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一)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减; 痰浊 内阻型 , 治拟疏肝理气 , 化痰消 散 , 四逆散合导痰 汤加 减; 正虚瘀结型 , 拟大补气 血 , 治 活血化瘀 , 以八珍 汤合化积 丸
化 裁 , 症 加 减 。涂 氏[ 随 】 4型 : 虚 痰 湿 型 以健 脾 化 湿 为 治 分 脾
全 阐明, 故在治疗 上尚无特异性药物 , 现将脂 肪肝 的中医治疗
学并无脂肪肝的病名 , 从症 状表 现与 脂肪肝 相似 者很 早就 但 有论述。本文从辨证 分型论治 、 复方专 方治疗、 单味 中药治疗
三 方 面对 脂 肪 肝 的 中 医治 疗 作 一 综 述 。
关 键 词 : 肪 肝 ; 医 药治 疗 脂 中 中 图分 类号 : 5 5 5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床表现可归属于 中医的“ 胁痛 ” “ 着” “ 痞” “ 浊” “ 、肝 、痰 、痰 、 瘀
发 病 机 制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治 疗 上 尚 无 特 异 性 药 物 。祖 国 医 在
血” “ 、积聚” “ 、痞满” 范 畴。近代 中 医病 因病 机学认 为脂 肪 等
肝其 病位在肝 , 痰湿瘀虽 然是 其病机 , 但其发 病 的内在 根本在 于肝 脾肾亏虚 , 痰湿瘀 本 身也是 肝脾 肾亏虚 的产物 _ 。潘 氏 7 ] 等l 认为痰湿 、 _ 8 ] 瘀血为形成脂 肪肝 的病 理关键 , 出脂肪肝是 提 由多种原 因导致 肝脾 肾三脏 功能失 调 , 痰湿 、 瘀血 内生 , 积 停
中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
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
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
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
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1)临床表现: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1)临床表现: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1)临床表现: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
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及亚太地区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效果,对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此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硬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趋势,非酒精性脂肪肝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现将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根据其症状及临床特点,可把其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胁痛”、“痰痞”、“瘀血”、“积聚”、“痞满”等范畴。
最早记载见于《难经》:“肝之积,名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和吴鞠通“肝气之郁,痰瘀阻络”及《金匮翼·积聚统论》:“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揭示该病成因与情志、饮食、痰湿及瘀血有关。
近代医家则立足于临床,紧扣中医理论,充分结合现代医学探究此病病机,胡义扬教授[1]认为,在病因病机认识方面,主要有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痰浊内蕴,以及肾精亏损,痰浊不化等,病机基础与痰、湿、瘀、积等有关,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关系密切。
何东仪等[2]认为本病多责之于饮食不节、情志郁结、病后失于调养等,导致脾虚肝郁,痰湿阻滞,瘀血内结,相互搏结于肝而致,痰、湿、瘀是主要病理因素;林鹤和[3]认为脾虚失运为本病发病的内在基础,湿热中阻、痰瘀互结为脂肪肝的主要病机。
2 治则治法本病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脾气虚弱、肝肾亏损;标实为痰湿内蕴、气滞血瘀。
随着疾病的发展,虚实夹杂,互为因果。
中医治疗脂肪肝
• 川楝子10g 元胡10g 炒土元10g 川牛膝 10g 炒白术10g 焦山楂60g 炙甘草6g
•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酒精中毒性脂肪肝 。
精品pp
• 4.痰湿阻络型 • 主症:形体肥胖,面有油脂,胸胁隐痛,
脘腹胀满,汗出,乏力,纳呆食少,口 • 粘,大便油滑,小便混浊,舌质红,舌苔
白腻,脉弦滑。 • 治法:理气化痰,祛湿泄浊 •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精品pp
脂肪肝的治疗
• 分钟,每日1-2次。 • 运动量:中等量的运动时间每次约45分,每周运
动不少于3次,
精品pp
脂肪肝的治疗
• 药物: • 1.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的药物:如多烯磷脂胆
碱(易善复)、熊去氧胆酸。 • 2.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素。 • 3.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罗格列酮等。
精品pp
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
• 1.饮食不节 • 暴饮暴食,喜食油腻肥甘或酒酪之品,胃
纳过盛,超过运化能力,以致肥脂湿浊内 停,积于肝内,肥气积盛,酿成斯疾。
2.气郁湿阻: • 七情所伤,气机不畅,或外感湿浊或湿邪
内蕴,气郁湿阻,正常脂肥之气转运欠畅, 遂积而发病。
精品pp
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
3.瘀血内阻: 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瘀血阻于肝经,气机不畅,
