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考“修辞句”整理 (一)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考“修辞句”整理 (一)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考“修辞句”整理(一)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考“修辞句”整理在初中语文的考试中,古诗词的应用是必考的部分,而修辞句则是古诗词中常被考察的部分。

修辞句是指通过一些修辞手法使文句变得更加优美和生动的句子。

在古诗词中,修辞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使诗词更加动人、有感染力。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整理一下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考的“修辞句”。

一、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比喻来使文句产生一种新的意境。

在古诗词中,常见的比喻句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光如梭,白驹过隙”,“万里长城,不是长城,而是万里长城”,“玉壶春,瓶花秋”,“若得清风常伴君,长使君情味无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这些句子都通过比喻来表达抒情、描写景色等效果。

二、拟人句拟人句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特征来刻画生动的形象。

在古诗词中,常见的拟人句有:“江水何盈盈,山花哪吐露”,“呀!你的胡子真长啊,田野啊,你的胡子真长啊!”,“山路曲折盘旋,向西上,农夫山泉水田田”等等,这些句子通过拟人手法,使景色和事物更加生动,使人感到亲切。

三、排比句排比句是一种使文句生动的重要手法,它通过平行的排列来强化语气效果和节奏感。

在古诗词中,常见的排比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山重水复燕无数,百川东到海为家”等等,这些句子通过平行的排列来表达情感,使文句更加饱满、有力度。

四、对偶句对偶句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对称的句式和意思来创造鲜明的对比效果。

在古诗词中,常见的对偶句有:“云随野鹤升紫岩,天外仙人掌中仙”,“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道阻且长,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等,这些句子通过对偶手法,使文句平衡、优美,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刻。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考察中,掌握古诗词中的修辞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段,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各种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归纳一下初中语文课程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点。

1. 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明确的对比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句子结构。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他是一只奔跑的猎豹",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速度非常快。

2. 拟人拟人是指用人的动作、情感等特点来描写非人的事物,给非人事物以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通过拟人,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情感。

比如,"夜幕低垂,大地沉默了",用来形容夜晚的黑暗和宁静。

3. 夸张夸张是指为了突出某种感觉或者效果,故意把事物的特征或情况形容得异常强烈或者离奇。

通过夸张,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并且引起读者的注意。

比如,"他的胃口大得能吃下一头牛",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食量极大。

4. 反问反问是指作者在陈述某种观点的时候,故意问出一个结果明显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反问,可以增加语言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吗?",通过这样的反问,可以使读者深思自己是否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

5. 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词语来表达连续的意思,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通过排比,可以使句子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且加强表达的力度。

比如,"他是勇敢的、聪明的、善良的,是一个完美的人"。

6. 比照比照是指通过比较来表达某种观点或者意境。

通过比照,可以更好地形容事物和情感,并且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月亮如闪亮的银盘,高悬在夜空中",通过将月亮比喻为银盘,形容了月亮的亮度和夜晚的美丽。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诗词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诗词更加丰富多彩,意境更加深远。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古诗词,了解和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古人思想与文化素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比喻、夸张、借代、拟人、排比、对仗、反问和揭示八个方面,介绍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以事物间的相似之处来进行形象的描述和描绘,以起到表达思想、感情或描述事物等效果。

古诗词中的比喻运用巧妙,极具表现力。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白日依山尽”来比喻白天过去和人生短暂,透露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或描写进行放大,以突出一种效果或者达到夸张的修辞效果。

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夸张手法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夸张了明月的亮度和寒冷气氛,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鲜活。

三、借代借代是指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以便将其中的含义或意思表达出来。

借代常常用来揭示作者的情感或者表达某种意境。

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肠断白草青青风”,作者用“肠断”来借代自己的离别之情,用“白草青青风”来借代远离故乡的景象,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无形的东西赋予人的意志和行动,使其拥有了人的特征和形态。

