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问题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司法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司法一、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耕地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耕地资源越来越受到威胁。
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城市扩张对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集聚,土地需求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大量农田被城市建设用地所代替,导致耕地资源的严重损失。
其次,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农药使用,导致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不仅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了污染,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另外,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也影响了耕地保护。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合同不规范、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许多农民在流转过程中权益得不到保护。
这不仅导致农地流转不畅,也极大地阻碍了耕地集约利用和保护。
二、耕地保护的建议为了解决耕地保护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土地使用的规范和标准。
同时,加大对违法破坏耕地的惩罚力度,强化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
2.推进耕地集约利用。
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鼓励农民使用高效节水、高效施肥、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农业对土地资源的消耗。
3.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完善农地流转的制度机制。
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加大对耕地保护农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领域的投入,提供科技支持、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引导农业发展朝着生态友好型、高效节约型的方向转变。
5.加强土地资源监测和评估。
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土地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同时,加强土地资源评估,合理评价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
6.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土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耕地保护的行动中,共同促进耕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问题描述耕地是国家重要的农业资源,保护耕地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监管责任不到位。
耕地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但监管责任划分不明确,各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导致监管工作的效果不佳。
2. 执法力度不够强劲。
目前的耕地保护执法存在执行不力、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导致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耕地流失现象严重。
3. 监测手段不足。
目前的耕地监测主要依靠卫星遥感和人工抽样调查等手段,但由于监测手段有限,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不高。
4. 对耕地保护意识不足。
一些地方和农民对耕地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容易忽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改进耕地保护监管工作:1. 确立明确的监管责任。
由相关部门明确耕地保护的监管责任,并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确保监管工作的顺利运行。
2. 加强执法力度。
完善耕地保护的执法制度和法律法规,提高执法部门的处罚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遏制耕地流失的现象。
3. 提升监测手段。
增加投入,加强对耕地的监测手段的研究与发展,引入先进的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新技术手段,提高耕地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 加强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
以上是针对当前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重视,为加强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改进监管工作,提高耕地保护的效果,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三、对策建议的实施1. 确立明确的监管责任为确保耕地保护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应由相关部门明确耕地保护的监管责任,并建立协调机制。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管不力:目前的耕地保护监管存在着监管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监管部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有限,难以覆盖所有的耕地。
另一方面,监管手段不够科学有效,无法全面掌握耕地利用情况,难以有效打击违法行为。
2.地方保护意识低:一些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以GDP增长为导向,将耕地变为非农业用地的情况。
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耕地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3.违法行为难以查处:当前,一些非法占用、破坏耕地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违法行为不予追究,甚至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
另一方面,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采取的处罚不够严厉,难以形成有效的震慑。
针对上述问题,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1.加强监管力度: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提高监管效能。
同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对耕地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行为。
2.强化地方保护意识: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确保各项保护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3.完善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已经存在耕地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仍然存在不少漏洞和不足。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研究和修订,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责任和惩处措施,形成严格的法律保障。
4.加强惩处力度:对于违法占用、破坏耕地的行为,应严厉打击,并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
同时,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和举报违法行为。
总之,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势必会对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相关部门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监管和保护工作,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耕地保护是国家的重要政策,对于维护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一、问题描述耕地是国家的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的命脉。
然而,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 土地占用过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工业建设和城市扩张,这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给耕地保护带来了重大挑战。
2. 不规范用地行为:在一些地方,存在不少违法用地行为,将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甚至私搭乱建,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对耕地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
3. 水土流失加剧: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当的土地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问题原因剖析1. 发展思路不够明确: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一定程度上“重工业、轻农业”的发展思路,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而对农业发展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耕地被大规模占用。
