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二)阅读[甲] [乙] 两段选文,完成5-8题(15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5.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4分)(1)不可名状 ( ) (2)日光下澈(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 (4) 乃记之而去(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8.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乙文:答案:5略(4)说出6.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7 C【点拨】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8.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小石潭记》《游黄溪记》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游黄溪记》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共16分)【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游黄溪记(节选)柳宗元黄溪距州治七十里。
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①。
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②,与山升降。
其缺者③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平布。
黄神之上④,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⑤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⑥。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节)注解:①黄神祠:黄溪居民为黄神立的祠堂。
②丹碧之华叶骈植:丹碧,形容两座山的红花绿叶。
骈植,并行种植。
③其缺者:指缺花叶之处。
④黄神之上:从黄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
⑤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轮廓。
⑥黛蓄膏渟: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
膏,油脂。
渟(t íng),水停止不流。
3. 给文中的下面一句话断句(限两处)(2分)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祠之上,两山墙立。
墙:像墙壁一样B. 揭水八十步揭:撩起(衣裳)C.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状:形状。
D.溪水积焉焉:兼词,于此,在这里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字。
(8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石潭记》作者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部编版八年级《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5.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4分)
(1)不可名状 ( ) (2)日光下澈 ( )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 (4) 乃记之而去(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8.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5略
6.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7 C【点拨】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8.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小石潭记》《右溪记》对比阅读是哪里的中考题
《小石潭记》《右溪记》对比阅读是哪里的中考题
摘要:
1.概述《小石潭记》和《右溪记》
2.对比两篇文章的异同
3.分析两篇文章在中考中的出现意义
正文: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前者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手笔,后者则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笔下。
两篇文章都是以记叙自然景观为主题,却各有特色,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首先,从内容上看,《小石潭记》描绘的是一个小石潭的景色,通过生动的笔触,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石潭的清幽和寂静。
而《右溪记》则记叙了作者在右溪的游历,文章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其次,从写作手法上看,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以细腻的描绘见长,苏轼的《右溪记》则以豪放磊落的气概为主。
两者在描绘自然时,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然而,两篇文章在中考中出现的意义却并非仅仅在于文学价值。
它们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考察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的来说,《小石潭记》和《右溪记》的对比阅读,既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考察,也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验。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带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一)《小石潭记》全文(二)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游青溪记》翻译: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
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
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娟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景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呆得太久,(我)就记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又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
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一):从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衬托。
语段(二):用秋天、晓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一)《小石潭记》第二、三、四段(二)《小石潭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小石潭记》《右溪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右溪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小石潭记》《右溪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设置)州已(通“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bǐ使)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增益)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2)不可名状()(3)凄神寒骨()(4)以其境过清()小题2:下面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乃记之而去B.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C.可为都邑之胜境D.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4:【甲】文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①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②点面结合。
如写石:“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________”是动。
小题5:【甲】【乙】两文划线句子都是写水,试比较两者写法的不同:小题6:【甲】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右溪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右溪记》含答案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修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右溪记》)注释:①欹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
②洄:水回旋而流。
③垂阴:投下阴影。
④逸民:不仕的隐者。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日光下澈.澈:(2)悄怆幽邃.邃:(3)不可名.状名:(4)乃.疏凿芜秽乃:10.✬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断两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11.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12.【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答案】9.(1)穿透(2)深(3)说出(4)于是10.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11.(1)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潭水的源头在哪里。