精品pp
• 陈皮15g 清半夏10g 云茯苓10 g 淡竹茹 15g 炒枳实10g
• 炒苍术15g 制厚朴10g 青皮10g 泽泻10g 柴胡10g 萆薢10g
• 木香10g 明矾3g 海浮石15g (先煎) 胆南 星6g
• 主治: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
精品pp
❖ 5.肝肾阴虚型 ❖ 主症:形体虚胖,肤粗,毛发从生,
脂肪肝中医辨治五法
人 干 扰 素 α- 2a 后 第 1 d 78 例 发 生 类 似“ 感 冒 ”症 状 , 第 2 d 基 本 消 失 。 对 照 组 中 有 29 例 出 现 灼 热 、严 重 色 素
沉 着 , 停 药 后 2 个 月  ̄3 个 月 才 逐 渐 消 退 , 肌 注 重 组 人 干 扰 素 α - 2a 后 第 1 d 49 例 发 生 类 似“ 感 冒 ”症 状 , 第 2 d 基本消失。
166 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 90 例, 男 48 例, 女 42 例, 年龄 12 岁  ̄52 岁, 病程 4 w ̄3 年。对 照 组 76 例 , 男 40 例 , 女 36 例 , 年 龄 13 岁  ̄55 岁 , 病 程 2 月  ̄3 年。对重组人干扰素 α- 2a 过敏者及心、肝、肾功能 不正常者不作为观察对象。 2 治疗方法
2 清热利湿化浊法
轻度  ̄ 中度脂肪肝, 局部及全身症状较明显, 血脂、 转氨酶异常。临床表现为身热困倦, 胸闷腹胀, 无汗而 烦, 或者有汗而热不退, 尿赤便秘, 或泻而不畅, 有热臭 气, 舌质红, 苔白腻或厚黄腻, 脉弦滑, 证属湿热痰浊, 治 宜化浊利湿, 清热解毒, 方用甘 露 消 毒 丹 加 减 : 茵 陈 、滑 石、生山楂、丹参各 20 g, 黄 芩 、石 菖 蒲 、藿 香 、白 蔻 仁 各 10 g, 草 决 明 、连 翘 各 15 g, 木 通 、薄 荷 各 6 g, 伴 有 咽 部 不适者加射干 10 g, 浙贝母 12 g, 桔梗 10 g。
4讨论
扁平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最为
常 见 的 病 毒 性 皮 肤 病 , 好 发 于 青 壮 年 面 部 、颈 、手 背 等 暴 露部位,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肝胆疾病的中医内科诊疗及指南解读试题及答案(华医网)
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1)1、下列关于脂肪性肝病的发病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不合理的膳食结构B、不良的饮食习惯C、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D、烟草滥用E、遗传易感性2、下列关于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机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与痰、湿、瘀、积等有关,并且和肝、脾、肾三脏功能关系密切B、饮食不节C、高龄肝虚D、情志失调E、劳逸失度3、下列关于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症状说法不正确的是(A )A、脂肪肝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亚健康状态B、酒精可引起严重的肝脏损伤,但有时可以没有任何肝病相关症状和体征C、酒精性肝病患者可有酒精依赖、酒精戒断,以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的表现D、代谢综合征的出现,往往提示患者可能已从单纯性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炎E、约36%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有乏力、右上腹不适、睡眠障碍等症状4、下列关于脂肪性肝病的西医诊断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完整的脂肪肝诊断应包括脂肪肝的病因及诱因、病变程度和分期,以及伴随疾病状态和并发症等诸方面B、对于脂肪肝高危人群或疑似脂肪肝患者,医生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甚至肝活检组织学检查C、肝病理检查为首选D、临床上主要依靠B超来发现及随访脂肪肝E、肝脏瞬时弹性检测技术:受控衰减参数(CAP)来定量检测肝脂肪变程度5、下列关于脂肪性肝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欧美发病率高达20%~30%B、我们国家的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介于12.5%~35.4%C、是全球发病数量最高的慢性肝病,超越了病毒性肝病,成为第二大肝脏疾病D、脂肪性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各种特殊类型脂肪肝E、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与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性应激性肝脏损伤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2)1、下列关于脂肪肝的中医治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轻度需疏肝健脾,服用方药逍遥散B、中度需化痰祛湿,服用方药逍遥散C、重度需活血散结,服用方药血府逐瘀汤D、若有肝肾阴虚可服用六味地黄汤E、具体方药随症加减2、下列关于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肝郁气滞型B、湿热内蕴型C、肝胃郁热证D、瘀血阻滞型E、肝肾阴虚型3、下列关于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本实(脾气虚,肝肾亏损),标虚(痰、气、血瘀结)B、多针对病机进行治疗—痰凝、气滞、血瘀C、健脾、化痰、活血D、肝(胆)、脾、肾E、临床证型颇多4、下列方药中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作用的是(A )A、柴胡疏肝散B、复元活血汤C、二陈汤D、茵陈蒿汤E、逍遥散5、下列属于平胃散的病症为(C)A、肝郁气滞型B、湿热内蕴型C、痰湿内阻型D、瘀血阻滞型E、肝肾阴虚型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解读1、下列关于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诊断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排除其他导致肝损伤的原因,如病毒、免疫、酒精、遗传代谢、胆管、血管等B、RUCAM 