (a) (b)

工程力学 静力学与材料力学 (单辉祖 谢传锋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解: 1-3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梁的受力图。 (d) (e) B B (a) B (b) (c) F B (a) (c) F (b) (d) (e)

解: 1-4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a) 拱ABCD ;(b) 半拱AB 部分;(c) 踏板AB ;(d) 杠杆AB ;(e) 方板ABCD ;(f) 节点B 。 解: (a) F (b) W (c) (d) D (e) F Bx (a) (b) (c) (d) D (e) W (f) (a) D (b) C B (c) B F D

1-5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a) 结点A ,结点B ;(b) 圆柱A 和B 及整体;(c) 半拱AB ,半拱BC 及整体;(d) 杠杆AB ,切刀CEF 及整体;(e) 秤杆AB ,秤盘架BCD 及整体。 解:(a) (d) F C (e) W B (f) F F BC (c) (d) AT F BA F (b) (e)

(b) (c) (d) (e) F AB F A C A A C ’C D D C’ B

工程力学--静力学(北京科大、东北大学版)第4版_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 4-1 已知F1=60N,F2=80N,F3=150N,m=,转向为逆时针,θ=30°图中距离单位为m。试求图中力系向O点简化结果及最终结果。 4-2 已知物体所受力系如图所示,F=10Kn,m=,转向如图。 (a)若选择x轴上B点为简化中心,其主矩L B=,转向为顺时针,试求B点的位置及主矢R’。 (b)若选择CD线上E点为简化中心,其主矩L E=,转向为顺时针,α=45°,试求位于CD直线上的E点的位置及主矢R’。 4-3 试求下列各梁或刚架的支座反力。 解: (a)受力如图 由∑M A=0 F RB3a-Psin30°2a-Qa=0

∴FRB=(P+Q)/3 由∑x=0 F Ax-Pcos30°=0 ∴F Ax 3 P 由∑Y=0 F Ay+F RB-Q-Psin30°=0 ∴F Ay=(4Q+P)/6 4-4 高炉上料的斜桥,其支承情况可简化为如图所示,设A 和B为固定铰,D为中间铰,料车对斜桥的总压力为Q,斜桥(连同轨道)重为W,立柱BD质量不计,几何尺寸如图示,试求A 和B的支座反力。 4-5 齿轮减速箱重W=500N,输入轴受一力偶作用,其力偶矩m1=,输出轴受另一力偶作用,其力偶矩m2=,转向如图所示。试计算齿轮减速箱A和B两端螺栓和地面所受的力。

4-6 试求下列各梁的支座反力。 (a) (b) 4-7 各刚架的载荷和尺寸如图所示,图c中m2>m1,试求刚架的各支座反力。

4-8 图示热风炉高h=40m,重W=4000kN,所受风压力可以简化为梯形分布力,如图所示,q1=500kN/m,q2=m。可将地基抽象化为固顶端约束,试求地基对热风炉的反力。 4-9 起重机简图如图所示,已知P、Q、a、b及c,求向心轴承A及向心推力轴承B的反力。 4-10 构架几何尺寸如图所示,R=0.2m,P=1kN。E为中间铰,求向心轴承A的反力、向心推力轴承B的反力及销钉C对杆ECD 的反力。

工程力学第4版答案

第一章习题 下列习题中,凡未标出自重的物体,质量不计。接触处都不计摩擦。 1-1试分别画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图。 1-2试分别画出下列各物体系统中的每个物体的受力图。 1-3试分别画出整个系统以及杆BD,AD,AB(带滑轮C,重物E和一段绳索)的受力图。 1-4构架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杆HED,杆BDC及杆AEC的受力图。 1-5构架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杆BDH,杆AB,销钉A及整个系统的受力图。1-6构架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杆AEB,销钉A及整个系统的受力图。 1-7构架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杆AEB,销钉C,销钉A及整个系统的受力图。1-8结构如图所示,力P作用在销钉C上,试分别画出AC,BCE及DEH部分的受力图。 参考答案 1-1解: 1-2解: 1-3解: 1-4解: 解:1-5 1-6解:

1-7解: 解:1-8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解:由解析法, 2-1 故: 2-2解:即求此力系的合力,沿OB建立x坐标,由解析法,有 故:方向沿OB。 2-3解:所有杆件均为二力杆件,受力沿直杆轴线。 (a)由平衡方程有: 联立上二式,解得: (拉力) (压力) (b)由平衡方程有: 联立上二式,解得: (拉力). (压力) (c)由平衡方程有: 联立上二式,解得: (拉力) (压力) (d)由平衡方程有: 联立上二式,解得: (拉力) (拉力) 2-4解:(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 由 (b)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 联立上二式,得: 2-5解:几何法:系统受力如图所示 三力汇交于点D,其封闭的力三角形如图示 所以:(压力) (与X轴正向夹150度) 2-6解:受力如图所示: ,已知, 由 由 2-7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取左半部分为研究对象 由 联立后,解得: 由二力平衡定理 2-8解:杆AB,AC均为二力杆,取A点平衡 由 联立上二式,解得:(受压) (受压). 2-9解:各处全为柔索约束,故反力全为拉力,以D,B点分别列平衡方程 (1)取D点,列平衡方程 由

