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点梳理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尺度上的景观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强调了生态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它旨在推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2.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包括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功能。
景观格局指的是景观中不同生境类型的空间分布和连接性;景观过程指的是物质和能量在景观中的流动和转化过程;景观功能指的是景观对生态系统的支持和影响。
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涉及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过程、景观生态演替和景观生态保护等方面。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实地到理论的多个层次。
二、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1. 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最小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旨在创造一个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景观。
2.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包括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功能原则、演变原则和文化整合原则。
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促进景观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演变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考虑景观的演替和演变过程;文化整合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
三、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工具1.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模拟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动态、多尺度的景观信息;GIS可以对景观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景观模拟可以对景观演替和景观规划进行模拟和预测;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对不同的景观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协调。
2.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包括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景观优化模型、景观评估方法和景观监测系统等。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一、耗散结构理论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变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由于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有序结构,以能量的耗散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故称为“耗散结构” (dissipative structure) 。
耗散结构:位于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
2. 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属于耗散结构系统,在于:1) .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2) . 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态;3) .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二、等级理论 ( hierarchy theory )等级理论是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通常,等级是一个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而复杂性常具有等级形式。
一个复杂系统由相互关联的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又由各自的亚系统组成,往下类推直到最低层次。
所以,等级系统中的每一层次都由不同的亚系统或整体元组成,每一级组成单元相对于低层次表现出整体特性,而对高层次则表现出从属性或制约性。
基于等级理论,复杂系统可视为由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组成的等级系统。
解析:高等级层次上的生态过程(如全球植被变化)呈现大尺度、低频率和慢速;而低等级层次的生态过程(如局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化)为小尺度、高频率和快速。
不同等级层次间相互作用,高层次对低层次的制约作用在模型中可表达为常数,而低层次提供机制和功能,其信息常以平均值的形式来表达。
等级系统结构:分垂直和水平两种。
前者指等级系统层次数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后者指同一层次上亚系统的数目、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
层次和整体单元的边界称为界面。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一、耗散结构理论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变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由于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有序结构,以能量的耗散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故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structure) 。
⏹耗散结构:位于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
2. 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属于耗散结构系统,在于:1).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2). 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态;3).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二、等级理论(hierarchy theory )等级理论是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通常,等级是一个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而复杂性常具有等级形式。
一个复杂系统由相互关联的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又由各自的亚系统组成,往下类推直到最低层次。
所以,等级系统中的每一层次都由不同的亚系统或整体元组成,每一级组成单元相对于低层次表现出整体特性,而对高层次则表现出从属性或制约性。
基于等级理论,复杂系统可视为由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组成的等级系统。
解析:高等级层次上的生态过程(如全球植被变化)呈现大尺度、低频率和慢速;而低等级层次的生态过程(如局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化)为小尺度、高频率和快速。
不同等级层次间相互作用,高层次对低层次的制约作用在模型中可表达为常数,而低层次提供机制和功能,其信息常以平均值的形式来表达。
等级系统结构:分垂直和水平两种。
前者指等级系统层次数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后者指同一层次上亚系统的数目、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
层次和整体单元的边界称为界面。
景观生态学 知识点梳理
斑块:思考题:1、什么是斑块?斑块的特征?斑块的起源有哪些?斑块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1)定义: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尺度性、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广义上,斑块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落。
