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H)
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
q
s1cos s2 cosq +… q +F2· ②. W合=W1+W2 +…=F1· b. 标量性 式子左边的功与右边的动能都是标量
c.对定理中“变化”一词的理解
e. 是一 > Ek1 , △ Ek —— > 0 种求功 ①W合>0, Ek2 __ < 0 的方法. ②W合<0, Ek2 < __ Ek1 , △ Ek —— d.适用范围(课后思考。提示:微元法) 特别是 求变力 既适合于直线运动,也适合于曲线运动。 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合于变力做功。做功
1 1 2 2 = mv 2 - mv1 2 2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3. 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经典物理范围内没有限制 4.动能定理主要应用: (1)多过程问题 (2)曲线运动,变力做功
作业布置:1、P69 T3、4、5(作业本上交)
2.【思考】 如图所示,AB与CD为两个对称斜面, 其上部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 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120°,半径R为2.0 m, 一个物体在离弧底E高度为h=3.0 m处,以初速度 4.0 m/s沿斜面运动.若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 数为0.02,则物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 共能走多长路程?(g取10 m/s2) 类型4.曲线、变力、多过程
解题思维总结:两点(初 末状态)一过程(做功过 程),对象:单体、系统
解析: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为s,则摩 擦力所做的总功为-μmgscos60°,末状态选 为B(或C),此时物体速度为零,对全过程由动能 定理得
mg[h - R(1 - cos60° )] - μmgscos60° =0 1 - mv2 0 2 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总路程为 1 2gh- R+v2 0 2 s= μg 2×10×3.0-1.0+4.02 = m=280 m. 0.02×10
第13章 动能定理1
3 2
Q2 ) M
l R1
Q2l sin
vC 2
( M Q2 R1 sin ) gl R1 (2Q1 3Q2 )
例4:已知:mA=m,mB=m/2,mC=m/3,鼓轮对轮心O的回转半径 为,质量为m,鼓轮小半径为r,大半径为R,外力偶M,轮C的
半径为r,物体A接触的摩擦因数为fd ,=30°。若系统初始无初 速,试求物体A的速度(表示成物体A位移xA的函数)。
Fs
理想约束: 凡约束力做功之和等于零的约束称理想约束。
包括:光滑面约束;固定支点;不可伸长的绳索;刚体纯滚
动;刚性连接约束等。
§11-2 动能
一、质点的动能 设质点的质量为m,速度值为 v 二、质点系的动能
T 1
n i 1
T
2 i
1 2
mv
2
mv 2
i
由速度合成定理: v i v C v ri 2 2 2 v i v i v i ( v C v ri ) ( v C v ri ) v C 2 v C v ri v ri
S
w
合力在任一段路程上所做的功等于各分力在同一段路 程上所做的功之和。
功的单位:焦耳(J)
1 J 1 N 1 m 1 N . m 1 kg . m / s
2
2
二、几种常见力的功: 1、重力的功
Fx 0, Fy 0, Fz mg
M1
M
代入
w
F
s
x
d x Fy d y Fz d z
mi vi d vi FRi d ri
13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1作用在质点上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的功的代数和。
( )2摩擦力总是作负功。
( )3力偶的功之正负号,决定于力偶的转向。
( )4图所示一质点与弹簧相连,在铅垂平面内的粗糙圆槽内滑动。
若质点获得一初速0v 恰好使它在圆槽内滑动一周,则弹簧力的功为零;( )重力的功为零;( )法向反力的功为零( )摩擦力的功为零( )5作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等于它随基点平动的动能和绕基点转动动能之和。
( ) 6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能。
( )7理想约束反力不做功。
( )1图示均质圆盘沿水平直线轨道作纯滚动,在盘心移动了距离s 的过程中,水平常力T F 的功T A =( );轨道给圆轮的摩擦力f F 的功f A =( ) A .s F T ; B.s F T 2;C.-s F f ; D.-2s F f ; E.0。
2图示坦克履带重P ,两轮合重Q 。
车轮看成半径R 的均质圆盘,两轴间的距离为R 2。
设坦克的前进速度为v ,此系统动能为( )A.222143Rv g P v g Q T π+=; B.224v gP v g Q T +=; C.222143v g P v g Q T +=; D.2243v g P v g Q T +=。
3图示两均质轮的质量皆为m ,半径皆为R ,用不计质量的绳绕在一起,两轮角速度分别为1ω和2ω,则系统动能为 A.()22212212121ωωR m mR T +⎪⎭⎫ ⎝⎛=; B.22221221212121ωω⎪⎭⎫ ⎝⎛+⎪⎭⎫ ⎝⎛=mR mR T ; C.()222222122121212121ωωω⎪⎭⎫ ⎝⎛++⎪⎭⎫ ⎝⎛=mR R m mR T ; D.()2222212122121212121ωωωω⎪⎭⎫ ⎝⎛+++⎪⎭⎫ ⎝⎛=mR R R m mR T 。
4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匀质圆盘在其自身平面内作平面运动。
在图示位置时,若已知图形上B A 、二点的速度方向如图所示。
理论力学课件第13章:动能定理
求:切削力F的最大值。
解: P有用 P输入 P无用 3.78kw
P有用
F
F
d · n
2 30
60
60 3.78
F dn P有用 0.1 42 17.19kN
当 n 112r / min 时
F 60 3.78 6.45kN
0.1112
例13-8:
已知 :m ,l0 ,k , R , J。
系的所有力的功率的代数和.
