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各项指标表
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更新至2018年3月)
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2018年3月版)一、基础1.《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导则》(JTJ A02-2013)2.《公路工程标准编写导则》(JTJ A04-2013)3.《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2-87)4.《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9.《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10.《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11.《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1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13.《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14.《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15.《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16.《公路工程施工定额》(交通部定额站2009版)17.《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1-2006)18.《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交通部2007年第30号)19.《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交通部2007年第35号)20.《收费公路联网收费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要求》(交通运输部2015年第40号)21.《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运营和服务规范》(JTG B10-01-2014)22.《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交通运输部2011年)二、勘测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2.《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4.《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JTG/T C21-01-2005)5.《公路工程卫星图像测绘技术规程》(JTG/T C21-02-2014)6.《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 C22-2009)7.《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三、公路设计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2.《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 D21-2014)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JTG/T D31-2008)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6.《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3-2011)7.《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4-2012)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四、桥隧设计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2.《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6.《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7.《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JTG D64-01-2015)8.《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10.《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JTG/T D65-05-2015)11.《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规范》(JTG/T D65-06-2015)1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13.《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 D70/2-2014)15.《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1-2014)16.《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02-2014)五、交通工程设计1.《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4.《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六、综合设计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交公路发[2007]358号)3.《公路工程特殊结构桥梁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15]69号)七、检测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4.《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7.《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9.《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JTG/T E61-2014)八、公路施工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 F31-2014)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6.《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九、桥隧施工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2.《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十、交通施工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2.《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 F72-2011)十一、质检安全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JTG F80/2-2004)3.《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 G10-2006)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十二、养护管理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3.《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5.《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6.《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7.《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8.《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9.《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导则》(JTG H40-2002)十三、加固设计与施工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2.《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 J21-01-2015)3.《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4.《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 J23-2008)十四、改扩建设计1.《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JTG/T L11-2014)2.《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细则》(JTG/T L80-2014)十五、造价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JTG M20-2011)2.《公路工程估算指标》(JTG/T M21-2011)十六、技术指南1.《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应用技术指南》(交公便字[2006]02号)2.《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厅公路字[2006]418号)3.《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手册》(交公便字[2009]145号)。
【2019年整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条文说明)2006-07-07发布2006-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1 总则1.0.1 制定规范的目的。
1.0.2 制定规范的依据。
遵照交通部要求,本次修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以下简称《路规》(94)]工作与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1—97)[以下简称《标准》(97)]同步进行,故本稿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2003)]所规定的公路分级、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基本要求及其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的。
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上确立了公路设计六点新理念,本稿遵照会议精神进行了补充、完善。
其后按部公路司关于设计规范与设计细则分别编制以及交公便字[2006]162号“关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修改意见的函”等的要求,重新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删除了本设计规范中有关“如何做”等方面的内容。
1.0.3 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旅游、厂矿等专用道路可参照执行。
1.0.4 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慎重研究并确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
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线性工程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已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关系和布局。
在确定公路等级时应根据公路功能,并遵循照顾发展与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同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合理确定公路走廊。
1.0.5 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核心。
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
当有多种方案时,应作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
1.0.6 路线选定应特别强调对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的选定。
“沿线小区域气候”是指公路沿线由于区域地形所形成的雾区、风口、暴雨中心等。
道路课程设计报告书
1.工程概况名称: 舒兰—蛟河二级公路;地质条件:粘性土, 稠度为1.0;地形条件: 平原地形;2.技术指标2.1设计原则:根据设计任务书规定, 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技术原则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 双车道, 设计年限:(路面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2.2 设计执行原则、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原则》JTG B0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2 各项技术指标:2.2.1平面:(1)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200m, 极限最小半径125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拱≤2%时为1500m, 当路拱>2%时为1900m。
