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1)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一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一

绪论模式微生物: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提升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比面值:把某一物体单位体积所占有的面积成为比面值。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多样性(m i c r o b i o d i v e r s i t y):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平常微生物学: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来分,总学科为平常微生物学,分学科如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等。

应用微生物学:按微生物应用领域来分,总学科是应用微生物学,分科如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和食品微生物学。

第一章原核生物(p r o k a r y o t e):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 N 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较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0.5到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费氏刺尾鱼菌:巨型的共生细菌,其细胞长度达200到500μm,体积是典型e c o l i细胞的十的六次方倍。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细胞呈球状,直径为0.32到1.00m m,肉眼清楚可见,以海底散发的硫化氢为生,属于硫细菌类。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紫色,G-染成红色。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 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生理代、遗传变异、生态分类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 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酸醇磷酸。

4. 原核微生物:即广义的细菌。

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7. 固质空间: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约12~15nm),其中存在着多种固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8. 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9. 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

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

10.外膜: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11.脂多糖(LPS):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D-特异侧链等部分组成。

12.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3.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14. 间体:由细胞膜褶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充满着层状或管状泡囊。

多见于G+菌。

15.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挑选性强的休眠结构。

微生物名词解释(完全版)

微生物名词解释(完全版)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周质空间:指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

·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间体: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一般位于细胞分裂的部位或附近。

·细胞质: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细胞内含物:指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

·PHB :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炭源类贮藏物,不溶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炭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

·羧酶体:指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大小与噬菌体相仿,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糖被:指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鞭毛:指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构造简单、胞壁坚强、多以二决裂方法滋长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菌落(colony):单个(或集合在的一团)微生物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别处或内部进展、滋长到必定程度能够形成肉眼可见的、有必定形状构造的子细胞进展群体。

3.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进展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卵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4.PHB: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专门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5.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滋长、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6.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大年夜小介于平日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专门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7.蓝细菌(Cyanoobacteria):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汗青悠长、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感化的大年夜型原核生物。

8.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平日指那些菌丝体较蓬勃又不产生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构造的真菌。

9.蕈菌:又称伞菌,也是一个通俗名称,平日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含大年夜多半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10.粘细菌:别名子实粘细菌,是一类具有最复杂的行动模式和生活史的原核微生物。

11.能量寄生微生物:因衣原体需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但有必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年夜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体系,必须依附宿主获得A TP,是以又将衣原体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12.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自力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13.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从属物,称为鞭毛,其数量一至十根,具活动功能。

14.伴孢晶体: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

15.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

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柔嫩、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Microbe or Microorganism):一群形态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无菌技术:防止实验操作过程中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原核微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做核区(nucleare region)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真核微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有核膜包裹的、具有真正细胞核的生物。

霉菌(mold):具分支或不分支的繁茂菌丝的“丝状真菌”的统称。

(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异化菌丝(霉菌菌丝的特化):霉菌菌丝的某一部分分化成形态特殊的菌丝;这些形态特殊的菌丝往往构成一种具有固定形状的结构。

菌核:菌丝团组成的一种硬的休眠体。

有暗色的外皮。

环境适宜时生出分生孢子梗。

假根:根霉的匍匐枝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形成的根状菌丝。

显微镜下色深。

作用是固着和吸收营养。

脂蛋白:以共价键把外膜层连接在肽聚糖内壁层上。

孔蛋白:三聚体跨膜蛋白,中间有孔道。

通过孔的开和闭,能够阻挡抗生素进入外膜层。

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periplasm):又叫壁膜间隙,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呈胶状。

球状体(Sphaeroplast):叫原生质球。

残余部分细胞壁。

G-细菌形成,有外膜的原生质体。

细胞膜: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

有选择性。

载色体:光合细菌光合作用部位,单层与细胞膜相连的内膜环绕,含色素、光合磷酸化所需酶系和电子递体。

间体(mesosome,或中体):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形成的囊状构造。

充满层状、管状的泡囊。

细胞质(Cytoplasm):除核区外的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质粒:细胞中除染色体以外的环状双螺旋DNA分子,稳定遗传。