《工程力学》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知识试卷

《工程力学》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光滑面约束的约束反力总是沿接触面的方向,并指向被约束的物体。(2 分) A.任意 B.铅垂 C.公切线 D.公法线 2.约束反力的方向必与的方向相反。(2 分) A.主动力 B.物体被限制运动 C.重力 3.把固定铰链支座的约束反力画成互垂二分力的原因是________。(2 分) A.约束反力原为两个 B.约束反力和合力方向不确定 C.受力分析的规定 4.物体系受力图上一定不能画出(2 分) A.系统外力 B.系统内力 C.主动力和被动力 5.作用有等值、反向、共线二外力的某刚体________状态。(2 分) A.一定处于平衡 B.一定处于不平衡 C.不一定处于平衡 6.图中平衡力是________,作用与反作用力是________。(2 分) A.T与G B.G与T C.T 与T′

7.三个力F1、F2、F3的大小均不等于零,其中F1和F2沿同一作用线,刚体处于( )。(2 分) A.平衡状态力 B.不平衡状态 C.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 8."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________(2 分) A.机械运动 B.机械作用 C.冲击和摩擦 9.限制受力物体运动的物体称为________。(2 分) A.研究对象 B.参考物体 C.刚体 D.约束 10."二力平衡公理"和"力的可传性原理"适于________。(2 分) A.任何物体 B.固体 C.弹性体 D.刚体 E.柔软物体 二、判断题 11.()在一个物体的受力图上,不但应画出全部外力,而且也应画出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物体。 (2 分) 12.( )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可知,共点二力的合成结果是唯一的;一力分解成二个共点分力的结果也是唯一的。(2 分) 13.( )力的三要素中仅一个或两个变化,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不一定改变。(2 分) 14.( )平衡状态是物体特殊的机械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一定相对于参考系统静止。(2 分) 15.( )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刚体"这种理想化的力学模型。(2 分) 16.( )二力平衡公理、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刚体。(2 分) 17.( )刚体在二力作用下平衡,此二力不一定等值、反向、共线。(2 分) 18.( )活动铰约束的约束反力垂直于支座支承面,方向指向被约束物体。(2 分) 19.( )固定铰链支座约束反力方向不确定,帮常画成互垂二分力,用F x、F y来表示。(2 分) 20.( )凡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相对于地球都是静止的。(2 分)

工程力学(静力学部分)

工程力学作业(静力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题 1、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2、在平面任意力系中,若其力多边形自行闭合,则力系平衡。() 3、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4、共面三力若平衡,则该三力必汇交于一点。() 5、当刚体受三个不平行的力作用时,只要这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则该刚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二、选择题 1、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_______________。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所给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①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③不平行的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

3、人拉车前进时,人拉车的力_______车拉人的力。 ①大于;②等于;③远大于。 三、填空题 1、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书P24,1-8题 4、画出下列各图中A、B两处反力的方向 (包括方位和指向)。 5、在平面约束中,由约束本身的性质就可以确定约束力方位的约束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方向不能确定的约束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各写出两种约束)。

工程力学--静力学第4版_第四章

工程力学--静力学第4版_第四章 4-1 已知F1=60N ,F2=80N ,F3=150N ,m=100N.m ,转向为逆时针,θ=30°图中距离单位为m 。试求图中力系向O 点简化结果及最终结果。 4-2 已知物体所受力系如图所示,F=10Kn ,m=20kN.m ,转向如图。 (a )若选择x 轴上B 点为简化中心,其主矩LB=10kN.m ,转向为顺时针,试求B 点位置及主矢R ’。 (b )若选择CD 线上E 点为简化中心,其主矩LE=30kN.m ,转向为顺时针,α=45°,试求位于CD 直线上E 点位置及主矢R ’。 4-3 试求下列各梁或刚架支座反力。 解: (a ) 受力如图 由∑MA=0 FRB ?3a-Psin30°?2a-Q ?a=0 ∴FRB=(P+Q )/3 由 ∑x=0 FAx-Pcos30°=0 ∴FAx=32P 由∑Y=0 FAy+FRB-Q-Psin30°=0 ∴FAy=(4Q+P )/6 4-4 高炉上料斜桥,其支承情况可简化为如图所示,设A 和B 为固定铰,D 为中间铰,料车对斜桥总压力为Q ,斜桥(连同轨道)重为W ,立柱BD 质量不计,几何尺寸如图示,试求A 和B 支座反力。 4-5 齿轮减速箱重W=500N ,输入轴受一力偶作用,其力偶矩m1=600N.m ,输出轴受另一力偶作用,其力偶矩m2=900N.m ,转向如图所示。试计算齿轮减速箱A 和B 两端螺栓和地面所受力。 4-6 试求下列各梁支座反力。