2)特征:版块的大小,形状3)起源:一场大火后的早晨,我们迫不及待地去考察漆黑一片的景观。
这是一个可怕的景象!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景观上零星分布的许多种斑块,两处孤立的火已燃起。
附近一处小斑块已化为灰烬,而且大火已向远处蔓延。
经对其考察,发现几个虽有火焰跃过但依然保留有植被的斑块。
我们返回未燃烧的地方时,要穿过一小片沼泽。
这个斑块由于土壤过湿,具有完全不同的动植物。
随后,来到一片开垦地,并眺望一块微风吹拂的谷物斑块。
在这次考察中,至少发现了几种起源基本不同的斑块类型。
这些斑块的主要成因机制或起源包括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种植。
若干年后,如果再观察这些斑块,其物种动态的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
Forman和Godron(1981,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4种: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进斑块。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概念: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称为干扰斑块。
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
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失(图)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类型。
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概念: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
景观生态学 知识点梳理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梳理斑块:考虑题:1、啥是斑块?斑块的特征?斑块的起源有哪些?斑块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啥特点?1)定义:依靠于尺度的、与身边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别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尺度性、空间非延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广义上,斑块能够是有生命的,也能够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降。
2)特征:版块的大小,形状3)起源:一场大火后的凌晨,我们迫别及待地去考察漆黑一片的景观。
这是一具可怕的景象!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景观上零星分布的许多种斑块,两处孤立的火已燃起。
附近一处小斑块已化为灰烬,而且大火已向远处蔓延。
经对其考察,发觉几个虽有火焰跳过但还是保留有植被的斑块。
我们返回未燃烧的地点时,要穿过一小片沼泽。
那个斑块由于土壤过湿,具有彻底别同的动植物。
随后,来到一片开垦地,并遥望一块微风吹拂的谷物斑块。
在这次考察中,至少发觉了几种起源基本别同的斑块类型。
这些斑块的要紧成因机制或起源包括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种植。
若干年后,假如再观看这些斑块,其物种动态的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
Forman和Godron(1981,1986)依照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4种: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进斑块。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概念: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称为干扰斑块。
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
普通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要紧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可以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时期;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逝(图)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刻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类型。
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刻较长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概念: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景观⽣态学知识点景观⽣态学知识点1.景观(狭义):在⼏千⽶、⼏⼗千⽶范围中由不同类型⽣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2.景观可分为(⾃然景观)(经营景观)(⼈⼯景观)3.连通性定义:单位长度廊道中中断数量来度量。
例:农⽥树篱。
4.本底的标准:(1)相对⾯积:⼀般来说,本底的⾯积超过现存其他类型景观元素的⾯积总和。
假如⼀种景观元素类型覆盖50%以上的⾯积,就可以认为是本底。
(2)连通性:如果⼀个空间不被两端与该空间的周界相连的边界隔开,则认为该空间是连通的。
(3)动态控制例如:原始林采伐烧地、农⽥与林⽹。
5.尺度:指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变化建个(指对象特征上)是研究某对象时所采⽤的空间和时间单位。
(研究者⾓度)。
6.异质性:由不相关或不相似的组分构成的系统。
(绝对)7.均质性:由相关或性质相同的组分构成的系统。
(相对)8.空间格局:是指各种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及配置⽅式。
9.⽣态过程:各种景观成分发⽣发展的变化程序及其动态特征。
10.⽣物丧失多样性的原因:⽣境的丧失和破碎化;引⼊物种;植物和动物种的过度利⽤;⼟壤、⽔和⼤⽓污染;全球⽓候变暖;⼯业化的农业和林业;11.丰富度:指⼀个景观性⽣态系统类别数,以绝对值表⽰。
12.⽼龄林保存的意义:⽼龄林,不仅指年龄,并且指未受⼈为⼲扰或受⼈为⼲扰很⼩的原始林,它们多处于⽐较稳定的阶段。
在经营管理上,将林分划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
按照⽣物学将林分发育过程分为:发⽣阶段、集累阶段、⽣物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龄林保存的意义:形成时间长;动植物组成复杂;⽣产⼒及⽣物量⾼;固氮附⽣植物及细菌丰富;具有保存营养物质的巨⼤能⼒;;溪流较多;林分异质性⼤;倒⽊在林分中具有重要意义;13.尺度择维(scaling):把某⼀尺度获得的信息扩展到其他长度上。
14.交错景观:特点:占优势的有两种景观要素,彼此⽝⽛交错,但共有⼀个边界。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一章景观、景观生态学及历史1、 景观的定义(狭义)在几十千米一几百千米的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 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区域: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
2、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景观生态学:研究和改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社会、经济过程相互关系的整合 性交叉科学。
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空间关系。
面积、形状和丰富度,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
(2) 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物质、能量和 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 景观动态: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 部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 于运动方面的差异。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如何影响各种生态过程。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一、格局、过程和尺度1. 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空间分布与配置,常见的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标准差=0随机分布:标准差=1聚集分布:标准差>12、过程:是指生态过程,包括景观组成单元内部或不同景观组成单元间的物质、 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迁移转化过程的总称。