羧酶体(carboxysome):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气泡(gas vacuoles):是许多光合型、无鞭毛水生菌中充满气体的泡囊状内含物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原核生物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

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名词解释:Microorganism 微生物:指自然界中许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见得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等各类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微生物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名词解释:纯培养:由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培养而获得的培养物。

培养基:人工配置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方法。

灭菌:利用理化及生物因素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Colony:菌落,一个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lawn:菌苔,同种多个单细胞微生物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二元培养物: 含有寄主与寄生物二种特定关系的培养物。

第三章第一节原核微生物名词解释:细菌:菌体为单细胞,以裂殖的方式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丝状体,以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中体:(或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质粒:细菌细胞中除染色体外的具有遗传信息、能有自我复制的小环状DNA分子。

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在生命运动中分泌的覆盖于细胞壁表面较厚的有一定外形的胶状物质。

鞭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伸出着生于菌体表面的、细长、波曲状的丝状物。

纤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伸出着生于菌体表面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细丝。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蓝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类微生物。

第二节真核微生物名词解释:真菌:菌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壁而不含光合色素,以产生各种有性或无性孢子繁殖的真核生物。

酵母菌:菌体为单细胞,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的一类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名词解释1

微生物名词解释1

菌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 缼壁细菌:指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细菌。

包括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

- 原生质体: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细胞。

一般由G+形成。

-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

-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 放线菌:是一类呈丝状生长、菌落呈放射状、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菌。

(2)-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有完整细胞核、结构精巧的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

- 酵母菌:非分类名词,一群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微生物,属真菌类。

- 生活史: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后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就称为该生物的生活史或生命周期。

- 霉菌:(非分类名词)丝状真菌统称,通常指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 无性孢子: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的繁殖性小体。

- 有性孢子:指经过两性细胞结合,经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形成的繁殖小体。

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微生物名词解释第一章原核生物1.原核生物: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2.细菌: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集团。

4.菌苔:多个纯种菌落连成一片即形成菌苔。

5.细胞壁:质膜外的刚性结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功能:①维持细胞特有形态,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提供支持②具有分子筛的功能,阻拦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防止细胞渗透裂解③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6.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可分为脂磷壁酸(与细胞膜相交联)和壁磷壁酸(与肽聚糖分子共价结合)两类,有甘油磷壁酸和核糖醇磷壁酸2类。

功能:1)浓缩细胞周围的Mg2+,2)作为噬菌体的特异吸附位点,3)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4)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

7.外膜: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特有结构,由磷脂、脂多糖和多种外膜蛋白组成。

8.脂多糖(LPS):O –侧链(O 抗原)、核心多糖、类脂A组成。

功能:作为一种毒素(类脂A)结构多变,保护细菌免受宿主防御(O 抗原)使细胞表面带负电荷(核心多糖),吸附镁钙等2价离子,稳定细胞外膜结构(类脂A)噬菌体的吸附受体选择性吸收功能9.周质空间:质膜与细胞壁(G+)或外膜(G-)的空隙。

10.缺壁细菌:包括在实验室中自发缺壁突变形成的L型细菌,人工方法去壁得到的原生质体和球状体,和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支原体。

11.聚β-羟丁酸(PHB):是细胞内贮藏颗粒中的碳源,具有贮藏碳源、能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存在于固氮菌,芽胞杆菌中。