拟人手法在古诗词中被广泛运用,使诗意更加丰富和深刻。

比如《春晓》中的“处处蚊子咬”,作者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鸟语花香,蚊子繁多的景象,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五、排比排比是通过连续使用同样的语法结构和词语,使句子具有鲜明的对比和节奏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古诗词中的排比手法非常常见,给人以强烈的语言冲击力。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排比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优美、独特和韵味悠长。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修辞手法是语文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

下面将为大家解析几种常见的初中语文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对比,使表达更具有感染力。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将登高的过程比喻为攀登层层高楼的过程,用以表达对事物不懈追求的意境。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的手法,使表达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比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故事《开坛宝衡》中有一句描述:“夜里开坛五斗米,兴旺如年成的麻。

”这里夸张地形容麻局兴旺,表达了麻利程度之高。

三、拟人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表达更具有生动性和情趣。

比如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鹖鸟》中写到:“鹖鸟在南山,白羽如玉鸌。

九子圣君子,处世心无瑕。

”这里将鹖鸟比作圣君子,赋予了圣洁高尚的特征,突显出主题。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并列的方式进行句子的排比,使表达更明确、生动。

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里通过两个“不在……有……则”句式的排比,突出了山有仙、水有龙的意境。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使表达更有力。

比如现代作家鲁迅在《自题小像》中提问道:“中国的工夫象不象雕花呢?”这里的反问强调了中国工夫之精巧。

总结:修辞手法是一种表达技巧,通过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等手法,使语言更具有艺术效果。

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认识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文笔更加优美、准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比喻、拟人与排比修辞手法讲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比喻、拟人与排比修辞手法讲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比喻、拟人与排比修辞手法讲解模块一/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双关、借代、反问、设问、对偶、顶真、互文等。

【例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2+4=6分)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1)这一段落选自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语言优美。

划线部分运用了两种种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中还有许多初运用到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请你各寻找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块二/比喻1.定义: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形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形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形式大全修辞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涵盖了许多种修辞形式,下面是一份初中语文课本中常见的修辞形式大全:1. 比喻:用一种事物来比拟另一种事物,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特点或表达情感。

例句:他的眼睛像两颗发亮的明珠。

2. 拟人:用人的形象来描绘非人的事物,使其具有人的思维、感情或行为。

例句:柳树低下了头,轻轻地拍打着秋风。

3. 夸张:对人物、事物或情感进行夸大处理,用以强调特定的表达效果。

例句:我等了整整一辈子才等到这一刻!4. 对比:通过对两个事物或观点的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互衬托。

例句:他是温文尔雅的绅士,而她则是个粗鲁无礼的野蛮人。

5. 排比:用相同的句式表达两个或多个意象,以增强语言的力度和韵律感。

例句:他舞动着手臂,踢蹬着脚,全身上下都充满着力量。

6. 反问: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用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或强调某种观点。

例句: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吗?7. 比较:通过比较来表达对事物的评价或判断。

例句:他的表演比其他选手更出色。

8. 省略:在表达中省略掉某些不必要或可推测的词语,以达到简洁、明快的表达效果。

例句:天气寒冷,我穿厚了,你呢?9. 重复:通过重复使用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来加强表达的力度或节奏感。