(2)平曲线长度一般值为300m, 最小值为100m。
(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80m, 最小值为60m。
2.2.2纵断面:(1)最大纵坡为6%, 最小坡度为0.5%, 最小坡长150m;纵坡为6%时旳最大坡长为600m。
(2)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1500m, 极限值为1000m, 竖曲线最小长度为50m;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m, 极限值为1400m, 竖曲线最小长度为120m。
2.2.3横坡和路面宽度:(1)横坡: 1.5%~2%(2)路面宽度:a. 车道宽度: 3.5m。
b.路肩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一般值为0.75m, 最小值为0.25m;土路肩宽度一般值为0.75m, 最小值为0.5m。
c.路基宽度:一般值为10m, 最小值为8.5m。
2.2.4视距:停车视距为75m, 会车视距为150m, 超车视距为350m。
3.横断面设计(1)行车道宽度: 2×3.5m;(2)硬路肩宽度: 2×0.75m;(3)土路肩宽度: 2×0.75m;(4)路基总宽度: 10m。
4.平面选线4.1平面选线旳原则(1)在道路设计旳各个阶段, 应运用多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细致旳研究, 在多方案论证、比选旳基础上,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alignmentCJJ 193-201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3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0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有关科研成果,参考国外现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横断面设计;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线形组合设计;9.道路与道路交叉;10.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士林赵建新和坤玲王晓华方守恩孔庆伟赵广福张慧敏朱兆芳秦健张兰芳崔新书邢锦陈雨人欧阳全裕汪凌志张琦张欣红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崔健球徐波张汎杨斌袁韬吴瑞麟魏立新马国纲徐一峰裴玉龙1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合理确定路线设计技术指标,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制定本规范。
现行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标准规范一览表
标准、规范名称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交通标志板 路面标线涂料 公路波形梁钢护栏 公路三波形梁钢护栏 玻璃珠选形器 道路交通标线涂层湿膜厚度梳规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隔离栅技术条件 轮廓标技术条件 突起路标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 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 临时性公路标志 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技术条件 锥形交通路标 公路防撞桶 塑料防眩板 公路预成型标线带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检测取样方法 公路作业人员工作服 太阳能突起路标 公路安全设施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用玻璃钢产品 公路用户外防腐涂层用粉末涂料 公路沿线设施户外产品耐候性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 逆反射测量仪
2010.10
JJG059-2004
JTG/T D71-2004 JT/T 597-2004 GB/T 24726-2009 GB 23826-2009 GB/T 23828-2009
GB/T 18567-2001 JT 453-2001 JT 454-2001 JT/T 455-2001 JT/T 456-2001
17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3部分:双壁波纹管
18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5部分:梅花管
19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指标表
《马路工程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摘录
平曲线最小长度
回旋线最小长度
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注:表中所列“一般值”为正常状况下的采纳值;“极限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纳的值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注
:
路基压实度
桥涵分类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汽车荷载等级
桥涵设计车道数
马路最大合成纵坡
马路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的平曲线长度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摘自《马路路途设计规范》(送审稿) 7 公路平面 2003.09
表 (续) 圆曲线半径和超高值
注:括号值为路拱大于2%时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线形设计9.1一般规定9.1.1 路线设计应使公路线形同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应使线形流畅、连续、视觉良好,保证行驶安全、舒适与经济。
9.1.2 公路线形是由平、纵、横三个面组成的立体形状,选线时,必须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面的组合。
9.1.3同一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长度不宜过短,线形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
两相邻不同设计路段之间其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
9.1.4线形设计的要求与内容随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不同而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60km/h 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立体线形连续、指标均衡、景观协调,使行驶视觉良好、安全舒适。
设计速度愈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
对于平原区高速公路还应避免长距离采用单调乏味的单一线形。
设计速度为≤40km/h 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线形要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以提高服务质量。
9.1.5 线形设计除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在营运上达到经济、合理外,还应注重驾驶者的视觉、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要求。
9.1.6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技术指标的最小(或最大)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均衡性、连续性,避免线形突变。
9.1.7在路线交叉前后应尽可能采用技术指标较高的线形。
9.1.8 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大型构造物(桥梁、互通立交、隧道)等不同特点,选用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组合设计,应合理运用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线形要素,不得片面强调以直线或以曲线为主,或必须高于某一比例。
9.1.9 对立体线形应运用公路路线透视图,或动态连续透视图,或公路路线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检验与评价。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9.2平面线形设计9.2.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完整版)三级公路设计
1 绪论1.1 地理位置图(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1.2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
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
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安州区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1.4 研究主要内容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
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1.4.3排水设计1.4.4设计文件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
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公路设计规范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本章学习要点】本章主要学习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方法,《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掌握纵断面设计成果。
沿着公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公路的纵断面。
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要求,路线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纵断面图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公路设计的技术文件之一.把公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公路的空间位置.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是设计人员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公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坡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直线的坡度和长度影响着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运输的经济以及行车的安全,它们的一些临界值的确定和必要的限制,是以通行的汽车类型及行驶性能来决定的。
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度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的不同,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长度表示。
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设计标高,《规范》规定如下:1、1、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2、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公路等级、地形、地物、水文地质,综合考虑路基稳定、排水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纵坡的大小、长短、竖曲线半径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
第一节纵坡及坡长设计一、汽车行驶与公路纵坡的关系(一)汽车行驶要求汽车行驶的牵引力来源于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将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车行驶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要保证汽车正常行驶,牵引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各项阻力之和;但汽车牵引力发挥受轮胎和路面之间摩阻力限制,如果轮胎和路面之间摩阻力不够大时,牵引力就不可能发挥作用,车轮只能空转打滑,所以汽车的牵引力又受驱动轮与路面之间摩阻力的限制。
