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后)残疾人心理调适

(整理后)残疾人心理调适
(整理后)残疾人心理调适

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面对人生,走向自立自强

心理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心理的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例如:看病、会诊;中药名称,地龙…

一、残疾人的现状及心理特点

残疾人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差异),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残疾人,残疾的原因的必然性,人类的多元性(古今中外)。

2014年我国残疾人8500万。如果加残疾人问题的严重性上心理疾病更多。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听力残疾人2800多万;智力残疾人1320 多万;肢体残疾人1000多万;视力残疾人1000多万;精神残疾人300多万;多重残疾人近1000万。

现在,人们压力很大,出心理问题的人很多…(举例介绍)。残疾人由于自身残障、生存的压力、社会的歧视,心理往往有以下特点,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

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如聋哑人言语障碍,肢残人和盲人有行动障碍),活动的场所太少,交流的对象有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的体验会日益增强。

2、自卑感。这是每个残疾人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

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会遇到诸多困

难,如果他们从亲属及其他社会关系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受到歧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与健全人相比,他们在婚恋、家庭等问题上遇到的不顺心会加重其自卑情感的体验。

3、敏感多疑,自尊心强。残疾的状态容易造成当事人过多的注

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格外敏感,尤其是计较别人对自己带有贬义的、不恰当的称呼。如称他们为“残废”,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有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会当即流露出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4、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他们对外界的情绪反应强烈,较少与非残疾人交流,除了“话不投机”的原因外,还与交流不方便有关。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都相当突出。如聋哑人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盲人情绪反应多隐藏于内心,

虽然情感体验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情感较少。

5、富有同情心:而残疾人对残疾人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与不是同类的人却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与聋哑人交流,更少通婚。这主要是因为残疾类型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

6、不同类型残疾人的性格特征。残疾人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环境与普通人不同,于是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的性格特征。但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

盲人性格内向,温文尔雅,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深沉而含蓄。由于没有视觉信息的干扰,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比较发达,言语听觉能力发达,记忆力比较好,词汇比较丰富,促成了他们语言能力强的特点。探索问题深刻、健谈、说话有条理、词汇丰富、语言生动、说理充分。

聋哑人与盲人不同,他们性格外向,情感反应强烈,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性格豪爽耿直。他们通过兴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生活,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表象,不太注意内在联系,多倾向于眼前世界,较少考虑长远利益。聋哑人视觉敏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差些。

肢体残疾者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倔强和自我克制,“忍”字当头,

只有在忍无可忍时才会爆发。

二、调整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

现在人们压力大,心理问题剧增,每年因心理自杀38万人。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必须注意调整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才能自强自立,幸福生活。

决定残疾人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往往不是因为残疾,而是由残疾导致的心理问题。心态积极,人生美好,事业成功;心态消极,事

业失败,往往悲剧

(一)残疾人自身的心理调适(心象降落伞,打开才有用。)

1、不逃避。积极面对人生,人类残疾人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自古以来,就有残疾人,残疾的原因具有必然性,人类本身的多元性。不可能都健全、都正常、都一帆风顺。

全国8500万残疾人,还有几千万心理有问题的。两项加起来是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再加上疾病、车祸、火灾、水灾等等,许多人在受苦受难。残疾不是过错、只是个遗憾。

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改变的改善,不能改善的接受。残疾人助的事实无法改变。改变现实,天昏地暗,改变自己,天高地阔。例如张海迪… 阳光,朱彦夫。

2、不放大。例如,一个“鸡蛋与养鸡场”。正确对待,客观评估,不放大苦难。天无绝人之路,也没有塌下来。认为没法活了、天塌了。有压力、有痛苦、有歧视、有磨难。身体残障,心智健全。关上一扇

门,打开一扇窗。心理有补偿作用。盲人听力好、以耳代目、以触代目。乐器、听音。例如星光大道的阳光…

(年总决赛冠军8个月失明,7岁学琴,15岁学习声乐,17岁在黑龙江声乐比赛美声唱法业余组中获奖。杨光,一个黑暗中的歌者,没有光明却不失阳光的性格。没有光明的世界更需要美妙的音乐杨光说,杨光7岁的时候,父亲去上海出差回来给他带回一架电子琴,对于小杨光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上好的礼物,没有经过任何音乐方面学习

的小杨光却能够无师自通的弹出收音机中的曲子,父亲意识到小杨光在

音乐方面的天赋,于是小杨光的姑父成为他的音乐上的启蒙老师,从电子琴到钢琴,从此在音乐的道路上一路走到今天。身体上的缺陷并不妨碍他拥有饱满向上的灵魂,杨光小的时候总会有这家那家的顽童追着他叫小瞎子,妈妈常常气得要去找他们的家长理论,每当这时杨光总会对妈妈说,我本来就是个盲人,他们说的也没有错,怕什么呢?”杨光的自理能力很强,在生活中,每当家人要帮他做什么的时候,他总是说他自己可以做。从1998年开始,杨光便外出参加表演,这么多年来母亲几乎没有为他生活上的事情操心过,凡事他都能自己独立完成,就像普通人一样,完全可以照顾自己。杨光的母亲认为,正是因为杨光拥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才会有他今天的一些成绩,老天让他失去了光明,却也同时赋予他充满阳光的内心。)2011星光大道总冠军盲人刘赛

3、不攀比。人们往往有攀比心理,总想当别人。健康问题是吃出来的,心理问题是比出来的。认为别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幸福。世人都觉得别人过得好,实际上人人有烦恼。各有烦恼,各有各的不幸。都羡慕公务员,领导干部。但是他们压力很大。出问题、失眠、自杀的很多。残疾人与正常人没有可比性。不要与官员比地位、与马云比财富、与正常人比健全人、与健全人比方便、与别人比眼力、体力。可以比善良、心智、毅力、坚持。台湾人攀比的变化…郑逸梅…(加幻灯片)美国人自愿简单…

4、不消沉。要有积极心态,防止消极心态。心态的“态”,就是心大一点。心大了,事就小了。心态积极,心灵阳光,乐观向上,遇事

总是往好处想,往往幸福愉快;消极心态、悲观,往往遇事往坏处想,

结果往往苦闷、忧伤、不幸。例如:今日里出门来…林黛玉消极心态… 生活中有许多残疾人,有的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人生辉煌;有的生活凄凉、痛苦忧伤,人生失败。往往是心态所至。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很重要。例如秦师傅…

身残志坚,心理健全。成功案例很多。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奠基者--- 邓朴方青年楷模、作家——张海迪以文学思考人生的作家——史铁生

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盲童教育家

徐白仑聋人手语主持人一一姜馨田印象派巨匠一一凡高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轮椅上的提琴家——帕尔曼永远的超人----克里斯多夫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 海伦凯勒音乐大师一一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留下了大量科普文献的科学家---高士其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不朽的聋人发明

