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作业聚类分析
模式识别聚类分析
x1 ,
(
( x1
x2旳值。可用下列递推
k ) xi ) /( N1(k ) 1)
x(k 1) 2
(k)
x2
(k)
(x2
xi
)
/(
N
(k 2
)
1)
x1 (k ) , x2 (k )是第k步对分时两类均值,
x1(k 1) , x2(k 1)是下一次对分时把xi从G1(k )
划到G2(k)时的两类均值
所以x1 Z1(1)
再继续进行第二,第三次迭代… 计算出 E(2) , E(3) , …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G1 G2
x21 x20 x18 x14 x15 x19
x11 x13 x12 x17 x16
E值 56.6 79.16 90.90 102.61 120.11 137.15 154.10 176.15 195.26 213.07 212.01
Ni为第i类的样本数.
离差平方和增量:设样本已提成ωp,ωq两类, 若把ωp,ωq合为ωr类,则定义离差平方:
Dp2q Sr (S p Sq )
其中S p , Sq分别为 p类于q类的离差平方和, S r为 r 类的离差平方和
增量愈小,合并愈合理。
聚类准则
Jw Min
类内距离越小越好 类间距离越大越好
体积与长,宽,高有关;比重与材料,纹理,颜 色有关。这里低、中、高三层特征都有了。
措施旳有效性
特征选用不当 特征过少 特征过多 量纲问题
主要聚类分析技术
谱系法(系统聚类,层次聚类法) 基于目旳函数旳聚类法(动态聚类) 图论聚类法 模糊聚类分析法
2.2模式相同度度量
应用多元分析聚类分析作业
应用多元分析——聚类分析5.1解:判别分析是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用具体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就是,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G 1,G 2,……,G k 中的某一类,且它们的分布函数分别为F 1(x ),F 2(x ),……,F k (x )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对测得同样p 项指标(变量)数据的一个新样本,能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
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
而聚类分析是指,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判别标准,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即进行量化分类。
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5.3解: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
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将距离近的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类。
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p qq ij ik jk k d q X X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1)p ij ikjkk d X X(2)欧氏距离(2q )21/21(2)()p ij ikjk k d X X(3)切比雪夫距离(q)1()max ij ikjkk pd X X(二)马氏距离(三)兰氏距离对变量的相似性进行度量的时候,因为多元数据中的变量表现为向量的形式,在几何上可以用多维空间的一个有向线段表示,相对于数量的大小,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一) 夹角余弦(二)相关系数5.5解:11()p ik jkijk ik jk X X d L p X X2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12cos pik jkk ij p pX X 12211()()()()pik i jk j k ij p p ik i jk j k k X X X X r X X X X相同点:K—均值法和系统聚类法一样,都是以距离的远近亲疏为标准进行聚类的。
北航数理统计大作业2-聚类与判别分析讲解
应用数理统计作业二学号:姓名:电话: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对NBA球队的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摘要:NBA联盟作为篮球的最高殿堂深受广大球迷的喜爱,联盟的30支球队大家也耳熟能详,本文选取NBA联盟30支球队2013-2014常规赛赛季场均数据。
利用spss软件通过聚类分析对27个地区进行实力类型分类,并利用判断分析对其余3支球队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
可以看出各球队实力类型与赛季实际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聚类分析,判别分析,NBA目录1. 引言 (4)2、相关统计基础理论 (5)2.1、聚类分析 (5)2.2,判别分析 (6)3.聚类分析 (7)3.1数据文件 (7)3.2聚类分析过程 (9)3.3 聚类结果分析 (11)4、判别分析 (12)4.1 判别分析过程 (12)4.2判别检验 (17)5、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1. 引言1896年,美国第一个篮球组织"全国篮球联盟(简称NBL)"成立,但当时篮球规则还不完善,组织机构也不健全,经过几个赛季后,该组织就名存实亡了。
1946年4月6日,由美国波士顿花园老板沃尔特.阿.布朗发起成立了“美国篮球协会”(简称BAA)。
1949年在布朗的努力下,美国两大篮球组织BAA和NBL合并为“全国篮球协会”(简称NBA)。
NBA季前赛是 NBA各支队伍的热身赛,因为在每个赛季结束后,每支球队在阵容上都有相当大的变化,为了让各队磨合阵容,熟悉各自球队的打法,确定各队新赛季的比赛阵容、同时也能增进队员、教练员之间的沟通,所以在每个赛季开始之前,NBA就举办若干场季前赛,使他们能以比较好的状态投入到漫长的常规赛的比赛当中。