评分≥2分C、排除联合应用中有明确肝毒性或相互作用引发药物肝毒性的西药D、能够获取并核实导致肝损伤的中草药及其相关制剂资料( 包括余留药材、批准文号、处方组成、用法用量等)E、能够鉴定中草药基原,排除中草药混伪品以及有害物质污染2、下列关于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鉴别诊断不包括(C )A、病毒性肝炎B、自身免疫性肝病C、肝癌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E、遗传代谢性肝病3、下列关于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影响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中草药因素B、遗传因素C、临床使用不合理D、患者机体因素E、中西药联合应用问题4、下列关于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诊断方法说法正确的是(E )A、排除中草药混伪品以及有害物质B、排除其他导致肝损伤的原因C、排除联合用药D、推荐使用《药物性肝损伤用药调查表》进行病史采集E、以上说法均正确5、下列关于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常见中医证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湿热黄疸B、肝郁脾虚C、寒湿瘀阻D、肝郁气滞E、肝肾阴虚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1、下列关于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综合评价说法不正确的是(A)A、显效: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下降≥3期B、显效: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P-Ⅲ-P及LN含量)两项以上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50%或恢复正常C、有效: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LN及P-Ⅲ-P含量)有任何两项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25%D、有效: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和(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较治疗前下降1期,证候改善E、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2、下列关于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说法不正确的是(A )A、贫血B、疲倦乏力、食欲不振C、舌下静脉曲张D、脉弦细E、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3、下列关于肝纤维化的调摄与护理说法不正确的是(A)A、禁止吸烟B、宜进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C、规律作息,劳逸结合,根据体力适当安排工作与生活,勿过劳D、注意心理疏导E、原发病与并发症的调摄与护理4、下列关于肝纤维化的诊断要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A、有家族遗传性肝病病史B、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无症状C、肝纤维五项测定它们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D、长期大量饮酒,病程较长,年龄较大E、超声检查发现肝包膜粗糙,回声增密、增粗、增强且分布不均匀,血管走向不清等,或见门脉内径增宽、脾脏增厚等5、下列关于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肝胆湿热证的治法为清热化湿B、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代表方药为茵陈蒿汤加味C、肝肾阴虚证的治法为滋养肝肾D、大黄蛰虫丸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症瘕、闭经,盆腔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E、一定进行辨证论治,不得盲目服药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治1、热毒内蕴证的疼痛特点为(A)A、右胁及脘腹疼痛拒按B、右胁部刺痛,痛有定处C、右胁隐痛或略有灼热感D、右胁或上腹部疼痛拒按,多向右肩部放射E、右胁或剑突下轻度疼痛,或间歇性隐痛,或绞痛2、下列属于瘀血阻滞证舌象的是(B )A、舌淡红,苔薄白B、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斑、瘀点C、舌红或有裂纹或见光剥苔D、舌红苔黄腻E、舌质绛红或紫,舌质干燥,苔腻或灰黑无苔3、胆石症的证型中与情志相关的是(A )A、肝郁气滞证B、肝胆湿热证C、肝阴不足证D、瘀血阻滞证E、热毒内蕴证4、下列关于肝郁气滞证错误的是(D )A、右胁或剑突下轻度疼痛B、食欲不振C、口苦咽干D、迟脉E、大便不爽5、肝郁气滞证的治疗原则为(A)A、疏肝理气,利胆排石B、清热祛湿,利胆排石C、滋阴清热,利胆排石D、疏肝利胆,活血化瘀E、清热解毒,泻火通腑。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诱发 , 时胸 闷 、 发 痰多 、 纳差 、 腹泻 , 继而 呼 吸不 畅 、 痰 呜有 声 、 苔薄 腻 或 白滑 、 细濡 。治疗 原则 : 舌 脉 发时 化痰平 喘 , 三子 养亲汤台 二 陈汤 为基础方 。苏 子 、 白 芥子 、 莱菔 子祛 痰平 喘 , 夏 、 半 陈皮 、 苓 健脾 化 痰 。 茯 可加 葶 苈 子 、 杏仁 、 麻 黄宣 肺 平 喘 。平 时健 脾 益 炙 气 , 用 六 君子 汤 或参苓 白术 散 。方 中党参 、 可 白术 、 黄芪 、 苓 、 茯 山药 、 白扁豆 补 气健 脾 , 皮 、 夏理 气 陈 半 化痰 , 加 干 姜 茱 萸 、 仁 、 米 等 健 脾 益 胃之 可 吴 砂 粳