(a) (b) 4-7 各刚架载荷和尺寸如图所示,图c中m2>m1,试求刚架各支座反力。 4-8 图示热风炉高h=40m,重W=4000kN,所受风压力可以简化为梯形分布力,如图所示,q1=500kN/m,q2=2.5kN/m。可将地基抽象化为固顶端约束,试求地基对热风炉反力。 4-9 起重机简图如图所示,已知P、Q、a、b及c,求向心轴承A及向心推力轴承B反力。 4-10 构架几何尺寸如图所示,R=0.2m,P=1kN。E为中间铰,求向心轴承A反力、向心推力轴承B反力及销钉C对杆ECD反力。 4-11 图示为连续铸锭装置中钢坯矫直辊。钢坯对矫直辊作用力为一沿辊长分布均布力q,已知q=1kN/mm,坯宽1.25m。试求轴承A和B反力。 4-12 立式压缩机曲轴曲柄EH转到垂直向上位置时,连杆作用于曲柄上力P最大。现已知P=40kN,飞轮重W=4kN。求这时轴承A和B反力。 4-13 汽车式起重机中,车重W1=26kN,起重臂CDE重G=4.5kN,起重机旋转及固定部分重W2=31kN,作用线通过B点,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这时起重臂在该起重机对称面内。求最大起重量Pmax。 4-14 平炉送料机由跑车A及走动桥B所组成,跑车装有轮子,可沿桥移动。跑车下部装有一倾覆操纵柱D,其上装有料桶C。料箱中载荷Q=15 kN,力Q与跑车轴线OA距离为5m,几何尺寸 如图所示。如欲保证跑车不致翻倒,试问小车连同操纵柱重量W最小应为多少?

最新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静力学部分 第一章基本概念受力图

2-1 解:由解析法, 23cos 80RX F X P P N θ==+=∑ 12sin 140RY F Y P P N θ==+=∑ 故: 22161.2R RX RY F F F N =+= 1(,)arccos 2944RY R R F F P F '∠==

2-2 解:即求此力系的合力,沿OB 建立x 坐标,由解析法,有 123cos45cos453RX F X P P P KN ==++=∑ 13sin 45sin 450 RY F Y P P ==-=∑ 故: 223R RX RY F F F KN =+= 方向沿OB 。 2-3 解:所有杆件均为二力杆件,受力沿直杆轴线。 (a ) 由平衡方程有: 0X =∑ sin 300 AC AB F F -= 0Y =∑ cos300 AC F W -= 0.577AB F W =(拉力) 1.155AC F W =(压力) (b ) 由平衡方程有:

0X =∑ cos 700 AC AB F F -= 0Y =∑ sin 700 AB F W -= 1.064AB F W =(拉力) 0.364AC F W =(压力) (c ) 由平衡方程有: 0X =∑ cos 60cos300 AC AB F F -= 0Y =∑ sin 30sin 600 AB AC F F W +-= 0.5AB F W = (拉力) 0.866AC F W =(压力) (d ) 由平衡方程有: 0X =∑ sin 30sin 300 AB AC F F -= 0Y =∑ cos30cos300 AB AC F F W +-= 0.577AB F W = (拉力) 0.577AC F W = (拉力)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下列习题中,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 1.1 试画出下列各物体(不包括销钉与支座)的受力图。 解:如图 (g) (j) P (a) (e) (f) W W F F A B F D F B F A F A T F B A 1.2画出下列各物体系统中各物体(不包括销钉与支座)以及物体系统整体受力图。 解:如图 F B B (b)

(c) C (d) D C F D (e) A F D (f) F D (g) (h) EO B O E F O (i)

(j) B Y F B X B F X E (k) 1.3铰链支架由两根杆AB、CD和滑轮、绳索等组成,如题1.3图所示。在定滑轮上吊有重为W的物体H。试分别画出定滑轮、杆CD、杆AB和整个支架的受力图。 解:如图 'F D 1.4题1.4图示齿轮传动系统,O1为主动轮,旋转 方向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两齿轮的受力图。 解:

