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国情况

合集下载

中科大国内研究生就业去向(半数硕士转博博士到三流高

中科大国内研究生就业去向(半数硕士转博博士到三流高

中科大国内研究生就业去向(半数硕士转博博士到三流高当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培养的研究生在国内的就业去向日益多元化和广泛化。

此处针对半数硕士转博以及博士生到三流高校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如何提升中科大研究生的就业质量。

首先,中科大的硕士生中有一部分会选择转博的路径。

转博是指硕士毕业后选择升级为博士生进行继续深造。

这种选择的主要原因在于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以便进一步从事科研工作。

转博的学生在完成硕士学位后,可以直接进入博士阶段,避免了重新申请博士生的时间消耗。

此外,博士学位对于一些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的教师岗位申请者来说是必备的条件。

因此,中科大每年有一部分硕士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其次,另外一部分中科大的博士生选择到三流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这可能是由于三流高校的学术资源和发展潜力相对较弱,对于一些优秀的博士生来说,这种选择并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然而,也有一些考虑因素可能会推动这样的就业去向选择,比如地域家庭原因、个人兴趣等。

在选择就业去向时,应充分权衡各个因素的重要性,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针对中科大研究生就业去向的情况,我们有一些建议来提升其就业质量。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帮助研究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学校可以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此外,加强行业与企业合作,积极对接研究生与企业的需求,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校友网络建设,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实现自身价值。

总之,中科大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既有选择转博深造的硕士生,也有选择到三流高校就业的博士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加强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在线

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在线

系统生物学系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参与国家蛋白质 设施(浦东)筹建
资源与进化生物学 野外实习教育基地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昆明动物所
医药生物技术系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3
另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青岛海洋所等。
2、学科布局
学科布局: 前沿科学问题
基础生物学板块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 结构生物学
●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名:姚雪彪、向成斌、毕国强、廉哲雄。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者22人:
吴缅、姚雪彪、刘海燕、田志刚、周江宁、向成斌、温龙平、王光辉、孙宝林、 周丛照、史庆华、王均、田长麟、孙斐、朱涛、胡兵、臧建业、毕国强、刘北明、 杨昱鹏、廉哲雄、张华凤。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陈宇星、涂晓明
教授(PI)组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施蕴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人才群体2个。 国家基金委结构生物学创新团队(2002-2007)
国家基金委免疫学创新团队(2007-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A类)获得者6名。
姚雪彪、牛立文、刘海燕、田志刚、史庆华、毕国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获得者8名。
科大生命科学学院1995-2009年SCI论文总数成长曲线
11
7、国际化
国际合 作重大 课题 2
国际 课题 2
外籍全 职教授 4
国外 引进 教授 23
主办 SCI 期刊 1
主办国际 来访国际 会议/年 学者/年 0.6 ~50
学生国 际比赛 大奖 4
出国读 研率 35%
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首批“111”项目支持单位。90万/年X6
中国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简介

国科大毕业生好就业吗

国科大毕业生好就业吗

国科大毕业生好就业吗国科大是指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以下是我对国科大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些观点。

首先,国科大的学术声誉和研究实力使得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备受青睐。

国科大毕业生在科研、技术创新和学术研究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很多高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都愿意聘请国科大毕业生作为他们的研究人员和专业人才。

其次,国科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在国科大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参与科研项目、实践实习和实验课程,能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使得国科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了实际操作、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做出贡献。

此外,国科大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了毕业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国科大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科技竞赛和学术讲座,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这使得国科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了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能够在团队中协调工作和发挥自己的作用。

最后,国科大为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支持和资源。

学校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实习实训和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学校还与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渠道。

这使得国科大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总的来说,国科大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着较好的优势。

学术声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就业支持和资源的提供使得国科大毕业生能够在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并取得不错的职业发展。

然而,就业成功与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密切相关,毕业生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职场的挑战。

中科大的特色和优势

中科大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实力强大:中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以其在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而闻名于国内外。

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中科大的学科覆盖面广,涉及理工、文科、医学等多个领域,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2. 科研成果丰硕:中科大以其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而闻名。

学校推动了很多重大科研项目,涉及领域广泛,如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

许多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

3. 学科建设全面:中科大现有20个学院(含5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0个系,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4. 人才培养优质:中科大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5. 师资力量雄厚:中科大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8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个,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群体5个。

6. 国际化办学:中科大与全球3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项目、联合培养项目和短期访学项目等。