机床
dT dt
P输入 P有用 P无用
或
P输入
P有用
P无用
dT dt
3、机械效率
有效功率 机械效率
P有效
P有用
dT dt
P有效
P输入
多级传动系统 12 n
例13-7
已知: P输入 5.4kw, P无用 P输入 30%
d 100mm, n 42r / min , n ' 112r / min
2 1
M
zd
若 M z 常量
则 W12 M z (2 1)
4. 平面运动刚体上力系的功
由 vi vC viC 两端乘dt,有 dri drC driC 作用在 Mi 点的力 Fi 的元功为 δWi F idri Fi drC Fi driC
其中 Fi driC Fi cos MC d M C (Fi )d
W
Fxdx
Fy dy
Fz dz
力 F 在 M1 ~ M 2 路程上的功为
W12
M2 M1
δW
M2 M1
F ·dr
三、几种常见力的功 1、重力的功
质点
Fx Fy 0 Fz mg
W12
z2 z1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PPT课件
n
m
则 W (F i) W (Pj)W (F R)W (M O)
i1
j1
8
动力学篇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目录 上页 下页 例题库 习题集
四、质点系内力的元功
W F 1 • d r 1 F 2 • d r 2
F1 •dr1 F1 •dr2 F1 •d(r1 r2)
F1•dr1 2 F1dl
z A1
该位置的势能。基准点的势能为零。
12
动力学篇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目录 上页 下页 例题库 习题集
二、机械能守恒定理
条件:惯性参考系;做功的力为有势力
TUE
13
动力学篇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目录 三、势力场的特性
上页 设作用在质点上的有势力为:FF xiF yjF zk
下页 设质点的势能函数为:VV(x,y,z)则有关系式:
r
B
F
rdr
dr dxidyjdzk O
y
W F xd x F yd y F zd z
x
元功的解析表达式
力F在曲线上由A点到B点所作的功:
W A B (F )F • d r(F x d x F y d y F z d z )
A B
A B
6
动力学篇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目录 二、作用于刚体上力偶的元功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整体概况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三章 动能定理
目录 §1 质点系的动能
上页
下页 例题库 习题集
一、质点系的动能
n
T
1 2
13 大学物理动能定理
1J 1N 1m
2
, W 0;
2
, W 0;
2
, W 0.
力的功是代数量。
2
( F Fx i Fy j Fz k , dr dxi dyj dzk )
二.变力的功 元功: W F cos ds W Ft ds, W F dr ,
α1
mg D FD F'Ax A F
α2
B vB
mg E
(b)
Cv ωBD
α2
ωAB
D v D F' D
25
FAy
(a)
F'Ay
例题
动能定理
例 题 3
ωAB = ωBD
但两者的转向相反。另外,当2=20 º 时,有 DCv = 2l sin 20 º 由余弦定理可求得Cv E ,从而得杆BD质心C的速度
Fx 0, Fy 0, Fz mg
W12 mgdz mg ( z1 z 2 )
z1
z2
质点系: W12
W m g(z
i i
i1
zi 2 ) Mg( zC1 zC 2 )
质点系重力的功,等于质点系的重量与其在始末位置重
心的高度差的乘积,而与各质点的路径无关。 W12=Mgh 重心下降,W120 重心上升,W120
0 0
F
力F 所作的功为
x 1 W Fx M C Fx 2r 2
O x
15
力F 所作的功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可算?