1 o x F 2 o x F 2 o y F o y F F F ' 1.5 结构如题1.5图所示,试画出各个部分的受力图。 解: 第二章 汇交力系 2.1 在刚体的A 点作用有四个平面汇交力。其中F 1=2kN ,F 2=3kN ,F 3=lkN , F 4=2.5kN ,方向如题2.1图所示。用解析法求该力系的合成结果。 解 0 0001 423cos30 cos45cos60cos45 1.29Rx F X F F F F KN = =+--=∑ 00001423sin30cos45sin60cos45 2.54Ry F Y F F F F KN ==-+-=∑ 2.85R F KN == 0(,)tan 63.07Ry R Rx F F X arc F ∠== 2.2 题2.2图所示固定环受三条绳的作用,已知F 1=1kN ,F 2=2kN ,F 3=l.5kN 。求该力系的合成结果。 解:2.2图示可简化为如右图所示 023cos60 2.75Rx F X F F KN ==+=∑ 013sin600.3Ry F Y F F KN ==-=-∑ 2.77R F KN ==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北京科大、东北大学版)第4版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 习题 6—1 用积分法求以下各梁的转角方程、挠曲线方程以及指定的转角和挠度。已知抗弯刚度EI为常数。 6-2、用积分法求以下各梁的转角方程、挠曲线方程以及指定的转角和挠度。已知抗弯刚度EI为常数。

6-3、用叠加法求图示各梁中指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已知梁的抗弯刚读EI为常数。 6-4阶梯形悬臂梁如图所示,AC段的惯性矩为CB段的二倍。用积分法求B端的转角以及挠度。 6-5一齿轮轴受力如图所示。已知:a=100mm,b=200mm,c=150mm,l=300mm;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Pa;轴在轴承处的许用转角[]

=0.005rad。近似的设全轴的直径均为d=60mm,试校核轴的刚度。 回答: 6-6一跨度为4m的简支梁,受均布载荷q=10Kn/m,集中载荷P=20Kn,梁由两个槽钢组成。设材料的许用应力[]=160Ma,梁的许 用挠度[]=。试选择槽钢的号码,并校核其刚度。梁的自重忽略不计。 6-7两端简支的输气管道,外径D=114mm。壁厚=4mm,单位长度重量q=106N/m,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设管道的许用挠度 试确定管道的最大跨度。 6-8 45a号工字钢的简支梁,跨长l=10m,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若梁的最大挠度不得超过,求梁所能承受的布满全梁的

最大均布载荷q。 6-9一直角拐如图所示,AB段横截面为圆形,BC 段为矩形,A段固定,B段为滑动轴承。C端作用一集中力P=60N。有关尺寸如 图所示。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剪切弹性模量G=0.4E。试求C端的挠度。 提示:由于A端固定,B端为滑动轴承,所以BC杆可饶AB杆的轴线转动。C端挠度由二部分组成;(1)把BC杆当作悬臂梁,受 集中力P作用于C端产生的挠度,;(2)AB杆受扭转在C锻又产生了挠度,。最后,可得 C端的挠度 6-10、以弹性元件作为测力装置的实验如图所示,通过测量BC梁中点的挠度来确定卡头A处作用的力P,已知, 梁截面宽b=60mm,高h=40mm,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试问当百分表F指针转动一小格(1/100mm)时,载荷P增加多少?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_范钦珊主编_第1章_静力学基础

(a) (b) 习题1-1图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一1 图a 和b 所示分别为正交坐标系11y Ox 与斜交坐标系22y Ox 。试将同一个力F 分别在两中坐标系中分解和投影,比较两种情形下所得的分力与投影。 解:图(a ):11 sin cos j i F ααF F += 分力:11 cos i F αF x = , 11 sin j F αF y = 投影:αcos 1F F x = , αsin 1F F y = 讨论:?= 90°时,投影与分力的模相等;分力是矢量,投影是代数量。 图(b ): 分力:22)tan sin cos (i F ?ααF F x ?= , 22sin sin j F ? α F y = 投影:αcos 2F F x = , )cos(2α??=F F y 讨论:?≠90°时,投影与分量的模不等。 1一2 试画出图a 和b 两种情形下各构件的受力图,并加以比较。 比较:解a 图与解b 图,两种情形下受力不同,二者的F R D 值大小也不同。 D R 习题1-2b 解图 D R 习题1-2a 解2 图 C 习题1-2a 解1图 (a) (b) 习题1-2图

1一3 试画出图示各构件的受力图。 习题1-3图 B F 习题1-3a 解2 图 B 习题1-3a 解1图 习题1-3b 解1图 F Ay Ax 习题1-3c 解图 A 习题1-3b 解2图 习题1-3d 解1图 习题1-3e 解1图 习题1-3e 解2图