脉沉迟等肾虚症状。治疗原则 : 发时化痰平喘, 苏子 降 气汤 为 主方 。苏 子 、 半夏 降气 化痰 , 朴 、 胡宣 厚 前
降肺 气 、 咳平 喘 , 止 肉桂 温 肾纳 气 , 加 杏 仁 、 可 蛤蚧 麻黄 等平喘之 品 。平 时 补 肾摄纳 , 匮 肾气 丸为 主 金 方 用熟地滋 阴补 肾 , 山茱萸 、 山药 补益 精血 , 附子 、 肉桂 暖 肾助 阳. 可加 五 味子 、 桃 肉 、 板 、 蚧 、 胡 龟 蛤 仙 灵 脾等健 肾强 身之 品 。
维普资讯
中匡研 究
20 芷 2月 第 】 02 5卷
第 l期
T b R sFh r 20 1 o2 C I e ema 0 2V 5N ,  ̄
肺, 可加 山药 、 麦冬 、 阿胶 、 茯苓 等补 气养肺 药物 。
2 从 脾 论 治
漆 等物过 敏史 。哮喘 常 在 劳 累后 或病 后发 作 , 有 伴 短 气息 促 、 气乏 力、 少 心慌 耳 呜 、 膝 酸软 、 淡 白 、 腰 舌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功能很多的腺体器官。
它参与体内消化、排泄、解毒以及代谢等过程,其中以代谢机能最为重要。
据研究,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约有500种以上。
这表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
肝脏对脂类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转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使其保持平衡。
当某些异常情况下,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增加,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10%时即为脂肪肝。
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50%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可以由肝脏本身原因所致,是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病变,还有一些脂肪肝则是因其他疾病影响脂肪代谢的结果。
脂肪肝并非临床上一个独立性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以说脂肪肝纯属于一种病理诊断。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瘀”等病证范围,与肝郁、痰湿有关。
关幼波先生治疗脂肪肝有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刘华宝主任又将既往经验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病因病机经研究表明,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而成本证;当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稽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互结,内郁肝胆而成本证。
某些胁痛(如肝火)病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过分强调休息,滋生痰浊;又因胁痛日久,肝脾肾功能虚弱,痰浊不能及时排泄,积留体内,痰阻血瘀形成本病。
辨证施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
脂肪肝虽具有特定的部位,但要注意结合原发病,找出辨证要点,现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体会把其分成如下几个证型。
1.痰湿阻络型临床表现:形体肥胖,面有油脂,喜食肥甘,胸胁隐痛,腹部胀满,困倦乏力,纳呆口黏,大便油滑,或黏腻不爽,小便浊,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祛湿泄浊。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处方: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泽泻10克,醋柴胡10克,萆薢10克,木香10克,明矾10克,生山楂15克,草决明10克。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1.辉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辉县453600;2.郑州东方医院,河南郑州450053)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iR256.42 文献标识码:B
令人四肢不收”。中医认为脂肪肝多因嗜食肥甘厚 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情志失调,或安逸少 动,或感受湿热疫毒,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 气等而引发本病。其病变部位与肝、胆、脾、胃、肾等 脏腑关系密切。 1.1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痰饮
等引起,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正虚邪 恋,以脾虚、肾虚为本,肝郁气滞、痰湿、瘀血为标。
2辨证施治 轻度脂肪肝可无症状,重度者可有肝脏肿大,两 胁胀闷或痛,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纳呆腹胀等。西 医检查多以ALT、AST、r—GT、TG异常,结合B超、CT 等可作诊断,肝穿可确诊。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中
津为痰,湿热痰火留着肝胆而成本病。正如《金匮翼 ・积聚通论》所说:“气滞成积者,忧思郁怒,久不得解
者,多成积”。 1.3劳逸失度 过度安闲、少动不劳,筋骨懈堕,气血不畅,壅遏不
脘闷食少,肌肤不泽,面黯或发青,舌苔薄,舌质暗或 有瘀斑,脉弦细或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消积。方 选膈下逐瘀疡加减,常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
内聚,壅滞肝胆;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炙赙,壅遏中
焦,湿热内生,熏灼肝胆;饮食不洁,湿热疫毒或秽浊 之物从口而入,损伤脾胃,化热生毒,移聚肝胆;嗜酒 过度,气血逆乱,损伤肝胆,日久必湿热蕴结,热毒内 攻,终成“酒积”、“酒癖”、“酒黄”之病。