家--爱迪生坚强的小说家---海明威。

5、不自卑。仅仅是某方面有残疾,心智健全、有的比健全人还聪明、有志向、毅力。残疾人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差异),自有人类以来有残疾人,残疾的原因的必然性,人类的多元性(古今中外)。都是社会成员、人格平等。残疾人自强自立,应当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

果。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充分的参与机会。机会均等。歧视残疾人是你

没有修养。阳光说:我是走夜路的正常人。

架双拐登上总统宝座。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 “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

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刘伯承元帅也是残疾人。

6、不埋怨。残疾人及家属往往会心里不平衡,希望公平。感到自己倒霉,怨苍天不公、埋怨人生不幸、怨社会、怨父母、怨家庭、不怨天尤人。这样,只能徒生烦恼,现实不会因埋怨改变。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例如:母鸡与奶牛对话…;有人生到比尔盖茨家、马云家、高官家;有的生来就要饭。倒霉的人多呢。一年,出车祸死亡20多万,中国新增380万癌症患者并造成约260万人死亡。▲黄陂邹峰夫妻都是老师,现在灾难降临,孩子七岁,父亲植物人、母亲疯了、爷爷癌症、奶奶心脏病。▲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盏心灯。▲残疾人作家史铁生,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

为笑声震天的地方”。1924年,他又拄着双拐重返政坛,并在1928 年成为纽约州州长。

7、不过度依赖。克服依赖心理,自信、自立、自强,成就幸福人生。社会关爱、家人照顾是应该的,但是,残疾人尽量不要依赖,最好靠自己,学一技之长,自食其力。通过工作,与社会、别人保持联系,对社

会贡献,获得成功喜悦人的价值体现,会让人感到幸福、劳动、付出会带来回报和愉快。人的肢体用进废退,残障不是残废,如按摩、音乐、中医、修理电器等等。

▲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看三落空。▲成功不是条件是信念,成功不是方法是想法。▲相信是成功的起点,坚持是成功的终点。▲任何取得成功的人,都要度过一段落魄的时光,人生苦、人生累、人生无坦途。▲在家想,成功难;出去做,成功易。▲卓越的人只有一个特点: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要生存,就要进取;要成功,就要坚强;▲只要你勇敢的作出选择,再加上一个永不放弃的承诺,那么,成功一定属于你自己!

▲我们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能拓展生命的宽度。▲不读昨日的失败,不做明日的幻想,把握眼前的时光,奋发人生的目标。

张海迪,1955年9月17日在济南出生。5岁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

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

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

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

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锋”,其二是"“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2008年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张海迪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2010年03月31 日,人民网消息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已报名学车,有望成为国内首批拿到驾照的双下肢残疾人。朱彦夫的《极限人生》故事…

(二)残疾人家人应注意的问题

残疾人家人如何积极应对:1、尊重和了解残疾人,给予关心、温暖;2、了解、利用好政府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政策,如帮扶、就业、培训等等,寻找政府政策和社会资源,帮助解决困难等。3、当好一名称职的“家庭老师”,教残疾人慢慢一点一点去学会做事,陪着残疾人一起成长。4、了解社工的工作,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共同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5、残联是残疾人的娘家,如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及需求要及时向残联反映,残联应当及时做好跟进。

1、不指责、不埋怨。自古人生多磨难,无需喟叹怨苍天。孩子是上天送的礼物。给予关爱、温暖。家人的态度,对残疾人心理影响很大。应调整心态,面对现实,不要被“倒霉”、“命苦”、“不幸”占据头脑。现实虽然不能改变,但未来之路是可以选择的,不要顾影自怜,孩子需要你,你的所作所为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激励,孩子的命运也掌握在父母手里。烦恼来自于欲望,给欲望设限…终生劳碌只为饥…

2、不言弃、不放弃、不嫌弃。有的家长,看孩子残疾,抛弃孩子,放弃治疗,放到孤儿院、当做包袱给慈善机构。这是不负责任。张海

迪父母、周婷婷爸爸周宏…残疾人需要更多关爱、温暖、理解、支持、亲情

3、不自责、不包办、不代替。这是一种过度自责的补偿心理。感到对不起孩子、亏欠孩子。怕孩子伤心、难过、委屈。全部的爱都给孩子。一切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啥都不会,依赖心理,成了残废。惯坏、失败。正确的做法是,适当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孩子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让残疾人人格健全、思想丰满,头脑善于思考。注意交流、观察。防止产生心理缺陷、偏执人格,如,敌对、压抑、抑郁、迁怒、强迫、顾影自怜、绝望。哀莫大于心死。让每个残疾人心里都有一片阳光和美丽!

5、重视情商培养。情感智慧、心眼灵活、很懂事、会来事、善谋事、肯做事、能成事,不惹事。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不能动不动发脾气。情商高,智商高,春风得意…秦师傅…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

▲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喜欢抱怨,烦恼就越来越多;

▲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

▲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喜欢占光,贫穷就越来越多;

▲喜欢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喜欢享福,痛苦就越来越多;

▲喜欢学习,智慧就越来越多;▲喜欢倾听,朋友就越来越多.

6、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作为残疾人的终身照料者一一家属群体, 目前,整个社会还缺乏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关爱的制度安排和人文氛围。对残疾人家属的关爱和帮扶,当残疾人遭到疾病、残疾、贫困等

难题时,残疾人家属理所当然地挑起照料、康复、救济等重担。这不可避免会对残疾人的家属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心理上的负担,虽然给残疾人家属带来极大痛苦,却又较为隐蔽,往往没有机会表达,也不太为社会所关注,政府和社会也缺少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残疾人家属这种心理层面的痛苦、对精神慰藉乃至心理健康的需求,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制度创新乃至社会和机构的设置等方面予以完善。

目前存在的问题:1、残疾人家属心理援助缺乏政策支持;2、心理卫生知识缺乏。残疾人家属因为对残疾人的护理和照顾负担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焦虑以及抑郁、失眠。但是,当残疾人家属产生这种心理压力的时候,他们自己往往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以为是自己太累了,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好。因此,当残疾人家属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容易延误最佳干预时间,导致病情的加重。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残疾人家属和残疾人一起自杀的行为。

三、残联和社会要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体现了整个社会文明的底线水平,也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经如此迫近。相信我们国家实现小康社会,不会落下8500万残疾人。如果政府、社会都会为“不落下”做出相应的努力。现在,国家正在实施精准扶贫。

残联是残疾人的娘家,对残疾人意见、建议及需求应当重视,及时做

好跟进。本着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理念,为残疾人做好事、

办实事,积极主动地为残疾人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一)关心残疾人就业与培训。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达到5357个,其中残联兴办2022个,依托社会机构兴办3335个,37.8万人次城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培训。让每个残疾人心里都有一片阳光和美丽!