2. 法律监管不力:当前的耕地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法律条款不够严格,对违法用地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够大,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3. 农业生产方式偏重数量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主要追求数量增长,忽视了质量和可持续性。
这导致了过度耕作、过度施肥等不当农业生产方式,不仅耗损了土地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建议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护农田耕地、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建议措施:1. 加强规划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评估和规划,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
明确耕地保护的范围和界限,限制非农建设用地的占用,合理划定城乡建设边界,切实提高耕地保护的意识和水平。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监管,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对占用耕地和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惩,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3. 推动农业转型:倡导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质量。
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范文保护耕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手段。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效保障粮食供给,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守牢耕地安全红线,既是顺应当前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亟需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耕地保护意识有待提升,监管举措亟待跟进。
农民作为耕地的使用者和所有者缺乏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耕地保护意识淡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比较突出。
农业管理部门缺乏对农民耕地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培养,致使农民对耕地保护和耕地荒芜现象的严重性后果认识不足,耕地“非粮化”、撂荒等耕地隐性损失问题比较突出。
土地监管部门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耕地保护中只看重耕地数量的保护,对质量监管的认识不够,导致“占优补次”、用养失调、疏堵失调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
同时,由于缺少合理的村庄规划指导,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有效管控。
二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加大。
随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批重大基础设施、线性工程建设等项目的全面推进和相继落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和基本农田,导致耕地数量减少。
以xx市粮食安全耕地需求量测算为例,预计到2035年xx市耕地面积为xx公顷,“三调”中的耕地面积为xx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为xx公顷,小于基于粮食安全预测的耕地需求量。
加之预计到2035年全市因建设占用耕地xx公顷,矿产资源开发占用耕地xx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将占用耕地xx公顷,耕地预计减少xx公顷,全市耕地供需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是耕地质量持续下降,耕地利用生态风险加剧。
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占用了城市周边大量优质耕地资源,但补充的耕地受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系统脆弱等因素制约质量相对较低。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概述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存在问题分析1. 地力逐渐下降由于过度耕作、过度施肥和不合理管理等原因,部分地区的耕地土壤质量正在逐渐下降。
土壤退化导致作物产量减低,且需要更多的化肥和农药来维持正常生长。
对策:- 加强土壤调查与监测:定期开展土壤状况调查与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各地区的土壤健康状况。
- 优化施肥措施:通过科学施肥技术来避免过度施用化肥造成污染,并恢复土壤自身养分循环能力。
- 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并支持有机农业种植模式,在减少化学物质使用同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 耕地面积减少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建设用地或者工业园区。
耕地面积减少导致了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给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对策:- 严格限制非农化使用:加强土地管理,确保符合规定的农用地不会转化为非农化用途。
- 提高城市建设效率:优先利用现有城市闲置土地进行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 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乡村经济发展,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
3. 农田水源受污染随着农药、肥料等的过度使用以及废弃物排放等原因,许多耕田水源出现了质量问题。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和人们身体健康。
对策:- 强化环境监管: 加大对农药、肥料使用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监管力度,严禁违法排放。
- 推广循环利用技术: 鼓励推广灌溉水、农田排水的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水资源的依赖。
-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农药、肥料,并教授废弃物妥善处理知识。
4. 土地承包权不明确在一些地区,由于土地承包权不明确或发生纠纷等问题,造成了耕地被闲置或者流转出去。
这种情况严重浪费了耕地资源。
对策:- 健全法律制度:建立起健全的土地承包与流转制度,明确各方的权益与义务。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的背景和现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压力。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然而,耕地保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城市扩张导致大量农用地被城市用地取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被用于建设道路、楼盘和工厂等,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同时,城市建设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威胁到农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其次,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民转产或流失农业用地。
随着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农民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
这导致了农田的荒芜和农业劳动力的流失,使得耕地得不到有效利用。
再者,大规模工程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破坏了耕地的完整性。
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如水利、交通和能源等,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破坏农田的一体性,导致大面积的耕地荒废。
最后,耕地保护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机制。
由于农村地区的监管困难和监测手段的不足,许多区域的耕地遭受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问题的危害和影响耕地保护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到粮食安全,也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耕地减少将直接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更多的农田来满足粮食需求,而耕地面积的减少将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进而增加国家粮食进口压力。
其次,耕地保护不当会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农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保护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抵御气候变化的重要功能。
如果农田受到污染和破坏,将导致水源污染、生物灭绝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再者,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将受到冲击。