为了扩大NBA在全球的影响,季前赛有约三分之一的球队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举办。
从总体上看,NBA的赛程安排分为常规赛、季后赛和总决赛。
常规赛采用主客场制,季后赛和总决赛采用七场四胜制的淘汰制。
[31]NBA常规赛从每年的11月的第一个星期二开罗,到次年的4月20日左右结束。
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将数据集中的对象按照其相似性进行分组,形成若干个簇。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内在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集的特点和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聚类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市场分割、社交网络分析、图像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应用场景,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簇,使得同一簇内的对象相似度较高,不同簇之间的对象相似度较低。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和聚类算法。
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余弦相似度等,而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DBSCAN等。
不同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和聚类算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聚类分析的效果至关重要。
K均值聚类是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它通过不断迭代更新簇中心的方式,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划分为K个簇。
K均值聚类的优点是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但是它对初始簇中心的选择较为敏感,容易收敛到局部最优解。
层次聚类是另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它通过逐步合并或分裂簇的方式,构建一棵层次化的聚类树。
层次聚类的优点是不需要事先确定簇的个数,但是它对大数据集的处理效率较低。
DBSCAN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且对噪声数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不同的聚类算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特点和应用场景,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市场分割中,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将顾客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发现社交网络中的社区结构,从而发现潜在的影响力人物。
在图像处理中,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对图像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从而实现图像内容的理解和识别。
聚类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它为我们理解和利用数据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聚类分析_精品文档
1聚类分析内涵1.1聚类分析定义聚类分析(Cluste.Analysis)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clusters)的统计分析技术.也叫分类分析(classificatio.analysis)或数值分类(numerica.taxonomy), 它是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所谓类, 通俗地说, 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
聚类分析有关变量类型:定类变量,定量(离散和连续)变量聚类分析的原则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 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很大。
1.2聚类分析分类聚类分析的功能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 它将一批样品或变量, 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相似程度进行分类.聚类分析的内容十分丰富, 按其聚类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1)系统聚类法: 开始每个对象自成一类, 然后每次将最相似的两类合并, 合并后重新计算新类与其他类的距离或相近性测度. 这一过程一直继续直到所有对象归为一类为止. 并类的过程可用一张谱系聚类图描述.(2)调优法(动态聚类法): 首先对n个对象初步分类, 然后根据分类的损失函数尽可能小的原则对其进行调整, 直到分类合理为止.(3)最优分割法(有序样品聚类法): 开始将所有样品看成一类, 然后根据某种最优准则将它们分割为二类、三类, 一直分割到所需的K类为止.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序样品的分类问题, 也称为有序样品的聚类法.(4)模糊聚类法: 利用模糊集理论来处理分类问题, 它对经济领域中具有模糊特征的两态数据或多态数据具有明显的分类效果.(5)图论聚类法: 利用图论中最小支撑树的概念来处理分类问题, 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方法.(6)聚类预报法:利用聚类方法处理预报问题,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 可用来作预报的方法很多, 如回归分析和判别分析. 但对一些异常数据, 如气象中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 使用回归分析或判别分析处理的效果都不好, 而聚类预报弥补了这一不足,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法。