12.异染颗粒:是无机偏磷酸的聚合物,是迂回螺菌,白喉杆菌的磷源。

具有贮藏磷、能量和降低渗透压的作用。

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
64.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征性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
65.选择培养基: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将所需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分离出来。
66.透过屏障:微生物细胞表面由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及粘液层组成的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屏障。
9.霉菌:以多细胞丝状群体形式生存的真菌。
10.真菌:有线粒体,无叶绿体,没有根茎叶分化,以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11.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12.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微生物。
13.原生动物:缺少真正细胞壁,具有运动能力,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14.原核生物:一大类细胞微小,只有称作核区(无细胞膜包裹的裸露DNA)的原核单细胞生物。所有原核生物都是微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1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DNA环组成。2缺少单位膜分隔而成的细胞器。3核糖体为70S型。
1、晶体: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内毒素),称为半胞晶体。
2、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糖被有数种:1,形态固定、层次厚的为荚膜。2、形态固定,层次薄的为微荚膜。3、形态不固定、结构松散的为黏液层。4、包裹在细菌群体上有一定形态的糖被称菌胶团。糖被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菌体免受干旱损伤或被宿主免疫活性细胞吞噬。
1.菌落: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菌苔: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所形成的微生物生长群体。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原核: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1.培养物culture: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2.纯培养物pure 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3.混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4.菌落: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5.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环境的技术。

6.培养基culture medium: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7.二元培养物: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

8.分辨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9.古生菌:在分类地位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列为第三域,并且在进化谱上更接近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原核生物;多生活于一些团结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盐、高酸等。

(与细菌具有类似的个体形态,多生活于一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盐、高温、高酸。

)10.霉菌: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11.菌丝(Hypha)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12.由许多分枝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13.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无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以与霉菌分开。

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14.原核微生物:一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微生物检验名词解释(Ⅰ)

微生物检验名词解释(Ⅰ)

微生物检验名词解释(Ⅰ)1.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了微小生物的总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才能观察到2.非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可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有的仅有一种核酸或仅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他们必须寄生于活的易感细胞中生长繁殖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由单细胞组成,细胞核分化程度低,无核膜核仁,染色体为裸露的DNA分子,缺乏完整的细胞器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染色体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5.亚种: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的纯种,如果与典型种之间存在某些特征的差别,而这些特征又是稳定遗传的,则称为典型的亚种6.型:自然界中存在差异较小的同种微生物的不同类型,7.菌株:来源不同的同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8.标准菌株:具有某种菌种典型特征的菌株9.正常菌群:在人和动物的体表和腔道中有许多微生物,这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正常情况下是对人体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10.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而在特定条件下如微生物寄生部位改变,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时可引起疾病,成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11.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和产生毒性产物,同时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引起宿主病理变化的过程12.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感染量(LD50/ID50):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了需要的最少细菌数或毒素量13.侵袭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宿主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14.内化作用:指某些病原体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15.类毒素:外毒素在0.4%的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使其毒性丧失而保留原有抗原性16.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17.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一过性的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18.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19.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20.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内毒素入血所致21.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我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22.一级屏障: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可实现将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隔离以防止操作者被感染23.二级屏障: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24.气溶胶:是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100纳米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25.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6.细菌非典型形态:通常在条件适宜培养8到18小时细菌形态较为典型,但细菌的形态又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27.周浆间隙:革兰阴性菌在磷脂双层与细胞膜间有一空间,含有某些破坏抗生素的酶,与细菌的耐药性、获得营养、解除毒物有关28.细菌L型:即细胞壁缺陷型,在人工诱导或自然情况下,细菌L型在体内或体外均能形成,其子代仍保留亲代的遗传特性但在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等生物学性状上均与亲代有明显差异,尤其对β内酰胺类,或其他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具有抵抗力29.中介体:又称拟线粒体,是细胞膜内陷折叠而成的囊状结构可随细胞分裂到子代细胞,多见于革兰阳性菌30.你染颗粒:白喉棒状杆菌胞质所含的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嗜碱性强着色较深,经特殊染色后可与菌体成不同的颜色,故称异染颗粒31.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携带某些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的表达32.芽孢: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则光性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33.细菌的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在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间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活菌数目,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一条曲线34.热原质:是许多革兰阴性菌合成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物质,为脂多糖35.菌群失调症:严重的菌群失调可导致宿主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病症36.转座因子:是一段具有自行转位特性的独立DNA序列,可在染色体、质粒、噬菌体之间移动37.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所致变异可以传给后代。