耕地的减少和荒废将导致农业产能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将导致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了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耕地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基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发展等因素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土地承载压力加大。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在城市周边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大量耕地被转为建设用地。
这使得耕地承载压力加大,也无疑给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次,环境污染对耕地造成威胁。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排放出的大量污染物不仅对空气质量有害,也会通过土壤污染影响耕地质量。
特别是沿海工业带和一些老工业区域,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过度积累会严重危害到周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些企业或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往往会以各种手段非法占用耕地进行开发,这不仅侵犯了农民的权益,也违反了国家的土地管理政策。
而一些村镇干部甚至私自出售田地,导致更多耕地被破坏。
二、耕地保护的建议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 政策法规的强化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大对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对涉及到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和项目进行审核审批,确保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并将违法行为纳入失信人员名单。
2. 建立耕地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规划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耕地保护。
同时,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耕地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并开展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等工作,提高土壤质量和农田生产力。
3. 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加大对非法侵占耕地的打击力度,做到一权一责,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同时,要加强对耕地流转的管理,确保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性以及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
4. 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积极推动绿色、有机、循环等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并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的原因
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的原因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凸显。
耕地保护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然而,尽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和法规,但实际落实情况却并不理想。
本文将探讨耕地保护制度落实不够严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耕地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1. 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尽管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监管部门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仍然较小。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相关政策时存在“表面功夫”现象,仅仅是口头承诺而没有具体行动。
2. 地方政府利益驱动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经济发展时,往往会将耕地转化为工业用地或者房地产用地,以此来获取更多的税收收入。
这种做法虽然可以短期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却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农民土地流转难度大在现实中,农民往往面临着土地流转难度大、流转费用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农民的发展空间,也使得耕地保护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的落实力度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大对于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2. 建立长效机制政府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建立起适合自身国情的耕地保护机制。
这种机制应该包括完善土地管理体系、建立耕地用途变更审批机制等措施。
同时,在进行经济发展时,要注意平衡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 降低农民土地流转成本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降低农民土地流转的成本。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对于农民进行培训、提供流转补贴等方式。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确保土地流转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四、结论耕地保护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要想解决耕地保护制度落实不够严格的问题,需要从法律法规落实、建立长效机制以及降低农民土地流转成本等方面入手。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政策问题1.缺乏长期稳定的耕地保护政策。
目前,耕地保护政策多为临时性政策,缺乏长期稳定性,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建议:制定长期稳定的耕地保护政策,明确政策目标和保护措施,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2.政策执行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导致耕地保护政策难以落实。
建议: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二、管理问题1.耕地占用审批不严格。
一些地方政府在耕地占用审批方面存在不严格的情况,导致耕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建议:加强耕地占用审批的管理,严格执行耕地占用审批制度,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耕地保护监管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监管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导致耕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建议:加强耕地保护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三、技术问题1.耕地利用效率低。
一些地方农民在耕地利用方面存在技术不足的情况,导致耕地利用效率低下。
建议: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耕作技术水平,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2.耕地保护技术不足。
一些地方在耕地保护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耕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建议:加强耕地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耕地保护技术水平,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
综上所述,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政策、管理和技术方面。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强耕地保护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农民的耕作技术水平,加强耕地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保护已成为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议题。
然而,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耕地,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1 耕地面积减少首先,全球范围内耕地面积正在迅速减少。
由于城市扩张、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大量的农田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这导致了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并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1.2 土壤退化与污染其次,土壤退化和污染威胁着耕地质量。
随着气候变化、过度灌溉和土地使用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田遭受盐碱化、酸性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同时,工业排放、农药使用和废弃物处理不当也造成了土壤污染。
1.3 面临生态环境压力此外,耕地面临着生态环境压力。
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非目标物种的死亡和水体污染等。
同时,耕地过度利用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的增加,例如洪水和干旱。