(二)关注残疾人心理健康

1.广泛宣传人道主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大力发展福利事业,帮助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强自立,应当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充分的参与机会。机会均等。

2.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水平,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积极开展适于残疾人参与的各种健身、医疗、文娱、体育等活动。

3.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人办实事,解决住房、婚姻、乘车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普及无障碍设施。

4.大力开展残疾人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家庭、社会应了

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提咼残疾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5.鼓励残疾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各项社会活动,消除其孤独感和自卑

感,提高自我社会价值。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调动残疾人自身的积极

因素。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自强不息,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6.培养残疾人“ + ”式思维方式。“ + ”式思维方式是当代提倡的一种积极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凡事往好处想,用“加”的方法而不是用“减”的方法想问题,这对残疾人来说极其重要。

几点建议

一、政策扶持,建立长效机制。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针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时,不仅要重点关注残疾人,同时还应顾及残疾人家属,以家庭为单位对其进行政策扶持。比如,在残疾人家属就业、创业上予以政策上的优惠;对残疾人家庭,不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要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将“喘息服务”延伸至残疾人家庭,由政府提供志愿者上门服务,并对志愿者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志愿者技能为残疾人家属提供喘息和调整时间,又能为其既提供心理援助。二、加强相关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一是要加强残疾人康复队伍的心理卫生知识培训,特别是提升其干预残疾人家属心理问题的技巧。因为残疾人康复治疗师最容易接触到残疾人家属。他们在给残疾人做心理康复的同时,就可以兼顾残疾人家属的心理支持。二是教授残疾人家属一些简单的心理减压技巧,传授一些照顾残疾人技巧,传授和残疾人沟通的技巧,促进残疾人家属对自身心理状态的了解,提升其自我调节能

力。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疫情下开学中小学学生心理调适

疫情下开学学生心理调适 2020年春天以谁也想不到的方式开启,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寒假变得特别长。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同学们即将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中。从漫长而又相对自由的假期过渡到有规律的校园生活,大家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为此,下面就谈谈开学前学生的心理该如何调适,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疫情下的校园生活。 第一,配合开学后作息时间规律作息。假期到开学作息时间的突然转变会让人难以适应,身心疲惫,严重的还会导致情绪上的波动、睡眠问题等。建议在开学前的一到两周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孩子的进食和睡眠,保证孩子获得充分休息的同时逐步适应开学后的作息时间,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学习。 第二,关注积极的、简而易懂的疫情信息,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常识,按照学校、老师的要求做好开学前准备,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主动关注官方平台发布的权威信息,减少未经证实的信息输入,促进理性思考。 第三,明确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积极性。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我们可以和父母、老师、同学们聊一聊这次疫情背后的一些感人故事,比如医疗、公安、科研机构、爱心人士等是怎样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快速反应,为本次疫情贡献力量的,进而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书,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对自己、对祖国未来的真正意义。

第四,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点,志向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是否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及所获得成就的大小。可以想一想,你下学期成绩希望达到何种水平,希望在哪些领域有新的突破,想一想以后想上什么样的学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个目标需要有怎样的积累,为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做些什么样的努力。 第五,改变认知,从更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次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人间的大爱,认识到自我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个体与集体的荣辱与共,要学会让积极的情绪流淌起来;开学虽没有假期那么放松,但可以回到熟悉的校园,见到许久未见的同学,可以学更多知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些同学会出现恐惧、焦虑、悲伤,这些消极情绪是客观存在的,也应该被接纳。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探索、调整、理解、放松自己的情绪,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建议大家用以下方法改善消极情绪:人无完人,接纳不完美但独一无二的自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适度倾诉,学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别人的感受;想想曾让你感到温暖的人或事,回忆生活中关心、帮助过你的人;做好事,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快乐感;适度运动,去户外散步、骑车、打球或是其它喜欢的运动;深呼吸,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自己的呼吸及身体;保证充分的睡眠,疲劳会降低我们应对消极情绪的能力;找个安全的地方大哭一场,让消极情绪完全发泄出来。如果通过这些方法仍摆脱不了消极情绪,建

中学生开学心理调适

中学生开学心理调适 经过了短暂的假期生活,现在同学们又要开始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从相对自由的假期生活到有规律的学习生活,这是一个较大的反差,所以对学生来说,开学之初,要经历一个角色转变期,也就是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转变到学生角色。开学伊始如何进行开学初的心理调适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一般在开学前后两周时间内,大约80%以上的中小学生会出现心理波动,有的出现焦虑,甚至恐惧的心情,拒绝跨入新学年。因为经历了一个漫长假期之后,有些学生会一时不能适应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不少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以致在心理上或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出现不良情绪,这样容易引发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非常低落,有的还会出现心慌、头痛、胃痛等躯体症状,心理学称这种表现为“开学综合症”。 如何迅速调整自己的身心,以尽快适应新学期紧张而忙碌的生活,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端正心态,正确对待 当你出现“开学综合症”时,一定不要着急,这种现象很正常。这是因为假期当中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一下子进入到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出现大的落差而导致的。就像一个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乍来到高原时所产生的高原反应一样。特别是有些同学假期里多

想着玩,很少有上学时的紧张;晚上看电视到很晚,早上起床到很晚,形成了“猫头鹰”型的人。忽然开学了,短时间内要改变生活方式,从假期中的松弛状态回到开学时的紧张生活,自己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但同学们一定要明白,这种身心状态是短期的、暂时的,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只不过同学们要尽快调整,以把对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同学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假设:星期天,你本来约好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早晨起来往窗外一看,下雨了。这时候,你怎么想?你也许想:糟糕!下雨天,哪儿也去不成了,闷在家里真没劲……如果你想:下雨了,也好,今天在家里好好读读书,听听音乐……这两种不同的心理暗示,就会给你带来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心理暗示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它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影响你的行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个看不见的法宝。 因此学期之初,同学们不妨给自己这样一个暗示:“新学期已经开始了!我要精力充沛地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我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喜爱,我将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这样的积极心理暗示下要求自己适度紧张起来,此时你就会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还可以给同学们打这样一比方:司机都知道,汽车上路前都要进行发动机

开学后疫情时期心理调适(教师篇).

后疫情时期,如何进行心理调适(教师篇) 1、认识自己关爱自己 为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所有的情绪做一个总结,接纳我们曾经有过的紧张、焦虑、不安,可以使用“蝴蝶拍”心理减压技术,孤单时让自己感受关爱、焦虑不安时让自己平静、在面对压力时减少影响。双手交叉环抱自己的双肩,轻拍双肩,对自己说:“谢谢生命中曾经有你,现在我要回到我的课堂,我将更加平和、温暖。” 想想自己假期里最开始为孩子们制作PPT以及直播上课时的情景,感受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进步与收获,对自己说“我真棒,我做到了!” 2、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兴趣爱好 逐渐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提前适应开学的节奏,备课、授课、批改作业, 起床穿戴整齐,有仪式感,不要在床上办公,同时也要限制浏览手机的时间,过多蓝光辐射会引起失眠、头痛、眼部胀痛等;栽培花卉,培养情致,也绿化家居环境。

