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点梳理 景观生态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知识点梳理景观生态学

1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态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它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的结构(空间格局)、功能(生态过程)和演化(空间动态),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资源、环境经营管理。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发展过程中,向更大尺度研究所形成的,起名的时候就用到了landscape这个词。并不是说景观生态学是为了景观设计所研究的生态学。后来,大尺度的规划项目中可以利用到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于是景观生态学常常用于指导大空间尺度的生态规划设计。

你需要记住的几大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①时空尺度;②等级理论;③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④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⑤斑块一廊道—基底模式;⑥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⑦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⑧复合种群理论;⑨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

斑块一廊道—基底模式

描述景观空间结构的一种拓扑学模式。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2.研究方法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的特点,随着科学和技术,尤其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发展,遥感技术可以为景观生态学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资料,如空间位置、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土壤类型等特征因子,这是景观生态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技术条件;而地理信息

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显示功能,在景观格局分析和景观动态过程和模拟等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景观生态学在研究宏观尺度上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诸方面与早期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①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②景观指数,如镶嵌度、聚集度、分维度、间隙度等;

③空间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自相关分析、空间插值法、波谱分析、尺度方差、小波分析、趋势面分析)

④计算机模拟和景观模型的建立。

3.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规划的关系

将有机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叫做生态学。对于生态学来说,研究的对象很广泛从个体到生物圈,到种群、群落,再到整个生态系统。其中对环境的研究,当中包括了空气和海陆的变化。环境发生变化,地球上的生

物就会出现适应性的问题,要解决问题,我们就一定要先对环境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当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作用。对于景观规划设计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它对于物种的选择以及种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8世纪的英国,风景园的建造已经体现了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考虑生态因素的思想萌芽,随着工业社会的极大发展,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生态思想得到了发展壮大,奥姆斯特德的中央公园开始了生态方面的探究与尝试。1962 年,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问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 年6 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在1969 年问世的《设计结合自然》中,麦克哈格提出了“设计尊重自然”的理念,这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结合的有效标志。此后又有了埃克博、哈格里夫斯等人的尝试……

近些年来,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日益显现其重要性,人们在设计的理念中不仅要求布局上的合理性,更对其设计的自然性提出更高要求。在景观规划中将生态因素考虑其中一方面因为其自身适应景观规划的目标;另一方面,生态性刚好契合了景观规划的艺术性及较高的观赏性;与此同时,将生态与景观规划有机结合能够使园林设计更具科学性和环保性,使园林设计步入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只有基于生态学的景观规划才能对环境有更近一步的了解,将人与自然有机融合作为发展理念,充分展现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精雕细琢的合一性。科学合理的园林布局配合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有助于风景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维护,因此,景观规划与生态学的结合具有历史必然性。

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4.麦克哈格与斯坦尼兹的规划理论

伊恩·麦克哈格: 麦克哈格坚信自然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土地的发展模式。因此,其调查、分析、论证的过程始终立足于自然环境的积极反馈,而人的需求仅仅是建立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的附加参考价值。这种自然观和价值观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关于景观生态规划范式的共识。至此,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表达为主体的风景园林设计范式逐渐转向了以科学与技术占据主导的生态规划范式。

卡尔·斯坦尼兹: 相比麦克哈格,其提出的多解生态规划方法致力于强调将公众的感性认识和设计师的主动性融入规划过程中。基于这种思维方式,斯坦尼兹于1990 年提出了系统模式与规划框架,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2 种作用模式的3 次反复,最终得出多方面的解决方案;且方案随着设计尺度、模型的复杂程度、公众的理解力和决策的组织方式而变化。

5.关键点总结

a.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中以空间为导向的一个分支,景观被看作是不同土地类型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以“基质”为背景的“斑块”和线性空间要素(廊道)。景观当中究竟什么能够被确切地标示为斑块、线性空间和基质,这取决于生物类型、研究目的以及空间尺度的变化。

b.对景观要素、景观构成以及空间组织的关注是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人士的共同关注和兴趣。二者的联系在于都认识到生态功能对人类的关键作用,因此规划设计必要将生态功能考虑其中。

c.景观规划设计能够依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优化生态功能。例如可以通过廊道减少斑块破碎化对生物栖息地造成的负面影响;再利用“边缘效应”,设计边缘的位置与形态对物种的形成与聚集产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