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
2024年数学教学计划中职
标题:2024年数学教学计划中职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职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确保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函数、几何、代数、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能力。
3.素养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础数学模块:重点教授函数、几何、代数、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
2.应用数学模块: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实际领域。
3.数学建模模块: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数据分析模块: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教授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与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项目式学习: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2.案例教学:结合行业案例,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数学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信息化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课程、互动软件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活动与评估1.课堂活动: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数学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作业与练习: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和练习,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
3.测验与考试:定期组织测验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项目评估:对学生的数学建模项目和其他实践项目进行评估,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支持1.教材与参考书:选用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数学教材,并推荐相关参考书目,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范,是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数学推理能力;2. 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和科学问题的建模和求解;4. 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使其能够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有效的交流。
二、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应用三个方面:1. 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函数与方程、概率与统计等基础知识;2. 数学方法,包括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计算等数学方法;3. 数学应用,包括数学在工程、科学、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有效的交流;4.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实践四种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 实验,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验能力;3. 讨论,通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 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要文化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说有如下性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用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引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知道;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指导;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是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初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2. 努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视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体系构建等基本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 逐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6.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的确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当前技术学校的教学实际,将技术学校数学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基于技术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及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突出了数学在理论上、方法上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通用素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服务于专业课为目的,按照“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应用,增加弹性,适度更新,兼顾体系”的原则,制定适合中职数学教学的新大纲,灵活调整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二、参考课时104课时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二)知识目标掌握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所必须的数学知识。
(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内容纲要五、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递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需求为主线,以服务专业为目标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六、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1.教学安排建议数学在三个学期内完成。
每周2学时。
2.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二)教学建议教材的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教材内容要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衔接,做好知识的整合。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六核心: (1)数学运算 (2)直观想象 (3)数据分析 (4)逻辑推理 (5)数学抽象 (6)数学建模
素养与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与三会
1、条目式、表格式 2、对象主体不一样 3、表述的更精准 4、概念多、符号多, 提升数学抽象、数学 运算等核心素养
1、初高中衔接内容 2、明确作差法要掌握 3、依旧没有基本不等 式 4、新增不等式应用举 例 5、提升数学抽象、数 学运算、数学建模等 核心素养
1、初高中衔接内容 2、明确理解分段函数 概念 3、数和形的对应关系 4、提升数学抽象、逻 辑推理、直观想象、 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1、初步掌握直线与圆 相交时弦长的求法及 切线方程的求法 2、提升直观想象、逻 辑推理、数学抽象等 核心素养
1、增加三视图 2、增加空间图形画法 3、表面积在多面体中 只对直棱柱、正棱锥 4、弱化几何体的结构 特征 5、提升直观想象、逻 辑推理、数学建模等 核心素养
1、基础知识显单薄; 2、五点法画正弦函数 型图像,掌握; 3、有余弦定理、正弦 定理,没有三角形面 积公式的要求; 4、提升数学运算、逻 辑推理、数学建模等 核心素养。
(1)函数概念的完善形成知识链 (2)数系的推广 形成知识圈 (3)认识提升 (4)数学从对数的认识,到对形的认识 等等
1、向量从基础模块转 到拓展模块; 2、突出向量的几何意 义; 3、明确单位向量、零 向量的地位 4、圆锥曲线要求一致; 5、提升数学运算、直 观想象、数学抽象、 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1、在长方体等几何体 中认识空间关系; 2、与基础模块基本一 致; 3、提升数学运算、逻 辑推理、直观想象、 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 中职数学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 中职数学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初稿)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 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1( 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中职数学课程的标准,旨在帮助实施中职数学教育的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
该标准将涵盖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等方面。
目标中职数学课程的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内容中职数学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 数与代数- 数的性质和运算- 代数表达式和方程式- 几何图形与坐标系2. 几何与测量- 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 图形的性质和变换- 测量与误差分析3. 数据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概率与统计4. 函数与关系-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函数的图像与应用- 变量与关系5. 应用数学- 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模型与解决方案- 概念的应用和拓展方法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包括以下方面:1. 提供具体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 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 通过实践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5.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
评估中职数学课程的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1.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通过小组项目和个人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 组织考试,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4. 定期进行综合测评,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情况。
以上为中职数学课程标准的简要概述,详细的教学内容和评估指标可根据具体需求进一步制定。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一、前言1、课程定位数学是以数与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
它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人类的理性思维,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功能,是学生学习其他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它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康个性的形成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2、课程理念(1)构建必需基础,提供发展平台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数学”,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内涵的界定,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现代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中又是最广泛的。
要构建既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必需基础的数学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还要确保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2)内容精简、实用,体现选择性和弹性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精选最基本的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
要增加实际应用、问题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并采用整体规划与局部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基础和拓展两部分简明合理的内容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必须删除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必须提出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要适度加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适度加强计算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3)重视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方式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通性通法。
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知、掌握技能、发展情感。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总课时数为290学时,适用于职高教学班级。
1.2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集合一、教学要求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