§13 -2
动能
物体的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机械运动强弱 的又一种度量。
动能定理课件ppt
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条件
适用于所有受恒力作用的匀变速直线 运动和曲线运动。
原因
动能定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 所有受恒力作用的运动,且不受运动 形式的限制。
03
动能定理的应用
动能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滑板车
滑板车利用动能定理,通 过脚踏施加力,使滑板车 前进并保持速度。
跑步
跑步时,人体通过施加力 使自己加速并保持速度, 这符合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汽车制动
汽车制动时,摩擦力使汽车减速 并最终停下,这符合动能定理。
飞行器设计
在飞行器设计中,根据动能定理 可以优化飞行器的结构和性能。
火箭发射
火箭发射时,燃料燃烧产生的力 使火箭加速上升,这符合动能定
理。
04
动能定理的扩展
动能定理与其他物理定律的关系
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05
动能定理的习题与解析
动能定理的基础习题
总结词
考察基础概念
详细描述
基础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动能定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包括对动能、势能、力做功等基本 概念的掌握,以及简单情况下应用动能定理的能力。
动能定理的进阶习题
总结词
提升应用能力
VS
详细描述
进阶习题难度有所提升,主要考察学生在 复杂情况下应用动能定理的能力,包括多 力做功、摩擦力做功、变力做功等复杂情 况的处理。
定义理解
动能定理说明了物体动能的增加或减少等于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或冲量的 总和,而不考虑内力做功。
动能定理的表述
动能定理公式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述形式为 ΔEk = W外,其中 ΔEk 表示物体动能 的改变量,W外表示所有外力对 物体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课件
动能定理的公式推导
1 做功的定义
做功是指力对物体施加的力乘以物体在力方 向上的位移。
2 动能的定义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并与物 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3 动能定理的正式公式
动能定理的公式是:物体的动能增加等于所 受外力所做的功。
4 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动能定理》PPT课件
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原理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所受外力之间 的关系。本课件将详细介绍动能定理的概念、公式推导、实际应用,以及它 的局限性和拓展。
什么是动能定理
概念和定义
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与所受外力之间关系的物理定理。它指出,物体的动能增加等于所 受外力所做的功。
动能的基本单位
参考文献
动能定理相关文献推荐
-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物理学报,2020。
动能定理相关研究进展
- "动能定理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科学进展, 2019。
1
局限性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刚体系统和无摩擦情况,对于弹性碰撞等特殊情况需要另外考 虑。
2
发展和拓展
对于特殊情况,科学家们通过改进和扩展动能定理,发展了更精确的物理模型。
总结
动能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动能定理学中的地位
动能定理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揭示了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规律。
动能定理可以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功的 定义进行推导。
动能定理的实际应用
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动能定理在机械系统中可以用 来计算物体的能量转化和机械 工作。
运动学中的应用
动能定理可以用来研究物体在 不同速度和方向下的运动。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2
W 力速 度 N m J W 瓦 特, P t s s
换算: 1kw=1.36马力
二、功率方程
d T d w Fi d ri Fi vi d t
dT Pi dt
Fi vi P i
功率方程
mg
Foy Fox
ve / OB v sin 2 / h
两边对时间求导,并将代入,得 a sin 2 / h 2 sin 2 sin 2 / h 2
2 将 、 、J 0 z m(l 2 cz ) 代入上式
2 L mgl cos m(l 2 cz ) 2 sin 2 sin 2 / h 2 a 2 m(l 2 cz ) sin 2 / h Mh / sin 2
a | 90 3.14m/s 2 ( 90 )
例12-6:已知:mA=m,mB=m/2,mC=m/3,鼓轮的回转半径为, 质量为m,鼓轮小半径为r,大半径为R,外力偶M,轮C的半径为 r,物体A接触的摩擦因数为fs 。若系统初始无初速,试求物体A的 速度(表示成物体A位移xA的函数)。
P 1 2 1 V V1 V2 ( P2 )l cos kl ( 5 4 cos 3) 2 2 2
§12-6 机械能守恒定律
d w d T dV
d T dV 0
d T dV 0
或:
T V const
T1 V1 T2 V2
刚体内力不做功,理想约束力不做功,静滑动摩擦力不做功, 动滑动摩擦力做的功按主动力计算。 1 n 1 2 1 2 1 2 T 2 mi vi T mv C mi vri 动能: T mv 2 i 1 2 2 2
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动能、动能定理2. 机械能守恒定律【要点扫描】动能动能定理-、动能如果-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Ek=mv2,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W1+W2+W3+……=?mvt2-?mv02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ΔEK>0表示动能增加,ΔEK<0表示动能减小.3、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各力做的功,然后求代数和.5、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使我们有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达式.但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在处理-些问题时,可在某-方向应用动能定理.6、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外力为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7、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参照物.