包括植物的生理活动、种子或生物体 的传播、种群动态、群落演替、生物生产力等等。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过程,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理论过程的影响。
格局格局3、尺度: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粒度:又可分为空间粒度和时间粒度。
景观生态学考点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概述1、景观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 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景观特性]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3、景观分类是一个中尺度的宏观系统,是一个以无机环境为基础、生物为主体、人类为主导的复杂系统,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
5、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学科。
其核心主题包括:景观空间格局(从自然到城市),景观格局与生态关系,人类活动对格局、过程与变化的影响,尺度和干扰对景观的作用。
6、景观生态学研究范畴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具体地讲,景观动态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第二章一、概念1、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基质:是景观中范围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
2、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
3、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1)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2)景观异质性包括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是时空耦合异质性。
第六章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尺度上推(scaling up)和尺度下推(scaling down)
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 大尺度上的过程。
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 小尺度上的过程。
2.渗透理论(percolation theory)
渗透理论最初是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 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介 质中运动的理论基础,一直用于研究流体 在介质中的扩散行为。其中的临界阈值现 象也常常可以在景观生态过程中被发现, 例如,种群动态、水土流失过程、干扰蔓 延、动物的运动和传播等
空间内插值(spatial interpolation): 当涉及的空间数据 不能覆盖整个研究区域时,需要用已测点的信息来估计未 测点的数值,这一过程称为空间内插值。
5、尺度推绎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种方法:简单聚合法(lumping)
通过同时增加模型的粒度和幅度,利用小尺度 上的变量或参数的平均值来推出大尺度上的变 量或参数平均特征。
渗透阈值:在渗透理论中,允许连通斑块出现的 最小生境面积百分比称为渗透阀值或临界密度, 或临界概率。
对于二维栅格景观,渗透阈值(Pc)的四邻 规则为0.5928,八邻规则为0.4072。
渗透阈值(Pc)的影响因素
大陆---岛屿型复合种群
由少数很大的和许多很小的生境缀 块所组成。
或由少数质量很好的和许多质量很 差的生境缀块组成的复合体或虽然 没有特大缀块,但缀块大小的变异 程度很大的生境系统。
主要特点:
特征为“源---汇”动态种群系统。 大缀块起到“大陆库”的作用,基 本上不经历局部绝灭现象,小缀块 种群频繁消失,来自大缀块的个体 或繁殖体不断再定居,使其得以持 续。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1、狭义景观:直觉地将景观看作基于人类范畴基础之上的特定区域,指在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范围内,由诸如林地、草地、农田、树篱和人类居住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景观”。
2、广义景观:根据所研究的具体物种或生态学现象来定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3、景观生态学:是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
以达到景观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目的。
知识点:1、广义景观概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2、景观不是必然地由其大小来定义,而是由斑块镶嵌体来定义。
3、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
V on Humboldt(19世纪初)首先把“景观”一词引入地理植被科学中,定义为“自然地理综合体”。
美国生态学家Forman并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5、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
6、景观结构(斑块间的空间关系):“斑块、廊道、基质、网络”、空间格局、生态交错带、异质性、尺度性;景观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干扰、连接度、生态流、物种运动、文化过程、“廊道、基质、网络与流”;景观变化(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稳定性、格局总体变化、驱动因子、生态环境影响、动态模拟第二章景观结构要素名词解释:1、斑块: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2、斑块形状指数:通过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圆或正方形之间的偏离程度来测量其形状的复杂程度。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Porosity 孔隙度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Landscape boundary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Ecotone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往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如沙漠边缘、海陆交错带、山地与平原的交错地带等。
Grain size粒级景观组分规模大小的量度Contrast 景观对比度指相邻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Langscape heterogeneity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Venturi effect狭管效应(瓶颈效应) 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改变Landscape change景观变化是研究景观在各种内弯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与规律,也称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Disturbance 干扰剧烈影响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能改变资源和物理环境的相对离散性事件。
Frequence 干扰频度指同一地区同一植被或同一景观内,单位时间某一干扰发生的次数。
Return interval cycle or turnover time干扰重发间隔指一个地点相邻两次干扰间隔的平均年数,为频度的倒数,主要指周期性不明显的干扰。
某处100年发生一次火灾,此处每年发生火灾的频度为0.01,间隔为100。
Scale 尺度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尺度通常用粒度、幅度和范围来表达。
大尺度对应小比例尺,小尺度对应大比例尺。
Scaling 尺度推绎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特征的过程,或者通过在不同尺度上的研究来讨论生态结构、过程、功能等景观生态学问题跨尺度特征的过程,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也称尺度演绎或尺度外推(scale extrapolation)。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1. 景观生态学讲的就是各种景观怎么相互作用呀!比如说,森林和草地,它们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呢,就像好朋友一样相互影响着。
2. 斑块这个概念很重要哦!城市里的公园就是一个斑块呀,它对周边的环境有着独特的作用呢,难道不是吗?