(2)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
12.【甲】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被贬后内心的孤寂悲凉之情;【乙】文表达了对秀美山水的热爱之情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版(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甲】原文略【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带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一)《小石潭记》全文(二)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游青溪记》翻译: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
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
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娟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景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呆得太久,(我)就记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又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
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一):从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衬托。
语段(二):用秋天、晓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一)《小石潭记》第二、三、四段(二)《小石潭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小石潭记》《游青溪记》比较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游青溪记》比较阅读答案《小石潭记》与《游青溪记》是两篇唐代文学作品,分别由清代文学家袁枚和唐代文学家崔护所撰。
这两篇文章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述了作者游玩的经历,并融入了对人生、情感等主题的思考。
然而,在细节描写、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等方面,两篇作品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细节描写方面,《小石潭记》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袁枚以典型的清新婉约的笔触,将小石潭的景色描绘得生动而纤细。
他用精细的观察和细致入微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相比之下,《游青溪记》的描写则更偏向于宏大和豪放。
崔护以粗犷简练的笔墨,将青溪山水的壮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通过拓荒之地的辽阔、高山的险峻和江水的激荡,展示了大自然的雄奇和磅礴,给人以肆意追逐和豪情激荡的感觉。
其次,在叙事结构上,《小石潭记》更注重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层次感。
袁枚以多个小故事串联起整篇文章,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又深刻的关系。
他巧妙地引入了不同角色的感受和反应,使得读者可以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不同的景致。
相反,《游青溪记》的叙事结构更加简洁明了。
崔护直接叙述了自己的游玩经历,没有太多旁枝末节的描写,更直接地将读者带入了青溪之中,体验其中的畅快与诗意。
最后,在情感表达上,《小石潭记》更着重于内省、思考和情感的拷问。
袁枚以细腻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情感的深思。
他通过小故事和人物的对话,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情感相联系,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触。
与之相反,《游青溪记》的情感表达更多地是一种豪迈和奔放的情感张扬。
崔护以豪放的笔锋和激昂的语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陶醉和心旷神怡的感受,带给读者一种振奋和无拘束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小石潭记》和《游青溪记》在细节描写、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袁枚注重于细腻的描绘、层次感的叙事和深思的情感表达,而崔护则更偏向于宏大激昂的描绘、简洁明了的叙事和豪情激荡的情感表达。
《小石潭记》《浣花溪记》对比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浣花溪记》对比阅读答案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
③潆回:水流回旋。
④委:聚集。
⑤荠(jì):荠菜。
⑥舁(yú)夫:轿夫。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水尤清洌洌(2)佁然不动佁(3)西折纤秀长曲西(4)尽溪,平坦如荠尽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l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2分)【答案】12. 寒冷愣住向西走到……尽头 13.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或:太阳光直射水底,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
14.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
15.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
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答案【篇一:2013中考备考文言文阅读答案:《小石潭记》《右溪记》两】。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乙文: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篇二:《右溪记》阅读附答案】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种借景抒情的方法和元结这篇文章哪些句子手法相同?(用原句回答)2.本文与《小石潭记》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有什么异同处。
各举一例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2.相同点:岸边都有怪石,都有浓郁的树木和竹子;不同点:右溪的水流湍急,小石潭的水较平静。
【篇三: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xt>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一.( 08年山东)【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座号姓名一、比较《小石潭记》和《右溪记》【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以.其境过清()(2)不可名.状()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乙文: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比较《记承天寺夜游》和《记游松风亭》【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
《小石潭记》《右溪记》比较赏析
《小石潭记》《右溪记》比较赏析作者:张彦桦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4年第46期【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右溪记(节选)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比较赏析】“次山(元结,字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柳宗元,字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
”这句话的意思是元结在山水间游历并成文,实际上已经开了柳宗元写游记的先声了。
同为游记的《小石潭记》、《右溪记》均是诗人借景抒情之作,在写法上同中有异,各有千秋。
一、寻常小景美无穷。
两文都抓住寻常小景来写,且处处给人以“美”的感受。
《小石潭记》先写发现小石潭之乐,继写小石潭景之美,然后聚焦潭水和游鱼,以游鱼“空游无所依”写出了潭水的清冽透明,以游鱼的“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了鱼的活泼可爱。
元结的《右溪记》尽管着墨不多,却抓住了景物的基本特征。
(水)洄悬激注、(石)欹嵌盘屈、(木)垂阴相荫,三者各具风格,自成一趣,给人以美的感受。
在写法上,两者同写水之美,情味却大不相同。
《小石潭记》以游鱼来写水的清澈透明,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右溪记》则直接写水流的湍急,用的是正面描写的手法。
《小石潭记》《游青溪记》比较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游青溪记》比较阅读答案推荐文章逢病军人河湟旧卒诗词比较阅读答案与相见欢阅读答案热度:灯殇陈永林阅读题答案热度:卜算子咏梅诗词比较阅读答案热度:北山愚公者鲁公治园比较阅读答案热度:爱莲说比较阅读及答案热度:《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