此外,学校还与多所国外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7. 校园文化丰富:中科大致力于打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科大国内研究生就业去向(半数硕士转博,博士到三流高效)

中科大国内研究生就业去向(半数硕士转博,博士到三流高效)

出国的可以无视,谢谢。

统计结果不代表本人任何立场,也不代表学生立场。

期待近3年的统计结果(未完待续)中国科大2系2007夏毕业研究生就业统计性别学历专业培养方式单位名称具体派遣单位女博士凝聚态物理统分河南大学男博士凝聚态物理统分安徽省人才服务中心男博士凝聚态物理统分福建省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男博士凝聚态物理统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男博士凝聚态物理统分安徽省马鞍山市人事局男博士凝聚态物理统分江西师范大学男博士凝聚态物理统分福建师范大学男博士光学统分博士后(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博士光学统分博士后(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博士光学统分福建师范大学女博士光学统分南京理工大学男博士光学统分华侨大学男博士光学统分福建省莆田市人事局出国留学男博士光学统分博士后(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博士光学统分博士后(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博士光学自筹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男博士光学统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男博士光学统分商丘师范学院男博士光学统分福建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男博士光学统分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缓派)男博士光学统分安徽省安庆市教育局男博士微固统分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缓派)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男博士光学统分河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男博士光学统分合肥工业大学男博士凝聚态物理统分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出国)男博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男博士凝聚态物理统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女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安徽省安庆市教育局女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女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福建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女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安徽省池州市人事局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河南省郑州市人事局出国留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男硕士光学统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女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临泉县教育局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安徽省人才服务中心出国留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福建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女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安徽省人才服务中心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女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安徽省滁州市教育局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女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女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行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男硕士光学统分福建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上海市南汇区人事局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光学统分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合肥正阳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男硕士光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微电子学统分深圳市南山区人事局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男硕士微电子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微电子学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微电子学统分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深圳艾科创新微电子有限公司男硕士微电子学统分无锡市人事局无锡辐导微电子有限公司男硕士微电子学统分珠海市人才交流中心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男硕士微电子学统分珠海市人才交流中心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出国)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男硕士凝聚态物理统分转博(不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大交换生项目 数学

中科大交换生项目 数学

中科大交换生项目数学
中科大交换生项目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和合作而设立的项目,旨在为国内外优秀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

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参加中科大的交换生项目可以获得许多
好处。

首先,中科大作为国内一流的高校,拥有优质的数学教育资源
和学术氛围。

参与交换生项目的学生可以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接触
到最前沿的数学研究成果,结识国内外优秀的数学学者和同行,拓
展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其次,通过参与交换生项目,学生可以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学习生活,了解不同的数学教育体系和学术风格,培养国际化视野
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参与交换生项目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可以结识来
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丰富自己的人生
阅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最后,参与中科大交换生项目也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
增添了一份宝贵的经历和人脉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总的来说,中科大的交换生项目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在学术、人生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带来丰富的收获。

希望学生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认真准备,充分利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就业前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就业前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就业前景一提到就业,许多考生可就要头疼了。

今天凯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介绍考研就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考研难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考研辅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参考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考研专业课的内容。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金融硕士考研机构!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就业怎么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不错,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开设的比较晚,现在还没有毕业生,但是金融硕士的大潮流是挡不住的,就业是一等一的好,清华五道口和经管毕业生第一年大约20-30万每年,人大的也是在15-25之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预计在15-30万之间,金融硕士就业去向一般是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投行,一行三会,国有大企业的投资金融部门,前景一片光明。

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行不行?最近几年金融硕士很火,特别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

清华五道口,清华经管,北大光华的难度都比较大一些,相比较而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难度就小了很多,比人大的难度稍微大一些。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的整体排名情况。

据凯程从北大研究生院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的考生中93%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对这个现象凯程洛老师咨询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师,本身金融学本科的学生,保研的,加上出国的,加上就业的,基本上没有几个来考研的,金融学本科的就业本身就是不错的,不用冒着风险来考研。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金融硕士考试科目里,金融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金融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就业前景好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就业前景好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就业前景好吗本文系统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考研难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就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学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考研参考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就业怎么样?这是大家都所关心的重点。

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就业怎么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本身的学术氛围好、师资力量强、人脉资源广,出国机会也不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在全国的知名度是响当当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社会上地位也不容小觑,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

现今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从事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和企业管理等实际工作,工作单位当然可以是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也可以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亦可以从事原有专业与法律结合的管理工作等等。

