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分析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cbf0c789eb172ded63b7e4.png)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中国失业保险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相对完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已呈现出诸多问题。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经过几次改革,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但是与我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规模和失业人数相比,现有的失业保险制度比照西方先进的制度,仍然是有一定的差距,表现为失业保险覆盖面窄、参与率低和缴费困难等等。
本文将就其现状及存在问题作简要剖析。
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问题分析一、失业保险的概念及现状(一)失业保险的概念及特点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安置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等方面,其中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个项目。
失业保险制度,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的办法,使职工在失业期间获得必要的经济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并通过转业训练、职业介绍等手段为他们重新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其核心内容是社会集中建立失业保障资金,分散失业风险,保障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并通过失业培训,促进失业者尽快再就业。
这种制度有两大功能,一是保障生活,二是促进就业。
失业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为因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
由于它与社会经济联系紧密,是培育完备的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前提,是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故具有直接性、强制性;失业保险待遇不是每个缴费人都必然享受的,不失业者将终生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因而具有互济性;与失业救济不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符合资格条件,所以失业保险更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
关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实证分析
![关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dccc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0.png)
结实 第 六
果证 章 分 析
失业保险制度对失业率的 影响
失业保险制度对失业率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失业保险制度对失业率具有显著影响。
失业保险覆盖率与失业率的关系:失业保险覆盖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与失业率的关系: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越长,失业率越高。
失业保险制度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失业保险制度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如青年人和中年人的影响较大。
肆
险中 状制国 分度失 析的业
现保
捌
参 考 文 献
目 录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引第 二
章
言
背景介绍
失业保险制度的定义和作用 中国的失业现状和问题 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政策背景 实证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现 状及问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失业保险制度对就业率的 影响
失业保险制度对就业率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失业保险制度对就业率有积极的 影响。
失业保险制度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失业保险制度对不同人群的就 业率影响存在差异。
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率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探讨失业保险制度 与就业率之间的关系。
失业保险金对消费的直接影响
失业保险金对消费的间接影响
失业保险制度对不同人群消费水平的影响
失业保险制度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策结 第 七
建论 章 议与
政
研究结论
失业保险制度对失 业人员的生活和再 就业具有积极影响
不同地区和不同人 群的失业保险制度 存在差异和不足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需要政府、企业和 个人共同努力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论文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9dec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0.png)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引言:失业是当前社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失业率的上升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我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旨在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和相关服务,帮助失业者渡过难关。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回顾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以后。
最早的失业保险制度只适用于国家工业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并扩展到其他行业和个体工商户。
2001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明确了失业保险制度的管理和运行。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目标和政策1. 目标: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目标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帮助他们重新就业,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2. 政策: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采取的主要政策包括:失业保险金的提取和发放机制、失业者求职培训机制、就业补助政策、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和长期失业人员援助措施等。
三、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 覆盖范围不广: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主要覆盖了城镇职工和登记失业人员,对农民工以及非正规就业人员的保障程度较低。
2. 失业保险金水平较低:我国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过低,无法满足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3. 缺乏有效的就业服务:失业保险制度除了提供经济援助外,还应该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帮助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
但目前我国的就业服务体系发展不完善,缺乏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四、改进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议1. 扩大覆盖范围:应该将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农民工以及其他非正规就业人员。
这将更好地保障这些人群的权益,减小失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
2. 提高失业保险金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失业保险金的投入,提高其发放标准,确保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加强就业服务: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的求职培训和职业指导,帮助失业者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浅析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36a0f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5.png)