1-4 图a 所示为三角架结构。荷载F 1作用在B 铰上。AB 杆不计自重,BD 杆自重为W ,作用在杆的中点。试画出图b 、c 、d 所示的隔离体的受力图,并加以讨论。 习题1-4图 1 习题1-3f 解1图 F 习题1-3e 解3图 'A 习题1- 3f 解2图 1 O 习题1-3f 解3图 F F'F 1习题1-4d 解2图 F y B 2 1 习题1-4c 解1图 A A B 1B F Dx y 2B 习题1-4b 解2图 1 习题1-4b 解3图 F y B 2 习题1-4c 解2图 F A B 1B F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范钦珊主编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eBook 工程力学 (静力学与材料力学) 习题详细解答 (教师用书) (第1章) 范钦珊 唐静静 2006-12-18

(a) (b) 习题1-1图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一1 图a 和b 所示分别为正交坐标系11y Ox 与斜交坐标系22y Ox 。试将同一个力F 分别在两中坐标系中分解和投影,比较两种情形下所得的分力与投影。 解:图(a ):11 sin cos j i F ααF F += 分力:11 cos i F αF x = , 11 sin j F αF y = 投影:αcos 1F F x = , αsin 1F F y = 讨论:?= 90°时,投影与分力的模相等;分力是矢量,投影是代数量。 图(b ): 分力:22)tan sin cos (i F ?ααF F x ?= , 22sin sin j F ? α F y = 投影:αcos 2F F x = , )cos(2α??=F F y 讨论:?≠90°时,投影与分量的模不等。 1一2 试画出图a 和b 两种情形下各构件的受力图,并加以比较。 比较:解a 图与解b 图,两种情形下受力不同,二者的F R D 值大小也不同。 D R 习题1-2b 解图 D R 习题1-2a 解2 图 C 习题1-2a 解1图 (a) (b) 习题1-2图

1一3 试画出图示各构件的受力图。 习题1-3图 B F 习题1-3a 解2 图 B 习题1-3a 解1图 习题1-3b 解1图 F Ay Ax 习题1-3c 解图 A 习题1-3b 解2图 习题1-3d 解1图 习题1-3e 解1图 习题1-3e 解2图

工程力学第四版张秉荣主编课后习题解析

1-1、已知:F1=2000N,F2=150N,F3=200N,F4=100N,各力的方向如图1-1所示。试求各力在x、y轴上的投影。 解题提示 计算方法:F x= + F cosα F y= + F sinα 注意:力的投影为代数量; 式中:F x、F y的“+”的选取由力F的 指向来确定; α为力F与x轴所夹的锐角。 图1-1 1-2、铆接薄钢板在孔A、B、C、D处受四个力作用,孔间尺寸如图1-2所示。已知:F1=50N,F2=100N,F3=150N,F4=220N,求此汇交力系的合力。 解题提示——计算方法。 一、解析法 F R x=F1x+F2x+……+F n x=∑F x F R y=F1y+F2y+……+F ny=∑F y F R = √ F R x2+ F R y2 tanα=∣F R y/ F R x∣ 二、几何法 按力多边形法则作力多边形,从图1-2 图中量得F R的大小和方向。 1-3、求图1-3所示各种情况下力F对点O的力矩。 图1-3 解题提示——计算方法。

①按力矩的定义计算M O(F)= + Fd ②按合力矩定理计算M O(F)= M O(F x)+M O(F y) 1-4、求图1-4所示两种情 况下G与F对转心A之矩。 解题提示 此题按合力矩定理计算各 力矩较方便、简捷。 以图1-4a为例: 力F、G至A点的距离不易 确定,如按力矩的定义计算力矩图1-4 既繁琐,又容易出错。若将力F、G分别沿矩形两边长方向分解,则各分力的力臂不需计算、一目了然,只需计算各分力的大小,即可按合力矩定理计算出各力的力矩。 M A(F)= -F cosαb- F sinαa M A(G)= -G cosαa/2 - G sinαb/2 1-5、如图1-5所示,矩形钢板的边长为a=4m,b=2m,作用力偶M(F,F′)。当F=F′=200N时,才能使钢板转动。试考虑选择加力的位置与方向才能使所费力为最小而达到使钢板转一角度的目的,并求出此最小力的值。 解题提示 力偶矩是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只要 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力偶的转向不变,可 以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度, 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此题可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增大力偶 臂的长度,求得使钢板转动所费力的最小值。图1-5 四、作图题 1-6、试画出图1-6所示受柔性约束物体的受力图。

工程力学--静力学(北京科大、东北大学版)第4版_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习题 参考答案 2-1解:由解析法, 23cos 80RX F X P P N θ==+=∑ 12sin 140RY F Y P P N θ==+=∑ 故: 161.2R F N == 1(,)arccos 2944RY R R F F P F '∠== 2-2解:即求此力系的合力,沿OB 建立x 坐标,由解析法,有 123cos45cos453RX F X P P P KN ==++=∑ 13sin 45sin 450 RY F Y P P ==-=∑ 故: 3R F KN ==方向沿OB 。 2-3解:所有杆件均为二力杆件,受力沿直杆轴线。