二、对策措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保护耕地资源,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鼓励精细化农业管理通过推广精细化农业管理,可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压力。
其中包括科学合理施肥、定时浇水、轮作休养等措施来减少土壤退化和污染。
此外,采用现代技术如无人机遥感和智能传感器等进行监测和数据分析,有助于精确预测农作物需求,并优化耕地利用。
2.2 优先保护重要农田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优先保护重要耕地。
这些耕地可以根据其对粮食安全、生态功能和区域发展的贡献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
特别是,应该重点保护高产农田、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域的耕地。
2.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减轻对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需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奖励或补贴来鼓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的农业模式,如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
另一方面,支持科研机构加强与农民合作,并促进技术创新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2.4 实施严格土壤污染治理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应加强监管并实施严格的土壤污染处理措施。
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现状分析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生产与供应始终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工业发展规模扩大,耕地资源正面临巨大压力和威胁。
为了保护耕地资源,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行耕地保护工作。
尽管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必须客观看到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土地承包权不稳定我国农村改革中引入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在当时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生产水平。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需求的变化,土地承包关系逐渐复杂起来。
首先是借用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由于农民对于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并无明确知识与意识的缺失,在某些情况下将其租赁给非农户使用成为常态,并可能导致官员千方百计回避监管和追责。
其次是土地被大规模开发动用,导致农民失去土地承包权。
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利益往往成为驱使某些行政部门或公司挤压农村耕地的诱因,频繁出现“一夜拆垦”事件严重侵犯了农民利益。
三、先粗后稳战略落实不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先粗后稳”战略以来,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大量低产甚至荒芜的土地得到了治理和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耕地质量和产量。
然而,“先粗后稳”的执行并非完美无缺。
首先,随着时间流逝,治理工作难度加大。
之前采取的基础性措施已经完成,并不断向修复环境方面转变也带来了更多挑战,需要增加更多人力、物力投入。
其次,“先粗后稳”的策略存在区域差异性问题。
在我国各个省份乃至县级行政区域间存在巨大差距——有些地区陆续推进耕地保护治理工作,但也有一些地区迟迟未能有有效的落实,导致问题的进展极不均衡。
四、土地流转存在限制土地流转是耕地保护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合理范围内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耕地租赁给其他农户或企业使用,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然而,现实情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限制因素。
首先是政府监管不到位。
由于缺乏明确政策指导和配套机构的建立,对于流转过程中纠纷解决等预案不健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较容易出现法律风险。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概述: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资源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保护面临许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路线施工占用大量耕地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增,导致许多现有耕地被用于道路、高速公路、建筑等项目中。
这种乱占乱用使得部分肥沃土壤变成了水泥和钢铁。
2. 地表水体污染影响土壤质量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农药和化肥。
这些物质渗透到土壤中并通过水流进入河流和湖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表水体污染。
当污染水源再回灌到田间作物的时候就容易导致肥力降低和品质下降。
3. 城市扩张压缩耕地面积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大量的土地被规划成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这种扩张压力限制了农民的种植活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粮食的产量。
4. 土壤退化加剧导致农业可持续性下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单一作物种植等因素都会引起土壤退化。
退化的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作物生长,从而导致农业可持续性下降。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政府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确保优质耕地能够被有效保护和利用。
同时,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占用耕地的审查和准入制度,严格控制占地面积。
2. 推行循环农业模式倡导循环农业模式是降低污染程度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该模式通过合理利用动植物粪便、秸秆等可循环资源,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承诺制度建立耕地质量保护承诺制度,要求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守耕地管理规定,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确保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鼓励节约用地政策推行节约用地政策是缓解城市扩张压力的重要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强制城市更新改造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要鼓励农民采取集约化种植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以减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大面积占用、非农化、土地沙化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是必要的。
二、问题分析1. 大面积占用我国土地资源相对有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面积的土地被占用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这不仅导致了耕地减少,还造成了耕地的碎片化,影响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高效生产。
2. 非农化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过程中的非农产业不断扩张,导致大量的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
这种非农化现象不仅会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转移,进一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地沙化部分地区的耕地正在遭受土地沙化的威胁,这是由于环境恶化、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农业生产导致的。
土地沙化不仅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剧耕地的丧失。
三、对策提出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解决大面积占用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强空间规划管理,合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确保农田面积不减少。
同时,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得不占用的耕地,应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加强非农化管控为遏制非农化现象,政府应加强非农化管控。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土地保护红线制度,明确非农用地的范围和使用条件,严格禁止违规占用耕地。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保持土地经营权,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3. 积极防治土地沙化为解决土地沙化问题,政府应加大耕地保护和治理力度。
一方面,可以加强沙漠化土地的修复和治理,通过植树造林、抗沙固沙等措施,恢复土地的肥沃度和生产力。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业生产行为的管理,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土地沙化的风险。