一级公路设计规范
一级公路设计规范篇一:公路规范采用分期修建和公路,必须进行总体设计,使前其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1.0.4 环境保护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
修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时,应做出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设计。
2 一般规定2.0.1 设计车辆公路设计所采用的各种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应符合表2.0.1的规定。
表2.0.1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单位:m)车辆类型总长总宽总高前悬轴距后悬小客车 6 1.8 2 0.8 3.8 1.4载重汽车 12 2.5 4 1.5 6.5 4鞍式列车 16 2.5 4 1.2 4+8.8 2注:自行车的外廓尺寸采用宽0.75m,高2.00m。
2.0.2 计算行车速度各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表2.0.2的规定采用。
表2.0.2 各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计算行车速度(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高速公路一般选用120km/h的计算行车速度,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选用100km/h或80km/h的计算行车速度。
对个别特殊困难路段,允许采用60km/h的计算行车速度,但应经过技术经济论证。
在平原微丘地区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应分别采用表2.0.2所到100km/h、80km/h、60km/h、40km/h;山岭重丘地区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分别采用表列60km/h、40km/h、30km/h、20km/h。
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设计的各路段长度不宜过短,高速公路不宜小于15km;一级、二级公路不宜小于10km。
注:①当桥梁、隧道设置的人行道宽度大于侧向宽度时,建筑限界应包括所增加的宽度;②人行道、自行车道与行车道分开设置时,其净高一般为2.5m。
2.0.5 抗震设防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8度、9度地区的公路工程,应进行抗震设计;基本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基本烈度为6度地区的公路工程,除特别规定者外,可采简易设防。
《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JTG-B01-2014(线路)
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 JTG-B01-2014(路线)4 路线4.0.1 一般规定1 确定路线走廊带应考虑走廊带内各种运输体系及不同层次路网的分工与配合,据以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和提高公路总体效益。
2 公路选线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在对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气象、自然保护区等调查与勘察的基础上认证,确定路线方案。
3 路线线位应考虑同农田与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的配合,尽可能避让不可移动文物、水源与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且同当地景观相协调。
4 各级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公路与相关路网、交通节点的关系,合理设置各类出入口、交叉和构造物。
各类构造物的选型与布置应合理、实用、经济。
5 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和地形条件,恰当选取设计速度,合理确定公路断面布置形式,正确运用各类技术指标,注意平纵线形组合、保持线形连续均衡,在确保行驶安全性的前提下,满足舒适、环保与经济等要求。
4.0.2 车道宽度应符合:1 八车道及以上公路在内侧车道(内侧第1、2车道)仅限小客车通行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2 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且设计速度为80km/h及以上的公路,经论证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3 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时,车道宽度应采用3.5m。
4 设置慢车道的二级公路,慢车道宽度应采用3.5m。
5 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公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的宽度,宜视实际情况确定。
4.0.3 各级公路车道数应符合上表规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各路段车道数应根据设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确定,当车道数为双车道以上时应按双数增加。
4.0.4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
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和两条左侧路缘带组成。
1 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确定。
2 作为集散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中间隔离设施的宽度确定。
3 左侧路缘带宽度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
5二三四级公路平、纵控制指标表
11
回头曲线
回旋线最小长度(m) 超高横坡度(%)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m) 最大纵坡(%) 一般值(m)
12
圆曲线 最小半径
极限值(m) 不设超高最 小半径(m) 路拱≤2.0% 路拱>2.0%
公路的纵坡不宜小于0.3%。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或长路堑路段,采用平坡(0%)或<0.3% 的纵坡时,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平均纵坡(%) 最小坡长(m) 凸形竖曲线 半径(m) 凹形竖曲线 半径(m) 一般值 极限值 一般值 极限值 一般值 最小值 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5.5%; 相对高差>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5%;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5.5%。 200 4500 3000 3000 2000 170 70 1/50 1/100 1/100 1/50 1/50 150 2000 1400 1500 1000 120 50 120 700 450 700 450 90 35 1/25 1/100 1/50 1/25 1/25 100 400 250 400 250 60 25 60 200 100 200 100 50 20 按具体情况确定 1/100 1/50 1/25 不作规定
22
竖曲线最 小半径(m)
23 ★ 竖曲线最小长度(m) 24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
25
桥梁设计 洪水频率
大、中桥 小桥 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
注:序号带★号项目采用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的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Route(JTJ 011-94)目录8.3 坡长发布通知8.4 爬坡车道基本符号8.5 合成坡度与平均坡度 1 总则8.6 竖曲线 2 公路分级与等级的选用2.1 公路分级 9 线形设计 2.2 公路等级的选用 9.1 一般规定9.2 平面线形设计 3 公路设计通行能力9.3 纵面线形设计 4 控制出入9.4 平、纵线形的配合 5 总体设计与选线原则5.1 总体设计 9.5 桥隧与路线线形的配合 5.2 选线原则 9.6 线形与环境的协调 5.3 各类地形选线要点 10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10.1 一般规定 6 公路横断面6.1 一般规定 10.2 平面交叉类型及及其适用范围 6.2 行车道与车道 10.3平面交叉设计要点 6.3 中间带 10.4 渠化设计 6.4 路肩 10.5 其它设施设置 6.5 路拱坡度 10.6 已建平面交叉的改善6.6 公路建筑限界 11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6.7 公路用地范围 11.1 一般规定11.2 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与分级 7 公路平面7.1 一般规定 11.3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 7.2 直线 11.4 分离式立体交叉 7.3 圆曲线 12 公路与铁路、乡村道路、管线交叉 7.4 缓和曲线 12.1 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 7.5 平曲线超高 12.2 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 7.6 平曲线加宽 12.3 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 7.7 超高加宽缓和段 12.4 公路与管线交叉 7.8 平曲线长度13 分期修建 7.9 视距 13.1 一般规定 7.10 回头曲线 13.2 高速公路的分期修建8 公路纵断面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 8.1 一般规定附加说明8.2 纵坡关于发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通知交公路发【1994】 718号[不另行文]兹批准并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 94),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
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替代《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替代《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替代《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053-1994)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替代《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1994)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替代《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替代《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 058-2000)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替代《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 060-199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替代《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95) 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6-93);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同时废止。