浅析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经济帮助的制度。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和个体就业形态的多元化,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制度设计、资金来源、覆盖范围等方面对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缴费标准过低,不足以覆盖失业人员全部生活费用。
从法律角度来看,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应当与被保险人的实际收入挂钩,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实际缴费金额远低于规定标准,导致实际失业保险金领取金额不足以维持生活。
其次,失业保险制度的审核流程繁琐,操作复杂,很多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由于审核流程过长而无法及时领取到保险金,严重影响了制度的实际效果。
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我国可以适当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缴费标准,确保失业人员在领取保险金时能够获得更多的保障。
同时,简化审核流程,减少冗长的操作,提高制度的便民性和实用性,确保失业人员能够及时领取到应得的保险金。
二、资金来源不够稳定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
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导致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一方面,企业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导致保险基金的筹集出现困难;另一方面,政府补贴也面临着财政负担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政府可能被迫削减失业保险补贴,影响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对策建议:为了解决资金来源不够稳定的问题,建议我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加强失业保险缴费的执法力度,确保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
其次,政府可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失业保险基金中,增加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798705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d.png)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的存在1.制度设计不合理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主要由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各地政策不统一,导致制度设计不够完善。
一些地区的失业保险待遇较低,无法满足失业者的生活需求,而一些地区则存在滥用失业保险金的情况,导致浪费资源。
2.覆盖范围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主要针对城镇职工,而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较窄。
由于农民工等群体没有稳定的工作单位,很难享受到失业保险的保障,一旦失业将面临严重的生活困难。
3.资金缺口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主要依靠企业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来支持,但由于部分企业拖欠缴费或者逃避缴费,导致失业保险基金出现资金缺口。
一些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无法为失业者提供应有的保障。
4.办理手续繁琐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办理手续繁琐,申请条件严格,使一些有需求的失业者难以享受到失业保险的保障。
失业者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和证明文件,办理流程繁琐,耗时耗力,影响了失业者的权益保障。
二、对策建议1.统一制度设计建议我国统一失业保险制度的设计,根据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和地域差异,制定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确保失业者能够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同时,加强对失业保险制度的监管和管理,防止滥用和浪费。
2.扩大覆盖范围建议我国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农民工、临时工、自由职业者等特殊群体,确保各种形式的就业者都能享受到失业保险的保障。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政策宣传,提高他们对失业保险的认识和了解。
3.加大基金投入建议我国各级政府加大失业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健康运转。
同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监督机制,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基金缺口问题,保障失业者的合法权益。
4.简化办理程序建议简化失业保险的办理程序,简化申请材料和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办理效率。
同时,加强对失业者的服务和帮助,提高失业者的申请及时性,让他们能够及时享受到失业保险的保障。
浅谈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浅谈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882949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3.png)
浅谈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失业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失业的本质是一种风险,因此,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将有助于缓解失业带来的社会问题,减轻个人和家庭的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就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一、失业保险制度现状目前,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已经相对较为完善。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保险的基本制度包括:失业登记、缴费、领取失业金等。
通过缴纳失业保险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金,减轻失业带来的经济负担。
此外,国家每年还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度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让失业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问题。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缴费率较低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的缴费率仍比较低,执行的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制度,一般来说,单位缴纳的比例要高于个人。
但由于某些企业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时足额或者不足额缴纳失业保险,导致部分失业人员无法享受到失业保险的相应待遇。
2. 覆盖面不全面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还没有覆盖到所有的人群,一些特殊人群如个体经营者、家政从业人员、灵活用工人员等,无法在失业时享受到相应的失业保险待遇。
此外,由于失业金的领取时间比较短,短期内找不到工作的人群也不能长期领取失业金。
3. 失业保险金标准待提高目前,我国失业保险金标准相较于城市的平均工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失业人员收到的失业金水平相较于所失去的稳定工作收入仍有一定的缺口。
二、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方向要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缴费制度的完善应该建立一个更加严格、更加规范的缴费制度,以确保所有缴费单位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
应该增加对违规单位的罚款和处罚力度,并对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2. 拓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应该将失业保险制度扩大至一些特殊人群,例如个体经营者、灵活用工人员等,在失业时获取相应的保障,减轻失业人员在生活上的压力。
浅析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对策以潍坊市为例
![浅析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对策以潍坊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fe24e8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f.png)
浅析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对策以潍坊市为例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新时期主要特征,我国也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中不断加入全球经济,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的转型。