三、由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推出动能定理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恒力F作用下,通过位移为s,其速度由v0变为vt,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①根据运动学公式2as=vt2―v02……②由①②得:Fs=mvt2-mv02四、应用动能定理可解决的问题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凡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的问题,利用动能定理求解-般比用牛顿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求解要简单得多.用动能定理还能解决-些在中学应用牛顿定律难以解决的变力做功的问题、曲线运动的问题等.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1、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做势能.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等.(1)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具有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P=mgh.式中h是物体到零重力势能面的高度.(2)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系统共有的.只有在零势能参考面确定之后,物体的重力势能才有确定的值,若物体在零势能参考面上方高h处其重力势能为EP=mgh,若物体在零势能参考面下方低h处其重力势能为EP=-mgh,“-”不表示方向,表示比零势能参考面的势能小,显然零势能参考面选择的不同,同-物体在同-位置的重力势能的多少也就不同,所以重力势能是相对的.通常在不明确指出的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零势面的.但应特别注意的是,当物体的位置改变时,其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零势面如何选取无关.在实际问题中我们更会关心的是重力势能的变化量.(3)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而具有的势能.高中阶段不要求具体利用公式计算弹性势能,但往往要根据功能关系利用其他形式能量的变化来求得弹性势能的变化或某位置的弹性势能.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WG=ΔEP减=EP初-EP末,克服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W克=ΔEP增=EP末—EP初应特别注意:重力做功只能使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不能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3、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1)对某-物体,若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该物体机械能守恒.(2)对某-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系统和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则系统机械能守恒.3、表达形式:EK1+Epl=Ek2+EP2(1)我们解题时往往选择的是与题目所述条件或所求结果相关的某两个状态或某几个状态建立方程式.此表达式中EP 是相对的.建立方程时必须选择合适的零势能参考面.且每-状态的EP都应是对同-参考面而言的.(2)其他表达方式,ΔEP=-ΔEK,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等于系统动能的减少量.(3)ΔEa=-ΔEb,将系统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另-部分b的机械能的减少量,三、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首先应特别提醒注意的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绝不是合外力的功等于零,更不是合外力等于零,例如水平飞来的子弹打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内的过程中,合外力的功及合外力都是零,但系统在克服内部阻力做功,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而机械能的总量在减少.(1)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2)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机械能守恒.(3)对-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除非题目的特别说明,机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不守恒【规律方法】动能动能定理【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与转台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物体与转轴间距离为R,物体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某值时,物体开始在转台上滑动,此时转台已开始匀速转动,这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多少?解析:物体开始滑动时,物体与转台间已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这里认为就是滑动摩擦力μ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μmg=mv2/R……①由动能定理得:W=?mv2 ……②由①②得:W=?μmgR,所以在这-过程摩擦力做功为?μmgR点评:(1)-些变力做功,不能用W=Fscos求,应当善于用动能定理.(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在分析过程的基础上无须深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过程中变化的细节,只须考虑整个过程的功量及过程始末的动能.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符号(正负)-同代入公式.【例2】-质量为m的物体.从h高处由静止落下,然后陷入泥土中深度为Δh后静止,求阻力做功为多少?提示:整个过程动能增量为零,则根据动能定理mg(h +Δh)-Wf=0所以Wf=mg(h+Δh)答案:mg(h+Δh)(一)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应用动能定理涉及-个过程,两个状态.所谓-个过程是指做功过程,应明确该过程各外力所做的总功;两个状态是指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是: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②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在哪段位移过程中做功?正功?负功?做多少功?求出代数和.③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及EK2④列方程W=-,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的潜在条件,补充方程进行求解.【例3】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设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解析:此题用动能定理求解比用运动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简单.先画出草图如图所示,标明各部分运动位移(要重视画草图);对车头,脱钩前后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便可解得.FL-μ(M-m)gs1=-?