3、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带教班级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制定学生奖惩机制,阅读一些教育心理学的书籍,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需求,为教师寻求到适宜的管理技巧。4、增强身体免疫力 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我们抵御病毒的侵入,除了合理膳食当然,居家也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跳绳、快步走、正念冥想、八段锦、太极、瑜伽等运动方式。而正念冥想更能起到平和心境、增加事物接纳程度的作用。 5、理性应对做好防护 疫情整体形势好转,国内防控、救治成效喜人,但返校不代表就绝对安全了,因此正确应对的态度尤为重要。一方面,不要放松警惕,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做个人防护,或认为别人都带口罩,自己就安全了:另一方面,不要过度担心开学后接触人员较多,会被感染,过度的应对将导致焦虑不安、免疫力下降。因此,正确做好个人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们可提前准备几个口罩:正确佩带,取下口罩时,双手不触摸口罩的外面:与同事及学生说话保持一定距离:不对别人打喷嚏、咳嗽:废弃的口罩用单独的口袋装好丢弃:身体不舒服或发热要及时停课,并向校领导报告:在

心理调适(学生篇)

后疫情时期,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学生篇)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寒假的平静,始料未及,却又避无可避,这是一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的挑战。学生开学时间延迟了,教师也停课了!但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冬天过去,春天还会远吗?疫情过后,教师、学生在开学前如何调适心理? 学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1、自我心理调适 面对疫情,大家经历了紧张、担忧、焦虑、恐慌一系列情绪反应。有的人担心自己被感染;有的人因为不能合理安排禁足在家的时间变得焦躁不安或是无心做事;有的人因为开学延迟,在家呆得烦闷,开始担忧自己的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甚至出现了失眠、情绪低落。其实,这些都是在疫情的特殊环境下,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有很多同学通过我们的心理热线平台,做出了很好的心理调整。同学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低落情绪,不必过于担心、纠结。如果你的这些情绪在疫情控制后仍然呈现较长的持续时间,就会对学习、生活产生负面效应。自我心理调适可以帮助你平复这些情绪,比如做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朋友或家人倾诉、阅读、正念冥想、和大人一起做家务、朗诵等,均可起到缓解不安情绪的作用。 在担心害怕的同时,让我们懂得了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进化本身就要经历与疾病不断斗争、共存的过程,开学即是回归常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也是一次生命教育,让我们懂得了生命弥足珍贵,白衣天使的大爱、无私付出,家人、朋友间的相互支持、鼓励,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相信生命在经历过洗礼后会更加美好。 2、合理作息时间 开启“收心”模式,按时起床—进食—上网课—体育运动—完成作业——阅读—睡觉。紧跟老师教学节奏,做到劳逸结合,让自己逐渐融入开学后的学习状

小学生开学后心理调试

开学心理防护必备 盼望着盼望着,脑海中期盼返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各位宅在家里的“小童鞋们”是不是很兴奋?多久没有见到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同桌、熟悉的校园,想想这些是不是内心有点小激动哦? 更激动的恐怕是家长这些大朋友们,从寒假“神兽”归来那一霎那,酸甜苦辣有木有?面对疫情,宅宅宅,有没有感到身心交瘁、疲惫不堪。内心原先既定的亲子关系策略,是不是没有坚持做到啊! 温馨提示各位,即便是“神兽们”从家里再次出笼返校,也要注意身心防护。具体的疫情防护问答,在开学前后或现在宅在家里,不妨先看过来吧! Q1: 妈妈看了新闻变得很紧张,搞得我也紧张起来。紧张的情绪也会传染吗? 答:是的,情绪是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的,这种“传染”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人们天生就有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即“共情”的能力。共情是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彼此支持的基础。你之所以会被妈妈的情绪影响,是因为你主动选择关心妈妈,和妈妈一起分担紧张和压力,并不是被动地染上了坏心情。所以,你可以和妈妈一起做一些释放紧张情绪的小活动,如做些家务劳动、看看喜剧片、以及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新冠肺炎”事件,从中找到一些积极的、可能为生活带来改变的信号。 Q2: 开学了以后,只要我身边的人戴口罩不被感染,我就也不会感染病毒,所以只要别人戴口罩就好了。我这样想对吗? 答: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自己戴好口罩,做好防疫措施是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体现。相反,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力,就会将自己的安危寄托在他人的身上。如果人人都想“搭顺风车”,通过他人防疫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会导致防疫责任的分散。所以从我做起,做好防疫措施,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他人负责。相信你可以做到。 Q3: 如果返校后,在班级内别人打喷嚏、咳嗽时,我就觉得自己要被传染了。我的担心正常吗? 答:疫情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时,我们容易产生焦虑,甚至有些人还会出现“疑病”症状:怀疑自己是不是患病了?这种猜测与担心往往会让人呼吸急促、胸闷、肠胃不舒服,恰好这些身体反应又和肺炎的某些症状描述相似,这让人们加倍焦虑。其实,这都是“过度焦虑”惹的祸。过度焦会影响你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导致注意力下降,食欲或睡眠变差,健康变差等等。因此,你可以通过深呼吸来缓解过度焦虑: 第一步:通过鼻腔慢慢地深吸气,同时慢慢从1默数到5。把你的手放在

开学后疫情时期心理调适(学生篇)

开学后疫情时期心理调适(学生篇) 开学后疫情时期,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学生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寒假的平静,始料未及,却又避无可避,这是一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的挑战。学生开学时间延迟了,教师也停课了!但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冬天过去,春天还会远吗?疫情过后,教师、学生在开学前如何调适心理?学生 1、自我心理调适面对疫情,大家经历了紧张、担忧、焦虑、恐慌一系列情绪反应。有的人担心自己被感染:有的人因为不能合理安排禁足在家的时间变得焦躁不安或是无心做事:有的人因为开学延迟,在家呆得烦闷,开始担忧自己的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甚至出现了失眠、情绪低落。其实,这些都是在疫情的特殊环境下,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有很多同学通过我们的心理热线平台,做出了很好的心理调整。同学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低落情绪,不必过于担心、纠结。如果你的这些情绪在疫情控制后仍然呈现较长的持续时间,就会对学习、生活产生负面效应。自我心理调适可以帮助你平复这些情绪,比如做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朋友或家人倾诉、阅读、正念冥想、和大人一起做家务、朗诵等,均可起到缓解不安情绪的作用。 在担心害怕的同时,让我们懂得了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进化本身就要经历与疾病不断斗争、共存的过程,开学即是回归常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也是一次生命教育,让我们懂得了生命弥足珍贵,白衣天使的大爱、无私付出,家人、朋友间的相互支持、鼓励,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相信生命在经历过洗礼后会更加美好。 2、合理作息时间开启“收心”模式,按时起床一进食一上网课一体育运动一完成作业? 阅读一睡觉。紧跟老师教学节奏,做到劳逸结合,让自己逐渐融入开学后的学习状态。 3、准备学习物品提前准备好书包、文具盒、铅笔、钢笔、橡皮擦、尺子、作业本、水彩笔、课外阅读书籍等等学习物品,每天晚上提前整理好自己的书包, 白天学习时从书包里拿出学习用品。 4、制定学习目标制定一个短期小目标,达到目标后给予自己期待的鼓励,比如阅读完一本书后奖励自己小红花,或奖励自己多休息半小时等等。也可以制定一个长期目标,比如为了考上喜欢的中学、高中、大学,将往年全市升学考试情况做参照, 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过去的自己做比较,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自发产生学习的动力,形成正向强化。 制定计划,一定是我们能够实现的,切合实际的,切不可好高号远,达不成,反倒形成挫败感。在遇到困难、麻烦时学会主动想办法解决,本身也是我们在面对压力时提高心理韧性的良好