但市场化经济也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使我国的就业状况和失业保险制度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深入浅出地探究中国失业保险制度问题及对策,对于我国基建和制度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以潍坊市为例,简单介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潍坊市失业保险制度现状据悉,潍坊市目前的失业保险制度经过多年改革,已经成熟,建立了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市民仍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申报条件过于苛刻。
申领失业保险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文件,而如果领取时间过长,人们的失业生活将面临极大的生计压力。
其次,领取金额过低。
失业保险是为失业者提供财政支持的一种制度,但领取的金额却过于低廉,并不能支持家庭,使得失业者生活处境更加艰难。
此外,潍坊市整体失业率所呈现出的快速上升的趋势,也使人们对失业保险的保障性质发出了质疑。
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失业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失业保险制度能够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生计保障,保证其渡过难关。
其次,失业保险能够为失业者服务提供更好的发展通道。
同时,系统的失业保险制度也能够促进社会平稳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定。
解决潍坊市失业保险制度问题的对策完善申请条件为了解决领取失业保险的难度,需要完善申请条件。
具体而言,要在申请条件上稍作调整,降低申请失业保险的门槛,减少人们的负担。
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申请流程,让失业者可以更顺畅,更快速地领取失业保险。
增加领取金额在保障失业者生计的同时,政府应当加强领取金额的科学调配。
要根据实际失业者的生活需要来制订具体的领取金额,保障失业者能够得到合适的经济援助。
重视失业保险的监督在一些新兴行业和就业模式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这使得失业保险的监督面临较大的挑战。
浅析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浅析中国失业保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5277e1e0066f5335b812135.png)
浅析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摘要:中国失业保险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相对完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已呈现出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其现状作简要剖析。
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分析从1986年颁布实施《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开始,到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的正式实施,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完善,在保障失业人员生活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随着经济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失业保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失业社会保险是对遭受失业风险,暂时丧失工资收入的失业者设计的,因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主要应是劳动者。
由于条件限制,我国最初的失业保险只适用于国有企业职工,这就忽视了对非国有企业职工的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障能力的提高,我国在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中将适用范围界定为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城镇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这就使得《条例》中对缴费基数及比率作了相应规定,但缴费基数并不规范。
《条例》中规定:“应参保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的缴费基数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费职工按本人工资的1%缴费”。
而对工资总额时间界定不明,是以上一年度单位工资总额平摊到本年各个月份作为基数,还是以上月单位工资总额为基数,各地目前做法并不统一。
而且在基金筹集中,欠费现象比较严重,分析其原因:一是一些企业经营不善甚至无力付薪,更不用说缴纳失业保险费了;二是有些效益的企业主观上不愿缴费,觉得本企业职工失业不多,如果缴费,是在背别人的包袱;三是强制性不够。
对某些企业拒不参保,拖欠保费的现象,相关机构更无有效措施解决,导致应收未收,基金筹集困难。
三、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尽管各国都规定了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但并非参加失业保险的人都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由于失业保险制度担负着促进就业的责任,因此各国对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都很严格,中国也不例外。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反思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e6ecf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3.png)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反思【摘要】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保障参保者在失业时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制度之一。
文章从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建立背景入手,介绍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现状和变革的必要性。
同时探讨了失业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就业服务与失业保险制度的结合,提高待遇的可持续性等。
最后总结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对策,并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
文章呼吁加强失业保险制度建设,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反思、重要性、建立、现状、变革、健康发展、就业服务、可持续性、发展对策、展望1. 引言1.1 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失业保险制度是保障失业人员生活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失业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而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失业保险制度可以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
有了失业保险制度的支持,失业人员可以在失业期间更加从容地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因失业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失业保险制度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失业保险制度可以提高其消费能力,促进市场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建立和完善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2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企业倒闭、裁员现象。
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我国政府开始逐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正式确立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该条例规定了失业保险的基本原则、制度框架和实施方式,明确了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和管理办法,确保了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保障。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51d78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0.png)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摘要】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为应对失业风险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围绕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包括建立初衷、政策调整等方面;其次探讨了政策框架,包括覆盖范围、缴费标准等内容;然后分析了运行机制,包括资金来源、待遇发放等问题;接着评述了现状与问题,包括覆盖率不足、资金不足等挑战;最后提出了改革措施,包括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监管等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状况,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参与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研究、发展历程、政策框架、运行机制、现状、问题、改革措施。