实验二聚类分析
实验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原理简介: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是一种数学分类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如下首先认为所研究的对象存在不同的相似性,根据各种观测指标,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之间相识程度的统计量,以此为依据,把一些相识程度大的聚为一类,关系疏远的聚合到更大的一个分类单位,直到所有的样品聚合完毕。
形成一个有小到大的分类系统,最后把分类系统用图形表示出来即是谱系图。
根据分类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R型聚类和Q型聚类。
Case Processing Summary(a,b)
a 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 used
b Average Linkage (Between Groups)
Agglomeration Schedule
第一列表示聚类分析的第几步,第二三列表示聚成一类的样本,第七列表示结果要到第几部用到。
Vertical Icicle
样品分类冰柱图
Dendrogram
样品分类谱系图
可知样品分为三类,3、4为第一类,1、2为第二大类,5为孤立元素。
聚类分析
第五章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研究多个样品或指标的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起源于分类学,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它很少利用数学,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任意性。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对分类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单凭经验和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于是数学被逐渐引入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
随着数理统计中多元分析方法的发展,多元分析的技术自然被引用到分类学中,于是聚类分析逐渐从数值分类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分支。
在经济、社会、人口研究中,存在着大量的多个样品、多个指标的分类问题。
例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可以选择人均GDP 、人均能源消费、农村人口比重、人口预期寿命、新生婴儿死亡率、识字率等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值来把所有不同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类。
在自然科学中,也存在分类的问题,例如为区分多种动物群体而建立的生物分类学。
和多元分析的其他方法相比,聚类分析的方法是很粗糙的,理论上也不够完善。
但是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数学工具,聚类分析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
将它与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使用时,往往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5.1 聚类分析的一般问题一、聚类分析及其目的聚类分析就是对样品或指标(变量)进行分类,目的在于使同一类中的对象的同质性最大化、类与类之间的异质性最大化,从而更好的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差别。
聚类分析的一般提法如下:设有n 个样品,每个样品测得p 个指标,第i 个样品的第j 个指标的观测结果记为ij x ,则n p ⨯个观测结果构成如下数据矩阵:11121(1)21222(2)1212()(,,,)p p p n n np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5.1) 其中,(1)(2)(),,,n X X X 表示p 维空间pR 中的n 个样品,第i 个样品用向量()12(,,,),1,2,i i i ip X x x x i n '== (5.2)表示;12,,,p X X X 表示n 维空间nR 中的p 个指标,第j 个指标用向量12,1,2,,j j j nj x x X j p x ⎡⎤⎢⎥⎢⎥==⎢⎥⎢⎥⎢⎥⎣⎦(5.2)表示。
模式识别第二章ppt课件
• 试探方法
凭直观感觉或经验,针对实际问题定义一种 相似性测度的阈值,然后按最近邻规则指定 某些模式样本属于某一个聚类类别。
– 例如对欧氏距离,它反映了样本间的近邻性,但 将一个样本分到不同类别中的哪一个时,还必须 规定一个距离测度的阈值作为聚类的判别准则。
精选ppt课件2021
• 特征选择的维数
在特征选择中往往会选择一些多余的特征,它增加了 维数,从而增加了聚类分析的复杂度,但对模式分类 却没有提供多少有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去 掉相关程度过高的特征(进行降维处理)。
• 降维方法
– 结论:若rij->1,则表明第i维特征与第j维特征所反 映的特征规律接近,因此可以略去其中的一个特
– 距离阈值T对聚类结果的影响
精选ppt课件2021
17
2.3 基于试探的聚类搜索算法
2.3.2 最大最小距离算法
• 基本思想:以试探类间欧氏距离为最大 作为预选出聚类中心的条件。
• 病人的病程
– 名义尺度:指定性的指标,即特征度量时没有数量
