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一单臂电桥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1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时间:2011.09.09指导教师(签名):班级:测控091 姓名:陈云学号:910707153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实验环境:CSY-910型传感器实验仪: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F/V 表、主、副电源。

实验内容及过程:1、实验原理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l、R2、R3、R4中,设桥臂四个电阻的阻值和变化量相同,即:R1=R2=R3=R4=R,△R1=△R2=△R3=△R4=△R。

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l/Rl、△R2/R2、△R3/R3、△R4/R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为单臂电桥,总的变化率为ΣR=△R/R;当两个应变片组成差动半桥状态工作时,总的变化率为ΣR=2△R/R;用四个应变片组成差动全桥工作时,总的变化率为ΣR=4△R/R.。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2、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3、实验步骤(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

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电阻r下方的电位器是W1,其调节旋钮位于左边,电容C上方的电位器是W2,其调节旋钮位于右边。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与地短接。

应变片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应变片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实验报告(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专业班级:电子1412 学生姓名:孙玮盛建东张昱所属院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王俭2016 ——2017 学年第 2 学期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测量电路原理分析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所使用的原理电路如图1所示。

该电路主要由单臂直流电桥电路和由四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构成。

单臂直流电桥电路中的R2为应变片,R6的作用是调零,将电桥两端调节平衡,使得电桥输出端初始状态下为零。

其输出的差值电压为(1)上式中,k为一个和R3、R4和R5有关的一个值。

对于放大电路,设放大电路两个输入端电压分别为V i1和V i2,IC4负输入端电压为V REF,且R11和R10相等,R12和R13相等,则可以推导出V o的表达式为(2)由上式可知,该电路可以通过调节R16以改变V REF实现较零,通过调节R7来改变放大的倍数。

图1二、实验具体步骤如图2所示,实验模板中的R1,R2,R3,R4为应变片,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下面是空的。

根据图2所示,应变式传感器装于应变器传感器模块上,传感器中4片应变片和加热电阻连接在实验模板左上方的R1,R2,R3,R4和加热器上,传感器左下角应变片为R1;右下角为R2;右上角为R3;左上角为R4。

当传感器托盘支点受压时,R1,R3阻值增加,R2,R4阻值减小,可用四位半数显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常态时应变片阻滞为350Ω,加热丝电阻为50Ω左右。

先根据图2安装接线,然后将图2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再用导线将两输入端短接(V i=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大约到中间位置;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接下来,拆去放大器输入端口的短接线,将暂时脱开的引线复原。

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为零;在应变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砝码加完。

1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1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1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一种检测应变的设备,它可以测量在物体表面的微小的变形,以此
作为绘制应力应变的数据源。

它的基本原理是所测量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变形,随之介质
(金属)会形成一个电容,从而用电容的变化来反应物体表面变形的程度,从而用来检测
应力和形变。

金属箔式应变片常用于测量应变等物理量。

单臂电桥测量应变片的特点是它可以测量
微小的电阻变化值。

在使用单臂电桥测量应变片时,由于应变片材料中存在着金属箔,可
以使得箔片电阻匹配单臂电桥,也可以消除外部干扰。

金属箔片是电路负载的一种元器件,它可以完成不同的测量,检测电阻变化。

为了测量微小的电阻,要求金属箔的材料非常薄,这样能够得到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在使用金属箔式应变片的测量过程中,要求被测物体弯曲的幅度越小越好,这样可以
更好地达到更精确的测量结果,同时测量时间也会更短。

此外,为了准确测量应变片,在
装配时也要十分谨慎,为了避免出现短路或漏电等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专业的技术人
员会配合单臂电桥的调试工作,保证安装的牢固可靠。

总的来说,金属箔式应变片可以用来测量物体表面的小变形,是重力加载、压力加载、风压加载和扭转加载等因素变形分析的首选应变测试仪器。

单臂电桥测量应变片具有测量
结果精准灵敏、成本低、操作方便和测量过程简单等优点,在微小变形测量方面应用广泛,是一种成熟且可靠的应力应变测量工具。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一种测量物体应变的传感器。

它由金属箔制成,其形状和尺寸随应变恒定地改变。

通常,金属箔式应变片被粘贴到物体上,以测量该物体的应变。

为了实现测量,必须将应变片作为电桥的一部分,以便以电信号的形式测量物体的应变。

单臂电桥是一种含有一根臂的常规电桥,这个臂是一个金属箔式应变片。

单臂电桥常用于测量物体的微小应变,因为它能够提供极高的灵敏度和精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测量单臂电桥的性能,并研究如何使用它来测量物体的应变。