1. 引言1.1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尽快重新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进行研究和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其发展历程、政策框架、运行机制、现状与问题以及改革措施等。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从而推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向更加健全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不仅对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失业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 正文2.1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
198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失业保险条例》,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随后,1991年我国出台了《城镇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暂行条例》,扩大了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将失业保险从单一的单位责任转变为社会责任,并逐步建立了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
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721738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3.png)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失业率成为了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失业问题也备受关注。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减轻失业者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然而,多年来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制度设计不完善、保障水平偏低、资金缺乏等。
本文将针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更好地为失业者提供帮助。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 制度设计不完善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设计存在几个问题。
首先,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较窄,只覆盖城镇就业人员,农村失业人员未得到合适的保障。
其次,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不尽人意,很多失业者领取的失业保险金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失业保险制度的衔接性不强,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
2. 保障水平偏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一方面,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较低,无法覆盖失业者的全部生活费用。
另一方面,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时间较短,很多失业者在失业期间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此外,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和时间与失业者的工作经历、工资水平等因素无法有效匹配,导致一些失业者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失业保险金。
3. 资金缺乏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资金主要来自于失业保险基金。
然而,多年来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规模较小,资金积累不足,无法满足失业者的需求。
与此同时,由于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规模有限,导致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偏低,无法覆盖失业者全部生活费用。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制度设计为了提高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效益,应该完善制度设计。
首先,应该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将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对象扩大至农村失业人员。
其次,应该调整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提高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加强不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联动性,确保失业者能够得到全面的社会保障。
浅谈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
![浅谈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af3c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e.png)
浅谈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摘要】失业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失业保险金标准不足、覆盖范围有限、资金来源不稳定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失业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稳定失业保险资金来源。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的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现状分析、问题、金标准、覆盖范围、资金来源、政策落实、建设、建议、加强、扩大、稳定1. 引言1.1 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其为失业人员提供了经济上的资助和保障,帮助他们度过失业期间的生活困难。
失业保险制度旨在减少失业对个人和家庭的负面影响,促进就业机会和经济稳定。
失业保险制度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防止失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通过建立健全的失业保险制度,可以为失业人员提供相应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渡过失业期间的困境,减轻其经济压力,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
失业保险制度还可以通过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帮助失业人员提升就业技能,重新融入劳动市场。
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对个人失业人员有重要意义,更对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和公平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建立和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加强政府对失业人员的关爱和支持,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2. 正文2.1 当前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失业保险金标准不足。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金标准偏低,无法有效覆盖失业人员的实际生活需求。
许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时发现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导致其陷入贫困困境。
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有限。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较窄,许多失业人员无法享受到失业保险的保障。
尤其是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岗位,往往无法享受到失业保险福利。
三、失业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主要依靠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和国家补贴,但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和财政预算有限,导致失业保险基金来源不稳定,无法保障失业人员的权益。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622ef4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c.png)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帮助失业人员度过经济困难,保障其基本生活。