关系,也没有明显的次序关系,如黑色和白色的关
系,男性和女性的关系等,都可将它们分别用“0”
和“1”来表示。
• 超过2个状态时,可精选用pp多t课个件2数021值表示。
8
2.2 模式相似性的测度和
聚类准则
2.2.1 相似Βιβλιοθήκη 测度• 目的:为了能将模式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必须定义 一种相似性的测度,来度量同一类样本间的类似性和 不属于同一类样本间的差异性。
12
2.2 模式相似性的测度和
聚类准则
2.2.2 聚类准则
• 聚类准则函数法
– 依据:由于聚类是将样本进行分类以使类别间可 分离性为最大,因此聚类准则应是反映类别间相 似性或分离性的函数;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将物理或者抽象对象的集合分成相似的对象类的过程。
本次实验我将对同一批数据做两种不同的类型的聚类;它们分别是系统聚类和K-mean聚类。
其中系统聚类的聚类方法也采用3种不同方法,来考察对比它们之间的优劣。
由于没有样本数据,因此不能根据其数据做判别分析。
评价标准主要是观察各聚类方法的所得到的类组间距离和组内聚类的大小。
分析数据依然采用线性回归所使用的标准化后的能源消费数据。
1.1 系统聚类本次实验的系统聚类都是凝聚系统聚类,为了控制变量,都采用平方Euclidean距离。
1.1.1 最短距离聚类法最短距离法聚类步骤如下:1.规定样本间的距离,计算样本两两之间的距离,得到对称矩阵。
开始每个样品自成一类。
2.选择对称矩阵中的最小非零元素。
将两个样品之间最小距离记为D1,将这两个样品归并成为一类,记为G1。
3.计算G1与其他样品距离。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有样品合并为一类。
我们在SPSS中实现最短距离分析非常简单。
单击“”-->“”-->“”。
将弹出如图1-1所示的对话框,设置相应的参数即可。
图1-1 最短距离法我们的数据已经做过标准化,在“转化值”-->“标准化”选项上选无。
在统计量的聚类成员中选择“无”,因为这是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指定最终分出的类个数。
在绘制中选择绘制“树状图”。
单击确定,得到以下结果。
1.表3-1显示了数据的缺失情况:在下一次合并是第十步。
在第五步的时候,样品2、27、14组成一类,出现群集,样品个数为3。
如上类推,可以解释表格。
图1-2 最短距离法聚类图组间联接聚类法定义为两类之间的平均平方距离,即。
类C K和C L 合并为下一步的C M 则C M 与C J距离的递推公式为:。
我们依然贴出组间联接法的聚类表和树状图。
1.聚类表如表1-3所示,相关解释类似于表1-1所述。
表1-2 组间联接聚类法2. 树状图如图1-3所示,可以看到聚类的组间距离较大,组内距离较小。
第二章距离分类器和聚类分析
第二章 距离分类器和聚类分析2.1 距离分类器一、模式的距离度量通过特征抽取,我们以特征空间中的一个点来表示输入的模式,属于同一个类别的样本所对应的点在模式空间中聚集在一定的区域,而其它类别的样本点则聚集在其它区域,则就启发我们利用点与点之间距离远近作为设计分类器的基准。
这种思路就是我们这一章所要介绍的距离分类器的基础。
下面先看一个简单的距离分类器的例子。
例2.1作为度量两点之间相似性的距离,欧式距离只是其中的一种,当类别的样本分布情况不同时,应该采用不同的距离定义来度量。
设,X Y 为空间中的两个点,两点之间的距离(),d X Y ,更一般的称为是范数X Y -,一个矢量自身的范数X 为矢量的长度。
作为距离函数应该满足下述三个条件: a) 对称性:()(),,d d =X Y Y X ;b) 非负性:(),0d ≥X Y ,(),0d =X Y 当且仅当=X Y ; c) 三角不等式:()()(),,,d d d ≤+X Y X Z Y Z 。
满足上述条件的距离函数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距离定义: 设()12,,,Tn x x x =X ,()12,,,Tn y y y =Y 为n 维空间中的两点1、 欧几里德距离:(Eucidean Distance)()()1221,ni i i d x y =⎡⎤=-⎢⎥⎣⎦∑X Y2、 街市距离:(Manhattan Distance)()1,ni i i d x y ==-∑X Y3、 明氏距离:(Minkowski Distance)()11,mnm i i i d x y =⎡⎤=-⎢⎥⎣⎦∑X Y当2m =时为欧氏距离,当1m =时为街市距离。
4、 角度相似函数:(Angle Distance)(),T d ⋅=X YX Y X Y1nTi i i x y =⋅=∑X Y 为矢量X 和Y 之间的内积,(),d X Y 为矢量X 与Y 之间夹角的余弦。
北航研究生数理统计第二次大作业-聚类分析
Z 场均 角球数 0.11373 2.18400 -0.22977 0.02089 0.21585 0.09516 0.32725 -0.90749 -1.22314 0.51293 -0.44330 1.62698 -1.68732 0.32725 -0.83322 1.09780 1.37632 -1.83586 0.79144 1.09780 0.16943 0.94926 -1.68732 -0.13694 -0.75895 -0.50829 -0.13694 -0.44330 -1.3716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数理统计第二次大作业
欧洲足球俱乐部竞技水平的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
2015 年 12 月
欧洲足球俱乐部竞技水平的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足球的关注越来越多。欧洲作为足球的发源地,其五大联 赛自然吸引着大批人的目光。尤其是欧洲冠军杯联赛更是代表着欧洲足球的最高 水平,吸引着各国最好的球队参加。本文从参加 2014-2015 赛季欧洲冠军杯联赛 的球队中选取 29 支球队,根据这些球队的一些技术统计资料,用 SPSS 软件对 其进行聚类分析,将这些球队按水平层次分为了 5 类。并选取 3 支球队,利用聚 类分析的结果对这 3 支球队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类结果与判别分析 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由于不同的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数量级的差别,因此要对数据变量进行标