1.2情志失调
七情过激,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或气 滞不行,则血行不畅,血瘀内阻;或肝气横逆,损伤脾
舌质红,脉弦数。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方用小 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常用柴胡、黄芩、半夏、黄 连、枳壳、泽泻、决明子、茵陈、大黄、栀子、虎杖、川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作者:刘三都来源:《肝博士》 2017年第6期我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 A F L D)患病率平均12.5%~34.5%,约有2亿患者,接近西方水平。
NAFLD患者的生活特点:进食过多、生活不规律、长期酗酒、缺少运动锻炼。
NAFLD发病与遗传、热量过剩、肠道微生态失衡、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密切相关,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 KIAS 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肥胖症、过量饮酒,脂肪肝患病率显著增长,且近年有低龄化趋势。
NAFLD是发生在肝脏的全身性疾病,是引发代谢性综合征的根源,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OSA)、多囊卵巢综合征、胰腺脂肪变性等有密切关系。
因此NAFLD不是一个预后良好的疾病,应当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降低脂肪肝的患病率。
NAFLD常用的治疗方式目前NAFLD的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戒酒、改善胰岛素抵抗( IR)、减肥、调脂、抗炎保肝药物等。
但临床治疗中发现,近期内无体重增加且体重指数( BMI)正常者臧肥无助于脂肪肝的消退。
基础治疗也存在缺陷/不足,比如肥胖患者单纯控制糖脂代谢紊乱和改善IR很少能使脂肪肝逆转:减肥方法不当/速度过快可导致肝组织学损伤加剧;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些药物容易导致肝毒性,诱发或加剧肝损伤,现有治疗脂肪肝的药物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等。
中医治疗NAFLD的优势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药源丰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医认为脂肪肝患者多食肥甘、过食少动、情志失调,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痰浊内蕴,肾精亏损,瘘浊不化等,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湿热痰瘀互结于肝而致。
《内经》中的“肝满”和“肝胀”的论述,日:“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
”其病机在于“胀者焉生……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正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台为胀也”。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
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
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
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1)临床表现: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1)临床表现: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1)临床表现: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
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中药治疗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随着 人们 生活 水平 的提 高 , 饮食 习惯 逐渐 趋 向于 高蛋 白 质 、 脂肪 . 人体 的代谢 水平 有 限 , 高 而 随着 脂肪 在肝 脏 内 的沉
积 逐渐增 多 , 生脂 肪性 肝病 的可能 性越 来越 大 。 发 脂肪 性肝 病又称 肝 内脂肪 变性 , 指 各种原 因引起 的肝 是 细 胞 内脂 肪堆 积 。 果肝 内脂肪 含量 超过 湿重 的 5 或显微 如 %,
中医中药
20 3第7第 期 0年 月 1 7 1 卷
中药治疗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苗 常青 ( 辽宁省 丹东 市 中医院 , 宁丹 东 1 8 0 ) 辽 00 1
【 要】 摘 脂肪 性肝 病又 称肝 内脂 肪变性 , 是指各 种原 因引起 的肝细 胞 内脂 肪堆 积 。中 医可 根据 其症 状体 征 归为徵 瘕 ,
治 以疏 肝 解 郁 , 气 和 胃 , 理 方用 柴 胡 疏 肝 散 加 减 ; 热 蕴结 湿 型 , 以疏肝 利 胆 , 热 利湿 , 治 清 方用 龙 胆泻 肝 汤加 减 ; 虚痰 脾
湿 型治 以燥 湿 化 痰 , 气 和 中 ; 用 平 胃散 加 减 ; 滞 血瘀 理 方 气 型 。 以活血 化 瘀 , 络 消积 , 用复 元 活血 汤 加 减 ; 虚肝 治 通 方 阴
பைடு நூலகம்
汤合 五苓 散加 减 , 气血 瘀滞 中型 , 以柴胡 疏 肝散 加减 , 阴两 气 虚, 瘀血 阻 络重型 以六 味地 黄汤 合一 贯煎 加减 治疗 。总有效
镜 下肝 组 织 病理 切 片 每 单位 面积 见 1 / 3以上 肝 细 胞 内有脂 滴时, 称为 脂肪 肝 。B超可 检 出肝脂 肪 含量 达 3 %以上 的脂 0 肪 肝。现在 临床上多将 脂肪性肝 病分 为酒精性 脂肪性 肝病 和
脂肪肝中医病脉证治思考
发 现脂 肪肝 ( L 。上 海市 成人 脂肪 肝患 病率 为 F D) 1.9 ; 东 省 农 村 成 人 脂 肪 肝 标 化 率 为 l. 72 % 广 3
