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小结“主题—运动”之精细动作活动设计科学性实践再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运动”之精细动作活动设计科学性实践再思考上学期围绕“主题-运动”,重点研究了在集体教学中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通过实践研讨,我们针对“主题-运动”科学性、情境性、趣味性等展开讨论,教师们在课改理念下设计此类活动能按照各自的年龄特点,选择趣味性强,有兴趣的内容让幼儿在教师创设情境中操作发展。大家对精细动作活动设计时要在年龄段精细动作选择、三维目标制定、活动材料选择和教师自身语言等方面体现该活动追求的“科学性”特质达成一致共识并梳理了相关经验。

但在“主题-运动”专题实践研讨中发现教师们制定目标时表述的角度不能做到前后统一,三条目标之间的关联度,目标中要发展的能力在整个活动中的体现还需作进一步的思考,对难易梯度的科学性把握和设计仍需继续提高,对幼儿精细动作的精准性、灵活性、整合性发展的思考欠缺。

“科学性”作为“主题-运动”活动的最大特征,设计活动时目标制定的科学与否关系到整个活动的价值。

一、活动设计科学性之一:目标正确表述

(1)首先,制定目标正确表述角度。

在设计活动时想正确表述目标,首先要确定表述的角度,可以从教师角度表述,也可以从幼儿角度表述。比较常用“巩固”、“鼓励”、“引导”、“帮助”、“使”等字眼。而从幼儿角度表述时,常用的就是“感受”、“喜欢”、“理解”、“能够”等字眼。确定了表述角度,还要注意目标表述的统一性,不要前一个目标是从幼儿角度表述,后一个目标又从教师角度表述。其次要确定表述的性质,表述的性质一般分为两点:1、行为目标的表述,2、一般性目标的表述。其中行为目标只要是明确幼儿做什么、有什么结果。而一般性目标表述多指情感态度。如“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的描述缺乏具体内容,目标比较含糊,如果改为“感受装饰美,体验利用材料进行装饰的乐趣”,这样的情感态度目标与活动内容紧密联系,更为清晰。

案例:大班《车轮滚滚》:

原目标:(1)幼儿身体/运动能力:锻炼幼儿能沿线精准剪圆的能力。

(2)情绪发展领域:在制作车轮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社会适应能力:在玩车轮中感受合作轮流玩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协商能力。

调整后:(1)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幼儿能沿着弧线精准剪圆。

(2)情绪发展领域:幼儿在制作车轮的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反复尝试,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3)社会适应能力:幼儿能克服困难、坚持完成车轮。

案例中可以看出原目标中第(1)(3)条是从教师角度表述,而原第2条是从幼儿角度表述,目标表述明显存在角度不一致性。而调整后三条目标均从幼儿角度表述,可见,在核心目标适切的前提

下由于表述角度的统一,提高了活动的设计科学性。

案例:中班《大嘴巴的小青蛙》

原目标:(1)对准中心折纸,折整齐、压压平。------(幼儿角度)

(2)在反复尝试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幼儿角度)

(3)鼓励幼儿仔细、耐心地做事。---------(教师角度)

调整后:(1)对准中心折纸,折整齐、压压平。------(幼儿角度)

(2)在反复尝试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幼儿角度)

(3)能仔细看示意图,耐心地制作大嘴巴动物。----(幼儿角度)

从前后两次对比中可以看出,调整后的目标表述正确性无论从表述角度的一致上还是表述性质的清晰程度上都优于前者。尤其在第三条社会性目标上,原目标“鼓励幼儿仔细、耐心地做事”这样的描述缺乏具体内容,目标比较含糊,调整为“能仔细看示意图,耐心地制作大嘴巴动物”,这样的情感态度目标与活动内容紧密联系,更为清晰。

(2)其次目标要直指精细动作

目标制定时,从原有水平分析,在目标中要写清楚核心动作和关键词,突出活动重点、难点。案例:中班《大嘴巴的小青蛙》

原目标:(1)对准中心折纸,折整齐、压压平。

调整后:(1)按照图示符号对准中心折纸,用手指沿着对折的地方用力压压平。

原目标对中班幼儿压平理解很粗糙,学会用手指用力压平。“压平”的动作指示没有,在过程中没有呈现。把握难点时对孩子的分析还不够。学习压平:用一个手指压压平。调整后的目标中使得本次活动的核心动作和重点更为清晰和具体。

案例:托班《打开来,尝一尝》

原目标:(1)幼儿精细动作能力:乐意尝试打开各种容器,感受不同容器的开启方式。

(2)情绪发展领域:幼儿通过操作摆弄,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调整后:(1)精细动作——“通过拉”和“旋转”的动作打开瓶盖,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2)社会性——能独立地尝试打开各种容器。

(3)情感性——再打开容器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原目标出现问题在于盖子难度:大小、紧与不紧两个维度。调整后在制定时指出具体的动作,就今天的四个动作中选择两个,再在上面有一定层次性递进,增加了适当难度。

二、活动设计科学性之二:对材料准备描述的“精准性”

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的,因此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同时材料又直接服务于教学目标,因此在精细动作活动设计中,教师们在每一次活动材料投放时都会从当前幼儿年龄段精细动作发展的已有经验和可发展的动作经验为依据思考本次活动所要投放的材料,但是往往在思考时只关注到了动作与材料类型和丰富性,对材料本身的一些量化因素与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更深的思考。从而对活动的科学性体现也产生了一定的负影响。

案例《车轮滚滚》

原:材料准备:1.活动场所:比较宽广的教室

2.材料和设备:@ 画有两个直径为6cm圆形轮廓的纸张人手3-4张;

@ 剪刀人手一把;@ 垃圾筐四个;@ 小积木块人手3——4个;

@ 大滑板赛道五个;@ 双面胶若干

调整后:图一

原方案中虽然已经写明了需要材料大类名称和数量,但是相对纸张和积木的大小尺寸、材质,赛道的布置并未指明和量化,这样无法从方案文本中体现出教师设计活动的科学性思考所在。而调整后材料准备中可以看到教师从幼儿动作发展差异性思考,提供利乐砖大房子的牛奶盒包装盒纸和杂志广告纸两种不同厚度、硬度的纸。赛道描述时要呈现长宽高并用图示照片呈现。对教师在活动前期的一个材料设置科学性思考和本活动的科学性得以呈现。

案例《小小饲养员》

原:材料准备:大小、长短不同的绿色手工纸若干、画有线条提示的手工纸若干;人手一把剪刀、若干一次性盘子等辅助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