(a ) 由平衡方程有: 0X =∑sin300AC AB F F -= 0Y =∑cos300AC F W -= 联立上二式,解得: 0.577AB F W =(拉力) 1.155AC F W =(压力) (b ) 由平衡方程有: 0X =∑cos700AC AB F F -= 0Y =∑sin700AB F W -= 联立上二式,解得: 1.064AB F W =(拉力)

0.364AC F W =(压力) (c ) 由平衡方程有: 0X =∑cos60cos300AC AB F F -= 0Y =∑sin30sin600AB AC F F W +-= 联立上二式,解得: 0.5AB F W =(拉力) 0.866AC F W =(压力) (d ) 由平衡方程有: 0X =∑sin30sin300AB AC F F -= 0Y =∑cos30cos300AB AC F F W +-= 联立上二式,解得: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第四完整版本习题答案解析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 (北京科技大学与东北大学) 第一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1-1:用截面法求下列各杆指定截面的内力 解:

(a):N1=0,N2=N3=P (b):N1=N2=2kN (c):N1=P,N2=2P,N3= -P (d):N1=-2P,N2=P (e):N1= -50N,N2= -90N

(f):N1=0.896P,N2=-0.732P 注(轴向拉伸为正,压缩为负) 1-2:高炉装料器中的大钟拉杆如图a所示,拉杆下端以连接楔与大钟连接,连接处拉杆的横截面如图b所示;拉杆上端螺纹的内 径d=175mm。以知作用于拉杆上的静拉力P=850kN,试计算大钟拉杆的最大静应力。 解:σ1= 2 1 1 850 4 P kN S d π = =35.3Mpa σ2= 2 2 2 850 4 P kN S d π = =30.4MPa ∴σmax=35.3Mpa 1-3:试计算图a所示钢水包吊杆的最大应力。以知钢水包及其所盛钢水共重90kN,吊杆的尺寸如图b所示。 解:

下端螺孔截面:σ1=1 90 20.065*0.045P S =15.4Mpa 上端单螺孔截面:σ2=2 P S =8.72MPa 上端双螺孔截面:σ3= 3 P S =9.15Mpa ∴σmax =15.4Mpa

1-4:一桅杆起重机如图所示,起重杆AB为一钢管,其外径D=20mm,内径d=18mm;钢绳CB 的横截面面积为0.1cm2。已知起重量 P=2000N,试计算起重机杆和钢丝绳的应力。 解:受力分析得: F1*sin15=F2*sin45 F1*cos15=P+F2*sin45 ∴σAB= 1 1 F S =-47.7MPa σBC= 2 2 F S =103.5 MPa 1-5:图a所示为一斗式提升机.斗与斗之间用链条连接,链条的计算简图如图b 所示,每个料斗连同物料的总重量P=2000N.钢链又 两层钢板构成,如c所示.每个链板厚t=4.5mm,宽h=40mm,H=65mm,钉孔直径d=30mm.试求链板的最大应力.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答案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 1-1试画出以下各题中圆柱或圆盘的受力图。与其它物体接触处的摩擦力均略去。 解: 1-2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杆的受力图。 (a) B (b) (c) (d) A (e) A (a) (b) A (c) A (d) A (e) (c) (a) (b)

解: 1-3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梁的受力图。 (d) (e) B B (a) B (b) (c) F B (a) (c) F (b) (d) (e)

解: 1-4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a) 拱ABCD ;(b) 半拱AB 部分;(c) 踏板AB ;(d) 杠杆AB ;(e) 方板ABCD ;(f) 节点B 。 解: (a) F (b) W (c) (d) D (e) F Bx (a) (b) (c) (d) D (e) W (f) (a) D (b) B (c) B F D

1-5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a) 结点A ,结点B ;(b) 圆柱A 和B 及整体;(c) 半拱AB ,半拱BC 及整体;(d) 杠杆AB ,切刀CEF 及整体;(e) 秤杆AB ,秤盘架BCD 及整体。 解:(a) (d) F C (e) W B (f) F F BC (c) (d) AT F BA F (b) (e)

(b) (c) (d) (e) F AB F A C A A C ’C D D B

2-2 杆AC 、BC 在C 处铰接,另一端均与墙面铰接,如图所示,F 1和F 2作用在销钉C 上, F 1=445 N ,F 2=535 N ,不计杆重,试求两杆所受的力。 解:(1) 取节点C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注意AC 、BC 都为二力杆, (2) 列平衡方程: 1 214 0 sin 60053 0 cos6005207 164 o y AC o x BC AC AC BC F F F F F F F F F N F N =?+-==?--=∴==∑∑ AC 与BC 两杆均受拉。 2-3 水平力F 作用在刚架的B 点,如图所示。如不计刚架重量,试求支座A 和D 处的约束 力。 解:(1) 取整体ABCD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画封闭的力三角形: (2) F 1 F F D F F A F D