准化处理。本文采用 Z 得分值法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标准化,用 x 的值减去 x 的
均值再除以样本的方差。也就是把个案转换为样本均值为 0、标准差为 1 的样本。
如果不同变量的变量值数值相差太大,会导致计算个案间距离时,由于绝对值较
小的数值权数较小,个案距离的大小几乎由大数值决定,标准化过程可以解决此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教程(第2版)陈文伟版课后习题答案(非常全)
第一章作业1.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的本质差别是什么?书P2(1)数据库用于事务处理,数据仓库用于决策分析。
(2)数据库保持事物处理的当前状态,数据仓库即保存过去的数据又保存当前的数据。
(3)数据仓库的数据是大量数据库的集成。
(4)对数据库的操作比较明确,操作数量较小。
对数据仓库操作不明确,操作数据量大。
2.从数据库发展到数据仓库的原因是什么?书P1(1)数据库数据太多,信息贫乏。
如何将大量的数据转化为辅助决策信息成为了研究热点。
(2)异构环境数据的转换和共享。
随着各类数据库产品的增加,异构环境的数据也逐渐增加,如何实现这些异构环境数据的转换的共享也成了研究热点。
(3)利用数据进行事物处理转变为利用数据支持决策。
3.举例说明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的不同。
比如,银行中储蓄业务要建立储蓄数据库,信用卡要建立信用卡数据库,贷款业务要建立贷款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方便了银行的事务处理。
但是要对这些独立数据库进行决策分析就很复杂了。
因此可以把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转化到数据仓库中,方便进行决策。
4.OLTP(On 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事物处理)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事务处理工作,以快速的响应和频繁的数据修改为特征,使用户利用数据库能够快速地处理具体的业务。
OLAP(On 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是使用多维数据库和多维分析的方法,对多个关系数据库共同进行大量的综合计算来得到结果的方法。
5.OLTP是用户的数据可以立即传送到计算中心进行处理,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处理结果。
6.OLTP OLAP细节性数据综合性数据当前数据历史数据经常更新不更新,但周期性刷新一次性处理的数据量小一次处理的数据量大对响应时间要求高响应时间合理面向应用,事务驱动面向分析,分析驱动7.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个部分。
8.定义为关于数据的数据,描述数据仓库中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将相似的样本归类到同一类别中。
它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市场研究、医学诊断、社交网络分析等。
本文将介绍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不依赖于事先标定好的训练数据集。
通过对给定的数据进行聚类,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模式、结构和规律。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计算样本之间的相似度或距离,将相似的样本归为一类,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分类。
在聚类分析中,相似度或距离的度量是一个关键问题,常用的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余弦相似度等。
聚类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层次聚类和划分聚类两种。
层次聚类是将样本逐步合并或分割成不同的类别,形成层次化的分类结果。
划分聚类是将所有的样本划分为K个不相交的类别,每个类别之间是互不重叠的。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问题和数据特点。
聚类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市场研究中,聚类分析可以将消费者按照其购买行为、兴趣偏好等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在医学诊断中,聚类分析可以将病人按照其病情特征进行分类,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聚类分析可以将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社区,研究社交网络的结构和特征。
然而,聚类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聚类算法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相似度或距离度量方法,不同的度量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
其次,聚类算法对初始的聚类中心的选择非常敏感,不同的初始选择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聚类结果。
此外,聚类算法还面临维度灾难的问题,当数据的维度很大时,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会急剧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将聚类分析与其他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分析结果。
比如,我们可以将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挖掘结合起来,通过挖掘不同类别之间的关联规则,深入分析不同类别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聚类分析