然而,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着覆盖面窄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主要面向参保人员,对于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覆盖范围较窄。
这些群体在失业时无法享受到失业保险的保障,容易陷入经济困境。
因此,应该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保障更多群体的基本生活。
其次,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着待遇水平低的问题。
当前,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时,往往只能得到很低的补助金,很难维持其基本生活。
这导致一些失业人员无法及时得到帮助,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因此,应该提高失业保险金的水平,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另外,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目前,一些地方在失业保险金的发放管理中存在着腐败现象,导致失业保险制度的效益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失业保险制度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此外,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还存在着缺乏培训机制的问题。
当前,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时往往缺乏相关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导致他们难以重新就业。
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机制,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
通过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待遇水平、加强管理监管和建立培训机制等对策,可以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为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失业保险制度问题及建议
![失业保险制度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c40b8e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b.png)
失业保险制度问题及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状况的不断变化,失业保险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失业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失业保险制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 覆盖范围狭窄: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参保范围主要是城镇职工,覆盖范围相对狭窄。
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特殊人群大多处于失业保险制度之外,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2. 经济对失业人员的重视不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失业人员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然而,在某些地区和行业,对失业人员的帮助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失业人员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3. 补助标准偏低:失业保险制度的补助标准通常以最低工资标准为基准,偏低于实际生活水平。
一些失业人员在领取补助金后依然无法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4. 管理和运作不规范:由于失业保险制度的管理和运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存在一定的管理混乱和不规范现象。
一些失业人员在申领失业保险金时遇到繁琐的手续和审核流程,影响了他们的权益。
5. 激励机制不足:当前的失业保险制度主要以社会救助为主,缺乏激励性政策,难以引导失业人员积极寻找工作。
一些失业人员因长期领取失业金而产生依赖性,影响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自立能力。
二、改进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议:1. 扩大覆盖范围:应该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参保范围,包括各类就业人群,并建立完善的参保机制。
尤其是对于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特殊人群,应该提供相应的失业保险服务。
2. 完善经济支持:应该加大对失业人员的经济支持力度,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其可以维持基本生活。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补助标准,保障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
3. 规范管理运作:应该加强失业保险制度的管理和运作,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宣传和指导。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54e43f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3.png)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导致了失业人员无法得到应有的帮助和保障。
本文将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 覆盖范围狭窄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较窄,许多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和临时工等劳动人口无法享受到失业保险的保障。
特别是城市失业保险覆盖率较低,很多失业人员无法获得失业金。
2. 经济承担不足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经济承担主要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但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愿缴纳失业保险费,导致了很多失业人员无法获得应有的保障。
此外,失业保险基金的缴纳标准和金额也存在缺陷,无法满足失业人员的实际需求。
3. 行政管理不规范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行政管理存在不规范现象,包括失业人员登记、审核、发放等环节都存在管理不到位、效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一些失业保险基金被挪用、侵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 对失业人员服务不足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对失业人员的服务不够周全,很多失业人员在申领失业金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包括审核时间过长、资料要求不清晰等问题,导致了失业人员难以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和保障。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1.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应加大对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包括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和临时工等劳动人口在内,确保每个失业人员都能享受到失业保险的合理保障。
2. 完善失业保险缴费机制应完善失业保险缴费机制,促使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失业保险费,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应适时提高失业保险的缴纳标准和金额,以满足失业人员的实际需求。
3. 规范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应加强对失业保险制度的行政管理,建立健全失业人员登记、审核、发放等环节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同时,应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管理,遏制基金的挪用、侵占等现象。
浅谈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afb022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e.png)
浅谈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背景失业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被解雇或因结构性变化而失业的员工的利益,使其能够顺利地度过失业期,并减少失业对社会和经济的负面影响。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自 1986 年开始建立以来,虽然已经经过多年的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存在的问题1. 覆盖率较低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包括单位职工、个体经营者、灵活就业人员、劳务派遣工和城乡居民,然而,实际覆盖的人数却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很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非正规就业市场,覆盖率更是极低。