实验步骤:
1.将单臂电桥接入一个稳定的电源电路。

2.将一个金属杆或物体加入电桥电路,在物体上粘贴一个应变片。

3.使用数字多用表(DMM)检测电桥的电阻,并记录其值。

4.施加一个已知的应变到应变片上(例如用千分尺或细度卡测量),并记录DMM的值。

5.再次检测电桥的电阻,并将其记录下来。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大小的应变并记录结果,并绘制应变与电桥电阻的关系曲线。

结果分析:
根据获得的数据,可以绘制出应变与电桥电阻的关系曲线。

这个曲线应该是线性的,因为应变片对一个物体的应变是线性的。

此曲线可用于测量未知应变的物体。

通过测量电桥电阻并使用该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未知物体的应变值。

总之,单臂电桥是一种灵敏和高精度的应变测量工具,可用于测量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多种物体的微小应变。

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实验室安全,并根据实验结果和所使用的工具及设备的说明书,确定测量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感器实验实习报告实验实习名称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实验实习日期 12.2得分指导老师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实验内容: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 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 EKε/4..输出电压 Uo1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41位数显万用表自备..2图1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安装、接线示意图实验步骤: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实验模板中的R1、R2、R3、R4为应变片;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下面是空的;其中4个组成电桥模型是为实验者组成电桥方便而设;图中的粗黑曲线表示连接线..1、根据图1〔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4片应变片和加热电阻已连接在实验模板左上方的R1、R2、R3、R4和加热器上..传感器左下角应变片为R1;右下角为R2;右上角为R3;左上角为R4..当传感器托盘支点受压时;R1、R3阻值增加;R2、R4阻值减小;可用四位半数显万用进行测量判别..常态时应变片阻值为350Ω;加热丝电阻值为50Ω左右..〕安装接线..2、放大器输出调零:将图1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再用导线将两输入端短接Vi =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3、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拆去放大器输入端口的短接线;将暂时脱开的引线复原见图1接线图..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为零;在应变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或500 g砝码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1画出实验曲线..实验结果:表1重量g20406080100120 140160180200电压mv481419232832384247特性曲线4、根据表1计算系统灵敏度S=ΔU/ΔWΔU输出电压变化量;ΔW重量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δ;×100%=2/200x100%=1%解:S=200/47=4.225g/mv δ=Δm/yFSδ=Δm/y×100%式中Δm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FS大偏差:y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或500g..实验完毕;关闭电源FS。

实验01(金属箔式应变片)实验报告

实验01(金属箔式应变片)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测重及三种直流电桥性能比较实验实验1: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测重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比较单臂/半桥/全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二、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

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 EKε/4。

三、实验器械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4 2 1 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接线图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数据拟合图像如下由图像可见系统灵敏度S=ΔU/ΔW=0.2162δ=Δm/yFS ×100%=1.904/45.3×100%=4.203%六、思考题1、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答:正负皆可,因为应变片的受力都会直接导致电阻的变化,从而检测到相应的电压变化。

实验2:金属箔式应变片三种桥路性能比较实验一、实验目的比较单臂/半桥/全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二、实验原理半桥测量电路中,将两只应变片接入组成电桥,电桥输出灵敏度比单臂桥路有所提高,非线性也得到了改善,其桥路输出电压UO2=EKε/2。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R1、R2、R3、R4四个箔式应变片按它们的受力方向以一定的规律接入组成电桥,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 =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3=KEε,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金属应变片-电桥实验资料

金属应变片-电桥实验资料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εK R R =∆/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4/εEK =。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 电源、±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块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块的左上方的R 1、R2、R3、R 4。

加热丝也接于模块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 1= R 2= R 3= R 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2、接入模块电源±15V (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块调节增益电位器Rw 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的数显表电压输入端Vi 相连,调节实验模块上调零电位器Rw 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图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 1(即模块左上方的R 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 5、R 6、R 7接成直流电桥(R 5、R 6、R 7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 1,接上桥路电源±4V (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2所示。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

调节Rw 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通过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学习如何使用应变片进行测量;2. 掌握单臂电桥测量电阻的方法;3. 分析电桥测量误差,为提高测量精度提供基础。

二、实验原理1. 金属箔式应变片金属箔式应变片是一种材料表面加贴细小金属箔片的应变测量元件。

其基本原理是应变预应力引起的电阻变化,即金属箔在受力后,电阻随着应变量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常用于测量应变和受力。

2. 单臂电桥单臂电桥是一种测量电阻的电桥,由电源、电桥电阻、待测电阻和检流计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经过电桥时,经过待测电阻后在检流计处产生的电压大小来间接测量电阻的大小。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金属箔式应变片加载到机械压力测试平台上,调整相应参数并进行预热;2. 将电桥电路组装好,确保电源、检流计的连接正确无误;3. 调整电桥电阻使电路达到平衡状态;4. 施加一定的荷载,通过对应变不同的金属箔电阻值变化的测量,计算应变值;5. 多次重复测量,获得稳定可靠的数据。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多次测量获得的应变数据分别如下:0.0012,0.0013,0.0011;2. 将上述测量数据平均后计算得到平均应变值为0.0012;3. 分析误差:在实际测量中,应变片到载荷的变形以及电器元件的误差都会对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若误差过大,将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验中应尽力减小误差。