例句:我们要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鼓励。

这些修辞形式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和感受其中的情感。

通过运用这些修辞形式,我们可以写出更生动、更有趣的文章,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文字作品鉴赏1.古代诗词鉴赏(1)古诗词鉴赏方法(2)诗歌的艺术特征(3)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2.现代作品鉴赏(1)现代散文的特点(2)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二、修辞手法1.比喻(1)比喻的定义(2)比喻的鉴赏方法(3)常见的比喻手法2.拟人(1)拟人的定义(2)拟人的作用(3)拟人的表现形式三、古诗词1.古诗词的特点(1)古诗词的韵律(2)古诗词的意境(3)古诗词的艺术价值2.古诗词的鉴赏技巧(1)诗句的断句(2)句读的把握(3)意境的理解四、散文1.散文的基本特点(1)真实性(2)自由性(3)表现性2.散文的文章结构(1)主题的表达(2)情感的宣泄(3)语言的优美五、小说1.小说的分类(1)依题材分类(2)依体裁分类(3)依题材分类2.小说的艺术特征(1)人物形象的刻画(2)情节的安排(3)语言的写作技巧六、修辞用语1.修辞手法的表达(1)对比的表达(2)排比的表达(3)夸张的表达2.修辞手法的运用(1)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2)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3)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七、修辞技巧的运用1.修辞手法的运用(1)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2)运用修辞手法的写作技巧(3)修辞技巧的实践应用2.写作技巧的培养(1)培养写作技巧的方法(2)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3)写作技巧的实际训练八、语文学习方法1.阅读的技巧(1)阅读理解的方法(2)阅读速度的掌握(3)阅读习惯的养成2.写作的技巧(1)写作主题的把握(2)写作结构的构思(3)写作语言的表达九、语文学习态度1.积极的态度(1)对语文学习的态度(2)对课文的认真阅读(3)对作业的认真完成2.乐观的态度(1)对语文问题的积极思考(2)对困难的乐观面对(3)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十、古代诗词鉴赏1.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其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论。

首先要注意诗句的断句,理解句子之间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其次是句读的把握,要深入理解诗句的内在含义,并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意境。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修辞手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修辞手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修辞手法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来突出其特点或形象。

比喻常用于描写景物、人物等。

例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李白《静夜思》)在这句诗中,将月亮比喻为青天,突出了明月的高远和美丽。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形象或行为,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感情。

拟人常用于给描述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生动形象。

例如:> "河似蓝带绕青川,半遮半掩影浮桥。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在这句诗中,将河流拟人为蓝色的带子,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形态和特点。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点。

夸张常用于诗歌和散文中。

例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在这首诗中,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对仗对仗是将语句或诗句中的词句按照音韵、意义或结构等方式进行呼应和配对的修辞手法。

对仗常用于诗歌和骈文中。

例如:> "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

"(出自杜甫《将进酒》)通过对仗的方式,使句子更加鲜明,增强了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感。

以上所列举的修辞手法只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言文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常见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常见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常见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一、命题趋势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其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

所以,在学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的题型。

二、知识清单与知识总结下面的广告是不是别出心裁呢?好在哪里呢?1.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白丽香皂)2. 我们的香水最能吸引异性,因此随瓶奉送防身手册一本。

(香水)3. 十字路口交通牌:请开慢点吧,我们已经忙不过来了。

(棺材店)4. 本公司负责产品维修的人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洗衣机)5. 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农业银行)6. 电线杆自卫的时候,也会给汽车和司机带来伤害!(交通安全) 以上这些广告都有一个共同点,你能不能找到呢?修辞手法常见类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对偶、引用、借代、互文、双关(一) 比喻定义: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例1: 太阳像个大火球。

例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例3: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比喻的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是乙。

例: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例: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

部编版(新人教)中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部编版(新人教)中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九、反复。
由两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十种非比喻“像”字句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但不少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仿佛”“似的”,或可以加上类似词的句子,就确定是比喻句。但也有非比喻的“像”字句,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十种情况。
2.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的生活之舟轻驶,务必要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徘徊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把“生活”比作“舟”。)
而下面的例子就不是比喻:
1.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不可能把奶奶比作“现在”。)
2.她长得像他姐姐。(比喻是两种不同类事物的比较。)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对偶的例子有:
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以下例句既是对比,又是对偶: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以下是拟人: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温柔”是形容词,无喻体。)
2.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打扮”是动词,无喻体。)
稍作改变,即为比喻:
1.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2.大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三、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代指用甲物代指乙物,借代的方法多样,可用部分指代整体,如用“孤帆”指代“船”;也可用特征指代本体,如用“黄毛”指代“黄头发的人”;也可用具体指代抽象,如用“烽烟”指代“战争”;也可用专名指代普遍,如用“千万个雷峰”指代“好人”。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汇总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汇总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行路难(其一)》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愤懑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仕途的阻塞,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