一个DATA步后面可以跟几个PROC步, 也可以若干个DATA步后面跟几个PROC 步;或以PROC步打头,后面跟若干个 DATA步,再跟PROC步,程序中的每个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系统聚类分析也叫分层聚类分析,是目 前国内外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有关 它的研究极为丰富,聚类分析的方法也 最多。
系统聚类的步骤
(1)计算n个样品两两之间的距离记为矩阵D; (2) 首先构造n个类,每一类中只包含一个
样品;
(3) 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新类; (4) 计算新类与当前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
R型聚类分析的主要作用:
1. 可了解个别变量之间及变量组合之间的 亲疏程度;
2. 根据变量的分类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可以选择主要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或Q 型聚类分析。
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测度
聚类分析用于系统类群相似性的研 究,其实质上是寻找一种能客观反映样品 或变量之间亲疏关系的统计量,然后根 据这种统计量把样品或变量分成若干类。 常用的统计量有距离和相似系数。
所研究问题的特征人为的选择变量,这些变量 应该和分析的目标密切相关,反映分类对象的 特征,在不同研究对象上的值具有明显差异, 变量之间不应该高度相关。选变量时并不是加 入的变量越多,得到的结果越客观。有时,加 入一两个不合适的变量就会使分类结果大相径 庭。变量之间高度相关相当于加权,此时,有 两种处理方法:(1)首先进行变量聚类,从 每类中选一代表性变量,再进行样品聚类; (2)进行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降维,使 之成为不相关的新变量,再进行样品聚类。
1.可综合利用多个变量的信息对Fra bibliotek品进行 分类;
聚类分析大作业
应用数理统计大作业(二)部分省市经济类型的聚类和判别分析学院:学号:姓名:班级:部分省市经济类型的聚类和判别分析摘要一个省市的经济类型和众多因素比如地理位置、国民生产总值、人口素质等息息相关,本文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北京市等10省市200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职工人均工资(元)、第一、二、三产业各自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作为判别经济类型的五个因素,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了分类结果,分类结果和我们的直观判断相吻合。
本文所进行的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省市的经济类型和经济特点。
关键词:经济类型,聚类分析,判别分析,SPSS符号说明符号说明X1 地区生产总值X2职工人均工资X3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X4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X5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0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各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态势。
通过研究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类型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类型和众多因素比如地理位置、国民生产总值、人口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利用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SPSS,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和山东省200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职工人均工资(元)、第一、二、三产业各自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作为判别经济类型的五个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北京市和天津市属于一类,河北省、浙江省和河南省属于一类,辽宁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属于一类,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属于一类,这个结果和我们的直观判断一致。
这个结果也充分说明了本文进行的分析是合理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1 源数据的提取本文所用的数据全来自2009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从中提取了有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和山东省总计13省2008年的五种数据。
高级统计学作业-聚类分析
全国各地区消费价格增长水平的聚类分析摘要:针对我国各省(直辖)市的2009年度消费价格增长水平数据,选取9个经济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我国3类不同的地区消费价格增长水平类型。
聚类结果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地区消费市场战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SPSS;聚类分析;消费水平。