五、实验结论与思考通过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我们掌握了应变片的应用技能以及单臂电桥的测量原理,学习了如何通过电桥实验获得待测电阻的精确值,同时深入了解了误差分析和优化的相关原理方法。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水平。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实验1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2、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 o1= EKε/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 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图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 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输入端V 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 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 w3、R w4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一直到做完实验为止)。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电阻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 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台引入)如图1-2所示。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

研究报告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

研究报告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半桥、全桥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的电阻相对变化值,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用它来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大小及状态,通过电桥原理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对单臂电桥而言,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4。

对半桥而言,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2。

对全桥而言,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每只约20g)、数显表、±15V 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左上方的R1、R2、R3、R4标志端。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约为50Ω左右。

2、实验模板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①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增益调节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到大致中间位置,②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完毕关闭主控箱电源。

3、参考图(1-2)接入传感器,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它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在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先粗调节Rw1,再细调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完整word版)单臂半桥全桥传感器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单臂半桥全桥传感器实验报告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认识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来源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活力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绘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 =K ε,式中 Δ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敏捷系数,ε=l/l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经过光刻、腐化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经过它变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达成电阻到电压的比率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应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 EK ε 。

/4图 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表示图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砝码、数显表、 ±15V 电源、 ±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

四、实验步骤:1.依据图( 1-1)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丈量鉴别, R 1= R 2 =R 3 =R 4=350Ω,加热丝阻值为 50Ω 左右。

2.接入模板电源 ±15V (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理增益电位器R W3 顺时针调理大概到中间地点,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 V i相连,调理实验模板上浮零电位器 R 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

封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 w3、R w4的地点一旦确立,就不可以改变。

向来到做完实验三为止)。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此中一个电阻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 R6、R7 接成直流电桥( R5、R6、R7 模块内已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 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台引入),此时应将±4 地与±15 地短接。

实验一 金属箔片应变片——单臂桥性能实验

实验一  金属箔片应变片——单臂桥性能实验

实验一金属箔片应变片——单臂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掌握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的电阻相对变化值,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用它来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大小及状态,通过电桥原理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对单臂电桥而言,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4(E为供桥电压)。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每只约20g)、数显表、±15V电源数、±5V电源、数字万用表。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左上方的R1、R2、R3、R4标志端。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约为50Ω左右。

2、实验模板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1)接入模板电源±15V,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增益调节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到大致中间位置;(2)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V o1输出端与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 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完毕后关闭主控台电源。

3、参考图1-2接入传感器,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它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在模块内已连接好),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主控台到应变式传感器模块上的±5V、±15V电压值是否稳定?若电压波动值大于10mV,应反复拔插相应的电源连接线,直至电压稳定,不再波动为止,然后粗调节Rw1,再细调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报告

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报告篇一: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R/R?K?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eK?/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块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块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加热丝也接于模块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图1-1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接入模块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块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的数显表电压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块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块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2所示。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

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图1-2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4、在电子秤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500g(或200g)砝码加完。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一单臂电桥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一单臂电桥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一单臂电桥(998 B型)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二、实验仪器CSY型-998A传感器系统实验仪(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电源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1、R2、R3、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ΔR1/R1、ΔR2/R2、ΔR3/R3、ΔR4/R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ΣR =ΔR/R;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ΣR =2ΔR/ R;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对工作,且R1=R2=R3=R4,ΣR =4ΔR/ R;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四、实验内容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

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3、根据图1-1接线。

R 1、R 2、R 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 R 4为应变片。

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 V 档,F/V 表置20V 档。

传感器技术实验报告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传感器技术实验报告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3.电桥调零。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先粗调节Rw1,再细调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在传感器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并读取相应的数显表数值,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测得数据如下:
重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三、实验器材
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
1.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放大器输出调零。
将实验模板上的放大器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再用导线将两输入端短接();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块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二、基本原理
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暑促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 。
三、实验器材
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
1.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放大器输出调零。具体做法如实验一
3.电桥调零。具体做法如实验一
所以
=0.3636mv, =204mv,
所以
六、思考题
1.测量中,当两组对边电阻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
答:(2)不可以。
2.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拉力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能否及如何利用四组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应的受力状态。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图1-1 应变式传感安装示意图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2所示。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

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图1-2 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4、在电子称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500g(或200g)砝码加完。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实验报告