2. 缺乏统一标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实行分级管理,各个地区和行业间的标准不尽相同,导致一些地区的失业保险待遇偏低,难以满足失业人员保障的需求。
3. 失业保险金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逐年提高,但失业待遇水平仍然较低,一些居民的失业保险待遇甚至难以负担基本的生活开支,这也是导致大量失业人员生活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4. 资金缺口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主要由企业、职工和政府三部分资金构成。
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和职工的缴费水平较低,只有政府比较主动地承担了大量的资金负担,导致失业保险基金长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资金缺口。
5. 管理不善因为目前失业保险制度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着一系列管理失误,如基金收支不平衡、基金挪用、误判和滥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受到影响的人员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也影响了制度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三、解决对策1. 提高失业保险覆盖率增加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将其扩大至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市场等,使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劳动者的需求,从而减少社会发生的失业问题。
2. 统一制定统一标准在制定失业保险标准时,应该统一制定统一标准,避免出现地区差异造成的失业待遇不一致的问题,解决部分群体失业待遇低的问题。
有关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思索
![有关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思索](https://img.taocdn.com/s3/m/cad37b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0.png)
合理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加强预防和培训
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预防性措施,减少失业情况的发生,提高劳动者的就业 能力。
支持创业
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失业者,可以利用失业保险基金提供一定的创业扶持,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
消除失业保险制度的分割现象
实现全国统筹
目前,失业保险制度在各地存在分割现象,应考虑实现全国统筹,确保保险金的缴纳和发放更加公平合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 变化,失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如提高失业 保险金标准、扩大覆盖范围等。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覆盖范围
失业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城镇企业事 业单位的职工,部分地区也包括农 民合同工。
缴费基数与费率
企业和个人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失业 保险费,缴费基数和费率根据国家 规定和地方政策确定。
补偿性:失业保险制度 旨在为失业者提供一定 的物质帮助,以补偿因 失业带来的收入损失和 生活困难。
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初创阶段
试点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探索建立失业 保险制度。
20世纪90年代初,失业保险制度在部分地 区试点。
推广阶段
完善阶段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 ,失业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随着灵活就业人员的增多,应考虑将这类人群也纳入失业保 险覆盖范围,确保他们在失业时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
提高失业保险金待遇
提高保险金比例
目前,失业保险金的比例相对较低,可以考虑适当提高,确保失业者在一定时期 内的基本生活需求。
调整发放方式
除了按月发放失业保险金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发放方式,如一次性发放或按季度 发放等,以满足不同失业者的需求。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分析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d5ae69168884868762d6d8.png)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分析【摘要】健全的失业保险制度从宏观上讲,应该是“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标准适当,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与促进就业并重的一种社会制度”。
中国现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失业保险制度。
但在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从和谐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失业保险制度仍需进一步的完善。
本文在对中国特色即“生活保障型”失业保险制度评述的基础上,按“就业是最好的失业保险”的原则,对就如何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以促进就业再就业功能的实现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失业失业保险社会保障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公布开始到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各方面改革的深入,现有失业保险制度越来越“重生活保障,轻就业促进”。
我国失业问题逐步显性化,并趋于严重。
从宏观背景原因分析,是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结果。
(1)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国家直接干预转为间接调控经济,企业自主用工,由市场经济规律配置劳动力资源,这样,国企中存在的大量冗员只能通过留职停薪、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等形式流入市场,往往这些人又没有真正的技能,所以很难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非农业经济部门转移,形成愈来愈猛的民工潮。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价格低廉、具有市场竞争力,挤占了本来属于城镇人口的一批劳动岗位,间接加重了城镇的就业压力。
(3)以国企为重点的所有制改革,带来了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由于公有制经济保留较多的隐性福利和保障,以及人们就业观念尚未彻底改变,绝大多数人员更偏向去公有制企业,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非公有制经济却找不到足够的从业人员,形成了一种结构性失业。
(4)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自然就业压力比较大。
失业保险制度问题及对策
![失业保险制度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1635c48be1e650e52ea996c.png)
失业保险制度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的作用(一)失业保险制度的施行有利于缓解失业者的生活困难和实现再就业。
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原先的“铁饭碗”,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每个从业人员都或大或小承担着失业的风险。
对于失业人员个人而言,当前《失业保险条例》从制度上对其失业后一段时间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
一方面.失业人员可以通过领取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等来弥补在没有任何劳动报酬期间的经济生活:另一方面,残酷的失业现实常常会给失业者带来痛苦的心理折磨,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少了失业人员的心理落差,激发了他们重头再来、重新上岗的欲望,并达到心理平衡。
(二)失业保险制度的施行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失业保险条例》第一条明确指出:“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制定本条例。
”阐明了失业保险的目的和指导意义。