(M-m)v02对末节车厢,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s2=-mv02而Δs=s1-s2由于原来列车匀速运动,所以F=μMg.以上方程联立解得Δs=ML/(M-m).说明:对有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相互作用、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的动力学问题,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会很方便.最基本方法是对每个物体分别应用动能定理列方程,再寻找两物体在受力、运动上的联系,列出方程解方程组.(二)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这-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2)-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够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该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3)用动能定理可求变力所做的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不能直接用W=Fscos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但可由动能定理求解.【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经过光滑小孔牵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拉力为某个值F时,转动半径为R,当拉力逐渐减小到F/4时,物体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2R,则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是:A. B.C. D. 零解析:设当绳的拉力为F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1,则有F=mv12/R……①当绳的拉力减为F/4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2,则有F/4=mv22/2R……②在绳的拉力由F减为F/4的过程中,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为W=?mv22-?mv12=-?FR所以,绳的拉力所做的功的大小为FR/4,A选项正确.说明: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功是非常有效且普遍适用的方法.【例5】质量为m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0飞离跑道后逐渐上升,若飞机在此过程中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同时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恒定升力(该升力由其他力的合力提供,不含重力).今测得当飞机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L时,它的上升高度为h,求(1)飞机受到的升力大小?(2)从起飞到上升至h 高度的过程中升力所做的功及在高度h处飞机的动能?解析:(1)飞机水平速度不变,L= v0t,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恒定,h=?at2,消去t即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2)升力做功W=Fh=在h处,vt=at=,(三)应用动能定理要注意的问题注意1:由于动能的大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而动能定理是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因此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动能的大小应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确定.【例6】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物块以5m/s的初速度滑上-块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板,木板质量为4kg,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是0.02,经过2s以后,木块从木板另-端以1m/s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滑出,g取10m/s,求这-过程中木板的位移.解析:设木块与木板间摩擦力大小为f1,木板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2.对木块:-f1t=mvt-mv0,得f1=2 N对木板:(fl-f2)t=Mv,f2=μ(m+M)g得v=0.5m/s对木板:(fl-f2)s=?Mv2,得s=0.5 m答案:0.5 m注意2: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的大小的变化或方向变化,所以不能直接由W=Fscos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此时可由其做功的结果——动能的变化来求变力F所做的功.【例7】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A、mgR/4B、mgR/3C、mgR/2D、mgR解析:小球在圆周运动最低点时,设速度为v1,则7mg-mg=mv12/R……①设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速度为v2,则mg=mv22/R……②设过半个圆周的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得:-mg2R-W=?mv22-?mv12……③由以上三式解得W=mgR/2. 答案:C说明:该题中空气阻力-般是变化的,又不知其大小关系,故只能根据动能定理求功,而应用动能定理时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又要根据圆周运动求得不能直接套用,这往往是该类题目的特点.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单个物体在变速运动中的机械能守恒问题【例1】如图所示,桌面与地面距离为H,小球自离桌面高h处由静止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触地的瞬间机械能为(设桌面为零势面)()A、mgh;B、mgH;C、mg(H +h);D、mg(H-h)解析:这-过程机械能守恒,以桌面为零势面,E初=mgh,所以着地时也为mgh,有的学生对此接受不了,可以这样想,E初=mgh ,末为E末=?mv2-mgH,而?mv2=mg(H+h)由此两式可得:E末=mgh答案:A【例2】如图所示,-个光滑的水平轨道AB与光滑的圆轨道BCD连接,其中圆轨道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B为最低点,D为最高点.-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AB 运动,刚好能通过最高点D,则()A、小球质量越大,所需初速度v0越大B、圆轨道半径越大,所需初速度v0越大C、初速度v0与小球质量m、轨道半径R无关D、小球质量m和轨道半径R同时增大,有可能不用增大初速度v0解析: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v,有mg=mv2/R,v=这是刚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根据机械能守恒,在最低点的速度v0应满足?m v02=mg2R+?mv2,v0= 答案:B(二)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例3】如图,斜面与半径R=2.5m的竖直半圆组成光滑轨道,-个小球从A点斜向上抛,并在半圆最高点D水平进入轨道,然后沿斜面向上,最大高度达到h=10m,求小球抛出的速度和位置.