四、对策的推行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制定明确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追责力度,确保耕地保护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一、引言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耕地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耕地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以加强耕地保护。
二、当前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1.城市扩张与土地过度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改造成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等用途。
拆迁补偿不合理、土地条件评估不准确等问题导致了土地过度利用,使得本应当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浪费。
2.污染物对耕地质量的垃圾城市工业排放、农药使用、畜禽养殖等活动带来了大量有害物质对耕地质量产生的危害。
这些污染物通过空气或水体传播,在长期积累下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贫瘠化。
3.非法占用耕地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了谋取个人或企业利益,违规占用耕地以建设非农业项目。
这种非法占用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耕地资源,还加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失衡现象。
4.耕地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近年来,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对于耕地保护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监管力度不够强大、执法不严格、政策执行不到位等情况都导致了管理效果的下降。
三、建议措施1.加强土地储备和合理规划要解决城市扩张带来的耕地压力,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和建设目标。
同时还需要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确保有足够的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
2.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为了避免污染物对耕地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工业企业的治理,并采取措施确保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
此外,加强水源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严格耕地占用审批制度政府应该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完善的耕地占用审批制度,并将其严格执行。
同时,对于任何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都应依法予以惩处。
4.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支持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意识的认识,增强群众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
另外,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实施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描述耕地是粮食生产、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我国耕地面临严峻威胁。
为了保护耕地资源,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强耕地保护监管工作。
然而,当前仍存在以下问题:1.监管力度不够:尽管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健全,但一些地方在实际操作中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措施不严格,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2.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一些地方存在乱占乱用耕地、非法转用耕地的行为,如非法建设、非农化用地、闲置地等。
这些行为不仅侵害了农民的权益,也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3.监管手段滞后:现有的监管手段主要包括耕地调查、监测、巡查等,但由于技术手段滞后,监管效果不佳。
现有手段难以准确监测耕地变化、违法行为等,使得监管工作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4.制度约束不足:耕地转用需经过审批程序,但某些地方存在违规审批、滥用行政权力等问题。
此外,一些企业、农民在耕地保护方面缺乏责任感,对违法行为处罚不够重,导致耕地保护监管制度约束不足。
二、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加强耕地保护监管工作,保障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发展:1.加强监管力度: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监管力度。
完善耕地监管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2.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提高监管效能。
加强对耕地违法行为的预警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化解。
建立全面的耕地保护监管档案,记录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材料证据。
3.加强科技支撑:加大对耕地保护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提高监管手段的科技化水平。
开展耕地智能监测,利用遥感、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耕地利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违法行为。
4.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耕地转用审批制度,加强对耕地审批程序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追责违规审批行为。
耕地保护工作的体会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耕地保护工作的体会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剧,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参与了一些耕地保护工作,并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我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体会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首先,我认为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是粮食生产的基础。
保护耕地意味着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耕地保护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用地结构,优化耕地资源配置。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产量。
然而,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些地区,耕地被随意征用和占用,违规建设现象严重。
这给耕地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和乱排乱放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农田水资源过度开采导致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都对耕地保护造成了严重影响。
另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困难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农田闲置和荒废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浪费了耕地资源,也给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耕地的自觉性。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依法打击违规行为。
其次,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减少对土地、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另外,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流转,将农田集中起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耕地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耕地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推进耕地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村农业农村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耕地保护监管问题分析1.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目前,部分地区农民仍然存在“开垦一片,就有一片”的观念,将耕地过度开垦,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另外,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农民在耕地上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2.用地政策执法不严格:一些地方政府在用地政策执法方面存在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
一方面,存在着用地审批过程中的腐败问题,导致耕地保护监管失去效果。