凯程考研常年从事法律硕士考研辅导,根据多年经验,认为法律硕士就业前景不错。

但由于研究生的常年扩招,还需要好的工作还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才能在就业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近些年来,法律硕士作为一个热点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又作为一个重点大学,但是其复试分数线相对较低,招生人数也不少,综合来讲考研难度不大。

据凯程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统计数据得知,95%以上都是跨专业的考生。

法律硕士也是跨专业考研人数最多的专业,只要能有计划的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多听取过来人的考研经验,考上法律硕士也不难,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师背景。

其次,跨专业考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身对本师的要求没那么高,且复试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关于参观中科大校园的调查报告

关于参观中科大校园的调查报告

关于参观中科大校园的调查报告利用暑假的机会,我和我的同学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看了中科大,无不令人羡慕和向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

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中科大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中科大管理甚严,学生出入需学生证,跟管理员说明我们的来意,才让我们进去参观,干净的校园,如朝圣之地,林荫、草坪、高楼相间在一起。

看一个人,就看他的眼睛,看一所高校,就看他的图书馆。

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一个院子,首先我们来到图书馆,拾阶而上,透过玻璃窗,看到图书馆里莘莘学子们勤奋图书的身影,举起的照相机又放了下来,怕打扰着他们。

本来是想进去参观的,因为需要找他们的负责人说明情况,很麻烦,所以就放弃了,在远远地照了一张照片,算是对中科大图书馆和中科大的一种敬仰吧!在勤奋路一个亭子里,看见几位中科大学生在聊天,我们几个也过去了,我们聊得很投机,从他们那里得知,进入中国科大的一年级学生,不管是学理科、工科,还是管理,甚至是文科,无一例外的都要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普通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综合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课程内容与要求不带专业色彩,他们说中科大大一大二学生通常会一心一意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社团活动在科大不太受重视,每晚自习对许多人是生活的一部分;大三一般人不会再把全部精力放在课程学习上了,转而抓紧学习英语,不是只有出国才用学英语,当然更多的人是因为这个目的,此时很重要,也占据了很大精力的一块便是进实验室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国情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国情况

中科大的出国留学情况科大的出国留学情况科大学生出国留学不花钱科大统计的学生出国留学都是指考取国外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简称全奖),即国外大学免除学费并提供非常充裕的生活费。

科大本科出国深造比例几十年来一直是全国第一,众所周知。

近来一些名牌大学为了招揽优秀学生,也开始宣传自己的出国人数如何多,比例如何高,学校如何好。

其常用的欺骗宣传手法如下:(1)把没有全额奖学金的大学录取通知算成出国人数。

中科大只计算国外大学全奖录取通知,国外大学免学费,并提供充裕的生活费。

(2)把研究生获得的国外大学全奖模糊处理,误导考生认为是本科生拿到的。

中科大只计算本科生获得的全奖。

(3)把与国外大学短期暂时性质的交换生算成出国人数。

中科大只计算本科毕业后永久性质的出国(当然,以后可以自愿回国)。

(4)把暂时性质的几个月或者一两年的公派留学人数算成出国人数。

同上,中科大只计算本科毕业后永久性质的出国。

(5)把一个学生拿到的N所大学全奖当成N个重复宣传。

中科大当然只算一个学生出国。

(6)把博士后和访问学者计算成出国人数。

这部分人根本不是学生,中科大从来不加上这部分数字误导考生。

本科毕业生获美国博士学位者,科大总数第三,比例第一.c n/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2561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学子走出国门,留学海外,掀起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向其他民族、其他文明学习的浪潮。

从早期的有组织的国家行为,到现在以民间自觉自发留学为主、政府组织留学为辅,大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在其他国家努力学习科学、工程、人文等现代文化和文明。

在科学、文化最发达的美国,这一点尤其明显。

近年来,美国大学颁发的博士学位,三分之二被美国人获得,三分之一被留学生获得。

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人数,近十几年来第一位的都是中国。

这几年,每年有近四千名在中国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的学者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第二名韩国的三倍!在获得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中,在中国大陆的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的每年有三千人左右,在中国台湾的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的每年有七百人左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考研经验分享昨天看到录取名单,已被录取为中国科大的学术型硕士,总算是尘埃落定,这里大致说下我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对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

准备篇:我是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关注考研信息的,当时目标的浙大,但是后来的一些经历使得我有了研究生毕业后出国的打算,这才放弃了浙大选择了中科大,毕竟中科大在国外有着很好的声誉和强大的校友群,对以后的发展会比较有好处。

