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授课教师:辜玲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
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一)教学工作方面: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秀9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秀9篇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一第一单元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2 太阳钟3 用水测量时间4 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 证明地球在自转4 谁先迎来黎明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生(齐):记得!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及其特征。
2. 能够区分物质的存在状态,掌握混合、溶解、沉淀等基础知识。
3. 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状态变化,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存在状态及其特征。
2. 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状态变化。
教学难点:1. 区分物质的存在状态。
2. 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状态变化。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物质存在状态及其特征。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感知物质的存在状态,并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状态变化。
3. 探究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物质的存在状态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课:物质的存在状态1. 导入:观察一杯水,用手触摸,感知水的状态,引发学生思考“物质有哪些存在状态?”2. 学习物质的存在状态及其特征:(1)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通常不易流动,分子运动缓慢。
(2)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可以流动,分子运动较快。
(3)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够自由流动,分子运动非常快。
3. 练习区分物质的存在状态,完成练习册P64页有关题目。
第二课:混合物和纯物质1. 导入: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物质的存在状态,提出混合物和纯物质的概念。
2. 学习混合物和纯物质:(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不具备固定的成分和比例,分离困难。
(2)纯物质:由同种物质按一定比例组成,具备固定的成分和比例,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出来。
3. 实验操作:混合红色砂糖和白色盐,观察混合物的变化,了解纯物质的概念。
4. 练习区分混合物和纯物质,完成练习册P68页有关题目。
第三课:溶解和沉淀1. 导入: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混合物和纯物质,提出溶解和沉淀的概念。
2. 学习溶解和沉淀:(1)溶解:将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能够形成透明的溶液。
(2)沉淀: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能够形成杂质,使溶液变浑浊,称为沉淀。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5、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6、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教具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学生说一说移动石头的方法。
引出本课课题,板书:1、什么叫机械。
2、新授局部1、认识机械(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哪些?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3)教师出示书P2图片,请学生判别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区分简单和庞大机械(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
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1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些局部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庞大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3、认识机械的作用(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棍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的对比实验,总结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3)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匡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形?4、介绍古代机械(1)看书P3上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3、能将鱼类特点与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重点: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搜集信息资料(1)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鱼,谁知道这是几种什么鱼?(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争议的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1-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进程与方式:●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照,熟悉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体会,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术:●明白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明白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明白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械;●明白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利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机械是咱们人类制造和利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进展进步;●为人类先人制造和利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讨和发觉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明白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进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竞赛,同窗预测结果,以后通过观看竞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讨新知(一)感知机械: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而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类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定这些工具是不是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1.学生达到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爱好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若是哪些部份在工作,给咱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露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露机械的作用: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竞赛。
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竞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利用与不用机械的对照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讨论机械的哪些部份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露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利用机械的悠长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聪慧。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近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2: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物。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类,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观察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3: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有趣的蜗牛活动目标: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2、户外:找蜗牛3、观察蜗牛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6、小结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帮小金鱼换水【活动目标】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海洋世界1. 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掌握海洋的重要性及对人类的影响。
-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2. 教学重点:- 掌握海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海洋动植物实物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海洋景观,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感知活动- 通过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海洋吗?"引导学生对海洋的概念进行认知。
(3) 探究活动- 准备一张海洋地图,指导学生查找青岛所在的位置。
- 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特征,如辽阔、深邃、波浪起伏等。
(4) 讲解和讨论-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交通、气候调节等。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行为可能对海洋造成伤害?如过度捕捞、海洋垃圾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的方法和措施。
(5) 小结和拓展-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提出拓展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海洋?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6)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保护海洋的小短文。
- 提醒学生使用所学知识,阐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建议。
第二课植物的生活1. 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并认识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教学重点:- 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学习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 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植物。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不同类型的植物标本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知道植物有哪些特征?"(2) 感知活动- 示范给学生展示一棵植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其根、茎、叶、花和果实等组成部分。
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全册)
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全册)第一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特征。
2. 教学难点:物质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等性质。
2. 实验法:进行物质变化的实验,如溶解、燃烧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物质变化的特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讲解: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定义、特征。
3. 实验:进行物质变化的实验,如溶解、燃烧等。
4. 讨论:分组讨论物质变化的特征,总结规律。
5. 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力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作用和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作用:摩擦力、重力、弹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运动状态改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作用和作用效果。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力的作用现象。
2. 实验法:进行力的作用实验,如摩擦力、重力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力的作用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力的作用现象。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和作用效果。