另一方面,在用地执法中,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对于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缺乏威慑力。
3.执法监管力度不够大:尽管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耕地保护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大。
一方面是监管资源有限,难以全面检查和监测耕地面积和质量;另一方面是执法机构的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
4.经济利益驱动耕地占用:农村地区耕地资源相对集中,而集体经济收入和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和开发。
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了谋取经济利益,通过占用耕地进行土地流转、土地开发等行为,导致耕地不断减少。
5.农村土地经营权不稳定:由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不稳定,缺乏对土地的安全感,导致农民对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建议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资源的重视程度,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动耕地环境保护。
2.加强用地政策执法:加强对用地审批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打击用地审批中的腐败行为;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占用耕地的成本。
3.加强耕地监管能力建设:完善耕地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水平,实施精确的耕地面积和质量监控;加强对耕地流转市场的监管,确保流转土地符合耕地保护政策的要求。
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的原因
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的原因引言耕地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我们发现耕地保护制度还不够严格,导致一些耕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耕地保护制度落实不够严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背景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工商业发展的需求,耕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为了保护耕地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耕地保护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落实不够严格。
原因一:法律法规不完善1. 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独立,导致不同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和重叠。
例如,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法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导致执行时的困惑和不确定性。
2. 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可能考虑了一些保护耕地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
原因二:监管不到位1. 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但是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监管的责任落实不到位。
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来统一协调和监督耕地保护工作,导致监管不到位。
2. 监管手段不够科学有效目前,我国的耕地保护监管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检查,这样的监管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来加强耕地保护的监管工作。
原因三:处罚力度不够1. 处罚标准不统一在耕地保护制度中,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并不统一,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对于同一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存在差异。
这导致了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从而形成了对耕地保护制度的不敬畏心态。
2. 处罚力度不足即使对于一些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但是处罚力度往往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问题研究The Study of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tection Polieyof China Arable land姓名: *********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完成时间: 2012年4月25日摘要 (1)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保护政策土地政策 (1)第1章绪论 (1)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1研究目的 (1)1.1.2研究的意义 (1)1.2研究方法与思路 (2)1.2.1研究方法 (2)1.2.2研究思路 (2)第2章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及其执行效果 (2)2.1耕地保护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构成 (2)2.2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 (3)第3章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3. 1耕地保护政策体系不健全 (3)3.2耕地保护的政策环境不利 (4)3.3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 (4)第4章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完善与执行 (5)4.1国外部分国家耕地保护的经验 (5)4.1.1美国的耕地保护经验 (5)4.1.2英国的耕地保护经验 (5)4.1.3韩国的耕地保护经验 (5)4.2增强耕地保护政策系统性和相关政策的协调性 (6)4.3建立清晰的耕地保护的产权机制 (6)4. 4完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生态补偿政策 (6)4. 5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激励机制 (7)4.6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 (7)4.7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督环境建设 (7)4.8普及耕地保护的理念,提高农民参与耕地保护的力度 (7)4.9完善激励体制,鼓励地方政府落实耕地保护政策 (7)4.10强化政府的依法执行 (8)4.11完善政府的耕地保护公共责任机制 (8)第5章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耕地为人类提供粮食等基本的物质,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人均耕地数量少,后备资源少的基本的国情,耕地保护政策的合理与有效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建设用地量急剧增加,有相当一部分耕地转变成建设用地,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整体规划,肆意占有优质土地现象严重。
我国虽然建立了初步的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政府反复强调要用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保护好耕地资源,但实际执行的效果仍然不是太令人满意,每年仍有大量优质农田被侵占或破坏。
本文认为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尚不健全,政策执行环境还不是很有利,政府的执行力度还不够。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保护政策土地政策第1章绪论1.1研究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目的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比较多,但是人口众多,而且人口构成中农业人口占到了70%,人均耕地占有量比较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面对这样的国情,耕地保护政策的合理与有效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并将耕地保护政策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在2005年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1],有效遏制耕地减少过多过快和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被作为一个单独的指标被纳入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中,并被中央突出加以强调。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变迁,并联系实际,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研究我国政府在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和改善政府保护耕地的对策,为保护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建立和完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
1.1.2研究的意义耕地是经过长时间的耕种和劳作得到的最重要的土地资源。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突出。
所以我国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用地需求猛增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要用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来保护耕地,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