1.引言由于传统的经济发展起点不同,加上地域、资源、技术和政策等条件的差异,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齐,导致各地区的工资水平和消费价格增长水平的不同。
因此,对各地区消费价格增长水平进行分类、比较和研究,总结出有助于市场调节和商业发展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制订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是是进行以上分析的两个重要的方法。
1.1聚类分析[1]定义: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点群分析。
根据研究对象特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分析技术,把性质相近的个体归为一类,使得同一类中的个体都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不同类之间的个体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我们所研究的样品或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似性(亲疏关系),于是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或指标)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或指标)又聚合为另一类;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的样品(或指标)聚合完毕。
1.1.1 系统聚类法系统聚类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将一定数量的样本或指标各自看成一类,然后根据样本(或指标)的亲疏程度,将亲疏程度最高的两类进行合并,然后考虑合并后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亲疏程度,再进行合并。
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将所有的样本(或指标)合并为一类。
系统聚类分为Q型聚类和R型聚类两种:Q型聚类是对样本进行聚类,它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R型聚类是对变量进行聚类,它使差异性大的变量分离开来,相似的变量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相似变量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参与其他分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降低变量维度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作业1.画出给定迭代次数为n的系统聚类法的算法流程框图. 答:算法流程图如下:2.对如下5个6维模式样本,用最小距离准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x 1: 0, 1, 3, 1, 3, 4 x 2: 3, 3, 3, 1, 2, 1 x 3: 1, 0, 0, 0, 1, 1 x 4: 2, 1, 0, 2, 2, 1x 5: 0, 0, 1, 0, 1, 0解:将每一样本看成单独一类,得(0)11{}G x =, (0)22{}G x =,(0)33{}G x = (0)44{}G x =, (0)55{}G x =计算各类之间的欧式距离,可得距离矩阵(0)D (表1-1)。
表1-1① 矩阵(0)D,它是(0)3G 和(0)5G 之间的距离,将它们合并为一类,得到新的分类为(1)(0)11{}G G =,(1)(0)22{}G G =,(1)(0)(0)335{,}G G G = (1)(0)44{}G G =计算聚类后的距离矩阵(1)D 。
按最小距离准则,分别计算(0)3G 与(1)1G 、(1)2G 、(1)4G ,(0)5G 与(1)1G 、(1)2G 、 (1)4G 之间的两种距离,并选用最小距离。
如(1)(0)(1)(0)(1)133151min{D G G G G =与的距离,与的距离}}=5 由此可求得距离矩阵(1)D (表1-2)② 距离矩阵(1)D ,它是(1)3G 和(1)4G 之间的距离,于是合并(1)3G 和(1)4G ,得到新的分类为(2)(1)11{}G G =,(2)(1)22{}G G =,(2)(1)(1)334{,}G G G =按最小距离准则计算距离矩阵(2)D ,得表1-3表1-3选择距离阈值(2)D 则算法停止,得到聚类结果G 1(2)={X1} G 2(2) ={X2} G 3(2)={X3,X5, X4}。
3. 模式样本如下:{X1(0,0),X2(1,0),X3(0,1),X4(1,1),X5(2,1),X6(1,2),X7(2,2),X8(3,2),X9(6,6),X10(7,6),X11(8,6), X12(6,7), X13(7,7), X14(8,7), X15(9,7), X16(7,8), X17(8,8), X18(9,8), X19(8,9), X20(9,9). 选K=2,11210(1)=(00),(1)(76)ttz x z x ===,用K —均值算法进行分类。
解:第一步:选K=2,并选11(1)=(00)tz x =,210(1)(76)t z x ==第二步:因12(1)(1)i i x z x z -<-P P P P ,i=1,2, …,8,故1(1),1,2,,8i x S i ∈=K 又12(1)(1)i i x z x z ->-P P P P ,i=9,10, …,20,故2(1),9,10,,20i x S i ∈=K 得 },...,{)1(8211x x x S =,},...,{)1(201092x x x S = 第三步:计算新的聚类中心181(1)1111(2)(1.25 1.13)8t i x S i z x x N ∈====∑∑ 2202(1)9211(2)(7.677.33)12t i x S i z x x N ∈====∑∑ 第四步:(2)(1),1,2,j j z z j ≠=故回到第二步。