工程力学--静力学(北京科大、东北大学版)第4版_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 4-1 已知F 1=60N,F 2 =80N,F 3 =150N,m=100N.m,转向为逆时针,θ=30°图中距 离单位为m。试求图中力系向O点简化结果及最终结果。 4-2 已知物体所受力系如图所示,F=10Kn,m=20kN.m,转向如图。 (a)若选择x轴上B点为简化中心,其主矩L B =10kN.m,转向为顺时针,试求B 点的位置及主矢R’。 (b)若选择CD线上E点为简化中心,其主矩L E =30kN.m,转向为顺时针,α=45°,试求位于CD直线上的E点的位置及主矢R’。 4-3 试求下列各梁或刚架的支座反力。 解: (a)受力如图 由∑M A =0 F RB ?3a-Psin30°?2a-Q?a=0 ∴FRB=(P+Q)/3 由∑x=0 F Ax -Pcos30°=0 ∴F Ax = 3 2P

由∑Y=0 F Ay +F RB -Q-Psin30°=0 ∴F Ay =(4Q+P)/6 4-4 高炉上料的斜桥,其支承情况可简化为如图所示,设A和B为固定铰,D为 中间铰,料车对斜桥的总压力为Q,斜桥(连同轨道)重为W,立柱BD质量不计,几何尺寸如图示,试求A和B的支座反力。 4-5 齿轮减速箱重W=500N,输入轴受一力偶作用,其力偶矩m 1 =600N.m,输出轴 受另一力偶作用,其力偶矩m 2 =900N.m,转向如图所示。试计算齿轮减速箱A和B两端螺栓和地面所受的力。 4-6 试求下列各梁的支座反力。

(a) (b) 4-7 各刚架的载荷和尺寸如图所示,图c 中m 2>m 1,试求刚架的各支座反力。 4-8 图示热风炉高h=40m ,重W=4000kN ,所受风压力可以简化为梯形分布力,如图所示,q 1=500kN/m ,q 2=2.5kN/m 。可将地基抽象化为固顶端约束,试求地基对热风炉的反力。 4-9 起重机简图如图所示,已知P 、Q 、a 、b 及c ,求向心轴承A 及向心推力轴承B 的反力。 4-10 构架几何尺寸如图所示,R=0.2m ,P=1kN 。E 为中间铰,求向心轴承A 的反力、向心推力轴承B 的反力及销钉C 对杆ECD 的反力。

工程力学--静力学第4版 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习题 5-1 重为W=100N,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f=0.3,(a)问当水平力P=10N时,物体受多大的摩擦力,(b)当P=30N时,物体受多大的摩擦力?(c)当P=50N时,物体受多大的摩擦力? 5-2 判断下列图中两物体能否平衡?并问这两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已知: (a)物体重W=1000N,拉力P=200N,f=0.3; (b)物体重W=200N,拉力P=500N,f=0.3。 5-3 重为W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角为ρ,且α>ρ。如在物体上作用一力Q,此力与斜面平行。试求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Qde 最大值和最小值。 5-4 在轴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为m=-1000N.m,有一半径为r=25cm的制动轮装在轴上,制动轮与制动块间的摩擦因数f=0.25。试问制动时,制动块对制动轮的压力N至少应为多大?

5-5 两物块A和B重叠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在上面的物块A的顶上作用一斜向的力P。已知:A重1000N,B重2000N,A与B之间的摩擦因数f1=0.5,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f2=0.2。问当P=600N时,是物块A相对物块B运动呢?还是A、B物块一起相对地面C运动? 5-6 一夹板锤重500N,靠两滚轮与锤杆间的摩擦力提起。已知摩擦因数f=0.4,试问当锤匀速上升时,每边应加正应力(或法向反力)为若干?

5-7 尖劈顶重装置如图所示,重块与尖劈间的摩擦因数f(其他有滚珠处表示光滑)。求: (1)顶住重物所需Q之值(P、α已知); (2)使重物不向上滑动所需Q。 注:在地质上按板块理论,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斜插下去,在计算太平洋板块所需 的力时,可取图示模型。解:取整体∑F y =0 F NA -P=0 ∴F NA =P 当F<Q 1 时锲块A向右运动,图(b)力三角形如图(d) 当F>Q 2 时锲块A向左运动,图(c)力三角形如图(e) 5-8 图示为轧机的两个压辊,其直径均为d=50cm,两棍间的间隙a=0.5cm,两轧辊转动方向相反,如图上箭头所示。已知烧红的钢板与轧辊之间的摩擦因数为f=0.1,轧制时靠摩擦力将钢板带入轧辊。试问能轧制钢板的最大厚度b是多少?