解析:小球从A到D的逆运动为平抛运动,由机械能守恒,平抛初速度vD为mgh—mg2R=?mvD2;所以A到D的水平距离为由机械能守恒得A点的速度v0为mgh=?mv02;由于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不变,则vD=v0cosθ,所以,仰角为【例4】如图所示,总长为L的光滑匀质的铁链,跨过-光滑的轻质小定滑轮,开始时底端相齐,当略有扰动时,某-端下落,则铁链刚脱离滑轮的瞬间,其速度多大?解析:铁链的-端上升,-端下落是变质量问题,利用牛顿定律求解比较麻烦,也超出了中学物理大纲的要求.但由题目的叙述可知铁链的重心位置变化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或“光滑”提示我们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转化,则机械能守恒,这个题目我们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总量不变表达式E2=El,和增量表达式ΔEP=-ΔEK分别给出解答,以利于同学分析比较掌握其各自的特点.(1)设铁链单位长度的质量为P,且选铁链的初态的重心位置所在水平面为参考面,则初态E1=0滑离滑轮时为终态,重心离参考面距离L/4,EP=-PLgL/4 Ek2=Lv2即终态E2=-PLgL/4+PLv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2= E1有-PLgL/4+PLv2=0,所以v= (2)利用ΔEP=-ΔEK,求解:初态至终态重力势能减少,重心下降L/4,重力势能减少-ΔEP= PLgL/4,动能增量ΔEK=PLv2,所以v=点评:(1)对绳索、链条这类的物体,由于在考查过程中常发生形变,其重心位置对物体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能否确定其重心的位置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顺便指出的是均匀质量分布的规则物体常以重心的位置来确定物体的重力势能.此题初态的重心位置不在滑轮的顶点,由于滑轮很小,可视作对折来求重心,也可分段考虑求出各部分的重力势能后求出代数和作为总的重力势能.至于零势能参考面可任意选取,但以系统初末态重力势能便于表示为宜.(2)此题也可以用等效法求解,铁链脱离滑轮时重力势能减少,等效为-半铁链至另-半下端时重力势能的减少,然后利用ΔEP=-ΔEK求解,留给同学们思考.【模拟试题】1、某地强风的风速约为v=20m/s,设空气密度ρ=1.3kg/m3,如果把通过横截面积=20m2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利用上述已知量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应为P=_________,大小约为_____W(取-位有效数字)2、两个人要将质量M=1000 kg的小车沿-小型铁轨推上长L=5 m,高h=1 m的斜坡顶端.已知车在任何情况下所受的摩擦阻力恒为车重的0.12倍,两人能发挥的最大推力各为800 N。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一、功的定义rF d ⋅=W δ∫=21M M WW δ∫++⋅++=21)d d d ()(M M z y x z y x F F F W k j i k j i θcos d r F =∫++=21)d d d (M M z y x z F y F xF二、重力的功)(21z z mg −=∫−=21d M M zmg ∫⋅=21d M M W rF 重力作功仅与质点运动初始和终了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运动轨迹无关。
∑∑−=)(2112i i i z z g m W ∑=i i c z m mz )(2112C C z z mg W −=∑质心始末的高度差三、弹性力的功∫⋅=21d A A W r F 00)(r F l r k −−=∫⋅−−=21d )(00A A l r k r r r r d 0⋅r r d r ⋅=)d(21r r ⋅=r 2d 2r 1r =r d =[]202201)()(2l r l r k W −−−=)(22221δδ−=k 弹性力作功只与弹簧在初始和终了位置的变形量(绝对值)有关,与作用点轨迹无关。
四、定轴转动刚体上作用力的功∫=2112ϕϕϕd M W z rF d ⋅=W δsF d τ=ϕτd R F =ϕd z M=四、平面运动刚体上力系的功ii i W r F d ⋅=δiCC i r r r d d d +=iCi C i r F r F d d ⋅+⋅=ϕd )(d i C C i M F r F +⋅=∑=i W W δδ∑∑+⋅=ϕd )(d i C C i M F r F ϕd d C C R M +⋅′=r F 力系的功等于力系向质心简化所得的力和力偶作功之和。
)(21222112δδ−=k W J W BA 3.20])1.02.0()1.01.02[(2490022−=−−−⋅=J W AD 3.20])1.021.0()1.02.0[(2490022=−−−=0=BD W一、质点的动能221mv T =二、质点系的动能∑=221i i v m ∑=221i i v m T ∑=221v m i 221C mv =∑=221i i v m T ∑=2221ωi i r m 221ωz J =221ωP J T =22)(2121ωωd m J C +=22)(21ωmd J C +=222121C C mv J +=ω平面运动的刚体的动能等于随质心平动的动能与绕质心转动的动能之和。
南航理论力学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动 能 定 理1.如图所示,半径为R ,质量为m 1的均质滑轮上,作用一常力矩M ,吊升一质量为m 2的重物。
当重物上升高度h 时,力矩M 所作的功为( )。
① Mh /R② m 2gh③ Mh/R -m 2gh④ 0正确答案:①2.三棱柱B 沿三棱柱A 的斜面运动,三棱柱A 沿光滑水平面向左运动。
已知A 的质量为m 1,B 的质量为m 2;某瞬时A 的速度为v 1,B 沿斜面的速度为v 2。
则此时三棱柱B 的动能为 ( )。
① 22221v m ② 2212)(21v v m − ③ )(2122212v v m − ④ ]sin )cos [(212222212θθv v v m +− 正确答案:④3.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质圆轮以匀角速度ω沿水平面作纯滚动,均质杆OA 与圆轮在轮心O 处铰接,如图所示。
设OA 杆长l = 4r ,质量M = m /4。
在图示杆与铅垂线的夹角φ = 60°时,其角速度ωOA = ω/2,则此时该系统的动能为( )。
① 222425ωmr T =② 221211ωmr T = ③ 2267ωmr T = ④ 2232ωmr T = 正确答案:③4.均质圆盘A ,半径为r ,质量为m ,在半径为R 的固定圆柱面内作纯滚动,如图所示。
则圆盘的动能为( )。
① 2243ϕ mr T = ② 2243ϕ mR T = ③ 22)(21ϕ r R m T −= ④ 22)(43ϕ r R m T −= 正确答案:④5.图示均质圆盘沿水平直线轨道作纯滚动,在盘心移动了距离s 的过程中,水平常力F T 的功A T =( );轨道给圆轮的摩擦力F f 的功A f =( )。
① F T s② 2F T s③ 0④ -F f s正确答案:② ③6.图示二均质圆盘A 和B ,它们的质量相等,半径相同,各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分别受到F 和F ′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
第十三章 动量定理
⑵方向与V一致Kx=m来自Vx⑶单位. kg·m/s ; N·s Ky=m·Vy
⑷动量是状态量
Kz=m·Vz
13.22 质点系的动量
1定义: 质点系各质点动量的矢量和称为 质点系的动量.
K= ∑Ki = ∑miVi
⑴总动量不一定总大于分动量
⑵总动量为零时,质点动量不一 定为零.
K=∑(mi·dri / dt)
注意两点: ⑴重力场中,质心和重心重合;
⑵.质心比重心更具广泛的意义. (重心只在重力场中有意义)
13.2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 力的冲量
13.21 质点的动量(物体机械运动量的量度)
1.定义: 质点的质量与其瞬 时运动速度的乘积
K = m ·V
2.注意: ⑴动量是矢量
3.动量在直角坐标系 中的分量式
冲量是力在 一段时间间隔内的累计作用效果, 等于力矢量对时间的定积分.当力是常力时, 力的冲量等于力矢量与作用时间的乘积.