3. 实验:进行力的作用实验,如摩擦力、重力等。
4. 讨论:分组讨论力的作用效果,总结规律。
5. 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简单机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4.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种类与特点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3. 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能源的种类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保护措施。
4. 例题讲解: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知识拓展: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价值、保护2. 生态系统:组成、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3. 自然资源:分类、利用、我国资源特点4. 环境保护:意义、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其价值。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小编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能够积极的解决各类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事物,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
“时间的测量”。
“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
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的13节。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简单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方式和测量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常见力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砝码、橡皮筋、滑块、小车等。
学具: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思考:力是如何产生的?力的大小如何测量?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方式、测量方法。
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及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 实验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合成与分解现象。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力的概念、作用方式和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作用方式、测量方法。
2. 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及应用。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并说明其特点和应用。
答案:如推力、拉力、摩擦力等,分别应用于推动物体、拉动物体、阻止物体滑动等。
答案:两个力的合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作用方式和测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理解不深,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尝试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释相关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1 基因与遗传1.2 变异与进化1.3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2. 第2章《环境与生活》2.1 环境问题2.2 人类的环保行动2.3 绿色生活3. 第3章《光与影子》3.1 光的传播3.2 影子的形成3.3 眼睛与视觉4. 第4章《电与磁》4.1 电流的产生4.2 电路与应用4.3 磁现象与磁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观念。
3. 帮助学生掌握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原理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实践操作2.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方式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遗传和变异实验器材环保实验器材光与影子、电与磁实验器材2. 学具:记录本彩色笔光与影子、电与磁实践操作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通过讨论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行动。
通过观察光与影子、电与磁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原理,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讲解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验演示。
3. 随堂练习:设计遗传和变异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
设计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参与。
设计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实践题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章节和内容要点。
2. 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遗传和变异、环境问题、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原理和现象。
3. 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遗传和变异的实践题目,如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和变异。
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的实践题目,如设计家庭环保计划。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第1课《观察与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述科学家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实验要遵循科学原理。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第2课《观察与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1)讲解观察与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温度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3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1)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4课《认识动物》教学过程:(1)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1)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地球仪介绍地球的形状。
(2)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的影响。
第6课《太阳与月亮》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与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光和热、月亮的相位变化等。
(2)观察太阳与月亮: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亮,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太阳与月亮对人类的影响。
4.第四单元:环境保护第7课《环保意识》教学过程:(1)讲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必要性。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最新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篇一: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一4.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⑴为什么要这样做?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 学习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等。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一辆小车、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条毛巾、一块木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2. 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3. 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5. 课堂练习:分组讨论,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6.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作用效果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 摩擦力:概念、生活中的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简要解释原因。
答案示例: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不易滑倒。
2. 作业题目: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制作。
答案示例:制作一个简易的刹车系统,通过增大摩擦力使小车减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方法细节描写(外貌、动作)
侧面描写
二、日积月累:外貌
动作
神态
三、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五年级下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讲述人物故事,要求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 人物形象有特点。
2、回忆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人,能在头脑中再 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注意,无论采用何处形式,教师都要注意学生交流情况的反 馈,以保让交流的突出性。
2、指导学生写提纲。
四、试写修改
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帮助指导,同时,
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是写人的特点,要想使你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
不仅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还要有 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上写人的方法。希望大家能留心 观察,用心感悟,用手中的笔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新的乐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活动准备:
1.整理搜集到的资料(每人准备一个人物故事)
2.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二、导课:
听故事是一种先天的欲望,不论是神话故事,还是童话 故事等,常使我们如醉如痴,浮想联翩。可以说我们都是在 故事的摇篮中长大的。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能把故事说的有 声有色,使人听得如醉如痴,无论是丰富知识,还是提高听 说与说的能力,都很受益。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故事。不 过,今天要讲的故事有一个限制条件--讲人物故事。
二、明确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弄清习作要求。
1)题目自拟。(写人德文章,可以以人为题,如、)
2)范围:熟悉的人、陌生的人均可。
3)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可以是性格上的特点,
如性子急;可以是为人处事方面的特点,如待人热情、主动
还可以是做事认真、学习刻苦
2.要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组元的课文来学习怎样细致
5、选用其中的词语进行写活练习。
过渡:要想自如的运用词语,首先要了解它的意思,现 在我们就来了解成语故事。
三、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故事,想:“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
2、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一般用在哪些地方?
3、讲成语故事“入木三分”,并联系实际谈一谈体会。
四、作业:
积累成语故事3则。
板书:回顾.拓展七
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讲一讲书本中的人物故事,或者是 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故事。学生要围绕单元主题搜集整理素 材,当众讲故事。这一活动的开展,既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也要使学生从故事中体会人物的特点,从中获得启 示。
习作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积累素材,让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所见所感,鼓励学生写真实的内 容;表达真情实感,还要引导学生把阅读课中学到的描写人 的方法,积累的语言材料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我们说的特点。这特点可能是好的方面,也可能是不好的方 面,就看你是否能观察到,并通过你细致的描写彰显人物的 这些特点,让看故事,听故事的人从中受到启示, 得到借鉴, 感受美好。
板书设计: 讲人物故事
普通话
清楚亲切特点鲜明
抑扬顿挫
肢体语言
第二、三课时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课: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回顾本组元的主题为写人 做准备。如:这个组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文章?主要内容是
日积月累呈现给学生的是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 等方面的四字词语。
成语故事安排是.