微生物名词解释(1)

微生物名词解释(1)

1.菌落(co1ony):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菌苔(lawn):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所形成的微生物生长群体。

3.平皿(Petri dish):由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的圆形皿底和皿盖组成,皿盖可覆盖于皿底之上,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其英文名称是为纪念其发明者Richard Petri。

4.纯培养物(pure culture):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5.培养基(culturemedium):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其中固化剂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3种。

6.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7.培养平板(cultureplate) 常简称为平板,指固体培养基倒人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培养基平面。

8.稀释倒平板法(pour plate method) 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制成可能含菌的培养平板,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和里面。

9.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 在培养平板表面均匀涂布经过稀释的微生物悬液后,保温培养,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0.平板划线法(streakplatemethod) 用接种环在培养平板表面划线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细胞数量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开。

保温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1.稀释摇管法(dilutionshakeculturemethod) 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C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用石蜡封盖,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琼脂柱中间。

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

1.微生物的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这些微生物体形微小,有的以微米或纳米(m)作为测量单位。

2.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或人体内的一小部分可引起人类与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

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原则的一门科学。

3.郭霍原则郭霍在对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郭霍法则(Koch’s postulate):①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则不存在;②病原菌能被分离而得纯培养;③纯培养接种易感动物,引发相同疾病;④实验动物体内分离出相同病原菌。

郭霍法则对鉴定病原菌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1.细菌:细菌(bacterium)属于原核细胞型的一种单细胞生物,除细菌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还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它们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2.荚膜:许多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粘性、胶冻样的物质,其厚度在0.2µm 以上,普通染色不易着色,与四周有明显界限,普通显微镜下可见,称为荚膜。

如肺炎链球菌荚膜。

荚膜的主要功能有:(1)有无荚膜可帮助鉴别细菌。

(2)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3.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内芽胞(endospore),简称芽胞(spore),以别于真菌在菌体外部形成的孢子。

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有芽胞杆菌属(炭疽芽胞杆菌等)和梭菌属(破伤风梭菌等)。

4.质粒: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由双股闭合的环状DNA构成,可自行复制和通过细菌接合或噬菌体转导转移,其上带有控制细菌生物学性状的基因。

如肠道杆菌的R因子质粒上,带有耐药基因,与细菌耐药性产生有关。

5.菌毛: 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称为菌毛(pilus或fimbriae)。

微生物遗传育种名词解释(一)

微生物遗传育种名词解释(一)

1、工业微生物菌种:在大规模培养条件下,批量商业性获得微生物细胞或其代谢产物过程中所使用的微生物菌株;或利用微生物特定代谢过程,规模化加工或转化特定底物或环境物料的微生物菌株。

2、天然菌种:通过自然筛选和分离获得的工业菌种。

3、诱变菌种:通过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在实验室人工诱变自然筛选与分离的菌株,获得产量或/ 和性状改善的工业菌种。

4、重组菌种:通过遗传重组技术对菌种进行定向遗传改良获得的工业菌种。

3、染色体畸变:是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

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①缺失:指染色体片段的丢失。

②重复:指染色体片段的二次出现。

③倒位:指染色体的片段发生了180°的位置颠倒,造成染色体部分阶段的位置顺序颠倒,极性相反。

④易位:指一个染色体的一个片段连接到另一个非同源染色体上。

4、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核苷酸的缺少、插入或置换。

①碱基置换:DNA链上一个碱基对被另一碱基对所取代。

(注意转换和颠换的区别)②移码突变:在DNA序列中由于一对或少数几对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而使其后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移动,进而引起转录和翻译错误的突变。

5、错义突变:一对碱基的改变使某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另一氨基酸密码子的突变。