开学复课前学生及家长心理调适

开学复课前,学生及家长心理调适 春色已满园,待盼复课时。近期,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向好,** 省各级学生的复课时间已经出炉。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自2020年4月13日起分批有序开学。其中,高三年级、初三年级统一于4月13日开学;中学其他年级、小学四至六年级于4月20日以后开学,小学一至三年级于4月26日以后开学,幼儿园于5月6日后视情开学。" 全省师生们也在憧憬着这个迟到的新学期。本学期开学复课前的心理准备工作,是不同于其他学期的,需要专门准备一道"防火墙"。而这道"防火墙",需要学校、家长、学生们同心协力,共同构建! 家长篇 对于开学这件事,家长的情绪最是矛盾,一方面,家中"神兽"终于要回学校了;另一方面,不少家长会担忧和焦虑孩子出门上学的安全。"那么多学生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上课,孩子会不会感染?会不会把病毒带回家?" 其实,家长朋友们大可不必太过担心。如果疫情没有得到控制,就不会开学;如果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也不能开学。如果真正开学了,说明相关部门已经经过了评估和检查,让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切实的保障。到了开学时,家长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强烈的暗示,学校的防控措施很好,孩子是安全的。在这样的积极暗示下,家长的焦虑情绪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开学前,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在开学一周前,让孩子提前适应正常的学校作息时间,也可以按正常的时间表给孩子安排学习、就餐、玩耍、休息、睡眠等等,防止孩子开学后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当然,即使校园是安全的,家长还是需要帮助学生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减少孩子与他人密切接触的概率。比如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及时消毒等一系列的自我防护。家长要多关注积极信息,并且不信谣不传谣,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负面情绪消耗掉,缓解心理压力,比如多做运动,或动脑子、花心思开发各种"主动式休闲"来充实自己,增强安定感。如果心理压力实在过大,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 学生篇 经历了这个超长的寒假,很多学生迫切地希望开学,但是真正确定了开学时间,又变得有些焦虑和不适应。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心理状态,以下四个建议可以帮助你及时调整过来。 第一,配合开学后作息时间规律作息。假期到开学作息时间的突然转变会让人难以适应,身心疲惫,严重的还会导致情绪上的波动、睡眠问题等。建议在开学前的一到两周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孩子的进食和睡眠,保证孩子获得充分休息的同时逐步适应开学后的作息时间,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学习。 第二,关注积极的、简而易懂的疫情信息,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常识,按照学校、老师的要求做好开学前准备,做好个人防护

教师版中学生开学心理调试

《适应初中生活,学会调节心理》【教师版】 目标:让学生了解从小学到初中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的变化,了解心理调节的方法。 活动过程: 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如何适应初中生活,学会心理调节》 升入初中后,面临着诸如环境、学习方法和学习科目设置的不同,要学会针对小学和初中几个方面的不同做好调整,尽快适应初中的生活,才能学好。 一、小学到初中的变化 ㈠学习上: 学习方法:从传授性到理解性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学习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因此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相应做出调整。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眼看、手写、记住,而到了初中,要求学生对知识充分理解,并学会用思维去分析这些知识点。 由于小学本身知识量少且时间充裕,所以小学老师的教学进度较慢,讲解也更详细具体。但初中科目增多,每个老师的讲课时间都是规定好的,老师必然要改变授课方式。因此,作为学生要培养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的学习习惯。 应对策略是【单击】:学会: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 学习要求:从指令性到计划性 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学生只要完成写字、造句、背课文这些老师下达的简单“学习指令”就行。但初中则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并且有计划地学习。 一般的学生只是单纯完成学校和老师交给的作业就觉得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优秀的学生基本上都有预习课本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升入初中要求学生的学习态度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应对策略是【单击】:学会预习,提高学习主动性 学习行为:从随意性到目标性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内容和学科的变化,原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改变。原本可能通过短计划就能实现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到了初中之后则要求学生有一个“长安排”的计划,才能实现。 应对策略是【单击】:学会做一周学习安排 学习时间:从短时性到长时性 现在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基本上是“7.5+2”【根据事实修改】,即在学校花4个小时学习,在家里花2个小时学习。而升到初中后,学习时间就要变成“10+3”。到校时间提前了,下课时间又推迟了。 因此,走读生周日到周四晚上坚决不看电视,做完作业,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复习,明天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划关键句,做书后配套练习,不懂到校时问同学或老师。晚上9点或9点半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寄宿生,则严格遵守寄宿生制度,熄灯后及时就寝,早上及时起床。 应对策略是【单击】:学会安排时间,劳逸结合

第1课寒假开学心态调节

第1课:寒假开学心态调节 目标: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了解寒假心态调节的方法,能更好地度过长假结束后面临的学习。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电波的速度 时间:10分钟 人数:不限,越多越好。 道具:秒表。 概述:这个一个快速而且简单的小游戏。它可以使整个小组协同工作,并给他们带来欢笑。 目的:1.增强小组凝聚力。 2.激励小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准备: 步骤:1.让所有队员手拉手站成一圈。 2.随意在圈中选出一个人,让他用自己的左手捏一下相邻同伴的右手。问第二个人是否感受到了队友传递过来的捏手信号,这里我们把它称为“电波”。告诉大家收到“电波”后要迅速把电波传递给下一个队友,也就是要快速地捏一下下一位队友的手。这样一直继续下去,直到“电波”返回起点。 3.告诉大家你将用秒表记录“电波”跑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大喊:“游戏开始!”,并开始计时。 4.告诉大家“电波”传递一圈所用的时间,鼓励一下大家,然后让大家重新再做一次电波传递,希望这次传递能更快一些。 5.让队员们重复做几次电波传递,记录下每次传递所用的时间。 6.等大家都熟练起来之后,变更“电波”的传递方向,使电波由原来的沿顺时针方向传递变为沿逆时针方向传递。 7.“电波”沿着新方向被传递几次之后,再一次让队员们逆转“电波”的方向,同时让队员们闭上眼睛或是背向圆心站立。