3. 廊道也很有意思呀!像河流不就是典型的廊道嘛,它连接着不同的地方,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呢,这多神奇啊!
4. 景观的异质性可不能小瞧!好比一片山区,有高的地方有矮的地方,有不同的植被,这就是异质性呀,对生态很关键呢。
5. 景观的稳定性也需要关注呀!如果一个地方总是容易被破坏,那可不行,就像房子不牢固总是摇摇晃晃,让人担心啊。
6. 生态流很重要呢,像风带着花粉传播,这就是一种生态流呀,简直像个小使者在传递着什么。
7. 尺度在景观生态学里也很关键哟!从宏观的大尺度到微观的小尺度,差别可大了去了,好比从看整个城市到看一朵小花,是不是完全不同?
8. 景观生态规划很有意义呢!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让景观变得更好呀,让动物植物都能开心地生活,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景观生态学真的特别有趣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研究呀!。
景观生态学重点
景观⽣态学重点第⼀章绪论1.景观(综合理解):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有⼀定⾃然和⽂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物的栖息地,处于⽣态系统之上,景观具有经济、⽣态和⽂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2.景观⽣态学:景观⽣态学是地理学、⽣态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门新的综合学科。
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态过程的相互作⽤。
3.⽣态学:研究⽣态系统(存在于⽣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个功能单位即可称为⽣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发⽣发展的进化规律与调控⽣态平衡机理的科学。
4.景观⽣态学的科学地位景观⽣态学的产⽣是基于地理学和⽣态学的结合,它是把地理学研究⾃然现象空间关系的横向关系,同⽣态学研究⽣态学系统内部功能关系的纵向⽅法相结合,是以地理学与⽣态学之间的交叉为主体的⼀门交叉学科。
以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和保护的原理与途径。
5.景观⽣态学的由来与发展景观⽣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1939年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创造了“景观⽣态学”⼀词。
1968年,Rintelen理论与应⽤植物社会学私⽴研究所所长Tuxen主持召开了⾸届国际景观⽣态学研讨会。
1982年10⽉,在捷克举⾏的第六届景观⽣态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成⽴了国际景观⽣态学会(IALE),标志着景观⽣态学⾛向⼀个新的发展⽔平。
1981 年在荷兰举⾏的“第⼀届国际景观⽣态学⼤会”及1982 年“国际景观⽣态学协会”的成⽴。
6.景观⽣⽣态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内容:(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
这些作⽤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生态学汇总
第一章景观与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景观:景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异质性系统。
狭义:指几十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的基本特征:①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②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③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④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多重价值。
景观要素:(也称景观单元)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
分:斑块、廊道和基质。
①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线性景观要素。
②廊道:是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③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结构成分。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科学。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景观的结构、功能和景观变化;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强调空间的异质性;注重尺度在研究景观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整体性和系统性;综合性和宏观性;人类主导性。
景观组分:把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
岛屿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大,则容纳生物种类越多。
复合种群: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源种群: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且迁入率高于迁出率的种群。
汇种群:出生与死亡之间的平稳为负值时,幼体的出生无法补偿成体的死亡的种群。
简答题:简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
答: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如下:①将景观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来定义并进行研究,强调空间异质性是其特点之一。
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同质系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
②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景观镶嵌体的空间格局及过程;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强调垂直格局,即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垂直断面上的运动与分配。
景观生态学复习考点知识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考点知识点名词解释1.景观:指以类似方式反复出现的视觉异质性。
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18(中度干扰)组成的异质土地可以维持最大的景观异质性。
该区域的空间尺度从几公里到几十米不等,这是干扰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干扰可以改变景观网格,并限制景观格局)。