对于选学校,我的建议是“不选最好的,但选最合适的”,可能有人会说中科大的计算机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并算不上特别好,但是它在计算机理论和网络计算方面是有着很强实力的,再加上之后职业规划的考虑,所以我选择了中科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个人认为之前的收集资料和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使得考研的过程中复习更有效,更重要的是也可以使自己之后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初试篇:本来是打算四月份就开始准备考研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耽搁了,之后又由于世界杯和期末考试的原因,搁置了一段时间,直到暑假在家里待了半个月之后七月底到了学校,才开始准备考研。

这段时间的考研准备得相对轻松,每天也就学习六七个小时左右,下午就跑去游泳,每天就是学习数学和英语,再加上对于保送本校还有一丝幻想(当时的想法是如果保送本校的话就不考了,毕竟考外是有风险的),学习也不算很认真,直到九月份才真正进入状态,专业课也是九月份开始看的。

每天早上七点多起床吃了饭去图书馆学习,中午吃了饭之后直接回图书馆学一会,累了就趴一会,晚上到了九点多回寝室,玩一会再休息。

这样的作息时间一直维持到十一月份中旬,到了十一月份之后感觉自己状态下滑了很多,学习精力也不如以前了,中间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回寝室玩玩游戏睡睡懒觉啥的,那段时间早上也有点起不来的感觉(传说中的疲劳期?),这样的状态维持了一个月左右,到了十二月份中旬才开始继续振奋起来,开始好好搞专业课和政治。

不幸的是考试前一天开始感冒,而且很严重,幸好最后的结果还算可以,真的是差点因为身体付出代价。

一朝入梦,终身不醒--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中心教授王兵

一朝入梦,终身不醒--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中心教授王兵

48 科学中国人 2020年11月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一朝入梦,终身不醒——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中心教授王兵 范佳乐他是一个率性而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执着的人。

只要是他认定的方向,无论前路如何,都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踏入数学领域是这样,投身里奇流研究是这样,选择回国发展也是这样。

回看他这一路会发现,他也曾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徘徊,但最终理想战胜了一切内外因素,成就了现在的他。

他叫王兵,是一个立志终身追求数学真理的人。

小荷初露1998年,就读于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的王兵被保送到蜚声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这里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试验田。

自1978年创办以来,少年班已经培养出无数杰出人物。

其要诀之一便在于因材施教。

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少年班是不分专业的,这期间,王兵系统地学习了物理、数学、计算机、电子工程等相关课程。

他兴趣广泛,各科成绩都十分优秀,以至于在两年学习之后选择专业时犯了难。

是挑容易找工作的热门专业,还是选择“板凳一坐十年冷”的理论研究专业?对此,王兵也曾踌躇过,但是在尝试过软件、电子、统计学等所谓热门专业之后,他发现这些专业都不是他的兴趣所在。

于是,他将方向锁定在数学和物理上。

因为他非常享受学习这两门学科的过程,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思量再三,他根据自身特长,最终选择了完全不需要动手做实验的数学专业。

“我是幸运的”,王兵说道,“真不知道当时的中国还有其他什么地方可以给我这么大的专业选择自由度。

我的同学们选择专业大多数是按照自己的秉性来的,故而成材率极高。

区区数十人当中,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计算机学家、企业家等都不乏其人。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王兵的幸运不仅是在专业的选择上,更在于他在合适的时间碰到合适的导师。

他说道:“陈卿教授是我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他讲授的微分几何课程条理清晰,引人入胜。

受他影响,我决心学习微分几何。

中科大毕业生去向

中科大毕业生去向

中科大毕业生去向
中科大毕业生去向可分为三个主要方向:就业、继续深造和创业。

首先,一部分中科大毕业生选择就业。

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和专业知识吸引了众多企事业单位的关注。

中科大的教育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优势让中科大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他们进入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从事科研、技术、管理、市场等工作。

中科大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其次,还有一部分中科大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

毕业后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他们通过深化专业知识,提高科研能力,为将来更高层次的工作做准备。

有的学生甚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们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学术探索,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科大在科研方面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实力,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科研平台,吸引了众多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

最后,还有一些中科大毕业生选择创业。

他们以创新的思维、高尚的品德和创业的热情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中科大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支持。

毕业生创业的公司涵盖了科技、互联网、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有的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

总的来说,中科大毕业生去向多样化,有的就业于企事业单位,有的选择继续深造,有的创业。

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中科大的毕业生都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才华,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国科大在读证明