无义突变:一对碱基的改变使某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的突变。

6、形态突变型:指细胞个体形态或菌落形态改变的突变型。

7、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能力的突变株。

8、抗性突变型: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对某些化学药物、致死物理因子或噬菌体具有抗性的变异菌株叫抗性突变株。

9、致死性突变型: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型。

10、条件致死性突变型:在某种条件下可以正常繁殖并呈现其固有的表型,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是致死的突变型叫条件致死突变型。

11、产量突变型:所产生的代谢产物的产量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称产量突变型。

微生物名词解释完整版

微生物名词解释完整版

1细胞的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造成不同程度缺损,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的细菌称为细菌的的L型。

2荚膜: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向其细胞壁外分泌一层疏松、透明、排列有序且不易被清除的黏液状物质。

3鞭毛:是某些细菌从细胞向外伸出一根或数根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体,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具有特殊的抗原性。

4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具有的数量众多比鞭毛更细、短、直,类似毛发样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菌毛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5芽孢:很多革兰氏阳性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叫芽胞。

芽胞对理化因素具有强大抵抗力。

6中介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是细菌部分细胞折叠形成的囊状物,向陷入于细胞质中,它扩大了细胞膜的面积,其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有拟线粒体之称。

7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环状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能自行复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并非细胞生长所必需。

8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分布广泛,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9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复制繁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其增值过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10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周期是指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胞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并能与染色体一起复制、传代。

11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12溶原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13基因转移:外源性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14基因重组:转移的外源性DNA整合于受体菌DNA中称为基因重组。

15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16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至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微生物名词解释1