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替代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替代《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替代部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替代《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替代《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替代《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T F83-01—2004)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替代《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74-94)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替代《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 077-199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 替代部分《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 071-199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机电工程) 替代部分《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 071-1998)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替换《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96)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替代《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 075-1994 )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导则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评定规程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 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 书名《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 F40-01-2002) 公路机电系统维护技术指南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 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应用技术指南 公路工程抗冻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公路土钉支护技术指南 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盐渍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技术指南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手册 橡胶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指南 出版时间: 2009-06-01 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施工指南 出版时间:2009-8-1 公路桥梁支座实用手册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施工部分已被《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替代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替代GBJ 107-8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替代JGJ18-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冷轧带肋钢筋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碳素结构钢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钢结构焊接规范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桥梁球型支座 橡胶支座 第4部分:普通橡胶支座 公路桥梁橡胶支座更换技术规程 公路桥梁橡胶支座病害评定技术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防洪标准 内河通航标准 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公路工程标准体系 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导则 公路工程标准编写导则 《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本表更新至2014年7月1 0日
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一览表
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一览表序号编号名称主编单位1 JTJ 001-9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交通部公路管理司、中国公路学会2 JTJ 002-87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3 JTJ 003-86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4 JTJ 004-8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5 JTJ 005-9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6 JTJ/T 006-98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7 JTJ 011-9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8 JTJ 012-9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9 JTJ 013-9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10 JTJ 014-9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1 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山西省交通厅12 JTJ 016-93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13 JTJ 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14 JTJ 018-97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同济大学15 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16 JTJ 021-89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7 JTJ 022-85 公路砖石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8 JTJ 023-85 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 JTJ 024-8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20 JTJ 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21 JTJ 026-9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2 JTJ 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23 JTJ 027-96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24 JTJ 032-9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5 JTJ 033-9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26 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7 JTJ 03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陕西省交通厅28 JTJ 036-98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29 JTJ/T037.1-200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30 JTJ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31 JTJ 042-9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32 JTJ 051-93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33 JTJ 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34 JTJ 053-94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35 JTJ 054-94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36 JTJ 055-83 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37 JTJ 056-84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38 JTJ 057-9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39 JTJ 058-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40 JTJ 059-95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41 JTJ/T 060-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42 JTJ 061-99 公路勘测规范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43 JTJ 062-91 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44 JTJ 063-85 公路隧道勘测规程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45 JTJ 064-9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46 JTJ 065-97 公路摄影测量规范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47 JTJ/T 066-98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48 JTJ 071-9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49 JTJ 073-96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浙江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50 JTJ 074-94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51 JTJ 075-94 公路养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河南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52 JTJ 076-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黑龙江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53 JTJ 077-94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交通部工程建设监理总站================================================================54 JTJ/T 0901-98 1:1000000数字交通图分类与图式规范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55 GBJ 22-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56 GBJ 92-9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57 GBJ 97-87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浙江省交通厅58 GBJ 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59 GBJ 50162-9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60 GB/T50283-1999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现行公路工程定额一览表序号名称主编单位1 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2 公路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3 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4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5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6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7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