国科大在读证明

国科大在读证明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研究型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深造,接受优质的教育和培养。

以下是我对于国科大在读生活的一些真实感受和见闻。

我选择进入国科大是因为这里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在这里,我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与顶尖的科学家们交流思想,深入了解各个学科的最新进展。

这种学术氛围让我感到无比激动和兴奋,也让我对未来的科研道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国科大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我入学的第一年,就有机会参与到了一个科研项目中。

虽然刚开始时感到有些吃力,但是在导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逐渐掌握了实验技能和科研方法,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这个过程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培养了我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科研,国科大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拓宽我们的学术视野。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国科大的校园环境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校园宽敞而美丽,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每天走在校园里,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给予我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也让我觉得身心愉悦。

在国科大的生活中,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和朋友。

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背景,有的是理工科的研究生,有的是社会科学的学者,有的是外国留学生。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这种多元化的交流和合作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学生,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的来说,国科大给予我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在这里,我不仅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培养,还能够与顶尖的科学家们交流和合作,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我相信,在国科大的培养下,我将能够成为一个有追求、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

我将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科大博士后流动站数量

中科大博士后流动站数量

中科大博士后流动站数量中科大博士后流动站数量,是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

博士后流动站是为了促进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而设立的科研机构,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学术研究条件和支持。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中科大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类型以及其发展历程。

首先,为了了解中科大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中科大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一所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中科大一直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人员和技术创新人才,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博士后流动站作为中科大的重要科研机构之一,在促进科研人员学术交流和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科大设有众多的博士后流动站,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这些博士后流动站依托于不同的学院、研究所或实验室,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

在数量上,中科大的博士后流动站数量可观,大约有50个左右的博士后流动站。

中科大的博士后流动站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包括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地区博士后流动站等。

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是中科大在各个学科领域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涵盖广泛的学科范围,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等。

企业博士后流动站是中科大与企业合作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旨在促进学术界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

地区博士后流动站则是针对特定地区的科研需求而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侧重于地方产业的研发和创新。

中科大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和类型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和提升。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科大就开始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逐渐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

随着中科大科研力量的增强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中科大的博士后流动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如今,中科大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和水平都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总结起来,中科大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大约在50个左右,覆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大的出国留学情况
科大的出国留学情况
科大学生出国留学不花钱
科大统计的学生出国留学都是指考取国外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简称全奖),即国外大学免除学费并提供非常充裕的生活费。

科大本科出国深造比例几十年来一直是全国第一,众所周知。

近来一些名牌大学为了招揽优秀学生,也开始宣传自己的出国人数如何多,比例如何高,学校如何好。

其常用的欺骗宣传手法如下:
(1)把没有全额奖学金的大学录取通知算成出国人数。

中科大只计算国外大学全奖录取通知,国外大学免学费,并提供充裕的生活费。

(2)把研究生获得的国外大学全奖模糊处理,误导考生认为是本科生拿到的。

中科大只计算本科生获得的全奖。

(3)把与国外大学短期暂时性质的交换生算成出国人数。

中科大只计算本科毕业后永久性质的出国(当然,以后可以自愿回国)。

(4)把暂时性质的几个月或者一两年的公派留学人数算成出国人数。

同上,中科大只计算本科毕业后永久性质的出国。

(5)把一个学生拿到的N所大学全奖当成N个重复宣传。

中科大当然只算一个学生出国。

(6)把博士后和访问学者计算成出国人数。

这部分人根本不是学生,中科大从来不加上这部分数字误导考生。

本科毕业生获美国博士学位者,科大总数第三,比例第一
/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2561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学子走出国门,留学海外,掀起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向其他民族、其他文明学习的浪潮。

从早期的有组织的国家行为,到现在以民间自觉自发留学为主、政府组织留学为辅,大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在其他国家努力学习科学、工程、人文等现代文化和文明。

在科学、文化最发达的美国,这一点尤其明显。

近年来,美国大学颁发的博士学位,三分之二被美国人获得,三分之一被留学生获得。

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人数,近十几年来第一位的都是中国。

这几年,每年有近四千名在中国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的学者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第二名韩国的三倍!在获得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中,在中国大陆的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的每年有三千人左右,在中国台湾的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的每年有七百人左右。

现代的留学生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中国自己的现代学位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大学每年颁发的博士学位数量在不断增长,相信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据统计,已有17名
在中国大陆的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者,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的有三人:侯建国、黄民强、吴以成。