建议教学1课时.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的交流,可以是深文的内容,也可以是认识了哪 些人以及这些人的特点,还可以是表达方法方面的,这些学 生基本上都能谈到。因此,重点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自 己是怎样将学到的写人方法在习作中运用,表现人物特点 的。)
3、小组比赛。
四、激烈角逐,全班展示
1、公布小组获胜者,并给予精神奖励。
2、小组讨论,用一句最能吸引听众的话简要介绍获胜
者所讲解的故事,谁的话最能吸引全班同学,谁将是全班的
“人物故事大王”,将有幸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他的故事。
3、小组代表发言。
4、全班评比。
5、获胜者讲故事。
五、本课小结,颁发奖品
下页更多"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如:本组元我们学了哪些课文?介绍
了哪些人?他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三、指导习作:
1、学生交流选材
(你想写谁?想表现他(她)的什么特点?选取什么事例写?怎样写?)
(这一环节开展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在小组里进行,
可以与好朋友交流,可以在全班开展。总之,为学生搭建交
流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但是要
侧面描写语言
板书:写人细节描写外貌
典型事例动作
神态心理活动
第四课时
一、回顾作文要求:
回顾本次的习作要求,让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来修改习 作。
二、评改习作:
1、教师总结本次习作的的情况,指明优点和不足。
2、佳作评析:
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习作,请读者读,其他同学根据要求 欣赏和修改。
(选取的文章可以是整篇的,也可以是开头和结尾,也 可以是片段,只要学生从中有所借鉴即可。)
二、明确话题:
1、读书上的要求,明确话题的内容。
2、讨论明确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掌握方法,为下一不更好的 交际做铺垫)
师:讲故事有方法吗?
(学生广泛地交流,在学生的交流中达成共识:
1)用普通话讲述,语气要亲切;
2)吐字清楚,语气流畅;
3)讲述自然,不背稿,不念稿;
4)根据故事内容,恰当地运用停顿、轻重读、语速、语
调的变化来表达,感染听众,以求达成最佳效果。
5)可借助表情、手势多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
3.感受精彩故事:
1学生自己准备(把要讲的故事按照要求有声有色地讲 给自己听。)
2在小组里交流,相互评价,推荐1名最佳的和全班交
流。
3集体交流,听声评价。
4在刚才的展示中,谁讲的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也就是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运用课文中一 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那么如何设计教案呢? 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教案1
教材说明:
口语交际•习作上作为一个整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两个栏目构成:口 语交际和习作,围绕着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组题,让学生讲 人物故事,写印象深刻的人。
回顾•拓展七
教材说明:
交流平台仍然体现了单元主题,体现了单元训练重点。
交流平台中的两个话题,一个是从内容上谈的--哪一个给你
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另一个是从
表达方法上淡的--你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 么心得。不仅如此,还让学生淡自己是怎样在习作中运用学 到的写人方法。这样的设计,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学习 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二、紧扣一例,领悟方法
1、你最想把谁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在这位同学讲之前,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让 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3、学生讲故事。
4、同学针对讲的人物故事中没听清或觉得不够具体的 地方进行提问。
(这儿通过学生的提问,让大家了解在讲解过程中存在 的不足,老师可结合具体的方法进行指导。)
2、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3、拓展:除了上面谈到的以外,你还有什么收获
过渡:与描写人的精彩句段亲密接触之后,我们再来看 一看今天的“日积月累”积累什么呢?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交流正音.
3、 交流:在这些词语中你明白哪个词语的意思?
4、 归类:你能分清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吗?
3、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写人,力求 突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让学生回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留心他们的外 貌言行特征,然后找出一位印象最特别的人,也可以阅读报 纸杂志,搜集一些人物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总结,顺势导入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形象鲜明 的人物。
出示:
的小兵张嘎, 的严监生, 的王熙凤, 的刷子李, 的 托德,的老板,让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来形容人物,说出人 物的特点。
2、其实,同学们平时通过读书、看电影、看电视、看 戏剧,听故事和评书,还有更多的人物形象留在了自己的脑 海里。
3、出示人名:
周恩来、黄继光、钱学森、居里夫人、岳飞、任长霞、 徐飞鸿、梅兰芳……
4、同学们是否了解他们中某个人?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 说对他的了解。
5、其实,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人,不仅仅有这些书中、 电影电视中的人,我们身边一定也有不少人让你印象深刻。 你对身边的什么人印象深刻?
6、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就让我们来讲讲人物的故事, 可以是书中的人,也可以是电影电视中的人,还可以是我们 身边熟悉的人。
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⑴故事最好比较有趣,情节完整生动。
⑵讲之前要做好准备。
⑶语速不能太快,声音要洪亮。
三、运用方法,讲述故事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讲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情 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
2、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组组员都要讲一个 故事,组员要作出评点,最后评出最优秀的讲故事能手。
课时分配: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根据本单元的主题搜集整理素材,讲故事时吐
字清楚,声首适中娓娓到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的时候,鼓励学生的习作能力。
*陪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能力,学会评价。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使学生养成乐于表达,与人分享 交际的快乐的习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兴趣,提高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