第二步:从新的聚类中心,得12(2)(2)i i x z x z -<-P P P P i=1,2, …,8,故1(1),1,2,,8i x S i ∈=K 12(1)(1)i i x z x z ->-P P P P i=9,10, …,20,故2(1),9,10,,20i x S i ∈=K得 1128(2){,,...}S x x x =,291020(2){,,...}S x x x =第三步:计算聚类中心181(2)1111(3)(1.25 1.13)8t i x S i z x x N ∈====∑∑ 2202(2)9211(3)(7.677.33)12t i x S i z x x N ∈====∑∑ 第四步:(3)(2),1,2,j j z z j ==所以聚类算法收敛,得聚类中心为1(1.25 1.13)tz =, 2(7.677.33)t z =最终聚类结果为:},...,{8211x x x S =,},...,{201092x x x S = 4.编写K-均值聚类算法程序,对下图所示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选k=2)。
clear all ; close all ;Data=[0 0 1 1 1 2 2 3 6 6 7 7 7 8 8 8 8 9 9 9 0 1 0 1 2 1 2 2 6 7 6 7 8 6 7 8 9 7 8 9;]; [DataRow,DataColumn]=size(Data); Step=10;NumKind=2;Center=Data(:,1:NumKind);[KindData,KindNum]=Clustering(Center,Data);NewCenter=CaculateCenter(KindData,KindNum,DataRow);while (sum(sum(NewCenter~=Center))) & StepCenter=NewCenter;[KindData,KindNum]=Clustering(Center,Data);NewCenter=CaculateCenter(KindData,KindNum,DataRow);Step=Step-1;endfor i=1:NumKindKindData(:,1:KindNum(i),i)end%计算聚类中心function NewCenter=CaculateCenter(KindData,KindNum,DataRow) TotalKindNum=length(KindNum);NewCenter=zeros(DataRow,TotalKindNum);for i=1:TotalKindNumTemp=KindData(:,1:KindNum(i),i);NewCenter(:,i)=sum(Temp')'/KindNum(i);end%聚类function [KindData,KindNum]=Clustering(Center,Data)[DataRow,DataColumn]=size(Data);[CenterRow,CenterColumn]=size(Center);KindData=zeros(DataRow,DataColumn,CenterColumn);KindNum=linspace(0,0,CenterColumn);for i=1:DataColumnDistance=linspace(0,0,CenterColumn);for j=1:CenterColumnfor k=1:DataRowDistance(j)=Distance(j)+(Data(k,i)-Center(k,j)).^2;endendDistance=sqrt(Distance);[X,Y]=min(Distance);KindData(:,KindNum(Y)+1,Y)=Data(:,i);KindNum(Y)=KindNum(Y)+1;endans =0 0 1 1 1 2 2 30 1 0 1 2 1 2 2ans =6 67 7 78 8 8 89 9 96 7 6 7 8 6 7 8 9 7 8 9 5.画出ISODATA的的流程图。
第八步分裂运算具体算法:第十一步合并处理具体算法:6.试用ISODATA 对如下模式进行聚类分析:{x1(0,0), x2(3,8),x3(2,2), x4(1,1), x5(5,3), x6(4,8), x7(6,3), x8(5,4), x9(6,4), x10(7,5)} 解:第一步:已知N=10,n=2;取参数K=3, c N =1,1(00)t z =N θ=1,S θ=1,c θ=1,L=1,I=6。
第二步:因只有一个聚类中心,故11210{,,,}S x x x =K 和1N =10。
第三步:因1N >N θ,所以无子集可抛弃。
第四步:修改聚类中心 1111(3.93.8)t x S z x N ∈==∑第五步:计算j D 11111 3.0749x S D x zN ∈=-=∑P P第六步:计算D D =1D =3.0749第七步:因为还不是最后一次迭代,且c N <K/2,故进入第八步。
第八步:求1S 中的标准差向量 t 1(2.21132.5219)σ=第九步:1σ中的最大分量是2.5219,因此1max 2.5219σ=。
第十步:因为1max σ>S θ,且c N <K/2,可将1z 分裂成两个新的聚类。
设1max 0.5 1.2610j r σ=≈,则1(3.9 5.1)tz +=, 1(3.9 1.5)t z -=分别记为1z 和2z ,且c N =2,跳回到第二步。
第二步:新的样本集为1268910{,,,,.}S x x x x x =,213457{,,,,}S x x x x x = 则1N =5,2N =5 第三步:因为1N 和2N 都大于N θ,无子集可抛弃。
第四步:修改聚类中心 1(55.8)t z =,2(2.8 1.8)t z =第五步:计算j D ,j=1,2 111112.2806x S D x zN ∈=-=∑P P ,22221 2.4093x S D x zN ∈=-=∑P P第六步:计算D21111 2.34510c N j j j j j j D N D N D N =====∑∑ 第七步:因为这是偶次迭代,进入第十一步。
第十一步:计算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 1212 4.5651D z z =-=P P 第十二步:比较12D 与c θ,12D >c θ.第十三步:聚类中心不能合并。
第十四步:因聚类之间的分离度大于类内样本分离的标准差,且每一子集的样本数目都具有样本总数中的足够大的百分比,所以不需修改给定的参数。
回到第二步。
第二步:新的样本集为12678910{,,,,,}S x x x x x x =,21345{,,,}S x x x x =且1N =6,2N =4。
因为1N 和2N 都大于N θ,无子集可抛弃。
第四步:修改聚类中心1(5.175.33)t z =,2(2 1.5)t z =第五步:计算j D ,j=1,2 11111 2.2673x S D x z N ∈=-=∑P P ,22221 1.868x S D x zN ∈=-=∑P P第六步:计算D21111 2.107610c N j j j j j j D N D N D N =====∑∑ 第七步:因不满足任何一个条件,直接进入第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