但从实际的执行效果来看,情况不是很理想。
所以研究耕地保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研究方法与思路1.2.1研究方法文献法。
收集并研究大量关于耕地保护方面的文献,归纳整理耕地保护的理论和发展,在掌握大量资料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我国现阶段的耕地保护的观点。
1.2.2研究思路本文从分析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入手,结合我国耕地保护的特点,强调我国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地位。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耕地保护政策执行的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通过完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营造良好政策执行环境和加大执行力度来更有效的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2章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及其执行效果2.1耕地保护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构成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并列的四大基本国策之一。
一般来讲,制度的变迁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帕累托改进过程。
[2]以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土资源部的成立为标志,我们可以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耕地保护政策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一、耕地保护的萌芽期(1978-1997年)1978-198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一些大中型工程的兴建和农民建房,使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加快。
政府发现了耕地减少的苗头,因此开始强调耕地保护。
198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应是我们的国策。
1986-1997年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旺盛,耕地流失加快。
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后,我国开始探讨如何制定耕地保护政策并陆续有相关政策出台。
1994年国务院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6年开始提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为了更好的保护耕地资源,1997年第一次在刑法中设立了“破坏耕地罪”、“非法批地罪”和“非法转让土地罪”。
二、耕地保护政策的发展期(1998-2003年)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用地需求的提高,耕地保护压力增大。
政府新成立了国土资源部,来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
1998年重新修订了《土地管理法》,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以专门章节规定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同年国务院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9年-2003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来保护耕地资源。
三、耕地保护政策的完善期(2004年-至今)2004年中央继续强调各级政府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强调依法管理和加快征用制度的改革。
2005年的中央文件开始强调耕地的质量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
2008年以来中央和政府同样强调要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保护好我国的耕地。
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2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一直十分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用地和城市化用地激增,给耕地保护带来了许多困难。
从现实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我国虽然将耕地保护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相继出台了大量关于耕地保护的政策法规,但是全国的耕地面积却是大量减少,特别是城市建设任意占用耕地现象严重。
我国虽然为耕地保护制定了严格的政策体系,但是其执行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3】。
我们仍然需要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创新来增强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力。
第3章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3. 1耕地保护政策体系不健全(一)耕地保护政策系统性不强,与其他政策协调性不够我国虽然建立了初步完整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但是耕地保护政策多是以一些条例和部门规章制度为主,而且多为一些应急性措施。
一些法律和条例多是针对特殊的问题,缺乏统一的土地规划和利用的长期计划。
我国虽然将耕地保护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耕地保护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性不够。
(二)耕地的产权不清[4]产权就是指通过法律程序确定某种经济个体占有某种财产的权利。
按照法律规定,农民集体是耕地的拥有者,它享有耕地的所有产权,但实际中这种产权过于虚化。
因为耕地虽然在法律上属于农民集体,但农民集体不能任意改变耕地的用途,缺少了对耕地的处分权,国家掌握了耕地的处分权。
这样一来法律规定的耕地产权所有者不能完全拥有对耕地的处分权,农民在具体的使用权上又受到国家的约束,导致耕地产权不清晰,造成了耕地的保护不利。
(三)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生态补偿政策不完善,执行效果较差我国提出的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过程中有的地方在政府出现了重量轻质的现象。
第二、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中未能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简单的“一刀切”,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四)耕地保护激励机制不健全从我国现在的耕地保护政策来看,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和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执行意愿不强。
在我国,地方政府不管为耕地保护做出多少贡献,都可以平均享受耕地保护带来的收益。
3.2耕地保护的政策环境不利(一)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的法制环境不完善《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是我国现行的保护耕地的法规和条例。
但在现实中,作为政策的执行主体—政府,却存在大量违法的行为。
政府官员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现象还大量存在。
村民委员会本应是耕地保护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是在现实中反而成为破坏耕地的帮凶,比如2007年湖北烯水县开展的“治村”行动中,村民委员会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资金,非法转让土地、违规批地就是主要的问题之一【5】。
(二)监督环境不够我国对于耕地保护的监督不够。
虽然我国在法律和法规上规定了各方面的监督措施,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并不理想,我国的社会监督薄弱,不能很好地监督政府的耕地保护。
(三)耕地的产权不清,农民参与耕地保护力度不够按照理论上来讲,耕地为农民提供收入,应该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民应该积极地保护耕地,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却并非如此。
虽然有农民为了土地征用而不断上访,但上访的主要原因却是因为补偿力度不够或是补偿资金未到位,而并不是征地行为本身。
农民更看重的是征地给他们带来的短期利益。
这种产权上的不清晰,造成了农民对耕地保护缺乏动力,影响了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
(四)耕地保护激励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执行意愿不强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上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完成中央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护的指标,二是要保障本地区的粮食总量的不减少以及耕地的生态环境安全。
我国的考核体制主要还是以经济考核为主,地方政府主要的目标在发展经济,追求地方GDP 的快速增长。
以上原因就造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上的矛盾。
3.3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政策的效果在于执行,缺乏有效可行的执行,是实现不了政策的预期目标的,那么政策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我国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除了前面提到的政策体系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耕地保护责任的不明确,虽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但不认真执行是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