对于整个社会环境的优化而言,失业保险制度贴近国情,与我国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大方向相一致,促进了失业者再就业,以避免因失业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施行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失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过剩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探索中,《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切实做好失业保险,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失业保险所面临的压力,是由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将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是由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深度和我国的就业形势所决定的。
虽然我国于1999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使我国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目前的制度属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另一方面,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所以,无论从失业保险制度法律法规角度,还是社会经济形势发展方面,失业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失业保险覆盖面较窄,失业保险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未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果。
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8df1774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8.png)
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为了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它的建立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一方面,失业保险制度覆盖面相对较窄。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参保失业保险的城镇职工大约占全国总就业人员的50%左右,农民工的参保率较低。
另一方面,失业保险待遇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是根据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和月平均缴费工资来确定的,但往往不能满足失业人员的实际生活需求。
其次,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前景是可期待的。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将会逐渐改善,失业率也会得到有效控制。
这将为失业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一直将失业保险制度视为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失业保险金的待遇水平,比如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扩大覆盖面等。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为了进一步发展失业保险制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保障力度。
农民工是我国就业中的重要群体,但他们的参保率相对较低,待遇水平也较低。
因此,应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保,并提高他们的失业保险待遇。
其次,应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和发放机制。
当前,失业人员往往无法得到与他们实际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失业保险金。
因此,应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和机制,确保失业保险金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
最后,应强化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和再就业帮扶。
失业保险制度应不仅仅是提供一笔经济补偿,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因此,应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并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帮扶力度。
总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有待改进,但其发展前景是可期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分析课程名称: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姓名:朱小伟班级:14物流一班学号:20141886摘要失业保险制度,是指依法筹集失业社会保险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劳动、失去劳动报酬的劳动者给予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办法,使员工在失业期间获得必要的经济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并通过转业训练、职业介绍等手段,为他们重新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由社会集中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显现出许多不仅完善的地方。
具体表现在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基金的筹集、领取标准、促进就业的效果等方面,期待尽快立法完善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关键字:失业保险就业制度问题与改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分析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收入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分散失业风险,为失业者提供基本保障,并通过转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形式积极促进再就业。
失业保险既具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我国内地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失业救济制度。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了面对新一轮失业问题带来的挑战,实现了“三条基本保障线”,它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方面意义重大。
1999年的《失业保险条例》和2010年的《社会保险法》成为现行制度内容的主要依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内地保险制度的发展。
但是。
当前我国失业问题还相当严峻,失业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强化促进再就业的功能,使其成为充分就业的促进机制。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一)失业保险的参保范围失业保险的参保范围是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省级政府还可以决定将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范围。
城镇企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应当参加失业保险。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1、普遍性。
它主要是为了保障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失业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其覆盖范围包括劳动力队伍中的大部分成员,正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2、强制性。
它是通过国家制定法律、法规来强制实施的。
按照规定,在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单位及其职工都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3、互济性。
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与社会筹集,有单位、个人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缴费比例、缴费方式相对稳定,筹集的保险费,部分来源与缴费单位的性质全部并入失业保险基金,在统筹地区内统一调度使用以发挥互济功能。
(三)失业保险资金来源失业保险资金来源于三个方面: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职工按照本人工资收入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基金不足使用时,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
省级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调整本地的费率。
(四)失业保险金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待遇期限的具体标准是: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期限最长为12个月;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为18个月;10年以上的,最长为24个月。
领取期间就业的,尚未领取的期限可以保留。
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三是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后,失业保险工作取得较快发展。
参保人数从1998年(即《失业保险条例》发布前)的7928万人增加到2007年底11645万人,净增3717万人。