3、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
4、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二、重点: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三、难点:集合的性质描述法,充要条件第二章:不等式一、教学要求:1、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4、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5、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二、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不等式的原理三、难点:不等式的证明第三章:函数一、教学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符号f(x)的意义和运用,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简单的值域。
2、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3、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4、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描述二、课程教学设计三、任务单元划分四、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考核(任务考核)与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55%,期末考核占45%。
五、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应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
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选取与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内容的选取还应注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具有前瞻性。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环境的变化,逐步开发并完善教学辅助、实训操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教学建议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
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职业模块的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三)师资建议1.充分熟悉基础知识的有经验教师;2.专业知识面较广的专业教师;3.有较强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教师。
(四)资源利用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 中职数学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 中职数学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初稿)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 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1( 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育部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根据教育部的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四则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认识、比较大小、相互转化以及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代数与函数:学习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理解函数的概念,学习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的性质和应用。
3. 几何与变换:学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相似、全等、对称等变换以及相关的计算和应用。
4. 数据与统计: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量的计算和解释,学习简单的概率计算。
5. 数学建模与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和运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总体要求和规范,是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1.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其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二、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实际技能三个方面。
具体包括:1. 基础数学,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与图像、方程与不等式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2. 应用数学,包括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际技能,包括测量与计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图形绘制与分析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
具体包括:1. 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悟数学知识;2.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实践性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四、评价方式。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综合评价,注重实际应用,注重素质教育。
具体包括:1. 综合评价,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2. 实际应用,评价应注重考察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3. 素质教育,评价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标准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要文化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说有如下性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用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引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知道;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指导;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是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初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2. 努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视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体系构建等基本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 逐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6.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的确立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当前技术学校的教学实际,将技术学校数学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基于技术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及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突出了数学在理论上、方法上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第二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应用(职业)数学。
应用(职业)数学以服务专业课教学为目标,以学生今后就业为导向,兼顾学社的素质培养,舍弃了一些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联系不大的教学内容。
第二阶段教学,根据学校专业开设情况而定。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我国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在技校数学教学中应发扬这种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揭示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数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教学过程时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过程。
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师生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共同探索。
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张和应用的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要注重一下几个方面的结合:①学与思的结合:既要了解各种数学知识与其专业课的关系,又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②听与说的结合: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又要勇于单独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知于做的结合: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方法的掌握,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和专业课中的相关问题;④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通过本课程理论的学习而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于专业课的学习之中,进一步加深对其他数学概念和专业课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3.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再教学中,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
同时,应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
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教师应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教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模块(72学时)
第1单元集合与不等式(16学时)
三、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
1. 教学安排建议
在保障教学时数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灵活地进行教学安排。
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全部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内完成。
每周2学时,每学期为36学时(不含复习考试环节),共72学时。
需要数学知识较多的专业可以适当增加学时。
2. 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二)教材选定建议
教材内容要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衔接,做好知识的整合。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突出职业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
素材的选取,要便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要多样化,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展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
要利用多种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知识素材。
内容的表述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与可读性。
职业模块的内容,要以满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需求为目的,筛选出与专业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能被学生所接受的知识。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余地,也为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要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用书,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更好地实施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用书,帮助学生巩固、反思、检测学习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教学演示软件、虚拟仿真软件等)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学校要为数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考核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对数学的教与学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教学结果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更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评价要注重诊断和指导,突出导向、激励的功能。
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三个方面。
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过程性评价包括上课、完成作业、数学活动、平时考评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数学考试。
学期总成绩可由过程性评价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考核与评价应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进行。
课程总成绩=知识成绩(40%)+技能成绩(30%)+学习过程考核(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