3.该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在苦闷彷徨中奋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诗中曲折地表达出诗人遭受政敌打击而长期被贬异地的抑郁不平的心情,但诗人并未沉沦于此,而是笔锋一转,表现出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达观态度。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变式提问: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景、情、理相结合。

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

)示例:“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千帆”和“万木”比喻在诗人谪居他乡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在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3.“怀旧空吟闻笛赋”和崔颢的《黄鹤楼》中“此地空余黄鹤楼”都运用了“空”字,请简要分析两个“空”字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空”字是“徒然”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

古诗文鉴赏技巧(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

古诗文鉴赏技巧(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古诗鉴赏技巧+专项练习(解析版)一、常考古诗手法表现手法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③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④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①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②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③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④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⑤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

⑥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⑦对照: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列锦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列锦

教学文档
2022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例如: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衬托气氛,制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宋代诗人邵康节的(花乡村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制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亮精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与赏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与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归纳赏析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关于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正,有《范仲淹全集》。

二、基本内容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三、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四、诗歌赏析1.上阕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异”。

渲染了战地苍凉萧瑟的气氛。

描绘了衡阳雁去、边声四起、落日中孤城紧闭的画面。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

画面:在崇山峻岭之中,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

作用:描写出边塞地区孤寂荒凉之景,也暗示出宋朝军队不利的军事形势。

3.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运用了《后汉书》中窦宪的典故。

正面揭示了将士们矛盾的心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4.“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词中有何作用?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借景抒情,写出了戍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5.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征人无法入睡。

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部编版初中语文诗歌常用典故及修辞手法

部编版初中语文诗歌常用典故及修辞手法

部编版初中语文诗歌常用典故及修辞手法一、常用典故1. 投笔:班超家境贫寒,以帮官府抄写文书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檀道济是南宋大将,权力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楼兰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从军行》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折腰:陶渊明任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 化碧:苌弘是周朝贤臣,被栽赃流放。

他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 鸿雁: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 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 青鸾:西王母每次出行,都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 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中 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中 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3.多句互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课下搜集运用互文修辞 手法的诗句。 2.课下小练笔:我心目中的 木兰。

温馨提示
谢谢指导! 谢谢指导!
《木兰诗》中 互文修辞的运用
柘城县洪恩乡第一初级 中学 李作芝
故而知新

1.背诵《木兰诗》 2.你知道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你能翻译下面诗句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意思应理解为:木兰到各处的集市购齐了出 征所需之物。(而不是每到一个集市买一个 东西)
是一种上下文义互相交错, 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表达完整句意的修辞 手法。
意思应理解为:木兰回到昔日的闺房,坐在窗户边,对着镜子梳理像云 一样的头发,喜不自禁的贴上心爱的花黄。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意思应理解为:每一间房子都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屋的门而不 进去,然后到西屋的床上坐着。
互文的分类
1.单句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2.偶句互文。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的作用:能收到笔墨经济的效
果(文字简洁精炼)。在有限的字数 内表达完备的意义。
从文中 找出互文的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意思应理解为:将军和壮士们,在漫长的卫国戍边生涯里,经历了无数 次激烈的战斗,他们有的血染沙场,为国捐躯了,有的立下战功,凯旋 而归。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 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
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 代酒。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
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
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是音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
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
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
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
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

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化用前人语句。

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


②引用神话故事。

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

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运用历史故事。

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
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

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
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

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 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 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
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
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
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宋代诗人邵康节的《花乡村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 既各自独立成景,又
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
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
清的意境。

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禹锡)
(《竹枝词•其一》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八、、丿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
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
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