累计为2500多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险待遇,其间还向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调剂资金280多亿元。
总体看,失业保险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当前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制度设计上和立法规范上分为两个方面,均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需予以完善。
(一)失业保险实施体系尚不完善1.失业保险资金筹集筹措渠道单一,征缴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失业保险资金的筹措渠道主要是国家财政和企业,是失业保险资金筹措渠道中的绝大部分,各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有部分从劳动者方面筹集。
这种主要由国家和企业承担的资金负担,劳动者个人不缴纳或缴纳少量的失业保险费的方式,其结果会使得企业和国家不堪重负,造成失业保险的发展缓慢。
在当前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保险金筹集困难必然会影响到失业保险体系的正常运作。
现实中,失业保险金存在着严重的欠费问题,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欠费严重。
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失业保险金的筹集,失业保险金征缴难度较大,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缺口,无法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
2.失业保险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当前我国失业保险金的领取资格审核不够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部分人在就业的过程还领取着失业保险金。
失业人员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按规定办理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失业救济金,但其重新就业后却没有办理相应的就业手续,也未缴纳劳动保险,使管理部门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人员就业情况无法真实的掌握,使得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群中存在大量的“隐性就业”问题,失业保险金发放缺乏公正公平。
由于监管不力,保险基金在管理上也存在混乱现象。
失业保险的管理涉及到劳动、人事、财政、银行、商业保险等许多部门,各级别、各部门都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和管理,造成地区、部门间难以协调,同时扩大了风险。
各部门分别设置管理机构,造成机构重置,效率低。
由于各部门所处的地位不同,难于统一协调。
有的地方实行社保经办机构直接征缴,有的则由税务部门代缴,导致费用征缴的机构不统一。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不统一,管理机构分散,管理层次过多,各地保障标准不一致,无法对其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使基金管理在制度运行上出现不协调现象。
我国缺乏相应的失业保险法律、法规,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营运等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解决机制,事后又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失业保险基金被挪用、挤占和贪污的现象屡屡发生。
[9]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仅影响了失业保险制度的公平,也造成失业保险基金流失,使失业保险制度运行更加困难,缺乏效率与公平。
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
(二)失业保险立法存在不足1. 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小,实施范围过窄我国《失业保险条例》关于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尽管比过去有所扩大,但根据我国规定,失业保障对象仅限于城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私营、三资企业还未完全纳入,在农村除了少数合同制工人享受有限的失业保险待遇外,大量农民工也被排斥在正式的失业保险制度之外,至于国家公务员、乡镇企业职工也不在涵盖范围内,其覆盖范围依然过窄,既不能体现失业保险的社会性特点,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他们同样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这次次贷危机使得我国民营企业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破产,大批人员失业。
如果不将他们纳入到失业保险范围,这些职工失业后将面临着基本生活的困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将这部分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范围之内。
2.失业保险法立法层次过低,法律责任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金的缴纳、拨付、管理等主要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进行,保险费的筹集、基金保值增值的规定也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失业保险条例》是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没有上升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高度,仅仅是失业保险制度实施的一个基本性法律规范,不是失业保险的基本法,法律效力不强、稳定性较差。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且有相当一部分规范表现为意见、通知等形式,还有相当一大部分是由各省市制订的地方性法规,同样缺乏法律上的稳定性、权威性和统一适用性,难以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无法确保失业保险的有效实施。
而且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往往以维护地方或部门利益为目的,立法的技术性不强,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
立法的不统一,导致了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立法冲突和执法过程中的混乱现象。
三、对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
改革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失业保险制度,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媒体宣传、舆论监督等多种渠道宣传失业保险制度,使人们树立失业保险观,增强企业和个人的失业保险意识。
(二)拓宽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1.《失业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应进一步扩大,最好是全国统一,将城镇所有具有失业风险的劳动者都纳入适用范围。
这样,可避免各地在适用范围及对象上存在差异,有利于这项制度在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上健康发展,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纳入失业保险对象范围之内。
(三)建立相应的资格审核机构,对享受失业保险资格条件的进行严格审核。
我国审核失业资格条件不够严格,欠缺相应的资格审核机构。
为此建议在修订条例时,在条例第十四条增补“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条款,这样我国失业保险待遇条件不仅与国际接轨,且从制度的设计上堵住了那些不具备劳动能力,没有达到法定劳动年龄而又符合其他条件的劳动者领取失业保险金。
同时应明确界定“就业”与“失业”,设立专门的失业保险资格审核机构,督促失业者早日进入失业保障体系,隐性就业者申报就业,退出失业保障体系,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安全、良性运行。
(四)多渠道筹集失业保险基金。
依照目前的形势,仅仅依靠国家财政加大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的失业保险收支缺口难以维系。
鉴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城镇企业拖欠失业保险费严重的情况,可以采用税费结合的方法强制征收失业保险费,扩宽失业保险费的征收范围,将城镇和农村的一些隐性失业人员纳入到失业保险基金筹集的范围内。
同时,广泛开辟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如鼓励个人和单位的投资、通过失业保险基金的高效运作吸引投资、通过开展公益性的活动等项目来吸引投资等。
(五)规范和完善失业保险的管理制度。
1.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
各省市成立财政、审计、计划、劳动和工会等部门参加的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应切实加强对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监督,严格审批失业保险基金的年度预算和年终决算,把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纳入国家财务检查和审计之中,将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置于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之下,做到专款专用,无论是原准备金,还是其增值部分应全部用于失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