8.在游戏快要结束的时候,为了使游戏更加有趣,悄悄告诉第一个人同时向两个方向传递“电波”,而且不要声张,看看这样会带来什么有趣的效果。讨论: ·为什么“电波”传递方向突然改变后,“电波”传递速度会变慢? ·为什么闭上眼睛后,“电波”传递速度会变慢? ·在“电波”沿两个方向同时传递的情况下。“电波源”对面的队员们感受如何? 二、寒假开学心态调节 (一)、调整生活习惯。 寒假里,同学们熬夜看电视、玩电脑、一觉睡到自然醒,开学前几天才突击写作业……但是,开学了,大家要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就餐时间、学习时间等。逐渐调整到正常的状态,赶快让自己从“猫头鹰”型调整为“百灵鸟”型,尽早开始调整生活习惯,在学校能有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消除“开学焦虑症”。 开学了,有的同学还留恋在寒假无忧无虑的生活之中,一想起上学,心里多少有点不乐意,难免会出现开学焦虑症状;有的孩子是寒假作业没有做完,担心受批评;有的孩子是在寒假里作息时间完全打乱了、饮食也没有了规律等,想到上学,就会难受。建议同学们这两天逐渐调节生活规律,回忆上学期曾经学过的知识,适当预习本期所学内容,逐步适应开学环境,也可以多加强和爸爸妈妈的交流,帮助其消除“开学焦虑症”,使其迅速回到学校生活中来。(三)、准备学习用品。 【今后开学前几天做好准备】 学习用品要早早做好准备,可以准备:书包、笔、练习本、作图工具等。还应仔细检查和整理寒假作业,开学当天就能从容地交上作业,不会出现落了作业题目没有做或者丢掉作业本的情况了。准备开学的“行当”,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开学氛围。 (四)、制定目标和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每位同学都希望在新学期里有好的表现。假期开学前,或者开学初,制定切实可行目标和学习计划,能起到激励作用。计划制定好了,

开学后的心理调整与适应

开学后的心理调整与适应 回顾这个超长版的假期,大家一起经历了席卷全球的疫情,感受到悲喜交加的情绪起伏,师生适应了居家网课的变革,品尝了无限深厚的亲情。这也许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回到久违的校园,大家无疑也要面对一系列些变化。 1、疫情还没有结束,即使回到校园也不能恢复到放假前的状态,复学不等于放松防疫,新冠病毒是老虎永远不是猫,按照学校的防疫措施做好防疫工作是第一位的。 2、宅家模式切换教室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同学在家听课姿势可以趴着听、扭着听、躺着听等随意切换,现在要回到教室,在老师目光炯炯中要精力十足上好每一节课,可能对部分同学来说是个挑战。以前起床就可以听课,现在你要在车水马龙的路上赶时间,部分同学学习时间会减少。有同学适应了手机电脑的学习,甚至在家可以偷偷玩电脑,开学后摆脱不了它的诱惑,会对部分同学有挑战。 3、对学习的担心,居家学习期间,生活空间被极大压缩,学习效率较低,很多同学网上学习有“夹生饭”的学习挑战,既希望回到学校当面请教老师同学,又担心自己落下无法弥补,有的同学会有回到学校面临自己面对老师同学现出庐山真面目的焦虑。 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今天老师还要和同学们说下一句:面对变化或许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适应,所以适应大概是永恒的主题。如何适应呢?开学前这一阶段,要在意识上重建居家生活和学校学习的边界,如何重建新的模式,我们从以下方面开始着手: 一、心理调整 1、调节身心节律 复学在即,同学们一定要按照学校的作息规律调整日常作息。即便网课时间和学校差不多,但学习强度还是比学校低,相对宽松。身心是一体的,所以,充分调动自己的身心资源,有利于尽快适应开学后的高强度学习。 2、认知调整,重新评估 首先,梳理居家学习的状况,总结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清单,学习中模糊的知识点,落下的部分等都做到心中有数。网课期间无论和你预想的有多大差距,都不必灰心丧气,经历了这么多变化的你也一定懂得,未来永远是未知的,不到最后结果都是未知数,相信自己还有机会。开学后如何做才最切合实际,面对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针对自己的现状,列好切实可行的计划。 最后,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落实到每一天。 3、情绪调整,缓解压力 一个人如果情绪过于低落,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小学生也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时候,对学习没有任何的期望,对自己今后的生活有没有一个规划。小学生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的进行调节,将会对他的今后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小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是什么呢? 第一可以直接通过心理换位法,能够有一定的克制情绪的表现。例如,当家长或老师批评自己后,如果心里有气,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家长或老师会怎样做呢?这样,往往就能理解家长、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心情也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当同学触犯自己时,我们也可站在同学的角度想一想,可能就会觉得同学的行为情有可原。这样,不良情绪就会减弱,甚至烟消云散了。 第二心理换位法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去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主要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与他人互换角色和位置,俗话说得好,将心比心,通过心理换位方式,能够让自己转换角色,让自己变成他人,能够体会到他人的情绪和思想,这样对于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或者是出现消极的情绪都会有一定的好处。 二、心理适应 1、学习适应:

学生开学后的心理调节(2.23)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东方广播电台792千赫 时间:上午6:45~7:00 话题:学生开学后的心理调节 主持人:文仪 特邀嘉宾:李广智 文仪: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长假,学生们又要跨进校园。大部分学生是怀着欣喜与憧憬的心态期待那一天的临近,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他们带着焦虑,甚至恐惧的心情拒绝跨入新学年。俗话说:心态决定学业、心态决定命运。开学了,怎样调试好心态,迎接紧张的学业?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家庭用药》副主编、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广智来谈谈这个话题。 文仪:李医生,上午好!今天要请您来谈谈开学后学生开学后的心理调节。 李医生:经历了一个漫长暑假之后,再次迈进校园,有些学生会一时不能适应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在开学初这段时间,他们被不良情绪所困,容易引发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开学心理不适应,需要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从内外两方面进行调整。学生要学会积极面对环境压力、学习压力和人际压力。家长在开学初期应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允许孩子有个适应过程和转变过程,避免将自己的急躁情绪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学校则要开展各类活动,做好由休闲放松到紧张学习的自然过渡,把学生的注意力由家庭和户外娱乐转移到校园和课堂学习中来,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工作。 文仪:刚才您讲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等三方面配合,从内外两方面来调适学生的心态。下面,您能具体谈谈具体的调适方法吗? 李医生:从心理学的层面上讲,可以概括三点方法:①调整“生物钟”克服烦躁心理;②第二招:融洽人际关系克服焦虑心理;③第三招:制定学习计划克服盲目心理。 文仪:有些学生,在开学初出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据说,孩子放假期间每天玩网络游戏差不多10个小时。一开学,就坐立不安、心情烦躁。进了课堂,但脑子里总想着放假在家时自由自在的生活。 请您先谈谈怎样调整“生物钟”克服烦躁心理 李医生:学校的钟声敲响以后,学生们就要从相对自由的长假生活回归到有规律的学习生活,这是一个较大的反差。漫长的暑假,很多学生已养成“夜猫子”习性,看电视、打游戏、QQ群聊天,假期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开学后,学校的作息时间与暑假养成的晚睡晚起的习惯产生很大的冲突,一些学生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白天昏昏沉沉。贪玩的心收不回,学习的劲使不上,渐渐地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 对待这样的学生,要把他们的心从轻松、自在的网游世界中收回来,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完成的,也不能等到开学学习压力产生后再去矫正。家长应在临近开学前1~2周,注意减少孩子的非学习活动,让孩子静静心,不至于过度疲惫。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书店、文具店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让孩子提前感受开学氛围,并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时间,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协助他们找到学生的角色。 在开学之际,家长要帮助孩子抓紧“调时差”,恢复正常作息制度。早睡早