工程力学--静力学第4版_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 4-1 已知F i=60N, F2=80N, F3=150N, m=转向为逆时针,B =30°图中距离单位为m。试求图中力系向0点简化结果及最终结果。 4-2已知物体所受力系如图所示,F=10Kn, m=转向如图。 (a)若选择x轴上B点为简化中心,其主矩L B=,转向为顺时针,试求B 点的位置及主矢R'。 (b)若选择CD线上E点为简化中心,其主矩L E=,转向为顺时针,a =45°,试求位于CD直线上的E点的位置及主矢R'。 4-3 试求下列各梁或刚架的支座反力。 解: ( a) 受力如图 由刀M A=0 F R? 3a-Psin30 ° ? 2a-Q? a=0 ??? FRB=( P+Q /3

「? F AX=P 由刀Y=0 F Ay+FRhQ-Psin30 ° =0 F Ay= ( 4Q+P /6 4-4 高炉上料的斜桥,其支承情况可简化为如图所示,设A 和B为固定铰,D为中间铰,料车对斜桥的总压力为Q,斜桥(连同轨道)重为W立柱BD质量不计,几何尺寸如图示,试求A 和B 的支座反力。 4-5齿轮减速箱重W=500N输入轴受一力偶作用,其力偶矩m=,输出轴受另一力偶作用,其力偶矩m2=,转向如图所示。试 计算齿轮减速箱A和B两端螺栓和地面所受的力。 4-6 试求下列各梁的支座反力。 (a) (b) 4-7各刚架的载荷和尺寸如图所示,图c中m>m,试求刚 架的各支座反力

4-8图示热风炉高h=40m重W=4000kN所受风压力可以简 化为梯形分布力,如图所示,q i=500kN/m, q2=m可将地基抽象 化为固顶端约束,试求地基对热风炉的反力。 4-9起重机简图如图所示,已知P、Q a、b及c,求向心轴 承A及向心推力轴承B的反力。 4-10构架几何尺寸如图所示,R=0.2m, P=1kNo E为中间铰, 求向心轴承A的反力、向心推力轴承B的反力及销钉C对杆ECD 的反力。 4-11 图示为连续铸锭装置中的钢坯矫直辊。钢坯对矫直辊的作用力为一沿辊长分布的均布力q,已知q=1kN/mm坯宽1.25m 试求轴承A 和B的反力。 4-12立式压缩机曲轴的曲柄EH转到垂直向上的位置时,连杆作用于曲柄上的力P最大。现已知P=40kN,飞轮重W=4kN 求这时轴承A和B 的反力。 4-13 汽车式起重机中,车重W^26kN,起重臂CDE重6 = 4 . 5 kN,起重机旋转及固定部分重W 2=3 1 kN,作用线通过B 点,几

工程力学(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二版答案

(a) (b) 习题1-1图 (a) (b) 习题1-2图 D R (a-1) C (a-2) D R (a-3) (b-1) 1-1 图a 、b 所示,Ox 1y 1与Ox 2y 2分别为正交与斜交坐标系。试将同一方F 分别对两坐标系进行分解和投影,并比较分力与力的投影。 解:(a ),图(c ):11 s i n c o s j i F ααF F += 分力:11 cos i F αF x = , 11 s i n j F αF y = 投影:αcos 1F F x = , αs i n 1F F y = 讨论:?= 90°时,投影与分力的模相等;分力是矢量,投影是代数量。 (b ),图(d ): 分力:22)tan sin cos (i F ?ααF F x -= ,22sin sin j F ?α F y = 投影:αcos 2F F x = , )cos(2α?-=F F y 讨论:?≠90°时,投影与分量的模不等。 1-2 试画出图a 、b 比较:图(a-1)与图(b-1)不同,因两者之F R D 值大小也不同。 1-3 试画出图示各物体的受力图。 ( c ) 2 2x (d )

习题1-4图 习题1-3图 1-4 图a 所示为三角架结构。力F 1作用在 B 铰上。杆AB 不计自重,杆BD 杆自重为W 。试画出图b 、c 、 d 所示的隔离体的受力图,并加以讨论。 或(a-2) B (a-1) (b-1) F (c-1) 或(b-2) (e-1) (f-1) ' A (f-2) 1O (f-3)

Ax F ' (b-3) E D (a-3) 习题1-5图 B (b-2) (b-1) Ax F 1-5 试画出图示结构中各杆的受力图。 F F'F 1 (d-2) y B 2 1 F (b-2) (b-3) F y B 2 F A B 1B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