3.合力的冲量: 合力的冲量=分力冲量的矢量和
S(R) = ∑ S(Fi)
4.单位: N·S
13.3 动量定律
13.31 质点动量定律
1.质点动量定律微分形式: m dv F
其中: Gi = mi g G= M g 所以: XC=∑miXi / M 这就是质心坐标公式
YC=∑miYi / M ZC=∑miZi / M
由该公式确定的几何 点称为物体的质心
XC=∑miXi / M YC=∑miYi / M ZC=∑miZi / M
该公式表明:
质心的坐标等于质点系 各质点坐标对质量的加 权平均
第十三章 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
动量矩定理 动能定理
统称为动力学 的普遍定理
第十三章 动量定理
t1 t2
同样,应用动量定理时,常取它们在直角坐标 轴上的投影式. dt 即质点系动量在某轴上 ex X F dK X 的投影对时间的导数等 dt 于作用于质点系的全部 eY F Y Y dK 外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 dt 之代数和。 eZ
1.恒力的冲量:
S = F ·( t2 - t1 )
⑵取决于力的作用时间.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⑴取决于力的大小;
2.变力的冲量: 元冲量: 力F与它所作用的微小 dS=F· dt 时间间隔dt的乘积 变力的 冲量: 等于每一时间间隔的 S=∫F· dt 元冲量的矢量和
冲量是力在 一段时间间隔内的累计作用效果, 等于力矢量对时间的定积分.当力是常力时, 力的冲量等于力矢量与作用时间的乘积. 3.合力的冲量: 合力的冲量=分力冲量的矢量和
第十三章 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
动量矩定理 动能定理
统称为动力学 的普遍定理
研究对象:
质点系的运动特征量(动量.动量矩.动能) 和力系的机械作用量(力的冲量.力矩.功) 之间的关系.
13.1质点系的质量中心(质心)
1.质量中心的坐标:
由重心坐标公式:
XC=∑GiXi / G
其中: 所以:
YC=∑GiYi / G
由上式作图(b)。并取MXY坐标如图,将上式 向XY轴方向投影: Sx=k2x- k1X=- mv· co s(180°- 135°)-mV o =- O.14(40×cos45°十50)=- 11(N· S) Sy=k2y- kly=mV· sin(180°- 135°) =0.14×40Sin45°=3.96(N· S) S=√sx2十sY2=√(-11)2十3.962=11.69(N· S)
名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hmh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动能定理的普适性:对任何过程的恒力、变力;匀变速、非匀变速;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运动全程、运动过程某一阶段或瞬间过程都能运 用;(只要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就可考虑用动能定理解决动力学问题)
2、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3、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标量式,遵循代数运算,v为相对地面的速度; 4、对状态与过程关系的理解: a.功是过程量,动能是状态量。 b.动能定理表示了过程量等于状态量的改变量的关系。(涉及一个过程 两个状态) c.动能定理反应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等式的左边为合外力所 做的功(或各个分力做功的代数和),等式右边动能的变化,指末动能 EK2=1/2mv22与初能EK1=1/2mv12之差; 5、当合外力做正功时,W>0,故 △Ek>0,即Ek2>Ek1,动能增加;当合外力 做负功时,W<0,故△Ek<0 , 即Ek2<Ek1,动能减少。
例1.一质为m千克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v1m/s,到达B点时下落距离为h米, 求:(1).经过B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 (2).经过B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质 量有无关系? 解:小球在空中自由下落从A到B,只有重力做功, 设铅球的落地速度大小为v2,根据动能定理有
例2、质量为m的滑块以速度V0在动摩擦 因数为μ的水平面冰面上能滑行多远?
例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一根绳子跨 过定滑轮一端固定在物体上,另一端在力F作用下,以恒定速 率v0竖直向下运动,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到绳与水平方向夹角 α =45°的过程中,绳中张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 解析:当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α =45°时,物体的速度为
选物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物体由静止开始到绳与水平方 向夹角为α 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绳中张力对物体做 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dv dt
dr F dr
1 2 d (v ) dv
2
mv dv F dr
d (v v )
d(
1 2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1 2
mv ) W
2
mv2
2
1 2
mv1 W12
2
2.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d( 1 2 mi vi ) Wi
2
d(
1 2
mi vi ) Wi
m
2
由动能定理得:
0 0 G (l m ) sin 30 0.2G (l m )
k 2
m
2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2) 车卸料后又弹回原位置,由动能定理得:
0 0 G0 (l m ) sin 30 0.2G0 (l m )
k 2
a
(JO
W g
R )
2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例 题3
已知: m ,R, f , 。 求: 纯滚时盘心的加速度。
C
vC
s
F
解:取系统为研究对象
T1 0 T2 1 2 mvC
2
1 2
J C
2
3 4
2
mg
FN
vC R
T2
mvC
主动力的功: 由动能定理得:
3 4
W12 mgs sin
b. 变力的功
W F cosds
W F cosds
0 s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W F dr