微生物名词解释1

培养物:在人为规定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纯培养: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纯培养技术:把特定的微生物从自然界混杂存在的状态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技术无菌技术:在分离,接种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也防止自身操作污染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阶段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菌苔: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成为菌苔涂布平板法:将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中,冷却凝固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滴加在平板表面,用无菌玻璃涂棒推涂,使菌液均匀涂布在整个平板表面,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平板划线法: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但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被稀释,培养后得到单个菌落,挑取单个菌落即得到纯培养平板:冷却凝固后的固体培养基在无菌培养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面叫作培养平板,简称平板选择培养分离:设计一套特定的环境使之特别适合某一微生物的生长,而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从而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把这种微生物选择培养出来,这种方法叫作选择培养分离富集培养: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生长,从而使其在混杂群体中的数量大大增加,因而更容易将它分离出来普通光学显微镜: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聚光器,射到样品上,经物镜第一次放大得到中间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得到终像暗视野显微镜:利用特殊的聚光器实现斜照明,给样品照明的光线不直接穿过物镜,而是自样品反射或折射后进入物镜,因此整个视野是暗的,而样品是明亮的裂殖法: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个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双球菌:分裂后成对排列的球菌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蓝细菌:也称蓝藻或蓝绿藻,一类含有叶绿素a,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支原体:也称霉形体,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30个,每个两分细菌细菌又叫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分为23个门,包括放线菌(放线菌门,革兰氏阳性),蓝细菌(蓝细菌门,支原体(厚壁菌门,革兰氏阴性),衣原体(衣原体门),立克次氏体(变形菌门,革兰氏阴性菌)等特征:比真核细胞小、简单,通常有细胞壁,可以被革兰氏染色.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和磷壁酸,还有脂多糖,细胞壁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细胞膜由磷脂和膜蛋白组成,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缺少膜结构的细胞核,染色体为一环状DNA,多质粒细胞质内充满核糖体和内含物,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小,为70S繁殖一般是二分裂古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分为2个门, 8个纲12个目特征:细胞壁可以染成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阳性染色的细胞壁一般是均匀的聚多糖组成的厚壁,阴性染色的胞壁表层是糖蛋白或脂蛋白,结构变化大,都无肽聚糖,一些含有假肽聚糖类物质,对溶菌酶和b-内酰胺抗生素具有抗性.脂质由烃链与甘油通过醚键连接,一些形成二甘油四醚.质膜有些是双分子层有些是单分子层.含有一个染色体,闭合环状双链DNA通常比细菌的染色质体小,质粒很少,tRNA具有细菌和真核生物tRNA所没有的修饰碱基,核糖体(ribosome)70S形状多变,与细菌和真核生物都不同真菌菌物界细胞核具核膜,具行使特别功能的有膜细胞器,在结构上比原核细胞更加复杂,通常比原核细胞大细胞壁坚韧,由几丁质,纤维素和葡聚糖细胞膜有糖脂和甾醇,具有细胞识别和胞吞的作用,液泡系处理胞吞物质具有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蛋白酶体核糖体80s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病毒由核酸和/或蛋白质等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遗传因子只含有DNA和RNA二者之一,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在特定的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形式存在,一般结构是具有核酸衣壳,核衣壳,包膜,刺突,具有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或复合对称等病毒群体形态:噬菌斑plaque:( 菌苔上形成)或空斑(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枯斑包涵体复制分五步:吸附侵入增殖装配释放温和性噬菌体和溶源性溶源性(Lysogeny)噬菌体和宿主之间不具有裂解与被裂解关系通常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宿主DNA中.噬菌体–被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放线菌属于放线菌门,包括1个纲,5个亚纲;6个目;14亚目;44 个科革兰氏阳性菌, 菌体呈放射状,能形成菌丝和无性孢子,通常不运动. 大多好氧支原体厚壁菌门的柔膜菌纲,无细胞壁革兰氏阴性无细胞壁,形态多形易变不形成肽聚糖,抗青霉素细胞相当小.直径约250nm质膜含固醇使其结构稳定多数不运动,一些能进行滑动通过二分裂或出芽繁殖基因组小,只有0.6-1.1Mb 绝大多数为专性厌氧能在动物黏膜和关节中繁殖,营养为有机营养形衣原体属于衣原体门不运动球菌,革兰氏阴性细胞壁缺少胞壁酸和肽聚糖基因组较小1 M bp在宿主内完成独特的发育周期在大部分哺乳动物和鸟类中都有发现最近从蜘蛛,蛤蜊,和无脊椎淡水动物中有分离到能量寄生,ATP主要来自宿主立克次氏体隶属于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杆状,球状或多形性,具典型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无鞭毛细胞较小寄生性寄生种类在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吸血节肢动物是它的携带者或第一宿主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具体包括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器,植物和动物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L-型细菌一种缺壁细菌, 。

细菌因细胞壁缺损或完全丧失,细胞呈多种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称为L 型细菌(或细菌L型) 。

L型细菌在体内或体外受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影响,可自发产生,亦可诱导产生引起细胞壁缺损或完全丧失,自然条件下由于细菌本身产生自溶酶而自发产生L-型细菌。

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抗体补体的作用、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的变化及不适宜的温度、营养成分、酸碱度等均可诱导产生L-型细菌。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子实体高等种类的真菌常形成各种形态的菌丝体,称为子实体。

菌丝体(mycelium):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子实体fruiting body,fructification 为真菌的产生孢子的生殖体,一般称为担孢子体,但对子囊菌和担子菌来说,如子囊果、担子果那样而分别由菌丝组织构成的各种形状的,特称为子实体。

在粘菌类,是由变形体形成原质果(变形子实体)、粘菌体(团块子实体)以及柄孢子囊群等子实体。

集胞粘菌纲则由假变形体而形成累积子实体。

唐炜肽聚糖肽聚糖又称黏肽、胞质酸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肽聚糖分子是由肽与聚糖两部分组成,其中的肽有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相互间隔连接而成,呈长链骨架状。

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网状层厚约20-80nm,而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网状层只有2-3nm 厚。

(P40)脂多糖脂多糖(LPS)是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其主要功能为:1.脂多糖的类脂A成分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的物质基础。