2020年XX学校复学心理调适指南(学生篇)

2020年XX学校复学心理调适指南(学生篇) 问题1 自己一想到马上要开学了,就觉得不开心,也不能睡懒觉了,很担心自己能不能跟上学校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怎么办? 开学意味着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每位同学在回到学校后,都会度过这样一段“开学心理适应期”。 开学前,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是因为你还没有做好迎接变化的准备。因此,做好复学适应的关键就是——提前调整,让身心皆做好准备。 问题2 我来自重点疫区,不敢与同学多交流,担心同学们会对我有看法而孤立我,怎么办? 开学后,可能很多同学都跟你一样,既渴望与同学无所顾忌地交流又有点担心会被传播病毒。其实,这种担心不仅特别正常,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正是因为担心,我们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保障自己和别人的安全,比如戴口罩、常洗手、多通风、少聚集,这些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焦虑,为我们带来安心的感觉。其实,人与人之间除了面对面的交流,还有更多的交流方式,例如,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张温馨的小纸条,一个赞许的大拇指,一个善意的帮助……虽然微笑被口罩遮住了,但温暖不会,虽然人与人的空间距离看上去远了,但心仍然可以很近。

学校会尽最大可能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开学时间一直推迟到4月,一定是经过安全评估后的慎重决定。因此,如果你来自重点疫区,不必特别担心,请根据要求做好以下事情: 1.回揭阳后按照规定严格进行隔离。去过疫区不是你的错,要接纳自己去过疫区的事实。 2.每个人对于担心的事情会更敏感。因此,如果在同学关系中感觉到被孤立,要先思考,是真的被孤立,还是自己太敏感而导致了误会。 3.同学如果对你有看法,可能是对病毒的担心和害怕,并不是对某个地区,更不是对你本人的排斥,所以,如果有这种情况,首先,要理解这样的担心;其次,向他表明你已经历过隔离程序,解除他的顾虑。 4.如果发生自己所担心的孤立现象,主动寻求帮助,比如父母、班主任老师,或者学校心理老师等。 问题3 开学后,我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一心想玩手机游戏;放学回家稍微玩一会儿,父母就不停唠叨,我实在受不了,还会跟他们吵架,怎么办? 01观察记录自己的状态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的状态,来了解自己。比如:在哪些课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在什么时间会想着手机?在学校里,你的手机是否已经交给父母保管?你曾经用过哪些

2020年春季开学前教师心理调适小贴士

2020年春季开学前教师心理调适小贴士 亲爱的老师们,在这漫长的假期里,我们身兼数职,忙得马不停蹄。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时刻关注手机信息;网上教学绞尽脑汁;作为父母的我们,伺候神兽劳心费力;作为子女的我们,无法全心陪伴父母……现在疫情慢慢得到控制,开学的脚步越来越近,神兽即将归笼,老师们,你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开学在即,给大家奉上“开学心理调适大礼包”——返校复学后,教师如何迅速调整心态? 一、对疫情,调情绪 一开始,我们大部分人对疫情不了解,从而有可能会产生心理恐慌,现在已经控制了疫情不再茫然畏惧。随着社会复工复产,也许有人会产生另一种恐慌:感觉外面没有家里安全,担心在交通工具中或工作岗位上被感染,要克服这种心理,首先要接纳这种情绪。这样的情绪是对的,有积极意义,能帮助我们提高警惕,促使我们会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保护好自己,从自我做起减少传播的途径。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如今应对新冠肺炎已经有了科学的治疗方法,再加上打卡出行、戴口罩、洗手通风、严格消毒、包车专列、错峰上班等严格防控措施,个体感染的概率并不高。”要相信政府、学校等为开学安全已经做了一切准备和保障,恐惧心理和不确定感是没有必要的。 二、对工作,调作息

有没有老师逐渐适应宅家防疫,甚至觉得在家有意外收获,再去上班,感觉有压力、难适应呢?假期是漫长的,大多数老师其实在假期中习惯了较闲散的生活,面对开学,老师们应该清清自己那散漫的心,努力把那些好玩的、好看的抛到一边去。老师们可以利用闹钟,在开学前四五天,坚持每天按时作息,调整生物钟,这样开学后才会很快适应“工作时间表”。总结一下自己的假期生活,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遗憾……让我们一起做好准备回到原本熟悉的环境,施展学习技能,构建工作领域,重建正常生活,这都是建立舒适感有效方法。 三、对学生,调预期 由于返校复学教学模式与以往差别巨大,要提早引导学生调整这种心理落差。重新考虑教育对象,孩子们在经历漫长假期之后,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改变。网课的推进,老师们精心备课的背后,学生的上课效果参差不齐,作业情况不容乐观,开学在即,教师要及时调整对网课学习期间学习效果的预期,开学后,老师们可能需要花上一些时间,了解孩子的情况,做好积极应对。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快乐、更有效地学习。面对疫情,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多少感人的故事,让人们泪流不止。回归校园,让我们用包容和感恩的心来看待学生,用老师的博爱为孩子们打造一片春天的温暖吧! 人类的进化史本身就是不断和疾病斗争、共存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至关重要,开学意味着回归正常。我们可以到学校正常上学了,一定是疫情在可

学生开学后的心理调适

学生开学后的心理调适 一.学生假期中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孩子在假期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家长的关注。寒窗苦读,一朝压力解脱。对于刚刚放假的学生来说,“玩”成为假期生活的主调,旅游、上网、狂欢,怎么放松怎么过。然而,放松的背后,一些不应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有暴饮暴食致病住院的;有沉迷网络导致精神恍惚、心理出现异常的;有心情苦闷又缺乏及时疏导而轻生的……一个又一个不和谐音在提醒着我们,学生假期心理问题不容小视。 概括来讲,学生假期容易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1.规律的生活作息被打乱,常常感觉空虚和无聊。 很多学生感觉无事可做,容易出现睡懒觉的习惯,变的懒散,失去目标和动力、比较消极的看问题,想问题,严重的会出现自卑,抑郁,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2.信息沉溺综合症。 很多喜欢上网的学生,因为假期有时间了,就天天沉溺在网络世界里,精神变得越来越差,人也日渐消瘦,同时和现实社会脱节严重,离开网络,感觉到社会适应不良,越来越不喜欢走亲穿友,不喜欢说话和交往,出现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另外有的学生,出现通宵看电视,致使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从而导致焦虑,失眠,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 二.假期结束,学生开学后的心理调适 开学的钟声敲响以后,从相对自由的假期生活到有规律的学习生活,这是一个较大的反差,迟到、瞌睡、走神等一系列寒假的“后遗症”都会在开学的头一周悄然袭来。在学习中表现出精神不振、思维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等一系列不良状态和行为,严重的还会出现厌学情绪。如何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适应学习生活呢? 开学之初,学生要有一个角色转变期。就是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转变到学生角色。所以很多学生开学后感觉还从假期的轻松状态中调整不过来,还不能马上投入到学习中,有点提不起精神,学习态度也很消极,收不回来玩的心。 这个时候我们的家长在开学前,需要帮助孩子先制定科学可行的作息时间表,告诉孩子要开学了,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休息和玩的时间,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协助孩子找到学生的角色。同时理解孩子贪玩的天性,不是影响要求和改变孩子,可以多给引导孩子看一些名人专集,