《游青溪记》是明代诗人袁中道的作品。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小石潭记》《游青溪记》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小石潭记》《游青溪记》阅读原文【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
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④纨:白色的丝绢。
⑤拊(fǔ):抚摩。
《小石潭记》《游青溪记》阅读题目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潭中直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3)独于碧不甚了然________________ (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与游青溪记对比阅读(整理5篇)
小石潭记与游青溪记比照阅读〔整理5篇〕篇1:小石潭记与游青溪记比照阅读小石潭记与游青溪记比照阅读【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那么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那么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
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④纨:白色的丝绢。
⑤拊(fǔ):抚摩。
【题目】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潭中直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3)独于碧不甚了然________________ (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12.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13.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详细内容分析^p 。
(4分)语段【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语段【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0. 共4分,每题1分, (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3)对(4)明白11.共4分,每句2分(1)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分开了。
(完整版)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阅读思考】10.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因为)②不可名状(说出)11.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柳宗元《小石潭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比较阅读答案内容提要:(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右溪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三](15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⑥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 ①道州:在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qī):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2)俶尔远逝俶尔: 忽然(3)乃记之而去乃: 于是(4)南流数十步南: 向南(5)不可名状名: 说出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2分)(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秀丽的树木与奇异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2分)17.【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2分)【甲】文从侧面(间接)描写水的清澈透明。
(1分) 【乙】文从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
(1分)18.【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请具体说明。
(4分)【甲】文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2分)【乙】文作者借写右溪美好的景色无人欣赏,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
(2分)【参考译文】【乙】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水流拍打着两岸,(两岸的岩石)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阅读思考】10.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因为)②不可名状(说出)11.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柳宗元《小石潭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比较阅读答案内容提要:(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付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进夕阳,迎素只,亦铺居之胜概也。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释]①子城:城门之外的赉城,也叫瓮城、月城。
②雉堞:城墙上矮而短的墙。
圮:毁坏。
③榛:丛生的杂树。
莽:深密的荒草。
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
⑤平挹江濑: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
挹:汲取。
濑:沙滩上的流水。
⑥阒:静。
⑦状:描述。
⑧丁丁:棋子敲击声。
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
⑩公退:办公归来。
被:同“披”。
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
第:只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1)水尤清冽( )(2)不可具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乃记之而去公退之暇B.其岸势犬牙差互待其酒力醒C.潭西南而望野芳发而幽香D,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2分)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
(6分)(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
(3分)(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
(3分)见水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答案]1.(1)格外(或:特别、尤其)(2)详细(或:全部、一一)(2分)2.D(2分)3.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
(2分。
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4.(1)第一空:一(或:1)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
每空1分。
)(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
(3分。
酌情评分。
)[解说]这道阅读题本着课内外兼顾的原则,突出文言文主干知识的考查,实词课内外各一个,即使是课外的实词解释,也能在课内找到依据。
虚词考查采用一般的选择题,适当降低了考查难度。
翻译题稍难,关键要掌握文言实词多单音节词的特征。
如“江山之外”中的“江山”实际上是两个实词。
文段理解采用选择题和对联填补的形式,考查课内外文段的整体理解和相关信息的筛选。
《黄冈竹楼记》译文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
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
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
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
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与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的答案(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③不可具状具: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②烟云竹树而已B.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①处江湖之远②竹工破之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子声丁丁然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2分)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答案:1探求朝廷具体通披,披着3,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呢?点燃香沉默的坐着,消除一切世俗的念头4.《黄冈新建小竹楼记》含蓄地表现出一种愤懑不平的心情,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
《岳阳楼记》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译句: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安用重法邪?译句: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1分)(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 。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