W
M2
F dr
M1
F Fx i Fy j Fz k dr dxi dyj dzk
M2
W12
M1
( Fx dx Fy dy Fz dz )
r
R
例 题7 已知: 重物A质量为 m1 ,滑轮D质量不计,鼓 轮B半径 r, 轮C半径为 R, 总质量为m2, 对其水
A
平轴O的回转半径为 。 求: 轮重物A 的加速度。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解:取系统为研究对象
T1 0 T2 1 2 m1v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B O
R
D
1 2
J P
2
2
r
J P m2 m2 R
z
A FA rA rB O y FB B
d rB d rA d rAB
FA 和FB 在drA 和drB 上所作之元功:
dW FA d rA FB d rB
i
FB (-drA drB )
FB d(rB - rA )
x
FB d rAB
这一结果表明:当两点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这两点之 间的内力所作之元功不等于零。
1 2
mvC
2
1 2
J C
2
R
C
v
1 1 3 2 2 2 2 T J P ( mR mR ) mv 2 2 2 4
2
1
T
P
1 2
J C
2
1 2
mvC
2
3 4
mv
2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13-3
1. 质点的动能定理
m dv dt
v dv 1 2
动能定理
F
W F1 dr1 F2 dr2
F1dr cos 1 F2 dr2 cos 2 1 0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C P
F
FN
W F dr F v dt 0
约束反力作功等于零的约束
理想约束。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4. 内力的功
rB rA rAB
O
主动力的功: 由动能定理得:
mg F
B
P
3 4
mR 0 Ps 2mgfs
2 2
2 R
s 3m
( P 2mgf )
FN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解:取轮 O 为研究对象
T1 0 1 1 2 2 2 T2 J C ( mR mR ) 2 2 2
m
2
解得:
G G0 sin 30 0.2 sin 30 0.2
7 3
30°
由动能定理得:
0 0 G (l m ) sin 30 0.2G (l m )
k 2
m
2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均质圆轮半径为R、质量为m,圆轮对转轴的转动 例 题2 惯量为JO。圆轮在重物P带动下绕固定轴O转动, 已知重物重量为W。 求:重物下落的加速度
W12 mi g ( zi1 zi 2 )
质点系:
W 12 mg ( zC1 zC 2 )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2)弹性力的功
F k
F k (r l0 )r0
W12
A2
F dr k ( r l0 ) r0 dr
A1 A2
A 1
r0 dr
W Wi Fi drC M C ( Fi )d
FR drC M C d
W 12
C2
C1
FR dr C M C d
1
2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13-2
质点的动能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
1 2
T
mv
2
动能和动量都是表征机械运动的量,前者与质点速度的平 方成正比,是一个标量;后者与质点速度的一次方成正比,是
mvC 0 mgs sin
2
a
2 3
g sin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例 题6 M2 已知: J1 , J2 , R1 , R2 ,
Ⅱ
Ⅰ
M1
i12 = R2 / R1 , M1 , M2 。
求: 轴Ⅰ的角加速度。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解:取系统为研究对象
T1 0 T2 1 2 J11
(sin 0 sin )
1 6
ml 0 mg
2 2
l 2
(sin 0 sin )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3g l
(sin 0 sin )
将方程对时间求导,并注意:
d dt , d dt
A
P
C
解得:
3g 2l
cos
mg
vC
W F dr F vdt
W
M2
F vdt
M1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c. 几种常见力的功
(1)重力的功
Fx 0 , Fy 0 , Fz mg
x
W12
z2
z1
mgdz mg ( z1 z 2 )
重力作功仅与质点运动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运动轨 迹形状无关。
2
2 2
v Rr
2
P
s
A
T2
1 2
( m1 m2
R
(R r)
)v 2
主动力的功: 由动能定理得:
v
R
2
W12 m1 gs
1 2
2
m1g
)v 0 m1 gs 2
2
(m1 m2
(R r)
aA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m1 g ( R r )
2
2 2 2
m1 ( R r ) m2 ( R )
T1 0 T2 1 2 mvB
2
B
O
1 2
J A AB
2
2 3
mvB
2
A
主动力的功:
A
W12 mg l 2 mg 3 2 l mg 2l 4mgl
B
vA
AB
由动能定理得:
2 3 ml vB 0 4mgl
2 2
vB
vB
6 gl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C B O D
2
M2 i12
)1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将上式对时间求导,并注意:
d1 dt 1 , d1 dt 1
Ⅱ
M2 Ⅰ
M1
J2 i12
M2 i12
2
1 ( M 1
M2 i12
)
( J1
)
主动力的功:
W12 M 11 M 2 2 ( M 1
)1
由动能定理得:
O
P W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解:取系统为研究对象
T1 0 T2 1W 2 g v
2
1 2
J O
2
v R
O
主动力的功: 由动能定理得:
W12 Ws
1W 2 g v
2
1 JO 2 R
2
v 0 Ws
2
将上式对时间求导,并注意
dv dt
a,
ds dt
WR
2
v
s
v W
1 2
( J1
J2 i12
2
)1 0 ( M 1
2
M2 i12
)1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例 题5
T1 0 T2 1 2
1 6
解:取杆为研究对象
A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