2.景观要素:景观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20个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背景)。
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21斑块的遗传机制是(环境异质性)(自然干旱生态系统被称为景观要素)或(人类干扰)。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关注22个(环境资源)斑块稳定性最强,(介绍景观的结构、功能、变化和景观的科学区块)稳定性最差。
规划和有效管理是一门宏观生态学学科。
23个引入的斑块可分为(种植斑块)和(定居点)。
4.等级:它是一个由几个层次组成的有序系统,24走廊的功能(传输通道功能)(过滤和阻塞,由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又由抑制功能)(栖息地功能)(物种源库功能)(资源或产品功能)(审美观赏功能)。
5.景观格局:主要指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景观点25种类型的廊道(干扰廊道)(残留廊道)(种子块的空间排列,是实现景观异质性的种植廊道)(环境资源廊道)。
该方程也是不同尺度上不同生态系统的函数。
根据宽度将走廊分为(线性走廊)(带状走廊)。
后果27.判断背景(相对面积)的三个标准(连通性6.尺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测量)(动态控制)。
7.交错带:两个不同系统之间的过渡28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8.景观连接性:指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异质性分为(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之间的连接性度量。
定性)(功能异质性)。
9.干扰:阻断原有生物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不连续性30景观异质性(资源和环境的空间分异)(生态演替)(干扰)的形成机制。
10.斑块:在景观格局的基本类型中,它是一个外观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斑块,foreman可分为五种表面积类型,它们相对均匀。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
第二章(II)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一、整体论和系统论客观现实是由一系列的处于不同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成,每个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中。
与整体论相反的是还原论。
还原论:所谓还原,是一种把复杂的系统(或者现象、过程)层层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的过程。
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可以通过它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来加以解释。
例如,为了考察生命,我们首先考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在考察这些系统的时候我们又要了解组成它们的各个器官,要了解器官又必须考察组织,直到最后是对细胞、蛋白质、遗传物质、分子、原子等的考察。
现代科学的高度发达表明,还原论是比较合理的研究方法,寻找并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件的做法当然是有价值的。
与还原论相反的是整体论,比如考察一台复杂的机器,还原论者可能会立即拿起螺丝刀和扳手将机器拆散成几千、几万个零部件,并分别进行考察,这显然耗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很理想。
整体论者不这么干,他们采取比较简单一些的办法,不拆散机器,而是试图启动运行这台机器,输入一些指令性的操作,观察机器的反应,从而建立起输入──输出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了解整台机器的功能。
整体论基本上是功能主义者,他们试图了解的主要是系统的整体功能,但对系统如何实现这些功能并不过分操心。
这样做可以将问题简化。
景观生态学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和系统属性,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揭示景观以及景观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从而避免单纯的使用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将景观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通过研究其组成部分的性质和特点去推断整体的属性。
整体论的景观生态学把构成景观整体的所有元素都作为研究的变量和目标,通过合理的设计,将各组成分有机结合,使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最终是景观系统结构和功能达到整体最优。
事实上整体论总是只能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一旦深入下去就必须使用还原论的方法。
因此,对待自然界,我们总是首先了解其大致的、整体的规律,这是整体论的方法,接着一定要再对它层层进行还原分解,以此考察和研究它的深层次本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知识点梳理景观生态学
1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态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
它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的结构(空间格局)、功能(生态过程)和演化(空间动态),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资源、环境经营管理。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发展过程中,向更大尺度研究所形成的,起名的时候就用到了landscape这个词。
并不是说景观生态学是为了景观设计所研究的生态学。
后来,大尺度的规划项目中可以利用到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于是景观生态学常常用于指导大空间尺度的生态规划设计。
你需要记住的几大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①时空尺度;②等级理论;③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④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⑤斑块一廊道—基底模式;⑥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⑦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⑧复合种群理论;⑨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
斑块一廊道—基底模式