1 实验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半桥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验证单臂、半桥性能及相互之间关系。

实验原理:单臂、半桥、全桥是指在电桥组成工作时,有一个桥臂、二个桥臂、全部四个桥臂(用应变片)阻值都随被测物理量而变化。

电桥的灵敏度:电桥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与被测应变在电桥的一个桥臂上引起的电阻变化率之间的比值,称为电桥的灵敏度。

如图是直流电桥,它的四个桥臂由电阻R1、R2、R3、R4组成,U 。

是供桥电压,输出电压为:当R1×R3=R2×R4则输出电压U 为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将R4换成贴在试件上的应变片,应变片随试件的受力变形而变形,引起应变片电阻R4的变化,平衡被破坏,输出电压U 发生变化。

当臂工作时,电桥只有R4桥臂为应变片,电阻变为R +R ,其余各臂仍为固定阻值R,代入上式 有组桥时,R1和R3,R2和R4受力方向一致。

实验步骤(电路图):(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 /V 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 /V 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3)根据图1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

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 档,F /V 表置20V 档。

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 /V 表显示为零,然后将F /V 表置2V 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 /V 表显示为零。

图1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电路(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等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F/V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F/V 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新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单桥

新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单桥

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半桥单臂一. 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验证电桥工作的平衡条件。

2.记录应变梁的输入和输出关系,计算相关的静态特性指标。

二. 实验所需仪器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4V)、电桥、差动放大器、测微头、箔式应变片、电压表、CSY系列传感器系统实验仪。

三. 实验步骤1. 调零。

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顺时针方向旋到底,约为100倍),正、负输入端用实验线对地短路,输出端接电压表(0.5V档),开启仪器总电源并预热数分钟,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后,将电压表量程转到50mV档,重新调零。

调零结束后,关闭仪器总电源,拔掉实验线。

调零后该调零电位器位置不要变化。

2.测微仪装于悬梁臂前端的永久磁钢上,调节使应变梁处于基本水平状态,观察梁上的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3.按图1将实验部件用实验线连接成测试电桥。

桥路中R1、R2、R3为固定电阻,W D为直流电桥调平衡电位器,R为应变片(可任选上、下梁中的一片为工作片)。

直流激励电源为±4V。

4.将电压表量程转到0.5V档。

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仪器总电源,并预热数分钟。

旋转测微仪使得悬梁臂处于水平状态,调整W D的调零旋钮,使得输出电压为零,即电压表指示为零后,再将电压表量程转到50mV档,微调W D,使得输出电压为零。

5.旋转测微仪,带动悬梁臂分别向上和向下各移动4mm,每移动1mm记录一次电压表示值,将数据填入表格中,正、反行程共五组,同时根据灵敏度公式初略估算所测量的五组数据是否可靠。

若误差较大,分析原因,找出故障后,重新测量。

6.重新调整电桥调零电位器W D的调零旋钮,使得输出电压为零后关闭仪器总电源,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并记录电桥各臂的电阻值和W D的两个阻值。

-图1 电桥电路四.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1.实验前应检查实验接插线是否完好,连接电路时应尽量使用较短的接插线,以避免引入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一单臂电桥
(998 B型)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二、实验仪器
CSY型-998A传感器系统实验仪(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电源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
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
1、R
2
、R
3
、R
4
中,电阻的相对变
化率分别为ΔR
1/R
1
、ΔR
2
/R
2
、ΔR
3
/R
3
、ΔR
4
/R
4
,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ΣR =ΔR/
R;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ΣR =2ΔR/ R;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
个差对工作,且R
1=R
2
=R
3
=R
4
,ΣR =4ΔR/ R;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四、实验内容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

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
零,关闭主、副电源。

3、根据图1-1接线。

R 1、R 2、R 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 R 4为应变片。

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 V 档,F/V 表置20V 档。

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 1,使F/ V 表显示为零,然后将F/ V 表置2V 档,再调电桥W 1(慢慢地调),使F/V 表显示为零。

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 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等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F/V 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F /V 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5、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F /V 表显示的值。

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ΔX=0.5mm 记一个数值填入表1-1。


1-1 箔式应变片实验数据 位移(mm ) 电压(mv )
6、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S =ΔV/ΔX(式中ΔX 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ΔV 为相应F /V 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

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按要求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分析灵敏度。

3、总结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六、注意事项
图1-1 箔式应变片实验接线图
1、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

2、为确保实验过程中输出指示不溢出,可先将砝码加至最大重量,如指示溢出,适当减小差动放大增益,此时差动放大器不必重调零。

3、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关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

七、思考题
1、本实验电路对直流稳压电源和对放大器有何要求?
2、根据所给的差动放大器电路原理图,分析其工作原理,说明它既能作差动放大,又可作同相或反相放大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