近 年来 一些 医家 从 中医体 质学 说人 手研究 脂肪 肝 , 中医药 早期 干 预 脂 肪 肝 大 有裨 益 。李 景 华 对 研 究发 现 , 凡属湿 热 质 、 湿质 、 痰 气虚 质 , 其患脂 肪肝
・
的发病机率较高 : 湿热体质 因为过食膏粱厚味, 伤及
脾 胃 , 谷不 能化 为精 微反 成痰 浊 , 而滞 于肝 脏而 水 久 成 本病 ; 痰湿 体质 因为 素 体 痰 盛滞 于肝 脏 而 发 为本 病 ; 虚 痰 久 气
脂 肪 性 肝 病 (ayle i ae F D) 称 脂 肪 ft i r s s,L 简 t v d e 肝 , 由多 种病 因 引起 的肝 脏 脂 质 代谢 紊 乱 及 动 态 系
平衡失 调 , 以致 肝 细胞 内脂 质 蓄 积 、 细 胞 脂 肪 变 肝 性 , 而产 生 的一 系 列 临 床病 理 综 合 征 。脂 肪 性 肝 从
l ・ 5
江西 中医学院学报
21 0 0年第 2 2卷第 5期
体质因为脾胃素虚, 运化无力 , 水谷不能化为精微反 成痰浊 , 久而 留滞肝 脏 而 成本 病 。陈 宗标 提 出脂
肪肝病 因从体质 上讲 可分 为 5种 :1 倦恍 质 , 血 () 气 两虚者 常属此类 型 ;2 燥 红质 , 型 为一 般所 称 的 () 此
“ 热性体质 ” ( ) 冷 质 , 型 为 一般 所 称 的 “ 性 ;3 迟 此 寒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2)肝郁脾虚证
临床表现: 胁肋胀痛或隐痛,心情抑郁不舒,嗳气,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或有便溏,舌淡或胖,苔薄白或腻,脉弦细或沉细。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白芍、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党参、郁金、山楂、枳壳、薏苡仁等。 中成药 ①逍遥丸: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②香砂六君丸 。
(5)肝肾亏虚证
临床表现: 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或午后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虚细或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一贯煎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北沙参、枸杞子、当归、熟地黄、麦冬、山茱萸、丹参、白芍、陈皮、决明子、泽泻、山药、山楂。 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
壳脂胶囊:壳聚糖、丹参、制何首乌、茵陈、牛膝)。SFDA批准,2005年12月上市。 胆宁片:为胆道疾病药物。近年上海龙华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等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对脂肪肝治疗有效。
(4)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 胸胁刺痛或胀闷,走窜疼痛,或胁痛拒按,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等,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当归、泽兰、丹参、赤芍、郁金、香附、枳壳、川芎、姜黄、山楂、虎杖、牛膝、甘草。 中成药: 丹参片:活血化瘀。
各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油红染色,×400
正常
模型
祛湿方
甘乐
油红0染色,×400
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近况
药物、抗氧化剂 以及护肝药物治疗 饮 食不 节 、情 志 失调 、外 感 湿热 疫
N A F L D 的 效果 并不尽 如人 意 ,而且 毒 等都 关 系密 切 。肝 乃将 军 之官 ,
临床及实验均发现某些药物可以引发 主 疏泄 ,通 调 气机 ,情 志不 遂 ,肝
明显 的肝脏毒性 。而中医药 以其整体 郁 气结 ,或水 湿 阻滞 ,气 机 升 降失 彭建 中 王 见 任 北京 中医药
A F L D 发病 及迁 延 阶段 的病 理表 现和 临床特 点分为 明 ,肝郁 脾虚 是N 早 、中 、晚 三期 ,针对 不 同病 因病 反 复 的主 要病 机 。近 年来 ,不少 学
38 药品评价 2 0 1 3 年第 1 0 卷第1 期
者 对脂 肪 肝 的辨证 论治 规律 进行 了研 究 和探讨 ,发现 痛 、肝脾肿大变硬 、舌质瘀暗或见瘀点瘀斑 、舌下脉络 本 病 的各 种证 型 中均有 着肝 郁脾 虚证 的表 现 。魏 华凤 瘀滞 、脉细涩 等。中医对此着 眼于痰瘀互结 为患 ,治 以 等 在对 照5 1 9 3 例脂肪 肝辨证分 型规律 的研 究 中发现 , 3 4 . 3 7 %。王骏 等 在1 2 0 例 脂肪 肝患者 的调查 中发现 , 化痰散结 、活血祛 瘀之法 。常用 的中药有半夏 、瓜蒌 、 桃仁等 ,代表方如 温胆汤 、膈下逐瘀汤 、血府 逐瘀汤 。 肝 郁脾 虚 型是所 有 证型 中最 常见 的 ,有2 0 5 3 例 , 占了 海藻 、昆布 、丹参 、赤芍 、郁金 、姜黄 、三 七、莪术 、
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 千 。从 事
思维 和辨证 论治在 治疗N A F L D 方 面 调 ,则 血 行不 畅 、水 湿 不化 ;长期 有独特的优势和 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 的 饮食 失 调 、缺 乏运 动 导致 脾 胃 内 医药 治疗N A F L D 具有 多途 径 、多角 伤 ,脾失 健运 ,水 湿 内停 ,聚 生痰
中医治疗脂肪肝
4.肝活检:可对脂肪肝作出确诊。
脂肪肝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如下几型
: 1.湿热蕴结型: 主症:右胁胀痛或胀满不舒,口苦咽干, 形体肥胖,肢体重着,纳呆脘闷,腹部胀 满,舌红苔薄黄稍腻,脉弦滑稍数。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化痰。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
炒山栀10g 炒黄芩10g 柴 胡10g 青皮10g 广郁金15g 川木通6g 泽泻10-15g 车前子10g (包 )当归 15g 生地15g 茵陈15g 虎杖15g 焦山楂15g 炒莱菔 子15g 丹参15g 元胡10g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脂肪肝引起急性 肝炎发作。