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中,最多的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十所高校的学生。

在《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综合报告2003》中,给出了详细的统计数字。

表1是1999-2003年的五年中,在中国大陆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者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

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绝大多数获得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就人数而言,本科毕业学校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

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学者,本科毕业学校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表1. 1999-2003年获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学者的本科毕业学校
博士总数科学与工程领域非科学与工程领域
人数排序人数排序人数排序
北京大学1332 1 1247 1 85
1
清华大学1234 2 1203 2 31
3
中国科大988 3 966 3 22
5
复旦大学626 4 590 4 36
2
南京大学437 5 422 5 15
8
南开大学396 6 371 6 25
4
浙江大学357 7 352 7 5
10
武汉大学340 8 324 8 16
7
北京医科大339 9 333 9 6
9
上海交大334 10 314 10 20
6
从1999年到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大陆留学生,一般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中国大陆大学开始他们的大学学业,并在90年代中后期来到美国留学。

表2给出的是1990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校
学生人数,可以看到,1990年科大在校各类学生人数都远远少于兄弟院校,但是,十年之后,这些学生获得世界一流大学博士学位的比例却远远高于其他大学学生。

究其原因,是科大一直坚持走精英教育的道路,即使在全国高校大扩招的年代,科大仍勇于提出并坚持“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办学方针。

直到今天,在中国大陆参加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中,中国科大仍然是招生规模最小、办学特色最突出的学校。

值得中国高等教育界警惕和反思的是,今天许多著名院校,甚至是参加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一年招收的本科生人数就已经超过它们15年前全部在校生人数!
表2. 1990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校生人数
在校生总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清华大学13665 10842 2238 585
北京大学11272 8599 2320 353
浙江大学10688 8960 1522 206
中国科大4552 3646 753 153
仔细分析在科学与工程领域所属各学科获得博士学位的情况,在自然科学学科,就人数而言,本科毕业学校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在工程学科依次是: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在生命科学学科依次是: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依次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大理科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在自然科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的留美人数仅仅少于北大,比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多一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直以来生命学科被视为清华大学的强项,但获得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科大校友人数超过清华大学整整一倍,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但是,科大在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人数少于清华大学,名列第二,多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招生规模庞大的传统工科大学,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高等教育课题。

科大一直坚持真正意义上的宽口径培养,全校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课程是统一的,工程类专业学习的数学、物理是其他高校所谓的甲型数学、甲型物理,甚至更强,使得科大工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后劲十足。

科大没有社会科学的本科专业,但是获得该学科博士学位的科大校友人数却名列第五,超过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与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不相上下。

有趣的是,科大是个典型的理工科大学,只有两个文科专业(英语、传播学),每年只授予30个左右文学学士学位,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人数,居然超过了文科很强的武汉大学、南京大学。

表3. 1999-2003年获美国大学科学与工程领域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学者的本科毕业学校
自然科学工程生命科学社会科学
人数排序人数排序人数排序人数
排序
北京大学558 1 189 5 386 1 114 1
清华大学226 3 863 1 92 8 22 6
中国科大461 2 291 2 189 4 25 5
复旦大学220 4并列80 6 247 3 43 2
南京大学220 4并列57 7 118 7 27 3并列南开大学133 6 34 9 177 5 27 3并列浙江大学70 8 212 4 61 9 9 9
武汉大学85 7 56 8 167 6 16 7
北京医科大57 9并列7 10 265 2 4 10
上海交大57 9并列224 3 23 10 10 8
表4. 1999-2003年获美国大学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学者的本科毕业学校
人文教育其他
人数排序人数排序人数排序
北京大学30 1 11 1 44 1
清华大学 2 7并列 3 5并列26 2
中国科大 2 7并列 3 5并列17 4
复旦大学14 2 0 22 3
南京大学 6 3并列 4 4 5 8
南开大学 6 3并列 6 2 13 5
浙江大学 1 9并列0 4 9
武汉大学 5 5并列 1 8 10 7
北京医科大 1 9并列 2 7 3 10
上海交大 3 6 5 3 12 6
一些科大校友已经学成归国,参加建设和谐社会,科大还有大量校友在国内坚持社会主义建设,许多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迄今已经颁发十届,共有118人获奖,信息技术领域共有六人获得此项殊荣,其中四人是科大校友:杨元庆、胡伟武、邓中翰、刘庆峰,此外现在兼任科大自动化系主任的谭铁牛也曾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