中学生开学心理调适

经过了短暂的假期生活,现在同学们又要开始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从相对自由的假期生活到有规律的学习生活,这是一个较大的反差,所以对学生来说,开学之初,要经历一个角色转变期,也就是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转变到学生角色。开学伊始如何进行开学初的心理调适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一般在开学前后两周时间内,大约80%以上的中小学生会出现心理波动,有的出现焦虑,甚至恐惧的心情,拒绝跨入新学年。因为经历了一个漫长假期之后,有些学生会一时不能适应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不少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以致在心理上或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出现不良情绪,这样容易引发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非常低落,有的还会出现心慌、头痛、胃痛等躯体症状,心理学称这种表现为“开学综合症”。 如何迅速调整自己的身心,以尽快适应新学期紧张而忙碌的生活,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端正心态,正确对待 当你出现“开学综合症”时,一定不要着急,这种现象很正常。这是因为假期当中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一下子进入到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出现大的落差而导致的。就像一个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乍来到高原时所产生的高原反应一样。特别是有些同学假期里多想着玩,很少有上学时的紧张;晚上看电视到很晚,早上起床到很晚,

形成了“猫头鹰”型的人。忽然开学了,短时间内要改变生活方式,从假期中的松弛状态回到开学时的紧张生活,自己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但同学们一定要明白,这种身心状态是短期的、暂时的,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只不过同学们要尽快调整,以把对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同学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假设:星期天,你本来约好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早晨起来往窗外一看,下雨了。这时候,你怎么想你也许想:糟糕!下雨天,哪儿也去不成了,闷在家里真没劲……如果你想:下雨了,也好,今天在家里好好读读书,听听音乐……这两种不同的心理暗示,就会给你带来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心理暗示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它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影响你的行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个看不见的法宝。 因此学期之初,同学们不妨给自己这样一个暗示:“新学期已经开始了!我要精力充沛地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我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喜爱,我将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这样的积极心理暗示下要求自己适度紧张起来,此时你就会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还可以给同学们打这样一比方:司机都知道,汽车上路前都要进行发动机预热,这样才能保证汽车良好的行驶状态,做事也是一样。当学期之

学生复课心理调适指南——区实验小学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区实验小学学生复课心理调适指南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由于疫情影响和居家隔离防疫措施的实施,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居家学习期间,家长成为孩子学习的重要促进者、引导者,不少家庭因为学习问题引发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矛盾加剧,一些学生受到情绪的困扰,甚至身心健康受到影响。随着全市中小学生陆续复课,部分学生出现了一系列不适应的现象,继而引发一些家长的紧张和焦虑。媒体报道的一些极端案例,引发我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度重视。目前省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强调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和学生心理疏导减压工作。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引导才能更见成效,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了孩子更好地适应复学后的学习环境,也为了您的家庭和谐,实验小学为家长推出《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返校复课学生心理调适指南》,希望能够对家长有所帮助,为孩子做好心理防护,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1.心理状况调查。开学前,教师全员参与,通过电话访问的形式与所有家长沟通,对每一个学生的居家心理状况进行摸底,为开学后的心理辅导提供第一手资料。

2.交流谈心。开学后的前三天,教师将与每个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特别对电话回访中家长提到的情绪不稳定、心理有变化的学生会重点关注。教师在谈心中发现的心理受到影响的学生,会与班主任、心理教师共同研究辅导策略。如有需要,会与家长进一步沟通,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 3.心理教师辅导。学校继续实施专业心理教师跟班辅导制度,正常开放心理辅导室,全方位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及心理援助。家长可以电话联系心理教师,学生可随时与心理老师预约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心理受到严重影响的学生,老师会建议并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辅导机构或心理医疗机构。 4.团体心理辅导。开学第一天,结合“ 5.25”开展好“爱自己,更爱他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还将开展线上视频推送和线下团体互动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理解他人,学会心理调适,以积极的心态尽快适应复课学习生活。 二、学会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复学后,有些学生还无法迅速从居家学习状态中走出来,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后应该马上启动“在校上学”模式,改变原来懒散的状态。当家长的预期与孩子的实际表现存在差距时,家长就容易“怒上心头”,从而发生亲子冲突。家长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1.对孩子表现积极的做法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孩子复学后的某些做法很积极,能主动按学校和家长的要求约束自己,

小学2021年春季开学心理调适指南

小学2021年春季开学心理调适指南 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大家好! 时光匆匆,转眼间我们又即将迎来新的一个学期,家长和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新学期的到来,做好开学心理准备,请留意查收这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哦! 学生篇 一、情绪调适指南 每到开学季,有的同学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感受,同时还会有失眠、嗜睡、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现象。这是因为假期当中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一下子要进入到髙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出现较大落差而导致的。这种身心状态是短期的、暂时的,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试着这样调整: 1.合理宣泄 面对开学的焦虑,同学们可以找好朋友谈一谈,将自己的不安讲出来,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通过挥洒汗水,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2.积极的心理暗示 学期之初,同学们不妨给自己这样一个暗示:“新学期就要开始了,太好

啦!我可以和同学一起在操场玩耍啦!我又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 我又可以上我最爱的XX课啦……”在这样的积极心理暗示下可以有效增强我们的愉悦感,让我们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3 . “SWTC”法调节情绪 当我们遇到负面情绪,不妨试试"SWTC"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第一步STOP “停”一一中断负向思维的扩展 首先,通过呼吸进行放松。慢慢闭上眼睛,把双手放到腹部做一个腹式呼吸,先用力把气吐出去,让肺部清空,再深深吸一口气,屏住三秒,再用力大口吐气。再花一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二步WRITE “写”一一勇敢表达负面情绪 拿出便签纸或者日记本,将自己的不安、害怕、忧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写下来,并写下此时此刻让你最困扰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THINK “思”——开启理智积极思考 在大脑中检索,回忆一个自己曾经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学习或生活),通过回忆成功时的自信感受,激活自己的内在力量,告诉自己: 我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我一定可以度过当下的难关。 第四步CHANGE 4<换”——换一种思路重新思考 再拿出自己写下的小纸片或日记本来看一看,让我们换一种思路, 带着积极的、自信满满的力量,重新再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开学行动指南 开学了,除了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之外,我们还要行动起来,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