色油光,身倦乏力,手足心热,四肢微 肿,舌质淡胖,舌苔厚腻,脉沉细。 治法:滋阴补肾,益精补血。 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黄30g,沙参15g,枸杞子30g,麦 冬15g,当归15g,何首乌20g, 牛膝10g,炒杜仲15g,川断15g,龟板 胶10g,川楝子10g,
焦榔片10g,柴胡10g,广郁金10g,草
应当指出,对脂肪肝的认识开始并非认
为是一独立的疾病,而只是一种由于各 种原因所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 理状态。肝肪肝亦应属于一种病理诊断 。但是,随着近年来医学影视显象技术 的发展,发现脂肪肝在某些人身上,并 无明显的其他病变或诱因,且有一定的 临床表现,因而,脂肪肝的概念亦逐步 发展成为疾病诊断而应用于临床,且越 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痰瘀阻滞型
主症:肝病或消渴病日久不愈,形体肥胖
,面色晦暗,纳呆口渴,脘腹痞闷,肝 脏肿大,肝区钝痛或刺痛,舌体胖大,或 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滑,或脉涩。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方药:消瘰丸合化积丸加减:
浙贝母15g
生牡蛎20g(先煎) 元参10g 三棱 10g 莪术10g 焦榔片15g 制香附20g 海浮石25g(先煎) 水蛭粉6g 泽兰10g 鸡内金10g 广郁金15g 全瓜蒌15g 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陈皮15g 法半夏10g 云茯苓15g 炒枳实10g 淡 竹茹15g 当归15g 川芎10g 生地15g 赤芍10g 桃仁10g 红花10g 焦山楂15g 元胡10g 广郁金15g 丹参 15g 生牡蛎20g(先煎)炮山甲10g
“肝病实脾”理论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
“肝病实脾”理论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肝病实脾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解释肝病发生的机理和治疗的方法。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本质是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积聚和沉积。
中医认为,脂肪肝主要与肝脾失调有关,因此肝病实脾理论在脂肪肝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肝病实脾是指在肝病发展过程中,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脾脏功能紊乱,表现为脾气虚弱、脾胃湿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失调会导致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受损,从而产生脂肪肝。
治疗脂肪肝的关键是调整肝脾的功能平衡,恢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排毒功能。
在脂肪肝治疗中,肝病实脾理论主要通过调理肝脾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避免脂肪在肝脏内的异常沉积和积聚。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清热利湿:根据脂肪肝伴有脾胃湿热症状,可选用中药清热利湿的方剂,如茯苓泽泻汤、五苓散等。
这些方剂可以清热解毒、利湿排脂,恢复脾胃功能。
2. 强肝疏肝胆:通过中药疏肝胆、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胆汁排出,改善脂肪肝的病理过程。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枳壳、山楂等。
3. 调理气血:脂肪肝患者往往伴有气血不足的情况,可采用益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连松脂汤、四物汤等,以提高机体的功能状态。
4. 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避免高糖、高脂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5. 锻炼身体: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脂肪的代谢和消耗,增强肝脏的功能。
肝病实脾理论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是针对肝脾失调的病机,通过调整肝脾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以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中医治疗脂肪肝是综合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程和体质特点,个体化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案。
姜国峰主任中医师治疗脂肪肝临床经验
姜国峰主任中医师治疗脂肪肝临床经验邵武市人民医院姜国峰主任中医师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近40年,向来以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而盛名,精于肝病,脾胃专科,擅以中西结合治疗疑难杂症。
姜老师依据综合分析把脂肪肝分为三类: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
并依其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辨证施治。
单纯性脂肪肝单纯性脂肪肝指肝组织学改变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而不伴有肝细胞坏死,炎症、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理状态,是脂肪肝的早期阶段。
临床一般无症状,常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肝脏影象学检查时发现。
血脂检查偏高,B超检查提示,肝肿大,呈强回声的明亮肝。