描述景观空间结构的一种拓扑学模式。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
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
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
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2.研究方法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的特点,随着科学和技术,尤其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发展,遥感技术可以为景观生态学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资料,如空间位置、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土壤类型等特征因子,这是景观生态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技术条件;而地理信息
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显示功能,在景观格局分析和景观动态过程和模拟等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景观生态学在研究宏观尺度上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诸方面与早期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①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②景观指数,如镶嵌度、聚集度、分维度、间隙度等;
③空间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自相关分析、空间插值法、波谱分析、尺度方差、小波分析、趋势面分析)
④计算机模拟和景观模型的建立。
3.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规划的关系
将有机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叫做生态学。
对于生态学来说,研究的对象很广泛从个体到生物圈,到种群、群落,再到整个生态系统。
其中对环境的研究,当中包括了空气和海陆的变化。
环境发生变化,地球上的生
物就会出现适应性的问题,要解决问题,我们就一定要先对环境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当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作用。
对于景观规划设计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它对于物种的选择以及种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8世纪的英国,风景园的建造已经体现了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考虑生态因素的思想萌芽,随着工业社会的极大发展,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生态思想得到了发展壮大,奥姆斯特德的中央公园开始了生态方面的探究与尝试。
1962 年,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问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 年6 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在1969 年问世的《设计结合自然》中,麦克哈格提出了“设计尊重自然”的理念,这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结合的有效标志。
此后又有了埃克博、哈格里夫斯等人的尝试……
近些年来,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日益显现其重要性,人们在设计的理念中不仅要求布局上的合理性,更对其设计的自然性提出更高要求。
在景观规划中将生态因素考虑其中一方面因为其自身适应景观规划的目标;另一方面,生态性刚好契合了景观规划的艺术性及较高的观赏性;与此同时,将生态与景观规划有机结合能够使园林设计更具科学性和环保性,使园林设计步入一个新的高度。
可以说,只有基于生态学的景观规划才能对环境有更近一步的了解,将人与自然有机融合作为发展理念,充分展现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精雕细琢的合一性。
科学合理的园林布局配合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有助于风景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维护,因此,景观规划与生态学的结合具有历史必然性。
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4.麦克哈格与斯坦尼兹的规划理论
伊恩·麦克哈格: 麦克哈格坚信自然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土地的发展模式。
因此,其调查、分析、论证的过程始终立足于自然环境的积极反馈,而人的需求仅仅是建立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的附加参考价值。
这种自然观和价值观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关于景观生态规划范式的共识。
至此,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表达为主体的风景园林设计范式逐渐转向了以科学与技术占据主导的生态规划范式。
卡尔·斯坦尼兹: 相比麦克哈格,其提出的多解生态规划方法致力于强调将公众的感性认识和设计师的主动性融入规划过程中。
基于这种思维方式,斯坦尼兹于1990 年提出了系统模式与规划框架,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2 种作用模式的3 次反复,最终得出多方面的解决方案;且方案随着设计尺度、模型的复杂程度、公众的理解力和决策的组织方式而变化。
5.关键点总结
a.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中以空间为导向的一个分支,景观被看作是不同土地类型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以“基质”为背景的“斑块”和线性空间要素(廊道)。
景观当中究竟什么能够被确切地标示为斑块、线性空间和基质,这取决于生物类型、研究目的以及空间尺度的变化。
b.对景观要素、景观构成以及空间组织的关注是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人士的共同关注和兴趣。
二者的联系在于都认识到生态功能对人类的关键作用,因此规划设计必要将生态功能考虑其中。
c.景观规划设计能够依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优化生态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廊道减少斑块破碎化对生物栖息地造成的负面影响;再利用“边缘效应”,设计边缘的位置与形态对物种的形成与聚集产生影响;
综上所属景观生态学知识可能会激发对未来景观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规划设计行业的创造力,因此需要依据我们所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来确定新的解决方案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