2.吸附Mg2+,Ca2+等阳离子以提高其在细胞表面浓度。

3.决定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

4.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

5.控制某些物质进出细胞。

(P43)磷壁酸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磷壁酸可分两类:1.壁磷壁酸2.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

磷壁酸的主要功能:1. 提高细胞表面Mg2+浓度2.贮藏磷元素3.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 4.赋予革兰氏阳性菌特异的表面抗原 5.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6.调节细胞内自溶素。

(P41)周质空间周质空间又称壁膜间隙。

在革兰氏阴性菌里中,一般指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肽聚糖薄层夹在其中。

在周质空间中还存在多种周质蛋白。

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菌是无周质空间的。

(P44)G-细菌细胞外膜层外膜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由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等若干蛋白质组成的膜,有时也称外壁。

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一层保护性屏障,可阻止有害成分进入,也可防止周质酶和细胞成分的外流。

(P4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椭圆形、壁厚、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芽孢对细菌度过逆境,保存自身有重要意义。

每一个营养细胞仅能形成一个芽孢,故芽孢无繁殖功能。

(P55)糖被糖被为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多由多糖和多肽共同组成。

糖被可细分为荚膜、微荚膜、黏液层和菌胶团等,其中荚膜是最常见的一种糖被。

(P60)荚膜荚膜是最常见的一种糖被,含水量很高,经处理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作用:1.保护细胞2.贮藏营养3.作为细胞的透性屏障 4.表面吸附作用5.细菌间的信息识别(p60)S层S层是一层包围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外、由大量蛋白质或糖蛋白亚基以方块形或六角形方式排列的连续层。

在革兰氏阳性菌中,S层一般结合在肽聚糖层的表面;而在革兰氏阴性菌中,S层一般直接黏合在细胞壁外膜上;在一些古生菌中,S层取代细胞壁,直接津贴在细胞质膜外。

(P62)鞭毛鞭毛是某些微生物外的长丝状附属物,由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三部分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鞭毛构造上稍有区别。

鞭毛是微生物最主要的运动器官,运动的能量来自细胞膜内外的质子梯度势能。

(P62)菌毛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面的纤细、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菌毛结构简单,着生于细胞膜上,穿过细胞壁伸展于体表。

(p64)性菌毛性菌毛,又称性毛,构造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较粗。

性菌毛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雄性菌株中,功能是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

有的性菌毛还是RNA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P64)生长因子: Organic compounds required because they are essential cell components or precursors of such components and cannot be synthesized by the organism are called growth factors. There are three major classes of growth factors: 1. Amino acids, needed for protein synthesis; 2. Purines and pyrimidines, needed for nucleic acid synthesis; 3 vitamins which are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that usually make up all or part of enzyme cofactors.1. 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auxoautotrophs)2. 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auxoheterotrophs)3. 生长因子过量合成的微生物——生产生长因子自养: 广义:不依赖任何有机营养物即可正常生活的微生物。

狭义:其碳源是二氧化碳/氢供体是还原性无机物,能源是日光能或还原性的无机物,并却不需要外界加入生长因子。

异养:广义:至少需要提供一种大量有机物才能满足其正常营养要求的微生物,其碳源是有机物,氢供体是有机物,能源可以利用氧化有机物或吸收日光能获得。

营养缺陷型:由基因突变引起某酶合成能力丧失,必须在原有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营养成分(生长因子)才能生长。

属于生化突变型的一种。

原养型: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从基本成分中合成其所有营养要求的野生型菌株。

外界环境中存活的大多数微生物能做到这点。

天然培养基:Cultures which media contain some ingredients of unknown chemical composition.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细菌培养基,特别对生长要求还未确定的细菌生长使用。

合成培养基:指将具有化学定义的几种化合物混合而配成的培养基。

具有最简单组成的合成培养基是生物种的基本培养基。

在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繁殖中,除了使用完全培养基外,还可以利用把所需要的物质加入到基本培养基中去的合成培养基。

Microbiology: culture media that all components in it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are known.促进扩散: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耗能,有特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