我们依据姜师1996~2006年治疗单纯脂肪肝临床观察中选择126例门诊和住院病人按门诊序号(2∶1)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42例进行临床研究总结。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观察期间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控制血糖,降低体重,低脂低糖清淡饮食及控制烟酒。
治疗组饮服消脂益肝茶(Ⅰ号),组方:柴胡、丹参、北楂、青果、枳壳各2g,安溪铁观音茶40g。
中药共研细末后与茶混合制成袋泡茶5袋(现已改用农本方颗粒),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次,每次1袋,频频饮服之,配服复方丹参片,3片/次,2次/日。
对照组口服肌醇片,0.2g/次,3次/日,复方丹参片用法用量与治疗组同。
3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降脂药,高脂血症和肥胖以外的合并症可进行对症治疗。
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4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6%;对照组:分别为12例、20例、10例,总有效率76.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前后,两组均有显著改善;而B超影像学观察和肝功能检查,两组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而治疗前后B超影像学观察和肝功能观察,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本病主要病因病机是正气虚弱,脉络瘀阻,湿热蕴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一)
【摘要】脂肪肝的三种基本治法。
一、辨证施治法:目前一般认为痰、湿、瘀、积等病理产物是脂肪肝形成的条件,各种外来因素(病毒、酒精、不合理膳食等)所致的肝损伤是脂肪肝形成的基础,疏肝理气、健脾消导、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是治疗脂肪肝的基本治法。
常见证型有五种。
二、辨病论治法:从脾、肝、肾三脏着手,确立疏肝健脾益肾,祛湿化痰活血为论活本病大法。
立法依据:1.脾主运化、脾主散精;2.脂肪肝病位在肝;3.肾主水、主气化,中医肾对机体能量代谢有调节作用。
三、病证结合辨治法:在明确脂肪肝诊断以后,运用中医学整体观方法,从调控脏俯气血入手,确定辨病论治基本治法,再根据病机演变情况,结合辨证……随症化裁,常能收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脂肪肝;肝硬化;辨证论治
脂肪性肝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综合征。
因此,如何正确有效的促进肝脏脂质代谢和加速肝内脂肪转运,清除过量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在肝内沉积,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环节。
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
脂肪肝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根据其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肝痞”、“胁痛”、“积聚”等范畴。
文献中的有关描述,可以启示我们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的思路。
《济生拔粹》认为:“风寒暑湿得以外袭,喜怒忧思得以内伤,食啖生冷,过饮寒浆,扰动中和,如是阴气当升不升,阳气当降不降,中焦痞塞,必成胀满”。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古今医鉴·胁痛》:“胁痛者,……若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皆为痛……治之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
”又《张氏医通》:“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得之湿热伤脾。
胃虽受谷,脾不输运,故成痞胀。
”关幼波老中医从中医所谓“肥人多湿”,“体胖多痰”的认识出发,又根据他对湿热凝痰,痰阻血络的体会,认为此类病证,应从痰湿论治。
综上所述,“痰湿”乃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而痰湿的形成,多由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病后失调,以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脏腑功能失调,痰瘀交结而成本病。
临床治疗可选用以下三种基本治法。
1辨证施治法
目前认为,痰、湿、瘀、积等病理产物是脂肪肝形成的条件,各种外来因素(病毒、酒精、不合理膳食等)所致的肝损伤则是脂肪肝形成的基础。
因此,疏肝理气,健脾消导,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是脂肪肝的基本治法。
常见证型有以下五种。
1.1脾虚痰阻临床表现:倦怠乏力,脘腹痞闷,头身沉重,面部虚浮,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细或濡缓。
治法方剂:健脾益气,化痰除湿。
方用胃苓汤加减。
1.2肝郁气滞证临床表现:肝区胀满或胀痛,胸闷纳少,嗳气,心情不畅时诸症加重,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1.3湿热内蕴证临床表现:口腻而干,渴不欲饮,脘胀痞闷,大便干或溏黏而恶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用温胆汤加减。
1.4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口干,消瘦,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用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减。
1.5瘀血阻络证临床表现:肝区疼痛,甚或刺痛,肋下可及明显肿大的肝脏,并有触痛,舌质暗或暗紫,脉细弦。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消积。
方用复元活血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